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5個有名的愛子故事
岳母刺字
孟母三遷
畫荻教子
司馬光儉朴教子
坦腹東床
❷ 歷史典故母愛子故事
孟母三遷,即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
❸ 歷史上有名的愛子故事
1、孺子牛:
「孺子」是古時對小孩子的稱謂。春秋時齊景公有個庶子名叫荼,荼是齊景公的幼子,而齊景公非常疼愛這個小兒子,荼從小便受到萬分寵愛。有一次,齊景公陪荼戲耍,為了讓愛子高興,他口裡銜根繩子,扮作老牛的樣子,讓荼牽著玩。
不料,兒子不小心跌倒,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折了,驚呆了眾人。一國之君的齊景公,付出損傷牙的代價哄兒子開心,其人不乏可愛之處,且由此留下了一個千古傳誦的愛子典故——「孺子牛」。
2、遊子吟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
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3)歷史愛子故事擴展閱讀:
孟母三遷影響:
孟母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盡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四大賢母」,而且位居「賢母」之首。
太谷秧歌《孟母三遷》從編劇、作曲、導演、演出由太谷的文藝創作隊伍、劇團擔當,服裝、道具、舞美、燈光由北京和晉中的專業團隊設計製作,將傳統表演與現代舞美完美結合起來,相映成輝,這是對太谷秧歌的發展和提升,對太谷秧歌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❹ 歷史上愛子典故有哪些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
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❺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愛子故事
孟母三遷
王羲之夫婦倆教子習書法
❻ 歷史上愛子故事有哪些
1、孟母三遷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隨著她在她後面哭。他的母親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抓只豬准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
曾子說:「你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麼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如果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於是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於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
(6)歷史愛子故事擴展閱讀:
孟母三遷影響:
孟母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盡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四大賢母」,而且位居「賢母」之首。
太谷秧歌《孟母三遷》從編劇、作曲、導演、演出由太谷的文藝創作隊伍、劇團擔當,服裝、道具、舞美、燈光由北京和晉中的專業團隊設計製作,將傳統表演與現代舞美完美結合起來,相映成輝,這是對太谷秧歌的發展和提升,對太谷秧歌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曾子殺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孟母三遷 (漢語成語)
❼ 語文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愛子故事
孟母三遷
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孟子生有淑質
孟母三遷
,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ǎ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處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處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處子也。」遂居於此
畫荻教子
《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典故
北宋時期,有個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他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裡有錢供他上學呢?她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1]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❽ 歷史的母愛子、子敬母的事例
1、有一師徒二人雲游到一個偏僻的小鎮,投宿在一戶李姓人家。半夜,被一陣騷亂驚醒。師徒倆起身一看,只見當院停著一具水淋淋的女屍,男人正准備棺木,而他的女人正背著一個嬰兒,趴在那具女屍上哭得死去活來。
師父忙問:「施主,請問是誰過世了?」男人回答說:「死的是我妹妹,村裡流行一種縮骨病,得病的人全身的骨節都會縮小變形,痛不欲生,最後縮成一個小球死掉。我妹妹就得了這種怪病,忍受不了痛苦才投河自盡。」
師父忙雙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彌陀佛」。男人神情黯淡,低聲說:「我女人也得了這種怪病,早晚也是這樣。」第二天天一亮,師徒就起身了。路上,徒弟問:「師父,這家兩個女人,一個跳河,一個啼哭,為什麼都這么脆弱?」
師父說:「女人是弱者。」經過三年,師徒二人又雲游到這個小鎮,正巧又路過李姓人家——這戶人家已經蓋起了新瓦房,牆上掛著成串的辣椒,家門口還有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在玩耍。徒弟說:「師父,這一定是李家的那個孩子。想必女施主已經不在人世,男施主再娶了。」
正在這時,門里走出一個女人,這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啊,整個身子彎成了弓形,骨頭緊緊地擠在一起,比孩子高不出多少,幾乎看不出人形。但他們仍一眼看出,這就是當年那位女施主。女人也認出了他們。
師父忙上前問道:「施主這幾年可好?」女人搖了搖頭,說道:「大師走後,我男人就扔下我們娘倆,一去無蹤,想來是怕我把縮骨病傳染給他。別人都說我活不了多久,可我一想,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也必死無疑,所以我不能死,就算痛得滿地打滾也要給孩子熬玉米粥。」
女人微微笑了笑,接著說;「沒想到,我就這樣挺過來了。可我也成了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看著收拾得井井有條的院落和女人的笑容。徒弟問師父:「你不是說女人是弱者嗎?這……」師父點點頭,說道:「但母親是強者。」
2、在東歐,有一個13歲的女兒一直認為母親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頭。母親雖終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兒快樂起來。2002年2月,母親為了讓女兒開心,帶女兒一起去阿爾卑斯山滑雪。母女倆在滑雪途中,由於缺乏經驗偏離滑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
母女倆在雪山中掙扎了兩天兩夜,幾次看見前來搜尋她們的直升機,都因為她們身穿的是銀灰色的滑雪裝而未被發現。終於,女兒因體力不支昏迷過去,她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醫院里,而母親已不在人世了。
醫生告訴她,是母親用生命救了她。原來,為了讓直升飛機能夠看到她們,母親割斷自己的動脈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一片白雪。最後,母親的嘗試成功了,直升機因此而發現了她們。
3、在唐山大地震的那一年,有一對母子被深壓在廢墟下,母親半個身子被混凝土板卡著動彈不得,可是卻竭盡全力地維護著懷中七個月大的嬰兒。幾天後,救護人員挖洞發現他們時,母親已經死亡,而那嬰兒口裡還含著母親的食指。
原來,母親在危難中一直用乳汁延緩著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幹了,她就咬斷自己的指頭,用自己的鮮血讓孩子活了下來,而自己卻因失血過多而死亡。
4、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
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5、岳飛十五六歲的時候,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
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
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
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
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著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了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❾ 歷史上的愛子故事
岳母刺字
岳飛不受楊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後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岳飛,倘若專一時失察受惑,做屬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於一旦。於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先在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綉花針刺就,然後塗以醋墨,使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