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獨孤城是歷史人物嗎
不是吧。獨孤城,古裝愛情劇《風塵三俠之紅拂女》中的人物角色。獨孤城是地宮少專君,司空楊素義子,屬與殺戮盟,劍下亡魂無數。而他與地宮永世的牽絆和與楊素的父子之情早已註定——此生所愛,求之不得。
中文名
獨孤城
其他名稱
少君、城兒
飾演
江華
配音
曲敬國
登場作品
風塵三俠之紅拂女
快速
導航
主要事跡
角色簡介
獨孤城是古裝愛情劇《風塵三俠之紅拂女》中的人物角色。獨孤城是地宮少君,司空楊素義子,與殺戮盟,劍下亡魂無數。而他與地宮永世的牽絆和與楊素的父子之情早已註定——此生所愛,求之不得
B.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有:
1、韜略鼻祖、兵家之宗——呂尚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2、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譽,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針策略,被齊恆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
執政四十年,因勢制宜,分設各級官吏,選拔士子,賞勤罰惰,征賦稅,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捕魚、煮鹽之法;對外採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
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成為「五霸之首」。
3、奇謀成霸業、經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漢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
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肥城湖屯鎮陶山,幽棲寺本名「陶公幽棲寺」,俗稱西幽寺,始建於宋代,緊鄰范蠡墓。)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4、計關秦王朝興衰成敗——李斯
李斯(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駐馬店上蔡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李斯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並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一。
李斯貢獻巨大,但是害死了韓非,後被趙高所害。
5、輔佐劉邦創建西漢王朝的謀略家——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庄鄉古城村)人。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
《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C. 考城的歷史名人
江淹張從正江祏蔡景歷江革蔡興宗史弼於謙蔡謨江從簡江湛燭之武伯邑考莊子底蘊元敬皇後昭德皇後江皇後人物參考資料來源:
D. 中國歷史人物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專。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屬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何處招魂,香草還當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寫屈原)
衷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
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
(寫屈原)
旨遠辭高,同風雅並舉;
行廉志潔,與日月爭光。(董必武)
E. 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5、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6、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F. 朝城鎮的歷史名人
江東
字伯陽,號芳溪,出生於朝城縣江樓村。祖籍浙江遂安,先祖江原旻以舉人身份出任朝城縣教職,並落戶定居。江東生於明正德三年(1508年),自幼聰敏穎悟,好讀善文,18歲中舉人,20歲考中進士。先後擔任工部主事、刑部主事、邢部郎中、河南按察司僉事、陝西布政司左政使。所到之處,皆秉公辦事,盡心竭力,政績十分突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被任命為遼東都御史,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被任命為兵部尚書。
王應
字德鄰,明嘉靖元年(1522年)中舉人,被委任為河南杞縣知縣。他為政清廉,對百姓十分仁慈,在任三年,政聲頗佳,朝廷破格提拔,任命為山西道御史。
李繼宗
字克承,別號樓源,祖籍江西永豐,祖父李東榮經商至朝城,遂家居於此。嘉靖七年(1528年),李繼宗考中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3年),被任命為刑部福建司主事。嘉靖三十二年(1552年),被任命為陝西按察司僉事。
岳萬階
字允中,別號仰山,祖籍山西洪洞縣。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考中進士,被安排在刑部任職,他機敏靈活,辦案重證據。後又出任衢州(今屬浙江省)知州。到任後,他寬嚴並施,剛柔並濟,使民風丕變。又先後擔任隴右(今青海省東部)操練,靖遠(今甘肅省境內)操練。由於政績突出,被提升為陝西布政使。
G. 城下之盟說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絞國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小國,在今湖北鄖縣西北。當時強大的楚國就是它的近鄰。據《專左傳·桓屬公十二年》載,有一次,楚國侵略絞國,集中兵力攻打絞國國都的南門。絞國人堅決保衛,嚴守不出。楚軍一時倒也攻它不下。「莫敖」(楚國官名)屈瑕說:「絞國人輕率,缺乏計謀,我們可以採取誘騙的辦法引誘他們出城。讓我們的伙夫去打柴,故意不派士兵保護,他們見了一定會出來抓的。」帶兵的將領,依計而行。絞國人果然出來,一下就抓去了30個楚國人。第二天,絞國人更加大膽,爭著從北門紛紛出城,追到山裡去抓打柴的楚國人。楚軍預先在山裡設下埋伏,這時就一面堵住北門,一面伏兵齊起,把絞國打得大敗。於是強迫絞國訂立了「城下之盟」。「城下之盟」,指戰敗國在敵人兵臨城下(或大軍壓境)的嚴重威脅下被迫訂立的屈辱性條約。
H. 安城歷史名人故事
安城還是藝術大師吳昌碩的舊居所在地。吳昌碩17歲時從鄣吳村遷至安吉城(現安城),置地建宅,宅名「蕪園」。蕪園遺址尚存。吳昌碩(1844.8.1 —1927.11.29),男,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苦鐵等,漢族,浙江安吉人。我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吳昌碩的藝術別辟蹊徑、貴於創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吳昌碩說自己"三十學詩,五十學畫",但事實上他學畫在而立之後。之所以如此說來,只是對自己的早期作品不甚滿意而已。其實也是客觀評價,因他的優秀作品多為後30年所作,恰如他畫的老梅,大器晚成。1914年,吳昌碩寓居上海。有一天,靠販賣鴉片和房地產投機起家的英國冒險家哈同來到吳家,說是為了做生日,想請吳昌碩代畫一張三尺立幅。不料吳昌碩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平素最憎惡的就是這班在中國為非作歹的洋人。無論哈同怎樣誘以重金,也根本不予理睬。後來,哈同一看不行,依仗自己是英、法兩租界工部局的董事,一面指使爪牙去吳家威逼恫嚇,一面托當時在上海畫界聲望略遜於吳昌碩的吳杏芬、沙輔卿等人向吳說情。吳昌碩礙於同道情面,便磨墨提筆畫了一幅柏樹圖,但柏樹葉子卻畫得比正常的要大得多。在還沒題款的時候,哈同就來取畫了。他拿起畫卷,橫橫直直地看了好一會兒,仍然不明其意。於是問道:「先生勞神揮毫,敝人不勝榮幸之至,但不知畫的何物?」當他得知畫的竟是不倫不類的柏樹時,便強作笑臉問道:「柏樹葉子為何竟如此之大?」吳昌碩說:「不妨倒過來看看。」哈同看後說:「倒過來卻像葡萄。」吳昌碩佯裝認真地說:「我也是這個意思。」哈同不解地問:「為何要倒畫呢?」這時,吳昌碩忍不住笑了,說:「我是按照你們辦事的邏輯畫的,你們喜歡顛倒,把黑說成白,把好說成壞,把人吃人說成慈悲,當然我給你的畫也只好顛倒掛了。」一聽此話,哈同真是氣得滿臉通紅,哭笑不得。但吳昌碩是上海首屆一指的名畫家,因此也不敢發他的脾氣。且這畫又是自己請求的,真是自討沒趣,後悔莫及。
I. 求全國歷史古城,要求詳細的歷史人物代表和故事名字。
7大古都,北京,南京,杭州,西安,安陽,洛陽,開封 然後從先秦時代開始,算各諸侯國都,除去和上面重合的,有虢國都上陽,今河南三門峽,鄭都新鄭,今河南新鄭,同時它還是後來韓國的國都,芮國都陝西韓城,秦國都先後有西犬丘(今甘肅禮縣),千邑(今陝西隴縣)千渭之會(今陝西鳳翔西南),平陽(今陝西寶雞陳倉區),雍(今陝西鳳翔)咸陽(今陝西咸陽東)晉國都唐(今山西翼城),曲沃(今山西曲沃)絳(山西聞喜)新田(今山西侯馬)齊國都先後有營丘,即後來改稱的臨淄(今山東臨淄)薄姑,魯國都曲阜,宋國都河南商丘,衛國都今河南淇縣,楚國都先後有丹陽(今湖北秭歸),郢(荊州-潛江一線遷移),蘄春等,吳國都先在無錫,後在蘇州,越國都先在浙江紹興,後在山東琅琊,進入戰國時期,趙國都先在山西太原,名晉陽,後遷河北邯鄲,魏國都先在山西境內的安邑,後遷大梁,以上是先秦時代的主要諸侯國都城。 秦不分封,都城只有咸陽一個 中國有八大古都. 你知道中國有幾大古都嗎?是七大古都嗎?17日下午3:00中國古都學會會長朱世光教授在題為「中國古都學研究的幾個問題」的報告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說明。 朱教授在報告上介紹了中國大古都問題,他說:上個世紀20年代有五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陽、開封、南京)之說,30年代時將杭州加入,這樣長期以來學界和社會上就有六大古都的說法。1981年,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正式在《歷史教學研究》上撰文,提出應將安陽列入大古都之中,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1988年,中國古都學會第七屆學術研討會上,認同了譚先生的觀點,將安陽作為中國的第七大古都。這個問題在上個世紀90年代還一度引起了兩個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的重鎮復旦大學和陝西師范大學的幾位教授的論戰。 朱教授介紹說,2004年11月5日,在鄭州召開的中國古都學會第21次會議上,鄭州被列為大古都,使學術界認可的中國的大古都達八個。朱教授認為,大古都的判定標准有四個,即:是主體王朝的都城;建都時間較長;規模較大;有重要的後續城市。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將鄭州列為第八大古都是合適的:鄭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城,在此建都的時間也較長,規模也較大,而鄭州也是重要的後續城市。 朱教授說,中國古都的數量在220處以上,這200多個古都一般分為四個等級:第一個等級是大古都(8個);第二個等級為大古都以外的列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一批古都(30個);第三個等級是前兩個等級以外的列有文物保護單位的都城;第四個等級是其它的都城。他說,古都與中華文化研究有著密切的聯系:古都是當時文化的縮影,也是特定區域文化的中心,有著相當長時空的輻射力,它們濃縮了中華文化的精髓,深入到了中華文化的中心。古都研究與古都所在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有著緊密的聯系。古都學研究者通過深入研究,深刻准確地揭示了古都所在城市的特點,對所在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可以使這些城市的建設規劃、旅遊規劃等更加合理。 此外,朱教授還談到了中國古都學的形成和當前的研究概況,並闡述了他在中國古都學這一新興學科的理論建設上的看法。 報告會結束後,朱士光教授還對聽眾提出的關於大古都的質疑以及其它問題作了解答。 中國自第一個奴隸社會夏朝至今已經走過了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歷史沉跡是厚重的,這厚重的歷史沉跡是中華民族的特有的歷史財富,也是世界文明發展史的一大財富。 五千年,中國歷史走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歷經了無數的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其特定的內涵,每一個朝代都有表現自己特定內涵的方式,每一個朝代都有一個集政治、文化、行政等權力和特定內涵於一體的中心,這個中心就是首都。 五千年的歷程,朝代更替,首都眾多,漫長的歷史進程、厚重的歷史文化為中國留下了六大歷史都城,這就是通稱的「中國六大古都」,它們是: 北京 南京 西安 洛陽 開封 杭州 中國的六大古都地理位置分布得比較均勻,北有北京,倚燕山山脈,傲然中華;西有西安,踞黃土高原,俯視群雄;東有南京,挾帝王之氣象;南有杭州,趁醉人之暖風;洛陽開封則穩坐中原,逐鹿天下。 北京是中國的六大古都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作為六大古都的北京,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內涵。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是燕、薊重鎮,金、元、明、清四代都城。北京舊城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宏大的完整古城。 西安作為中國六大古都之一,其歷史文化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西安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渭水之濱,土壤肥沃,山川秀麗,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我國建朝最多的古都,以它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古跡名播中外。名城西安,體現了中國的古老文明和人民的高度智慧。 南京,中國六大古都之一,它位於長江下游南岸,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市內有秦淮河流過其間。在這獨特的地理環境中,一座大都市逐漸形成。 大約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在現在南京城樓和五台山東一帶,出現了最早的聚落,這就是北陰陽營新石器時代遺址。「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