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名字中含有 「錦」 字,請列舉一下,謝謝幫忙哦!
錢錦鸞 (1424-1469) 江蘇連雲港人 明英宗的正宮皇後。公元1442年正統七年入宮,被明英宗冊立為皇後,婚後和英宗朱祈鎮的感情十分深厚,兩人相親相愛。公元1449年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在遠征中兵敗被也先部俘虜。也先違約、英宗不能返回的事實,錢皇後已如五雷轟頂,又得到了哥哥錢欽和弟弟錢鍾也喪生在「土木之變」中的確切消息。她已經是無依無靠,等到朱祁鈺登基成為事實之後,錢皇後自感對於丈夫的處境已經無能為力,陷於絕境的她只能日夜啼哭。在渺茫中,她終於想到了自己還能多少為丈夫做一件事。 從此,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冷清的宮宇中總會隱約響起一個女人哀泣求告磕頭求天的聲音。那是二十三歲的錢皇後,絕望中的她採用了民間女子最無助的辦法,祈望上天能夠垂憐自己的誠意,放丈夫一條生路。錢皇後就這樣每天每夜地祈求,再困再倦也只是就地稍卧,不肯上床休息。過度的勞累、粗陋的飲食、冰冷的地面、冬天的嚴寒長期侵襲她的身體,她的一條腿受了重傷,再也無法治好,損壞了。而晝夜不停的悲泣也很快哭瞎了她的一隻眼睛。對於自己的殘疾,錢皇後毫不介意,也拒絕治療,她心甘情願地認為這是接回丈夫,上天要她付出的代價。 公元1457年景泰七年,明景帝去世,英宗重新復位,立即重新立錢錦鸞為皇後。在錢皇後的勸說下,明英宗已經推動廢除宮妃殉葬這一明初慘無人道的政策,並在公元1465年臨死前廢除這一宮妃殉葬實行近百年的殘忍政策。明英宗死後,錢錦鸞被明憲宗尊為慈懿皇太後。公元1469年,明憲宗成化四年,思夫成疾的錢太後去世,時年四十六歲,和丈夫長相廝守。
http://ke..com/view/2264655.htm
黃錦 (1589-1671),字孚元,號絧庵。天啟二年(1622)登壬戌科進士,選進翰林院學館深造。三年後由庶常授檢討(史官名,職掌修國史),參與編修《明宗實錄》。時宦官魏忠賢擅權,群臣依附閹黨者眾。黃錦剛直不阿,堅不隨流。天啟六年(1626)魏忠賢擬在國學館西側建造生祠,執掌國學館者擬調他專司其事。黃錦呵呵大笑,說道:「彼閹豎也,吾史官也,吾安能以好官預閹事而貽萬世笑端乎!」堅決拒絕,並以神聖的儒林之地從此將被沾污,是知識分子的奇恥大辱,要求調離翰林院。天啟七年八月,明熹宗(即天啟)死,立信王思宗繼位,改號崇禎,十一月魏忠賢畏罪自縊,黃錦才重回翰林院。歷任待講、分校、禮闈等職。在其任內,親自修校卷秩浩翰的經學史籍《十三經》、《二十一史》;同時還參加朝廷選拔官員的工作,為朝廷羅置了不少有用的知識分子人才,在士林中受到稱贊,威望益隆。轉遷少詹,充任日講官。崇禎十二年(1639)冬,轉任知制誥副總栽。向皇帝上疏,請崇禎帝處治閹黨人物鄧希詔、孫茂林兩人,言詞激烈,指斥皆中要害,皇帝允其所奏,滿朝文武拍手稱快。同年十月升禮部侍郎。冬,轉吏部侍郎。崇禎十四年出補南京禮部尚書。
http://ke..com/view/745325.htm
胡-錦濤、
陳錦鴻,香港出生,中學就讀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1990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其後加入亞洲電視成為合約藝員。http://ke..com/view/19172.htm
B. 名字中帶有「華」的歷史名人
一、舜帝
——五帝之一。姚姓,有虞氏,名重華,史稱虞舜。舜,黃帝的八世孫,因生於姚地,以地取姓氏為姚。 姚姓族人是黃帝、舜的後裔。相傳因四岳推舉,堯命他攝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鯀、共工、餞兜和三苗等四人。堯去世後繼位,又咨詢四岳,挑選賢人治理民事,並選拔治水有功的禹為繼承人
二、田華
——道教雷部諸神之一。(不是現當代那個越老越愛嘮叨的著名女演員。)
據《三教源流授神大全》卷四記載:元帥姓田名華。原為雷精,藏於地中,寄胎於田問,得千年石乳鍾氣而生。生時自晝憑空霹靂,火光沖天,風雨驟起……
三、黃天化
——商末周初武成王黃飛虎長子,周家滅商主力之一。
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之徒。生的身高九尺,面似羊脂,眼光暴露,虎形豹走,頭挽抓髻,腰束麻絛,腳登草履。騎玉麒麟。性如烈火。手中寶劍乃清虛道德真君鎮山之寶,名曰「莫邪寶劍」。另有兩柄錘。主要法寶為:火龍標(得自陳桐),攢心釘(師傅授予,以此斬殺魔家四將),為周營主要將領之一。
四、陰麗華
女的要嗎?——東漢開國皇後,劉秀:娶妻當娶陰麗華!
——陰麗華(公元4—64年),南陽新野人。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後,劉秀的結發妻子,為春秋時代著名的齊相管仲之後。陰麗華在歷史上以美貌著稱。史載,劉秀還是一個沒落皇族之時,十分仰慕陰麗華的美貌,不禁嘆曰:「娶妻當得陰麗華」。劉秀稱帝之後,陰麗華成為了他的寵妃,備受光武帝的寵愛。建武十七年,即劉秀掃滅群雄、統一天下之後的第5年,陰氏被冊封為皇後。永平七年,陰麗華駕崩,在位二十四年,與劉秀合葬於原陵。史載:陰後在位之時,端莊賢淑,不喜言笑,有母儀之美。皇後內持恭儉,外抑宗族,為一代賢後。
南懷瑾:自秦、漢以後,可以稱為帝王體制時代較為賢良的後妃,為數實在寥寥無幾。以開國創業的那些帝王來說,除了漢光武的陰麗華和朱元璋的馬皇後以外,即如李世民的長孫皇後,還當退居其次。——《原本大學微言》(復旦大學出版社《南懷瑾選集》第十卷)第六篇《齊家治國》
(附)張麗華
就不強了!張麗華,南朝陳後主的貴妃,這個女人就不強了。歌妓出身,發長七尺,光可鑒人,眉目如畫,兒子被封為太子。
五、張華
——歷史上叫這個的有好幾個,現代也有幾百個。這個名字被叫濫了。
1.張華,西晉文學家西晉文學家 晉代文官(232-300),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中國西晉時期政治人物、文學家,官至司空。晉惠帝執政時期,八王之亂暴發,張華被趙王司馬倫殺害。
2.張華,南宋播州起義領袖——南宋播州人(今貴州遵義)人。元朝進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張華率領苗族、仡佬族人民在播州容山起義,沅州安撫司同知郭昂帶官軍前來鎮壓,張華戰敗遇害。
3.張華,清代歷史人物——(1855~1916) 字選清,又名連傑,清懷安鎮(今懷安鄉懷安村)人。幼習武功,同治八年(1869),投軍人「董字三營」為馬夫。17歲時,手劈惡狼,名揚軍中,升十長。
4.張華,《紅樓夢》中的人物——市井潑皮。和尤二姐指腹為婚,因家庭敗落,無力迎娶,自己又整日嫖賭,極不成器,被父攆出,了結了尤家的親事。後來鳳姐利用張華指控賈璉「國孝家孝之中,背旨瞞婚,仗財依勢,強逼退婚,停妻再娶」等罪名,事畢險遭鳳姐暗算,幸虧旺兒心善才得逃生。
5.張華,大學生英雄——1982年7月,西安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二大隊學生張華因跳入化糞池營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農而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張華捨身救人的事跡廣為傳播,張華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稱號並成為全國大學生學習的榜樣的時候,一場圍繞著張華的爭論在全國大學生中展開。張華並不知道,他的犧牲引爆了一場舉國上下的大討論:一邊是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一邊是掏糞的老農,大學生為救老農而死值不值得? 這是八十年代初影響全國的一場大討論中的核心人物。
六、楊華
(一)楊華,北魏時美男子。為北魏名將之子,年輕時就有勇力,容貌瑰偉。被北魏胡太後看中,逼與之通。楊華不願吃軟飯,率領其部曲投降了南邊的梁朝,有點男子漢氣,和張昌宗之流有天淵之別。楊華在梁征伐有戰功,任高級官員,足證其勇力和智力不差。太清年間,侯景作亂,楊華反對,但妻子為侯景所擒,楊華不得已就投降了,可見真有些人情味。好像沒有為侯景出力,不久就死了——————而俊男楊華他不知道自己南逃後,胡太後追想思不已,為作《楊白華歌辭》,其詞為「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閣,楊花飄盪入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春來秋去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里。」令宮人晝夜連臂蹋足歌之,甚凄惋。不論胡太後是否淫亂,楊華是當時北國第一俊男,則應無疑義。(二)台灣日據時期重要詩人之一。(1906——1936),筆名楊器人,楊花,又名楊顯達,楊建。台灣屏東人。一生坎坷凄涼,家境赤貧,體弱多病,以教私塾為生。於時局困逼、貧病交加下懸梁自盡,年僅30歲,人稱「薄命詩人」。1927年1月,於《台灣民報》征詩中,《小詩》獲第二名,《燈光》獲第7名,自此活躍於詩壇。主要作品有詩集《黑潮集》、《心弦集》、《晨光集》。小說《一個勞動者的死》、《薄命》,其中《薄命》一篇被胡風編入《山靈》飲譽兩岸。
七、昭華
——展昭與妻子丁月華的合稱。「昭華」出自晚清評書藝人石玉昆創作的俠義公案小說《三俠五義》,是一對俠侶,也是作者唯一一對花筆墨著重描寫的官配夫妻。其中,「昭」指丈夫展昭,「華」指妻子丁月華。
八、王華
(一)宋朝畫師,宋代景定年間(授畫院待詔。工花鳥。有《圖繪寶鑒》
(二)南朝宋國官員。王華,字子陵,琅邪臨沂人,太保弘從祖弟也……
(三)清朝畫師。光緒時雲南會澤人。本姓林,幼嗣王氏。善畫,工山水,自號蓮峰道人。 《雲南通志》、《滇南書畫錄》。
九、白華
——宋金時文人。字文舉,庾州人。貞祐三年進士。初為應奉翰林文字。正大元年,累遷為樞密院經歷官。二年九月,武仙以真定來歸,朝廷方經理河北,宋將彭義斌乘之,遂由山東取邢、洺、磁等州。華上奏曰:「北兵有事河西,故我得少寬。今彭義斌招降河朔郡縣,駸駸及於真定,宜及此大舉,以除後患。」時院官不欲行,即遣華相視彰德,實擠之也,事竟不行……
十、陳永華
————「我真名叫作陳永華,永遠的永,中華之華!」
這是中國人最好的一個名字——陳近南在小說《鹿鼎記》中的自我介紹——沒有任何雕飾,沒有什麼浮誇,有的只是朴實與凝重!
這句話是陳近南一生的光輝寫照,當之無愧位列第一!
願每個中國人都牢記這一句:永遠的永,中華之華!
這是最感人的自我介紹!
十一、陳天華
(1875~1905)原名顯宿,漢族,漢民族英雄。革命家,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派出色的宣傳家。先後撰寫《猛回頭》和《警世鍾》兩書,為抵制日本人針對中國留學生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陳天華留下《絕命書》萬余字,投海自殺。
十二、劉天華
——中國現代民族音樂的一代宗師,劉天華作的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教我怎樣不想她,大音樂家。
十三、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由於中小學語文課本的普及,他就不多介紹了。
你說要古代文人,那麼,這些現當代的文人,只說朱自清一個人。
——宗白華(美學家、《美學散步》)
——古華(文學家、《芙蓉鎮》)
——余華(小說家、《活著》)等等就不說了
十四、金庸武俠人物:
(一)木華犁——上面就是專傳。木華黎——少數民族武將要嗎?——(公元1170~1223年),蒙古札剌亦兒部人。蒙古名將、攻金統帥。沉毅多智略,輔佐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戰功卓著,被稱譽為「四傑」之一。成吉思汗曾對木華黎說:「國內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之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也(《元史.木華黎傳》)。成吉思汗元年(公元1206年),與博爾術被成吉思汗分別命為左、右萬戶。
(二)華箏——這個不用介紹吧。
(三)凌霜華——《連城訣》,金庸武俠中最令為之傷心的好女孩,丁典的情人。
(四)華赫艮——《天龍八部》,大理國司徒,對段家忠心耿耿,多次保護段譽,盜墓賊出身。
(五)崔綠華——《天龍八部》出場較少,外號「芙蓉仙子」,與「劍神」卓不凡、「蛟王」不平道人二人聯手。曾掌擊虛竹,結果被虛竹內力反擊成重傷。
(六)薛慕華——《天龍八部》——就是薛神醫,號稱「閻王敵」——「薛」所「慕」之「華」者,華佗也。函谷八友之老五,原為逍遙派蘇星河弟子。醫術高明,胡須半黑半白。蕭峰攜阿朱到聚賢庄求醫,求的就是這位薛神醫。後來蕭峰被蕭遠山救走,阿朱留在莊上,還是給薛神醫救治過來。
(七)華伯斯基——《鹿鼎記》了,是個外國人。開個玩笑啊。
(八)李西華——《鹿鼎記》。李岩和紅娘子之子,英俠俊爽,向李自成尋仇,李西華明明武功高過李自成,但氣勢上卻先輸了。書生的格局,畢竟場面見小。 但李自成知道李西華是李岩之子,李自成的愧悔之意是發自真心,一口鮮血噴出,李西華也未忍下殺手。李西華飄然一現,神俊之極,但畢竟書生意氣,終還是輸了陳近南三分,給人留下的印象不深。不過,李西華畢竟是讀書人,也有幾分見識,知道殺吳三桂為急,立新皇帝可緩,此語可點醒夢中人。
(九)衛春華——《書劍恩仇錄》紅花會九當家,外號:「九命錦豹子」 。
(十)西華子——《倚天屠龍記》中老道。
(十一)閔子華——《碧血劍》,閔子葉兄弟,仙都派,藝成下山,,找焦公禮報仇。
十五、《三國演義》人物——
胡華
華核(字永先)
賈華
華佗(字元化)
華歆(字子魚)
華雄
南華老仙
張華(字茂先)
華融(字德蕤)
華表 (字偉容)
華當
華緝
華錡
十六、《聊齋志異》人物——
華姑
華公
瓊華
舞華
陳華封
柳芳華
柳秋華
石茂華
張華東
張太華
十七、華字為姓、為氏的。
——「華」字是「氏」或者「姓」的古代名人,當然,也包括華字是祖先名字,後族用於姓氏的一些情況:
(一)華督——(?—公元前745年)商族後人,春秋時宋國(商國後人建的)權臣,華不是他的姓,他姓子,字華父字華父,因又稱華父督,商湯的後代之一,周朝宋戴公的孫子,好父說的兒子,東周時期宋國相(今安徽省濉溪縣)人,官至宋國太宰(宰相), 位及 「六卿」之首,是當時宋國很有勢力的大貴族。後代子孫世掌宋國政權達二百多年。
華督因貪戀孔父喜的妻子美貌,害死了孔父嘉,孔父嘉即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後人這才逃到魯國,孔子也就變成了魯國人。
——————————————————————————————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認為,華督是第一個以華為姓氏的人。華督的子孫中有一支取祖名「督」字為姓,稱督氏;另一支取祖字為姓,稱華氏,都是紀念華督這個春秋時的顯赫人物的。
華元——春秋時宋國相(今安徽省濉溪縣)人。宋國大夫,為宋國六卿之一。
(二)華元——歷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華生御事之子。官為右師。宋文公四年(前607),鄭奉楚命伐宋,他與樂呂抵禦失敗,被俘。宋以兵車百乘、文馬百駟贖他,贖物才送一半,他即逃歸。十六年,殺未假道而經宋境的楚國使者,於是楚圍宋都。次年,夜入楚師,與楚講和。宋共公十年(前579)因與楚令尹子重、晉欒武子友善,使晉楚在宋西門之外結第一次「弭兵」之約。宋共公卒,卿大夫間發生內訌,他攻殺司馬盪澤,左師魚石等五人奔楚。
(三)華陽夫人——秦孝文王王後。楚國貴族,羋姓,與秦國的宣太後、穰侯和華陽君有血緣關系。
(四)華雄——華雄(?-190),中國東漢末年的武將,為董卓帳下都督。公元190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大破董卓軍,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一軍所殺。明•羅貫中所著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則對這段歷史作了改動,描寫華雄被劉備義弟關羽所殺,這段被稱為「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情節也流傳於後世。
(五)華佗——(約145?-208),東漢末醫學家,字元化,一名旉,漢族,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張機)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六)華歆——(157—231),字子魚,籍貫冀州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漢靈帝時舉孝廉,任郎中,後因病去官。後何進徵召為尚書郎。官渡之戰時,曹操「表天子征歆」,任為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為尚書,轉侍中,代替荀彧為尚書令。曹操征討孫權,「表歆為軍師」。後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後,拜相國,封安樂鄉侯。後改任司徒。魏明帝曹叡即位,晉封博平侯。卒謚敬侯。
(七)華安——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唐寅為接近秋香而混進華府做書童時的化名。
(八)華英雄——華英雄是馬榮成開山之作《中華英雄》中的主角,武功超凡,浪盪江湖。絕招「中華傲決」
(九)華生——這是個玩笑。人名,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記》中的人物,福爾摩斯的助手,學過軍醫。
(十)革命小說《紅岩》中的文學形象:
華子良一家三口都與華字有關了。
華子良——原型韓子棟。唯一一個從被關押期間逃走的傳奇式人物。
華為——原型鄧誠,是鄧惠中的兒子,一並死於獄中。
雙槍老太婆——原型有三個人:劉隆華、鄧惠中和陳聯詩。
龍光華——原型龍光章,新四軍小戰士,在書中,為江姐送水,被敵人殺害。獄友絕食斗爭取得勝利,為龍光華烈士舉行追悼會。
(十一)
C. 名字中帶"天"的歷史名人
關天培
文天祥
張聞天
詹天佑
武則天
D. 中國所有名人名字大全
2019-05-07
聊聊
春秋:齊桓公(小白)、管仲、隰朋、鮑叔牙、易牙、豎刁、鄭庄公(寤生)、太叔段、祭足、潁考叔、公子糾、宮之奇、公孫無知、晉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里克、邳鄭、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石碏、石厚、州吁、鄭突、鄭忽、老子、孔子、孫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西施、勾踐、闔閭、夫差、文種、專諸、要離、慶忌、吳王僚、伊尹、燭之武、公子光、魏舒、晏嬰、慶父 戰國:樂毅、吳起、孫臏、龐涓、廉頗、趙牧、趙奢、趙括、項燕、田單、韓非、荀子、莊子、墨子、惠子、孟子、燕丹、荊軻、高漸離、樊於期、孟嘗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鄒忌、白起、商鞅、李悝、藺相如、屈原、魏斯、樂羊、西門豹、孔伋、楊朱、聶政、申不害、屍佼、趙武靈王、匡章、淳於髡、張儀、蘇秦、田辟疆、田忌、鬼穀子、甘德、石申、李冰、扁鵲、范雎、蔡澤、郭隗、唐蔑、宋玉、觸龍、毛遂、魯仲連、公孫龍
秦:嬴政、呂不韋、李斯、尉繚、王翦、王賁、李信、蒙驁、蒙武、蒙恬、嬴扶蘇、嬴胡亥、趙高、章邯、司馬欣、董翳、李由、甘羅、嫪毐、陽泉君、嬴子嬰、嬴成矯、徐福、盧生、陳勝、吳廣、項梁、項羽、張良、韓信、蕭何、劉邦、陳平、周勃、夏侯嬰、曹參、范增、項伯、項庄、樊噲、英布、彭越、熊心(楚懷王)、龍且、酈食其、鍾離昧、周殷、灌嬰、周章、魏咎、趙歇、田儋、田臧、李歸、鄧說、伍徐、張賀、庄賈、朱雞石、余樊君、王離、陳余、張耳、宋義、涉間、蘇角、李左車、田榮、殷通
漢:劉邦、蕭何、曹參、韓信、張良、英布、周勃、周亞夫、呂雉、呂祿、呂產、陳平、灌嬰、灌夫、郅都、寧成、張湯、東方朔、劉徹、劉啟、劉安、衛青、衛子夫、霍去病、霍光、劉賀、田蚡、竇嬰、蘇建、蘇武、司馬相如、卓文君、司馬談、司馬遷、揚雄、李廣、李陵、王莽、趙飛燕、趙合德、劉秀、馬援、鄧禹、吳漢、蓋延、趙破奴、張騫、劉細君、王昭君、梁冀、陳蕃、竇武、何進、盧植、皇甫嵩、朱雋、班超、班固、班昭、董卓、蔡邕、袁紹、袁術、鄭玄、張衡、賈誼、晁錯、郭解、劇孟
三國: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黃忠、馬超、魏延、法正、龐統、周瑜、司馬懿、徐庶、曹丕、曹植、曹彰、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滿寵、蔣濟、韓浩、陳群、張遼、徐晃、許褚、典韋、張郃、於禁、樂進、李典、曹仁、文聘、張燕、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敦、夏侯淵、夏侯霸、夏侯威、姜維、魯肅、呂蒙、陸遜、張昭、張紘、虞翻、丁奉、徐盛、陳武、潘璋、甘寧、太史慈、蔣欽、周泰、董襲、駱統、廖化、馬謖、王平、蔣琬、劉禪、孫亮、凌統、費禕、諸葛瑾、公孫淵、鄧艾、鍾會、諸葛恪、司馬師、司馬昭、孫皓、曹髦
晉:司馬炎、司馬衷、賈充、賈南風、王祥、羊祜、王渾、王浚、陸機、陸雲、周處、劉琨、謝逖、陶侃、孫秀、劉淵、石勒、石虎、王彌、苟晞、潘岳、石崇、左思、王覽、王導、嵇康、阮籍、阮咸、劉伶、王戎、杜預、荀勖、何曾、張華、司馬攸、司馬瑋、司馬亮、司馬倫、司馬冏、司馬穎、司馬顒、司馬乂、司馬越、段匹磾、張寔、劉曜、劉聰、司馬睿、王羲之、王獻之、桓溫、謝安、謝玄、謝道韞、桓玄、苻堅、姚萇、慕容垂、陶淵明、王敦、司馬道子、孫恩、謝琰、王恭、殷仲堪、瘐楷、盧循、徐道覆、王猛
南北朝: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燾、元雍、元琛、元暉、法慶、爾朱榮、酈道元、劉裕、劉義隆、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劉義康、劉湛、宇文泰、高歡、高洋、宇文覺、高長恭、蕭道成、袁粲、褚淵、劉秉、蕭衍、蕭統、陳霸先、陳叔寶、謝靈運、楊大眼、元英、邢杲、萬俟丑奴、阮孝緒、王筠、蕭寶卷、陳慶之、蕭子雲、蕭子顯、楊炫之、蘇綽、祖沖之、賀拔岳、賀拔允、賀拔勝、侯景、魏收、王僧辯、蕭繹、庾信、宇文護、斛律光、顧野王、江總、綦毋懷文、顏之推、施文慶、沈客卿
隋:楊堅、楊廣、楊勇、翟讓、李密、楊素、楊玄感、獨孤皇後、賀若弼、韓擒虎、牛弘、史萬歲、宇文愷、楊玄感、宇文述、何妥、何稠、裴矩、陳棱、宇文化及、楊林、王世充、宇文智及、宇文成都、陰壽、劉焯、李春、楊俊、楊秀、楊諒、盧思道、操天成、明克讓、虞慶、鄭譯、梁士彥、宇文善、竇榮定、長孫冕、高穎、智永禪師、伍建章、伍雲召、伍天錫、魚俱羅、邱瑞、定彥平、魏文通、新文禮
唐:李淵、李世民、侯君集、李靖、魏徵、房玄齡、杜如晦、柴紹、程知節、尉遲恭、秦瓊、長孫無忌、李存恭、封德彝、段志玄、劉弘基、徐世績、李治、武則天、太平公主、韋後、李隆基、楊玉環、王勃、陳子昂、盧照鄰、楊炯、王之渙、安祿山、史思明、張巡、雷萬春、李白、高力士、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杜牧、李商隱、郭子儀、張易之、張昌宗、來俊臣、楊國忠、李林甫、高適、王昌齡、孫思邈、玄奘、鑒真、高駢、狄仁傑、黃巢、王仙芝、文成公主、松贊干布、薛濤、魚玄機、賀知章、李泌、韓愈、柳宗元、上官婉兒 五代十國:朱溫、劉仁恭、丁會、李克用、李存勖、葛從周、王建、劉知遠、石敬瑭、郭威、柴榮、孟昶、荊浩、劉彟、張及之、杜宇、高季興、喻皓、歷真、李茂貞、朱友珪、朱友貞、劉守光、盧文進、李嗣源、馮行襲、康義誠、薛貽矩、朱弘昭、馮贇、李存孝、霍存、張歸霸、張延壽、氏叔琮、朱瑾、朱珍、張存敬、牛存節、李罕之、樂從訓、王師范、康懷英、王彥章、時溥、秦宗權、史懿、蘇逢吉、楊邡、桑維漢、耶律德光、安重榮、邊光范、袁繼忠、李筠、薛懷讓 宋:趙匡胤、趙匡義、石守信、慕容延釗、曹彬、潘美、趙普、楊業、田重進、王禹偁、林逋、楊延昭、楊文廣、包拯、狄青、寇準、范仲淹、司馬光、歐陽修、蘇軾、蘇轍、王安石、呂惠卿、曾布、曾鞏、蘇洵、宋江、方臘、岳飛、秦檜、韓世忠、梁紅玉、趙構、朱熹、柳永、黃庭堅、秦觀、晏殊、晏幾道、陸游、辛棄疾、魏良臣、李清照、唐婉、史彌遠、韓佗胄、賈似道、丁大全、文天祥、陸秀夫、高俅、蔡京、楊戩、童貫、張叔夜、韓錡、岳雲、張憲、梅堯臣、蘇舜欽、呂文煥、呂文德、楊幺、沈括
元:鐵木真、術赤、窩闊台、察合台、拖雷、忽必烈、博爾術、博爾忽、木華黎、赤老溫、歐陽貞、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鄭光祖、周德清、夏鎮、蒙哥、土土哈、床兀兒、不花帖木兒、燕鐵木兒、撒敦、唐其勢、泰不花、王保保、伯顏、脫脫、陳也先、倪雲林、司居敬、速渾察、相威、黃道婆、圖帖睦爾、雪別台、劉傑、楊瓊、鄭露、明玉珍、劉福通、陳友諒、陳友定、張士誠、徐壽輝、柯九思、彭瑩玉、倪文俊、張必先、張定邊、妥歡貼睦爾(元順帝)、趙孟頫、管道升、康里脫脫、魯明善、汪汝懋、張雨、賽典赤·贍思丁、盛懋、黃公望、察罕鐵木兒、亦黑迭兒丁、也里迷失、王開
明:朱元璋、劉基、宋濂、高啟、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鄧愈、湯和、沐英、馮勝、朱亮祖、傅友德、朱允炆、朱棣、鄭和、鐵鉉、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唐賽兒、唐寅、文徵明、祝枝山、周文賓、馮夢龍、吳承恩、湯顯祖、戚繼光、嚴嵩、嚴世蕃、胡宗憲、俞大猷、譚綸、海瑞、李時珍、徐霞客、宋應星、王守仁、高拱、張居正、馮保、徐階、王振、劉瑾、魏忠賢、崇禎皇帝、正德皇帝、天啟皇帝、王承恩、陳圓圓、張獻忠、李自成、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毛文龍、王世貞、顧起元、何可綱、趙率教、祖大壽、丘睿、柳如是、李香君、鄧子龍、徐渭、王抒、楊大中、方孝孺、齊泰、黃子澄
清:皇太極、順治、多爾袞、孝庄、鰲拜、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康熙、洪承疇、吳三桂、范仁寬、納蘭明珠、索額圖、姚啟聖、施琅、尚可喜、耿精忠、雍正、年羹堯、隆科多、李衛、乾隆、紀曉嵐、劉墉、和紳、和琳、阿貴、福康安、張廷玉、周培公、熊賜履、李光地、陳廷敬、於成龍、南懷仁、湯若望、林則徐、關天培、嘉慶、道光、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林鳳翔、李開芳、陳玉成、李秀成、田文鏡、洪宣嬌、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慈禧、慈安、奕昕、左宗棠、曾國藩、曾國荃、劉永福、李鴻章、榮祿、張之洞、李蓮英、鄧世昌、丁汝昌、曹雪芹
中國歷史名人大全, 周武王姬發 周幽王 勾踐 夫差 商鞅 嬴政賈夫人 姜子牙 黃飛虎 周文王 李靖 比干 聞太師 姜後 伯邑考 費仲 紂王 齊桓公 姜小白 楚莊王 羋侶 秦穆公 嬴任好 宋襄公 子茲甫 范蠡 鄭庄公 姬寤生 吳王 闔閭 孔子 孫武 魯班 周呂尚 劉邦 劉徹 王莽 霍光 曹參 英布 盧綰 彭越 虞詡 王允 李膺 梁冀 李固 劉濞 晁錯 淳於長 霍光 張騫 桑弘羊 賈誼 陳平 張良 蕭何 周亞夫 陳湯 班超 霍去病 竇嬰 衛青 鄧禹李廣利 李廣 韓信 竇憲 東方朔 耿弇 周勃 鄧禹 寇恂 賈復 吳漢 項羽 虞姬 范增 丁 儀(正禮) 丁 奉(承淵) 丁 原(建陽) 丁 謐(彥靖)關羽(雲長) 丁 廙(敬禮) 於 禁(文則) 士孫瑞(君榮) 山 濤(巨源) 衛 瓘(伯玉) 馬 磾(翁叔) 馬 良(季常) 馬 忠(德信) 馬 超(孟起) 馬 謖(幼常) 馬 騰(壽成) 王 允(子師) 王 雙(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節) 王 戎(睿沖) 王 觀(偉台) 王 甫(國山) 王 連(文儀) 王 沈(處道) 王 肅(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渾(玄沖) 王 路(文舒) 王 頎(孔碩) 王 祥(休徵) 王 朗(景興) 王 基(伯輿) 王 謀(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韋 康(元將) 太史慈(子義) 毛 玠(孝先) 公孫度(升濟) 公孫瓚(伯圭) 文 欽(仲若) 文 聘(仲業) 尹 奉(次曾) 鄧 艾(土載) 鄧 芝(伯苗) 鄧止颺(玄茂) 孔 伷(公緒)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舉) 母丘甸(子邦) 母丘儉(仲恭) 甘 寧(興霸) 左 慈(元放) 盧 植(子干) 申 耽(義舉) 田 豐(元皓) 田 疇(子泰) 田 豫(國讓) 史 渙(公劉) 樂 進(文謙) 馮 習(休元) 司馬師(子元) 司馬防(建公) 司馬炎(安世) 司馬昭(子尚) 司馬儁(元異) 司馬朗(伯達) 司馬望(子初) 司馬徽(德操) 司馬懿(仲達) 邊 讓(文禮)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畢 軌(昭先) 呂 布(奉先) 呂 范(子衡) 呂 凱(季平) 呂 岱(定公) 呂 虔(子恪) 呂 據(世議) 呂 蒙(子明) 朱 雋(公偉) 朱 然(義封) 伍 孚(德瑜) 伍 瓊(德瑜) 任 峻(伯達) 華 陀(元化) 華 歆(子魚) 華 核(永先) 伊 籍(機伯) 向 朗(巨達) 全 琮(子璜) 劉 巴(子初) 劉 永(公壽) 劉 協(伯和) 劉 先(始宗) 劉 邠(令元) 劉 劭(孔才) 劉 表(景升) 劉 岱(公山) 劉 備(玄德) 劉 放(子棄) 劉 寵(祖榮) 劉 勛(子台)
劉 曄(子揚) 劉 陶(子奇) 劉 理(奉孝) 劉 焉(君郎) 劉 琰(威碩) 劉 禪(公嗣) 劉 虞(伯安) 劉 廙(恭嗣) 劉 璋(季玉) 劉 繇(正禮) 劉 瑢(文衡) 劉 馥(元穎) 羊 祜(叔子) 關 羽(雲長) 許 允(土宗) 許 攸(子遠) 許 劭(子將) 許 靖(文休) 許 褚(仲康) 許 慈(仁篤) 孫 禮(德達) 孫 匡(季佐) 孫 權(仲謀) 孫 休(子烈) 孫 觀(仲台) 孫 堅(文台) 孫 和(子孝) 孫 河(伯海) 孫 亮(子明) 孫 桓(叔武) 孫 峻(子遠) 孫 資(彥龍) 孫 乾(公祜) 孫 皓(亢宗) 孫 皎(叔明) 孫 翊(叔弼) 孫 綝(子通) 孫 策(伯符) 孫 登(子高) 孫 瑜(仲異) 劉 靜(幼台) 孫 韶(公禮) 邯鄲淳(子叔) 嚴 畯(曼才) 社 預(元凱) 社 襲(子緒) 杜 瓊(伯瑜) 杜 微(國輔) 楊 儀(威公) 唐 阜(義山) 楊 修(德祖) 楊 洪(季休) 楊 彪(文先) 楊 暨(休先) 李 嚴(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勝(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達) 李 福(孫德) 李 撰(欽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 來 敏(敬達) 步 騭(子山) 吳 質(季重) 岑 晊(公孝) 何 進(遂高) 何 宗(彥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穎老) 何 顒(伯求) 應 劭(仲遠)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忠(仲子) 張 飛(翼德) 張 遼(文選) 張 休(叔嗣) 張 華(茂先) 張 紘(子綱) 張 茂(彥林) 張 松(永年) 張 郃(雋乂) 張 承(仲嗣) 張 南(文進) 張 昭(子布) 張 津(子雲) 張 特(
E. 名字中含*敏*的歷史名人名字有那幾位
賀蘭敏之(?-671年),字常住。父親為賀蘭越石,母親為武則天之姊韓專國夫人。唐高宗皇後武屬則天的外甥。其姐妹賀蘭氏(一說賀蘭敏月)亦被唐高宗李治所寵幸。他在弘文館的時候,曾經編《三十國春秋》一百卷(南朝梁的蕭方等也曾編過一部《三十國春秋》),現今此書只剩下輯本一卷。
方誌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人。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劉宗敏,陝西藍田人,李自成部將。原為鍛工,從李自成舉事,勇猛無比。
卞敏:明末秦淮愛國名妓,卞玉京的妹妹,抗清時血灑沙場。
F. 名字中有麟字的名人
章炳麟、佟麟閣、譚詠麟。
G. 歷史上名字里帶有峰的名人
怡峰
北周大將怡峰,字景皋,遷安人。他家一連幾代都在北朝任高官,高祖怡寬,北燕時曾任遼西郡守,北魏時被賜爵長蛇公。他的曾祖父怡文也曾任冀州刺史。怡鋒從小便從軍征伐,以驍勇著稱,沉毅而有膽略。北魏永安年間,怡峰因屢建軍功而被授明威將軍、車騎大將軍等爵。後在征討途中病逝,年五十。魏太祖為彰其功業,諡為襄威,而且封他的弟弟和兒子為高官。傳見《周書》卷十七。
許海峰
許海峰(1957-)安徽和縣人,著名射擊運動員,中國第一個在奧運會上獲得冠軍的運動員。
許海峰從小喜歡玩玩具槍。高中畢業後,他用40元錢買了一支氣槍。從那以後,他把心思都用在了槍上,瞄遠處樹上的鳥窩,瞄近處的飛蟲。他把理想和志向都寄託在槍上。1982年,許海峰進入安徽省射擊集訓隊,當上了一名運動員,他更是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射擊技術日見長進。1983年,在第五屆全運會射擊比賽中,許海峰獲得自選手槍慢射和氣手槍兩塊銀牌。
1984年,許海峰進入國家射擊隊,任訓練中心射擊隊助理教練兼運動員。同年7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第23屆奧運會射擊賽場,27歲的許海峰奪得首項冠軍,也是中國人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塊金牌,它是中國奧運史上零的突破。
1990年,在北京舉行的第11屆亞運會上,許海峰以660環的成績獲男子個人自選手槍慢射60發比賽的冠軍;他與隊友合作,奪得男子團體自選手槍慢射60發冠軍。1994年7月,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46屆射擊世界錦標賽上,許海峰與隊友合作,奪得男子10米氣手槍團體冠軍。1994年9月,在日本廣島舉行的第12屆亞運會上,許海峰與隊友合作,奪得男子手槍慢射團體冠軍。
許海峰在1984和1986年曾兩次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他還獲得過「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勞模」等榮譽。
H. 歷史上帶"霖"的名人都有誰
曹霖(?—249),兗州沛國譙縣人氏,曹丕之子,霖性粗暴,閨門之內,婢妾之間,多所殘害,太和六年,改封東海定王,黃初三年立為河東王。六年,改封館陶縣。明帝即位,以先帝遺意,愛寵霖異干諸國。嘉平元年薨。
岳霖(1130~1192)號商卿,為岳飛第四子,母李氏。
傅霖:宋代律博士,為齊、梁、陳、隋兵部尚書兼宏文館學士傅蕎之子,歷官翰林學士、婺州太守。《宋刑統》頒行之後,為了便於記憶誦讀,用韻文進行注釋,著有《刑統賦》。
浦霖,浙江嘉善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一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再遷郎中。外授湖北安襄鄖道。累遷福建巡撫,移湖南,復遷福建。
獨孤霖 [唐](約公元八五九年前後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宣宗大中末前後在世。咸通中,官司勛員外郎,出為宣州刺史。霖著有玉堂集二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龍應霖 [清]字純卿,四川重慶人。清附生。善畫水墨山水,筆意蒼老,邑人謂米芾後一人。《益州書畫錄補遺》
余霖,字師愚,清雍正乾隆(1723~1795年)間安徽桐城(一說江蘇常州)人。著有《疫疹一得》,創制重用石膏的清瘟敗毒飲治疫三十年,活人無數。
葉霖 清代醫家。字子雨,江蘇揚州人。
蕭霖,字雨垓,號曙堂,江都人。乾隆丙子舉人,官普洱知縣。有《爨余》、《昆海》等集。
榮霖 [清]號上谷。善畫,與王惲友善。康熙四十年(一七o一)曾在耕煙草堂作畫。《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虞山游宴冊》
吳霖 [清]字稼軒,號紫翠山樵,江蘇南通人。
顧王霖(1760—1805)一名玉霖。字柱國、稚生(一作圭),號客堂,別號易農居士。清鎮洋人。乾隆五十年(1790)進士。由庶吉士改官戶部主事,升員外郎。嗜學,工詩文,擅書畫,於婁東派中獨樹一幟。卒後門人張大人鏞為其刻遺集。著作《五是堂文集》8倦,《漢魏六朝詩話》。
符 霖 晚清小說家 符霖和吳研人被稱為中國近代小說運用第一人稱敘述的創始人。他的代表作是小說《禽海石》
景霖 (1875-?)字雨田。滿族,隸滿洲正黃旗人,遼寧沈陽人。清附生。光緒二十七年(1901)後,歷任鳳凰廳同知,西豐縣知事、懷仁縣(桓仁)知事,東三省總督府軍械局總辦,海龍斗秤捐務幫辦、蓋平(蓋縣)鹽務局總辦、奉天省督軍公署發審處委員,承德縣(沈陽)、興仁縣(撫順)幫審,巴彥、綏化官運局長等職。一九二O年,任長春稅捐徵收局長。著有《桓仁縣鄉土志著俟考》。
鄭霖(1180-1251)又名汝林,字景悅,一字潤父,號雪岩,浙江寧海人。追贈中奉大夫龍圖閣直學士
近代
方霖(1903--1983)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秦霖,字松濤,原名同觀。任171師511旅少將旅長,參加淞滬會戰,英勇犧牲。抗戰烈士。
王為霖(1907~ )第二綏靖區司令部副參謀長。1947年2月在萊蕪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俘虜。
朱家霖(1916-2002),總參通信部後勤部部長,總參通信部司令部顧問等職。
寬霖(1905-1999)高僧。
圓霖(1915)號山僧,書畫家。現住南京江浦獅子嶺兜率寺任方丈,是一位有學行的當代著名高僧。
陳霖,(1925~ )女。原名蘭亭。河南周口人。台灣著名書法家
金岳霖(1895-1984)字龍蓀,浙江諸暨人,生於湖南長沙。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小窪村人。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號稱「東北王」。1928年6月4日發生皇姑屯事件。
I. 名字中帶昊的歷史名人
昊十九,中國古代制瓷名家。生於明嘉靖前期,卒於萬曆後期。本姓吳,一名吳為,景德鎮人。出身於數代以制瓷為業的家庭,家境清寒,吳為隱居作陶,性不嗜利,淡泊名利,聰穎博學,工詩善畫。
李元昊(1003年-1048年),別名曩霄,小字嵬理,黨項族人,西夏開國皇帝。
李元昊是北魏鮮卑族拓跋氏之後,遠祖李思恭,在唐朝時受賜李姓,李元昊繼夏國公之位後,棄李姓,自稱嵬名氏。
北宋寶元元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修建宮殿,設立文武兩班官員,創造自己西夏文,並頒布禿發令。先後派遣軍隊攻擊並佔領了瓜州、沙州(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一帶)三個戰略要地。
李元昊建國後,西夏與宋朝的外交關系正式破裂。在此後的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中,西夏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北宋慶歷八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李元昊薨。謚武烈皇帝,廟號景宗。
少昊(前2598-前2525年),一作少皞、少皓、少顥,史稱青陽氏、金天氏、窮桑氏、雲陽氏或朱宣,又名玄囂,黃帝長子。是遠古時代華夏部落聯盟首領,同時也是東夷族的首領。五帝之一,中華共祖之一,被封西方大帝。從太昊伏羲到少昊的羲和部落再到皋陶、伯益的東夷部落聯盟,一直是中國早期華夏族的主幹,為早期華夏文明奠定了堅實基礎。少昊國是鳳凰的國度,少昊時期是鳳文化繁榮鼎盛時期,鳳文化和龍文化是華夏文化的兩大支柱。漢族的姓氏很多源自少昊,如:嬴、桑、秦、譚、徐、黃、江、李、趙、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