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關於酒的歷史故事

關於酒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7 04:13:01

『壹』 關於酒的歷史故事集錦

關於酒的歷史故事集錦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據現代人分析推測,由於當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於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後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的人,<<史記·殷本紀>>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後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欲無度。商紂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終導致商代的滅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發布嚴歷的禁酒令。
以酒誤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戰於鄢陵,楚國打了敗戰,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准備下一次戰斗,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事的子反殺了。只得班師回朝。
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 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於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打開公家的糧倉,救濟災民。災民欣喜若狂,當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麼不再丟一次帽子啊!。

二 簞醪勞師

東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後,為了實?quot;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的復國大略,下令鼓勵人民生育,並用酒作為生育的獎品:生丈夫,二壺酒,一犬; 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出師前, 越中父老獻美酒於勾踐,勾踐將酒倒在河的上流,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士卒士氣大振,紹興現在還有" 投醪河"。
類似的歷史故事如<<酒譜>>所載,戰國時,秦穆公討伐晉國,來到河邊,秦穆公打算犒勞將士,以鼓舞將士,但酒醪卻僅有一鍾,有人說,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釀酒,(也可使大家分享),於是秦穆公將這一鍾酒倒入河中

『貳』 酒的起源有幾種傳說

1、儀狄造酒

據古籍記載,儀狄是夏禹時期的人,他是一名掌管造酒的官員。當時民間有不同版本的釀酒方法,儀狄深入民間,把這些釀酒的方法總結歸納了起來,將糯米發酵形成一種叫醪的東西,利用醪糟製成了黃酒。

2、猿猴造酒

猿猴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有特別明顯的邏輯思維。據歷史典籍記載,猿猴不但是非常喜歡酒的,也是能自己造酒的。

明代學者李日華曾記載:山多猿猴,採花果於石坑中,醞釀成酒,香氣逼人。有的學者認為,猿猴造酒是屬於一種適應性的本能性行為。猿猴為了過冬貯存食物,成熟的食物擺放時間過長,受到空氣中的酵母菌的而影響,自然的釀成了酒。

3、上天造酒

李白曾有言:「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在天空之中,有一顆星叫酒旗星,屬於獅子座。傳說是這顆星的星君創造了造酒的方法,並且把方法傳授給了杜康。當然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有一定的玄幻色彩,不得不說,我們的先人有非常豐富的想像力。

(2)關於酒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現代酒的發展

當下,杯中之物的隊伍更加發展壯大了。就現在的情況看來,酒主要分國酒和洋酒兩大類,國酒中又有白酒、啤灑、黃酒、葡萄酒,等等。

飲酒本是看個人喜好而定的事情,但是大家似乎有個共識,就是從區域上來分。東北、西北等北方人喜歡喝度數較高、猛烈辛辣的白酒,而江浙一帶的南方人更偏向於度數較低、回味悠長的黃酒。

黃酒性緩,度數不高,有甜味,故口感適合吃酸甜食的江浙人。易上口,度數低,多飲又有何妨呢?黃酒可以溫、燙,可以在其中加生薑片,或是檸檬片,冬天還可以打個雞蛋下去,夏天可以加冰或是冰鎮,飲用方法比白酒花樣多。

『叄』 關於酒的古代故事

1.茅台酒: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台,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 茅台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甘美之」的褒獎到1704年後清代大儒鄭珍「酒冠黔人國」的贊譽,從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到1996年榮獲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2.五糧液牌五糧液酒:著名科學家華羅庚賦詩曰:名酒五糧液,優選味更醇;省糧五百擔,產量增五成.豪飲李太白,雅酌陶淵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
3.洋河大麴:始興於隋唐,隆盛於明清,為清皇室貢品,乾隆皇帝南巡時,品後盛贊:「酒香味純,真佳酒也!」明末清初,連獲巴拿馬和南洋博覽會金獎,遂聞名海內外。
4.雙溝大麴 :「色清透明,香氣濃郁,風味協調,尾凈余長」.
5.杜康酒: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史載:杜康牧羊於空桑澗(今汝陽縣杜康村),「余粥棄於桑,郁積成香,竟有奇味,杜康嘗而甘美,遂得釀酒之秘」,從此以釀酒為業。杜康被周平王封為「酒仙」,杜康酒被封為「宮廷御酒」,杜康造酒之處被封為「杜康仙庄」。因而才有魏武帝曹操「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感嘆,唐代詩聖杜甫「杜酒頻勞勸,張梨不外求」的自豪,宋代理學家邵雍「吃一輩子杜康酒,醉樂陶陶」的絕唱。
6.古井牌古井貢:《魏武集》載:曹操向漢獻帝上表獻過「九醞酒法」,說:「臣縣故令南陽郭芝,有九醞春酒……今僅上獻。」「貢酒」因而得名。
7.劍南春牌劍南春酒:詩人李白曾於劍南「解貂贖酒」的典故,留下「士解金貂,價重洛陽」佳話。其酒又稱「燒香春」。作家劉心武賦詩:人間有酒香滿杯,難得劍南春滋味。艱幸獨留自己嘗,幸福贈予天下醉
8.瀘州老窖特曲:黃庭堅曰:「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唐庚曰:「百斤黃鱸膾玉,萬戶赤酒流霞。余甘渡頭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楊慎曰:「江陽酒熟花似錦,別後何人共醉狂」,又曰:「瀘州龍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懷,橫舟自成趣」、張船山曰:「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
9.杏花村: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的記載;北周詩人庚信曾寫過:「三春竹葉酒,一曲鵾雞弦」的詩句,記載最早的竹葉青酒;唐詩人杜牧詩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0.董酒:唯一使用上百種中草葯參與釀造,而沒有成為葯酒,卻具備了綜合保健功能的白酒,這在釀造業中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肆』 求關於酒文化的經典小故事···

1、上天造酒說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說法。《晉書》中有關於酒旗星座的記載:「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飲食。」軒轅,中國古稱星名,共十七顆星,其中十二顆屬獅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邊緊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顆星。

明朗的夜晚,對照星圖仔細在天空中搜尋,獅子座中的軒轅十四和長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則因亮度太小或太遙遠,而用肉眼很難辨認。

2、猿猴造酒說

唐人李肇所撰《國史補》一書,對人類如何捕捉聰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極精彩的記載。猿猴是十分機敏的動物,它們居於深山野林中,出沒無常,很難捉到,經過細致的觀察,人們發現猿猴「嗜酒」。

於是,人們便在猿猴出沒的地方,擺上香甜濃郁的美酒。猿猴聞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連不前,接著便小心翼翼的蘸酒吮嘗。

時間一久,終因經受不住美酒的誘惑,而暢飲起來,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這種捕捉猿猴的方法並非中國獨有,東南亞一帶的群眾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採用類似的方法。

3、儀狄造酒說

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叫「儀狄作酒撥,杜康作秣酒」。由字面看,是講他們在作不同的酒。「撥」,是一種糯米經過發酵加工而成的「醋糟兒」。性溫軟,其味甜,多座於江浙一帶。不少家庭中,仍自製醋糟兒。

醋糟兒潔白細膩,稠狀的糟糊可當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頗近於酒。「林」,高粱的別稱。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由此看來,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粱酒創始人。

4、杜康造酒說

還有一種說法是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緒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里,剩飯在樹洞中發酵,有芳香的氣味傳出。

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釀祖。魏武帝樂府詩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自此之後,認為酒就是杜康所創的說法似乎更多了。

5、堯帝造酒說

堯作為上古五帝,傳說為真龍所化,下界指引民生。他帶領民眾同甘共苦,發展農業,妥善處理各類政務,受到百姓的擁戴,並得到不少部族首領的贊許。

堯由龍所化,對靈氣特為敏感。受滴水潭靈氣所吸引,將大家帶至此地安居,並藉此地靈氣發展農業,使得百姓安居樂業。

為感謝上蒼,並祈福未來,堯會精選出最好的糧食,並用滴水潭水浸泡,用特殊手法去除所有雜質,淬取出精華合釀祈福之水,此水清澈純凈、清香幽長,以敬上蒼,並分發於百姓,共慶安康。

(4)關於酒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中國是酒的故鄉,酒和酒類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酒又融於人們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其中也衍生出了酒政制度。

在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首先,中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因此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以農業發展為立足點。

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以糧食釀造的,酒緊緊依附於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糧食生產的豐歉是酒業興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統治者根據糧食的收成情況,通過發布酒禁或開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

『伍』 歷史上:關於酒的典故有哪些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於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劉伶自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酒譜》講述劉伶經常隨身帶著一個酒壺,乘著鹿車,一邊走,一邊飲酒,一人帶著掘挖工具緊隨車後,什麼時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飲酒更是不顧廉恥,他每次與宗人共飲,總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圍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豬群來飲酒,不但不趕,阮咸還湊上去豬一齊飲酒。劉伶曾寫下《酒德頌》一首,大意是:自己行無蹤,居無室,幕天席地,縱意所如,不管是停下來還是行走,隨時都提著酒杯飲酒,惟酒是務,焉知其餘。其它人怎麼說,自己一點都不在意。別人越要評說,自己反而更加要飲酒,喝醇了就睡,酲過來也是恍恍惚惚的,於無聲處,就是一個驚雷打下來,也聽不見,面對泰山視而不見,不知天氣冷熱,也不知世間利慾感情。劉伶的這首詩,充分反映了晉代時期文人的心態,即由於社會動盪不安,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統治者對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澆愁,或以酒避禍,以酒後狂言發泄對時政的不滿。另據史料記載,魏文帝司馬昭欲為其子求婚於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馬昭沒有機會開口,逐作罷。這些事在當時頗具有代表性,對後世影響也非常大。

『陸』 歷史上與酒有關的典故

1.劉伶病酒
劉伶喝酒過多害了酒病,非常口渴想喝酒,於是向妻子要酒。(他)夫人把酒倒掉,摔碎了裝酒的瓶子,(夫人)哭著規勸劉伶說:「您喝酒太多,不是養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劉伶說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禱告發誓才可以把酒戒掉,請你准備酒肉吧!」夫人說:「就遵從你的意思辦。」
(於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請劉伶來禱告。劉伶跪在神案前,(大聲)說道:「老天生了我劉伶,認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才能解除酒醒後猶如患病的感覺。婦道人家的話,可千萬不能聽!」說罷,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來,不一會兒便醉醺醺的了。
2.杜康造酒
魏武帝樂府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自此之後,認為酒就是杜康所創的說法似乎更多了。竇蘋考據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認為"杜氏本出於劉,累在商為豕韋氏,武王封之於杜,傳至杜伯,為宣王所誅,子孫奔晉,遂有杜氏者,士會和言其後也。"杜姓到杜康的時候,已經是禹之後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時期,就已經有"堯酒千鍾"之說了。如果說酒是杜康所創,那麼堯喝的是什麼人創造的酒呢?
歷史上杜康確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等書,對杜康都有過記載自不必說。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縣志》中,對杜康也有過較詳的記載。白水縣,位於陝北高原南緣與關中平原交接處。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人,善造酒。"康家衛是一個至今還有的小村莊,西距縣城七八公里。村邊有一道大溝,長約十公里,最寬處一百多米,最深處也近百米,人們叫它"杜康溝"。溝的起源處有一眼泉,四周綠樹環繞,草木叢生,名"杜康泉"。縣志上說"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確,但此泉水質清冽甘爽卻是事實。清流從泉眼中汩汩湧出,沿著溝底流淌,最後匯入白水河,人們稱它為"杜康河"。杜康泉旁邊的土坡上,有個直徑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磚牆圍護著,傳說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廟就在墳墓左側,鑿壁為室,供奉杜康造像。可惜廟與像均毀於"十年浩劫"了。據縣志記載,往日,鄉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帶上供品,到這里來祭祀,組織"賽享"活動。這一天熱鬧非常,搭台演戲,商販雲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們方盡興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廟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涼亭。亭呈六角形,紅柱綠瓦,五彩飛檐,楣上繪著"杜康醉劉伶"、"青梅煮酒論英雄"故事圖畫。盡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傳",但據古工作者在此一帶發現的殘磚斷瓦考定,商、之時,此地確有建築物。這里產酒的歷史也頗為悠久。唐代大詩人杜甫於安史之亂時,曾挈家來此依其舅區崔少府,寫下了《白水舅宅喜雨》等詩多首,詩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開桑落酒"等飲酒的記載。釀酒專家們對杜康泉水也作過化驗,認為水質適於造酒。

3.項庒舞劍
秦朝末年,當是項羽和劉邦還沒有為敵,但是因為項羽聽說了劉邦的手下曹無傷派人來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的事情,非常不滿,當即准率軍攻打劉邦。
當時項羽的軍隊一共有四十萬人,而劉邦只有十萬人,可以說此時的劉邦危在旦夕。劉邦聽從了謀士張良的建議,准備設宴向項羽謝罪。
在宴席上,項羽的謀士范增認為這是一個除去劉邦的好機會,便通過使眼色和向項羽展示自己的玉玦來暗示他除掉劉邦。
但是項羽卻始終不為所動,在這種情況下,范增值得偷偷命令項庄借舞劍的機會刺殺劉邦。但是偏向劉邦的項羽的另一個叔父項伯也起身和項庄舞劍來護住劉邦。
最終劉邦在樊噲的幫助下逃離了宴會,致使刺殺失敗。
項庄作為項羽麾下的武將一直追隨項羽南征北戰,最後在烏江邊戰死,項庄是故楚大將軍項燕的第三個孫子,而項羽是項燕的二孫子,項庄跟項羽是兄弟關系,至於是不是同母親兄弟就歷史沒有相關記載,也有說法項庄是項羽的堂弟,這兄弟二人都是由叔父項梁帶大的。
其家喻戶曉之典故——項庄舞劍,項庄舞劍發生在鴻門宴上,其目的是刺殺劉邦,故有項庄舞劍意在沛公之說。
項庄的事件主要是在鴻門宴上,當時范增好幾次給項王遞眼色要他殺劉邦,有好幾次舉起身上佩戴的玉塊向他示意,項王只是沉默著,沒有反應。
范增起身出去,叫來項庄,對他說:「君王為人心腸太軟,你進去上前獻酒祝壽,然後請求舞劍,趁機刺擊沛公(即劉邦),把他殺死在坐席上。不然的話,你們這班人都將成為人家的俘虜啦。」項庄進來,上前獻酒祝壽。
祝酒完畢,對項王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中沒有什麼可以娛樂的,就讓我來舞劍吧。」項王說:「那好。」項庄就拔劍起舞,叔父項伯也拔劍起舞,常常用身體掩護沛公,項庄沒有辦法刺擊沛公;故有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傳聞項庄是位劍術家,師從項梁,精通多種武藝特別是劍術。

4.越青貢酒
攀岩采葯,俠女救國。
被譽為雁盪一絕的靈岩飛渡,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傳說吳越兩國交戰期間,越國有戰士患上一種名為「痢寒」的怪病,病情在軍營中一度失控。
就在此危機時刻,中華甌越大地雁盪山一帶,出現了一名傾國傾城的俠女,名叫劉青青。
俠女「劉青青」帶領鄉親們跋山涉險,飛索攀岩採摘「仙草石斛」。用古法手工釀制了「石斛湯」「石斛酒」送往前線越國軍營之中。
將士們喝了青青送來的仙湯,仙酒之後精神大振,在之後的戰場上大顯神威。
很快就攻破了吳國都城,滅了吳國,一雪越王卧薪嘗膽前恥。
越國大戰勝利後,將士稟告越王「青青」送「仙湯」「仙酒」的事跡。
越王派人去尋找青青蹤跡苦無下落,便發榜賜名「石斛湯」「石斛酒」為「越青貢酒」,列為皇宮御賜珍品,並搜尋甌地釀造名家按照士兵的描述,重新釀造「越青酒」,為答謝青青及東甌鄉親們的救國盛情,更親筆題詞 「雁盪仙草救國危,俠女石斛越青貢」。

5.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據現代人分析推測,由於當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於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後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的人,<<史記·殷本紀>>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後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欲無度。商紂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終導致商代的滅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發布嚴歷的禁酒令。
以酒誤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戰於鄢陵,楚國打了敗戰,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准備下一次戰斗,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事的子反殺了。只得班師回朝。
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 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於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打開公家的糧倉,救濟災民。災民欣喜若狂,當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麼不再丟一次帽子啊!
6. 漢高祖醉斬白蛇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秦始皇末期,劉邦(漢高祖)做亭長時,往酈山押送勞工,但在路上,勞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豐西澤中,將勞工放走,結果只有十來個壯士願意跟隨劉邦。夜中,劉邦喝醉了酒,令一人前行,前行者回報道,前面有一條大蛇阻擋在路上。請求讓我們回來。劉邦正在酒意朦朧之中,似乎什麼也不怕,說:是壯師的跟我來,怕什麼!由是勇往直前,劉邦揮劍將擋路的大白蛇斬為兩段,路開通了,走了數里路,劉邦困了,倒頭就睡著了。
誰成想到,有一老婦人出現在蛇被殺死的地方,一直哭,於是有人問哭的原因,老婦人說,有人將我兒子殺死了,有人又問,何以見得你兒子被殺?老婦人說,我的兒子,就是化成為蛇的白帝子, 因擋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斬。後來有人將此事告訴劉邦,劉邦聽後暗自高興,頗為自負。
7.文君當壚
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邛有一富家卓王孫之女文君新寡,因愛慕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立,文君家開始又不予資助。於是相如就同文君來到臨邛,把自己的車馬全部賣掉,買下一家酒店,做賣酒生意。並且讓文君親自主持壚前的酌酒應對顧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犢鼻褲,與僱工們一起操作忙活,在鬧市中洗滌酒器。這個故事後來成為夫婦愛情堅貞不逾的佳話。歷史上臨邛也成為釀酒之鄉,名酒輩出。文君酒成為歷史名酒,唐代羅隱的<<桃花>>詩曰:"數枝艷拂文君酒,"傳說中還有"文君井",陸游<<文君井>>詩曰:"落魄西州泥酒杯, 酒酣幾度上琴台,青鞋自笑無羈束,又向文君井畔來。"
8.煮酒論英雄
這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所講述的一則故事。東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 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雲長和張飛蒙在鼓中,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布,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裡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與是說: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趕緊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9.飲中八仙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作了一首著名的詩<<飲中八仙歌>>,對唐朝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動的描述。
詩人寫道: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10.
杯酒釋兵權
這則故事說的是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之後,卻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叫他們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從此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在969年, 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待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

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11.高陽酒徒
提起酒徒二字,聳人聽聞,實屬小題大做。所謂酒徒,只是嗜酒的人而已。《辭海》說,自稱酒徒,意含狂傲,稱人酒徒,多帶貶義,頗有道理。但在古人看來,意未盡然,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元結,對酒徒就寫了一首頌揚歌,歌曰:「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提到高陽酒徒,漢代稱他功著與國,還有一番酒成大事的記載呢!
高陽酒徒酈食其(音義基),陳留高陽人(今河南杞縣西南),為漢高祖劉邦的謀士。少有壯志,喜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嗜酒,後來只好充當看管門戶的監門吏。縣中官府和賢豪,都不敢任用,皆稱之為狂生。他堅信不移等待時機。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打起「伐無道,除暴秦」的旗幟,於是天下群雄起而響應。時有項梁起兵會稽,劉邦起兵於沛,起義風暴席捲全國。陳勝、項梁等起義軍路過高陽,皆為酈生鄙視,認為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輩,不能聽大度之言的人。惟獨沛公劉邦,「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願從游」!於是,他自薦於沛公。
沛公劉邦,字季,為人仁而愛人,不愛生產勞動,喜施捨,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壯年為泗水亭長,是一個地方有名的無賴。他好酒及好色,常醉卧於酒家,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酒徒,幸醉酒為呂公所識,以女呂後為妻;因醉酒而斬白蛇,得名自負,起兵反秦。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沛公引兵西,相遇強盜出身的彭越起義軍,遂共同攻打秦軍,戰不利。後攻昌邑不下,乃西過高陽為酈食其所識,當為「大人長者」以求見。
一天,劉邦正坐在床上,有兩個女人為他洗腳。忽報鄉里有位儒生求見,此人年以六十有餘,身高八尺,人都稱他為狂生,自稱非狂。劉邦一向輕視儒生,過去見到儒生,常以儒生帽子當尿盆,以污辱儒生。今天忽聽有儒生求見,盛怒之下,叫人謝絕接見,並說:「我以天下大事為重,沒有時間接見儒人。」
在外等候已久的酈食其聽罷,立即「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忙報之,劉邦一聽自稱高陽酒徒,來者不善,慌忙連腳都來不及擦,『據足杖矛』曰:『請入!』酈食其入內,見沛公長揖不拜曰:「你不是想要誅暴秦,為什麼還這樣傲慢對待長者?你是想助秦攻諸侯呢?還是率領諸侯破秦呢?」此時,劉邦不知所措,輟洗起衣,忙請食其上坐,謝罪曰:「過去聽人說先生的容貌,今天見面才知先生的來意!」並問其計?這位高陽酒徒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積粟。臣知其令,今請使令下足下,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大事可成矣。
於是劉邦接受酈食其的建議,決定先攻佔陳地,並派遣酈食其為內應。酈食其來到縣城,見陳留縣令說陳秦之將,漢王將興之理,希望他能投降劉邦。但縣令懼怕秦法的苛重,不敢冒然從事,予以謝絕。就在當日夜半殺死縣令,並將縣令人頭窬城而下,報之於沛公。劉邦見大事已成,引兵攻打縣城,叫人用竹竿挑著縣令人頭,大聲疾呼:「你們趕快投降,你們的縣令已被砍頭了!如若不然的話,後下城的也要斬頭的!」城上守軍見縣令已死,無意再守,遂開城投降。劉邦進城得「其庫兵食積粟留出入三月,從兵以萬數,遂入破秦。」此皆高陽酒徒之功也。

『柒』 古代關於酒的小故事

1、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 據現代人分析推測,由於當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於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後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的人。

以酒誤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戰於鄢陵,楚國打了敗戰,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准備下一次戰斗,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事的子反殺了。只得班師回朝。

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於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打開公家的糧倉, 救濟災民。災民欣喜若狂,當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麼不再丟一次帽子啊。

2、簞醪勞師

東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後,為了實現"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的復國大略,下令鼓勵人民生育,並用酒作為生育的獎品。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出師前, 越中父老獻美酒於勾踐, 勾踐將酒倒在河的上流,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士卒士氣大振,紹興現在還有" 投 醪河"。

3、魯酒薄而邯鄲圍

楚宣王會見諸候,魯國恭公後到並且酒很 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後,勛在王室,給你送酒已經是有失禮節和身份的事了,你還指責酒薄,不要太過份了。

於是不辭而歸。宣王於是發兵與齊國攻魯國。齊國的梁惠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會幫助趙國,這次楚國有 求,便不必再擔心楚國來找麻煩了,於是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犧牲品。

4、齊景公邀酒

齊景公夜間獨自飲酒,忽然覺得孤單,想找個人陪喝陪聊。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宰相晏子,就讓人把酒宴連同自己一起運到晏子家。沒想到,晏子根本不接納,站在門口向齊景公講了一番大道理,無非是人君應該怎樣怎樣。

齊景公正在酒興頭上,哪裡聽得進去,對晏子說:「酒醴之味,金石之聲,願與夫子同樂。」晏子還是不買賬,以「不敢」為名,將景公攔在門外。景公倒也不氣餒,又來到司馬穰苴家,同樣碰了軟釘子。司馬穰苴說了與晏子同樣的話,做了同樣的事。

景公只好折回去。可是,他酒興依然,就去找梁左據。梁左據提前得到消息,左手執琴,右手抱竽,載歌載舞地迎著齊景公走來。齊景公高興地說:「樂哉!無彼二子,何以持國?無此一臣,何以樂身?」持國與樂身,這是國君的魚與熊掌吧。

5、管仲棄酒

齊桓公宴請大臣。管仲遲到了,桓公要罰他喝酒。管仲端起酒杯沒有往嘴邊送,而是先倒掉一半。齊桓公有些不自在了,略帶責備的口氣說:「你有約遲到,罰酒又倒了一半,這從禮節上說不過去吧。」

管仲答道:「我聽說酒喝多了就會亂說話,亂說話就會說錯話,說錯話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我想啊,與其招來殺身之禍,還不如現在倒掉一些酒。」如此推理,齊桓公笑了,沒再深究。

『捌』 酒的由來的故事

有一天,杜康想研製一種可以喝的東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製作方法,晚上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一個鶴發童顏的老翁來到他面前,對他說:「你以水為源,以糧為料,再在糧食泡在水裡第九天的酉時找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說完老翁就不見了。杜康醒來就按照老翁說的製作。

他在第九天的酉時(5點~7點)到路邊尋找三人。不一會來了一個書生,文質彬彬,謙虛有禮,杜康急忙上前說明來意,豈料書生欣然允諾,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書生走後,又來了一隊人馬,帶頭的是一位威武英氣的將軍。

杜康上前說明來意,將軍也捋臂挽袖,支持杜康,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這時酉時已經快過了(就是馬上到七點了)可杜康還沒找到第三個人,他有些著急,轉念一想,只要是人不都可以嗎,於是他找到了村子裡的一個無親無故並且傻乎乎的乞丐,按住他,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疼的乞丐一會大喊大叫,一會暈頭暈腦。

有了這三滴血,杜康終於製作成了,可是他又犯愁了,起什麼名字呢?他一想,這飲品里有三個人的血,又是酉時滴的,就寫作「酒」吧,怎麼念呢?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這就是關於酒來歷的傳說。

(8)關於酒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大體上,古酒約分兩種:一為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二為蒸餾酒。有色酒起源於古代,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

谷類之酒應起於農業興盛之後。陸柞蕃著《粵西偶記》關於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猿酒。

『玖』 關於酒文化的歷史典故

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 據現代人分析推測,由於當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於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後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 的人,《史記•殷本紀》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 為長夜之飲。"後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欲無度。商紂的暴政,加上酗酒,最終導致商代的滅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發布嚴歷的禁酒令。

以酒誤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戰於鄢陵,楚 國打了敗戰,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准備下一次戰斗,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 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事的子反殺了。只得班師回朝。

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於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打開公家的糧倉,救濟災民。災民欣喜若狂,當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麼不再丟一次帽子啊!。

簞醪勞師
東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後,為了實現"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的復國大略,下令鼓勵人民生育,並用酒作為生育的獎品:生丈夫,二壺酒,一犬; 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出師前,越中父老獻美酒於勾踐,勾踐將酒倒在河的上流,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士卒士氣大振,紹興現在還有" 投醪河"。 類似的歷史故事如《酒譜》所載,戰國時,秦穆公討伐晉國,來到河邊,秦 穆公打算犒勞將士,以鼓舞將士,但酒醪卻僅有一鍾,有人說,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釀酒,(也可使大家分享),於是秦穆公將這一鍾酒倒入河中,三軍飲後都醉了。

魯酒薄而邯鄲圍
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說的是楚宣王會見諸候,魯國恭公後到並且酒很 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後,勛在王室,給你送酒已經是有失禮節 和身份的事了,你還指責酒薄,不要太過份了。於是不辭而歸。宣王於是發兵與齊 國攻魯國。齊國的梁惠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會幫助趙國,這次楚國有 求,便不必再擔心楚國來找麻煩了,於是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 了犧牲品。

鴻門宴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隊,劉邦先破咸陽(秦始皇的都城) , 但劉邦兵力不及項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擊關,項羽入咸陽後,到達戲西,而劉 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 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 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大吃一驚,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 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 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 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 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庄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 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 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 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 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 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 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並向大將軍(亞父范增)獻上玉斗 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後人將 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

漢高祖醉斬白蛇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秦始皇末期,劉邦(漢高祖)做亭長時,往酈山押 送勞工,但在路上,勞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豐西澤中,將勞工放走,結果只有 十來個壯士願意跟隨劉邦。夜中,劉邦喝醉了酒,令一人前行,前行者回報道,前 面有一條大蛇阻擋在路上。請求讓我們回來。劉邦正在酒意朦朧之中,似乎什麼也 不怕,說:是壯師的跟我來,怕什麼!由是勇往直前,劉邦揮劍將擋路的大白蛇斬為 兩段,路開通了,走了數里路,劉邦困了,倒頭就睡著了。有一老婦人在蛇被殺死 的地方哭,有人問哭的原因,老婦人說,有人將我兒子殺死了,有人又問,何以見 得你兒子被殺?老婦人說,我的兒子,就是化成為蛇的白帝子, 因擋在路上被赤帝 子所斬。後來有人將此事告訴劉邦,劉邦聽後暗自高興,頗為自負。

文君當壚
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邛有一富家卓王孫之女文君新寡,因愛慕司 馬相如,司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立,文君家開始又不予資助, 兩人到臨邛,盡賣其車騎後,買了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爐。司馬相如也與保庸 雜作,滌器於市中。這個故事後來成為夫婦愛情堅貞不逾的佳話。歷史上臨邛也成 為釀酒之鄉,名酒輩出。文君酒成為歷史名酒,唐代羅隱的《桃花》詩曰:"數枝艷 拂文君酒,"傳說中還有"文君井",陸游《文君井》詩曰:"落魄西州泥酒杯, 酒酣 幾度上琴台,青鞋自笑無羈束,又向文君井畔來。"

煮酒論英雄
這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所講述的一則故事。東漢 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 為防曹操謀害, 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雲長和張飛蒙在鼓中,說劉 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 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 !"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 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 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 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 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 至半酣,突然陰雲密布,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 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 否定。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裡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與是說: 夫英雄 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誰能 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 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 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 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 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 也不疑劉備了。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 戎。他們放曠不羈,常於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劉伶自 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酒譜》講述劉伶經常隨身 帶著一個酒壺,乘著鹿車,一邊走,一邊飲酒,一人帶著掘挖工具緊隨車後,什麼 時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飲酒更是不顧廉恥,他每次與宗人共飲,總是以大盆盛 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圍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豬群來飲酒,不 但不趕,阮咸還湊上去豬一齊飲酒。劉伶曾寫下《酒德頌》一首,大意是: 自己行 無蹤,居無室,幕天席地,縱意所如,不管是停下來還是行走,隨時都提著酒杯飲 酒,惟酒是務,焉知其餘。其它人怎麼說,自己一點都不在意。別人越要評說,自 己反而更加要飲酒,喝醇了就睡,酲過來也是恍恍惚惚的,於無聲處,就是一個驚 雷打下來,也聽不見,面對泰山視而不見,不知天氣冷熱,也不知世間利慾感情。 劉伶的這首詩,充分反映了晉代時期文人的心態,即由於社會動盪不安,長期處於 分裂狀態,統治者對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澆愁,或以酒避禍, 以酒後狂言發泄對時政的不滿。另據史料記載,魏文帝司馬昭欲為其子求婚於阮籍 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馬昭沒有機會開口,逐作罷。這些事在當時頗具有代表 性,對後世影響也非常大。

清聖濁賢
三國魏初建時,曹操嚴厲禁酒,人們只好私下偷著飲酒,但諱言酒字,故用" 賢人"作為"白酒"(或"濁酒")的隱語,用"聖人"作為"清酒"的隱語。清賢濁聖演變成一個典故。還有一個"青州從事,平原督郵"的成語,也是美酒和惡酒的隱語。南朝人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記載,桓溫手下的一個助手善於辯別酒的好壞,他則把好酒叫做"青州從事",青州是一個地名,青州的轄境內有個地方叫齊郡,"齊"喻 "肚臍",好酒叫做"青州從事",是因為好酒喝下去後,酒氣可以通到臍部; 他把壞酒稱做"平原督郵",是因為平原的轄境內有個地方叫鬲縣,"鬲"喻"膈",意思是說壞酒喝下去,酒氣只能通到膈部。

飲中八仙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作了一首著名的詩《飲中八仙歌》,對唐朝八位嗜酒如命 的名人作了生動的描述。詩人寫道: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杯酒釋兵權
這則故事說的是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之後, 卻耽心從此之後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961年, 安排酒宴,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叫他們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 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從此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在969年, 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待宴 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主要是為了防 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 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 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除了以上歷史故事外,在歷代文學作品中,還有大量膾炙人口的與酒有關的 描述,如荊柯飲燕市,《三國演義》中的張飛醉服嚴顏,關羽溫酒斬華雄,《水滸 傳》中的景陽崗武松醉打老虎,魯智深大鬧五台山,《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偷飲長 生不老酒,《紅樓夢》中的萬艷同杯(悲)。

『拾』 中國古代名人與酒的故事

1、呂不韋

呂不韋在趙國邯鄲經商,偶然遇到被當作人質的秦國公子子楚,他覺得奇貨可居,便擬定了拿下的方案。先是用酒結識監視子楚的公孫乾,獲得與子楚喝酒的機會,偷偷地密謀回國舉措。他又通過酒,買通子楚父親太子安國君的華陽夫人,並認下本不是她生的子楚為親生子。

眼看子楚回國有期,呂不韋忍痛割愛,借著子楚醉意朦朧,把已懷上他骨血的小妾趙姬獻給子楚,換來子楚乘喜承諾:一旦繼位,必立趙姬為後。呂不韋見大勢已成,設計將公孫乾灌得爛醉如泥,趁夜色帶著子楚逃回秦國。子楚登上王位,立趙姬為王後,她生下來的孩子,取名贏政,就是統一六國的秦始皇。

2、孫權借酒試英才

某次他召集部下們喝酒聊天,見魯肅欲言又止,等到宴席結束後,獨留魯肅坐在榻上繼續對飲,等喝到似醉非醉時開始問計。

魯肅趁著酒興祥陳時局: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能除掉,該依據長江之險建國稱帝了,然後圖謀天下。孫權聽從魯肅的建議,找到合適的機會取代了皇帝。

3、越王勾踐

按照「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復國大略,勾踐下令鼓勵人民生育,他想出用酒獎勵多生多育者的方法:「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此招果見真效,國力隨人力增長而增長,越王勾踐決定親自率兵伐吳。

出師之前,越中父老向勾踐獻美酒,勾踐捨不得獨飲,便命人將酒倒在河的上游,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此舉出乎將士們的意料,大家痛飲過後士氣大振。

4、王愷

西晉時期有兩位大官石崇和王愷,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富人,彼此不服氣經常斗氣,在一次的比斗中王愷被比下去,他開始尋找良策。過了幾天,他請宰相王導來家做客。王導出了名的不善喝酒,王愷正是要利用王導的弱點。

王愷上來勸酒,王導沒喝,他又叫來女子勸酒,聲稱王導若不喝,他就殺了勸酒的女子。王導依然不喝。王愷嬉笑著命人把勸酒女子殺掉。一連殺了三個女子,王導都沒喝酒。

王愷又叫來第四個女子,挑戰王導的定力,說我有的是美女。王導終於忍受不住了,把一杯酒全喝了,再喝就喝的酩酊大醉。王性斬美人勸酒的事不脛而走,石崇聽聞也說服了這喪心病狂的。

5、阮籍

阮籍他聽說步兵校尉的廚中存著數百斛酒,便主動要求去任職。阮籍生性謹慎,司馬昭一直拉攏他並請喝酒,他佯裝醉酒,從不發表意見。

阮籍有位漂亮的女兒,司馬昭想與他結為兒女親家,每次派員登門求親,阮籍不便直接拒絕,就天天喝酒,醉得不省人事。求親的人和醉漢無法溝通,掃興地回去復命。就這樣他連續醉了兩個月,司馬昭沒有辦法,兒女婚事只好作罷。

閱讀全文

與關於酒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