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鳳仙與蔡鍔將軍的故事
小鳳仙與蔡鍔將軍的故事:
咬舌示忠:
蔡鍔在雲吉班興之所至,寫了一副對聯送給小鳳仙這副對聯吻合小鳳仙的身份和性格,也流露出蔡鍔的心情和感情。
他將小鳳仙比作俠女,內心裡已經把她定型,框定了她與自己不僅僅於兒女情長,而是和革命大業有著密切關系。
據說當時蔡鍔在這副對聯的上方題寫了一句鳳仙女史燦正,但下面沒有署名。小鳳仙有所不滿,對他說:「你我雖貴賤懸殊,但又何必隱姓埋名,」他才只好寫上了松坡二字。
松坡是他的字,小鳳仙立刻明白了,眼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蔡鍔將軍。當場,小鳳仙便把自己的舌頭咬破,血滴對聯之上,以示對蔡鍔的忠誠。
(1)蔡鍔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袁世凱登基前,為防止蔡鍔叛變,派軍警到棉花胡同的蔡宅搜查,蔡鍔意識到北洋政府還是容不下他,他到天津去了一趟,袁世凱的密探對他層層監視,他苦思脫身之計,最後想到了小鳳仙。
蔡鍔對小鳳仙說:「決計不顧生死,非要逃脫羈系不可。」小鳳仙決定與蔡鍔生死同行。蔡鍔說:「同行多有不便,將來成功之日,必不相忘。」
小鳳仙當夜為蔡鍔餞行,為他歌唱、為他流淚,仔細叮嚀。蔡鍔稱和小鳳仙遊玩並趁機逃離北京,回到雲南,通電討袁。
次年1月,蔡鍔率軍出征,稱帝僅83天的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結核的蔡鍔在日本病逝,年僅34歲。
消息傳到北京,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身披黑紗,前往祭奠。蔡鍔的離世帶給小鳳仙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從那以後,小鳳仙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2. 蔡鍔和小鳳仙英雄佳人的故事存在嗎
蔡鍔和小風仙是歷史上的真人真事,電影和電視劇自然添加很多戲說的成份。歷史資料並沒有過多蔡鍔與小風仙愛情史實,只有蔡鍔遭軟禁而通過當時京城名妓小風仙擺脫一筆代過。
通過琉理一些傳說,結合當時的政治背景,我們大題可得出如下的推理:袁世凱稱帝預謀己久,在各省督軍中最不放心的就是雲南督軍湖南人蔡鍔,所以將其調至北京委以虛名,實則是軟禁。
蔡鍔死後,迫於生計,小風仙先兩次嫁人,但所託之人都和他生活不長就死去了,經過幾次打擊,不到五十歲的她決定再不嫁人,後來雖通過梅蘭芳,得到一份解決溫飽的工作,三年後因病離世,終年五十三歲。
3. 關於歷史上的蔡鍔!
蔡鍔(1882年~1916年)湖南邵陽人,字松坡。他是我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功勛卓著的歷史人物,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傑出軍事家。他一個人在20世紀初期幹了兩件了不起的大事,且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一是1911年10月底組織領導了昆明「重九起義」;二是1915年12月底發動和領導了討袁護國戰爭。其詩文為他贏得了一代儒將的聲名;其舊聞軼事,廣為民間流傳,婦孺皆知……
關於蔡鍔於小鳳仙的一段情,開始蔡可能有「狎妓」以麻痹袁的意味,但人都有自身弱點,飲食男女在所難免,何況民國初年政府大員納妾嫖妓也是尋常事。蔡鍔當時33歲,小鳳仙17歲,兩情相悅,英雄美人悱惻纏綿成了千古美談,民間亦多有傳說。從蔡鍔贈小鳳仙兩聯中可看出倆人的一番真情:
不信美人終薄命;由來俠女出風塵。
其地之鳳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相傳蔡鍔病逝日本福岡大學醫院,消息傳到北京,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身披黑紗,送有輓聯:
九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憐他憂串餘生,萍水相逢成一夢;
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1982年雲南大學教授石鵬飛回上海老家探親路過長少時特拜謁蔡鍔墓,詩曰:「南天劍起一麾雄,湘水麓山唱大風。十萬萬人今共拜,知音豈獨小桃紅。」另有一番深意。
正史之中並沒有關於小鳳仙的記載,甚至連她的生卒日期都沒有能說清楚,她曾是名動公卿的名妓。
她曾幫助共和名將蔡鍔將軍逃離袁世凱的囚禁,更因為與蔡鍔的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而被人傳頌,上世紀八十年代,這段愛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電影。
1915年末,蔡鍔稱和小鳳仙遊玩並趁機逃離北京,回到雲南,通電討袁。次年1月,蔡鍔率軍出征,稱帝僅83天的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結核的蔡鍔在日本病逝,年僅34歲。
小鳳仙得知此訊,痛不欲生,書寫輓聯:「誰識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蔡鍔的離世帶給小鳳仙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從那以後,小鳳仙不知所蹤,只知道她於1949年起化名「張洗非」隱居沈陽,嫁給了「大帥府」的工作人員李振海,從而成為李振海前妻所生的4個孩子的繼母,此後經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介紹,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兒園里工作。1954年3月,她患上了類似於老年痴呆和腦血栓的病症。患病後的小鳳仙,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紅顏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周圍對她的過去有所了解的人中,誰也不能將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邋遢女人和那個傾國傾城的小鳳仙聯系起來。現在想來,當時處於短暫清醒狀態的小鳳仙內心是無比痛苦的。
該年3月,小鳳仙在沈陽離世。很難判斷,小鳳仙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自幼被賣到青樓,當然不幸,結交蔡鍔,維護共和,鬥智袁世凱,這些本來不應該是一個弱女子所應承但的重任。她和蔡鍔之間的愛情,宛如一幅充滿激情的油畫,厚重而又熱烈,不求被人接受,只求於己回味。
其實,小鳳仙根本不會在乎後人如何猜測她,因為早在幾十年前,視小鳳仙為紅顏知己的蔡鍔,就已經給出小鳳仙和所有世人一個答案了,蔡鍔送給小鳳仙一副對聯中這樣寫道:「不信美女終薄命,從來俠女出風塵。」
4. 歷史上真實的蔡鍔將軍是怎樣的
蔡鍔:軍人之心,唯有共和,歷史上真實的蔡鍔將軍是個怎樣的人?
蔡鍔一生從未加入同盟會,也始終不是國民黨黨員。他所反對的,也從來不是袁世凱或者任何具體的個人。他畢其一生所踐行的,只有一條:與全國國民戮力擁護共和國體,使帝制永不發生於中國。
電影里,導演們都愛他。在《讓子彈飛》中,他是張牧之年輕時追隨的松坡將軍。將軍死後,這個手槍隊長對國事充滿失望,落草為寇變身張麻子,這才有了鵝城裡「吃著火鍋唱著歌」荒謬又現實的故事。
在《建黨偉業》里,大眾情人劉德華誓言他,面容清俊一身戎裝,用沙啞的聲音(此時他已染喉疾)在北平火車站和小鳳仙告別,更是黃昏中的汽笛和飄雪烘托離情。演員劉德華已經50歲了,但在電影之外的歷史時空里,1915年11月的蔡鍔只有33歲,早已名滿天下,只是未必有如斯英俊。當時的文人譚戎甫描述他:貌清瘦,身僅中材,頗不稱其志氣,且兩額薄削。
那一出未必真實存在過的柔情送別,是蔡鍔一生輝煌頂點的序幕,卻又接近他人生的終曲:在登上南行的火車之後,他從天津輾轉日本,再回到雲南,與已經稱帝的袁世凱公開決裂,掀起震動天下的護國運動,在袁世凱皇帝夢碎的一年之後,他也病逝於日本。蔡鍔的絕筆是寫給黃興的輓聯:以勇健開國,而寧靜持身,貫徹執行,是能創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忍哭君天涯,驚起揮淚,難為卧病九州人。他死在八天之後,這副輓聯,既是絕響,也不妨看成自表。
蔡鍔所反對的,從來不是袁世凱或者任何具體的個人,他的友敵之分,向來只因為國事而非私怨,背叛民國和共和的人,方是他永遠的敵人。
1912年1月,剛剛成為雲南都督的蔡鍔在給黎元洪的電文中贊揚袁世凱「宏才偉略。實近代偉人」,但兩周之後,因為袁世凱無視民國已立、國體已定的事實,試圖在北京召開所謂「國民會議」來決定君主或者民主國體。蔡鍔又致電孫中山及各省都督,稱這是「袁之狡謀」。蔡鍔組織了雲南北伐軍准備北伐,在《北伐誓師詞》中,他寫道:「甘冒不韙,乃有袁賊。」
一旦溥儀退位,帝制已除,袁世凱承認民國,蔡鍔的態度就轉變了。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之後,他致電祝賀,稱其是「群望所歸」。蔡鍔的老師梁啟超後來曾說:「(蔡鍔)很有點痴心妄想,想帶著袁世凱上政治軌道,替國家做些建設事業。」
5. 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
蔡鍔(年~1916年)湖南邵陽人,字松坡。他是我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功勛卓著的歷史人物,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傑出軍事家。他一個人在20世紀初期幹了兩件了不起的大事,且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一是1911年10月底組織領導了昆明「重九起義」;二是1915年12月底發動和領導了討袁護國戰爭。其詩文為他贏得了一代儒將的聲名;其舊聞軼事,廣為民間流傳,婦孺皆知……
關於蔡鍔於小鳳仙的一段情,開始蔡可能有「狎妓」以麻痹袁的意味,但人都有自身弱點,飲食男女在所難免,何況民國初年政府大員納妾嫖妓也是尋常事。蔡鍔當時33歲,小鳳仙17歲,兩情相悅,英雄美人悱惻纏綿成了千古美談,民間亦多有傳說。從蔡鍔贈小鳳仙兩聯中可看出倆人的一番真情:
不信美人終薄命;由來俠女出風塵。
其地之鳳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相傳蔡鍔病逝日本福岡大學醫院,消息傳到北京,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身披黑紗,送有輓聯:
九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憐他憂串餘生,萍水相逢成一夢;
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1982年雲南大學教授石鵬飛回上海老家探親路過長少時特拜謁蔡鍔墓,詩曰:「南天劍起一麾雄,湘水麓山唱大風。十萬萬人今共拜,知音豈獨小桃紅。」另有一番深意。
正史之中並沒有關於小鳳仙的記載,甚至連她的生卒日期都沒有能說清楚,她曾是名動公卿的名妓。
她曾幫助共和名將蔡鍔將軍逃離袁世凱的囚禁,更因為與蔡鍔的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而被人傳頌,上世紀八十年代,這段愛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電影。
1915年末,蔡鍔稱和小鳳仙遊玩並趁機逃離北京,回到雲南,通電討袁。次年1月,蔡鍔率軍出征,稱帝僅83天的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結核的蔡鍔在日本病逝,年僅34歲。
小鳳仙得知此訊,痛不欲生,書寫輓聯:「誰識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蔡鍔的離世帶給小鳳仙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從那以後,小鳳仙不知所蹤。
小鳳仙在沈陽最後的愛與哀愁
1949年,她隱居沈陽。成為4個孩子的繼母。1954年,她在沈陽離世。
1998年,孩子們才知道,繼母「張洗非」原來就是小鳳仙。
在沈陽的大東區和皇姑區兩地,找到了陪伴過小鳳仙度過最後歲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婦和李桂蘭。
小鳳仙是李有才和李桂蘭的繼母,李桂蘭和小鳳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齡加起來已有200多歲的老人回憶著塵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蘭認為,小鳳仙嫁給自己父親的原因是,「早在建國前,我父親李振海就是大帥府的工作人員,小鳳仙總去看望趙四小姐,我父親完全有可能那時候就認識了小鳳仙。兩個人有個最大的共同愛好,就是特別愛聽評書。」
1949年,喪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鳳仙。剛進門的小鳳仙立刻成了4個孩子的母親。
這個新過門的母親與周圍的女人有著那麼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著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李桂蘭的哥哥李有才回憶說。那時候李有才20多歲,「那時,我已經參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繼母接觸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蘭。」
「愛美,整潔,不愛幹活。」是李桂蘭總結小鳳仙的最大特點,「剛建國的時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氣,可是她特別愛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側別著一個小手帕。」
看著與眾不同的繼母,李桂蘭忍不住好奇:「你為什麼要把手帕別在旗袍旁邊呢?」對於類似的問題,小鳳仙只是淺淺一笑,從不作答。
可是,總有小鳳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繼母特別喜歡一張照片,她總是拿出那張照片靜靜地看,看照片時也從不忌諱我們,那是她和一個年輕將軍的照片。」70多歲的李桂蘭回憶,「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著很大的章,衣服上還有很多金黃色的穗。我就問她,『這是誰啊』,她還是淡淡地一笑回答,『這是一個朋友』。」
李桂蘭家裡的生活來源完全靠父親在支撐,生活困難可想而知,即使這樣,小鳳仙依然過著悠然的生活。
「她幹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從來不做飯,但是生活卻很有規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彎的時候,都會在外面吃過早飯。」對於這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繼母,李桂蘭從不敢心生埋怨,「因為無論從哪看,她都是一個不一般的人。」
小鳳仙和梅蘭芳見面,證實了李桂蘭的猜測。1951年初,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率劇團去朝鮮慰問赴朝參戰的志願軍,途經沈陽演出,下榻於當時東北人民政府交際處的招待所。小鳳仙和梅蘭芳聯系之後,得以見面。
「第一次還是我帶繼母去的,因為那時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沒有見到梅先生。第二次,繼母帶著妹妹李桂蘭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們也還不知道,繼母就是小鳳仙。不過看到梅先生對她的客氣,隱約猜到,繼母決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憶說。
那次見面後,梅蘭芳託人解決小鳳仙的工作問題,小鳳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兒園里工作。
1954年春,小鳳仙患上類似於老年痴呆和腦血栓的病症。最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陪伴小鳳仙的是李有才的妻子佟桂英。
在小鳳仙患病之前,佟桂英就已嫁進李家。「婆婆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也是一個要求進步的人,那時候,無論街道組織什麼活動,婆婆都積極參加,有時候還拉著二胡唱上一段,宣傳黨的政策。」
佟桂英同樣看過小鳳仙的那些照片,而得到的答案始終只是:「婆婆淡淡地一笑。」
患病後的小鳳仙,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紅顏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誰也不能將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邋遢女人和那個傾國傾城的小鳳仙聯系起來。想來,短暫清醒之間的小鳳仙是無比痛苦的。
對於小鳳仙准確的死亡日期,李桂蘭的回憶是,「應該是在1954年的3月份,不過,那時候我正好懷孕,所以沒有去參加她的葬禮。」
或許是50多年的時光流逝,讓一段記憶變得斑駁陸離,李桂蘭的哥哥就有著與妹妹不同的回憶,「葬禮我去了,父親把繼母最喜歡的照片放進棺材裡,其他的都燒掉了,我記得應該是秋天的時候。」
很難判斷,小鳳仙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自幼被賣到青樓,當然不幸,結交蔡鍔,維護共和,鬥智袁世凱,這些本來不應該是一個弱女子所應承但的重任。她和蔡鍔之間的愛情,宛如一幅充滿激情的油畫,厚重而又熱烈,不求被人接受,只求於己回味。
其實,小鳳仙根本不會在乎後人如何猜測她,因為早在幾十年前,視小鳳仙為紅顏知己的蔡鍔,就已經給出小鳳仙和所有世人一個答案了,蔡鍔送給小鳳仙一副對聯中這樣寫道:「不信美女終薄命,從來俠女出風塵。」
6. 求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
蔡鍔(1882年~1916年)湖南邵陽人,字松坡。他是我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功勛卓著的歷史人物,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傑出軍事家。他一個人在20世紀初期幹了兩件了不起的大事,且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一是1911年10月底組織領導了昆明「重九起義」;二是1915年12月底發動和領導了討袁護國戰爭。其詩文為他贏得了一代儒將的聲名;其舊聞軼事,廣為民間流傳,婦孺皆知……
關於蔡鍔於小鳳仙的一段情,開始蔡可能有「狎妓」以麻痹袁的意味,但人都有自身弱點,飲食男女在所難免,何況民國初年政府大員納妾嫖妓也是尋常事。蔡鍔當時33歲,小鳳仙17歲,兩情相悅,英雄美人悱惻纏綿成了千古美談,民間亦多有傳說。從蔡鍔贈小鳳仙兩聯中可看出倆人的一番真情:
不信美人終薄命;由來俠女出風塵。
其地之鳳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相傳蔡鍔病逝日本福岡大學醫院,消息傳到北京,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身披黑紗,送有輓聯:
九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憐他憂串餘生,萍水相逢成一夢;
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1982年雲南大學教授石鵬飛回上海老家探親路過長少時特拜謁蔡鍔墓,詩曰:「南天劍起一麾雄,湘水麓山唱大風。十萬萬人今共拜,知音豈獨小桃紅。」另有一番深意。
正史之中並沒有關於小鳳仙的記載,甚至連她的生卒日期都沒有能說清楚,她曾是名動公卿的名妓。
她曾幫助共和名將蔡鍔將軍逃離袁世凱的囚禁,更因為與蔡鍔的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而被人傳頌,上世紀八十年代,這段愛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電影。
1915年末,蔡鍔稱和小鳳仙遊玩並趁機逃離北京,回到雲南,通電討袁。次年1月,蔡鍔率軍出征,稱帝僅83天的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結核的蔡鍔在日本病逝,年僅34歲。
小鳳仙得知此訊,痛不欲生,書寫輓聯:「誰識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蔡鍔的離世帶給小鳳仙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從那以後,小鳳仙不知所蹤。
小鳳仙在沈陽最後的愛與哀愁
1949年,她隱居沈陽。成為4個孩子的繼母。1954年,她在沈陽離世。
1998年,孩子們才知道,繼母「張洗非」原來就是小鳳仙。
在沈陽的大東區和皇姑區兩地,找到了陪伴過小鳳仙度過最後歲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婦和李桂蘭。
小鳳仙是李有才和李桂蘭的繼母,李桂蘭和小鳳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齡加起來已有200多歲的老人回憶著塵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蘭認為,小鳳仙嫁給自己父親的原因是,「早在建國前,我父親李振海就是大帥府的工作人員,小鳳仙總去看望趙四小姐,我父親完全有可能那時候就認識了小鳳仙。兩個人有個最大的共同愛好,就是特別愛聽評書。」
1949年,喪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鳳仙。剛進門的小鳳仙立刻成了4個孩子的母親。
這個新過門的母親與周圍的女人有著那麼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著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李桂蘭的哥哥李有才回憶說。那時候李有才20多歲,「那時,我已經參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繼母接觸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蘭。」
「愛美,整潔,不愛幹活。」是李桂蘭總結小鳳仙的最大特點,「剛建國的時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氣,可是她特別愛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側別著一個小手帕。」
看著與眾不同的繼母,李桂蘭忍不住好奇:「你為什麼要把手帕別在旗袍旁邊呢?」對於類似的問題,小鳳仙只是淺淺一笑,從不作答。
可是,總有小鳳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繼母特別喜歡一張照片,她總是拿出那張照片靜靜地看,看照片時也從不忌諱我們,那是她和一個年輕將軍的照片。」70多歲的李桂蘭回憶,「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著很大的章,衣服上還有很多金黃色的穗。我就問她,『這是誰啊』,她還是淡淡地一笑回答,『這是一個朋友』。」
李桂蘭家裡的生活來源完全靠父親在支撐,生活困難可想而知,即使這樣,小鳳仙依然過著悠然的生活。
「她幹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從來不做飯,但是生活卻很有規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彎的時候,都會在外面吃過早飯。」對於這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繼母,李桂蘭從不敢心生埋怨,「因為無論從哪看,她都是一個不一般的人。」
小鳳仙和梅蘭芳見面,證實了李桂蘭的猜測。1951年初,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率劇團去朝鮮慰問赴朝參戰的志願軍,途經沈陽演出,下榻於當時東北人民政府交際處的招待所。小鳳仙和梅蘭芳聯系之後,得以見面。
「第一次還是我帶繼母去的,因為那時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沒有見到梅先生。第二次,繼母帶著妹妹李桂蘭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們也還不知道,繼母就是小鳳仙。不過看到梅先生對她的客氣,隱約猜到,繼母決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憶說。
那次見面後,梅蘭芳託人解決小鳳仙的工作問題,小鳳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兒園里工作。
1954年春,小鳳仙患上類似於老年痴呆和腦血栓的病症。最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陪伴小鳳仙的是李有才的妻子佟桂英。
在小鳳仙患病之前,佟桂英就已嫁進李家。「婆婆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也是一個要求進步的人,那時候,無論街道組織什麼活動,婆婆都積極參加,有時候還拉著二胡唱上一段,宣傳黨的政策。」
佟桂英同樣看過小鳳仙的那些照片,而得到的答案始終只是:「婆婆淡淡地一笑。」
患病後的小鳳仙,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紅顏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誰也不能將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邋遢女人和那個傾國傾城的小鳳仙聯系起來。想來,短暫清醒之間的小鳳仙是無比痛苦的。
對於小鳳仙准確的死亡日期,李桂蘭的回憶是,「應該是在1954年的3月份,不過,那時候我正好懷孕,所以沒有去參加她的葬禮。」
或許是50多年的時光流逝,讓一段記憶變得斑駁陸離,李桂蘭的哥哥就有著與妹妹不同的回憶,「葬禮我去了,父親把繼母最喜歡的照片放進棺材裡,其他的都燒掉了,我記得應該是秋天的時候。」
很難判斷,小鳳仙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自幼被賣到青樓,當然不幸,結交蔡鍔,維護共和,鬥智袁世凱,這些本來不應該是一個弱女子所應承但的重任。她和蔡鍔之間的愛情,宛如一幅充滿激情的油畫,厚重而又熱烈,不求被人接受,只求於己回味。
其實,小鳳仙根本不會在乎後人如何猜測她,因為早在幾十年前,視小鳳仙為紅顏知己的蔡鍔,就已經給出小鳳仙和所有世人一個答案了,蔡鍔送給小鳳仙一副對聯中這樣寫道:「不信美女終薄命,從來俠女出風塵。」
7. 歷史上的蔡鍔是怎麼死的
對於民國人物蔡鍔,一般中國人都知道他的有兩件事情。
一是組織討袁護國軍起兵反對袁世凱稱帝,一是和名妓小鳳仙亦正史亦野史的軼聞故事。前者屬於大義,後者屬於小節,生動了蔡鍔的歷史形象。至於蔡鍔為什麼起兵反對袁世凱,大多數中國人則語焉不詳,最多就是信誓旦旦、鸚鵡學舌地將蔡鍔的起事歸結為反對袁世凱搞封建復辟,重新稱帝。而這,也是蔡鍔英年早逝的一個重要原因,實在不該被混淆和忘記在浩瀚的歷史煙霧里。
蔡鍔亦師亦友的梁啟超曾經多次在公開講演、撰文里講述蔡鍔起兵反袁的動機。
在蔡鍔的追悼會上,梁啟超告訴大家蔡鍔反袁是「為國民爭人格」。他說「護國軍總司令蔡將軍誓師之言曰:『吾儕今日不得已而有此義舉,非敢雲必能救亡,庶幾為我國民爭回一人格而已。』……我國數萬萬人之人格,至今日已被袁世凱蹂躪而無復余」。
1922年12月25日,梁啟超在南京學界演講《護國之役回顧談》,又一次憶起蔡鍔當年的話:「眼看著不久便是盈千累萬的人頌王莽功德,上勸進表,袁世凱便安然登其大寶,叫世界看著中國人是什麼東西呢,國內懷著義憤的人,雖然很多,但沒有憑借,或者地位不宜,也難發手,我們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過,但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起見,非拼著命去干這一回不可。」
民國報人陶菊隱在他的《政海軼聞》「蔡鍔」一則里有蔡鍔致辭:「此次舉義,所爭者非勝利,乃中華民國四萬萬眾之人格也。」
蔡鍔的遺囑中也有「以爭國民人格」語。
可見,蔡鍔起兵反袁的真實原因就是:「為國民爭人格」。在帝制被推翻之後,蔡鍔所做的,就是為了不讓中國人的人格繼續沉淪在封建的桎梏里,因而付出了他的生命。
蔡鍔起兵後,袁世凱曾經向莫理循詢問蔡鍔是否有野心,會不會統治中國的問題,對此,莫里循輕蔑地斥之為『愚蠢的問題』而未加理睬」。可見當時蔡鍔反袁的單純和光明磊落,比起後來那些怪羊頭賣狗肉的革命黨來說,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而這,也許就是蔡鍔之死成為秘密的原因吧。這是復制的
8. 小鳳仙和蔡鍔有什麼故事
當時,袁世凱剛剛復辟,很欣賞主政雲南的蔡鍔,於是封其為始威將軍內,並勒令入京。但蔡鍔無容心為虎作倀,甚至想聯絡革命黨人反對袁世凱,因此被軟禁於北京的居所。正是在這期間,蔡鍔在一次飲酒作樂的時候結識了小鳳仙。
雖說蔡鍔當時是以商人的身份掩人耳目,不過小鳳仙卻認定此人非等閑之輩,於是便熱誠相待。而蔡鍔也被這個滿是豪俠氣概的女子所吸引,二人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
期間,蔡鍔曾贈予小鳳仙這樣的字聯:“此地有鳳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自古佳人多穎悟,從來俠女出風塵。”字里行間,不難看出蔡鍔對這個小鳳仙的愛慕之情。
最終在小鳳仙的幫助之下,蔡鍔得以逃出北京城。
在家仇國恨面前,他們暫時放下了兒女情長,卻不料這一放竟是永別。1916年,袁世凱的復辟大夢徹底破滅,而蔡鍔將軍也因為肺結核在日本病逝。
在聞聽蔡鍔將軍的噩耗後,小鳳仙難忍心中悲切,決定服葯自殺。只不過她似乎是命不該絕,在通往天津的火車上,由於車廂顛簸以及人潮擁擠,她之前准備的安眠葯竟然弄丟了。
既然天意如此,又何苦妄為呢,最終她放棄了輕生的念頭,隱姓埋名,孤身一人去了沈陽。
9. 蔡鍔與小鳳仙真實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人。1914年,蔡鍔是雲南督軍,手握兵權,鎮守邊疆,權傾一時。袁世凱為稱帝拉攏蔡鍔,請蔡鍔進京,封為「始威將軍」,做他復辟的左膀右臂。當袁世凱看出蔡鍔並不對他忠心耿耿,而是反對他當皇帝時,便把蔡鍔軟禁起來,不準他離京,怕他跑回雲南起兵造反。蔡鍔住在西城的棉花胡同,百般無聊之時,常常化裝成商人模樣,串八大胡同,找妓女尋歡作樂。
那時候,小鳳仙住在八大胡同陝西巷裡的雲吉班。蔡鍔心內煩悶,隨便出來走走,並不是成心嫖妓,又因打扮成了普通商人的樣子,並不像是特別有錢的大少,妓院老鴇就把他引到長相一般,性格古怪的二流妓女小鳳仙這里。小鳳仙一見來客就斷定他不似一般尋常的狎客,真誠以待。[2]
民國四年初秋,籌備袁世凱登基的「籌安會」堂而皇之地在北京成立,楊度主持其事,利用都是湖南同鄉的身份,天天到棉花胡同力促蔡鍔列名發起人之一。
楊度是籌安會的主持人,帝制的催生者,未來袁氏朝廷的宰相;同時又是個風流倜儻、落拓不羈、寄情聲色、醉心犬馬的大名士。天天晚上呼朋引類往八大胡同去征歌逐色。蔡鍔決定要打進他們的圈子,就不能免俗,那些人各自有相好的姑娘,蔡鍔自從那次遇到小鳳仙後,頓感此女雖淪落風塵,然而出語不俗,或可作為紅粉知己,藉以應付京中的一班「同僚」。
相處過程中,小鳳仙掏心挖肝地將自己的身世,向蔡鍔盡情地傾訴,並要求蔡鍔以誠相待。二人歷經波折,終坦誠以待,蔡鍔甚至為了小鳳仙與發妻鬧翻。楊度眼看這位當年在雲南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如今與八大胡同的一個二流妓女打得火熱。天天醇酒婦人,壯志已經消磨殆盡,時常晝夜不分,不只是耽擱了公務,連棉花胡同家裡的老太太也疏於晨昏定省,而結發妻子更是久受冷落。楊度把這種情形報告袁世凱,袁世凱聽到蔡宅亂七八糟,不屑地說:「我道蔡鍔是個干練之才,可參與國家大事,誰知道治家都還不妥貼!」大大鬆懈了對蔡鍔的戒心。
袁世凱登基前,為防止蔡鍔叛變,派軍警到棉花胡同的蔡宅搜查,蔡鍔意識到北洋政府還是容不下他,他到天津去了一趟,袁世凱的密探對他層層監視,他苦思脫身之計,最後想到了小鳳仙。蔡鍔對小鳳仙說:「決計不顧生死,非要逃脫羈系不可。」小鳳仙決定與蔡鍔生死同行。蔡鍔說:「同行多有不便,將來成功之日,必不相忘!」小鳳仙當夜為蔡鍔餞行,為他歌唱、為他流淚,仔細叮嚀。
蔡鍔稱和小鳳仙遊玩並趁機逃離北京,回到雲南,通電討袁。次年1月,蔡鍔率軍出征,稱帝僅83天的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結核的蔡鍔在日本病逝,年僅34歲。消息傳到北京,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身披黑紗,前往祭奠。蔡鍔的離世帶給小鳳仙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從那以後,小鳳仙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至於為什麼初二的歷史書沒有,只能說明中華歷史太悠久,名人太多,寫不過來,也是正常的。
小鳳仙(1900年8月-1954年),原名朱筱鳳,偏房所生,後改名為張鳳雲、張洗非。原籍浙江錢塘。出生在杭州,父親是沒落的滿族八旗武官。在清王朝徹底崩潰前的苟延殘喘的年月里,這個八旗武官又突然被解職了。小鳳仙的幼年,生活在一個日趨貧困,後母對她很冷漠的家庭中。
正史之中並沒有關於她的記載,甚至連她的生卒日期都沒有能說清楚,但她卻曾是名動公卿的名妓。她曾幫助共和名將蔡鍔將軍逃離袁世凱的軟禁,更因為與蔡鍔的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而被人傳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段愛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電影。
小鳳仙——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