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機智故事

歷史機智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6 08:32:49

㈠ 歷史上有哪些縣令機智辦案的故事

最著名的是鄭板橋的故事,你可以搜搜看
板橋巧斷賴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縣時,頗為當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濰縣的知縣時,歲逢飢荒,於是大興工賑,令豪門大戶煮粥救飢,全活者甚多。傳聞鄭板橋於濰縣擔任縣令時,受理一樁賴婚案,窮秀才告其岳父不守諾言,無端賴婚。
板橋事先已知窮秀才的岳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窮秀才暫留衙內,派人傳喚地主與他的女兒到堂上。於是,板橋問道:「你為什麼要賴婚?」財主答:「因窮秀才養活不了我的女兒,他們不宜生活在一起。」板橋說:「原來如此,看來你的女兒確實不應該嫁給一位窮秀才。不過,你也得為你的女婿想想。這樣吧!你出一千兩黃金,我來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保證你滿意。」
財主聽說鄭板橋要幫他解除女兒與窮秀才的婚約,頗為高興。他按時如數付現。板橋說:「你的女兒遲早總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給你找個乘龍快婿,這一千兩黃金就算是嫁妝之資,你意下如何?」財主聽了之後,眉開眼笑,連連點頭哈腰說:「當然好!當然好!」
在說話之間,板橋已令人把窮秀才傳了出來,當即命他與財主女兒拜堂成親,隨後雙方攜金而去。財主瞠目結舌,不知所措,最後哭笑不得,退堂而歸。
板橋妙筆戰鹽商
有一天,某鹽商將一個私自販鹽的小販扭送到縣衙門,要縣令板橋處以重罰。板橋一見那個小販,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知他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於是,頓生憐憫之心,他想戲弄一下這個鹽商。就對鹽商說:「這個小販應當加重處罰,我准備給他戴上枷鎖,立街示眾,好不好?」鹽商笑眯眯地說:「好!好!」
板橋當即命衙役抱來一些蘆席,用細木片做托,認真紮好,中間挖一個大圓孔。他又畫了許多竹子和蘭花,題了字,貼在蘆枷上。然後讓小販套在脖子上,站在鹽商的門口示眾。因板橋向以詩、書、畫號稱「三絕」,畫的竹子和蘭花,尤其名播四海。許多人都想目睹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寶。所以當小販戴著蘆枷往鹽商門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圍觀,整個縣城都為之哄動了,鹽商的門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點也做不成。鹽商只好到縣衙內哀求板橋放了那個小販。
鄭板橋清代畫家,審驢這個故事,傳說是他在山東濰縣做官時候的事。

有一年,秋收剛過,農副產品上市,有買有賣,生意興隆,幾十里外的農民都來趕集。鄭板橋想到集上逛逛,辦完公事,換上便服,就到東關來了,走到一家飯鋪門口,見路邊圍著一群人,人群里邊有哭聲。鄭板橋納悶,分開眾人一看,是個老頭兒。這老者六十上下,花白頭發,頭頂上盤著小辮兒,身穿一件破夾襖,腳蹬雙臉兒鏟鞋,腰系扎包別著一支小煙袋兒,看樣子是鄉下來的。蹲在地下鼻涕一把淚一把,哭得很傷心。

鄭板橋問:「老人家,你哭什麼?」老頭兒一撇嘴:「驢!」。「驢?」鄭板橋一看,不錯,飯鋪門口樹樁子上拴著一頭驢。說:「驢這不在嗎?」「在?……騾子沒哩!……驢眼,瞎哩!腿一瘸一拐……俺兒拿嘛說媳婦啊!」

鄭板橋一聽:什麼亂七八糟的!仔細一盤問,這老頭兒是城南二十里鋪人。家裡一老一少爺兒倆,他兒子給財主當長工,三十了還沒娶媳婦兒。今年老頭租了二畝地種黃煙,趕上風調雨順,肥上得又足,煙葉兒長得像小蒲扇似的。秋後,老頭兒把煙葉兒劈下來,上爐烤黃了,想到集上賣個好價錢,攢錢給兒子說媳婦兒。可是一個人趕集路遠挑不動;兒子又不在家。怎麼辦?就從隔壁家借了頭菊花青的騾子。今天清早雞叫頭遍,老頭兒就起來了,自己不吃飯,先喂飽了牲口。然後空著肚子跑了二十多里,等把煙賣了,肚子咕嚕嚕一響,這才想起還沒吃飯呢!

老頭兒牽著騾子,一邊走一邊尋思:吃什麼呢?水餃,太貴!肉火燒?噎得慌!吃肉火燒再喝碗豆腐腦兒倒不噎得慌了,可那要花多少錢哪!他捨不得。牽著騾子走啊走啊,來到一座小飯鋪門口,抬頭看門上掛著招牌:濰縣朝天鍋。老頭兒高興了,解饞解渴價錢便宜,哎,就吃它吧!

什麼叫「朝天鍋」?到過濰縣的都知道,是這兒的名吃,就是飯鋪屋裡擺一口大鍋,鍋口朝天。有人說:廢話!鍋口不朝天,朝下扣著怎麼使呀?人家這鍋口朝天,不蓋鍋蓋。吃飯的人圍著鍋坐一圈兒,都瞪眼瞅這口鍋。瞅什麼呢?鍋里咕嘟咕嘟燉著豬肉。吃飯的時候,那陣拿兩個制錢,飯鋪掌櫃的先給你兩卷熱單餅卷肉;然後,往你臉前擺上一隻碗,碗里有蔥花、香菜、辣油、沏上鍋里的肉湯,讓你吃卷餅,喝肉湯。餅不夠另買,湯隨便喝,不要錢。老頭兒惦記給兒子說媳婦,想省錢,就把騾子拴到門口樹樁上,進門掏出兩制錢,吃兩卷單餅,逮住鍋里的肉湯,左一碗,右一碗,一連氣喝了十八碗!武松在景陽崗喝了十八碗酒,他喝了十八碗湯,等他吃飽了,出門一看,嗯?騾子變樣了:來的時候渾身的毛鋥明瓦亮,屁股蛋兒滾瓜溜圓;轉眼變得灰不溜秋,個兒也小了,耳朵也長了,牙也掉了,還一隻眼——是頭瞎驢!解開韁繩遛遛吧,腿一瘸一拐……又瞎又瘸。要命啦!

老頭兒明白:這是剛才吃飯的工夫,有人偷偷用瞎驢把騾子換走了!四下看看,集上黑壓壓一片人,上哪找去?!這怎麼辦?騾子是借的,還人家瞎驢人家不幹哪!賠?賣煙的錢全搭上,也買不著一頭騾子;再說,拿什麼給兒子說媳婦哇!老頭兒越想越沒轍,蹲在那兒哇地哭起來了!

圍著看熱鬧的都傻眼了,人山人海沒處找哇。鄭板橋圍著驢轉了一圈兒,前前後後仔細看了一遍,對老頭兒說:「起來,不要哭了!」老頭兒把脖子一歪:「不哭,俺那騾子回不來哩。哇……」「你哭就能哭回來嗎?」「回不來呀,可不哭俺心裡難受。哭哭痛快,一痛快……」「騾子就回來了?」「這……也回不來!」「說的是呀。這樣吧,你把這頭瞎驢給我,三天之後,我還你那匹騾子。」

「啊?你……」老頭兒一聽不哭了,把眼瞪起來了,上下打量鄭板橋:「噢,看你穿的長袍馬褂,說話文文謅謅,鬧了半天,俺那騾子你偷去了!」

鄭板橋心想:我偷騾子幹嘛!忙說:「我呀,幹嘛偷騾子……」「那你偷嘛?」「我嘛也不偷!我是想替你把騾子找回來。」「小偷早跑了,這么多人,你哪找去?」「人跑了,他的驢還在,我問問這頭驢。」

「問驢?……俺明白了,你不是偷騾子的,也是個驢販子!」嘿,——又成驢販子啦!

「哈哈哈……」鄭板橋沒生氣,反倒樂了:「你怎麼看我像個驢販子呢?」老頭兒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呀,你不是驢販子,咋能聽懂驢的話呢?」「這……」,鄭板橋還真讓他問住了!

這工夫,看熱鬧的人里邊有個認識鄭板橋的,趕緊把老頭拉到一邊:「老頭兒,你真該死!」老頭一愣:「咋,丟牲口就夠倒霉的了,俺還該死!」「怎麼不該,你知道他是誰?」「驢販子呀!」「得了吧!他呀,是七品知縣,咱們的父母官,鄭板橋鄭大人!」

老頭兒一聽樂了:「嘻嘻,哥兒們,別哄俺哩!真的縣太爺咱沒見,可俺聽過戲。戲里的縣官都是身穿紅袍,頭戴烏紗帽,木頭底鞋半拃高。沒出台衙役先往兩邊一站:嗆啷采來、嗆啷采來,哦……」「嗨!你說的那是唱戲。鄭大人和別的官不一樣,喜歡微服出巡,這叫私訪!」

「私訪」老頭兒想:有這個說法。私訪是縣官出來辦案哪,誰罵他他逮誰呀!「哥兒們,你這話是真的?」「真的!」「不假?」「一點也假不了!」「俺那娘哎……」噗通——朝鄭板橋坐下了!

那位問了:他該跪下,怎麼坐下了呢?嚇的。腿一軟,癱在那兒啦!鄭板橋伸手把老頭兒扶起來:「老人家,不必害怕。三天之後,來衙門牽你的騾子就是。」

第二天,縣衙門口貼出一張告示,是鄭板橋親筆寫的。我念念:

「告示。曰:頭生雙角,蹄分兩瓣者為牛;耳短直立,尾有長毛者為馬;體小耳大,面目修長者為驢!而非驢非馬者謂之騾。……」——全是實話!「人世間,各一其物,各一其名,豈有牛馬驢騾混為一談者哉?……」——怎麼能搞混了呢?「今有齷齪輩……」——就是不好的人。「以驢換騾,冒名頂替。然丟騾得驢者事出無心;以驢換騾者實屬有意。一個哭天號地鳴冤;一個逃之夭夭而去。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為了整飭民風,嚴明法紀,本縣定於某月某日午時三刻,在衙前……」開刀問斬?不——「開庭審驢!」

這張告示轟動了全城、誰看了誰說新鮮:「二哥!」「咋?」「這驢怎麼審?」「不知道!俺見過審人,沒見過審驢的。八成驢會說話,問什麼它說什麼。」「啊,怪物!那誰敢審?非把人嚇跑了不可!」「你說這是咋回事?」「聽說鄭大人字畫是高手,辦案子怕是外行。他尋思出張告示一嚇唬,人家就投案了。豈不知……」

這工夫,丟騾子的老頭兒也在看告示,聽見這話不願意了。他聽過《包公案》里的「黑驢告狀」,迷信;另外,見說話的人面黃肌瘦,披著黑夾襖,抱著膀,模樣兒就讓他膩歪。一聽說鄭大人辦案外行,氣得拿白眼珠瞪那個人。那人納悶:「你瞪俺幹嘛?」「幹嘛?騾子是俺丟的!」「啊,是你!……你找騾子去,別瞅俺哪!」「你說不能審驢,俺就要問問你,沒吃過豬肉,你沒見過豬跑嗎?說書唱戲的有一出《包公案》,黑驢攔轎告狀,替主人伸冤,領著王朝、馬漢把孬種逮住哩。那是說包青天包大人,咱這是鄭青天鄭大人。鄭大人雖說比包大人小幾歲,可他們是姨表弟兄啊!」——他替鄭板橋吹上啦!

那人聽著不對勁,說:「嗯,包大人是哪朝,鄭大人是哪朝,兩碼事呀!」老頭兒鬍子一撅:「鄭大人脾氣怪,他還管哪一朝幹嘛!包大人能審驢,他也能審?」「可人家那黑驢通人性,叫它幹嘛它幹嘛。」「這頭瞎驢也通人性!」「別胡謅了!瞎驢通不通人性,我還不知道嗎!」「你怎麼知道?」「我……」

一句話把那人問住了,原來他就是換騾子的。這人姓張,叫張三。家裡很窮,養著頭驢給人家趕腳,掙倆錢養活老婆孩子。前些天他替人往山裡送東酉,因為驢老了,喂得又不好,一失蹄掉在山溝里,腿摔瘸了,眼也戳瞎了一隻。他想上集把瞎驢賣了,可沒人買;下湯鍋賣肉,人家也嫌瘦。怎麼辦呢?家裡老婆孩子得吃飯哪!他正沒主意,哎,一眼看見老頭兒牽的這頭騾子,膘肥體壯,滾瓜溜圓,眼饞了。趁老頭吃飯不留神,要偷著牽走;可一看老頭兒那年紀,又不忍心。乾脆,拿瞎驢換他的吧!他把騾子牽走,藏到他家後院,今天,聽說縣太爺要審驢,也趕來看告示。老頭兒說瞎驢通人性,他哪信呢;可是老頭兒一問,他又不敢多說,一轉身溜了。

審驢的這天,看熱鬧的圍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丟騾子的老頭兒和張三也來了。再看鄭板橋,頭戴七品朝冠,身穿官服,腳蹬朝靴。袍子前後心綉著圖案花紋。按清朝的規定,文官一品綉仙鶴,二品綉錦雞,三品綉孔雀,四品綉大雁,五品綉白鷳,六品綉鷺鷥,七品綉鵪鶉,八品綉麻雀。鄭板橋是七品,要不他怎麼不愛官服呢,前後心一邊趴一隻禿尾巴鵪鶉,別扭!今天大審,他不穿不行啊!穿戴好了,擊鼓升堂,三班衙役魚貫而出,分列兩旁。有的抱著刀,有的拿著棍,還有提著鞭子的。鞭子什麼用?揍驢呀!

鄭板橋落坐,一拍驚堂木:「帶驢犯!」「帶——驢——犯——」「哦——」

隨著喊聲,看監獄的典史把瞎驢牽出來了。這驢三天沒吃東西,一邊走一邊打晃:嘀嘟咯噠—噗,嘀嘟咯噠—噗……怎麼這個動靜?它一條腿瘸呀!上了大堂,衙役們吆喝:「跪下,跪下!」這驢眨了眨一隻眼,不懂啊!那麼多人沖它吆喝,它心裡害怕,可不知怎麼回事。典史見它不跪,怕老爺生氣,上去一別驢腿,「咣當」——驢躺下了!瞎驢嚇了一跳:怎麼要宰呀?完啦完啦……它沒見過這個場面,想跑又跑不了,嚇得躺在那兒得兒得兒得兒直打哆嗦!

鄭板橋往大堂下邊看了看,黑壓壓一片人,鴉雀無聲。一指瞎驢:「可惡的刁驢,本縣自蒞任以來,屢次整傷民風,杜絕奸盜,你竟敢夥同主人,冒名頂替,坑害他人。你可知罪?」瞎驢瞪著一隻眼直喘粗氣。心話:我什麼也不懂!衙役說:「回稟大人,驢不說話!」——它本來就不會說話!

鄭板橋一指瞎驢:「刁驢聽著!本縣主張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你雖不是人,也要做個好驢!只要老老實實供出你主人家住哪裡,姓啥名誰,本縣對你從寬處理。」「回稟大人,驢還是不說話!」鄭板橋火了:「嘟,大膽的刁驢,本縣審問再三,你裝聾作啞,拒不回答。來人哪!」「喳!」「鞭刑侍候!」

過去的刑法分笞、杖、徒、流、死,叫五刑。笞是用荊條子抽,杖是用棍打,徒是勞改,流是充軍,死是或斬或絞。這五刑從隋唐沿用到清。清朝的刑法又補充規定審訊囚犯用杖刑每天不超過三十,多了怕把犯人打死。對輕的可以掌嘴巴,重犯可以使夾棍,沒有鞭刑這一條。鄭板橋怎麼使鞭刑呢?這是驢呀,又瘦又瞎,餓了三天了,五刑都不能用。重的能把它打死;輕的,掌嘴巴它咬你一口怎麼辦?所以拿鞭子抽。

衙役舉起鞭子,朝驢屁股剛抽了兩下,瞎驢就受不了啦。一伸脖子(驢叫):「(招)啊……啊,啊……」「好,既然要招,免打!」

嘿,看熱鬧的人心裡樂呀,是今古奇觀!想笑可又不敢笑。這工夫,衙役把耳朵伸到驢嘴邊上,就見瞎驢朝他叭噠叭噠嘴,看的人以為驢跟衙役說話呢,其實它餓,想吃!衙役點點頭,朝鄭板橋:「回稟大人,誰偷的騾子,它說領著去找。」「好,把它放了!」

典史和衙役把驢放開,瞎驢四條腿一撐,站起來了。一隻眼看了看,里邊這些人提著鞭,掂著棍,橫眉之目怪嚇人的,我往外跑吧!看熱鬧的見瞎驢要向外跑,紛紛後退,唰地閃開一條道。為什麼躲得那麼快?都怕這頭驢,因為它到誰跟前誰就成了偷騾子的了。張三更不敢往前湊了,他怕驢看見他,趕緊藏到別人後邊幸虧沒讓驢看見。這頭驢見人都閃開了,跑吧!嘀嘟咯噠—噗,……就竄出去了,瞎驢在前邊跑,衙役在後邊跟著,穿街走巷,跑著跑著,瞎驢拐進一條小胡同,胡同里邊有戶人家,土打的院牆,門是荊條子編的。瞎驢跑到門口,用嘴一拱,門就開了。衙役跟著驢追到後院一看,哎,槽頭拴著匹菊花青大騾子。

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鄭板橋沒當官的時候,就想「得志加之於民」。他做了知縣,最喜歡接近下層,采風問俗。他知道濰縣東關有不少趕腳的,也能分辨出拉車的驢和趕腳的驢有什麼不同。當時他圍著驢看了一圈兒,見這驢又老又瘦,可是前胯的皮毛沒有磨損,說明是趕腳的。腿一瘸一拐,象摔傷不久,估計驢主人離這兒不遠。常言說:「老馬識途」。他想:老驢也能識途。尤其是趕腳的驢,閉眼騎著都能把你馱回家。要是把驢放回去,它就能找到主人的門。不過,抓住換騾子的人怎麼處置?這個人既然想偷,把騾子牽走算了,何必丟下一頭驢呢?以孬換好,固然想佔便宜,可也說明他心眼不算很壞;要不就有別的原因。妥善的辦法是,既把騾子給老頭兒找回來,又能教育小偷和老百姓,所以來了個「開庭審驢」。這頭瞎驢餓了三天,又驚又嚇,覺得不是滋味。一放出來,心想:快往家跑吧!就回來了。

張三的兒子正在槽頭喂騾子,見瞎驢跑回來,後邊還跟著衙役,嚇壞了,衙役問那孩子:「你家姓什麼?」這孩子哆哩哆嗦:「……驢!」「啊,姓驢?」「不,騾子……」「也沒姓騾子的呀!」「馬……」「你到底姓什麼?」「不知道!」——嚇糊塗了!衙役說:「別怕,慢慢說。你姓什麼,你爹是干什麼的?騾子是哪來的?這會兒你爹哪去了?說實話不打你。」「嗯……俺姓張,俺爹給人趕腳……驢摔傷腿,上集……沒人要,換了這匹騾子。今天,俺爹叫俺在家喂騾子,他看審驢的去了!」全說出來了!

衙役問完話,把騾子和驢都牽回來,回稟了縣太爺。鄭板橋重新升堂,一拍驚堂木說:「經過審訊,瞎驢全部招供,並交出其主人窩藏的騾子。可是,大膽的張三,身為主犯,仍然拒不認罪。本縣念你初犯,當堂自首,既往不咎;如若不然,讓瞎驢出面對質,給你罪上加罪!」張三一聽嚇壞了,從人群里擠出來,往大堂一跪:「青天大老爺,俺說,騾子就是小人換的……」

丟騾子的老頭兒一看,火兒大了:「原來是你呀!俺早看你不像個好東西,你還犟嘴。你不說瞎驢不通人性嗎?怎麼招了?你尋思在你手裡不會說話就不招了,你是凡夫俗子,縣大老爺是星宿下凡,什麼牲口都能問出話來。縣大老爺,您千萬別饒了張三,您再叫這頭瞎驢說說,張三還偷過什麼?搶過什麼?做了哪些傷天害理的事?俺那騾子到了他家受了些啥委屈?……」

張三趕緊磕頭:「沒,沒有。俺一沒偷過,二沒搶過,就用瞎驢換了這頭騾子。俺牽到家裡,也沒打它,也沒罵它。沒有草喂,還餵了俺兩個草枕頭。縣大老爺,您要不信,叫騾子也說說,俺的話對不對!」

看熱鬧的人想聽牲口說話,就喊:「對,叫騾子說說,他的話對不對!」騾子說什麼?什麼也不能說!還是那個衙役機靈,朝騾子和驢身上啪啪兩鞭子,瞎驢和騾子害怕了,一伸脖子:「(對)啊……啊,啊……」牲口一叫,鄭板橋提筆寫了四句:

既然全都說對,本縣從寬處理。

驢騾各歸其主,今後安份守己!

㈡ 歷史智慧故事

歷史智復慧故事:《草船借箭》制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
《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里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贊美,因而引生創作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推動著智慧的啟迪與發展。
但在正史《三國志》中卻是孫權所為。

㈢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有:女娟救父、少孺子智諫吳王、童子計殺雙虎、鮑童智辯田貴人、12歲的丞相、外黃少年勸霸王、小皇帝破冤案、李崇斷案、小孔融譏大夫、蔡文姬聽琴、諸葛亮巧施毒魚計、張就黃絹示軍情、曹沖的故事、蒼舒令山雞起舞、曹睿打獵

1、曹沖稱象

孫權曾送來一隻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都不能拿出辦法來。曹沖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那麼比較以後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興,馬上施行了這個辦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智救庫吏

曹操的馬鞍在倉庫里被老鼠啃嚙,管理倉庫的吏役害怕會被處死。曹沖讓他等三天後自動去自首。曹沖拿刀戳單衣,像老鼠咬嚙的一樣。曹操問他為什麼不開心,曹沖回答民間認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會不吉利。曹操說那都是瞎說,用不著苦惱。

不久庫吏把老鼠咬馬鞍的事情匯報了,曹操笑著說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沒有責備庫吏。

3、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4、文彥博灌水取球

文彥博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 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去。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

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里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5、甘羅-12歲的丞相

甘羅12歲任秦相呂不韋的侍從,朝野鮮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

呂不韋請老臣張唐應命,屢勸無效。甘羅去見張唐,分析天下大勢。數列出使利弊,說得張唐嘆服,遂欣然應命使燕,呂不韋大加贊賞甘羅之才。此事不久,經呂不韋薦舉,甘羅作為秦王特使。

奉命赴趙,以雄辯說服趙王發兵攻燕,秦不費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羅立下奇功,滿朝為之震動,被秦昭王封為上卿,並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賜還給他。

㈣ 歷史聰明人物及聰明的故事

1、遁跡空門和尚軍師——明成祖功臣姚廣孝

中國歷史長河中,佛教盛行,和尚多如牛毛;在威雄壯的歷史中,計定江山的謀略家燦若繁星,但超塵脫俗,四大皆空的和尚積極用事,卻極為少見,姚廣孝就是這一位奇特神秘的人物。

明朝洪武末年至永樂年間,風雲變幻,在驚心動魄的政治舞台上,姚廣孝身披袈裟,口喧佛號,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但策劃兵變,指點江山,又是貨真價實的軍師。

他最擅長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也能親自指揮千軍萬馬,守城卻敵,在成祖朱棣奪取江山的創業中勛功第一。

2、神機妙算天地間——大明朝軍師劉基(劉伯溫)

劉基,年青時即學識淵博,「通古今之變」。初時,效力元朝,後因不滿其腐朽統治,從而走向反抗,為大明江山創立出謀劃策,立下不朽功勛。

他為官清正,一貫反對貪官污吏,主張廉潔奉公。他性格倔犟,不偎強權,不阿權貴,潔身自好,超然物外,可像他這樣神智過人的人也終難逃小人之陷害,以致抱恨而終。

3、半部論語治理天下——北宋佐國良臣趙普

趙普,北宋佐國良臣,他以孝行感動趙匡胤,以對局勢的銳敏觀察和果敢應變,導演了黃袍加身的好戲。

他力勸太祖御駕親征,迅速平定了眾多割據政權。從唐末以來的亂世爭紛中,他清醒地意識到藩鎮之危和窮兵黷武帶來的癮患,提出了一系列切中時弊的改良措施,杯酒釋兵權堪稱最佳注腳。

史稱趙普貴為國卿,親若家相,沉厚多智,善斷大事。從其三落三起,長達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可略窺忠君佐國之道。

4、少志凌雲 相知重臣——中唐謀略家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肅宗、代宗、德宗的顧問。

在安史之亂以及以後的動盪年代裡,他深謀遠慮,全局在胸,避開禍端,為國家解決財政困難、安定邊緣地區做了大量工作,保證了唐王朝的穩定和發展,是一位傑出的謀略家。

5、羽扇綸巾智多巨星——蜀漢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古今中外,聞名遐邇。他是軍事戰略家,運籌惟帷幄,決勝千里。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涌,智謀縱橫,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對,巧借東風,赤壁之戰,巧取四郡,奇襲荊州,六齣祁山,七擒孟獲等,無不閃其智慧的光輝。

諸葛亮,又是安邦治國的政治家。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劉備安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德威並舉,儒法並用,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不朽貢獻。

㈤ 古代機智少年的故事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國發動了一次侵略戰爭。由回於這次戰爭是英國強行向中國傾銷鴉答片引起的,所以歷史上叫做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華民族開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難、探索、斗爭的歷程。

㈥ 古代聰穎機智少年故事

司馬光砸缸 孔融讓梨 曹沖稱象 文彥博灌水取球

㈦ 古代有關於聰穎機智的少年故事

孔融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這個故事很有名

㈧ 求古代人很機智的故事,300~500字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人因為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讓晏子從小門中進去。晏子不肯進去,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中進去。現在我出使的是楚國,不應該是從此門進去吧。」迎接的人只好改道請晏子從大門中進去。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派遣你作使者」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連在一起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肩挨著肩,腳跟著腳,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主張規矩,那些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賢明君主(的國家),不賢、沒有德才的人就派遣他出使無能君主(的國家),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手下說:「晏嬰是齊國的善於言辭的人,今天他將要來,我想要侮辱他,用什麼辦法呢?」手下回答說:「當他到來時,請允許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干什麼的人?』我們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小官吏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做什麼(的人)?」回答 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坐席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竊嗎?」
楚王苦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㈨ 中國古代少年時期的智慧故事的名稱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

1、文彥博灌水取球
文彥博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 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去。

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怎麼辦呢?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里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㈩ 古代歷史智謀小故事50字

1、聲東擊西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

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於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

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布對班超的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

這天黃昏,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

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

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於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

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2、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

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此時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邯鄲,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都城大梁猛攻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

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邯鄲之圍遂解。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假道伐虢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系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

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

獻公哪裡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

虞國大臣宮之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經過四個月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里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

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4、暗渡陳倉

秦末農民起義後,項羽與劉邦為爭奪天下,進行了為期四年地「楚漢戰爭」。劉邦首先攻入咸陽,自立為關中王。項羽軍事力量強大,劉邦把咸陽和關中讓給了項羽,自己到了漢中。

與劉邦的守地漢中相鄰的是章邯。劉邦為了迷惑項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漢中的棧道燒毀了。後來,劉邦逐漸強大起來,命韓信為大將,出兵與項羽一決雌雄。

為了迷惑敵人,韓信派了一萬多人馬去修復燒毀的棧道。棧道修復工程艱巨,進展緩慢。章邯料定棧道修復絕非易事,毫無戒備。

殊不知韓信多主力已抄小路向陳倉進軍,很快攻下咸陽,佔領關中。韓信採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的計謀,取得了奪取關中的重大勝利。這就是「暗渡陳倉」的由來。

5、上屋抽梯

後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琮,不喜歡長子劉琦。劉琦的後母害怕劉琦得勢,影響到兒子劉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

有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諸葛亮見狀,無可奈何,只得對劉琦說:「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意思是讓他不在呆在荊州,而去外邊帶兵謀發展。

劉琦馬上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避開了後母,終於免遭陷害。

劉琦引誘諸葛亮「上屋」,是為了求他指點,「抽梯」,是斷其後路,也就是打消諸葛亮的顧慮。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後截斷敵人援兵,以便將敵圍殲的謀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聲東擊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圍魏救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假道伐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暗渡陳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屋抽梯

閱讀全文

與歷史機智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