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宣威歷史上都有哪些名人
周建屏(1890-1938)原名宗堯,別名興唐、興堂。宣威最有資歷的老革命,紅十、十一軍軍回長
浦在廷(1871-1950)著名答愛國實業家,宣威火腿的「革新」者。
浦瓊英(1916-2009)卓琳,著名的民族實業家浦在廷之女,鄧小平夫人,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勛章。
朱 勃(1919-1988)著名教育學家
徐文烈(1909-1976)開國少將
徐文禮(1920-1977)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5年任第一軍軍長,1968年任軍政委,1974年任武漢軍區副參謀長。
張福學(1939-)導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孔垂柱(1953-)雲南省副省長
張耀武(1951-)雲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龍 江(1956-)雲南省科學技術廳廳長
曾有琥(1939-)雲南省旅遊局局長
劉 平(-----)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少將。
周 榮(1962-)昆明理工大學校長
❷ 雲南的名人有哪些
1、聶耳
聶耳(公元1912~年)原名守信,字子藝,一作紫藝。祖籍玉溪,生於昆明。中學時代即加入共青團,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師。1933年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進步音樂、戲劇、電影的創作和演出活動,並以"黑天使"的筆名發表藝術評論。1935年取道日本赴蘇聯,不幸於7月17日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逝世。
(2)宣威歷史名人擴展閱讀
雲南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
雲南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總人口4770.5萬人(2016年) ,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❸ 雲南宣威有什麼名人
徐文禮
1920年生、男、漢族,宣威市板橋鎮黑松林村人。7歲入私塾,後在板橋小學讀書。1935年4月紅九軍團過宣威時參加長征,擔任特務營宣傳員。1936年7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同月紅九軍團改為紅三十二軍任三十二軍九十四師二八二團政治處青年幹事,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先後擔任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八旅七一六團政治處青年幹事、連指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等職。1940年8月參加「百團大戰」等戰役。1945年8月被晉綏軍區授予「模範教導員」稱號。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擔任晉綏野戰軍三五八旅七一五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一師一團政委。195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軍一師副政委,1953年率部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4年任一軍一師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各一枚,1957年任一師師長,1958年從朝鮮回國。1963年任一軍副軍長,1964年授予少將軍銜,1965年任一軍軍長,1968年任一軍政委,1974年任武漢軍區副參謀長,曾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77年11月因病逝世,終年57歲。
周建屏(周建屏(1890-1938)原名宗堯,別名興唐、興堂。宣威最有資歷的老革命,紅十軍、紅十一軍,軍長。)
浦在廷(浦在廷是宣威榕城鎮人,生於清代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五月。宣威火腿的「革新」者)
浦瓊英(卓琳)(偉人小平的成功背後的支持者)2009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學的雲南籍女子。
❹ 宣威出過什麼人
卓琳(1916.4.6—2009.07.29),女,原名浦瓊英,雲南省曲靖市宣威榕城鎮普家山村人。出身於一個巨專商之家屬,其父浦鍾傑,字在廷,是名震西南著名的民族實業家,經營聞名遐邇的宣威火腿,雲南有名的火腿大王,並追隨孫中山參加北伐,被孫中山授予少將軍銜,擔任過滇軍軍需總局及煙酒公賣局局長,獲五等嘉禾獎章。大姐浦代英,二姐浦石英。是鄧小平爺爺的第三任妻子。
❺ 宣威市西澤有那些名人
出門左拐~~~宣威吧。
❻ 曲靖歷史上有過什麼名人,出過狀元沒有
竇垿(來1804——1865)歷任吏部主事、江西道監自察御使,《岳陽樓長聯》的作者。
何桂珍(1817——1855)翰林院編系修、這位曾是咸豐皇帝的老師,在任安徽徽寧池太廣道員後成了一界武夫、著有《蒙學千字文》等。
唐繼堯(1883——1927)同盟會員,重九起義任都督府軍政、參謀兩不次長,歷任貴州都督、雲南都督、中華民國軍政府元帥八省聯軍總司令等,一身戎馬生涯、金戈鐵馬、卻創辦了東陸大學——雲南大學。
浦在廷(1837——1950)不僅開創了實業救國的「宣威火煺罐頭實業公司」,還積極支持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孫中山題詞贊揚:「飲和食德」。
桂濤聲(1906——1982)曲靖沾益人,《在太行山上》《歌八百壯士》《送棉衣》等歌詞作者。
狀元似乎沒有出過
❼ 誰說說雲南曲靖都出了些什麼名人詳細資料`。
明朝貴州左布政使朱家民.
師宗,竇垿(1804——1865)歷任吏部主事、江西道監察御使,回《岳陽樓長聯》的作者。
何桂答珍(1817——1855)翰林院編系修、這位曾是咸豐皇帝的老師,在任安徽徽寧池太廣道員後成了一界武夫、著有《蒙學千字文》等。
會澤唐繼堯.唐繼堯(1883——1927)同盟會員,重九起義任都督府軍政、參謀兩不次長,歷任貴州都督、雲南都督、中華民國軍政府元帥八省聯軍總司令等,一身戎馬生涯、金戈鐵馬、卻創辦了東陸大學——雲南大學。
宣威浦在廷.;浦在廷(1837——1950)不僅開創了實業救國的「宣威火煺罐頭實業公司」,還積極支持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孫中山題詞贊揚:「飲和食德」。
桂濤聲(1906——1982)曲靖沾益人,《在太行山上》《歌八百壯士》《送棉衣》等歌詞作者。
❽ 作文:宣威名人有:外貌,精神,主要事跡
成語中有許多名人的故事,有時,這些成語可以在閱讀和習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小組決定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進行研究,了解成語中蘊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歷史事件。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他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就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名叫匡衡的人。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一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
成語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歷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歷史事件,還記錄著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成語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它真是中國語言藝術的博物館!
❾ 宣威的名人些作文640
每次聽到電視上的兒歌聲: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回買燒酒……每答次聽到這首兒歌:我就興奮不已,盼望著新年快快來到。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叫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戶戶吃團圓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魚,而且魚不能吃完,它代表著「年年有餘」。餐桌上有糖、有花生,棗也是必不可少,它代表著「春來早」。當然,餐桌上還有柿餅子,它代表著「萬事如意」,家裡還必須有杏仁,它代表著「幸福美滿」,另外團圓飯桌上還有一種豆類食品,沒想到吧,它就是豆腐,它表示著「有福氣」。下一位就是我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年糕,不只山西有吃年糕的習俗,中國人都有吃年糕的習俗,它代表著「年年高」。
大年三十晚上我們還要包餃子,晚上十二點吃,它代表著一年和新的一年的交差點,也叫「交子」。包餃子的時候,得少包幾個辣椒的、糖塊的、硬幣的,看誰吃見辣椒,表示他這一年過得紅紅火火;如果有人吃到糖塊,表示他今年過得甜甜蜜蜜;要是誰吃到硬幣的,表示財源滾滾。不只這些,山西的農村總會在除夕的晚上十二點點旺火,窗檐上貼吊錢,門前掛燈籠等各種各樣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