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晟

歷史人物晟

發布時間:2021-02-26 19:44:21

Ⅰ 各朝代重要人物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
2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楚人.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曾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後遭讒被逐,因不忍國家淪亡,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而投汨羅江自殺.他在楚國民歌基礎上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他的代表作有<離騷>,<天問>等.
3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人,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少時博覽群書,20歲時開始漫遊全國各地,考察風俗,採集史料,後歷經數十年艱苦工作,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4張衡,字平子,東漢著名科學家,文學家.代表作有<二京賦>,<歸田賦>和<四愁詩>
5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其詩氣魄宏偉,慷慨悲壯,鮮明代表了"建安風骨"的特色
6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東晉大詩人.詩文辭賦皆長,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
7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唐初著名文學家.少時即才華橫溢,年十七,應舉及第,世稱初唐四傑.
8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婉約派大家.
9關漢卿,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戲劇家之一,元雜劇的奠基人.著作有<竇娥冤>
10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寫出了我國古代最傑出的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
11曹雪芹,清代小說家,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
12孫中山,,我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

中國歷史上的名將有那些

1、趙奢、趙括
老子是實實在在的名將,雖然好像只打過一仗,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名言就是從他那裡傳下來的。兒子嗎,倒是很有名,有名的倒霉蛋而已,給人們留下了紙上
談兵、虎父犬子的經典例子。

2、王翦、王賁
老子是大名鼎鼎的破趙滅楚的英雄,打開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門,兒子也是好漢,滅魏平燕收齊,把六國徹底打掃干凈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偉業基本就是這父子二人包辦了。

3、蒙驁、蒙武、蒙恬
這祖孫三代的名頭雖然比不上王翦、王賁響,但也堪稱秦國的宿將了。蒙驁以大將身份領兵攻城掠地,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蒙武以副將身份隨王翦破楚並生擒楚王,也算是戰功赫赫了。蒙恬則出擊河南地,大敗匈奴,威震邊關十餘年。

4、周勃、周亞夫
周勃之所以稱為名將,大概完全是劉邦那句「安漢者必勃也」了,不過他確實沒有辜負劉邦的信任。不過他兒子確實厲害,細柳營讓文帝臨死也不用擔心社稷的穩定了,平七國之亂更是舉重若輕,平息這么大的叛亂而又這么乾脆利索,足顯名將風范了。

5、李廣、李敢
老子雖然打的勝仗不多,但名聲太大了,有名的飛將軍,加上李廣難封的遭遇,給後代的文人墨客們提供了無限的遐思。兒子也和老子一樣勇猛善戰,雖然不能獨當一面,但以大校之職跟隨衛青、霍去病數次遠征,立功非小。不過這父子二人脾氣都太大了,不大冷靜理智,李廣敢殺灞陵衛,李敢更敢去刺大將軍衛青,夠狠,所以都不得善終啊。

6、孫堅、孫策
老子是東漢末年有名的虎將,董卓這個西涼軍閥被孫堅的幾萬人馬打得很痛,也嚇得不輕,更難得孫堅一副俠肝義膽,堪稱忠直之士。兒子更是兇猛,以孤軍數千起家於群雄並起之時,競能開辟江東六郡之地,更有吞並天下之雄心壯志。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我看還是生個孫伯符這樣的兒子才算乘心如意。

7、陸遜、陸抗
老子是典型的儒將,火燒聯營、大敗曹休,都是三國時期頗有影響的大勝仗,威名遠揚,具有國際知名度。兒子雖然沒有什麼顯赫的戰績,但鎮守襄陽時和對手羊祜的坦誠相見可謂經典了。

8、桓溫、桓玄
老子是一代梟雄,在晉連連被北方打壓的情況下,破成漢、敗姚襄,三次北伐,獨霸朝綱,足以笑傲群雄了。兒子雖然沒有老子那麼威風的名將風范,但野心更大,敢公然舉兵反晉,雖然最後不得善忠,不過他還是很有眼光的,殺了那麼多北府兵將領,卻獨看重劉裕,讓這位名將得以成大功,雖然最後是這個人要了他的命。

9、薛仁貴、薛訥
薛仁貴是那種沖鋒陷陣地猛將,歷唐太宗、高宗兩朝,征高麗、破回紇、御吐蕃、伐突厥,屢立奇功,其箭術精奇,力能穿五重重甲,更有三箭定天山的傳奇。薛訥歷中宗、睿宗、武周、玄宗數朝,其武功沒有老子那麼厲害,但統領大軍作戰的能力比老子高明,他破吐蕃,御契丹、奚,保邊境平安20餘年,史載他「性沉勇寡言,臨大敵益壯」,確實有名將風范。

10、李晟、李愬
老子為唐代宗平羌、吐蕃的邊患,為唐德宗削平四鎮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兼任四鎮節度使,位極人臣,堪稱一代名將。兒子打的仗不多,但雪夜襲蔡州,一夜平淮西的作戰創下了中國歷史上襲擊作戰的經典戰例,足以彪名青史,一戰就使得知名度大大高於身經百戰的老子了。

11、楊業、楊延昭
楊家將的威名就是這父子二人打出來的。雖然他們沒有像小說中那樣的赫赫戰功,但在北宋的將領中,楊業血戰陳家谷,楊延昭巧築冰城,也足以對的起名將的稱號了。

12、岳飛、岳雲
岳飛收楊么、破偽齊、收復襄陽六郡,而後又破金兵主力於郾城、穎昌,取得了南宋抗金的最輝煌的勝利。岳雲自幼從軍,在岳飛的督導之下成為岳家軍中沖鋒陷陣地猛將,穎昌一戰更是大顯雄威。
武(以滿足盡量每個朝代取其一、漢人、以少勝多,三個條件入選。另唐以前諸將取自唐肅宗配享武成王廟的中國歷史十大名將,應無爭議。排名先後次序以出場時間記)

夏商:姜尚,戰績:車三百,虎賁三千,甲士四萬五滅商。

春秋:孫武 功績:撮爾小國吳得以霸天下,孫子兵法,未嘗一敗

戰國:白起 戰績:落城七十多座,殺敵一百六十萬,但求一敗

楚漢:項羽(配享武成王廟的楚漢英雄是張良、韓信。但我依舊選擇項羽) 戰績:巨鹿、彭城、固陵

三國:周瑜(別拿小說跟我這裝,正史打仗第一人:周公瑾)戰績:擊破黃祖、火燒赤壁,未嘗一敗

南北朝:冉閔 功績:無冉閔,無華夏 戰績:漢騎三千起兵殺胡,連戰連勝,殺死異族敵軍五十五萬,迫使諸胡西遷!但是今日,冉閔被自己用生命換回來的後人,因為宣傳「民族大融合」「和諧社會」等政治目的而惡意污衊,導致聲名不顯。

南北朝:陳慶之 戰績:以兩千人馬出戰,百戰百勝,殲敵二百四十萬,「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未嘗一敗。

唐:李靖 功績:游牧民族自李靖起,十倍於漢人而莫敢一戰。戰績:漢騎三千滅突厥,攻佔吐谷渾。未嘗一敗。

宋:岳飛 功績:民族魂、中華民族的脊樑。戰績:大小百戰,擊破金軍計八十萬,未嘗一敗。

明:徐達 功績:滅元。戰績:大小二百戰,殲敵一百三十萬,未嘗一敗。

文 (以以滿足盡量每個朝代取其一、漢人、治世,三個條件入選,蒙古、滿清的漢臣因考慮氣節問題而排除)

夏商:倉頡

春秋:孔子

戰國:商鞅

楚漢:張良

三國:諸葛亮(或者荀彧,不相上下)

南北朝:謝安

唐:房玄齡

五代:崔胤

宋:文天祥

明:張居正

Ⅲ 中國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180萬年前-前21世紀
巢父 蚩尤 丹朱 帝俈 娥皇女英 伏羲氏 皋陶 共工氏 鯀 黃帝 嫘祖 盤古氏 神農氏 舜 燧人氏 羲和 炎帝 堯 有巢氏 禹 仲康 祝融 顓頊

前21世紀-前221年
1、政治家:鮑叔牙 比干 卞和 伯禽 蔡叔 觸龍 春申君 范雎 范蠡 公孫鞅 共伯和 勾踐 管寧 管叔 管仲 闔閭 狐偃 胡亥 姬辟方 姬昌 姬發 姬重耳 藺相如 柳下惠 平原君 秦襄公 蘇秦 伍子胥 蕭何 晏嬰 張儀 召公 周公旦 周穆王 紂 子產 子路 子駟 鄒忌
2、軍事家:白起 夫差 干將 公孫衍 廉頗 孟嘗君 龐涓 孫臏 田忌 吳起 信陵君 趙括 跖
3、哲學家:公孫龍 韓非 孔子 孟子 墨子 孫子 荀子 顏回 莊子 子我 鄒衍
4、經濟學家: 白丹
5、文學家:屈原 子夏
6、科技專家:百里奚 扁鵲
7、其他類名人:伯樂 伯夷 妲己 古公 後稷 後羿 毛遂 叔齊 泰伯 西施 豫讓 子貢

前221-220年
1、政治家:包拯 曹參 曹丕 晁錯 陳勝 單超 董宣 董卓 杜密 馮唐 扶蘇 漢成帝 漢景帝 漢文帝 漢武帝 漢宣帝 漢元帝 桓寬 皇甫嵩 黃皓 霍光 賈誼 孔光 嫪毐 李斯 劉邦 酈食其 劉表 盧植 呂不韋 呂雉 馬皇後 秦二世 秦宓 秦始皇 商鞅 司馬相如 司馬懿 蘇武 孫權 田橫 王莽 王允 王昭君 燕太子丹 張良 張騫 趙高 朱買臣
2、軍事家: 班超 鄧晨 竇固 樊噲 公孫瓚 關羽 韓信 黃巢 黃蓋 黃忠 霍去病 寇恂 樂毅 李廣 李陵 劉備 婁敬 魯肅 呂布 呂蒙 馬超 馬謖 蒙恬 孟獲 龐統 孫策 王翦
項伯 項梁 袁紹 袁術 張飛 趙雲 周瑜 諸葛亮
3、哲學家:董仲舒 老子 劉向 王充 子思
4、文學家:班婕妤 班昭 蔡文姬 蔡邕 梁鴻 阮籍 宋玉 王粲 揚雄
5、科技專家: 蔡倫 華佗 華陀 李冰 魯班 歐陽詢
6、宗教家:安世高
7、藝術家:桓譚 鍾繇 卓文君
8、歷史學家: 班彪 班固 范曄 司馬遷
9、其他名人:褒姒 陳圓圓 東方朔 甘羅 荊軻 孔融 呂後 孟姜 虞姬 趙飛燕

220-960年
1、政治家:安祿山 曹操 曹仁 長孫無忌 崔浩 董允 范長生 符堅 高力士 桓彝 蔣琬 李昂 李隆基 李世民 李林甫 司馬紹 司馬昭 松贊干布 隋煬帝 太平公主 陶侃 文成公主 武則天 蕭衍 孝文帝 謝安 庾冰
2、軍事家:柴榮 長孫晟 陳壽 鄧艾 房玄齡 郭子儀 何晏 桓沖 桓溫 姜維 李密 石冰 蘇峻 翟讓 鍾會 周處 祖逖
文學家:白居易 曹植 杜甫 杜牧 馮延巳 韓愈 桓玄 嵇康 李白 李商隱 李煜 酈道元 劉勰 陸機 駱賓王 石崇 陶潛 王建 王維 虞世南 張九齡
3、科技專家:皇甫謐
4、宗教家: 道安 法藏 法顯 佛圖澄 佛陀禪師 寒山、拾得 弘忍 懷海 懷素 慧可 慧能 慧遠 鑒真 寇謙之 神秀 釋道安 陶弘景 玄奘 圓照
5、藝術家:杜夔 褚遂良 顧愷之 柳公權 王羲之 王獻之 吳道子 顏真卿
6、其他類名人:介之推 楊玉環 周玘

960-1279年
1、政治家:蔡京 成吉思汗 范仲淹 寇準 梁太後 秦檜 文天祥 文彥博 宣仁太後 趙佶 趙匡胤
2、軍事家:狄青 韓世忠 宋江 王小波 岳飛 鍾相
3、哲學家:陸九淵 周敦頤 朱熹
4、文學家:李清照 陸游 蘇軾 王安石 辛棄疾
5、科技專家:畢升 程顥 程頤 沈括
6、宗教家:丘處機 宗杲
7、藝術家:蔡襄 法常 黃庭堅 燕肅 趙芾
8、歷史學家:司馬光

1279年-1368年
1、政治家:忽必烈 拖雷 元明宗 元憲宗
2、軍事家:伯顏 常遇春 陳友諒
3、文學家:關漢卿
4、科技專家:郭守敬 黃道婆
5、藝術家:王蒙

1368年-1644年
1、政治家:方孝孺 顧憲成 海瑞 黃子澄 李自成 宋濂 孫承宗 魏忠賢 嚴嵩 於謙 鄭和 朱元璋
2、軍事家:鄧子龍 馮勝 戚繼光 吳三桂 袁崇煥 張獻忠
3、哲學家:王夫之
4、文學家:羅貫中 施耐庵 湯顯祖 吳承恩 徐霞客 祝允明
5、科技專家:李時珍 徐光啟
6、宗教家:班禪喇嘛 達賴喇嘛 達賴三世 宗喀巴
7、藝術家:董其昌 柳敬亭 沈周 宋珏 唐寅 文徵明
8、歷史學家:談遷

1644年-1911年
1、政治家:慈禧太後 多鐸 多爾袞 額爾金 福臨 光緒皇帝 和珅 皇太極 黃宗漢 黃遵憲 康熙 廖仲愷 林覺民 林則徐 努爾哈赤 乾隆 清太宗 秋瑾 沈葆楨 宋教仁 索額圖 譚嗣同 陶成章 同治 翁同龢 雍正 喻培倫 曾國藩 張百熙 張之洞 鄒容 左宗棠
2、軍事家:噶爾丹 洪秀全 黎元洪 李鴻章 林鳳祥 石達開
3、哲學家:龔自珍 顧炎武 黃宗羲 章學誠
4、文學家:曹雪芹 曹寅 高鶚 紀昀 金聖嘆 林紓 蒲松齡 沈德潛 袁枚 章士釗
5、宗教家:呂留良
6、藝術家:弘仁 華岩 孔尚任 李漁 茅以升 虛谷 徐白齋
7、歷史家:畢沅
8、其他類名人:董鄂妃

1912年 ---
1、政治家:包惠僧 蔡元培 陳伯堅 陳獨秀 陳少白 鄧小平 董建華 何香凝 胡漢民 黃復生 黃興 蔣介石 孔祥熙 李大釗 梁啟超 毛澤東 溥儀 喬冠華 沈鑄 宋慶齡 孫武 孫中山 陶百川 葉公超 於右任 袁世凱 張道藩 章炳麟 章孝嚴 趙一荻 周恩來
2、軍事家: 白崇禧 蔡鍔 陳伯鈞 陳誠 陳賡 董其武 郭化若 何應欽 賀炳炎 賀龍 梁從學 劉伯承 羅盛教 彭德懷 彭紹輝 王震 徐向前 葉劍英 張學良 鄭成功 朱德
哲學家:馮友蘭 康有為 樓宇烈 龐朴 任繼愈 嚴復 葉朗 張岱年 周國平
3、經濟家:董輔礽 辜振甫 郭炳湘 李寶田 李嘉誠 厲以寧 柳傳志 龍永圖 容顯 吳敬璉 徐柏園 徐光前
4、文學家:柏楊 曹禺 岑凱倫 查良鏞 丁玲 洪升 胡適 季羨林 老舍 李敖 梁實秋 劉半農 劉夢溪 龍應台 龍瑛宗 魯迅 茅盾 三毛 王國維 王朔 西西 席慕蓉 夏衍 許地山 許廣平 餘光中 郁達夫 袁曉園 袁行霈 張曉風 趙樹理 周汝昌 周作人
5、科技專家: 何祚庥 華羅庚 李四光 梁思成 錢學森 蘇步青 謝希德 嚴濟慈 袁隆平 詹天佑 招顯 竺可楨
宗教家:達賴活佛 班禪·確吉堅贊 弘一 太虛 虛雲 圓瑛
6、藝術家:白楊 卞祖善 才旦卓瑪 蔡志忠 常香玉 陳道明 陳強 程硯秋 崔健 達式常 鄧麗筠 耿其昌 鞏俐 關山月 韓非 胡蝶 華君武 華彥鈞 黃健中 李默然 李小龍 李媛媛 利智 梁朝偉 劉寶瑞 劉德華 梅蘭芳 聶耳 齊白石 啟功 喬羽 秦漢 阮玲玉 尚小雲 盛中國 施光南 王洛賓 魏明倫 奚秀蘭 冼星海 蕭珩 新鳳霞 徐悲鴻 徐小鳳 嚴鳳英 楊麗萍 英若誠 於魁智 於是之 張大千 張國榮 張笑天 張學友 趙麗蓉 鄭小瑛 周潤發 周小燕 周信芳 周璇 朱家溍
7、歷史學家:陳寅恪 賈蘭坡 王曉波 徐邦達
8、其他類名人:章孝慈 鄒韜奮

Ⅳ 姜姓歷史有什麼名人

1、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

2、姜小白,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

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

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3、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4、姜公輔(730年-805年),字德文,愛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唐朝宰相。建中四年十月,朱泚率叛軍進攻奉天,姜護駕,獻策有功,升為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後因言忤德宗,罷為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再貶泉州別駕。貞元二十一年,順宗即位,起用為吉州刺史,未及到任而卒於九日山。

5、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Ⅳ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有:

1、韜略鼻祖、兵家之宗——呂尚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2、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譽,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針策略,被齊恆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

執政四十年,因勢制宜,分設各級官吏,選拔士子,賞勤罰惰,征賦稅,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捕魚、煮鹽之法;對外採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

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成為「五霸之首」。

3、奇謀成霸業、經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漢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

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肥城湖屯鎮陶山,幽棲寺本名「陶公幽棲寺」,俗稱西幽寺,始建於宋代,緊鄰范蠡墓。)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4、計關秦王朝興衰成敗——李斯

李斯(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駐馬店上蔡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李斯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並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一。

李斯貢獻巨大,但是害死了韓非,後被趙高所害。

5、輔佐劉邦創建西漢王朝的謀略家——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庄鄉古城村)人。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

《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Ⅵ 中國歷史著名人物

毛澤東: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姓,趙氏[1][2],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原稱華夏族)[4],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咸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Ⅶ 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醫學 隋唐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千金要方》 文學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天文 元朝 郭守敬(1231-1316),《授時歷》。
數學 東漢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
農業 明朝 徐光啟<<農政全書》

Ⅷ 從古至今,出現了許多有才能的人,中國歷史名人名字都有哪些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

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3、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准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 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也多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4、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另說淮陰區)人。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梁、項羽,未得到任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經蕭何保為大將,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

劉邦兵敗於彭城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劉邦收其精兵後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

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後,奉命攻打齊國,並於濰水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

韓信攻打楚國,項羽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劉邦聽從張良、陳平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失敗。

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死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 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呂後與蕭何合謀, 誘殺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

5、關漢卿

關漢卿(1234年以前-約1300年),原名不詳,字漢卿,號已齋(又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

元雜劇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最著名的是《竇娥冤》。

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

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為「曲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孔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漢卿

Ⅸ 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5、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6、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Ⅹ 中國歷史名人名字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

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3、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准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 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也多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4、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另說淮陰區)人。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梁、項羽,未得到任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經蕭何保為大將,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

劉邦兵敗於彭城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劉邦收其精兵後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

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後,奉命攻打齊國,並於濰水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

韓信攻打楚國,項羽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劉邦聽從張良、陳平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失敗。

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死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 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呂後與蕭何合謀, 誘殺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

5、關漢卿

關漢卿(1234年以前-約1300年),原名不詳,字漢卿,號已齋(又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

元雜劇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最著名的是《竇娥冤》。

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

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為「曲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孔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漢卿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