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紀昀

歷史人物紀昀

發布時間:2021-02-26 09:11:15

⑴ 紀曉嵐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物

大才子,仕途坎坷。
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
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⑵ 紀曉嵐杜小月歷史上有其人嗎

紀曉嵐確有其人
杜小月完全是杜撰的

⑶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究竟是什麼樣的

我們很多人都是通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知道的紀曉嵐,在電視裡面,紀曉嵐是個剛正不阿而且和貪官和珅一直鬥智斗勇的一個人,而歷史上的紀曉嵐和電視中的他是不一樣的。

紀曉嵐是清朝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而且在古代,一般人的壽命都是在五六十歲,但是紀曉嵐是直到八十二歲才離開人世的,他最主要的作品就是《閱微草堂筆記》,其中也是編寫了很多部史學典籍的,為我國歷史文化史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知道了歷史中的紀曉嵐是這樣的一個人之後,你心中對他的看法有沒有一點改變呢?

⑷ 歷史上的紀曉嵐的人物生平

紀昀祖籍是應天府上元縣,傳其家為紀家邊。明永樂二年(1404年),奉命「遷大姓實畿輔」(乾隆《獻縣志》),人稱茶星始遷來獻縣,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獻縣城東九十里之景城鎮。到紀曉嵐,北遷已十四世。有據可考,紀曉嵐為紀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於這樣一個世代書香門第。紀曉嵐兒時,居景城東三里之崔爾庄。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讀書生雲精舍。二十一歲中秀才,二十四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接著母親去世,在家服喪,閉門讀書。三十一歲考中進士,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任編修,辦理院事。外放福建學政一年,丁父憂。服闋,即遷侍讀、侍講,晉升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貴州都勻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為侍讀學士。同年,因坐盧見曾鹽務案,謫烏魯木齊佐助軍務。[1]召還,授編修,旋復侍讀學士官職,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淡經營十三年,《四庫全書》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經、史、子、集四部。紀並親自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凡二百卷,每書悉撮舉大凡,條舉得失,評騭精審。同時,還奉詔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基礎上,精益求精,編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為涉獵《四庫全書》之門徑,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書。《四庫全書》的修成,對於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發揚歷史文化遺產,無疑是一重大貢獻。在主編《四庫全書》期間,紀曉嵐由侍讀學士升為內閣學士,並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閣事,甚得皇上寵遇。接著升為左都御史。《四庫全書》修成當年,遷禮部尚書,充經筵講官。乾隆帝格外開恩,特賜其紫禁城內騎馬。嘉慶八年(1803),紀曉嵐八十大壽,皇帝派員祝賀,並賜上方珍物。不久,拜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他六十歲以後,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禮部尚書。紀曉嵐卒後,築墓崔爾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員,到北村臨穴致祭,嘉慶皇帝還親自為他作了碑文,極盡一時之榮哀。[2]

⑸ 請問歷史人物 紀曉嵐與劉羅鍋是什麼人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於嘉慶十年(1805)二月,故卒後謚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乾隆19年中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庫全書》正式開始編修,以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劉統勛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為官清廉。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劉墉於北京驢市胡同家中「端坐而逝」。
清朝選官有儀表容貌的要求,羅鍋是不可能當官的,理論上來說劉墉不會是「羅鍋」

⑹ 歷史人物一覽表

夏 後羿,女嬌,妹喜,夏啟,夏桀
商 妲己,伊尹,比干,婦好,商容,西伯侯姬昌,崇侯虎, 聞仲,箕子,微子,伯夷 ,叔齊 ,紂王,還有盤庚。
周 武王,呂尚,周公,幽王,褒姒,郝王
春秋戰國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孟嘗君,孔子,老子,莊子,孟子等諸子百家,田忌,孫武,伍子胥,孫臏,樂毅,吳起,李牧,白起,屈原,荊軻,龐涓,夫差,勾踐,介子推
秦 嬴政,2勢,趙高,李斯,蒙恬,蒙括,王翦,項羽
漢 劉邦,韓信,蕭何,陳平,張良,呂後,東方朔,王昭君,灌嬰,張騫、衛青、霍去病,李廣,班超,班固,武帝,文帝,景帝,光武帝,霍光,司馬遷
三國 三國人物實在太多,只有復制了
梓潼 龐義
安定 程銀
建鄴 張英 陳橫
北海 孫乾 武安國 王朗 國淵
會稽 周昂 周昕 樊能 虞翻
晉陽 李肅 曹性 郝萌 楊丑 穆順 方悅
天水 華雄
下邳 呂岱 糜竺 曹豹 車胄 陳珪
北平 魏攸 鞠義
薊 蔣義渠 吳巨
武威 賈詡
洛陽 韓浩 蔡琰 韓玄 楊奉
漢中 張魯
長沙 區星
鄴 蘇由 潘鳳 沮授 田豐 審配 呂翔 呂曠
陳留 典韋 夏侯淵 夏侯敦 劉馥 毛玠
長安 傅異 杜畿
南皮 文丑 顏良 高覽 焦觸 逢紀 李孚 季雍 晆元進 韓呂子
濮陽 董昭 於禁 程昱 陳宮 李豐
宛 黃忠 許攸 張勛 韓胤 紀靈 楊弘 俞涉 樂就 梁綱 橋蕤 婁圭
襄平 公孫度
汝南 袁胤 許靖 袁渙 雷薄
吳 嚴白虎 嚴興 許貢 凌操
平原 華歆 崔琰
許昌 鍾繇 荀彧 戲志才 辛評 郭圖 荀椹
小沛 劉勛
江州 嚴顏
廬江 周泰
許昌 荀彧 陳群 郭嘉 戲志才 鍾繇 許褚
長安 張既 傅異 金旋
南皮 牽招 焦觸 李孚 張南
壽春 劉繇
吳 嚴白虎 嚴興 許貢
下邳 車胄
襄陽 向朗 杜畿
成都 張任 張松 王甫 吳蘭
洛陽 盧植 韓玄 徐晃 蔡琰 司馬朗
濮陽 程昱 王忠 伊藉
平原 崔琰
陳留 梁習 滿寵 毛玠 劉馥
襄平 國淵
北海 孫乾
薊 鄒靖 徐藐 吳巨
晉陽 郝萌 楊丑 卞喜 張燕 韓遁
鄴 趙范 趙雲 呂翔 呂曠 蘇由
宛 黃忠 陳震 婁圭 李嚴
汝南 程秉 周倉 廖化 劉辟 何儀 裴元紹 龔都 呂范 袁渙 李通
吳 凌操 嚴畯
會稽 賀齊 董襲 虞翻 樊能 周昕
建鄴 呂岱
天水 王異
建鄴 陳橫 張英
洛陽 徐晃 韓玄 楊修 蔡琰 楊奉
柴桑 蔣干 呂蒙
武陵 潘浚
長沙 桓玠
濮陽 王累
陳留 梁習
長安 皇甫嵩 金旋
壽春 蔣欽 劉馥
成都 秦宓 王甫
襄陽 向朗 杜畿
鄴 趙范
南皮 郭援 李孚
長安 張既 傅異
平原 崔琰
零陵 劉度 刑道榮
建寧 李恢
襄平 國淵
晉陽 王凌 卞喜 張燕 韓遁
下邳 糜氏 陳矯 車胄
廬江 魯肅 宋謙 大喬 小喬 周泰
北平 閻柔
汝南 魏延 張閻 周倉 廖化 劉辟 何儀 裴元紹 龔都 李通
北海 孫乾 程秉
薊 徐藐
宛 甘寧 婁圭 李嚴
汝南 周倉 廖化 劉辟 何儀 裴元紹 龔都 趙雲 陳到 魏延
壽春 張閻 陳蘭 雷薄 步騭
長沙 桓玠
宛 婁圭 李嚴
天水 王異 楊肁
安定 韓德
成都 秦宓
建鄴 呂岱 謝旌
濮陽 胡班
洛陽 司馬懿 賈逵 司馬孚 關平
建寧 李恢
武陵 鞏志
鄴 樊氏
薊 田予 徐藐
晉陽 張燕 王凌
小沛 溫恢
武威 蔡琰
北海 吳質
廬江 魯肅
襄平 國淵
武陵 廖立
零陵 程秉 刑道榮
晉 衛瓘,王羲之,王獻之,司馬炎,謝安,謝玄
隋 楊堅,楊素,楊廣,宇文化及,楊玄感,竇建德
唐 李淵,李世民,魏徵,李建成,李元吉,房玄齡,李隆基,楊貴妃,李白,杜甫,秦瓊,尉遲恭,武則天,郭子儀,安祿山,史思明,韓愈,柳宗元
宋 趙匡胤,趙光義,楊業,佘賽花,徽宗,欽宗,趙構,岳飛,宗澤,韓世忠,李綱,蔡京,高俅,童貫,岳雲,王安石,3蘇,司馬光,歐陽修,
元 鐵木真,忽必烈
明 朱元璋,朱棣,朱允文,常遇春,徐達,劉伯溫,戚繼光,鄭成功,李自成,朱由檢,劉瑾,魏忠賢,石謙
清 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乾隆,紀昀,和珅,鰲拜,明珠,索額圖,陳廷敬,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洪秀全,石達開,慈禧,光緒,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李光地,施琅,吳三桂
手打不容易,有用就採納吧

⑺ 歷史上的紀曉嵐

紀曉嵐小的時候呢,受到家裡嚴格的督促,自小絕頂聰明,天分非常好,才思敏捷,過目不忘,為文不假思索的,所以大家在電視劇裡面或者在他的一些傳記裡面都可以看得到這點的。這在史書裡面也有記載,大家如果看清史稿的話,還有看那種清史列傳,裡面都有那個紀曉嵐傳,大家都可以去翻一下去看一下。關於紀曉嵐的傳說非常多當然關於他的傳說是非常多的,我就舉一個簡單例子,就是在他小的時候,有一天。他和一些小夥伴在一起玩的時候,突然間有一個太守過來,他們一不小心把球踢到太守的轎子裡面去了。太守馬上就停轎了,很多孩子就嚇得跑掉了,唯有紀曉嵐站在路中間不走。為什麼?他要他那個小球。那個太守就問他,為什麼你不走啊?太守說如果你要這個球可以,但是你得跟我來副對聯,你要是對上來我就給你,要是對不上來,對不起,就給你沒收。那麼他就說了個什麼呢?太守出上聯:「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紀昀不假思索地答道:「太守二千石,獨公……」最後一個字遲遲不說。太守問他「何以不說出末一字」,他回答說:「太守若將球還我,就是『廉』字;若不還,便是『貪』了。」太守不禁大笑,自然把球還他了。所以說這個反應非常快,當時這個太守就覺得這個小孩非常憨態可掬,非常可愛。所以類似的傳說在整個野史裡面很多啦,大家在電視劇裡面也看到。青年時期的紀曉嵐到了雍正十二年(1734)的時候,因為他的父親調到京城裡面去做官,到北京,到戶部,去做了一個官職,這個時候紀曉嵐是十一歲,他就受業於著名畫家董邦達門下。董邦達是清代皇家畫院中繼王原祁之後的一代宗匠,名師自然出高徒。到了乾隆五年(1740)的時候,紀曉嵐呢,按照清代的規矩,到了必須考試的時候,你不管考秀才考舉人考進士,你必須回到老家去參加考試。這樣的話,紀曉嵐也是從京城裡面回到老家去參加秀才的考試,這個時候他當然是一舉考中了。到了乾隆十二年(1747)的時候,紀曉嵐又參加鄉試,就是參加省裡面的一個考試,就是舉人的考試,這個時候他的文章寫得非常好,有聲有色,顯得非常富有文采,才氣飛揚,是非常難得的一篇文字。那麼這次考試主考官是誰呢?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就是劉羅鍋的父親,叫劉統勛,另一個是阿克敦。劉統勛是主考官。兩個主考官見了紀曉嵐的文章,都是一起為之拍案叫絕,感覺他的文章寫得非常好,所以把他作為第一名,就是省里舉人考試的第一名。紀曉嵐呢,當時感覺躊躇滿志的,接下來又去京城裡參加進士的考試,會試,但是呢,沒有考取,名落孫山。實際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和乾隆十六年(1751)的時候,紀曉嵐又參加過考試,兩次考試都沒有考中,實際上他真正考中是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當然在這五六年的時間裡面,過去所謂三年一大考嘛,在這些年的時間裡面,因他父親做官的緣故,所以他長期也是生活在京城裡面,他更多地接觸的都是當時的漢學大家,包括像我們老一點的先生都知道的,像那個當時漢學界比較有名的,錢大昕啊等等,這都是他交往,經常去拜訪的一些人物,來往非常多,所以這為他以後成為著名的漢學大師是有直接關系的。做學官時期的紀曉嵐到了乾隆十九(1754)年的時候,三月,紀曉嵐又去參加考試,進士會試,這次是考中了。接著又參加殿試,就是皇帝主持的殿試,那麼參加殿試的時候,他當時考取了進士的二甲第四名,應該還是說排在前面的,考得非常好。所以在這一年呢,就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紀曉嵐真正開始做官了,接著就任命他到翰林院裡面去做這么一個編修。這個翰林院啊,在古代的時候,在清代,就是做官的開始。那麼大概從這個時候開始,紀曉嵐更多的是做一些學官,就是到外地去做學官。什麼是做學官?比如說是到福建,到江蘇,還有到這個,到那個地方,到其他地方,外地做過一陣子主考官,專門也就是負責鄉試的一些考試,主要是負責這些事情。有人就講了,紀曉嵐在電視劇裡面,大家所看到的,整天都是和和紳他們斗來斗去,實際上紀曉嵐他的官位比起和紳要小得多了,他就是一個學官,包括去編那個四庫全書的時候,他也只是個總撰官了,相當於一個總編輯,但是他還是比和紳要低得多。當然這是後話,我們等會再講。在以後呢,可以說他就開始了真正做官的生涯,當然他在做官的時候寫過很多文章,大家如果去看他的文集,這里有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紀曉嵐文集》,就會發現,他寫了很多在做主考官的時候的一些感受,這些感受真正體現了他早期的一些思想,他的為人的一些想法,一些為人之道。愛才成癖的紀曉嵐紀曉嵐認為雖然我現在做了主考官,就是說我現在做一個來選撥別人的人了,但是實際上我當年也曾經落第過。這個是確確實實,他曾經沒有考中過,那麼現在他做了主考官了,所以他在學官任上還是非常注意選拔人才的。他自己就講,他自己是「平生無寸長,愛才乃成癖」。就是非常愛才的,如果是發現有才的人絕對還是破格錄用的。如果遇到一個好的學人,或者一個年輕人,他會破格提拔的,如獲至寶,所以對於這個試卷的批改和取捨,他仍然也是非常的嚴格,非常的慎重。他竟然對別人改過的卷子,那個經常是改過了扔到一邊去的,他還要再拿過來親自再看一遍,這是在他很多文章裡面提到的。為什麼要自己再看一遍?他怕有遺珠之害,免得有些人,就像現在的考試也一樣的,比如改一遍作文,古代就是考四書五經啊,改一遍文章可能不同的人他所得的分數是不一樣的,現在仍然也存在這個問題啦。就是說當時很多人就是感到批得有問題啊,他都要去過問一下,尤其對那些不被錄取的考生的卷子啊,都要去過問,去看一下,免得有什麼遺憾啊。紀曉嵐推動了乾嘉漢學的形成乾隆十九年(1754)一直到乾隆三十三年(1768)這段時間里,應該說這是紀曉嵐在翰林院春風得意的日子,過得還是非常愉快的。這段時間裡面呢,當然這個時候和他交友的朋友啊,有很多,都是後來的一些大家,比如說戴震、王昶、王鳴盛、錢大昕、孫星衍、王念孫、段玉裁、阮元、蔣士銓、洪亮吉、黃仲則、羅聘、劉墉等,乾嘉漢學風尚的形成,紀曉嵐起了重要推動作用。在乾隆二十年(1755)的時候,就是他做官的第二年,紀曉嵐就在北京的歙縣會館見到戴震,戴震當時是避難到北京去的,因為他受到家族的威逼,沒有辦法,在安徽歙縣呆不下去了,跑到北京去了。這個時候,紀曉嵐是專門去拜訪他的,非常的崇拜,所以我們當年在解放以後吶,很長時間裡面對紀曉嵐是不聞不問的,基本包括他的那個《閱微草堂筆記》,他的集子基本是湮沒無聞的,基本上是不出版的,他的那個《閱微草堂筆記》一直到1984年才正式出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紀曉嵐這個人物

紀昀(ǐ yún),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於嘉慶十年(1805)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謚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紀昀祖籍為應天府上元縣,傳其家為紀家邊。明永樂二年(1404),奉命「遷大姓實畿輔」(乾隆《獻縣志》),始遷來獻縣,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獻縣城東九十里之景城鎮。到紀曉嵐,北遷已十四世。有據可考,自紀曉嵐上推七世,都是讀書人。高祖紀坤(1570—1642),庠生,屢試不第,有詩名,著有詩集《花王閣剩稿》。曾祖父紀鈺(1632—1716),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後入太學,才學曾受皇帝褒獎。祖父紀天申(1665—1732),監生,做過縣丞。父親紀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舉人,歷任戶部、刑部屬官,外放雲南姚安知府,為政有賢聲。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時,尤長考據之學,著有《唐韻考》、《杜律疏》、《玉台新詠考異》等書。至紀容舒,紀氏家道衰而復興,更加重視讀書,遺訓尚有「貧莫斷書香」一語。紀曉嵐為紀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於這樣一個世代書香門第。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紀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