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姓項

歷史人物姓項

發布時間:2021-02-26 21:55:23

A. 歷史上姓貟的有那些名人

貟德忠:山東泰安東貟家北一世祖。
貟德誠:山東冠縣貟庄(原山東堂邑)一世祖。先世棗強、冀州人,明初洪永年間始遷魯。貟氏伍貟之裔也。一名位姓,迄今與伍氏稱同家。自古有貟半千知名士。始祖當永樂年間由棗強冀州遷來。
貟 敞:(生卒年待考),前涼金城人(今甘肅蘭州)。
貟半千:(生卒年待考),本名余慶;晉州臨汾人。著名唐朝大臣、詩人。
其師王義方器之曰:「五百歲一賢者生,子宜當之。」因改名半千。
貟興宗:(生卒年待考),字顯道,仁壽人。著名宋朝大臣、學者。
貟興宗著有《九華集》五十卷,《國史經籍志》又有辯言及採石戰勝錄,並傳於世。
貟小蘇:(公元1950~今),河南陝縣人。國土資源部副部長。
貟 傑: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行政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行政學碩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研究生,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政府政策評估的效率與方法體系研究」負責人。
貟恩鳳:(公元1940~今),出生於西安,原籍陝西華陰。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
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四屆理事,中國民族聲樂學會理事,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兼職教授。曾先後擔任陝西省政協第四屆委員、第五、六、七、八屆常委等職務。現為陝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名譽團長、書記。
貟 超:(公元1952~今),陝西三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先後在天津大學機械工程系分別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機器人技術和機器人控制、機械繫統動力學。
貟寶山:(公元1930~1951),河南安陽人。著名國際主義戰士,一級戰斗英雄。
貟東華:(公元1950~今),陝西省華山監獄民警
1986年1月由部隊轉業到華山監獄工作。先後擔任房產基建辦主任、監察室主任等職。2001年6月至今,擔任華山監獄離退休人員服務管理所所長,黨支部書記。因工作業績卓越,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老幹部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貟相彬:青年詩人。
畢業於青島科技大學。
現任中國金筆作文研究會秘書長,中國金筆作文教研組組長,礪智總校教研部副主任,中國金筆作文高級講師。著有教學論文《一二年紀作文啟蒙》,《作文教學與市場細微化處理》,文學劇本《吆喝》,詩歌《相彬詩文集》等。
貟宗翰:(公元1940~今),陝西咸陽人。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秦腔研究會副會長。
貟更厚:(公元1954~今),河南陝縣人。著名美術家。
中國博物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三門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三門峽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副研究館員職稱。

B. 姓氏"項"是由何而來

項姓的姓源來歷是比較單一的。

據史料記載,項姓源於羋姓。春秋時楚國的公子燕,他本是王族的後裔,因功被封於項地,並以封地的名為國名,建立了項國。公元前647年,這個小國被齊桓公所滅,從此以後,居住在項國的人就以國為氏而姓了項。另據史籍《廣韻》記載,項姓雖然源於羋姓,但羋姓的先祖本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所以追本溯源,項姓的起源還是源於姬姓後人。

項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項姓後來遼西國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遼西望。

項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人口約九十六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06%,居第一百六十三位。尤以湖南、浙江、湖北、貴州等省多此姓,這四省項姓約佔全國項姓人口的74%。

http://zhummzyking.bokee.com/viewdiary.12011094.html

項姓起源參考之一
「項」源出:
一:出自羋姓。一說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春秋時, 楚國公子燕, 被封於項國(在今河南省項城), 公元前647年滅亡。《左傳》謂項國被魯僖公所滅, 《公羊傳》,《穀梁傳》則雲被齊恆公所滅。子孫以原國為氏。楚霸王項羽就是項國貴族之後。
家族名人
項羽

地望分布:河北省樂亭,遼寧省大凌河。

項姓起源參考之二:項羽故里說項姓
說起鴻門宴的故事,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楚漢相爭的兩位重要人物——項羽和劉邦,而說起項羽呢?人們同樣會聯想到他和虞姬演繹出的一場悲壯的愛情故事——霸王別姬。

在眾多的姓氏當中,項姓的姓源來歷是比較單一的。據史料記載,項姓源於羋姓。春秋時楚國的公子燕,他本是王族的後裔,因功被封於項地,並以封地的名為國名,建立了項國。公元前647年,這個小國被齊桓公所滅,從此以後,居住在項國的人就以國為氏而姓了項。另據《廣韻》記載,項姓雖然源於羋姓,但羋姓的先祖本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所以追本溯源,項姓的起源還是源於姬姓後人。
我們今天向您介紹的項姓,它的發源地就在河南項城縣境內。項氏族人最初居住在中原一帶,大約在周朝末期,由於當時群雄四起,戰事連年,人口流動就成為一種必然。這時,居住在中原一帶的項氏族人,有一部分逐漸向江蘇、浙江和東南沿海一帶繁衍發展。經過兩千多年的漫長歷史,如今項氏後人已遍布各地。在姓氏這個大家族中,項姓並不是一個大姓,但它在中國歷史上卻名聲遠播,十分顯赫,說起「西楚霸王」項羽這位歷史人物,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江蘇宿遷市文聯秘書長劉雲鶴:項羽小時就有遠大的志向,他不滿足於學書學劍,而是要立志學萬人敵的大本領。他24歲的時候在蘇南,也就是現在的太湖流域一帶起兵,北上抗秦,他帶領各路諸侯,摧毀了秦王朝的主力,特別是巨鹿之戰,大傷了秦朝的元氣,也就是說,真正摧毀秦王朝的還是項羽,這就是項羽所以受到歷代人們敬仰的根本原因。
但項羽畢竟不是一位政治家,他在楚漢戰爭中最終被劉邦擊敗,並演出了一場「霸王別姬」的千古悲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句,更是表達了對項羽的贊嘆和惋惜之情。
江蘇宿遷市文聯秘書長劉雲鶴:項羽的後人呢?我們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項氏肯定是有後人的。劉邦得天下之後,為了籠絡人心,他把這個項氏賜為劉姓,但是至今來講,宿遷仍然有姓項的。宿遷市居民:我姓項,叫項明,祖祖輩輩一直是住在宿遷的,我們宿遷這個地方,尤其是大興鎮有一個莊子,全姓項。項庄村民項繼賢:這個莊子就叫項庄,大概有50%的人全姓項,1937年的時候,我伯父在的時候,沭陽的,新沂的、泗洪的,還有其它地方的人,曾經搞過一次延續家譜的事。可以那麼說,我們是項羽的後代,但我們那個家譜全部被燒了。
項姓的起源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如今項姓已成為江南著姓。

項姓起源參考之三
項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時有諸侯國項國(今河南項城東北一帶),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後來被齊桓公攻滅,項國公族後代就以國名「項」為姓。以做紀念。項姓起源於姬姓。項姓後來遼西國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遼西望。

在眾多的姓氏當中,項姓的姓源來歷是比較單一的。據史料記載,項姓源於羋姓。春秋時楚國的公子燕,他本是王族的後裔,因功被封於項地,並以封地的名為國名,建立了項國。公元前647年,這個小國被齊桓公所滅,從此以後,居住在項國的人就以國為氏而姓了項。另據《廣韻》記載,項姓雖然源於羋姓,但羋姓的先祖本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所以追本溯源,項姓的起源還是源於姬姓後人。

我們今天向您介紹的項姓,它的發源地就在河南項城縣境內。項氏族人最初居住在中原一帶,大約在周朝末期,由於當時群雄四起,戰事連年,人口流動就成為一種必然。這時,居住在中原一帶的項氏族人,有一部分逐漸向江蘇、浙江和東南沿海一帶繁衍發展。經過兩千多年的漫長歷史,如今項氏後人已遍布各地。在姓氏這個大家族中,項姓並不是一個大姓,但它在中國歷史上卻名聲遠播,十分顯赫,說起「西楚霸王」項羽這位歷史人物,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江蘇宿遷市文聯秘書長劉雲鶴:項羽小時就有遠大的志向,他不滿足於學書學劍,而是要立志學萬人敵的大本領。他24歲的時候在蘇南,也就是現在的太湖流域一帶起兵,北上抗秦,他帶領各路諸侯,摧毀了秦王朝的主力,特別是巨鹿之戰,大傷了秦朝的元氣,也就是說,真正摧毀秦王朝的還是項羽,這就是項羽所以受到歷代人們敬仰的根本原因。

但項羽畢竟不是一位政治家,他在楚漢戰爭中最終被劉邦擊敗,並演出了一場「霸王別姬」的千古悲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句,更是表達了對項羽的贊嘆和惋惜之情。

江蘇宿遷市文聯秘書長劉雲鶴:項羽的後人呢?我們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項氏肯定是有後人的。劉邦得天下之後,為了籠絡人心,他把這個項氏賜為劉姓,但是至今來講,宿遷仍然有姓項的。

宿遷市居民:我姓項,叫項明,祖祖輩輩一直是住在宿遷的,我們宿遷這個地方,尤其是大興鎮有一個莊子,全姓項。

項庄村民項繼賢:這個莊子就叫項庄,大概有50%的人全姓項,1937年的時候,我伯父在的時候,沭陽的,新沂的、泗洪的,還有其它地方的人,曾經搞過一次延續家譜的事。可以那麼說,我們是項羽的後代,但我們那個家譜全部被燒了。

項姓的起源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如今項姓已成為江南著姓。

C. 歷史上姓戶的名人都有哪些

戶茂來 主任醫師。男,1952年1月出生,山東棗庄人。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現江蘇省徐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康復病區主任。主任針炙推拿師、中國文化研究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全國委員、中國人才研究會骨傷科分會會員、北京興華大學、醫學課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業績:從醫26年,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國際性論文8篇,國家級雜志14篇,省級雜志1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致痛因素及手法機制》一文,獲中華醫學論文集優秀論文證書,並獲九六年第三屆世界傳統醫學北京、舊金山,優秀論文成果獎,並授世界傳統醫學突出貢獻錦旗。《肌萎縮側束硬化症》的研究成果,由國家科委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資料庫收錄入庫。以針炙、穴位注射、關節腔穿刺、關節腔封閉、局封、常規推拿手法、松馳法、保健手法、被動手法、體療、葯物及功能鍛煉相結合,主治頸椎病、肩關節周圍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損傷、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病、腦血管後遺症等常見病,疑難病症具有獨到之處和系列手段。被《當代骨傷人才錄》、《中華當代名人辭典.醫葯卷》、《國際骨傷推拿醫師交流手冊》、《當代名醫診治秘驗》、《現代名醫大典》、《中國中醫葯優秀學術成果文庫》、《中國當代學者大辭典》、《世界優秀醫學專家人才名典》等十家科名典收錄。發表有《粘連性肩周炎的臨床康復》、《手法治療推動脈型椎病的機理探討》、《頸性眩暈的發病機理與手法治療機制》、《滾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的應用》、《增生性膝關節炎的臨床康復與評定》、《踝關節損傷的臨床康復》、《手法治療內傷頭痛的操作與機理探討》、《胃脘痛的手法操作與機理探討》等論文。

戶赦文 1937年8月出生。西安市人。大學本科,中共黨員,高級農藝師,現任鎮安縣農技中血站技術幹部,縣科協委員。1958年考入西北農學院植物保護系,1962年畢業並參加工作.1971年至1980年任鐵廠區農技站站長。1982年至1986年任縣農技站站長,1987年負責植保工作至今。三十餘年來。長前深入基層,推廣適用技術,對促進農業發展和推動農村科技進步,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一是解決了全縣洋芋低產和晚疫病的危害問題。1970年在錫銅鄉蹲點開展了30個洋芋品種試驗,示範、、篩選出高抗高產「安農五號」品種,1971年在鐵廠區率先示範繁殖,畝產4一8千斤,校當地洋芋增產1-3倍,深受群眾歡迎。二是解決了全縣小麥品種抗病性差和混雜低產問題。小麥品種,獲得成功,在全縣大面積種植獲得了大豐收,受到了省、地、縣各級領導的表影獎勵。三是分類指導,大力推廣普及農業實用技術。並根據全縣立體地從、立體氣候較為明顯的特點,分區分類指導行套,提高復種指數,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78年主持鐵廠區農業區劃調查依據小麥收獲時間,劃分」三區六類」,撰寫的」區域劃分報告」。榮獲陝西省稅研成果三等獎。四是摸清了全縣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趨勢和危害規律,提出了預防辦法及防治措施,為確保農業全面豐收做出了貢獻.1963年至1980年按縣級有關部門評為先進個人8次,1983、1984年被縣政府評為三等獎科技成果兩項,1986年獲地區獎勵,1993年榮獲農業部榮譽獎章。
戶振江 男,1952年月日1月生,江蘇省邳州市人。中共黨員、高級講師。1980年1月畢業於徐州師范學院數學系,1985年輕月在徐州師范學院數學系函授本科畢業。1997年9月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研究生課程班畢業。現任灌輸省運河師范學校校長、黨委副書記。近年來發表的主要論文有:《淺談三垂線定理的應用》,文章針對三垂線定理這一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問題,例題引路,深入淺出,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例說命題轉換的幾種非常規策略》是作者多年來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文章涉及面廣,提示了數學中的辯證法,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較好效果;《如何正確使用「且」、「和」、「或」》《師范教育》,文章利用諸多實例對「且」、「和」、「或」等幾個邏輯連結詞在數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透的分析,澄清了學生在邏輯上極易混淆的一個問題,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一組三角求值題圖證及引申》,文章綜合了一組三角求值題的類似解法,並在此基礎上導出了一組三角恆等式,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有一定的指導和求范作用;《淺談空間想像能力的培養》,文章從不同角度指出了提高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的途徑和措施。另外,還參與編寫《代數與初等函數輔導材料》一書。1985年被評為邳州市優秀共產黨員,1990年受到徐州市「記功「獎勵,1993年獲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1998年再次受到徐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並記二等功。

D. 歷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籀:
周宣王時書法家,相傳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唯物主義命題。

魚:春秋時衛國史官,以正直著稱。臨死時,還勸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後人稱為"屍諫"。他秉筆直書,堪稱史家楷模。

恭:漢宣帝時是宣帝舅公,涼洲刺史、贈杜陵侯撫
養輔佐宣帝有功、而先後有十幾人獲封候。

高:樂陵侯、車騎大將軍、輔佐漢元帝有功。

崇:封溧陽萬戶候,為溧陽埭頭史氏一世祖。
史務滋:溧陽侯之21世孫,唐左納言、司賓卿

浩:溧陽侯之35世孫,南宋宰相,為岳飛平反昭雪,出自寧波東錢湖下水史家,一門三宰相,七十二進士;四世兩封王。
史彌遠:溧陽侯之36世孫,南宋宰相,史浩之四子。
史嵩之:溧陽侯之37世孫,南宋宰相,
史天澤:溧陽侯之36世孫,元朝著名軍事家、宰相、樞秘使
金紫光錄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平章軍國重事、忠武鎮陽王。
史可法:溧陽侯之49世孫,民族英雄,抗清名將。明朝文淵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在兵困揚州時,他拒降固守,奮戰到底,不幸英勇就義。
史孟麟:明朝理學家。他主張以理學為"國本",以名節相砥礪,同時參與東林書院講學。

夔:溧陽侯之51世孫,清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師。康熙字典主筆。
史貽直:溧陽侯之52世孫,清文源閣大學士
宰相,軍機大臣。

E. 歷史人物里姓氏後帶「子「的有哪些

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莊子、孫子、曾子、朱子;韓非子、孔文子;子產;老子。

F. 歷史上姓單的有那些名人

1、單雄信

單雄信有勇力,擅長使用馬槊。大業九年,韋城翟讓亡命瓦崗,聚眾起義,單雄信與徐世勣前往歸附,翟讓在徐世勣的建議下攻取滎陽、梁郡二郡,瓦崗勢力達到萬餘人。 同年,李密助楊玄感反隋失敗,投奔瓦崗。

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舉軍投降。李世民下令將單雄信等一干將領全部處死,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可以免單雄信一死,但遭到拒絕。徐世勣說,忠義難兩全,並表示會在單雄信死後照顧單雄信的家人。徐世勣割下自己一塊肉給單雄信吃下,說自己沒有忘記當初的誓言,單雄信吃下後赴死。

2、單安仁

字德夫,濠(安徽鳳陽)人,官至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少為府吏。元至正十一年,江淮兵亂,單安仁召集義兵保衛鄉里,授樞密判官。至正十五年,從元鎮南王孛羅普化守揚州。

歷任浙江副使。至正二十一年,升任浙江按察使。至正二十四年,征為中書左司郎中,輔佐李善長裁斷。調任瑞州守御千戶。至正二十七年,入為將作卿。

明洪武元年,擢嘉議大夫、工部尚書,仍領將作事。單安仁精敏多智計,諸所營造,大小中程,甚稱帝意。逾年改兵部尚書。年已六十七的單安仁請老歸,賜田三千畝,牛七十角,歲給尚書半俸。

3、單卷

又名善卷、亶卷、單父,相傳為遠古後期東夷族中影響較大的政治領袖、氏族首領。活躍在今山東省單縣一帶。單卷,又名善卷、亶卷、單父,是帝舜的老師。

相傳為遠古時期游牧於菏澤四澤六水之地的東夷族中影響較大的政治領袖、氏族首領,因善道術,有德行,被時人尊稱為單父(單即單卷,父是古人對長輩男子的尊稱),曾居於單父。

4、單懋謙

單懋謙,字仲亨,號地山,湖北襄陽人,晚清官員。公元1832年(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進士,殿試名列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左都御史、工部、戶部、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咸豐三年至六年,於襄陽辦團練,拒太平軍。

同治十一年,拜文淵閣大學士。仕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丁憂期間,回襄陽鹿門書院講課,擢拔英才。光緒五年卒,贈太子太保,謚文恪。單精詩詞,工書法,有《峴雲山房遺稿》存世。

5、單超

延熹二年,梁太後死,桓帝與中常侍單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5人合謀,派虎賁、羽林千餘人包圍梁冀府第,梁冀自殺,梁氏族人親戚,不論老少,皆棄市,受牽連而被殺的公卿、列校、二千石以上官員有數十人,故吏、賓客被免官的有300餘人,「朝廷為空」,梁冀家產被抄,共計30餘億。

這使本來專門抨擊外戚的士大夫階層,受到更重大的傷害,他們憤怒地轉回頭來跟外戚聯合,把目標指向宦官。並且不像過去那樣,僅只在皇帝面前告狀而已。士大夫外戚聯合陣線,利用所能利用的政府權力,對宦官採取流血對抗。

桓帝初為中常侍,與宦官徐璜、具瑗、唐衡共謀誅滅外戚梁冀兄弟,以功封新豐侯,為「五侯」之一,食邑二萬戶,後官拜車騎將軍。

G. 為什麼歷史上姓項的除了項羽幾個人就沒有名人了而姓呂的確是名人歷年都有

項姓排名第156位,呂姓排名第47位;

歷史名人
項 羽: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名籍,字羽。楚貴族出身。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從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項梁敗死後領其軍。破釜沉舟,於鉅鹿擊敗秦軍主力,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入關後,自立為西楚霸王,繼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公元前202年,被劉邦困於垓下,後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
項 槖:春秋時神童。相傳他七歲時與孔子辯難,使孔子窘困。被後世稱為"聖人之師"。
項元淇:明代文學家、書法家。工詩、古文辭。小楷嚴整,尤善草書。
項 昕:元朝人。為人勤奮好學,喜詞章,工繪畫。因母病為庸醫誤投葯而死,十分悲痛,乃立志學醫,以醫名世。
唐代有詩人項斯,明代有兵部尚書項忠、書畫鑒賞收藏家項元汴、畫家項聖謨。

歷史名人:
呂留良:明末清初人,號晚村。與黃宗羲、高斗魁等結識。雍正十年因曾靜案,被剖棺戮屍,著述焚毀。學宗程朱,特別表揚朱熹的種族思想。
呂 布:東漢末年名將,善弓馬,力大無窮,時稱"飛將",封溫侯,割據徐州,為一代梟雄。
呂洞賓:號純陽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教尊為北五祖之一。
呂 光:十六國時後涼(建都今甘肅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
呂不韋:戰國時秦丞相,被封為文信侯,稱為"仲父"。門下曾有賓客三千,並讓他們編著有《呂氏春秋》。
呂 雉:漢高祖皇後,人稱呂後。曾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劉邦死後代理朝政。
呂 蒙:三國時東吳名將,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以致魯肅見他時,曾稱贊其"學識淵博,非復吳下阿蒙"。

H. 項姓的起源是什麼

項姓氏是源自古代周國的姓氏。 來自周國的來源非常簡單。襄城是周朝初年的一個國家。公元17年的夏天,魯國摧毀了這個國家,國家的名字被取消了。

只保存了地名。 後代使用該項作為姓氏。 在東周和戰國時期,楚汝魯,土地被改為屬於楚國。 當楚王為王時,他從楚遷到陳,並將該物品用作另一物(即伴隨著首都)。

從姓氏。 有人說是吉。以國家為家庭。春秋時期,楚國公子晏被封入湘國(今河南襄城)。於公元前647年去世。 「左傳」說,陸國功摧毀了這個國家,「公羊傳」和「古梁傳」被齊恆功摧毀。 後代是原始國家。 楚霸王項羽是湘國貴族之後。

關於「物品」的最早記載是「左傳」,「公羊」和「古良傳」,但說法不同。「左傳」記載「魯迅公明十七年降級」,而「公羊傳」和「古良傳」則記載為「齊衡公民」。

這三本書記載,雖然在「滅絕」中存在爭議,但來源的方向是相同的,即周峰國家,然後滅絕。 還有楚王的後裔的姓氏記錄。春秋時期,楚國公子岩被封在襄城(今河南省襄城縣)並建立了國家。 後來,該國被齊國摧毀,其後裔以該國的名字命名。

(8)歷史人物姓項擴展閱讀:

項姓名人:

項羽: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名籍,字羽。楚貴族出身。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從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項梁敗死後領其軍。

破釜沉舟,於鉅鹿擊敗秦軍主力,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入關後,自立為西楚霸王,繼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公元前202年,被劉邦困於垓下,後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

項槖:春秋時神童。相傳他七歲時與孔子辯難,使孔子窘困。被後世稱為「聖人之師」。

項昕:元朝人。為人勤奮好學,喜詞章,工繪畫。因母病為庸醫誤投葯而死,十分悲痛,乃立志學醫,以醫名世。

項炯:元代詩人。端行積學,通群經大義,為當時名儒,晦跡不仕。

項英:(1898──1941年),原名德隆,湖北武昌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湖北省總工會委員長兼黨團書記。是中共三至六屆中央委員,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30年8月任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12月調到中央蘇區,任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兼軍委主席。

後任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副主席。1934年主力紅軍長征後,與陳毅等留在贛粵邊區堅持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兼新四軍政委、副軍長。在皖南事變中,經過七晝夜激戰,與周子昆等沖出重圍,隱蔽在深山裡與打散的同志及地下黨取得聯系。

因敵人搜捕很緊,3月12日拂曉,轉移到蜜蜂洞附近的一個石洞里。第二天拂曉,原軍部副官劉厚聰叛變,開槍打死熟睡中的項英和周子昆。叛徒劉厚聰投到旌縣國民黨部,後來被敵人打死。

項元淇:明代文學家、書法家。工詩、古文辭。小楷嚴整,尤善草書。

項蘭貞:明代女詩人。黃卯錫之妻。有詩作《栽月》。

此外,還有唐代有詩人項斯,明代有兵部尚書項忠、書畫鑒賞收藏家項元汴、畫家項聖謨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項姓

I. 以下的人物姓什麼(歷史人物)

1.汲2瓜爾抄佳3.海4.嬴5。姒(si四),名文襲命6。姓公孫,生於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7。姬8。姓姬,號高陽氏9。姓尹祁,號放勛。因封於唐,故稱「唐堯」,《尚書》和《史記》都說他名叫放勛。後代又傳說他號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稱為唐堯。10。姚姓,有虞氏,名重華,史稱虞舜

J. 歷史上姓『應』的名人有

歷史名人 應曜 漢初,在淮陽山裡隱居,不願出來做官。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應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 應順 東漢河南尹,字華仲,南頓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無私。侍後母孝。和帝時為河南尹,明達政事。生十子,咸以才學名。中子疊,江夏太守。疊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應疊 汝南南頓人,應順中子。江夏太守。 應郴 汝南南頓人,應疊之子,武陵太守。 應奉 [約公元144年前後在世]字世叔,汝南頓人,應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漢順帝末年前後在世。少聰明,讀書五行俱下。記憶力特佳,自幼至長,凡所經歷,無有忘懷。年二十時,嘗詣袁賀,適賀將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之。後數十年,路逢車匠,知而招呼。梁冀舉為茂才。永興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為蠻夷所服。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從車騎將軍馮緄征武陵蠻,以功薦為司隸校尉。黨人事起,乃憤然以疾自退。後諸公多薦舉,會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凡數萬言。又嘗刪《史記》、《漢書》及《漢記》三百六十餘年事,自漢興至其時,凡十七卷,名曰《漢事》。 應劭 [約公元178年前後在世]字仲遠,(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頓人,應奉之子。生卒年不詳,約漢靈帝光和元年前後在世。少篤學博覽。靈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獻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黃巾三十萬眾,郡內以安。獻帝遷都於許(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詔劭為袁紹軍謀校尉。後卒於鄴。劭嘗有感於當時舊章淹沒,書記罕存,乃綴集所聞,著《漢官儀》及《禮儀故事》,又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稱,釋時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謂名副其實。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漢書》,皆傳於世。 應珣 字季瑜,司空掾。應劭弟,珣生瑒。 應瑒 字德璉,三國,魏文學家,汝南人,應珣之子。曹操征之為丞相掾,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應璩 (?~252)字休璉,三國時,魏文學家。汝南(今屬河南)人,應瑒之弟。生於漢獻帝初平元年,卒於魏齊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博學好作文,善於書記。文帝、明帝時,歷官散騎常侍。曹芳即位,遷侍中、大將軍長史。當時大將軍曹爽擅權,舉措失當,應璩曾作《百一詩》諷勸。應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其詩、文共10餘篇,與應瑒作品合為《應德璉、應休璉集》,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應貞 [公元?年至269年]字吉甫,汝南人,應璩之子。生年不詳,卒於晉武帝泰始五年,少以才名,善談論。正始中,夏侯玄名勢甚盛。貞常在玄坐作五言詩,玄大嘉許。舉高第,歷顯位。後為武帝參軍。帝踐阼,遷給事中,累官散騎常侍。又與太尉荀顗撰定新禮,未施行而卒。貞著有文集一卷,(《隋書經籍志》)傳於世。 應詹 [公元279年至331年]字思遠,汝南南頓人。生於晉武帝咸寧五年,卒於成帝咸和六年,年五十三歲。幼孤,為祖母所養。十餘歲,祖母又亡,居喪以孝聞。家富於財,乃請族人共居,情若至親。以才藝文章知名當世。仕為太子舍人,累官光祿勛。王敦叛,明帝以詹為都督前鋒軍事。事平,以功封觀陽縣侯,都督江州諸軍事,領江州刺史。卒,贈鎮南大將軍,謚曰烈。詹作有文集三卷,《隋書經籍志》注有鎮南大將軍應瞻集五卷,詹繕作瞻,當為作者誤書;此從《唐書志》傳於世。 應夷節 唐代人。游天台山,棲真道元院,相傳屍解成仙。棲真,保其根本,養其元神。 應用 後周書法家,江南人。善寫細字,微如毛發,嘗於一錢上寫《心經》:又於一粒芝麻上寫《國泰民安》四字。 應舜臣 宋代婺州人。字仁伯,少卓犖不羈,及長,篤志向學,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進士。官至洪州知府。 應純之 (宋)字純甫。永康人。孟明子。嘉泰進士。歷知楚州,兼京東經略安撫使。見北軍屢捷,謂中原可復,密聞於朝。丞相史彌遠鑒於開禧之事,不欲大舉,但敕立忠義軍,令就節制。已而擢兵部侍郎。金人入侵,力戰而死。 應子和 永康(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官至觀察使掌中軍都督府事。長於詩,嘗有句雲:"西岸夕陽紅,燭炬短燒紅,風過花落紅",時人有三紅秀才之稱。事見清光緒《永康縣志》卷八個《文苑》。 應材 (?-1180) 字伯良,岩後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授衢州教授。後潛心鑽研理學,造詣甚深。宋隆興間,朝廷下詔求賢,應材被舉薦,升任兵部架閣文字,掌管帳籍機密文案。後因老成持重,端莊謹嚴,被帝選為太子春坊,總管東宮內外庶務。宋淳熙初,應材上疏力陳北伐收復中原失地。幾年內,邊境平靜安定。淳熙七年應材病故於軍中。謚安國公。 應象翁 元代判官,字景則,黃岩人。生宋季,嘗隨車若水、黃超然游,時稱聖泉先生。有《聖泉文集》等。 應本仁 元代學者,字本立。以世為宋臣,義不仕元。隱居城南,博學好施。嘗規建義庄,又即其中為義塾。世稱"應家館"。 應良 字原忠,仙居人。正德六年進士。官編修。守仁在吏部,良學焉。親老歸養,講學山中者將十年。嘉靖初,還任,伏闕爭大禮,廷杖。張?總黜翰林為外官,良得山西副使,謝病歸,卒。 應大猷 (1487—1581)字邦升,號容齋。仙居人。明正德九年進士。曾任南刑部主事,參與平定宸濠之亂。後歷廣東參政、僉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尚書。卒年九十五。曾巡撫雲南、四川、山東,所至均有政績。 應典 字天彝,號石門,浙江永康芝英人。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歷任兵部職方司主、事車駕司主事,承德郎,尚寶同丞等職。應典自鄉試中式考取舉人以後,總是奮然希望自己能達到聖賢境地。創建麗澤祠於壽山,匯集諸生講學。應典為王瓊所器重,委以總攬本部四司政務。居家養母,不希榮利。通籍三十年,在官止一考。 應奎 (1466-1545)字方塘,又字天啟,浙江永康芝英人。明弘治十三年(1500)舉人,十四年進士。授南直隸和州學正。任內,辦學制定條例,以身作則,學風改觀,人才輩出八年後,提升湖廣武昌教授。後起用江西廣信教授。又曾主管廣西,廣東鄉試,遵守考場規矩,中試之士甚多。大學士費宏,曾贈送「兩廣文衡」匾額褒揚。 應撝謙 [公元1615年至1683年]字嗣寅,號潛齋,浙江仁和人。生於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二年,年六十九歲。明諸生。生而有文在手,曰「八卦」,左耳重輪,右目重瞳年二十餘,與虞分等為玀社。性至孝,授徒養母,三十未娶。歸安沈士毅慕其義,妻以兄女,資使奉養。撝謙終不入私室,母喪服除,始成禮。康熙十七年,李天馥等以博學宏詞薦,以老病不能行辭。撝謙性介特,讀書務窮底蘊。著有潛齋文集十卷,教養全書四十一卷,性理大中二十八卷,古樂書二卷……等二十八種,(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應寶時 (1821—1890)字敏齋。永康人。清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咸豐初,考授國子監學正。同治四年,任蘇松太道。創建龍門書院,開辦普育善堂。九年,任江蘇按察使,兼署布政使。飭令各府州縣立常平倉,並主持疏浚淞江水道。工詩文,有《射鵰詞》二卷。 應昌期 祖籍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台灣金融界、實業界著名人士,應氏圍棋計點制創造人,被譽為「黑白世界的諾貝爾」。應先生愛國愛鄉,熱心報效桑梓,先後捐資創建慈城昌期幼兒園,重建慈城中城小學和慈湖中學;捐資擴建慈城保黎醫院;捐資助建台北市寧波同鄉會館、市聯誼中心。投資創辦寧波現代建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華羊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促進家鄉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盡心盡力。 其他 應益都(1903-1937),上栗縣楊岐鄉關上村人,父輩為清末秀才。第一批加入共產主義先鋒隊,中共共產黨員,隨毛澤東同志參加過秋收起義暴動,曾任游擊隊隊長、新四軍新編團團長。1937年從事秘密工作不幸被害身亡。現予以撫恤。 應明典 男,河南省郾城縣人,高級政工師資格,任漯河市第一印刷廠黨總支書記。1958年在漯河技工學校任團支部書記,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在漯河市委組織部工作,1983年在漯河市第一印刷廠任黨總支書記。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黨員。 應宏偉,男,1971年5月出生,江西萍鄉人,博士,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注冊土木(岩土)工程師。浙江省土木建築學會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學術委員會委員兼秘書。曾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應益榮(Ying Yi-rong),男,1961年6月生,江西省上繞市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上海交通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做博士後。2004年6月至2004年7月在法國里爾科技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曾任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基礎部副主任。現任上海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系教授,金融學系副主任。現在是上海市金融工程學會的理事,中國運籌學會企業運籌學會理事,中國運籌學會不確定系統學會理事。 應鳳琢 男,1950年8月生。江蘇省淮安市人。會計師。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江蘇省淮安市財政局書記。 應啟亮 男,1944年4月生。浙江鄞縣人。高級工程師。1966年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原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市郵電管理局局長。 應瑞森 男,漢族,浙江永康人,1937年5月出生,大學文化,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 應錫璋 男,1946年8月出生,副研究員。兼一級教授。1986年至1993年,在上海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人工心臟研究室工作。1994年至1998年在測試中心工作。1999年至今,在數學教研室工作。自2000年3月起兼國際衛生醫學研究院(加拿大)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應宗奎 男,1933年1月生。筆名:運生。四川省瀘州市人。中共黨員。1956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中文系。歷任青海教育學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圖書館長、學報編輯部主任、主編。中國寫作學會二、三屆理事、常務理事。青海寫作學會會長、名譽會長。青海作家協會會員。現已退休。1987年參加《普通寫作學》、《應用寫作學》的編寫工作。1989年參加《普通寫作學教程》的編寫工作,擔任編委。1989年參加編寫《中國寫作學大辭典》 應采兒,女,台灣藝人,生於台北市的香 港女演員,祖籍山東青島。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姓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