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小故事20字

歷史小故事20字

發布時間:2021-02-26 16:56:27

『壹』 春秋戰國時期的傑出歷史人物的故事(20字以內)

岳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
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百,身被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
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率領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
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准備從開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四、十二金牌
外敵難以撼動的岳家軍,卻遭到了南宋朝廷內部投降派的摧殘。
就在這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甘心充當兒皇帝的高宗趙構,因擔心一旦中原收復,金人放回他的哥哥欽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與金入議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竊取了宰相高位的內奸秦檢,也抓住高宗這個難言的心病大肆活動,破壞岳飛的抗戰。他們狼狽為奸,密謀制訂了全線撤軍、葬送抗金大好形勢的罪惡計劃。他們首先命令東西兩線收兵,造成岳家軍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後;即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名,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
在要麼「班師」、要麼「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英勇斗爭,至此被迫中斷。
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准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
查看全部3個回答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名人有哪些?找掃把就上拼多多!,拼團更實惠
掃把精選,快下載拼多多查看熱門商品!新人專享更多福利,多實惠多樂趣。
572019-11-08
岳飛的故事20字數多
抗金直搗黃龍心未乾。 苦難冤屈風波亭 功成名就 牛頭山,金兀術慨嘆 不可撼動岳家軍。 一曲滿江紅 慷慨悲歌我輩楷模
44 瀏覽204
精忠報國的歷史故事20字
岳飛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字,以期岳飛日後能夠為國竭盡忠誠。這是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典故之一
100 瀏覽5042018-04-15
岳飛的家國情懷小故事20字?
直搗黃龍 岳飛北伐中原,收復大量國土,只差一步,岳飛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1:文天祥寧死不屈,行刑前說到:「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2:美國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華羅庚。華羅庚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3 3:岳飛從軍上陣前,他母親在他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之後大破金兵,威振敵膽。 4:隆化城戰斗,董存瑞毫不猶豫沖向暗堡,托起炸葯包拉燃導火索,董存瑞用生命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5:抗日英雄楊靖宇,在林海雪原里堅持抗日,最後壯烈犧牲。敵人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發現沒有一粒米,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謀

『貳』 名人小故事20字

名人故事如下:

篇一:有人問大仲馬說:你為什麼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專不以為然地反駁說:我花屬盡了一生的時光才活到了今天。

篇二:中國元代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最後終於苦學成才。

篇三:春秋時期,齊國有三個勇士居功自傲,蠻不講理,相國晏嬰擔心他們會鬧事而影響國家安危,建議齊景公賜兩個桃子讓他們三人論功而食,結果他們有勇無謀,因爭吃桃子紛紛自殺身亡。

篇四: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篇五:陳平少時家貧,被嫂子所羞辱忍無可忍之時寧可離家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叄』 中國歷史故事佳句20字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淇澳》

2.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詩經.衛風、木瓜》

3.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詩經.鄭風.風雨》

4.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詩經小雅鹿鳴》

5.
兄弟鬩(
x
i)於牆,外御其侮。
"
《詩經小雅棠棣》

6.
高山仰止
,
景行行止。
(
《詩經》
)

7.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8.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小雅小旻》

9.
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詩經小雅伐木》

10.
靡不有初
,
鮮克有終。
(
詩經
)

11.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尚書舜典》

12.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13.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左傳僖公五年》

14.
皮之不存,毛將焉(安)附?《左傳.僖公十四年》

15.
不以一眚
(sh
ě
ng)
掩大德。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16.
人誰無過
,
過而能改
,
善莫大焉。
(
《左傳》
)

17.
立德立功立言。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18.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19.
子曰: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
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論語.學而》

20.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21.
子曰:
"
不患人之不己知
,
患不知人也。
"(
論語學而
)

22.
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論語為政》

23.
子曰:
"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論語為政》

24.
子曰: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
論語為政
)

25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6.
子曰: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論語為政》

27.
子曰:
"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28.
子曰:
"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
行。
"(
論語公冶長
)

29.
敏而好學
,
不恥下問。
(
論語公冶長
)

30.
子曰:
"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論語

『肆』 歷史故事20字左右

1、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他說盾最堅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怎樣?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2、樂不思蜀

劉備建立蜀國。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3、卧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後他每天睡在乾柴上,天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是有名的卧薪嘗膽。

(4)歷史小故事20字擴展閱讀

《左傳》的「定公」「哀公」兩代君王歷史部分,大量記述了越王勾踐當政國事,但沒有提過他有卧薪嘗膽之事,《國語》中的《吳語》和《越語》記載了吳越爭斗經過,卻也沒有勾踐卧薪嘗膽的敘述。《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僅記載勾踐:床前懸掛苦膽,坐卧都看得到,吃飯時嘗嘗苦膽的滋味。司馬遷認定勾踐有嘗膽之事,但沒提卧薪之事。

北宋文學家蘇軾寫過一篇《擬孫權答曹操書》。北宋的蘇軾為三國孫權虛擬一篇書信給曹操,信中,蘇軾發揮想像,戲說孫權「卧薪嘗膽」。這個無中生有的事,與勾踐並不相關。到南宋時期,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中,談到吳王夫差「坐薪嘗膽」。

『伍』 史記的小故事,20字,急,作業

指鹿為馬

趙高想要叛亂,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版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權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5)歷史小故事20字擴展閱讀

《史記》可是寫的歷史,容不得瞎編亂湊。這些文字耗費了司馬遷十三年的時光,這本史書的規模之巨大,體系之完備,被後人所驚嘆。但是啊大家要知道,古代的記錄工具非常之原始,文獻匱乏,到了秦始皇嬴政時期,又經歷了焚書坑儒。導致了很多重要的史書失傳。

據歷史記載,司馬遷祖上好幾輩都是擔任史官,司馬遷的父親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從小司馬遷受到父親和家庭的熏陶,讀了不少的歷史書籍和文獻。父親去世後,他承襲父親的職位,更是有條件可以看到當時漢朝的大量國家檔案。

『陸』 5個歷史小故事的概括30字

1、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回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答燈油,就只好在家裡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2、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3、毛遂自薦

戰國時,平原君率門客去楚國求兵解圍。毛遂雖不受信任,但很自信,向平原君自我推薦。在楚國,毛遂勇敢果斷,分析精闢,成功說服楚王出兵。

4、烏江自刎

垓下大戰之後,項羽率領殘軍一直退到烏江邊,唯有一葉輕舟可渡烏江,可項羽不肯過江。他羞愧難當之下,生而無望,嘆氣說:非戰不利,此乃天也。說罷自刎而亡。

5、三遷之教

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柒』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岳飛一段小故事20字

一、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裡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於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飢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後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姦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二、三拒詔書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於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並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於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

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

三、直搗黃龍

岳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

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百,身被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

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率領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

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准備從開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四、十二金牌

外敵難以撼動的岳家軍,卻遭到了南宋朝廷內部投降派的摧殘。

就在這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甘心充當兒皇帝的高宗趙構,因擔心一旦中原收復,金人放回他的哥哥欽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與金入議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竊取了宰相高位的內奸秦檢,也抓住高宗這個難言的心病大肆活動,破壞岳飛的抗戰。他們狼狽為奸,密謀制訂了全線撤軍、葬送抗金大好形勢的罪惡計劃。他們首先命令東西兩線收兵,造成岳家軍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後;即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名,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

在要麼「班師」、要麼「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英勇斗爭,至此被迫中斷。

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准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

『捌』 誰知道名人故事,要20字左右的,越多越好,謝謝

1.頭懸梁錐刺骨

戰國時蘇秦,與魏人張儀同師鬼谷先生。他夜間讀書,苦心鑽研,睏倦欲睡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腳步上。

漢代孫敬好學,讀書時,用繩子把頭發系在屋樑上,以防止打瞌睡,來督促自己努力攻讀。

2.孫康映雪夜讀

晉人孫康,家貧而酷愛讀書。夜晚,雖有時間卻買不起燈油,只好默默地回憶,消化白天學過知識。有年冬天,他半夜醒來,感到屋內並非漆黑無光,還能隱約約看到一些東西,原來是皚皚白雪反映所致,這給了他啟發:何不借雪光來看書呢?於是雪夜,特別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孫康苦讀的好時光。由於勤奮好學,他終於成為一個有名的學者,並當上了御史大夫。

3.西漢司馬遷的故事

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於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後世。

4.北宋司馬光的故事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5.達·芬奇畫蛋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6.居里夫人

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從上千噸的礦石中提煉出幾克的「鐳」,終於取得成功。

7.被認為是傻子的科學家

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並不顯得聰明,3歲時才學會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一個傻子。上學,有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將是一事無成」,甚至勒令他退學。16歲時,他報考蘇黎世大學,又因成績差而名落孫山。但他並不恢心。通過勤奮學習,成了傑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曾有青年問他是怎樣成功的,他寫下了這樣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8.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導師馬克思

馬克思為著《資本論》,花了40多年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層水泥。通過他不懈的努力,馬克思終於著成了全世界無產者所需的《資本論》。

9.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

他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麼?正是鍥而不舍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

10.我國的農民科學家吳吉昌

為了周總理的囑托搞棉花試驗,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0年浩劫人家不讓他搞試驗他就在自己家裡偷偷搞。終於,培育出棉花新品種,為祖國的農業發展貢獻了力量。

11.愛迪生的故事。一個大雪天的夜晚,愛迪生的媽媽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來醫生。醫生說:「你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需要開刀做手術」。那時候只有油燈沒有電燈,油燈的光線很暗,一不小心就會開錯刀。愛迪生突然想起一個好辦法,他把家裡所有的油燈全都端了出來,再把一面鏡子放在油燈的後面,讓醫生順利的做完了手術。醫生說:「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聰明救了你的媽媽。」愛迪生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要製造一個晚上的太陽。」

12.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13.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14.華盛頓砍樹。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

15.列寧小時候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玖』 歷史小故事(30字)

1、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








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


2、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 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








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謚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3、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4、鄭成功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5、鄧世昌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籍貫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現為廣州市海珠區),清末北洋水師將領,民族英雄。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輓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拾』 歷史成語故事20字

1、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他說盾最堅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怎樣?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2、樂不思蜀
劉備 建立蜀國.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3、卧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後他每天睡在乾柴上,天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是有名的卧薪嘗膽
4、望梅止渴
曹操在征討張綉時軍隊飢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度過軍隊嘩變的危機,後人稱這次事件為望梅止渴
5、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6、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
7、舌戰群儒
東漢末年,劉表去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起前往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終於同意聯劉抗曹
8、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明,讓光明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慨,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9、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路過江的人),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本來的地方.
10、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愛好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愛好龍,就來到葉公家訪問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匆忙躲起來.本來,葉公愛好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假龍.
11、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呀?」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12、自相抵觸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銳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如何?」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13、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馳過來,撞在棵大樹上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愉快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情願,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14、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非常喜歡學,早晚多不休息,等到晚上困了的時候,就用繩子把頭發系在樑上.後來成為當世大儒.
15、程門立雪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16、拔山舉鼎
項羽在少年時代不愛好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賭氣,項羽說:「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事.」項梁於是教他兵法,他很愉快,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認真鑽研. 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17、草木皆兵
秦王苻堅兵敗後逃跑,在逃跑過程中感覺一草一木多是追兵,疑神疑鬼,最終中箭而逃.
18、按圖索驥
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但是他只會照書本去找,最終一無所獲.
19、柳營試馬
西漢時期,由於諸侯勢力強大,中央政權不能有效把持諸侯,晁錯的削藩政策正式引發「七王之亂」,漢景帝命周亞夫出兵救梁.周亞夫柳營試馬,切斷叛軍後路,斷絕其糧草供給,使叛軍不戰自潰,周亞夫出兵乘勝追擊
20、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度,於是就奮發讀起書來.他普遍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奮發讀起書來.他普遍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吸取了豐盛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度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閱讀全文

與歷史小故事2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