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神話故事十個
寓言:《龜兔賽跑》、《自相矛盾》、《農夫和蛇》、《會飛的烏龜》、《北風和太陽》、《農夫和金魚》、《東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魚》、《狼與逃進神廟的小羊》、《狐狸和樵夫》
歷史:《鐵棒磨成針》、《狡兔三窟》、《三顧茅廬》、《老馬識途》、《呂後執政》、《毛遂自薦》、《破釜沉舟》、《取經求佛》、《盲人摸象》、《孫龐鬥智》
神話:《誇夫追日》、《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炎帝神農》、《黃帝的崛起》、《戰神蚩尤和指南針》、《九天玄女》、《旱神魃》、《嫦娥偷靈丹》、《三打白骨精》
② 歷史故事與寓言故事名稱
歷史故事.三顧茅廬.荊軻刺秦王.負荊請罪.完璧歸趙.趙雲救主.澠池之會.火燒版赤壁.草船借箭權.屈原沉江
.紙上談兵.遠交近攻.精忠報國.四面楚歌.
鑿壁偷光.鐵杵成針.望梅止渴.手不釋卷.懸梁刺股.負荊請罪
..洛陽紙貴.草木皆兵.請君入瓮.胸有成竹.唇亡齒寒..聞雞起舞..
草船借箭.卧薪嘗膽
寓言故事.黔驢技窮.掩耳盜鍾.守株待兔.南轅北轍.鄭人買履.亡羊補牢.坐井觀天.狼來了.路不拾遺.
自相矛盾.刻舟求劍.
③ 關於中國歷史的一個寓言故事
莊子 拽尾澤中誰與游 憑借那些曼妙優美的文詞,他成為中國古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家;憑借那一百多個詼諧生動的寓言故事,他成為中國古代成就最高的寓言大師;憑借那些超凡睿智的思想,他成為那個偉大時代一座哲學高峰。他娓娓述說著一則則寓言故事,為我們畫盡了人間萬象;他放任自己思想的翅膀,讓它摶扶搖直上九萬里;他觀照古今興衰成敗,讓後世所有思想者望洋興嘆。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這是古今狂傲者之極致;生不願為萬戶侯,死不多佔一掊土,這是古今淡泊者之極致。面對莊子,我們彷彿面對高山。然而,他卻只是一隻拽尾澤中的游魚,一隻飛舞於夢里夢外的彩蝶,一粒逍遙游於天地之間的微塵…… 嵇康 嵇生已逝廣陵休 這是文化史上少數有專門筆墨記載的美男子之一,也是一個思想解放的偉大時代高居時代巔峰的少數偉大思想家之一。《與山巨源絕交書》和魯迅的「一個都不寬恕」,代表了兩個黑暗時代兩位思想巨子的心靈默契。這位竹林領袖受戮前,從容彈奏《廣陵散》,彈畢嘆曰:「從此《廣陵散》永成絕響。」不止《廣陵散》,竹林風流、魏晉風骨亦從此成為絕響。 陶淵明 南山果是悠然見 因為不願為五斗米折腰,這個天真的詩人高唱《歸去來兮辭》回到鄉下老家。然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除了詩歌,詩人永遠不可能在田園里收獲五穀。當大家都以為詩人採菊東籬之下,果真每次悠悠然見到南山之時,我們的大詩人卻在妻兒飢腸轆轆之際,奔走於告貸的道路之中。因此,後世之文人都很敬仰陶淵明的這種精神境界,卻沒有幾個願意繼續他的人生道路,更沒有幾個人願意繼承他的錚錚傲骨。 李白 美酒能消萬古愁 太白橫空出世,標著著大唐帝國進入酒精中毒的時代:內有沉迷於酒色的皇帝,外有每日攜妓狂飲的詩人,帝國從內到外都浸泡在酒精之中。太白一生的偉業除了詩酒歌妓之外,唯一的作為就是命高力士為他脫鞋。帝國最偉大的君主和詩人都在干著這樣的酒色事業,帝國衰弱的日子自然不遠了。「安史之亂」其實正是帝國患上酒精肝的發病症狀。酒果真能消愁,太白又何來萬古愁呢?酒不能解愁,唐詩又為何每日酗酒?太白之後,唐詩雖然開始節制飲酒,但帝國的肝病,始終不再治癒。 唐伯虎 肯賴風流長卷著 唐寅落魄一生,窮困一生,除了詩和畫,唯一剩下的就是狂傲不拘。然而,歷史給他開了很大的玩笑,數百年來,他被演化成了妻妾成群仍到處尋花問柳的花花公子,一生風流快活。這一切都源自於他那枚「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圖章。「風流」本指自由無羈的精神世界,卻被後世之人移植到褲腰之下,難怪,當今未有真狂士,皆把下流當風流。 徐渭 皆因落魄丹青留 徐渭晚年才開始潛心於文學和藝術創作,卓然成為一代宗師。然而,若沒有兒童時代的屈辱,青年時代的坎坷,中年時代的得意又失意,殺妻入獄的精神折磨,晚年景況的窘迫悲涼,恐怕我們的文學史和藝術史會失去這樣一位絕世天才。那麼,到底是我們幸運還是文長不幸?抑或是文長不幸而文化史幸?在文長身上,我時常想,天才和苦難難道總是這樣成正比嗎? 李贄 童心駭世真殉道 驚世駭俗的異端思想家李贄在牢里趁剃頭匠不注意,奪剃刀自刎,由於割得不夠深,流血兩日不死。獄卒問他:「老和尚,疼不?」李贄答曰:「不疼。」獄卒又問:「老和尚為什麼要自殺呢?」李贄答曰:「七十老翁何所求。」說完氣絕。一位狂狷奇絕的哲人,一顆絕假純真的童心,就這樣消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 金聖嘆 妙筆評書枉斷頭 這位鑽研哲學卻沒能成為哲學家,詩文有集卻不以詩文名世的天才狂士,因為批了雖沒能批完的六才子書,批批《唐才子律詩》,成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一代宗師。然而,這位宗師的命運是如此的滑稽:有一年,他聽說順治皇帝稱贊他評點的才子書和他的詩文,於是高傲的頭腦突然陽痿,整日懷著「何人窗下無佳作,幾個曾經御筆評」的感恩之心等待皇帝的召見。結果,等到的不是順治的召見,而是順治的死訊。後來,這位狂生參與書生們的反腐敗斗爭,到先帝廟中哭廟,向死去的「伯樂」傾吐自己的忠心並哭訴官吏的腐敗,結果換來的是斬首的酷刑。臨刑前不忘幽默一番,寫信給兒子說:「腌菜與黃豆同吃,很有胡桃的味道。這一吃法能傳下去,我就死而無憾了。」 黃景仁 天妒英才夭傲骨 這位狂野的文學青年曾經宣稱:「臣本高陽舊酒徒,未曾酣醉起嗚嗚。彌生漫罵奚生傲,此輩於今未可無。」自比彌衡和嵇康。也許正是這種狂傲,使他六次高
PS:【希望可以幫到您,為您送上最美好的祝福,願您一生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另外,本人在沖擊滿級,需要大量聲望和經驗,如果對答案滿意請採納,採納時請點上「能解決」「原創」感謝您的信任與支持。】
④ 來源於寓言故事和歷史故事的成語各四個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掩耳盜鈴、亡羊補牢、買櫝還珠、守株待兔
歷史故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濫竽充數(南郭先生)、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一、掩耳盜鈴
從前有個自私愚蠢的人,他很喜歡佔人便宜,有一天他看中了一家大門上掛的鈴鐺,想要偷走,但是鈴鐺一碰就有聲響,於是他就捂著自己的耳朵去摘鈴鐺,誰知他剛碰到鈴鐺,鈴鐺就發出了聲響,主人就抓住了他。
二、亡羊補牢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備出去放羊,到羊圈裡一看,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三、完璧歸趙
楚國有一寶玉和氏璧,秦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了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王大喜,卻全無換城給趙之意。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思,假說玉上有一小疵點,拿回了寶玉。
他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提出要秦王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答應。隨後藺相如便派隨從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到了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之事告訴了秦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四、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五、濫竽充數
據《韓非子》記載,齊宣王愛聽吹竽,又好講排場。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看到這個機會,就到齊宣王那裡去,請求參加這個吹竽隊。齊宣王就把他編在吹竽隊里,並且給他很高的薪水。
這位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隊里,拿著竽裝腔作勢。這樣一天天混過去,不曾被人發現。
等到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齊宣王不同,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歡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⑤ 寓言故事有哪些歷史故事有哪些
寓言故事來有掩耳盜鈴源、螳螂捕蟬、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慄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葯 · 別開生面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黃雀在後等。
歷史故事有退避三舍、荊軻刺秦王 · 李斯諫逐客 · 信陵君救趙
· 紙上談兵的趙括 · 范雎的遠交近攻計 · 廉頗負荊請罪
· 屈原沉江 · 田單的火牛陣 · 燕昭王求賢
· 孟嘗君與他的門客 ·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 商鞅南門立木
· 墨子破雲梯 · 范蠡和文種 ·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 孔子周遊列國 · 伍子胥過昭關 · 晉文公退避三舍
· 公子重耳流亡他國 · 曹劌抗擊齊軍 · 齊桓公九合諸侯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
⑥ 歷史故事 寓言故事
歷史故事: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 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卧薪嘗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呂蒙)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杯弓蛇影 亡羊補牢 井底之蛙 邯鄲學步
刻舟求劍 螳臂當車 濫竽充數 掩耳盜鈴 東施效顰
買櫝還珠 螳螂捕蟬 驚弓之鳥 畫蛇添足 後來居上
南轅北轍 黔驢技窮 揠苗助長 濫竽充數 葉公好龍
畫龍點睛 狐假虎威 走馬觀花 過河拆橋
區別:成語故事很大部分是歷史典故,是發生過的事情,然後人們用一個成語將這些事情總結、濃縮為一個簡短的句子或短語,以方便地表達整個故事和故事要講述的內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積極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楊」、「沉魚落雁」這些,只是具備一種描述、形容的作用,並不需要給人啟發。
寓言故事是根據事實或者編造的故事向人們講述一個道理,給人以啟發。並且大部分寓言,是為了講述一個道理而編造的,並沒有真實的根據。
在收編成語故事的時候,有時候人們也會把寓言收編進去,並且歷史本身就帶有很多值得人們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語都能帶給人一些道理。
說白了,成語固有合適寓言故事的分類主要是在講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語故事的目的是補充成語沒有完全表達的內容,使成語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講述道理,兩者不矛盾,只是分類不同。很多成語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說成語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比如一個班,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運動,有人即喜歡音樂又喜歡運動,那麼喜歡音樂的人就是成語故事,喜歡運動的人就是寓言。
⑦ 求一個關於歷史真相的寓言故事
在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有一篇很有名的寓言故事——「葉公好龍」,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國家郵政局於2004年4月2日發行的我國首套《成語典故》郵票中就有一枚是「葉公好龍」。
葉公是個真英雄
葉公,姓沈,名諸梁,字子高,楚莊王後裔,春秋時楚國左司馬沈尹成之子。他是全世界華人葉姓始祖,一生功績卓著,青史流芳,直到現在葉縣人提起他仍引以為豪。
葉公興修水利,造福鄉里。沈諸梁主政葉邑後,發展農業、興修水利,他率葉邑父老修建的東西二陂,至今遺跡尚存,還在為當地農業灌溉發揮作用,據《水注經》記載,原西陂面積約4平方里,東陂面積約70平方里,可見其工程之大,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比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鄭國渠早300多年。
葉公沈諸梁具有傑出的軍事才幹,是楚國的社稷重臣。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白公勝叛亂,沈諸梁揮師平亂,使楚惠王復位。為匡扶王室,葉公還派人西征巴人,東北伐成陳,南下擊越,並且並陳地入楚國版圖。葉公還親自率兵南伐越國,與三夷男女定盟於敖,為楚國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葉公是一個頗有個性的思想家。楚昭王七年(公元前489年)葉公與著名思想家孔子在葉邑進行了以「直躬」為話題的著名論政,他提出的具有法冶色彩的治國理念,比提出「法後王」主張的荀子和提供「嚴刑峻法」、「以法治國」的商鞅、韓非至少早一、二百年。
歷史上的葉公是一個勤勉持政、謙和致善、聰穎精明、處事果斷、忠君守節、禮士讓賢的真仁君子,可以說,這樣的雄才大略、護國勤政的偉人,在春秋時期這樣的人才輩出的時代,也是極為出類拔萃的。
「葉公好龍」原是諷刺葉公與孔子政見不合
「葉公好龍」寓言產生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由於孔子游葉並無收獲,且葉、孔政見格格不入,其弟子對此耿耿於懷,到孔子成為聖人的西漢,儒學家劉向在其《新序·雜事》中記述了一個「葉公好龍」的故事,並沒有歷史事實經過嚴格考證。其所記「葉公好龍」只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傳說故事,出於對古籍和歷史的尊重,在漢劉向編輯的《戰國策》、《新序》、《說苑》等書中,也編錄保留了葉公部分積極內容。但是,在「直躬」問題上,處於「獨尊儒術」文化氛圍中的劉向,採取了與眾儒同流的態度,不惜歪曲孔子游葉邑的歷史,在《新序·雜事》中杜撰了一個「葉公好龍」的寓言故事,塑造了一個口是心非的藝術人物形象,為孔子鳴「不平」。兩千多年來,「葉公好龍」寓言故事廣為流傳,葉公卻成為虛偽和華而不實、以假龍亂真龍的虛偽者形象,但很少人知道葉公的文治武功,更沒有人知道或深究「葉公好龍」產生的歷史原委,這使葉公蒙垢數千年。現在,我們對照孔子游葉活動,這則寓言可以這樣理解:人們都知道葉公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真正的孔聖人慕名而至卻不敢接納。
⑧ 歷史典故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
寓言故事與典故區別:
1、典故,必須是現代以前的;寓言故事則古代、現代虛構故事都可以。
2.
典故,無論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還是古代人講的寓言、故事、神話傳說、著名的詞句,都可以算「歷史典故」,歷史典故的范疇大;寓言故事必須是虛構的故事,真實發生的事情不能算,但古代、現代虛構故事都可以,范疇小。
3、寓言故事,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它是指為啟發講理而編造的故事(有的還是具備一定根據的)。
4、典故,只是具備一種描述、形容的作用,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積極的寓意,並不需要給人啟發。寓言故事是指為啟發講理而編造的故事(有的還是具備一定根據的),必須講一個道理或者教訓。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繫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歷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⑨ 歷史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各15個,有哪些
歷史故事:韓信點兵,紙上談兵,負荊請罪,完璧歸趙,圍魏救趙,毛內遂自薦,卧薪嘗膽,驚容弓之鳥,指鹿為馬,焚書坑儒,懸梁刺股,約法三章,四面楚歌,背水一戰,聞雞起舞
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樹,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八仙過海,牛郎織女,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沉香救母,後羿射日,誇父追日,女媧補天,倉頡造字,哪吒鬧海
寓言故事: 坐井觀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劍,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長,葉公好龍,自相矛盾,掩耳盜鈴,南轅北轍,畫蛇添足,濫竽充數,亡羊補牢,杯弓蛇影,買櫝還珠,黔驢技窮,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