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下五千年裡歷史故事有哪些
先秦時代
1.華夏族的由來 2.堯舜禪讓 3.大禹治水 4.商湯滅夏 5.順民意周伐商 6.烽火戲諸侯 7.齊桓公稱霸
8.伍子胥鞭屍雪恥 9.勾踐卧薪嘗膽 10.韓趙魏分晉 11.商鞅南門立木 12.孫臏龐涓鬥智 13.張儀連橫破合縱 14.藺相如完璧歸趙
15.毛遂自薦 16.信陵君竊符救趙 17.荊軻刺秦王 18.秦王滅六國 19.百家爭鳴 20.胡亥假傳遺詔 21.陳勝吳廣起義
兩漢三國
劉邦和項羽
2.巨鹿破釜沉舟 3.蕭何月下追韓信 4.楚漢相爭 5.漢高祖白登被圍 6.漢高祖殺馬立誓 7.周勃智奪軍權 8.張謇通西域
9.司馬遷寫《史記》 10.昭君出塞 11.王莽篡權稱帝 12.綠林赤眉起義 13.劉秀中興漢朝 14.蔡倫發明造紙術 15.跋扈將軍梁冀
16.黃巾軍起義 17.王允計除董卓 18.挾天子以令諸侯 19.官渡大戰 20.孫策占據江東 21.劉備三顧茅廬 22.火攻赤壁
23.關羽白走麥城 24.曹植七步成詩 25.七擒孟獲 26.孔明揮淚斬馬謖
兩晉南北朝
1.司馬昭之心 2.滅屬建西晉
3.王濬樓船破吳 4.八王之亂 5.李特的流民大營 6.王馬共天下 7.王羲之寫字換鵝 8.祖狄中流擊楫 9.恆溫北伐 10.淝水之戰
11.劉裕巧布缺月陣 12.「元嘉治世" 13,乘長風破萬里浪 14.孝文帝定計遷都 15.賈思勰編寫農書 16.北魏的分裂 17.梁武帝做和尚
隋唐五代
1.陳後主荒淫亡國
2.隋文帝治國 3.楊廣弒父奪皇位 4.隋煬帝遷都 5.李淵太原起兵 6.李世民平定東都 7.玄武門之變 8.唐太宗降服突厥
9.武則天顯赫一時 10.著名宰相狄仁傑 11.韋後亂政 12.唐玄宗開元之治 13.李林甫口蜜腹劍 14.貴妃楊玉環 15.李白蔑視權貴
16.安祿山叛亂 17.馬嵬驛兵變 18.李光弼破史思明 19.杜甫寫「詩史」 20.郭子儀退回紇
21.甘露之變 22.唐王朝的末日
宋明清史
1.黃袍加身
2.杯酒釋兵權 3.李後主亡國 4.阿保機建遼 5.楊家將 6.元昊建立夏朝 7.寇準建遼 8.鐵面無私的包拯 7.王安石變法 8.靖康之恥
9.南宋趙構稱帝 10.女詞人李清照 11.岳飛打破金兀術 12.」莫須有"冤獄 1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4.忽必烈建元 15.文天祥起兵
16.正氣歌 17.馬可波羅東行 18.明太祖嚴懲貪吏 19.明太祖興文字獄 20.鄭和七下西洋 21.戚繼光碟機逐倭寇 22.明末後宮三疑案
23.皇太極施反間計 24.李自成進京 25.吳三桂降清 26.鄭成功收復台灣 27.康熙帝平定三藩 28.曹雪芹寫《紅樓夢》 28.大貪官和珅
29.林則徐虎門銷煙 30.英法火燒圓明園 31.慈禧垂簾聽政 32.戊戌變法 33.八國聯軍進京 34.武昌起義
Ⅱ 四大名著中的歷史故事有那些{具體內容}
《曹操煮酒論英來雄》源
《火柴天堂》
《桃園結義》
《空城計》
《晏子使楚》
《嬰寧》
《武松打虎》
《大鬧五台山》
《卧薪嘗膽》
《火燒赤壁
桃園三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刮骨療毒」……哪一個激動人心...「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風雪山神廟」、「智取生辰綱」和後來的「寥兒窪」又有哪一處能少得了酒的助力
Ⅲ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溫酒斬華雄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5、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Ⅳ 歷史故事有哪些
1、《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
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2、《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3、《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
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4、《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5、《刮骨療毒》
關羽攻打樊城時,被毒箭射中右臂。將士們取出箭頭一看,毒已滲入骨頭,勸關羽回荊州治療。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將士們見關羽箭傷逐漸加重,便派人四處打聽名醫。一天,有人從江上駕小舟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特來給關羽治傷。
華佗切開肉皮,用刀刮骨。在場的人嚇得用手捂著眼。再看關羽,一邊喝酒,一邊下棋。過了一會,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
關羽笑著站起來對眾將說:"我的胳膊伸彎自如,好像從前一樣。華佗先生,你真是神醫呀!"華佗說:"我行醫以來,從沒見像你這樣了不起的人,將軍乃神人也。"
6、《皇甫謐浪子回頭》
皇甫謐,魏、晉年間人,是西晉著名的學者和醫學家。皇甫謐小的時候玩劣異常,被村子裡的人稱為小霸王,一次,他將同窗受氣包家的棗樹的樹皮鏟掉,使得棗樹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嬸嬸的教育下,皇甫謐終於浪子回頭,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
Ⅳ 中國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千金一笑
受周幽王喜愛一個女子——褒姒,她長得很美,卻不愛笑。周幽王想:褒姒這么美的女人不願意笑,那可多刻可惜啊!於是周幽王派人貼出:誰能讓褒姒笑,就可以得到千兩金子(其實是銅)。許多人都來試試,可沒有一個人成功。
忽然有一天,一個大臣虢石父對想出了一個主意,周幽王聽後覺得不錯,於是就派人在烽火台上點火。各個諸侯王都帶領人馬匆匆來救,結果並沒有敵人。褒姒看到這種情況,開心大笑。於是賞給虢石父千兩金子。
2、管鮑之交
春秋戰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合作關系,開始的時候管仲並不得志無論是做買賣還是做事鮑叔牙始終相信他,並給了他竭盡所能的照顧,到最後管仲封侯拜相。
管仲對周圍的人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這才是我的好朋友啊!是人用這個成語形容兩個人的良好的友誼,也是形容對朋友的信任。
3、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贊揚了晏子愛國,機智勇敢,善於辭令。
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與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諷刺了狂妄自大,傲慢無理,自作聰明的人。
4、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
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5、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Ⅵ 歷史故事
後唐主李存勖
庄宗光聖神閔孝皇帝,李存勖(音xù)(公元885年至926年),應州人,小名亞子,李克用長子。自幼喜歡騎馬射箭,膽力過人,為李克用所寵愛。少年時隨父作戰,11歲就與父親到長安向唐廷報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賞賜和誇獎。成人後狀貌雄偉,稍習《春秋》,略通文義,作戰勇敢,尤喜音聲、歌舞、俳優之戲。當時,軍閥混戰、占據河東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朱溫)牽制圍困,兵力不足,地盤狹小,非常悲觀。李存勖勸說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滅四鄰,想篡奪帝位,這是自取滅亡。我們千萬不可灰心喪氣,要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李克用聽後大為高興,重新振作起來,與朱全忠對抗。
開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於同月襲晉王位。辦完喪事,他就設計捕殺了試圖奪位的叔父李克寧,並率軍解潞州(山西上黨)之圍。李存勖認為潞州是河東屏障,沒有潞州對河東不利,所以他立即率軍從晉陽出發,直取上黨,乘大霧突襲圍潞州的梁軍,大獲全勝。李存勖的用兵使朱全忠大驚,他說:「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資治通鑒》卷266)潞州圍解,河東威振,控制鎮州的王容和控制定州的王處直見形勢驟變,也動搖了附梁的信心,竟和李存勖結成聯盟共同對付後梁。後梁為了保護河北,不惜一切,出兵再戰,於是雙方在柏鄉又展開了一場血戰。柏鄉之役,晉軍有周德威等3000騎兵和鎮州、定州兵;梁軍有王景仁率的禁軍和魏博兵八萬。梁軍守柏鄉、以逸待勞,在地形、兵力、裝備幾方面處於優勢;而晉軍是騎兵,機動性和進攻能力大,對梁軍構成威脅。戰役開始,李存勖採用周德威建議,引誘梁兵出城,聚而殲之,晉軍主動後撤。梁軍主將王景仁果然上當,傾巢而出。晉軍抓住機會,以騎兵猛烈突擊梁軍,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進。這時晉軍李存璋率領的騎兵大隊也趕上,梁軍丟盔棄甲,死傷殆盡。這一仗,使梁軍喪失了對河北的控制權,之後,朱全忠一聽晉軍就談虎色變。而李存勖卻進一步安定了河東局勢,他息兵行賞,任用賢才,懲治貪官惡吏,寬刑減賦,河東大治。
李克用臨死時,交給李存勖三支箭,囑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討伐劉仁恭(劉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帶);二是征討契丹,解除北方邊境的威脅;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滅世敵朱全忠。他將三支箭供奉在家廟里,每臨出征就派人取來,放在精製的絲套里,帶著上陣,打了勝仗,又送回家廟,表示完成了任務。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縣)打敗了朱全忠親自統帥的50萬大軍。接著,攻破燕地,將劉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後,他又大破契丹兵,將耶律阿保機趕回北方。經過十多年的交戰,李存勵基本上完成了父親遺命,於公元923年攻滅後梁,統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縣西)稱帝,國號為唐,不久遷都洛陽,年號「同光」,史稱後唐。
李存勖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員勇將;但是在政治上,卻是一個昏暗無知的蠢人。稱帝後,他認為父仇已報,中原已定,不再進取,開始享樂。他自幼喜歡看戲、演戲,即位後,常常面塗粉墨,穿上戲裝,登台表演,不理朝政;並自取藝名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戲,他連喊兩聲「李天下」!一個伶人上去扇了他個耳光,周圍人都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問為什麼打他,伶人阿諛地說:「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兩聲,還有一人是誰呢?李存勖聽了不僅沒有責罰 ,反而予以賞賜。伶人受到皇帝寵幸,可以自由出入宮中和皇帝打打鬧鬧,侮辱戲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鎮為了求他們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還爭著送禮巴結。李存勖還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經百戰的將士於不顧,而去封身無寸功的伶人當刺史。此外,李存勖還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宮太監,把他們作為心腹,擔任官中各執事和諸鎮的監軍。將領們受到宦官的監視、侮辱,讀書人也斷了進身之路。同時,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搶民女入宮,有一次,竟搶了駐守魏州將士們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眾叛親離,怨聲四起。
公元926年,李存勖聽信宦官讒言,冤殺了大將郭崇韜。另一戰功卓著的大將李嗣源也險遭殺害。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將士們的擁戴下,率軍進入汴京,准備自立為帝。李存勖得訊忙拿出內府的金帛賞給洛陽的將士,逼他們開赴汴水。軍到中牟縣,聽說李嗣源已進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勢已去急返洛陽,路上兵立逃走一半。回到洛陽後,他試圖抵抗李嗣源的進攻。四月,李嗣源先鋒石敬瑭帶兵逼進汜水關(河南滎陽汜水鎮),李存勖決定自己率軍去扼守。丁亥日,軍隊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陽城外等候出發,李存勖正用早餐。這時,被提升為直御(親軍)指揮使的伶人郭從謙趁軍隊都調到城外候命之機發動兵變,帶著叛亂的士兵亂殺亂砍,火燒興教門,趁火勢殺入宮內,在混亂中射死了前來帶領侍衛抵抗的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陽,派人從灰燼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屍骨,葬於雍陵。李嗣源自己又當上了皇帝。
李存勖死後的廟號為庄宗。
歐陽修是這樣評價庄宗的:「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史臣曰:庄宗以雄圖而起河、汾,以力戰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國祚中興,雖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圖受命,亦無以加也。然得之孔勞,失之何速?豈不以驕於驟勝,逸於居安,忘櫛沐之艱難,徇色禽之荒樂。外則伶人亂政,內則牝雞司晨。靳吝貨財,激六師之憤怨;征搜輿賦,竭萬姓之脂膏。大臣無罪以獲誅,眾口吞聲而避禍。夫有一於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靜而思之,足以為萬代之炯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