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墓地

歷史人物墓地

發布時間:2021-02-26 09:08:51

⑴ 中國古代十大名墓穴

中國古代十大名墓穴分別是:成吉思汗陵、黃帝陵、茂陵、明十三陵、明孝版陵、權乾陵、清東西陵、秦始皇陵、西夏王陵、昭陵。

1、成吉思汗陵,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陵園佔地約5.5公頃,對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歷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

歷史人物,有誰的墓被盜過

在中國,掘墳盜墓行為屢禁不止,下面這些人盜墓的也多是盜名人墓

伍子胥鞭楚平王屍
《左傳》記載,公元前522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逃吳國,發誓要報仇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孫武攻破楚國城池,成全吳王「春秋五霸」地位後,伍子胥也尋得了報仇機會。 伍子胥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屍體挖出來,用鞭子一直抽了300下才止住,此即「鞭屍三百」典故。現代學術界還引發了「鞭屍」、「鞭墳」之爭,認為伍子胥當年根本未鞭屍,僅是鞭了梁平王的陵墓。

項羽挖秦始皇墓
班固的《漢書》稱,「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大師至其下矣。項籍焚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羊,失火燒其藏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緊閉之禍,豈不哀哉。」《史記》記載,劉邦把「掘始皇帝冢」作為項羽的一大罪過,昭示天下。但有學者認為,項羽掘秦陵記載未必准確,酈道元在四百年後寫的書不可信,因為早年史書、比較嚴肅的《史記》並無准確記錄,而現代考古探測發現秦陵「完好無損」。

西漢時期廣川王劉去喜歡盜墓,而且把自己王國境內的墓都挖了,且主要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王族墓,如魏襄王墓、晉靈公墓。這也是小說《黃河鬼棺》中所引用的。

《鬼吹燈》中摸金校尉的來源——曹操,歷史上大規模的盜墓行為都摻雜有官方性質,但設「盜掘辦公室」的,最早應該是曹操。史書中稱他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門研究、執行盜墓,曹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專業的盜墓者。據說為了籌集軍餉,曹操想到陪葬甚豐的王陵,打起盜墓的主意。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碭山王墓,這里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後的陵墓。此陵有北京「十三陵」4倍大,人稱「天下石室第一陵」。劉武處「文景之治」、國富民豐的年代,墓室總容積達1367立方米,與皇帝享用的規制有過之而無不及。曹操親臨現場指揮取寶,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就養活了手下全軍將士3年。

劉邦和劉秀的墓
董卓原為漢時河東太守,生性殘暴。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被掘開,董卓是最大罪人之一。茂陵第一盜是東漢初年農民起義軍赤眉軍乾的,赤眉軍先把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掘開,已盜走了大量財寶。在掘開長陵陵區內劉邦皇後呂雉的墓穴時發現,呂後的屍體歷經那麼多年仍如剛死不久,有兵士動了邪念,竟然奸了屍。
到東漢末年,同為軍餉發愁的董卓盯上了茂陵。雖然之前已讓赤眉軍光顧,但呂布進去後發現陪葬品仍是堆放滿地,進入後呂布為何要亂翻劉徹的棺槨?

唐陵大部分遭盜,連武則天在內,唐朝共有21位皇帝,其中19位皇帝的陵都在漢陵以北的北山山脈一帶,號「關中十八陵」(武則天與李治同陵),但其中17座都被盜掘了其中只有乾陵沒有被盜掘。而第一禍首就是唐末五代時期的節度使溫韜。宋人程大昌《考古編》中稱,在盜掘乾陵時。出現了極為反常的天象,狂風驟雨閃電雷鳴,怕遭報應的溫韜被嚇跑了。

北宋皇陵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的遷葬陵,號稱「七帝八陵」。劉豫本為北宋臣子,後降於北金政權。降順變節,本已不義,合夥盜掘陵墓,則更加不義。降金的劉豫被金國立為「大齊皇帝」,當了傀儡皇帝的劉豫學起了曹操,設了專門的盜墓機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有記載的官盜機構。肥水不流外人田,劉豫還任命自己的兒子為「淘沙官」。

南宋皇陵也多被盜,盜掘南宋皇陵的是叫楊輦真珈的西域和尚(蕃僧),作為一個出家僧人,本該好好修行,但他不事佛法,毫無道行。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雜識》、元末明初人陶宗儀所著《輟耕錄》記錄: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楊輦真珈帶人到陵區,負責護陵的羅銑堅決阻止,允澤竟然抽出刀來,當場殺了羅銑。最令人發指的是,楊輦真珈將帝、後們的骨骸全部掘出,棄之荒野。南宋皇帝至死也無一人能回到祖陵處,反遭陵毀屍拋。時人唐珏看不下去,召集鄉人用獸骨置換收藏帝後屍骨。史書《南宋諸陵圖》記載,最後還是明太祖朱元璋做了一回善事,將南宋帝王的屍骨重新歸葬原處,重修皇陵。

明萬曆年間,太監陳奉去湖廣徵收礦稅,陳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壓官民,無惡不作。陳奉盜墓歪念是受鄉民盜掘李林甫之妻楊氏墓「得黃金巨萬」啟發,將荊州境內墳墓全都盜掘了。巡按御史玉立賢上奏,大學士沈一貫上言,朱翊鈞全都置之不理。顯陵是朱翊鈞曾祖父、恭睿獻皇帝朱祜杭和曾祖母蔣氏的合葬墓。顯陵規模宏大,陪葬不薄。陳奉以開礦作掩護進行盜掘,兩年後離開湖廣時,運載財寶的舟船首尾相連,長達數里。一個宦官敢盜掘當朝皇陵,當然是得到了朱翊鈞的默許,為皇帝斂財,不然陳奉的荒唐行為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有人稱,朱翊鈞的定陵被發掘掉,也是一種報應。

清朝皇帝自順治始,多有「盜墓」習慣,用於修築宮殿、陵,康熙、雍正都干過拆毀明代建築建陵的事情。但打起前朝皇陵主意的,則只有乾隆。乾隆盜墓對象是明「十三陵」,其公開理由卻不是盜,而是頗討漢人喜歡的說法:修葺明皇陵,與他人的野蠻盜掘相比,乾隆的行為顯得很文明。乾隆盜墓堪稱一奇,民間廣為流傳「乾隆盜木」的故事。據說是乾隆因為看上了朱棣長陵恩殿的金絲楠木大柱,這才降旨修明陵的,企圖將長陵大殿拆毀。經劉墉(劉羅鍋)、紀曉嵐等人的勸阻,乾隆皇帝才放棄了拆長陵的念頭。但他不死心,仍命人拆毀了永陵的大殿,換下該殿的楠木,用於建設自己裕陵。

乾隆自己的裕陵後來也遭到孫殿英的盜掘,民國初年的軍閥盜墓,加重了盜墓之風。孫殿英是土匪出身,大字不識一個,戰功也無,但賭技超群,盜墓時身份是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後被譏為「盜墓將軍」。當時,孫殿英以剿匪換防為名,進入清東陵搞「軍事演習」,用炸葯炸開慈禧的東陵、乾隆的裕陵,三天盜得寶物無數,裝了30車。僅從兩個綠皮紅瓤、黑子白絲「翡翠西瓜」,估價在白銀500萬兩。

⑶ 經常去歷史人物的墓地的人是什麼心理

對歷史痴迷的人,對歷史人物崇拜的人,這種人心理很正常,唯一的缺點就是想活在過去,對現代有一種迷茫。

⑷ 歷史上還有多少古代名人的墓沒有找到!

不想補充了,根據名字,自己網路吧
秦始皇(墓棺沒找到)
成吉思汗(回最有傳奇色彩,至今無答法確定)
知道的就兩個了,自古帝王墓都有記載的,找到不難,不過也些沒發掘而已。
很多墓很有意思的像李世民的昭陵(據傳有蘭亭集序)
武則天李治合葬的乾陵(天下一半財富)
漢武帝茂陵
劉備惠陵
還有慈禧陵墓等等都很有傳奇色彩。

⑸ 中國著名的50位歷史人物墓地分別在什麼地方

中國著名的50位歷史人物墓地分別在什麼地方?
(1) 孔子:山東曲阜縣
(2) 屈原:河北秭歸縣
(3) 荀子:山東蒼山縣
(4) 范蠡:安徽渦陽縣
(5) 張良:河南蘭考縣
(6) 張騫:陝西城固縣
(7) 司馬遷:陝西漢城縣
(8) 王昭君:內蒙古呼和浩特
(9) 王充:浙江上虞縣
(10) 蔡倫:湖南耒陽
(11) 張衡:河南南陽市
(12) 華佗:江蘇徐州市
(13) 張仲景:河南南陽市
(14) 諸葛亮:陝西勉縣
(15) 關羽:湖北當陽
(16) 王羲之:浙江嵊縣
(17) 陶淵明:江西九江市
(18) 玄奘:陝西長安市
(19) 李白:安徽當塗縣
(20) 杜甫:河南鞏縣
(21) 韓愈:河南孟縣
(22) 白居易:河南洛陽市
(23) 柳宗元:廣西柳州市
(24) 范仲淹:河南伊川縣
(25) 歐陽修:河南新鄭縣
(26) 蘇洵:河南郟縣
(27) 司馬光:山西夏縣
(28) 蘇軾:河南郟縣
(29) 蘇轍:河南郟縣
(30) 岳飛:浙江杭州市
(31) 辛棄疾:江西鉛山縣
(32) 元好問:陝西忻縣
(33) 楊萬里:江西吉水
(34) 施耐庵:江蘇興化縣
(35) 唐寅:江蘇蘇州市
(36) 李時珍:湖北蘄春縣
(37) 劉伯溫:浙江文成
(38) 鄭成功:福建南安
(39) 蒲松齡:山東淄博市
(40) 林則徐:福建福州市
(41) 魯迅:上海市
(42) 秋瑾:浙江杭州市
(43) 廖仲凱:江蘇南京
(44) 孫中山:江蘇南京
(45) 方誌敏:江西南昌市
(46) 馮玉祥:山東泰安市
(47) 何香凝:江蘇南京
(48) 李大釗:北京市
(49) 左權:河北邯鄲市
(50) 宋慶齡:上海市

⑹ 歷史人物,有誰的墓被盜過

這問題問的,無言以對,只能說一句:所有被盜的墓都是歷史人物的墓。

⑺ 歷史人物中還有那些人的墓地至今沒有找到

很多很多,比如:
曹操
鐵木真
老子
西施

⑻ 歷史人物的墓地財產屬國家還是屬後人

由於認為是抄其祖先所留財產的人(直系子孫)存在舉證證明墓地里的財產屬於其祖先留給後人所有,且因這個問題已經成為關系民族國家和學界更大的命題,應當適用歸國家所有,《物權法》有明確規定。
以現在的法律,可能會保護這位直系子孫的利益(要求考古隊停挖),但是,國家肯定會專門出台一部關於保護國家專有文物的法律法規,最終是會歸國家所有。

⑼ 古墓葬的歷史名人

在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中還有一些歷史名人墓,例如:紀念民族始祖的黃帝陵回、成吉思汗陵答;屬於文化名人和民族英雄的孔林、司馬遷墓和祠、張衡墓、張仲景墓及祠、司馬光墓、岳飛墓、李時珍墓、徐光啟墓、李自成墓、鄭成功墓;少數民族地區的楊粲墓、奢香墓、阿 巴和加麻札;有關中外關系的浡泥國王墓、伊斯蘭教聖墓、蘇祿王墓等等。

⑽ 歷史上名人名墓的好風水寶地有哪些

光一個洛陽鏟,就應該知道是在洛陽的。
生在蘇杭,葬在北邙。洛陽地處內中原,古來為文人薈萃容之地。此邙山雄渾逶迤,土厚水低宜於殯葬,所以歷代帝王將相、富戶巨賈,皆迷信北邙為風水寶地,多葬於邙山下,故民間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之說。以致「北邙山上少閑土,說是洛陽人舊墓」、「北邙無卧牛之地」,成為我國最為集中浩大的墓葬區。

中國好像一共300都個皇帝,100多個葬在洛陽。還有無數文人騷客,王勃、白居易、關羽、杜甫、蘇秦、張衡數不過來,太多太多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墓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