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的疫情有哪些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特大疫情有哪些(人類歷史上的大規模疫情)
人類歷史上造成大規模死亡的十大瘟疫
雅典鼠疫:
公元前430-前427年,雅典發生大瘟疫,近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整個雅典幾乎被摧毀。
有專家認為此疫即鼠疫。症狀包括高燒、口渴、喉嚨舌頭充血、皮膚紅腫病變等。
鼠疫發生時,正值第二次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雅典人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軍事行動,沒有認真防控疾病蔓延,導致慘劇發生。
亞洲流感:
1957年在中國爆發的流行性感冒,8個月內傳遍全世界。
亞洲流感是A型流感的H2N2病毒,流感疫苗在1957年被研發出來。
全球共有約100萬人死於該病毒,發病率在15%-30%左右,病死率不高。
Ⅱ 通過這次疫情,你知道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無論是援鄂護士在春節來臨的時候奔赴一線,還是韓紅等明星捐款捐物,直接把物資送到了武漢,又或者是社區志願者們不辭辛勞當起了社區守門人,這都是我看到的無數感人的故事。病毒無情,但我們有愛,舉國上下的人民團結一心,才能一起打贏這場防控疫情攻堅戰。
一、援鄂護士奔赴一線在春節來臨的時候,本應該是闔家團圓、共度幸福的時刻,全國各地無數的醫護主動報名參戰,組成援鄂醫療隊,奔赴湖北省各地,為那裡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安慰,他們在那裡拚死拼活,不辭辛苦,沒日沒夜地工作,就為了救死扶傷,為了多救治幾個患者,為了抵抗病毒。他們是值得我們永遠尊敬的白衣天使。
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偉大的中國人民一定會戰勝病毒的侵襲。親愛的朋友們,通過這次疫情,你們還知道了哪些感人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中分享。
Ⅲ 在疫情期間有哪些感人的事跡
1、鍾南山。疫情爆發以來,鍾院士始終心繫祖國,心繫湖北人民。他呼籲大家不要出門,居家防護。然而他卻在當天逆行湖北,當時的湖北已經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他沒有恐懼,始終把祖國放在第一位。
2、李蘭娟。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本該是享清福的年齡,現在依舊在疫情最前線戰斗。武漢疫情爆發,李蘭娟院士及團隊便到達了武漢一線。在醫院晝夜不停、爭分奪秒地阻擊疫情。
3、李文亮。李文亮是最早一批撩起疫情魔鬼面紗的醫者。他憑借專業素養和職業敏感,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就及時向外界發出了防護預警,被譽為疫情「吹哨人」。他始終堅守崗位,在為患者診療過程中不幸被感染。
接受隔離治療期間,他心態樂觀、積極配合,表示康復後想趕快回到一線工作,繼續為患者看病。李文亮的身上,閃耀著醫德之光。他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優秀代表,是我們身邊的平凡英雄。
4、張伯禮。張伯禮天津中醫葯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疫情發生後,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指導中醫葯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顯著成效,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
5、張定宇。張定宇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在收治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後,他立即組建隔離病區,率先採集樣本開展病毒檢測,組織動員遺體捐獻,為確認新冠病毒贏得了時間,為開展新冠肺炎病理研究創造了條件。
Ⅳ 疫情的整個過程可以當場一個故事來寫嘛
其實疫情之下發生了很多就是感人的故事,越感人的故事都可以那麼趕的故事來一人發現鬥志的。
Ⅳ 悲傷歷史上有哪些抗擊疫情的事件
歷史上瘟疫很多,不過好像沒什麼故事流傳,或許可以看看關於南丁格爾的故事,或許有。再有曾經看過一個電影,是個跨時空免於一對戀人染上瘟疫的故事,名字不記得了,也沒用。
Ⅵ 歷史上因為軍隊傳染病疫情暴發導致不戰而敗的例子
就是大名鼎鼎的赤壁大戰,就有類似情況。曹軍不少不服水土,生病了。而專且曹軍的船,到底是誰燒屬的,現在歷史界也說法不一。完全有可能是曹操燒的。他帶又帶不走,留著只會被敵軍獲得,相反會大大增加敵軍戰力。燒了還能起些掩護作用。(比如後來劉備夷陵戰敗時,也自己燒過裝備)
Ⅶ 歷史上出現過古人完美控制疫情的事件嗎
清朝年間東北爆發過疫情,我國醫學家也提出了隔離制度,並採取了嚴格的管控,最後成功控制。
Ⅷ 世界上最大的疫情曾經發生在什麼時候
世界上最大的疫情曾經發生1918年。
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發生流感,接著中國、西班牙、英國都發生了流感。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
(8)歷史疫情故事擴展閱讀:
流行的范圍和影響:
此流感蔓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台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
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人;先在城鎮發生,再往鄉村擴散。
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原住民則為3.5%。
麻薩諸塞州的 Emery Hill,放屍體的帳篷,1919年5月29日西班牙流感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Ⅸ 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疫情
我國歷史上記載的瘟疫多不勝數,《中國古代疫情流行年表》輯錄1840年以前就有826條記錄,其中有不少疫情對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過重要影響。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曹操軍隊敗於孫劉聯軍,背後其實有《三國演義》沒有寫的重要影響因素瘟疫。
《三國志》載:公(曹操)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唐朝天寶十三年,李宓將兵七萬擊南詔,南詔堅壁清野,唐軍糧盡,士卒罹瘴疫及飢死什七八,最終大敗,不但留下了村南村北哭聲哀,兒別爺娘夫別妻。
皆雲前後征蠻者,千萬人行無一回的慘痛記憶,並且成為安史之亂的導火索,令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在南宋後期抵抗蒙古軍隊的戰爭中,四川釣魚城堅守達36年之久令世人震驚。當時蒙古軍隊發生瘟疫,《元史》記載在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親征時,駐合州之釣魚山軍中大疫。
方議班師,這使南宋軍民獲得喘息時機,最後一直堅持到1279年。在明亡清興之際,瘟疫的暴發也曾深刻影響歷史進程。史載,1641—1643年北京連年大疫,《崇禎實錄》稱:京師大疫,死亡日以萬計。疫情十分慘烈,甚至導致北京守城軍隊嚴重缺額,於是在李自成農民軍進攻時一觸即潰。
以上僅是一些歷史重要關頭中的典型事例。實際上在幅員廣大的中華大地,不同流行規模的瘟疫可以說無歲不有,嚴重危害著民眾的生命健康。
(9)歷史疫情故事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對防疫有豐富的理論與經驗,但是也存在著明顯的瓶頸。
第一個瓶頸是缺乏組織性防疫。這是封建王朝統治的局限性決定的。有的統治者殘忍無道,如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南征,遇到疫疾,大臣都要求退兵,他竟然說,這是「天命」,我只要征服四海,不用擔心沒有人民。有的統治者雖然提倡仁政,但所採取的一些防疫手段也只應用於朝廷官員。
在民間,每當瘟疫流行,地方政府與社會人士往往只能做一些臨時性的收容、散葯等工作,沒有持續性。明代學者呂坤曾疾呼,每個州都應該撥出專款,用於培養醫生和購置葯材以應對疫災。但在落後和紛亂的封建時代,這些呼籲根本無法實現。
另一個瓶頸是防護技術不足。雖然認識到疫病會傳染,但無法根本性阻止。這種局限給古代防疫帶來倫理難題,引起宋代學者的討論。南宋經學家程迥看到有家屬離棄染病的親人,於是說疫病是天時不正引起的,不會人傳人,要求人們留下來照顧病者。
朱熹則認為應該公開真相,讓人們在了解的前提下去自主選擇救護親人。南宋教育家歐陽守道進一步指出,氣接則病,氣不接則不病也。但是古代條件下,如何令氣不接」一直缺乏手段。吳又可雖然認識到夫物之可以制氣者,葯物也。
但也感慨受無形雜氣為病,莫知何物之能制矣。受科學技術因素的制約,古人無法知道空氣中有不同大小的病原顆粒,不能發明相應的隔離防護用具和有效消除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