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寬容歷史故事

寬容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6 15:17:59

㈠ 關於寬容的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廉頗嫉妒藺相如認為自己的功勞比他大但是專官位卻沒有他屬高,但藺相如不和他計較,藺相如認為正是因為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秦國才不敢侵犯,廉頗負荊請罪,造就「將相和」這一段佳話,促成了趙國固若金湯的強盛時期。

宰相肚裡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歷史名人有哪些著名的寬容的故事

1.唐代魏徵為太子李建成的屬官時,曾多次勸李建成殺掉李世民,但當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不但沒有殺他,還給了魏徵很高的官做,而且非常倚重魏徵。最終實現了唐初的繁榮發展,出現了貞觀盛世。
2.晉文公重耳在逃亡時曾被手下頭須偷走了財物,登上王位後以前沒有隨他逃亡的大臣很擔心受處罰,隨時可能作亂,這時重耳就赦免了頭須的罪責,還封他當了官,終於穩定了當時的局面。
其他還有齊國孟嘗君受難時,眾門客紛紛離去,孟嘗君當時記仇記下了這些人的名單,後來孟嘗君又回到齊國,眾門客又都回來,孟嘗君接受了手下的建議,毀掉了名單,並沒有對門客進行絲毫報復。
3.楚莊王的絕纓大會,打勝仗後楚庄與眾將飲酒慶祝,並命自己的愛妾給眾將斟酒,突然蠟燭被風吹滅,黑暗中一片混亂,有人趁機拉了楚王愛妾的手,但是自己頭盔上的羽纓卻被楚王愛妾抓了下來。楚莊王得知了此事迅速命令先不要掌燈,眾將全部絕纓痛飲。後來那個被楚莊王寬容的軍將在關鍵時刻為楚庄沖鋒陷陣報效了楚莊王的寬容。
4.宰相肚裡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㈢ 寬容的歷史故事

負荊請罪!

㈣ 關於「寬容」的歷史典故有哪些呀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

宰相肚裡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寬心丸

天津作家馮驥才是個很會為自己寬心的人。有一次,家中失竊,很多貴重物品被洗劫而去。馮驥才檢查過後,發現自己所藏的字畫還是「漏網之魚」。於是他坦然一笑,說:「那賊並非行家。」

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㈤ 古代寬容的事例

寬容小故事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

宰相肚裡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唐代婁師德教育他弟弟為官待人要寬容。他弟弟說:「有人往我臉上吐唾沫,我自己把它擦去。」婁師德說:「這還不行。你把它擦去,還是違背發火人要侮辱你的意願。我看還不如讓唾沫自然幹掉為好。」

名人寬容事例

春秋時期,「問鼎」的楚莊王。
一天晚上,攜愛妃舉辦燭光晚會,大宴群臣。酒至半酣,忽然一陣大風把蠟燭吹滅。一名武將欲乘黑調戲愛妃,被愛妃一把扯下盔上紅纓,愛妃建議楚王即刻點燈,看看哪個傢伙盔上紅纓已失,嚴加懲辦。朋友妻不可欺呀,何況是領導之妻呢?豈料庄王大度能容,下令眾將全都摘去盔上紅纓,然後方可點燈。不久,楚王御駕親征與敵國開戰,被困重圍,手下兵將四散奔逃,楚王命懸一發,忽然竄出一將拚死力戰,保楚王殺出重圍,撿回一條性命。楚王激動地說:「別人都自逃性命,唯有愛卿肯捨命救駕,你叫什麼?是哪個單位的?」該將答曰:「我就是那日燭光晚會上調戲您媳婦的人啊!」

㈥ 古人關於寬容的故事,簡短精煉

寬容的故事一:佛家禪語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寬容的故事二:六尺巷
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做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傳的幾分宅基地,換來的確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寬容的故事三:總理軼事
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周總理刮鬍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並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總理身上的美德--寬容。
寬容的故事四:香煙故事
有一次,幾個哥們一起去一個朋友家看球。
男人看球,總離不開香煙。直到球賽結束,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抽了三盒煙。朋友的妻也一直在旁邊陪著我們。但是,她竟然什麼也沒說。只是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打開窗子,讓新鮮的空氣進來。我們覺得很奇怪。你怎麼就不管管他和我們這么抽煙?一個哥們兒問道。
朋友妻微微一笑,說:我也知道抽煙有害身體健康,但是,如果抽煙能讓他快樂,我為什麼要阻止?我請願讓我的丈夫能快快樂樂地活到60歲,而不願意他勉勉強強地活到80歲。畢竟,一個人的快樂不是任何時候或者金錢可以換來的。
我們再看到這個朋友的時候,他已經戒煙了。問為什麼,他憨笑著說:她能為我的快樂著想,我也不能讓自己提前20年離開她呀。
故事五:婚姻往事
一位老媽媽在他50周年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准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為了我們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項的時候,我都願意原諒他。"有人問,那10條缺點到底是什麼呢?她回答說:"老實告訴你們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地列出來。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讓我氣得直跳腳的時候,我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吧,他犯得我可以原諒的那10條錯誤當中的一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婚姻的漫漫旅程中,不會總是艷陽高照,鮮花盛開,也同樣有夏暑冬寒,風霜雪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如果能像那位老媽媽一樣,學會寬容和忍讓,你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就在你的身邊。
在人生中,寬容實在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互相寬容的朋友一定風雨同舟;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白頭偕老;互相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我們,都不妨寬容一些,更寬容一些?

中國歷史上寬容的故事

一、管鮑之交

管仲是春秋時齊國人,長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經邦濟世的才能。年輕時,與鮑叔牙一齊做生意,賺了錢分帳時,管仲總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氣,鮑叔牙說:"管仲不是一個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正因家裡窮,我是心甘情願讓他多拿的。"

之後,管仲參了軍,每次打仗都縮在最後面,撤退時又跑在最前面,別人都罵他是個膽小鬼,鮑叔牙出面制止別人的恥笑,說管仲之因此這樣做,是正因他家裡有老母親需要他贍養。

管仲聽了這些話,十分感動,說:"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卻是鮑叔牙!"從此以後,他們倆結成了生死之交。

卻說齊襄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糾,母親是魯國人;小兒子叫小白,母親是莒國人。管仲對鮑叔牙說:"齊襄公死後,繼承王位的不是糾就是小白,我們倆此刻分別去給糾和小白做老師,到時不管他倆誰做國君,咱們倆都相互推薦。"

二、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與寬容的思想滲透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讓它們發揮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正因你比我先到辦公室。"之後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正因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三、彭德懷度量寬宏

紅軍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傳令兵手執紅旗邊跑邊喊讓路。只有一個戰士坐著不動。彭德懷見人擋路便喊了幾句。戰士站起來朝彭總就是兩拳。彭總讓過他匆匆趕路。事後,傳令兵捆來那個戰士見彭總。彭總立即讓他回去戰士自知闖禍,心裡害怕,見彭總毫不在意,深受感動,之後逢人就說:"總指揮真是度量寬宏呀!"

四、"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聯,打贏這場官司。張英閱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得知,也相讓三尺宅基地。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五、鄭板橋與小偷

細雨濛濛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腹內詩書存千件,床頭金銀無半分。

出門休惹黃尾狗,越牆莫損蘭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亮趕豪門。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因當濰縣縣令時擅自開倉賑濟災民而被罷官,但他身心釋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隨身只帶黃狗一隻,書卷幾箱,蘭花一盆,悠悠然來到揚州定居。

一夜,天色陰沉,下起了毛毛細雨。勞作的一天的人們早已進入了夢鄉,鄭板橋卻輾轉難眠,忽聽房門響動,只見一小偷閃進屋內,板橋心神有些慌亂,想呼救,又怕惹惱小偷,自討苦吃。轉念一想,計上心來。便喃喃低吟;細雨濛濛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

忙著搜尋物件的小偷一聽,心想,壞了,讓主人發現了。剛剛轉身要走,又聽吟道;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分。小偷聽明白了,是個只會讀書的窮光蛋,還是趕快逃走吧,轉身出門,有聽提醒道;出門休惹黃尾犬。

小偷心想,院門不能走了。還是跳牆跑吧。此時又聽房內警告;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一抬頭發現牆頭上果然放著一盆蘭花。於是避開蘭花盆縱身躍上牆頭。剛要縮身跳下,又聽屋內高聲吟道;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亮趕豪門。小偷一聽樂了。真是一個好心腸的詩書君子。

(7)寬容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我們要提倡寬容精神,因為寬容待人有著積極的健康意義。近幾年,在世界醫學研究領域突起一門叫「寬容學」的新學科,專門從身心健康的角度,對人寬容心態與自身健康的聯系進行多方面的研究,目前證據確鑿的是,人的寬容品格對自身健康有良好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多方面的。

如「不寬容」狀態對身心產生不良壓力,這種「不寬容」交織著苦惱、憤怒、敵意、不滿、仇恨和恐懼,還有強烈的自卑和自棄,使人產生不良的生理反應,如血壓升高和激素紊亂等,從而引起心血管病和免疫功能減退,甚至可能會傷害神經功能和記憶力。雖然我們還不知道,寬容是如何具體調理身心健康的,但好處卻顯而易見,如寬容者更快樂和更健康長壽。

據推測,人類的「情感寬容」可能是一種「接受和寬厚的本性」,使人類不會在一些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上糾纏不休或沒完沒了,而是向前看,對未來充滿希望。寬容應該融合於人格和品質之中,成為一種健康生活方式的常態,而不僅是對某事的簡單回應。

寬容的品格是需要後天培育和修養的,學校和家庭教育和媒體的引導,社會形成風氣,非常重要。例如,現代的人應過著一種多元和平衡的生活,而教育應該培養孩子從多方面獲得幸福的能力。把幸福只寄託在一種追求上,往往最終是痛苦的。而社會對幸福和成功的認同只有一個標准,如掙大錢發大財或出人頭地,結果只能是不寬容。

我們要強調,日復一日「心不寬」對個人身心健康微小危害的「積聚效應」;更要警惕,全社會「心不寬」的「爆發效應」。如此,提倡寬容,也就是「多個態度多條路」,為社會和自個拓寬暢快呼吸的空間。

㈧ 關於「寬容」的歷史典故有哪些

恕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宰相肚裡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寬心丸 天津作家馮驥才是個很會為自己寬心的人.有一次,家中失竊,很多貴重物品被洗劫而去.馮驥才檢查過後,發現自己所藏的字畫還是「漏網之魚」.於是他坦然一笑,說:「那賊並非行家.」

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㈨ 歷史里有哪些寬容的故事

一、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二、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三、六尺巷傳奇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 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

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復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四、郭子儀寬宏大義

唐代的郭子儀,戎馬一生,在平定「安史之亂」和抵禦外族入侵中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拜郭子儀為兵部尚書,統帥全軍,郭子儀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率軍收復了洛陽、長安兩京,唐肅宗對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後來,唐朝將領仆固懷恩反叛朝廷,率領朔方軍,並招引回紇、吐蕃等共十萬兵馬進逼京師,正當用人破敵之際,朝廷恢復和加封郭子儀為太尉,分寧、涇原、河西及朔方招撫觀察使,中書令等一系列虛職和實職。郭子儀從不把打仗破敵當作陞官發財的途徑,他堅決要求辭去太尉等之職,只保留招撫觀察使一職即可。

他上奏說,自兵亂以來,綱紀破壞,時下與人比高低、爭權勢已成風尚流行,他希望朝中興行禮讓,就由自己開始實現。因郭子儀曾帶過朔方兵,朔方兵對郭子儀十分愛戴,當郭子儀以朔方節度使的身份到來時,朔方兵紛紛離開仆固懷恩,重歸郭子儀帳下,回紇、吐蕃見此不戰而退,仆固懷恩只得帶上三百親信逃到靈武避難。郭子儀得勝而歸,他對於往昔的官爵決心一無所受,朝廷不允,經過他再三懇讓,才辭掉了太尉之職。

唐代宗時,仆固懷恩再次招引回紇、吐蕃、黨項等三十萬兵馬,直取長安而來,京師震驚恐慌。唐代宗急召郭子儀從河中回來,屯駐長安北面的涇陽城,抵禦叛軍。郭子儀率領一萬唐軍剛到涇陽,就被回紇、吐蕃十多萬人馬團團圍住,形勢萬分緊急。

在此關鍵時刻,仆固懷恩暴病而死。郭子儀見此情景,就單人匹馬去見回紇主將,曉之以理,說服了其與唐軍聯合,在靈武大破吐蕃,使各路攻唐大軍聞風喪膽,逃之夭夭。當時人都非常敬佩郭子儀,就連回紇、吐蕃也稱他為神人,因為他曾施恩於很多人。

郭子儀以身作則,愛護百姓。當時連年戰亂,經濟凋敝,百姓生活困難,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他親自帶兵屯田,官兵在休戰時,一邊訓練,一邊參加農業勞動。

戰亂時期,他的駐地豐收的莊稼到處可見。做為上司,他為人寬簡,善於培養人才,他提拔的部下中有六十多人,後來都因功位至將相。郭子儀福澤綿長,集富貴壽考於一身,子孫顯貴安泰,人們都說是其寬仁得到的福報。史書對其評價:「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猗歡汾陽,功扶昊蒼。秉仁蹈義,鐵石心腸。四海靜亂,五福其昌。為臣之節,敢告忠良。」(《資治通鑒》)

五、楚王的寬容

一次,楚莊王由於打了大勝仗,十分歡快,便在宮中設昌大晚宴,接待群臣,宮中一片如火如荼。楚王也興趣昂揚,叫出本身最溺愛的妃子許姬,輪番著替群臣斟酒助興。

突然一陣大風吹進宮中,燭炬被風吹滅,宮中立即黝黑一片。暗中中,有人扯住許姬的衣袖想要親近她。許姬便隨手拔下那人的帽纓並從速擺脫分開,然後許姬來到庄王身旁告知庄王說:「有人想趁暗中調戲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纓,請大王快叮嚀點燈,看誰沒有帽纓就把他抓起來措置。」

庄王說:「且慢!今天我請大師來飲酒,酒後掉禮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說,眾位將士為國效率,我怎樣能為了顯示你的純潔而屈辱我的將士呢?」說完,庄王若無其事地對世人喊道:「列位,今天寡人請大師飲酒,大師必然要盡興,請大師都把帽纓拔失落,不拔失落帽纓不足以盡歡!」

因而群臣都拔失落本身的帽纓,庄王再命人重又點亮燭炬,宮中一片歡笑,世人盡歡而散。3年後,晉國加害楚國,楚莊王親身帶兵迎戰。交兵中,庄王發現本身軍中有一員將官,老是不屈不撓,沖殺在前,所向披靡。眾將士也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奮勇殺敵,鬥志昂揚。此次交兵,晉軍大敗,楚軍大勝回朝。

戰後,楚莊王把那位將官找來,問他:「寡人見你此次戰役奮勇異常,寡人常日彷彿並未對你有過甚麼特別益處,你是為何如斯拚命奮戰呢?」

那將官跪在庄王階前,低著頭回覆說:「3年前,臣在大王宮中酒後掉禮,本該正法,可是大王不但沒有究查、問罪,反而還想法保全我的體面,臣深深打動,對大王的恩義服膺在心。從那時起,我就時刻籌辦用本身的生命來酬報大王的恩義。

此次上疆場,恰是我建功報恩的機遇,所以我才不吝生命,奮勇殺敵,就是戰死沙場也在所不辭。大王,臣就是3年前阿誰被王妃拔失落帽纓的罪人啊!」一番話使楚莊王和在場將士大受打動。楚莊王走下台階將那位將官扶起,那位將官已經是泣不成聲。

閱讀全文

與寬容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