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人物劉邦
劉邦朱元璋二人有些類似。都是起自布衣百姓,白手起家開創帝業回。都是天生雄才大答略,張良私下曾說,「沛公殆天授」,什麼事跟項羽說半天也不明白,更不聽從,而劉邦總是一點就透,甚至陳平僅僅踢他腳尖一下他就立刻領悟。劉邦的功臣大多沛縣老鄉,朱元璋的功臣也大多淮西老鄉,天下已定後都是嚴厲打壓功臣。
相比之下,劉邦更為無賴流氓一些。時勢造英雄么。現代社會如果發生動亂戰爭的話,恐怕還是這類人揭竿而起,鬧騰一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反正他什麼也沒有爛命一條。
當年明月先生在明朝那些事中說的很有道理:皇上這個工作,真不是人乾的,好人是當不了好皇帝的。
2. 歷史人物--劉邦簡介
漢高祖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原名季),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豐縣)人,漢族。出身平民階級,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於沛(今江蘇沛縣),稱沛公。秦亡後被封為漢王。後於楚漢戰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高祖,漢景帝時改為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謚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劉邦降生於公元前256年,乙丑年,應該屬兔的。不信看六十甲子表: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然後排算一下。
3. 王者榮耀劉邦多少金幣
目前正式服尚未上線,價格還未知。不過按照現在英雄的定價,劉邦可能會版定在13888金幣和權588點券的價位上!這目前只是猜測,一切要等到正式服上線後才知道。
王者榮耀劉邦怎麼得http://news.4399.com/wzlm/wenda/m/621041.html
4. 如何評價劉邦這個歷史人物
這是一個大課題 ,屬於博士論文一級的 ,網上就不要討論了 。
5. 求,關於劉邦的歷史人物評定
劉邦(公元前247~前195, 一說前256~前195)
漢朝開國皇帝,著名政治家、軍事統帥。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曾在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服徭役。秦末,為沛縣泗水亭長。送本縣刑徒往驪山(今臨潼東南),途中將刑徒釋放,自匿於芒、碭山澤間(今河南永城東北)。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蕭何、曹參等推舉,據沛縣反秦,稱沛公,聚兵3000人。二年四月,投項梁,屢與項羽協同作戰。項梁死,劉邦被封為武安侯、碭郡長。後九月,奉令收集陳勝、項梁散卒西向攻秦。僅率數千人自碭郡出發,轉戰半年,兵始逾萬。三年七月,克宛城(今南陽)。自此攻撫兼施,順利挺進至霸上(今西安東南)。漢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陽,滅秦(見秦末農民戰爭)。與秦民約法三章,並分兵把關,欲為關中王。十二月,見項羽擁40萬大軍入關,慮及實力懸殊,乃委曲求全,親至鴻門(今臨潼東北)謝過,險遭殺戮。其後被迫接受項羽封號,為漢王。八月,回兵復取關中。二年三月,進至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聲討項羽殺害楚懷王之罪,發動楚漢戰爭。四月,大敗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其後,親率主力扼守戰略要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成皋(今滎陽西北),與項羽抗爭兩年余,最終迫使項羽訂鴻溝之盟。五年十二月,圍殲楚軍於垓下(今河南鹿邑東,一說安徽靈璧東南),統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於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漢朝。劉邦順應民心,知人善任,故能屢敗屢起。曾與諸將論楚漢戰爭得失,認為自己之所以獲勝,主要在於重用張良、韓信、蕭何。為帝七載,屢次親征,陸續平定燕王臧荼、楚將利幾、韓王信、陽夏侯陳豨、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等反叛,並剪滅韓信、彭越兩大功臣。以和親之策結好匈奴,對南越割據政權實行安撫,重視農耕,休兵養民,使社會趨向安定、發展。
他是歷史上第一位由平民升任為皇帝的人。又能知人善任,重用賢臣,終於使自己由弱便強,成為楚漢之爭的勝利者!
6. 歷史人物 劉邦 和項羽的介紹,分析
劉邦和項羽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以後,劉邦和項羽繼續領導農民反抗秦朝統治。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大敗秦軍主力。同時,劉邦帶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自稱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自公元前206年開始,項羽和劉邦為爭做皇帝,進行』了將近4年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實力雄厚,有40萬大軍;劉邦只有10萬人。但是劉邦關注民心,進駐咸陽時,宣布廢除秦朝的嚴酷法令,向老百姓「約法三章」——殺人的要被處死,打傷人以及偷盜都有罪;劉邦還很重視人才,得到蕭何、張良、韓信等人幫助。另外,劉邦有富饒的關中作為根據地,因此,劉邦率領的漢軍逐漸由弱變強。相反,項羽驕傲自大,不聽取意見,放任士兵燒殺搶掠,大失民心。
公元前202年,劉邦率大軍攻打項羽,在垓下 (今安徽省境內)把項羽的楚軍重重包圍。夜裡,項羽聽到漢軍軍營中的楚歌從四面八方傳來,十分吃驚,以為楚的地方全被漢軍佔領了,項羽悲痛地與虞姬(項羽的妾)訣別,率領800多騎兵突圍逃走。漢軍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危急,項羽被迫在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殺。
同年,劉邦戰勝項羽後,建立漢朝,定都長安(今西安西北),國號「漢」,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來源:中國僑網
劉邦和項羽的千古絕唱
劉邦打敗項羽之後,躊躊滿志,衣錦還鄉,面對家鄉父老,他把酒臨風,壯懷激烈,慷慨高歌,留下了千古絕唱《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敗塗地的項羽,兵潰垓下,四面楚歌,面對愛妾,霸王別姬,他仰天長嘯,悲壯而歌,也留下了千古絕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聽聽兩位英雄的絕唱,回首歷史煙雲,不能不叫我們今人盪氣回腸,感慨良多。
劉邦的千古絕唱《大風歌》,讓我們為這位雄才大略,氣吞環宇的英雄而贊嘆。取得江山,君臨天下,劉邦求賢若渴,為安得猛士守四方而傷懷泣下,恨不得世上的英才良將,招攬怠盡,悉收帳下。遙想當年,起兵於沛縣的小亭長,曾被身長八尺二寸,力能扛鼎的項羽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串,困滎陽,逃鴻門,追成皋,好不狼狽。為了英雄大業,他向項羽委曲求全,討好送禮,點在哈腰,俯首稱臣。能屈能伸大丈夫,含羞忍辱是男兒。劉邦招賢納諫,知人善任,最後終於以弱勝強,逼項羽烏江自刎,打敗了這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一世英雄,開創了大漢基業,成為封建社會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和有作為的君主。他在與群臣縱論天下時坦誠而言:「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取,攻必勝,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段話可以說是《大風歌》的最好詮釋。一首千古絕唱,濃縮了劉邦安邦治國的人才觀,猛將良才,謀士賢才,精幹清才,人盡其才,才盡用,事業可成,天下可定。聽取劉邦的《大風歌》,會使我們樹立求才若渴的人才觀,唯才是舉,才舉國興。
項羽的千古絕唱《垓下歌》,讓我們為這位叱吒風雲,力拔山兮的英雄而感嘆。這位剛愎自用,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在山窮水盡,窮途末路之時,依然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若何美女虞姬,若何良駒馬騅,若何江東父老,沒有翻然醒悟。倒是劉邦替他作了歷史總結:「項羽有一范曾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本來,項羽奪取天下佔有優勢,天時,地力,人和,三者皆占,巨鹿之戰,項羽已成諸侯上將軍,威名遠震,諸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他佔地九郡,統轄彭城,身邊群賢圍繞,武有良將,文有謀臣。可他恃武輕才,狂妄自大,聽不得別人意見,對身邊的人才冷然相待。韓信在他手下,無知無名,得不到任用,一氣之下跑到了劉邦那裡,劉邦一看是個人才,馬上委以重任,拜為大將軍。韓信一看劉邦這人行,對手下任人善任,封官晉爵,韓信出力獻策,願效犬馬之勞。陳平在他身邊默默無聞,投靠劉邦那後,屢建奇謀。黥布走了,彭越走了,英布走了,一個個的謀士良才都相繼離他而去,就剩一個范增而不能用。鴻門宴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聽范增的話除掉劉邦,可他憂柔寡斷,縱虎歸山,放跑了劉邦,氣得范增大罵:「豎子不足與謀!」最後偏信劉邦的離間計,趕跑了范增,只剩下孤家寡人。詩人蘇轍看得很透,項羽不愛人才愛美人:「布叛增亡國已空,摧殘羽翮自令窮。艱難獨與虞姬共,誰使西來敵沛公?」項羽的悲劇在於恃武輕才,剛愎自用,不會知人納諫。他曾學書不成,又去學劍,學劍又不成,他說:「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有萬夫不當之勇的項羽,在楚漢戰爭的百餘次戰斗中,屢戰屢勝,劉邦屢戰屢敗。然而他最終還是輸得一塌糊塗。「八千弟子已投戈,夜帳猶聞怨楚歌。學敵萬人成底事?不思一個范增多!」北宋詩人陳洎說,你項羽以為有萬夫不當之勇,便可所向無敵,贏得天下,事實上「學萬人敵」也無濟於事,你的失敗是不能用人,採納忠言,連一個范增也容不下啊!根本就不是你所認為的「天之亡我」,至死尚未醒悟。
項羽的《垓下歌》唱得滄涼悲壯,凄哀無奈,在野風嘯嘯,夜色沉沉中,聽美姬凄婉和歌:「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時,與愛妾虞姬揮淚別離,真是泣蒼天動鬼神啊,這首千古絕唱讓後人憑吊傷懷,感慨無限,眾說紛紜。詩人杜牧對項羽的烏江自刎不以為然:「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從來未可知。」何士顒也說:「忍辱從來事可成,英雄蓋世枉傷神。但知父老重羞見,不記淮陰胯下人!」烏江亭長勸項王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可是死要虛榮面子的項羽,自愧無顏,羞見父老,「烏江恥學鴻門遁,亭長無勞勸渡河。」倘若這個西楚霸王東渡烏江,認真反思,總結教訓,發揚勝不驕,敗不餒,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重整旗鼓,卷土重來,也未可知。晚唐詩人李山甫過項羽廟時對霸王的自刎深表不滿,「為虜為王盡偶然,有何羞見漢江船?停分天下猶嫌少,可要行人贈紙錢!」在市井上從胯下受辱的韓信怎麼樣?在鴻門宴上從廁所逃跑的劉邦怎麼樣?不都建功立業,搏取功名了嗎?被吳王夫差囚困的越王勾踐,蒙羞受辱之後卧薪嘗膽,奮發圖強,採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政策,歷二十年的勵精圖治,終於報國雪恥。「更生更聚終須報,二十年間死即休。」這才是英雄好漢。可惜項羽「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唱,留下了歷史的思索,叫後人感慨傷懷,嗟嘆不已。
項羽的《垓下歌》,讓我們不可英雄氣短,一蹶不起,要愈挫愈勇,愈挫愈強,在困難中看勝利,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毛澤東對項羽自刎很不贊成,他說:我們「要學項羽的英雄氣節,但不要自殺,要干到底。」魯迅先生的硬骨頭精神值得發揚光大,只要一息尚存,我仍要戰斗。挫折和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萎縮不振,項羽的悲劇正在於此。無論英雄豪傑,凡夫俗子,在為事業的奮斗中,只要百折不撓,一往無前,一干到底,才有成功的希望。
7. 王者榮耀劉邦多少金幣 會是18888嗎
不會的啊,13888金幣,如果能等,英雄碎片夠的話可以等英雄商店上架,或者奪寶也可能會出,我的劉邦就是多好抽的,有時候商城也會降價基本會降價5000金幣
8. 與錢有關的歷史人物
沈萬三富得連朱元璋都眼紅;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擊後,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後。據《周庄鎮志》記載,"《明史。馬後傳》洪武時,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分之一,請稿軍,帝忍曰:匹夫稿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後諫日,不祥之民,天將誅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戌雲南。" 除沈萬三充軍雲南之外,他的第二個女婿餘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萬三除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外。還以龍角貢獻,並獻有白金二千錠,黃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馬十匹,建南京廊廡、酒樓等。這次打擊不僅使沈家失去了沈萬三這個當家人;而且富氣也減去了大半,可謂人財兩空。不僅如此,沈萬三當時被捕時,周庄鎮上株連甚多,有盡誅周庄居者之說。幸虧鎮人徐民望不避斧鉞,台御狀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鎮老小。 第二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戶役故,縲*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適與兄同系獄"(《周庄鎮志卷三。冢墓)。這次沈萬三子沈旺的兩個兒子沈至、沈庄(伯熙)又為田賦坐了牢,伯熙當年就死在牢中,後移葬於周庄杏村。這樣,從根本上動搖了沈家的基業。 第三次汀擊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奏學文與藍玉通謀,詔捕嚴訊,誅連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洋武三十一年二月學文坐胡藍黨禍,連萬三曾孫德全六人,並顧氏一門同日凌遲"(《周庄鎮志》卷六·雜記),這次沈萬三女婿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餘人全都被殺頭,沒收田地,可謂是滿門抄斬了。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急劇地衰落了。"沈萬三家在周庄,破屋猶存,亦不甚宏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擊,只能家破人亡。 就這樣,號稱江南第一豪富的周庄沈萬三,由興盛走向了衰落,但他畢竟是一個值得研究和借鑒的人物,他在周庄的遺跡,也使中外旅遊者及專家學者深感興趣
9. 歷史人物劉邦的生平事跡
劉邦生平事跡:
劉邦字季,在公元前247年出生於沛郡豐邑的中陽里,劉邦的曾祖父曾經是魏國的大夫劉清,劉邦出生於戰國時期的魏國大量,在豐邑長大。
劉邦長大了以後, 因為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劉邦擔任了秦朝的泗水亭亭長,在秦朝末年的時候劉邦在沛縣起兵,後來被楚懷王封為武安侯,帶領起義軍西征滅秦。
秦朝滅亡了以後劉邦被封為漢王,在楚漢戰爭當中劉邦因為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
公元前195年的6月,劉邦病死,死後廟號為高祖,漢景帝執政期間,將劉邦的廟號改為太祖,因此劉邦也被稱為漢高祖或者漢太祖。
(9)歷史人物金幣劉邦金幣擴展閱讀:
劉邦打敗項羽當上皇帝時,已經是一個54歲的老人了,但他並沒有因此過上太平日子,相反,在他剩餘的歲月里,他人生的關鍵詞仍然是忙碌。
至尊之位,給他帶來了無上的榮耀和權威,卻並沒有給他帶來舒適安心的生活。他稱帝的當年,燕王臧荼起兵,劉邦自將擊之,俘虜了燕王臧荼。
劉邦沒歇多久,原先項羽的部下利幾又起兵了,他又自將擊之,平定了利幾之亂。第二年,有人告發楚王韓信居心叵測,劉邦採納了陳平的計謀。
又不顧舟車勞頓到洞庭湖一帶,把韓信抓回了京城。 第三年,韓王信和匈奴串通,據太原而起兵。劉邦帶領大軍自往擊之,沒想到反被匈奴大軍圍困,這就是著名的平城之圍。
這一戰,劉邦搞得灰頭土臉,最後用了陳平的計謀才得以脫身,第四年,劉邦又親自帶兵攻打韓王信,還差點在趙國被貫高等人謀害。
第五年,貫高意圖殺害劉邦的陰謀暴露,劉邦大興刑獄,殺了很多人,這一年雖然沒有大戰,但想必他也不怎麼高興。
第六年,陳豨起兵,劉邦又不得不自往擊之。 第七年,劉邦依然在攻打陳豨的殘余勢力。這一年,他和呂後合作,還殺了韓信、彭越。
淮南王黥布兔死狐悲,於是起兵,第八年,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年,他想讓太子領兵去平定黥布,但是所有人都說太子不行,還是得皇帝自己上。
於是他不得不又一次長途跋涉,在劉邦的這八年時間里,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起兵和自往擊之,他就像一個救火隊員,到處撲火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