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州有哪些著名的現代人物
林則徐、嚴復、林覺民等都是福州近代的著名人物。最為有名的,應該還是林則徐。三坊七巷有林則徐紀念館,此外,林公祠、林則徐故居都在
【西學泰斗——嚴復】 近代中國系統地介紹、傳播西方政治學說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1895年~1898年,嚴復翻譯英國哲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被譽為「中國西學第一人」。
【共和先驅——林覺民】 《與妻書》作者,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清宣統三年(1911年)春,林覺民參加孫中山、黃興組織的廣州起義,隨黃興攻入總督衙門,受傷被俘,後從容就義。林覺民在廣州起義前寫下絕命書《與妻書》。
【化工巨子——侯德榜】 中國近代化工工業奠基人和世界制鹼權威。
【虎穴忠魂——吳石】 是中國共產黨打入國民黨內部的最高情報官,1973年,國務院追認吳石將軍為烈士。
【文化巨匠——鄭振鐸】 中國新文化運動中涌現出的全才型巨匠。
【天文大家——張鈺哲】 享譽國際的天文學家。張鈺哲在中國天文史上寫下許多「第一」。
【世紀老人——冰心】 被譽為與世紀同齡的文學大師。1923年,冰心發表了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寄小讀者》。
【一代才女——林徽因】 中國首位女性建築學家,也是現代著名詩人、作家。
【科普鐵人——高士其】 被譽為科教戰線上的「鐵人」,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黨內才子——鄧拓】 1944年,鄧拓主持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部毛澤東同志的文集。
【圍棋宗師——吳清源】 吳清源現代圍棋大師。
【數學巨星——陳景潤】 陳景潤
【仁心妙手——吳孟超】 中國肝膽外科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2. 福建歷史上都有哪些名人
1、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3. 沿海地區的福建,歷史上有出過什麼名人
1、朱熹
朱熹(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4. 福建各市的歷史名人有那些
福建在中古以前屬於未開化的南蠻之地,真正有歷史名人的應該是從宋開始的。比如南宋法醫學家宋慈,南平建陽人。朱熹是江西人,不過他是在三明尤溪出生的,姑且也算福建人吧。真正福建歷史名人出現井噴的應該是從近代開始的,特別是福州,當年睜眼看世界的福州人佔了半壁江山。 我大概列幾個吧。。。福州:嚴復、冰心、林覺民、林則徐、薩鎮冰、沈葆楨、鄭振鐸、陳景潤、林森、林徽因。。。莆田:林默(即媽祖)、蔡襄(書法宋四家之一)、蔡京(這傢伙不是什麼好東西)。。。泉州:俞大猷、鄭成功、施琅、葉飛。。。廈門:陳嘉庚(其他想不起來了,莫不是廈門太小的緣故?)漳州:林語堂、黃道周龍岩:中央蘇區所在,紅色名人少不了,楊成武、劉亞樓、鄧子恢、張鼎丞等等三明:朱熹、黃慎(揚州八怪之一)、楊時(程門立雪那位)、鄒韜奮南平:福建福建,福指福州,建就是南平了,所以南平的名人也挺多的,比如:宋慈、柳永、李綱(南宋那個)、黃裳(沒看錯,就是九陰真經的作者--!)、聽說春秋那個鑄劍的歐冶子也是南平人。。。寧德:這個嘛。。。雖然我就是寧德人,即使再不想承認,也得說,寧德還真就沒什麼歷史名人,就是一個標準的文化荒漠,唯一一個在史書上列傳的恐怕就是明朝的林聰了-- over
5. 福州歷史人物鄭堂的相關資料!
鄭長,正確的應該是叫鄭唐或者鄭堂,你都是聽老一輩講的哈,所以這個「堂」字在福州話里也是念「棟」哈
福州民間故事以四大故事為主,首先是作為福州人都聽說過的「貽順哥燭蒂」、「鄭唐系列」,還有「撿茶記」和「紅裙記」。
「鄭唐系列」較有影響的有《鄭堂燒火炮》。傳說福州人放鞭炮的來歷頗有淵源。明朝時,居住在福州朱紫坊的詩人鄭唐,由於他總是打抱不平,得罪了惡人,除夕這天,仇家找他晦氣,就送給他一副棺材,鄭唐不以為意,反而把棺材劈成小塊燒火,再往上撒些鹽巴,噼噼啪啪的非常熱鬧,他曠達地說「鄭唐燒火炮,除死無大災」,福州後人以此作為除夕夜放煙花、禮炮的由來。
===========先介紹鄭唐其人。==========
鄭唐,明朝 福州人氏。民間故事這么記載他:「鄭唐縣試中了秀才後,鄉試就沒了名,原因是他考試時很快把考卷寫完,然後在卷末寫詩畫圖,主考官看了十分生氣,鄭唐也不買賬,從此他無意功名。
才智過人且狡詐無賴。對貪官污吏、為富不仁者及悍婦、地痞疾惡如仇,對鄰居、鄉里刻薄。常施計榨取貪官們的錢財,屢屢得手。卻沒人奈何得了他。」
==========再給你個閩劇《鄭堂傳》的鏈接=======
在56網。
http://www.56.com/w77/play_album-aid-3237085_vid-MjQ2NTc4MzE.html
http://www.56.com/w77/play_album-aid-3237085_vid-MjQ2MzU4Mjk.html
===========最後給你看幾個鄭唐的精彩故事========
一、開門大吉,關門大吉
年邊了,鄭堂看家家戶戶都買了很多紅桔,他只去街上揀到一粒頂大的紅桔買下。正月初一早,各家各戶都要放火炮開門。鄭堂拿著這一粒大桔,邊開家門邊把大桔拋出門外,大喊:「開門大吉①羅!」眾人見了,都覺得這樣討吉利,好盡!也都跟著揀一粒大桔,大喊:「開門大吉羅!」隨手把桔拋出門外。討吉利的好事,傳得真快,一街一路的前門、後門,到處有人喊「開門大吉羅!」還有樓上喊「開窗大吉羅!」把一街一巷路上丟的盡是大紅桔。鄭堂看差不多了,就帶老嬤仔一起挑了籃擔上街巷,一路上把桔拾進籃里,挑回家時,又大喊:「關門大吉羅!」這下看到的人,也跟著去拾桔回家,也學著大喊:「關門大吉羅!
二、燃放火炮,收下紅包
有一年年到了,鄭堂家沒錢做年,就將身上僅有的幾文錢買一粒米升大的火炮芯,又買幾張大紅紙,把草墊捲起來,外面用紅紙糊住,裝上火炮芯,做成一個大大的假火炮。大年初一,鄭堂將這大鞭炮,扛拿到大街有錢人家店門口去賀年,對老闆說:「恭喜發財,祝你生意興隆,我給你放喜炮啦!」講著就要點火。店老闆,見如此大的火炮,若被點響,人被炸死,店也會被炸飛一半。忙上前又作揖、又道謝:「不用啦,你來了就算為我賀年。」只得拿出一個紅包塞給鄭堂,叫他快走。鄭堂得了紅包,又扛著大火炮到另外有錢人家門口,店家也都只好塞個紅包給鄭堂。一間店一間店賀年,鄭堂賺了不少紅包,過了一個豐足快活的年。
三、雞籠做燈 府台賞錢
那時,福州每年元宵節都有鬧花燈。官府為了表示愛民的樣子,與民同樂,府台都要親自到街上觀賞花燈,規定若有好燈被選中的,便給賞錢。於是各家各戶都爭做好燈,一則顯示手藝精巧;二則或許會討得賞錢。鄭堂就用雞籠做了個燈,在外面寫上「鄭堂好燈」四個字,元宵夜也拿到街上去賽燈了。這燈上街,眾人看了都覺得奇怪。見那鄭堂大搖大擺甚是滑稽,又覺得好笑。凡是經過的地方,看的人無不讀著燈上的字「鄭堂好燈」。府台大人見了,覺得好笑也隨口讀著「鄭堂好燈」。鄭堂即向府台討要賞錢。府台說:「你這象什麼燈,也要賞錢?」鄭堂說:「你剛才正是講『鄭堂好燈』,怎麼不給賞錢?」府台啞口無言,只好令衙役收下鄭堂的燈,發給了鄭堂賞錢。 ①大吉:「吉」與「桔」諧音。
四、鄭堂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皆通。某年,他在繁華的鼓樓開了個字畫店,幾個月下來,生意興隆。
一次,有個叫龔智遠的人,拿了一幅五代名畫家的傳世之作《韓熙載夜宴圖》來押當。鄭堂知道,這可是件稀世之寶,因此心中大喜,當場付了8000兩銀子,龔智遠答應到期願還15000兩。
一晃就到了最後期限,可是仍不見龔智遠過來贖畫。鄭堂取出那幅畫,在放大鏡下仔細察看,這才發現是幅假畫。
鄭堂被騙去8000兩銀子的消息,在一夜之間不脛而走,一下子驚動了全城的同行。
第三天,鄭堂在家裡辦了10桌酒席,邀請全城士子名流和字畫行家聚宴。這晚賓客來得很齊,有的抱著關切的心情來,有的抱著吸取教訓的心情來,也有的抱著看熱鬧的心情來,更有一些人是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情來的。
酒飲一半,鄭堂從內室取出那幅畫,掛在大廳堂的正中,對大家說:「今天宴請諸位,一方面是向大家表示鄭某立志字畫行業,決不因此罷休的決心;另一層意思是,讓我們同行共看假畫,認識一下騙子是如何用巧妙的手段以假亂真的。」
同行們看完假畫後,都說:「鄭先生使我們開了眼界,避免以後受騙上當,真是功德無量!」
此時,鄭堂把假畫投進火爐,邊燒邊說道:「不能留此假畫害人!」鄭堂燒畫,一夜之間又轟動了整個福州城。
第二天,鄭堂來到店裡,卻見龔智遠已坐在那裡等著他,說是有事而誤了銀子的還期。鄭堂說:「只誤三天,無妨,但需加三成利息。」一算,共計本息達15240兩銀子。
那龔智遠早知畫已燒了,所以並不害怕,就說:「好,兌銀,請鄭先生兌畫!」鄭堂進內取出那幅畫,龔智遠給了銀兩。龔智遠接畫在手,迅速展開一看,不由得兩腿一軟,幾乎癱了下來。
原來鄭堂在宴席上燒的畫,是自己仿造的那一幅。原來,曾經上當受騙的鄭堂早已察出這幅畫是假的,當時故作不知,以圖讓龔智遠就範。隨後,鄭堂照這幅畫仿造了一軸,同時故意四處聲張自己受騙了,然後設宴毀畫,給典畫的幕後策劃者知道,讓他主動送來本息巨金。
前一陣在地攤上買到一本講他故事的小冊子。
6. 福建有哪些名人並簡單說一說他的事跡
福建有哪些名人
我來答
熱心網友
2018-11-29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於福建閩侯。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參與國徽設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鹼、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人,與理學大師朱熹同鄉,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縣,唐相宋璟後人,生於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醫學家,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鑒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准。
7. 福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福州歷史人文薈萃,代有名人。下面是一些歷史名人資料供您參考。
【杏林始祖——董奉】 董奉(200年—280年),東漢名醫。董奉一生行醫濟世,不取分文報酬,只讓治癒者在其住宅周圍種植杏樹,售杏得谷用以賑濟貧民。董奉以其崇高的醫德,使醫生的職業有了「杏林」的別號,也被後人尊為「杏林始祖」。
【福州鑒真——隱 元】 隱元禪師(1592年—1673年),日本黃檗宗開創者。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任福清黃檗山萬福寺住持的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弘法,使沉寂已久的日本佛教界為之轟動。隱元禪師開創了日本五大佛教宗派之一的黃檗宗,目前日本崇奉黃檗宗的信眾達數百萬人,建有黃檗分寺500餘座。隱元禪師還將中國的饅頭、豆腐配方和當時中國的建築、雕塑、書法、印刷、醫葯和音樂等傳入日本,被日本稱為「黃檗文化」。
【民族英雄——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1850年),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1839年6月,林則徐領導了震動世界、彪炳史冊的「虎門銷煙」,掀開了近現代炎黃子孫反抗外國殖民侵略波瀾壯闊的第一頁,樹立了國際禁毒史上的第一塊豐碑。林則徐一生歷官十四省,被譽為「六任封疆帥,千秋社稷臣」。他組織編譯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的譯著;他在新疆主持興修水利,開挖「坎兒井」,至今仍為民造福,被頌稱為「林公渠」、「林公井」。「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名句,是林則徐一生的寫照。
【船政之父——沈葆楨】 沈葆楨(1820年—1879年)清代洋務運動重要人物之一,首任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創辦的福建船政,是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基地,也是近代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和專業技術高等學府,奠定了近代中國海軍和工業、科技、高等教育的基礎。沈葆楨提出「船政之根本,在於學堂」,他培養出的船政學堂精英,撐起了近代中國革新、自強的脊樑。
【愛國僑領——黃乃裳】 黃乃裳(1849年—1924年),著名的愛國僑領。1896年,黃乃裳參與「公車上書」,並創辦了福建近代第一張報紙《福報》。1899年,黃乃裳毅然出南洋,尋找墾殖之地,胼手砥足地在馬來西亞沙撈越詩巫創辦了「新福州」墾場,成為一代僑領。經過一代又一代福州移民的拼搏奮斗,「新福州」日益繁榮,已發展成為詩巫市。
【譯林鼻祖——林紓】 林紓(1852年—1924年),被公認為近代中國翻譯界開山祖師。他與王壽昌合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是中國第一部翻譯小說。林紓一生譯作180多部,極大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西學泰斗——嚴復】 嚴復(1854年—1921年),近代中國系統地介紹、傳播西方政治學說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1895年~1898年,嚴復翻譯英國哲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其救亡圖存的觀點,警醒國人奮發圖強,一時風靡全國,被譽為「中國西學第一人」。
【共和先驅——林覺民】 林覺民(1887年—1911年),《與妻書》作者,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清宣統三年(1911年)春,林覺民參加孫中山、黃興組織的廣州起義,隨黃興攻入總督衙門,受傷被俘,後從容就義。林覺民在廣州起義前寫下絕命書《與妻書》,勉勵妻子「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其情其志,影響深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舍小我成就大我,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捨生取義、慷慨赴死。
【化工巨子——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1974年),中國近代化工工業奠基人和世界制鹼權威。侯德榜揭開了蘇爾維法的秘密,發明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改進了碳化法氮肥生產流程,為中國化工工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侯德榜生產的「紅三角」牌中國純鹼在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被譽為「中國工業進步的象徵」。他寫下的《純鹼工學》等專著,揭開了純鹼生產的秘密,被譽為「中國化學家為世界文明做出的突出貢獻」。
【虎穴忠魂——吳石】 吳石(1894年—1950年),是中國共產黨打入國民黨內部的最高情報官,犧牲時公開身份為「中華民國國防部參謀次長」。毛澤東主席曾題詩贊譽吳石將軍,寫下了「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的名篇。1973年,國務院追認吳石將軍為烈士。
【文化巨匠——鄭振鐸】 鄭振鐸(1898年—1958年),中國新文化運動中涌現出的全才型巨匠。鄭振鐸在拓展中國文學研究領域以及挖掘、整理中國傳統文化、文物考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鄭振鐸擔任首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天文大家——張鈺哲】 張鈺哲(1902年—1986年),享譽國際的天文學家。張鈺哲在中國天文史上寫下許多「第一」。1928年,中國人自己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第1125號小行星)就是由張鈺哲發現並命名為「中華」。1941年,他組織拍攝了中國境內的第一張日全食照片。新中國成立後,他長期擔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長。1978年8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第2051號小行星定名為「張鈺哲星」。
【世紀老人——冰心】 冰心(1900年—1999年),被譽為與世紀同齡的文學大師。1923年,冰心發表了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寄小讀者》。其後,在她8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寫下了《小桔燈》、《繁星》、《春水》、《空巢》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讀者的文學名篇。冰心以愛為中心的文學精神和人格力量,使她成為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之一。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中國首位女性建築學家,也是現代著名詩人、作家,被胡適譽為「一代才女」。林徽因參與新中國國徽設計,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發掘、搶救了國寶景泰藍製作工藝,為民族和國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文學創作上,她一生也著述等身,留下了《你是人間四月天》等大量優秀的小說、詩歌、散文等作品。
【科普鐵人——高士其】 高士其(1905年—1988年),被譽為科教戰線上的「鐵人」,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全身癱瘓的高士其,以頑強的毅力奇跡般工作了60年,寫下600多篇、75萬多字的科學小品、科學童話故事和科普文章,引領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走上科學道路。高士其受到廣大青少年的熱愛,被稱為「中國兩億兒童的爺爺」,被中共中央組織部確認為「中華民族英雄」。
【黨內才子——鄧拓】 鄧拓(1912年—1966年),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37年,鄧拓創辦了敵後抗日根據地最早的黨報——《抗敵報》。1944年,鄧拓主持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部毛澤東同志的文集。新中國成立後,鄧拓擔任《人民日報》總編、社長等職務,為新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圍棋宗師——吳清源】 吳清源(1914年— ),現代圍棋大師。少年時代的吳清源就被譽為「一代圍棋神童」。東渡日本後,吳清源與日本著名棋士木谷實開創了「新布局」,被稱為圍棋現代布局的奠基人。1939年至1956年,他與當時所有日本圍棋一流高手的番棋決戰均取得勝利,縱橫日本棋壇近20年難逢敵手,被尊為「昭和的棋聖」,開創了「吳清源時代」。1983年,吳清源先生因健康原因隱退。
【數學巨星——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1996年),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把全部的生命投入解析數論尤其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1966年,他證明了「1+2」,這項成果被稱為「陳氏定理」,至今仍居世界領先地位。1978年,新華社記者徐遲寫下了著名的長篇通訊《哥德巴赫猜想》,報道了陳景潤的事跡。在十年「文革」動亂剛剛結束的那個「科學的春天」里,陳景潤成為激勵廣大有為青年向科學進軍的一面旗幟,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仁心妙手——吳孟超】 吳孟超(1922年— ),中國肝膽外科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吳孟超創立了中國肝膽外科的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開辟了肝癌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新領域,創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肝臟疾病研究和診療中心,培養造就出高層次專業團隊,使中國肝臟外科診治、研究從一紙空白到一舉邁進世界先進行列。吳孟超視病人為親人,他常說醫生的醫德比醫術更重要,只要有可能都堅持親自主刀,至今已使1.36萬多名患者恢復了健康。年逾八旬的吳孟超院士,至今仍奮斗在臨床、教學、科研第一線。2006年,吳孟超以其精湛的醫術和崇高的醫德,獲得了 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中國醫學界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8. 誰知道福建有那些歷史名人和事跡
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回《兩個家答庭》,此後,相繼發表《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後結集《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你們都不知道什麼情況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我要睡覺啊,我就覺得這個世界你不懂啊啊啊吧
9. 有哪些歷史名人在福州為官、居住或者生活過
愛國詩人:張元干
張元干:宋朝人,自幼成長在書香門第。從小在家鄉福州寒窗苦讀,飽讀詩書。而父親是當地的名士,因此家中常常高朋滿座,而張元干總是安靜地坐在一旁,聽著父親與朋友們講論詩文,偶爾提及時局政事,看著那些讀書人對奸臣當道的無奈痛心,看到父輩們對國家深沉的愛,張元干深受震撼,愛國的種子在張元干心中紮下了根,逐漸發芽。
到了青年時期,張元干隨著當官的父親到處游歷,在飽覽神州大地風光,感嘆於華夏之大的同時,張元干也看到了因為金兵侵略造成的國土淪陷、百姓流離失所,這些更加堅定了他抗擊金兵、收復故土的決心。游歷中國的過程中,張元干還結交了許多有識之士,和他們談詩論道,開闊了眼界,提高了他的詩詞創作水平。
成年之後,張元干考取了進士,入朝當了官。在靖康元年,跟隨愛國官員李剛從軍作戰。在戰場上,張元干全然忘記了自己是個文弱的書生,變成了一位身先士卒的急先鋒,帶領著士兵面對金兵的流矢箭雨沖鋒陷陣,多次在與金兵的戰斗里大獲全勝。
在戰爭里,張元干不忘寫詩,創作了多篇膾炙人口,令人熱血沸騰的戰地詩詞,充滿了豪邁的愛國情懷。不幸的是,作為堅定的抗金派,張元干在政治上遭到了投降派的排擠,一直壯志難酬,甚至被構結罪名,貶謫回鄉。
兩任內閣:葉向高
葉向高,明朝人。他的出生到童年,都是在東奔西走、顛沛流離的困苦中度過的。他的母親是在福建倭寇的追殺途中,在路邊生下他的。出生後,本該在母親懷中享受安樂溫暖的嬰孩葉向高,卻要跟著大人四處躲避倭寇的追殺。雖然在少年時期,葉向高經常面臨著居無定所,衣不蔽體,無法溫飽的流亡生活,但是在父母的嚴加教導下,他從來都沒有放棄學習。直到戚繼光消滅倭寇,葉向高才能回到故鄉。
自幼聰穎的葉向高在二十四歲就考取了進士,隨後一直在南京國子監工作,期間由於仗義執言,讓上司很不快,因此一直都沒有受到重用。直到四十七時,葉向高被朱賡提拔進入內閣。專橫的朱賡本以為葉向高是一個軟弱老實的老好人,可以任他操縱,卻沒有想到葉向高在官場早已浸淫多年,早已學會喜怒於無形,寵辱不驚了。雖然逢人笑眯眯的,但是內心卻無比堅韌強大。
10. 福州歷史人物鄭長有人有他的相關資料么
鄭長,正確的應該是叫鄭唐或者鄭堂,你都是聽老一輩講的哈,所以這個「堂」字在福州話里也是念「棟」哈
福州民間故事以四大故事為主,首先是作為福州人都聽說過的「貽順哥燭蒂」、「鄭唐系列」,還有「撿茶記」和「紅裙記」。
「鄭唐系列」較有影響的有《鄭堂燒火炮》。傳說福州人放鞭炮的來歷頗有淵源。明朝時,居住在福州朱紫坊的詩人鄭唐,由於他總是打抱不平,得罪了惡人,除夕這天,仇家找他晦氣,就送給他一副棺材,鄭唐不以為意,反而把棺材劈成小塊燒火,再往上撒些鹽巴,噼噼啪啪的非常熱鬧,他曠達地說「鄭唐燒火炮,除死無大災」,福州後人以此作為除夕夜放煙花、禮炮的由來。
===========先介紹鄭唐其人。==========
鄭唐,明朝 福州人氏。民間故事這么記載他:「鄭唐縣試中了秀才後,鄉試就沒了名,原因是他考試時很快把考卷寫完,然後在卷末寫詩畫圖,主考官看了十分生氣,鄭唐也不買賬,從此他無意功名。
才智過人且狡詐無賴。對貪官污吏、為富不仁者及悍婦、地痞疾惡如仇,對鄰居、鄉里刻薄。常施計榨取貪官們的錢財,屢屢得手。卻沒人奈何得了他。」
==========再給你個閩劇《鄭堂傳》的鏈接=======
在56網。
http://www.56.com/w77/play_album-aid-3237085_vid-MjQ2NTc4MzE.html
http://www.56.com/w77/play_album-aid-3237085_vid-MjQ2MzU4Mjk.html
===========最後給你看幾個鄭唐的精彩故事========
一、開門大吉,關門大吉
年邊了,鄭堂看家家戶戶都買了很多紅桔,他只去街上揀到一粒頂大的紅桔買下。正月初一早,各家各戶都要放火炮開門。鄭堂拿著這一粒大桔,邊開家門邊把大桔拋出門外,大喊:「開門大吉①羅!」眾人見了,都覺得這樣討吉利,好盡!也都跟著揀一粒大桔,大喊:「開門大吉羅!」隨手把桔拋出門外。討吉利的好事,傳得真快,一街一路的前門、後門,到處有人喊「開門大吉羅!」還有樓上喊「開窗大吉羅!」把一街一巷路上丟的盡是大紅桔。鄭堂看差不多了,就帶老嬤仔一起挑了籃擔上街巷,一路上把桔拾進籃里,挑回家時,又大喊:「關門大吉羅!」這下看到的人,也跟著去拾桔回家,也學著大喊:「關門大吉羅!
二、燃放火炮,收下紅包
有一年年到了,鄭堂家沒錢做年,就將身上僅有的幾文錢買一粒米升大的火炮芯,又買幾張大紅紙,把草墊捲起來,外面用紅紙糊住,裝上火炮芯,做成一個大大的假火炮。大年初一,鄭堂將這大鞭炮,扛拿到大街有錢人家店門口去賀年,對老闆說:「恭喜發財,祝你生意興隆,我給你放喜炮啦!」講著就要點火。店老闆,見如此大的火炮,若被點響,人被炸死,店也會被炸飛一半。忙上前又作揖、又道謝:「不用啦,你來了就算為我賀年。」只得拿出一個紅包塞給鄭堂,叫他快走。鄭堂得了紅包,又扛著大火炮到另外有錢人家門口,店家也都只好塞個紅包給鄭堂。一間店一間店賀年,鄭堂賺了不少紅包,過了一個豐足快活的年。
三、雞籠做燈 府台賞錢
那時,福州每年元宵節都有鬧花燈。官府為了表示愛民的樣子,與民同樂,府台都要親自到街上觀賞花燈,規定若有好燈被選中的,便給賞錢。於是各家各戶都爭做好燈,一則顯示手藝精巧;二則或許會討得賞錢。鄭堂就用雞籠做了個燈,在外面寫上「鄭堂好燈」四個字,元宵夜也拿到街上去賽燈了。這燈上街,眾人看了都覺得奇怪。見那鄭堂大搖大擺甚是滑稽,又覺得好笑。凡是經過的地方,看的人無不讀著燈上的字「鄭堂好燈」。府台大人見了,覺得好笑也隨口讀著「鄭堂好燈」。鄭堂即向府台討要賞錢。府台說:「你這象什麼燈,也要賞錢?」鄭堂說:「你剛才正是講『鄭堂好燈』,怎麼不給賞錢?」府台啞口無言,只好令衙役收下鄭堂的燈,發給了鄭堂賞錢。 ①大吉:「吉」與「桔」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