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對稱歷史故事

對稱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6 22:41:59

㈠ 軸對稱的歷史故事

dfgdgdg

㈡ 山東日照的歷史故事,歷史名人以及歷史古跡

一、歷史故事

淹了石河縣,立了日照城

相傳,古時沒有日照城,現今日照城石臼所以東廣大海面,原來是一大片陸地,石河縣就設在那裡。石河縣所處的地域,漁有闊水,耕有沃土,是個美麗富庶的地方。可是石河縣的人卻為富不仁,互相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偷盜劫掠隨處可見,拐騙殺戮俯拾皆是。

陸上不安,殃及水族。近海龍王深感不安,便到天上向玉皇大帝奏了一本,並提議:淹了石河縣,另立新城。玉皇大帝一聽,不假思索就准奏了,令東海龍王執行。

東海龍王奉旨來到石河縣城。這一天,時逢石河縣大集,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這東海龍王便化作一個賣油的老頭,設攤叫賣:「賣油啦,一葫蘆頭半斤,二葫蘆頭四兩。」他這么一喊,馬上圍上一大群人。

這時一個小孩走過來說:「老爺爺,你這樣賣不折本了嗎?」東海龍王心想:石河縣還是有好人的。龍王此時收了攤子,把那個小孩叫到身邊說:「孩子,你是個誠實的孩子,我告訴你一件事,三日內,這里將是一片汪洋大海,你若是看見縣衙門口的石獅子眼紅了,立即往西北方向跑。記住了,千萬不要回頭。」孩子聽了,很吃驚,他把龍王的話記住了,天天到縣衙前看那石獅子。

再說東海龍王把到石河縣考察的情況向玉皇大帝做了匯報,玉帝聽說石河縣好人壞人都有,不知如何處置。還是太白金星主意多,他建議玉帝降旨,讓石河縣的土地神,火速把石河縣善良的人家查訪清楚,然後托夢給他們,讓這些好人避開水禍,把壞人都淹死。

這天夜裡,石河縣善良誠實的人家同時做了一個夢,讓他們三天之後跟著一個小孩跑。大家雖然將信將疑,但還是各自做了准備。

到了第三天的下午,那小孩又到縣衙門前,見那對石獅子眼睛紅了,便按照賣油老頭說的,拔腿就往西北方向跑。就聽後面狂風呼嘯,海浪咆哮,電閃雷鳴,就像在屁股後面追趕他一樣,他也不敢回頭拚命地往西北跑。

當跑到一個山嶺上時候,風停了,浪靜了,他回頭一看,偌大的個石河縣不見了,成了一片汪洋。大家聚攏在山頂,往東望去,只見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映紅了大地。大家對著紅日歡呼雀躍,慶幸躲過了一場劫難。從此,這些人就在這里居住下來,變遷興廢,建立了一個新城。因為大難以後,時逢紅日東升,人們就把這個新城叫做「日照城」。

二、歷史名人

1、姜太公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勛,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姜伋嗣位。

2、呂母

呂母(?—18年),女,琅琊郡海曲縣(今山東省日照市)人。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領導農民起義的女領袖。呂母作為一個財產俱豐的富戶,點燃反抗王莽反動統治的火炬,率領大軍打破縣城,殺死貪官。天鳳五年(公元18年),因病去世,起義軍歸附「赤眉軍」。

三、歷史古跡

1、孫臏書院

孫臏書院亦稱九仙書院,靴谷書院,坐落在九仙山游覽區內,倉敖嶺西麓抱犢峰下,始建年代無考,相傳此為齊國軍事家孫臏聚徒講學之處。

2、定林寺

始建於南北朝時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全寺南北長約95米,寬52米,總面積4940平方米,整個建築分前,中,後三進院落,以「大雄寶殿」為主體,向前向後左右展開,東西兩旁對稱,依山勢向後逐級升高,現已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㈢ 軸對稱有關的歷史故事,趣味小故事,數學家有哪些

20世紀著名來數學家赫爾曼·外自 爾所說的,「對稱是一種思想,人們畢生追求,並創造次序、美麗和完善……」
小故事太多了 自己好好想想 最好不要局限於數學 應該往物理中的平面鏡成像那一部分想
比如 猴子撈月什麼的
某開發區新建了兩片住宅區:A區、B區(如圖).現在要從煤氣主管道的一個地方建立一個介面,同時向這兩個小區供氣.請問,這個介面應建在哪,才能使得所用管道最短? 對用對稱求最值問題 什麼的

㈣ 關於平移和旋轉的歷史故事、數學家、趣味小故事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內,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容自己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㈤ 有關旋轉和平移的數學家,趣味小故事,歷史故事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自己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減速降落傘無法打開。蘇聯中央領導研究後決定:向全國實況轉播這次事故。當電視台的播音員用沉重的語調宣布,宇宙飛船在兩小時後將墜毀,觀眾將目睹宇航員弗拉迪米·科馬洛夫殉難的消息後,舉國上下頓時被震撼了,人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電視上,觀眾們看到了宇航員科馬洛夫鎮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帶微笑地對母親說:「媽媽,您的圖像我在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頭上的每根白發,您能看清我嗎?」 「能,能看清楚。兒啊,媽媽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這時,科馬洛夫的女兒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她只有12歲。科馬洛夫說:「女兒,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兒已泣不成聲,但她強忍悲痛說:「爸爸,你是蘇聯英雄,我想告訴你,英雄的女兒會像英雄那樣生活的!」 科馬洛夫叮囑女兒說:「你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距離宇宙飛船墜毀的時間只有7分鍾了。科馬洛夫向全國的電視觀眾揮揮手說:「同胞們,請允許我在這茫茫的太空中與你們告別。」
即使是一個小數點的錯誤,也會導致永遠無法彌補的悲壯告別。
古羅馬的愷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戰爭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後果。」 換成我們中國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吧。(二)一個故事引發的數學家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獃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將軍飲馬
2006-5-15 11:20 【大 中 小】【我要糾錯】
古希臘一位將軍要從A地出發到河邊(如下圖MN)去飲馬,然後再回到駐地B。問怎樣選擇飲馬地點,才能使路程最短?

圖35

分析與解 這是著名的「將軍飲馬問題」。在河邊飲馬的地點有許多處,把這些地點與A、B連接起來的兩條線段的長度之和,就是從A地到飲馬地點,再回到B地的路程之和。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找出使兩條線段長度之和為最短的那個點來。

圖36

在圖上過B點作河邊MN的垂線,垂足為C,延長BC到B′,B′是B地對於河邊MN的對稱點;連結AB′,交河邊MN於D,那麼D點就是題目所求的飲馬地點。

為什麼飲馬的地點選擇在D點能使路程最短呢?因為 BD=B′D,AD與 BD的長度之和就是AD與DB′的長度之和,即是AB′的長度;而選擇河邊的任何其他點,如E,路程AE+EB=AE+EB′,由於A和B′兩點的連線中,線段 AB′是最短的,所以選擇 D點時路程要短於選擇E點時的路程

㈥ 為什麼北京被稱為「對稱的古都」

對稱的古都」——北京

古老的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內定門、前門、天安門、午門容、神武門、景山、地安門、鍾樓直到鼓樓為止,形成了一條中軸線。東四、西四等南北平行的大街,同一條條東西向的胡同縱橫交錯,分列在中軸線的兩旁。因為對稱,北京的道路也就很好辨認。許多象徵封建時代帝王權力的重要建築,也都整齊對稱地分布在中軸線的周圍。如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天壇和地壇,築在軸線的南北兩端的東側;天安門的東邊,有著皇室的太廟(現已改建為勞動人民文化宮),它的西邊,都是祭神祈谷的社稷壇(現已辟為中山公園)。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殿建築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部,不僅殿堂建築此起彼落,互相對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築上

㈦ 與軸對稱有關的歷史故事,趣味小故事,數學家有哪些

一天,一位百萬富翁正悠閑地散步,一個穿戴十分平常的陌生人與他搭話。那人好像知道百萬富翁愛錢似的,話沒說幾句,就談到了一個換錢的契約。陌生人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給你十萬元,你今天給我一分錢,明天給我二分,即你每天給我的錢只需是前一天的二倍,一個月後結束。」百萬富翁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復確認不是在做夢之後,急忙與陌生人簽訂了契約,且一再強調不準反悔。日子一天天過去,富翁每天都按時收到十萬元,而僅以微小的數目付出。到了第十天,富翁已收到一百萬元,總共卻只付出去5.12元,這時貪心的富翁真後悔契約只簽訂一個月!到了第二十天,富翁感覺情況不妙,他發覺自己的支出在激增! 小朋友,你知道這個故事的結局嗎?(小數乘法)

㈧ 關於故宮真實的歷史故事

1、北京故宮的歷史故事:工匠馬德春與故宮九龍壁

建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講究多、難度大。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制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術高超。他選幾十位工匠,第三天就開工了。幹活前,他向工匠們講了燒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說:「那燒制彩色琉璃瓦對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講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燒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來件廢品作為代價。大夥要多留心,千萬別出差錯。」說完就帶著大夥兒幹了起來。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總算燒製成了。

安裝這天,皇極殿門前人來人往,工匠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突然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來,嚇了馬德春一跳。他來到出事地點一看,一個小工匠獃獃地站在那兒,直勾勾地盯著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湊在一起,仔細地看了看,低聲對周圍的工匠說:「這事兒對任何人都不能講,誰要是吐露一個字,可有殺身之禍啊!」

在回家的路上,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燒制那片琉璃瓦是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擔當不起,可是另打主意來補救又要冒著欺君之罪的大險呀!眼看沒幾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橫,等死不如闖一闖。

到家後,他茶不思飯不想,不管誰來也不見,一個人來到小倉房,把門窗擋嚴,悄悄地自製「琉璃瓦」。

九龍壁完工的消息,及時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帶著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一細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頓覺滿目生輝,不住贊嘆。

2、北京故宮的歷史故事:故宮簡稱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

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正統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天順三年(1459年),營建西苑。經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整20年。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嘉靖時期,故宮三大殿名稱改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工。

在明朝,乾清宮是皇帝的主要寢宮,也是主要政治活動場所。自永樂皇帝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於宮殿高大,空間過敞,皇帝在此居住時曾分隔成數室。據記載,明代乾清宮有暖閣9間,分上下兩層,共置床27張,後妃們得以進御。

(8)對稱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 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但明朝初期稱為「皇城」,直接稱呼為「紫禁城」則大約始於明朝中晚期。

㈨ 軸對稱的歷史故事.

對稱性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是一個普遍的現象。99%的現代動物是左右對稱祖先的後代;連海葵
這種非左右對稱動物的後代,也存在對稱性;對稱性甚至在左右對稱和非左右對稱動物分化之前就
已具有… …在植物界,我們有多少次驚異於那些具有完美對稱性蕨類、鐵樹的葉子和嬌艷的花朵?
生命里如果沒有對稱性會是什麼樣子呢?如果動物只兩條腿,要麼象人一樣令人畏懼;要麼不能生
存。如果人不是左右對稱,只有一隻眼睛、一隻耳朵和半個臉… …世界就不再美好了。
人具有獨一無二的對稱美,所以人們又往往以是否符合「對稱性」去審視大自然,並且創造了
許許多多的具有「對稱性」美的藝術品:服飾、雕塑和建築物。
對稱性對於人,不僅僅是外在的美,也是健康和生存的需要。如果只有一隻眼睛,人的視野不
僅變小、對與目標的距離判斷不精確,而且對物體的立體形狀的認知會發生扭曲。如果一隻耳朵失
聰,對於聲源的定位就會不準確:因為當人對聲源定位時,大腦需要聲音對於聽者的方位仰角線索,
也需要到達左右耳間的時間和強度差線索。對於野外生存的動物,失去聲源定位的能力,意味著生
命隨時會受到威脅。左右手腳需要默契的配合。對於花朵,如果花冠的發育失去對稱性,雄蕊就會
失去受粉能力,不能傳種接代,物種將絕滅。
生命從最原始的單細胞動物向多細胞後生動物演化,最早擁有了以「對稱性」為特徵的復雜性:
例如從單倍體生物到二倍體生物。二倍體生物都能進行兩性繁殖,有雌有雄;每個個體都有來自於
父母的染色體和相應的基因,雖然隱性基因並不表現出來。在越來越多基因被克隆出來以後,尋找
控制對稱性狀的基因,成為尋找新發現的有力線索。一般相信,某些對稱性狀是有若干對基因所控
制的,也決定某些非對稱性狀的特化。
在科學研究中,對稱性給科學家們提供了無限想像的空間,也是揭示新發現和否定錯誤觀念
的手段。生命科學家不止探討認識生命活動的本質,而且也探討存在於生命中的美、為什麼這么
美?
人大腦的兩個半球,從它們的溝回和細胞排列層次看,非常相似,具有完美的對稱性;這種
對稱性之於兩手、兩腳的對稱性無異,似乎功能應是一樣的。美國科學家斯佩里從1960年代初開始
,對癲間病人實施胼胝體切斷手術,把大腦一分為二,發現它們能獨立工作,功能並不一樣。這一
成果開創了心理學和腦功能定位研究的新紀元,他因此於1981年榮膺諾貝爾醫學獎。隨著功能核磁
共振、光學成像和PET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大腦功能的分化定位的認識有了長足的進步;從功能上
看,左右大腦是完全不對稱的。但是在低級中樞,間腦、腦干、小腦和脊髓,在功能和形態上都表
現完美的對稱性。
雖然對稱性—左右對稱或圓形對稱的起源至今仍是一個迷,但是循著「對稱性」的思路,我們
可以找到許多非常有意義的生命科學課題。為什麼雌果蠅能通過翅膀的摩擦產生聲音吸引雄果蠅交
配,而雄果蠅剛好在第二個觸角有分化的聽器官接受聲刺激;反之,雌果蠅沒有聽器官,而雄果蠅
不會發聲音?再如,既然神經元的興奮特性取決於突觸後膜受體通道的特性和神經突觸前膜所釋放
的遞質特性,為什麼在形態上,神經系統中興奮性的突觸是非對稱的,而抑制性突觸是對稱性的?
事實上,對稱性也存在於分子結構上;有手性對稱分子,旋轉對稱分子。按照這樣的思路,發現了
新的信號受體、受體亞基,或許有一天我們會從中得到啟示改造蛋白質,進而設計、發明新的葯物。
科學,有時是運氣,有靈感的閃現,有幸遇上中意的合作夥伴、得心應手的課題,撞上了那
個發現的時機;有時是藝術,你在精雕細刻之中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有時是理性使然,你對於文獻
和自己已有的知識、技能有純熟的駕馭;有時是枯燥乏味的重復,在重復中靜靜等待那激動一刻的
到來。我們在科學生活中可以體念到大自然造化所賜予的、無所不在的對稱美,為平常而有時枯燥
的日常工作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閱讀全文

與對稱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