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四大文明古國歷史小故事
四大文明古國四大文明古國包括中國、印度、西亞(古巴比倫)與埃及。
歷史篇
中國
前言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發現於雲南元謀的猿人化石「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四五十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夠製造、使用簡單的工具,並知道了用火,已具備了人的基本特徵。經過漫長的原始社會,約在西元前21世紀,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開始進入奴隸社會。繼夏而興起的商(約西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西周(約西元前11世紀—前770年)進一步發展了奴隸制度。之後就是春秋和戰國(西元前770年—前221年),被認為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
中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居住在黃河流域一帶的人民,就以農業為主,並飼養家畜。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有了冶煉青銅的技術,並知道了使用鐵器;在制陶技術方面,有了白陶和釉陶;絲織生產也相當發達,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絲織技術。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制鋼技術已經出現;戰國時期(西元前475年—前221年),有一位名叫李冰的地方官和他的兒子共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今四川成都附近),合理地安排了灌溉、分洪和排沙的關系,堪稱古代水利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至今仍發揮著巨大作用。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學術也空前活躍,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政治,評析社會,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老子、孔子、墨子、孫子等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西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嬴政結束了戰國時諸侯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自稱為「始皇帝」。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修建了赫赫有名的萬裏長城,並分別在咸陽、驪山等地為自己修建了規模浩大的宮殿、陵園和行宮。如今,地上的建築早已被兵火毀滅,但那些深藏地下的物品卻被長久保留下來。僅以部分考古發現為例,其中神姿英武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其雄偉壯觀的浩大場面令紛至遝來的中外遊客嘆為觀止。秦朝末期,平民出身的劉邦與貴族將軍項羽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又經過數年,劉邦打敗了項羽,於西元前206年建立了強大的漢王朝。
❷ 中華上下五千年 歷史故事 資料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
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辟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後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神話。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這個神話,一談起歷史,常常說從「盤古開天地」起。這是因為它象徵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
那麼,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
我國科學工作者在祖國各地先後發掘了許多猿人的遺骨和遺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們祖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像雲南發現的元謀猿人,大約有一百七十萬年歷史;陝西出土的藍田猿人,大約有八十萬年歷史;拿有名的北京猿人來說,也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
這里,我們就從北京猿人說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在溫和濕潤。山上山下,生長著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虎、豹、狼、熊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裡還生長著大象、犀(音xī)
牛和梅花鹿。
猿人的力氣比不上這些兇猛的野獸,但是他們和任何動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這種工具十分簡單,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頭。木棒,樹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經過人砍削的;石頭呢,是經過人工砸打過的,雖然很粗糙,但畢竟是人製造的工具。
他們就是用這種簡單的工具來採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莖吃。他們還用木棒、石器來同野獸作斗爭,獵取食物。
但是,這種工具畢竟太簡陋了,他們獲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只好過著群居的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這種人群就叫原始人群。
幾十萬年過去了,猿人在艱苦的斗爭中進化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里,發現另一種原始人的遺跡。這種原始人的樣子,已經和現代人沒有什麼兩樣。我們把他們叫做「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他們不但能夠把石頭砸成石斧、石錘,而且還把野獸的骨頭磨製成骨針。別看這一枚小小的骨針,在那時候,人們能磨製骨針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了骨針,人們可以把獸皮縫成衣服,不像北京猿人時期那樣赤身裸體。
山頂洞人過的也是群居生活。但他們的群居生活已經按照血統關系固定下來。一個集體的成員都是共同祖先生下來的,也就是同一氏族的人。這樣,人類社會就進入了氏族公社時期了。
❸ 有關猿人生活的歷史,神話故事
猿人分為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他們都會用火,北京人會生火保護自己,驅趕野獸,取暖禦寒,照亮洞穴.山頂洞人會人工生火,會磨製石器,染色,製作衣服
❹ 猿人時期至夏商周歷程
中國是人類發源的重要地區,迄今為止,已發現的猿人化石和相應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有數十處之多。其中特別重要的發現有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安徽和縣人,湖北鄖縣人、鄖西人等。一大批猿人的遺骸和遺物的發現,不僅為世人研究人類的起源和中國遠古人類的狀況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而且充分說明早在200多萬年以前,中國境內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從而揭開了中國歷史的序幕。
到了距今二三十萬年以前,進入了人類學上的「古人」階段,「古人」又稱為早期智人。我國境內的古人化石和遺存較為豐富,特別重要的有大荔人、許家窯人、丁村人。
距今5萬年左右,古人進化為新人,新人又稱為晚期智人。這時,人類體質形態的原始性質完全消失,受居住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逐漸分化為各色人種,分布於新舊大陸,現代人開始形成。與新人階段一致的是氏族公社的形成,它使人類戰勝自然的有力保證。
隨著原始社會的發展,血親婚配逐漸受到較為嚴格的限制,氏族就逐漸形成。新人階段氏族制的第一時期即母系氏族公社逐漸確定。當時盛行族外婚制,即一個氏族的一群青年男子集體「出嫁」到另一個氏族中與一群青年女子互為夫妻。在這種婚姻形態下,由於男女雙方關系部固定,子女只能確認生母而不能確認生父,氏族成員只能按女系的血統來算,一個母系公社有一個共同的女性祖先。在氏族內部有著明確的分工,青壯男子擔任狩獵、捕魚和防禦猛獸的任務,而採集食物,燒烤食品,縫制衣服,養老育幼等任務,則由婦女擔當。婦女在確定血緣關系,維系氏族生存等方面起著主導作用,由此決定了她們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尊崇地位。
隨著農業與手工業的分工,以及各個生產領域勞動的進一步專業化,男性的勞動在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等主要生產部門中作用得到加強,並逐漸佔主導地位,母系氏族制度逐漸轉變為父系氏族制度。距今5000年左右,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的眾多氏族部落,先後轉化為父系氏族公社。
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
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傳說伏羲氏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創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而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媧是在伏羲氏以後為天下共主,她作笙簧,是音樂的開始,傳說她練石以補天,聚蘆灰以止滔水。神農氏(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他是農耕和醫葯的發明者,又創造了五弦琴,開始蠟祭和市場。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
『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竄,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後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黃帝之後,最著名的共主有唐堯、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後氏部落之領袖,姒姓,又稱夏禹、大禹。相傳堯的末年,洪水泛濫,禹父奉命治水,花了九年時間而一事無成,而被堯處死。及舜即位,禹奉命繼其父治理洪水。禹用疏導的方法,廣修溝渠,終於根治了水患,從此成了華夏民族的英雄人物,被稱為『大禹』。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 。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夏朝作為中國傳統歷史的第一個王朝,擁有較高的歷史地位,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商朝又稱殷、殷商(前1600年—前1059年;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前期屢屢遷都。而最後的二百七十三年盤庚定都於殷(今中國安陽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時候也稱為殷商或者殷。商朝晚期,中國的歷史從半信半疑的時代過渡到信史時代。商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後的一個朝代,相對於夏具有更豐富的考古發現。原夏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朝後建立。經歷17代31王,末代君王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商湯滅夏(公元前1600年)】 商的年代無定說,一說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商朝取代夏朝的時間前1555年前1059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滅,共491年;民國初年史學家董作賓依歷法推算,商朝立國的時間應為前1555年至前1059年,共491年。
商朝六百五十多年間曾五次遷都,五個都城中的四個都在河南境內。目前在河南的安陽市、偃師市、鄭州市都發現了城市規模的遺址,在信陽市、溫縣、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存。其中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後諸王世的都城,學術界看法比較一致。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朝分為「西周」(前1059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5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前1059至前255年,共計存在804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一百多年,問題點在於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封建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
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另外,史學界通常所提到的先秦,主要指周朝,如先秦諸子中之先秦。
❺ 北京人山頂洞人元謀人都有什麼歷史故事
元謀人,學名元謀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或稱元謀猿人,是在中國發現的直立人化石。版1965年發現於雲南元謀上那蚌村權附近,共計左右門齒兩顆。後來還發現了石器、炭屑、和有人工痕跡的動物肢骨等。元謀人的距今年代為170萬年左右,是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有爭議,或為約60萬年~50萬年前左右)。其可能生活在亞熱帶草原—森林環境中。
http://ke..com/view/2181.html?wtp=tt
❻ 上下五千年裡的故事名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目錄: 盤古開天地 女媧補天 神農嘗百草 黃帝戰蚩尤 堯舜禪讓 大禹治水 商湯滅夏 武丁和傅說 文王訪賢 武王伐紂 烽火戲諸侯 齊桓公重用管仲 曹劌智敗齊軍 一鳴驚人 孫武練兵 勾踐卧薪嘗膽 孔子周遊列國 商鞅變法 胡服騎射 完璧歸趙 屈原投江 紙上談兵的趙括 毛遂自薦 荊軻刺秦王 秦始皇統一六國 孟姜女哭長城 指鹿為馬 項羽破釜沉舟 胯下之辱 鴻門宴 四面楚歌 飛將軍李廣 蘇武牧羊 司馬遷著《史記》 昭君出塞 馬援老當益壯 張衡發明地動儀 黃巾起義 曹操起兵 三顧茅廬 赤壁之戰 關羽水淹七軍 曹植七步成詩 陸遜火燒連營 諸葛亮七擒孟獲 周處除「三害」 王羲之書成換鵝 淝水之戰 「三絕」畫家顧愷之 乘風破浪 花木蘭從軍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李春巧建趙州橋 直言敢諫的魏徵 文成公主入藏 玄奘取經 「詩仙」李白 安史之亂 郭子儀單騎退回紇 段秀實不畏強暴 黃巢起義 「兒皇帝」石敬瑭 黃袍加身 杯酒釋兵權 包青天 畫家米芾 大敗金兀術 留取丹心照汗青 「頭魚宴」上的阿骨打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馬可·波羅來華 紡織家黃道婆 郭守敬與《授時歷》 王冕學畫 大腳馬皇後 鄭和下西洋 商輅連中三元 戚繼光抗倭 海瑞備棺上疏 梃擊案 皇太極巧用反間計 闖王李自成 鄭成功收復台灣 康熙智擒鰲拜 鄭板橋當縣令 大貪官和珅 林則徐虎門硝煙 第一次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起義 火燒圓明園 垂簾聽政 甲午海戰 武昌起義
❼ 人猿泰山的故事真的在歷史上發生過嗎
沒有 只是根據現實誇大了
❽ 關於人類起源的故事
波斯神話中至高之神阿胡拉·馬茲達創造了世界,阿爾布茲山脈生長了800年終於接觸到了天空,雨水從阿爾布茲山頂流下形成了瓦卡什海和兩條主要的河流。世界上第一個動物是生活在Veh Rod河旁的白色公牛,然而波斯惡神安格拉·紐曼將這只白色公牛殺死。
之後太陽凈化人類的種子長達40年之久,種子種下結出了大黃葉柄植物,這個植物成長後就成為最早的人類伴侶瑪什耶和瑪什耶那。
在拜火教神話中,至高之神阿胡拉·馬茲達與惡神安格拉·紐曼之間的戰斗共持續了12000年,在第一個3000年裡,阿胡拉和光明世界與安哥拉的黑暗世界並存,最早的人類也經受著邪惡黑暗的誘惑誤導。
惡神安格拉並沒有像殺死白色公牛那樣殺死瑪什耶和瑪什耶那,而是誤導他們倆人對安格拉進行崇拜信仰。經過50年之後,瑪什耶和瑪什耶那生育了一對孩子,然而在惡神安格拉的誘導下,這對伴侶卻將自己的兩個孩子吃了。之後,至高之神阿胡拉恢復了瑪什耶和瑪什耶那的善良本性,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生,他們最終成為早期人類。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C.R.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一書,闡明了生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規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類的起源與性的選擇》一書,列舉許多證據說明人類是由已經滅絕的古猿演化而來的。
但他沒有認識到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也未能正確解釋古猿如何演變成人。F.恩格斯提出了勞動創造人類的科學理論,1876年他寫了《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類從動物狀態中脫離出來的根本原因是勞動,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也是勞動。
文章論述了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古代的類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後來一部分古猿為尋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動,逐漸學會用兩腳直立行走,前肢則解放出來,並能使用石塊或木棒等工具,最後終於發展到用手製造工具。
與此同時,在體質上,包括大腦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出現了人類的各種特徵。恩格斯把生活在樹上的古猿稱為「攀樹的猿群」,把從猿到人過渡期間的生物稱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夠製造工具的人稱作「完全形成的人」。
隨著化石材料的不斷發現,測定年代方法的不斷改進,人們對人類起源的認識也不斷深化。盡管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但已經可以大致勾劃出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線索。
❾ 中國華夏五千年歷史文化{故事}
中國歷史基礎常識 <之一>
1、 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兩顆古人類牙齒化石,
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2、 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
3、 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 到了大約 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裡,生活著一批被稱作「山頂洞人」的遠古人類。
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特徵。
5、 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製造出了中國縫制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
長82毫米。
6、 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 陝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
藝術的結晶。
8、 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 長江流域的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裡的人們
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築房屋。
10、約公元前3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出現一位最早的天才人物叫伏曦氏(又叫包犧氏或庖犧氏),
根據天象地理變化規律,制出八卦,造書契,並教導人民進行佃作、畜牧、漁狩,且有「味百葯而制九
針」傳說,被譽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11、約仰韶文化時期,出現一位炎帝神農氏,是農耕、醫葯、樂器及市場交易的創始者,且有「遍
嘗百草」美德譽傳後世。當今常習慣將其與後來的黃帝並稱為中華文化始祖。
12、大約2000多年前,發生了一些部落戰爭。軒轅氏是北方部落中一位聰明勇敢的首領,因為深得
人心,取得了最後勝利,取代「炎帝」帝位,稱為「黃帝」。
13、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後世尊為華夏族(即
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4、繼黃帝之後,中華民族先後又出現幾位傑出人物:堯、舜、禹。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禪
位:即傳讓自己的帝位)。
15、堯舜禹時代,洪水泛濫成災。大禹奉命代替父親鯀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服了洪水。
16、後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
紀)。
17、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歷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歷法叫「夏歷」。
18、夏歷是按月亮的運行周期制訂的,又叫陰歷。由於歷法中有節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
歷。
19、夏朝最後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
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20、商朝的青銅器製造業有很大的發展。商朝後期製造的「司母戊大方鼎」 重達875公斤,是迄今
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
21、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
萬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2、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盛起來。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
新盟主。
23、商朝最後的統治者紂王,驕奢淫逸,殘暴無道。約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聯合其他
部落討伐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推翻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4、周朝建立後,施行「分封親戚,以藩屏周」政策,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
晉、宋、燕等。這些小國的國君被稱作諸侯。
25、公元前841年,周朝出現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公認為中國最准確的歷史紀年時間。
26、西周前期 180多年,中原一帶產生許多大型樂舞。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大禹治水的《大夏》
舞,紀念武王伐紂功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7、至公元前771年,宣王之子周幽王被犬戎人謀殺於驪山之下。公元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即
周平王,將都城由東遷於洛邑,史稱為「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
28、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相互征討,勝者成為霸主,出現 「春秋五霸」,即齊桓公、
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9、公元前 606年,楚莊王現兵周疆,「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象徵,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
代表九州。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30、春秋中後期,吳越兩國交惡。先是吳王闔廬戰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志報仇,讓人每天
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么?」後來,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打敗了越國。
31、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卧薪嘗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么?」越國
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32、約2500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遺作《道德經》
又名《老子》,書里有句明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就是說: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
有時藏伏著禍。並提醒人們「物極必反」,注意「道」「德」相長。這是典型的傳統辨證思想。
33、生活於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34、孔子最早在中國興辦私學,他有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
35、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不朽貢獻,他整理編訂的《易》《詩》《禮》《樂》《尚書》
《春秋》六部古代經典,被稱作「六經」。
36、孔子享年73歲,死後葬在魯國都城北邊(今山東曲阜孔林處)。孔子故居後來改建為「孔廟」。
37、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
為儒家的經典,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其中許多著名章句仍被現代人使用著。
38、孫武,是春秋未期一位傑出軍事家,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傳世,是舉世公認的現
存最早的戰略學著作。
39、《孫子兵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
勢,水無常形」等軍事思想和原則。並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軍事制勝的最高境界。
40、《孫子兵法》被稱為「兵學聖典」,對後世影響極大,並享譽海內外。其精闢戰略戰術思想,
常並被廣泛應用於政治、外交、商戰、體育等各個領域之中。
41、《孫臏兵法》是古代戰國時期另一位傑出軍事家孫臏所著,孫臏是孫武的後代。
42、戰國時期開始後,中國社會由奴隸制進入封建社會,各諸侯國紛紛稱王,出現「戰國七雄」,
他們展開了「兼天下」「一宇內」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