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首爾的歷史故事

首爾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6 21:41:10

㈠ 首爾歷史上經歷哪幾個時期

首爾作為首都已有近600年的歷史,相傳公元前18年,百濟始祖溫祚王南下在今城址上修築回慰禮城定都,後改稱首答爾。公元392年~475年高句麗佔領這一地區,將漢江南北地區稱為北漢山州,把現在首爾附近稱為南平壤。7世紀中葉,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將此地編入漢山州。高麗成宗(公元960~997年)將此地升格為楊州牧(高麗12牧之一)。
1068年,又將其升格為三小京(西京、東京、南京)之一的南京,成為城市。1104年建成南京新宮,1308年升格為漢陽府。朝鮮王朝李成桂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此大興土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遷都此,稱漢城府。1910年日本強占時,改 稱京城府。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韓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1949年8月,韓國將首爾定為「首爾特別市」。

㈡ 南朝鮮 城市 :首爾 名字的由來 以及其歷史

首爾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韓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漢語名為「首爾」。
首爾作為首都已有近600年的歷史,相傳公元前18年,百濟始祖溫祚王南下在今城址上修築慰禮城定都,後改稱首爾。公元392年~475年高句麗佔領這一地區,將漢江南北地區稱為北漢山州,把現在首爾附近稱為南平壤。7世紀中葉,新羅統一朝鮮後,將此地編入漢山州。高麗成宗(公元960~997年)將此地升格為楊州牧(高麗12牧之一)。 1068年,又將其升格為三小京(西京、東京、南京)之一的南京,成為城市。1104年建成南京新宮,1308年升格為漢陽府。朝鮮王朝李成桂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此大興土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遷都此,稱漢城府。1910年日本強占時,改 韓國首爾昌德宮建築稱京城府。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韓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1949年8月,韓國將首爾定為「首爾特別市」。

㈢ 韓國名勝古跡簡介

1、海印寺

位於韓國伽耶山,在新羅時期是華嚴宗十大道場之一,現為曹溪宗五大叢林、三大寺、三十一座禪教大本山之一。

寺內保存有高麗大藏經版,即所謂的「八萬大藏經」,作為最古老的三藏收藏庫,設計上的熟練與保存技術令人驚訝。

1995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寺中藏經版庫里存放著13世紀問世的世界級文化遺產高麗大藏經版81258塊,號稱「八萬大藏經」,約5200萬字,藏經版殿按南北方向並行排列有正面15間的兩座大規模建築。

2、佛國寺

坐落在韓國慶尚北道東南的吐含山山腰處。創建於公元752年,它的院落布局極具特色,保存了廊院式平面格對、空間形態。

佛國寺的石造古跡都是用花崗岩建造,其形態、建築方法均為當時土木建築技術之精髓,華麗宏偉,表現一種平衡和諧之美,是韓國石造藝術的寶庫。

佛國寺被譽為韓國最精美的佛寺,是迄今香火始終不斷的為數不多的寺剎之一。1995年12月與石窟庵作為一個遺址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3、水原華城

朝鮮第22代王朝正祖大王為悼念自己的父王(即英祖的二子,雖然被冊封為世子,但被派別斗爭中受排擠而未能登上王位,在米櫃中結束自己生命的思悼世子)。

把父王的遺骸從楊州拜峰山移葬到被稱為朝鮮最好的風水寶地的水原華山,並把花山附近的邑城遷移到水原八達山下現今位置,修建了水原華城。1997年12月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4、昌德宮

位於韓國首都首爾市鍾路區,故又稱東闕,也是首爾五大宮之一,朝鮮太宗於明永樂三年(1405年)繼景福宮之後建立而成。

昌德宮原是朝鮮國王的離宮,朝鮮王朝後期則代替景福宮長期作為正宮使用。昌德宮的殿閣完全按照自然地形設計而成,是朝鮮王宮中最具自然風貌的宮殿,也是朝鮮王宮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宮殿。

199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上,與水原華城一起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5、朝鮮王陵

朝鮮李朝時期(1392年-1910年)二十七代國王、王妃以及被追尊的國王及王妃的陵寢及墓園建築,共有42座,絕大多數分布於今南朝鮮京畿道、首爾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開城境內。2009年6月,位於南朝鮮境內的40座王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㈣ 韓國一些歷史小故事

「韓」在古朝鮮語中是「大」的意思。
所以「大韓民國」就是「大大民國」。
有趣吧? 民族英雄李舜臣出身於沒落士大夫家庭,幼時家境貧寒。他頗有學問,能騎善射,32歲時武舉登科,從此開始軍旅生涯。他剛直不阿、一生憂國憂民,追求正義,幾處逆境而無悔無怨。47歲任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後,積極操練水軍,構築防禦陣地,並創建了鐵甲戰艦龜船,防範倭寇的進犯。當時日本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國內四島的統一,妄圖以武力征服朝鮮和中國。1592年,他率領20多萬大軍進犯朝鮮並攻陷首爾(舊譯「漢城」),佔領了大半個朝鮮半島,韓國稱這一段歷史為「壬辰倭亂」。應朝鮮王朝之請,明朝派兵出援,從此開始了長達7年的中朝兩國軍民共同抗擊日寇的戰爭,史稱「壬辰衛國戰爭」。李舜臣將軍和中國水軍並肩作戰,多次擊敗日軍,屢立奇功。1598年12月,他與明朝水軍重創敵寇,在激戰中不幸中彈身亡。兩年後,朝廷為表彰他的功績,封他為一級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後的45年,贈謚「忠武」。從此,朝鮮半島人民為了紀念他,稱他為「忠武公」。供奉著李舜臣將軍靈位的顯忠祠建於1706年,位於芳華山腳下,周圍群山環抱,祠內松柏成蔭。顯忠祠佔地50多萬平方米,除了「本殿」之外,還有「號」、「古宅」、「家廟」以及李氏家族使用過的水井等古式建築。有關李舜臣將軍的歷史資料和當年他與倭寇海戰時使用過的武器等實物,明朝皇帝賜與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斬刀等8件賜品的復製件,則被精心地保存在「遺物館」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誕生的日子,顯忠祠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顯忠祠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鎮壓下一度荒頹,1945年日本投降後,紀念忠武公的活動得以恢復。1966年,韓國政府將此地辟為「聖域」,重建顯忠祠,園區的綜合景觀工程一直持續到1974年。

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宣告成立,李承晚當選首任總統,在朝鮮戰爭中成功地的擋住了朝鮮的進攻(當然,在解放軍面前還是紙糊的),可是1960年李承晚卻在全國性學生運動中下台。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開始長達18年的統治,期間韓國經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可1979年朴正熙卻遇刺身亡了,全斗煥發動政變,並於1980年出任總統,可他卻是個貪得無厭的人。

㈤ 首爾1945的介紹

《首爾1945》由韓國KBS電視台2006年出品的電視劇。由尹昌范執導,李漢浩編劇,柳秀榮、韓恩貞專、蘇幼屬貞、金浩鎮等主演。1該劇講述了韓國現代史的開端,描述親情與愛情的故事。在當時南北韓的分裂與爭取獨立的動亂時期,幾名出生在日軍統治韓國時期的少男少女,在歷史的大舞台上生存、成長的故事2。該劇於2006年2月4日SBS電視台播出。

㈥ 首爾動物園的歷史介紹

越過從首爾往南的第一個山嶺——南泰嶺,熱情迎接您的是人類和大自然相協調的休息空間—版—首爾權動物園。
首爾動物園不但擁有很多快樂有趣的景觀,而且又是一個建在天賜的美麗大自然中的家庭學習、自然文化娛樂空間,是備受矚目的國際性旅遊名勝。
過去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朝鮮半島的36年歷史中,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抹殺朝鮮民族的國權,於1909年(隆熙2年)將漢城歷史悠久的昌慶宮改為動物園,解放後韓國政府為弘揚國民的民族自尊心,深入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復原昌慶宮,於1984年在京畿道果川市莫溪洞建立了漢城大公園,把動物轉移到此地,從此開啟了首爾動物園的歷史。今天已發展成以世界10大動物園的規模而自豪的世界中的公園。

㈦ 韓國歷史故事一句話概括

周武王滅商,箕子去朝鮮。武王知其賢,召之,不肯回,遂封他為朝鮮王。

㈧ 韓國歷史

歷史地圖的變遷是這個樣子:

春秋戰國時期,朝鮮半島沒有像樣的政權,箕子朝鮮是周朝的地方諸侯(箕子墓現仍在北朝鮮,當地一景),戰國的燕長城是穿過鴨綠江,修到「滿潘汗」,也就是現北韓西北角的一塊。在秦朝時那更是中國中央政權管轄。

到了西漢時期,中國的邊境已接近現在的漢城(即現在所謂的「首爾」),中央政權設置樂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鮮半島中部以北地區實行了和中原地區相同的統治方式。這個時期一度曾建立衛氏朝鮮,但依然是漢朝的藩屬,後乾脆被漢滅掉。

東漢時期北韓東部一塊脫離漢朝「獨立」,但三國時又恢復原狀,此時為魏的領地,也就是歸曹操一派管。在西晉時,北韓仍在中國版圖上,情況與西漢時差不多,但到東晉時,高句麗成氣候,整個北朝鮮漸成高句麗的地盤,那是天下大亂之時。到五胡十六國時,南北韓那一整塊地方漸漸都成了高句麗的地盤,基本上就是現在地理上的朝鮮。

這個高句麗是有點小NB的。公元前37年(漢元帝建昭二年)時,西漢王朝的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里,一個叫朱蒙的扶餘人建立了一個「國家」,因縣而名,稱其為「高句麗」,這個地方本來就是西漢的地盤,但那時交通不便,信息也不太發達,對這種邊遠地區的管理也比較稀鬆,朱蒙就漸漸成了氣候,但並沒有斷絕和中央王朝的臣屬關系。高句麗小政權後建都於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五女山城)。公元3年遷到國內城,同時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內築尉那岩城。(北魏始光四年也就是公元427年遷都平壤)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今天還說東北也曾是他們的的「歷史依據」,也是韓國小MM們舉小牌子意淫的依據。

進入隋朝時期,高句麗愈發NB,乾脆拉開桿子幹了,不聽天朝指令,還阻塞朝鮮半島其他政權入貢中原王朝的道路,這導致了隋王朝的征討。隋朝短暫,大業未成,這個難題就交給了唐朝。唐太宗時中國強盛無比,論國力就是現在的美國,公元668年,高句麗政權(時已遷入平壤)被唐與朝鮮半島的新羅聯軍所滅,整個朝鮮回歸天朝。此時的朝鮮半島大部已不是做為屬國,而是唐王朝直接管轄的一部分,行政名稱叫安東護府。大唐為表彰新羅軍隊配合唐軍平叛有功,將韓國的東邊一小塊地盤保留給新羅人,以資獎勵,史稱「新羅」。前高句麗的臣民被唐王朝遷往內地,漸漸被中華同化了,與現在的韓國人沒什麼關系。

安史之亂後,唐帝國逐漸衰敗,新羅乘機將邊境擴張到平壤以北,其領地接近於現在的模樣。再以後是五代十國,又是天下大亂,此時朝鮮「抓住機遇」乘機「獨立」。北宋時,遼國橫在北宋與朝鮮中間,這時朝鮮算是獨立了。元、明、清中國統一時,天朝再度發威,朝鮮又成為中國的屬國,不過不像漢唐那樣緊密。但藩屬關系是鐵板釘釘的事。

鴉片戰爭後,中國權益不斷喪失:割地賠款、藩屬脫離、租界、治外法權、關稅不自主……朝鮮就是在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由一紙《馬關條約》分割了去。二戰後期,美英蘇三國召開雅爾塔會議,確定了朝鮮獨立、台灣及澎湖列島歸還中國等政策,基本上確立了現在的政治格局。緊跟著冷戰出現,社會主義陣營支持北韓的金日成,西方資本主義陣營支持南韓的李承晚,最終爆發了朝鮮戰爭,兩大陣營相互交手(東方陣營實際上基本是中國單獨抗擊了西方十幾個國家的多國聯軍),最終雙方又回到了三.八線,就是朝鮮半島現在的情況。

歷史的本來面目就是這樣。可笑的是韓國人不僅裝著看不見這種事實,還要將自己的夢訖硬當成真的,這在任何神智正常的人看來都是不可思議幼稚可笑並且是稀奇古怪的,只有韓國人例外。

中國是老大哥,韓國是小兄弟,無論從政治上、歷史上、文化上、地緣上、經濟上及現實上都是如此,此乃不爭的事實。老大哥對小弟弟的無知舉動總是報著寬容的態度,過份了才拍拍他的小腦袋,中國不會在亞冬會這類事上大驚小怪,也不會受到任何損害。相反,中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會在這件事上受到一定的教育,更激發了民族意識及愛國情感。此事同時也給本國國民乃至本朝天庭上提了一個醒:現在仍不是長袖善舞高唱太平盛世之時,保護領土完整仍是頭等重要的事。而對韓國,他自己給別人扮演了一個反面教員,使自己在韓劇中扮演的「優秀典型」樣板形象慘遭破滅,韓劇韓風從此休矣。在眾人眼裡,韓國人在冬亞會這個大型公共活動中的做的這個動作是在扮演一個自私、狹隘、無禮、無知的不良形象,是一群沒智慧沒腦子的駝鳥。從這個角度看,此次韓國MM們愚蠢行為的結果對中國來說是凈賺,對韓國來說凈賠。不僅如此,還留下了一個歷史笑料——「白頭山(長白山)是我們(韓國)的

㈨ 朝鮮和韓國之間的歷史故事

1905年以前是一抄個國家,1905年被日本吞並,1945年日本戰敗,蘇聯和美國按照北緯38度的緯線分別佔領緯線南北的朝鮮國土,38度以南的國土上成立了非共產主義政權大韓民國,以北的國土上成立了共產主義政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北朝鮮進攻南朝鮮,朝鮮內戰爆發,隨後美軍介入,中共介入,解放軍以志願軍形式參戰,進行所謂的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中朝和美韓雙方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仍然以北緯38度緯線作為停火線,此後,雙方在三八線兩側囤積重兵,成為冷戰的前沿陣地之一。

閱讀全文

與首爾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