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公正的歷史人物

公正的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26 21:55:14

㈠ 你還知道哪些公正無私的歷史人物情列舉一兩個出來並簡要介紹他們的主要事跡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回北宋名臣。
天聖五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㈡ 公平鎮的歷史人物

鍾敬文
鍾敬文原名鍾潭宗,1903年生於公平。早年就讀於陸安師范,1934年至1936年在日本早版稻田大學研究院學習民權間文藝學和民俗學:先後在中山大學、浙江大學、香港達德學院等處任教。現為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當代民俗學、民間文藝學的奠基人,是「五四」以來著名的散文家和詩人。
劉亞梅

劉亞梅,又名劉遠拔(1861年一1936年),廣東著名拳師,南拳三大名師之一。出生於本鎮雜貨街一貧困農戶。以木匠、腳夫、種地、教拳、賣葯為生,以「不可誤人,不可騙人」為宗旨,武德、葯德備受推崇,蜚聲海內外。

㈢ 慷慨正義的古代歷史人物有哪些

在古代歷史上,慷慨正義的人物層出不窮,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一、牧羊十九年持節不屈的蘇武
蘇武在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二、寧死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三、絕望下自投汨羅江的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在前278年4月10日(農歷五月初五,距今已2293年)這天,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中國歷史上有關公平的事例有哪些

中國歷史悠久,關於公平的事跡有很多,如包青天之鍘美案、徙木立信、文成公主進藏、個稅改革等等。

1、包青天之鍘美案

新科狀元陳世美文才人品均獲太後賞識將之招為駙馬,朝野同慶。村婦秦香蓮帶著一對兒女春哥、冬妹卻千里迢迢來到京城尋夫,原來她竟是陳世美的妻小。陳世美當然不認,將母子三人逐出府去,秦香蓮得展昭之助來到包拯台前具狀申告。包拯心知駙馬棄妻再娶犯下了欺君之罪,又憐惜香蓮母子孤苦無依,有心規勸陳世美認妻安頓。

陳世美為絕後患竟派出手下韓琪意圖殺妻滅子,展昭及時出手搭救,韓琪仗義自刎留下駙馬府鋼刀為憑盡訴駙馬惡行。包拯大怒設計駙馬來到開封問罪,陳世美自恃有太後公主撐腰,而太後公主也適時來到開封府要人。包拯兩難之際,秦香蓮悲嘆世間無青天,包拯汗顏羞憤之下,不惜自摘頂上烏紗硬將駙馬立斬龍頭鍘下。

2、徙木立信

秦孝公已經任命了衛鞅,衛鞅想要實施變法圖強政策,唯恐天下人對自己產生非議。法令已經完備,但沒有公布,(衛鞅)恐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桿,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黃金。百姓對此感到驚訝,沒有人敢去搬木桿。(衛鞅)就又宣布命令說:「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鎰黃金。」有一個人搬木桿到北門,立即賞給他五十鎰黃金,以表明沒有欺詐。終於頒布(變法的)法令。

3、文成公主進藏

文成公主進藏是指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並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並在拉薩為文成公主修建宮室。文成公主入藏加速了漢藏人們的交流與融合。

4、個稅改革

個稅改革是社會公平的實現而非仇富,個稅改革聽證會的舉行,既是政治民主化的體現,也是社會政治文明的進步。有利於傾聽社會各個階層的聲音,吸納民眾的意見,優化公共政策。畢竟中國的個稅徵收機制起征點太低,即有「劫貧濟富」之嫌,客觀上也有悖社會公平,使社會兩級分化繼續擴大,而聽證會的舉行,調高起征點,一定程度上是「按比例貢獻」原則的體現,促使社會稅賦朝向社會最不利者有利的方向發展,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

(4)公正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在古代,為了能夠更好的、更公平的選拔人才,隋唐時期創立了科舉考試制度。以便更公平的選拔人才,未果效力。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創立完善科舉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科舉考試為各朝選拔了大量人才,如史上著名由武舉出身的武將尚有唐代的郭子儀(唐玄宗開元初年武舉異等),北宋徐徽言(文進士出身,後棄文習武,宋徽宗授武狀元),明代戚繼光(明世宗嘉靖年武進士)等等。

將選官的權力集中到了中央,有利於封建專制統治。打破了貴族壟斷政治的局面。擴大了統治基礎,有利於鞏固封建統治。在這一歷史時期,有利於思想的繁榮,文化的發展

㈤ 中國歷史上有正義感的人物,不少於3位

鄧世昌 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其後人多為內仁人志士
林則徐 中華民族抵容御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
孫中山 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先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

具有正義感的人物很多,我只舉了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

㈥ 中國的正義歷史人物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文天祥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
「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史可法

㈦ 歷史人物中,哪些人有公正無私、憂國憂民的精神

中國古代一些有名的清官、廉吏:包拯、海瑞、狄仁傑、劉墉、於成龍、房玄齡、姚崇、文天祥、岳飛、辛棄疾、林則徐、范仲淹等
近現代的主要有:焦裕祿、孔繁森等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㈧ 有哪些公正無私的歷史人物事跡

蘇軾:北宋大文豪蘇軾在京做過大官。一日,其鄉友帶上厚禮想求他幫忙謀個一官半職,並說:「如您不便,勞令弟之駕也行。」鄉情不便明傷,蘇軾便先給來客講了一則「寓言」。大意是:某人窮極盜墓,數掘無獲,便想去掘伯夷、叔齊之墓,只聽伯夷在墓里說:「我是在首陽山餓死的,除了一把枯骨,別無一物,何以如爾願?」盜墓人喪氣地說:「那我就挖開叔齊之墓,碰碰運氣吧!」伯夷又說:「連我也不過如此,我弟弟就更幫不上忙了!」

狄仁傑:任大理丞時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一年之內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其名聲遠洋海外,有荷蘭人高羅佩所著《狄公案》系列廣受好評。

海瑞:鐵面無私為官清廉。 曾直言進諫痛斥嘉靖皇帝。

包拯巧斷牛舌案:有盜賊將人家牛的舌頭割掉了,牛的主人前來上訴.包拯說:「你只管回家,把牛殺掉賣了.」不久又有人來控告,說有人私自殺掉耕牛,包拯道:「你為什麼割了人家的牛舌還要來控告別人呢?」這個盜賊聽罷又是吃驚又是佩服.

㈨ 誰有關於公平正義的歷史故事及人物 急急急急急急急

伏爾泰反對天主教會愚昧和專制的行為。

㈩ 公正無私的歷史人物事跡

中國古代一些有名的清官、廉吏:包拯、海瑞、狄仁傑、劉墉、於成龍、房玄齡、姚崇、文天祥、岳飛、辛棄疾、林則徐、范仲淹等
近現代的主要有:焦裕祿、孔繁森等

閱讀全文

與公正的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