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經典的歷史故事
1、指鹿為馬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
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2、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3、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4、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趙都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
最後派藺相如出使秦國,交換玉璧,藺相如到了秦國以後,發現秦王並未真心想用城池交換和氏璧,便提出了吃素食交換玉璧的計謀,在此期間。讓人把玉璧偷偷送回秦國。
5、曹沖稱象
曹沖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於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貳』 5個歷史故事
姜太公釣魚
太公 姓 姜,名 尚,西周 時 人,曾 輔佐 周 武王 滅了 商朝。據 民間 傳說,太公 在 出仕 之前,隱居於 渭水(在今陝西省境內)之 濱。他 常 拿 一根 不帶 魚餌 的 直鉤 釣竿,在 水面 上 憑空 釣魚。一些 樵夫 看到 他 這樣 釣魚 都 發笑。太公 說:」 我 不是 想 釣 真 的 魚,而 是 想 釣 一位 賢明的 君主。」 太公 就 這樣 期待了 幾十 年,到 他 快 八十歲 的 時候,周 武王 的 父親 周 文王 得知 太公 有 治國 才能,親自 請 他 出來 做了 丞相。
《味如雞肋》
三國 時期,曹 操 帶領 軍隊 攻打 一個 城市,很長 時間 沒有 攻打 下來。這 時候,他 感到 進推 兩難:撤退 吧,就 前功盡棄,實在 可惜;繼續 攻打 下去 吧,又 實在 沒有 取勝 的 把握。一天 他 在 吃雞 的 時候, 感到 這 情形 就 像 是 吃 雞肋:實在 沒有 多少 肉 可以 吃,可是 丟掉 又 捨不得。這 時候 有人 來 問 他」 今天 晚上 的 口令 是 什麼?」 他 就 隨口 回答」 雞肋。」
《胸有成竹》
宋朝 有 個 畫家 叫 文 興可,善於 畫 竹子。他 在 自己的 住房 周圍,栽了 許多 竹子,一年 四季,常 去 觀察 竹子 的 不同 姿態 與 變化。因而 對 竹子 的 形象 非常 熟悉,所以 他 畫出 的 竹子 生動 逼真。《宋史·文同 傳》里 說:」 當時 人們 紛紛 請 他 畫 竹子, 送去 的 絹,堆了 一大堆,他 有時 厭煩地 把 它們 扔在 地上。」
當時,文 興可 的 一位 很 要好的 朋友 兆 補之 寫了 一首 詩 贊揚 他的 繪竹 藝術,其中 有 兩句:」 興可 畫竹 時,胸有成竹。」
成語故事——如魚得水
三國時期,曹操的實力很強大,劉備在還沒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於親戚劉表的軍隊陣容,並且駐守新野這地方。可是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並不想長久寄人籬下,只做別人的軍師。正好這個時候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是個難得的好人才,徐庶勸劉備一定要網羅諸葛亮。
為了請諸葛亮協助自己獲得天下,劉備曾經三次親自到他住的茅廬拜訪他,諸葛亮看到劉備非常誠懇,最後才同意與劉備見面。劉備向他請教許多治理國家的方法,諸葛亮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勢,建議劉備先佔據荊州,這樣才能有機會和曹操、孫權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劉備很欣賞諸葛亮的見解,而且和諸葛亮的感情逐漸加深,高興的劉備甚至對結拜兄弟關羽及張飛兩人說:「我得到孔明的輔助,就好象魚得了水一樣非常快。」
成語故事——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成語故事——呆若木雞
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斗雞的行家,由於他的名聲太響亮了,於是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斗雞。
十天之後,齊王問他:「斗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這回斗雞該訓練好了吧?」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一個月後齊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可是紀渻子還是搖頭說不行。又過了十天後,紀渻子告訴齊王斗雞訓練好了,那隻斗雞非常厲害,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天下無敵的斗雞!
http://joke.usb9.com/joke/cygs.htm這里的很短.但 不知道可不可以上的,
『叄』 歷史故事的名字(至少50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懸梁刺股(蘇秦、孫敬)、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等。
部分故事介紹:
1、藺相如完璧歸趙,發生於戰國時期的漢族歷史故事。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2、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此時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邯鄲,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都城大梁猛攻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邯鄲之圍遂解。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驚弓之鳥
從前,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們抬頭看見一隻飛鳥,更羸對魏王說:「我可以不射中鳥就能使鳥掉下來。」魏王說:「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么高的水平嗎?」更羸說:「可以。」
過了一會兒,有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隨便射了一箭,(箭沒有射中大雁,)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驚嘆道:「(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更羸解釋說:「這是一隻有傷的鳥!」
魏王更納悶了:「先生憑什麼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鳴聲又凄厲。飛得慢,是因為舊傷疼痛,鳴聲凄厲,是因為長久失群,原來的傷口沒有癒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一聽見弓弦響聲便奮力向上飛,引起舊傷迸裂,才跌落下來的。」
4、指鹿為馬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5、高山流水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奏。剛彈琴時表現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鍾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樣高大。」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鍾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盪。」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破琴,拉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
『肆』 歷史故事
在這裡面
參考資料:http://www.huaxia.com/wh/jdgs/lsgs.html
『伍』 中華上下五千年 歷史故事 資料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
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辟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後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神話。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這個神話,一談起歷史,常常說從「盤古開天地」起。這是因為它象徵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
那麼,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
我國科學工作者在祖國各地先後發掘了許多猿人的遺骨和遺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們祖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像雲南發現的元謀猿人,大約有一百七十萬年歷史;陝西出土的藍田猿人,大約有八十萬年歷史;拿有名的北京猿人來說,也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
這里,我們就從北京猿人說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在溫和濕潤。山上山下,生長著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虎、豹、狼、熊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裡還生長著大象、犀(音xī)
牛和梅花鹿。
猿人的力氣比不上這些兇猛的野獸,但是他們和任何動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這種工具十分簡單,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頭。木棒,樹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經過人砍削的;石頭呢,是經過人工砸打過的,雖然很粗糙,但畢竟是人製造的工具。
他們就是用這種簡單的工具來採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莖吃。他們還用木棒、石器來同野獸作斗爭,獵取食物。
但是,這種工具畢竟太簡陋了,他們獲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只好過著群居的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這種人群就叫原始人群。
幾十萬年過去了,猿人在艱苦的斗爭中進化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里,發現另一種原始人的遺跡。這種原始人的樣子,已經和現代人沒有什麼兩樣。我們把他們叫做「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他們不但能夠把石頭砸成石斧、石錘,而且還把野獸的骨頭磨製成骨針。別看這一枚小小的骨針,在那時候,人們能磨製骨針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了骨針,人們可以把獸皮縫成衣服,不像北京猿人時期那樣赤身裸體。
山頂洞人過的也是群居生活。但他們的群居生活已經按照血統關系固定下來。一個集體的成員都是共同祖先生下來的,也就是同一氏族的人。這樣,人類社會就進入了氏族公社時期了。
『陸』 30個歷史故事 要簡短些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87-1488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蘭革命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柒』 歷史故事有那些
中華名族上下五千年,有許多,非常經典的歷史故事,很多時候我會用在寫作,那麼,歷史故事有哪些?
例如:
隋煬帝游江都
隋煬帝楊廣即位後,為了加強對全國政治上的控制,並且使江南地區的物資能夠更方便 地運到北方來,加上他個人追求享樂,一開始就辦了兩件事:一是在洛陽建造一座新的都 城,叫東都;二是開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公元605年,隋煬帝派管理建築工程的大臣宇文愷(音kǎi)負責造東都。宇文愷 是個高明的工程專家,他迎合隋煬帝追求奢侈的心理,把工程規模搞得特別宏大。建造宮殿 需要的高級木材石料,都是從大江以南、五嶺以北地區運來的,光一根柱子就得用上千人 拉。為了造東都,每月征發二百萬民工,日夜不停地施工。他們還在洛陽西面專門造了供隋 煬帝玩賞的大花園,叫做「西苑」,周圍二百里,園里人造的海和假山,亭台樓閣,奇花異 草,應有盡有;尤其別出心裁的是到了冬天樹葉凋落的時候,他們派人用彩綾剪成花葉,扎 在樹上,使這座花園四季長春。
在建造東都的同一年,隋煬帝就下令征發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萬人,從洛陽西苑 到淮水南岸的山陽(今江蘇淮安),開通一條運河,叫「通濟渠」;又征發淮南百姓十多萬 人,從山陽到江都(今江蘇揚州),把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的一條「邗(音hán)溝」疏 通。這樣,從洛陽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便利得多了。
以後五年裡,隋煬帝又兩次征發民工,開通運河,一條是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涿郡(今 北京市),叫「永濟渠」;一條是從江都對江的京口(今江蘇鎮江)到餘杭(今浙江杭 州),叫」江南河」。最後,把四條運河連接起來,就成了一條貫通南北,全長四千里的大 運河。這條大運河是我國歷史上偉大工程之一。它對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祖國的統一, 起著積極的作用。不用說,這是我國成千上萬勞動人民用血汗甚至生命換來的。
隋煬帝特別喜歡外出巡遊,一來是遊玩享樂,二來也是向百姓擺威風。
從東都到江都的運河剛剛完工,隋煬帝就帶著二十萬人的龐大隊伍到江都去巡遊。
隋煬帝早就派官員造好上萬條大船。出發那天,隋煬帝和他妻子蕭後分乘兩條四層高的 大龍船,船上有宮殿和上百間宮室,裝飾得金碧輝煌;接著就是宮妃、王公貴族、文武官員 坐的幾千條綵船;後面的幾千條大船,裝載著衛兵和他們隨帶的武器和帳幕。這上萬條大船 在運河上排開,船頭船尾連接起來,竟有二百里長。
這樣龐大的船隊,怎麼行駛呢?那些專為皇帝享樂打算的人早就安排好了。運河兩岸, 修築好了柳樹成蔭的御道,八萬多名民工,被征發來給他們拉纖,還有兩隊騎兵夾岸護送。 河上行駛著光彩耀目的船隻,陸地上飄揚著五色繽紛的彩旗。一到晚上,燈火通明,鼓樂喧 天,真是說不盡的豪華景象。
為了滿足船隊大批人員的享受,隋煬帝命令兩岸的百姓,給他們准備吃的喝的,叫做 「獻食」。那些州縣官員,就逼著百姓辦酒席送去,有的州縣,送的酒席多到上百桌。別說 隋煬帝吃不了那麼多,就連他帶的宮紀太監、王公大臣一起吃,也吃不完。留下的許多剩 菜,就在岸邊掘個坑埋掉。可是那些被迫獻食的百姓,卻弄得傾家盪產了。
江都在當時是個繁華的地方。隋煬帝到了江都,除了盡情遊玩享樂,還大擺威風。為了 裝飾一個出巡時候用的儀仗,就花了十多萬人工,耗費的錢財更是上億論萬。這樣整整鬧騰 了半年,又耀武揚威地回到東都來。
打這以後,隋煬帝幾乎每年出巡。有一次,他從陸路到北方去巡視,征發了河北十幾個 郡的民工,開鑿太行山,鋪一條巡行的道路;為了保護他巡行的安全,又征發了一百多萬人 修築長城,限期二十天築成。這樣,他才在五十萬將士的護衛下,在北方邊境上巡行了一 轉。北方沒有現成的宮殿,好在隋煬帝身邊的宇文愷是個巧匠,專門為他造了一個活動宮 殿,叫做「觀風行殿」。這種行殿上面可以容納侍衛幾百人,使用的時候裝起來,不用的時 候可以拆卸裝運;下面裝著輪子,可以隨意轉動。這在當時可算是一種發明,可惜只是供隋 煬帝一個人享樂罷了。
隋煬帝建東都,開運河,築長城,加上連年的大規模的巡遊,無休無止的勞役和越來越 重的賦稅,已經把百姓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隋煬帝的驕奢淫逸的心理卻越來越重了。為了 炫耀武功,公元611年,他發動對高麗的戰爭。
這一年,他從江都乘龍船,沿著大運河直達涿郡,親自指揮這場戰爭。他下令全國軍,不論遠近,一律向涿郡集中;還派人在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督造兵船三百艘,造船 的民夫在官吏監視下,日日夜夜在海邊造船,得不到休息。他們下半身泡在海水裡,時間一 久,從腰以下都腐爛得生了蛆,許多人受不了這樣折磨,倒在海水裡死了。
接著,隋煬帝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各地督造五萬輛大車,送到高陽,給兵士運輸衣 甲、帳幕;又征發江、淮以南民夫和船隻把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南)和洛口倉的糧食運到涿 郡。於是,無數的車輛,無數的船隻,不分白天黑夜,沿著陸路和運河源源不斷由南向北, 形成一支滾滾洪流。幾十萬運輸物資的民夫,在半路上有不少累死餓死,沿路都是倒斃的屍 體。由於民夫死亡太多,耕牛也被征發拉車,弄得田園荒蕪,民不聊生。
人民沒法忍受下去了。要想活下去,只有反抗。鄒平(今山東鄒平)人王薄,首先領導 農民在長白山起義,他寫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浪死就是白白送死的意思),號召大 家反抗官府,歌中寫道:「……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盪。譬如遼東死,砍頭何所傷。」
接著,在山東、河北廣大地區,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農民起義,隋王朝的統治開始不穩了。
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即位後不出半年,就有兩個節度使起兵反對宋朝。
宋太祖親自出征,費了很大勁兒,才把他們平定。
為了這件事,宋太祖心裡總不大踏實。有一次,他單獨找趙普談話,問他說:「自從唐 朝末年以來,換了五個朝代,沒完沒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這到底是什麼道 理?」
趙普說:「道理很簡單。國家混亂,毛病就出在藩鎮權力太大。如果把兵權集中到朝 廷,天下自然太平無事了。」
宋太祖連連點頭,贊賞趙普說得好。
後來,趙普又對宋太祖說:「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兩人,兵權太大,還是把他們調 離禁軍為好。」
宋太祖說:「你放心,這兩人是我的老朋友,不會反對我。」
趙普說:「我並不擔心他們叛變。但是據我看,這兩個人沒有統帥的才能,管不住下面 的將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鬧起事來,只怕他們也身不由主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額角說:「虧得你提醒一下。」
過了幾天,宋太祖在宮里舉行宴會,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幾位老將喝酒。
酒過幾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監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請大家幹了杯,說: 「我要不是有你們幫助,也不會有現在這個地位。但是你們哪兒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難 處,還不如做個節度使自在。不瞞各位說,這一年來,我就沒有一夜睡過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聽了十分驚奇,連忙問這是什麼緣故。宋太祖說:「這還不明白?皇帝這個 位子,誰不眼紅呀?」
石守信等聽出話音來了。大家著了慌,跪在地上說:「陛下為什麼說這樣的話?現在天 下已經安定了,誰還敢對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搖搖頭說:「對你們幾位我還信不過?只怕你們的部下將士當中,有人貪圖富 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想不幹,能行嗎?」
石守信等聽到這里,感到大禍臨頭,連連磕頭,含著眼淚說:「我們都是粗人,沒想到 這一點,請陛下指引一條出路。」
宋太祖說:「我替你們著想,你們不如把兵權交出來,到地方上去做個閑官,買點田產 房屋,給子孫留點家業,快快活活度個晚年。我和你們結為親家,彼此毫無猜疑,不是更好 嗎?」
石守信等齊聲說:「陛下給我們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遞上一份奏章,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 辭職。宋太祖馬上照準,收回他們的兵權,賞給他們一大筆財物,打發他們到各地去做節度 使。
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杯酒釋兵權」(「釋」就是「解除」)。
周公輔成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後,過了兩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 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再說,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固。於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 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歷史上通常不稱周公旦的名字,只叫 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魯國,因為他要留在京城處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兒子伯禽長大 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魯國去做國君。
伯禽臨走的時候,問他父親有什麼囑咐。周公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 今天子的叔叔,你說我的地位怎麼樣?」
伯禽說:「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說:「對呀!我的地位確實很高,但是我每次洗頭發的時候,一碰到急事,就馬上 停止洗發,把頭發握在手裡去辦事;每次吃飯的時候,聽說有人求見,我就把來不及咽下的 飯菜吐出來,去接見那些求見的人。我這樣做,還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這兒來呢。你到了 魯國,不過是個國君,可不能驕傲啊!」
伯禽連連點頭,表示一定記住父親的教導。
周公盡心盡意輔助成王,管理國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卻在外面造謠,說周公有 野心,想要篡奪王位啦!
紂王的兒子武庚雖然被封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監視,覺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發 生內亂,重新恢復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氣,聯絡了一批殷商的舊貴族, 還煽動東夷中幾個部落,鬧起叛亂來。
武庚和管叔等人製造的謠言,鬧得鎬京也沸沸揚揚,連召公奭聽了也懷疑起來。成王年 小不大懂事,更鬧不清是真是假,對這位輔助他的叔父也有點信不過。
周公心裡很難過,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瀝膽地談了一次話,告訴召公奭,他決沒有野 心,要他顧全大局,不要輕信謠言。召公奭被他這番誠懇的話感動,消除了誤會,重新和周 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內部之後,毅然調動大軍,親自率領大軍東征。
這時候,東方有幾個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動。周公下命令給太公 望,授權給他,各國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討。這樣,由太公望控制了東方, 他自己全力對付武庚。
費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終於平定了武庚的叛亂,把帶頭叛亂的武庚殺了。管叔一看武庚 失敗,自己覺得沒有面目見他的哥哥和侄兒,上吊自殺了。周公平定了叛亂,把霍叔革了 職,對蔡叔辦了一個充軍的罪。
在周公東征的過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貴族成了俘虜。因為他們反抗周朝,所以叫他們是 「頑民」。周公覺得讓這批人留在原來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時,又覺得鎬京在西邊,要控制 東部的廣大中原地區很不方便,就在東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陽市),把殷 朝的「頑民」都遷到那裡,派兵監視他們。
打那以後,周朝就有了兩座都城。西部是鎬京,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輔助成王執政了七年,總算把周王朝的統治鞏固下來,他還制訂了周朝一套典章制 度。到周成王滿二十歲的時候,周公把政權交給成王管理。
從周成王到他的兒子康王兩代,前後約五十多年,是周朝強盛和統一的時期,歷史上叫 做「成康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