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老馬識途的歷史故事

老馬識途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4 21:23:51

⑴ 老馬識途的典故

「老馬識途」的典故源自戰國時期韓國·韓非子《韓非子·說林上》,典故內容為:春秋時期,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於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於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裡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山地,終於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

「老馬識途」的典故告訴我們對於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經驗的人求教學習,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恥的事,要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做事要動腦,善於發現身邊事物的規律,不了解的事應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老馬識途」本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1)老馬識途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老馬識途「的近義詞有:識途老馬、輕車熟路、駕輕就熟、得心應手。

1、識途老馬[shí tú lǎo mǎ]

出處:戰國時期韓國·韓非子《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譯文: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於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於找到了回去的路。

解釋:比喻對某種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2、輕車熟路[qīng chē shú lù]

出處:唐·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譯文:就如同四匹馬駕駛著輕車走熟路,而歷史著名駕御高手王良、造父也與他不相上下啊。

解釋:趕著裝載很輕的車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3、駕輕就熟[jià qīng jiù shú]

出處:同「輕車熟路」。

解釋:趕著輕車去走熟路。比喻承擔熟悉、輕松的事。

4、得心應手[dé xīn yìng shǒu]

出處:春秋戰國·莊子《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譯文:正是因為(我)為人穩重,做事穩當,不著急,所以(我)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我自己。

解釋:心手相應,運用自如。多形容技藝純熟。

⑵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老馬識途》概括50字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老馬識途》故事出自春秋時期《韓非子·說林上》。

《老馬識途》原文: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與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譯文: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才智可以利用。」

於是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終於找到了路。走到山裡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七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

於是挖掘地,終於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聖明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不知道帶著愚蠢的心去向有智慧的人學習,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2)老馬識途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老馬識途"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廣開人才渠道,擯棄"奉職循理"作為衡量優劣、取捨標準的傳統的用人機制,不拘一格降人才,知人善任,使其在自己的崗位上能放開手腳施展自己的才幹。

這就需要在工作中,改"相馬"為"賽馬",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的主要標准,做到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為各種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寬松的環境,真正做到"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人適其事"。

作者:

韓非(約公元前280~233年),戰國時期韓國人,為韓國公子,與李斯同學於荀子,喜好刑名法術之學,為法家學派代表人物。

《韓非子》是在韓非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據《漢書·藝文志》著錄《韓非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非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著作中許多當時的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

⑶ 簡要概括老馬識途,數典忘祖的歷史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

(魯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晉國的荀躒到成周,安葬穆後,籍談作為副使。安葬完畢,除去喪服。周天子和荀躒飲宴,把魯國進貢的壺作為酒杯。周天子說:"伯父,諸侯都有禮器進貢王室,唯獨晉國沒有,為什麼?"荀躒向籍談行禮請他來回答。籍談回答說:"諸侯受封的時候,都接受了王室賞賜的寶器,用來鎮撫國家,所以能把彝器晉獻給天子。晉國處在深山,與戎狄為鄰,而遠離王室。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謝戎狄還來不及,怎麼能進獻彝器呢?"周天子說:"叔父,你忘了嗎?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難道反而沒有得到賞賜嗎?密須的名鼓和它的大輅車,是文王所用來檢閱軍隊的。闕鞏的鎧甲,是武王用來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把它們放置在晉國的土地上,境內有著戎人和狄人。這以後襄王所賜的大輅、戎輅之車,斧鉞、黑黍釀造的香酒、紅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陽的土田,安撫和征伐東邊各國,這不是得到的賞賜還是什麼?有了功勛而不廢棄,有了功勞而記載在書策上,用土田來奉養他,用彝器來安撫他,用車服來表彰他,用旌旗來顯耀他,子子孫孫不要忘記,這就是福。這種福不給予叔父,還給誰呢?而且從前你的高祖孫伯黶掌管晉國典籍,參與國家大政,所以稱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個兒子董到了晉國,於是就有了稱作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後氏,為什麼忘了呢?"籍談回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後,周天子說:"籍談恐怕會沒有後代吧?舉出舊典卻忘記了祖宗。"

⑷ 老馬識途是歷史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是有典抄故的預言故事。
【成語出處】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出處原文】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文言文翻譯】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向導帶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於是就縱老馬於軍前,人們跟著它,竟然找到了路。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
憑借管仲和隰朋的聖明,遇到他們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⑸ 老馬識途的來歷(一個故事)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版:「老 馬之智可用也。權」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 「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 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

⑹ 老馬識途是來源於哪個朝代的故事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庄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專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屬前往。後來山戎敗退到孤竹過境內,齊軍深入,最終滅了孤竹。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⑺ 老馬識途是歷史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是有典故的預言故事.
【成語出處】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版朋從於桓公伐權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出處原文】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文言文翻譯】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向導帶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於是就縱老馬於軍前,人們跟著它,竟然找到了路.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
憑借管仲和隰朋的聖明,遇到他們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⑻ 老馬識途的故事簡短

老馬識途的故來事:戰國時期,齊源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孤竹。齊軍勝利返回時,因為不熟悉地形,走進了一個險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謀的齊國軍師說:老馬無論走多遠,總能順著來路回去。果然,齊軍跟在老馬後面,走出了險谷。將士們紛紛誇贊還是老馬識途

後來用老馬識途、老馬知道、馬老知道、老馬知路、馬識路、老識塗等比喻富有經驗,能為先導;用識途馬、識途驥等比喻富於經驗、知是識非的人。有經驗的人對情況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8)老馬識途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真實原因

馬的臉很長,鼻腔也很大,嗅覺神經細胞也多,這樣就構成了比其他動物更發達的「嗅覺雷達」。這個嗅覺雷達不僅能鑒別飼料。

水質好壞,還能辨別方向,自己尋找道路。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發達,轉動相當靈活,位置又高,聽覺非常發達。馬通過靈敏的聽覺和嗅覺等感覺器官,對氣味,聲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記憶,因此馬能夠識途。

⑼ 老馬識途的歷史典故

管仲、隰(xí)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版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權才智。」於是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終於找到了路。
走到山裡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峰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終於得到了水。
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閱讀全文

與老馬識途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