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羅翰升

歷史人物羅翰升

發布時間:2021-02-04 19:03:22

① 清朝名人

1、鄧世昌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籍貫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現為廣州市海珠區),清末北洋水師將領,民族英雄。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

2、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

3、於成龍

於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號於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於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於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覲見,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於成龍兼管江蘇、安徽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賜謚「清端」。有《於清端政書》八卷等著作傳世。

於成龍在二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贊譽為「清官第一」。

4、朱淇

朱淇(1858—1931)廣東南海人。字季箴、原字籙生。室名聽雪廬。生於清咸豐八年。在光緒三年(1877)中秀才,不久就放棄舉業,旋專習經史,朱次琦之侄。

朱次琦(1807—1881)乃是清朝末年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康有為是其入室弟子。後結識孫中山,並加入了孫中山發起組織的「興中會」 。

5、年羹堯

年羹堯(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號雙峰,安徽鳳陽府懷遠(今安徽省懷遠縣)人,後改隸漢軍鑲黃旗,清朝名將。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

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令自盡。

② 清朝康熙年間人物列表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庶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聖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康熙兒子們的福晉: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
嫡夫人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
繼夫人張佳氏,總兵官張浩尚之女;
妾吳雅氏,郎中巴奇納之女妾關氏,麻色之女;
妾錢氏;
妾阮氏,雅圖之女;
妾郭氏,郭永之女;
妾晉氏,達色之女;
妾范氏,二格之女;
妾王氏,王忠之女;
妾高氏,高登科之女。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
嫡福晉瓜爾佳氏,都統、伯石文炳之女。
側福晉李佳氏,輕車都尉舒爾德庫之女。
側福晉李佳氏,不詳。
側福晉程佳氏,程世福之女。
側福晉王佳氏,不詳。
側福晉林佳氏,不詳。
庶福晉劉佳氏,不詳。
庶福晉范佳氏,不詳。
庶福晉唐佳氏,不詳。
妾劉氏,不詳。
妾錢氏,不詳。
妾邱氏,不詳。
妾祁氏,不詳。
妾朱氏,不詳。
妾裴氏,不詳。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
嫡福晉董鄂氏,都統、勇勤公鵬春之女;
側福晉田氏,筆貼式敦達理之女;
妾王氏,桑格之女;
妾富察氏,外富阿之女;
妾伊爾根覺羅氏,噶爾漢之女;
妾完顏氏,牧長二格之女;
妾李氏,李先隆之女;
妾奇德里氏,員外郎、參領薩哈廉之女;
妾朱氏,朱鼐程之女;
妾吳氏,吳美之女;
妾陳氏,陳富榮之女。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
孝敬憲皇後,烏喇那拉氏,內大臣費揚古的女兒。雍正九年九月,崩。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的女兒,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帝。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
敦肅皇貴妃,年氏,巡撫年遐齡的女兒,雍正三年十一月,崩。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一女,皆殤。
純愨皇貴妃,耿氏,管領耿德金女。雍正間,封裕嬪,進裕妃。乾隆時,尊為裕皇貴太妃。乾隆四十九年崩。一子,弘晝。
齊妃,李氏,知府李文燁女。三子,弘盼、弘昀,弘時,只有弘時活了下來,其他兩個皆殤;一女,下嫁星德。
謙妃,劉氏,管領劉滿女,生於康熙五十三年。雍正上台後,封其為謙嬪,乾隆時尊為皇考謙妃,生一子,果毅親王弘瞻。
寧妃,武氏,知州武柱國女。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為寧妃。
懋嬪,宋氏,主事金柱女。生二女,皆殤。
李貴人(?—1760年),雍正七年封貴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卒。
郭貴人(?—1786年),雍正初年封為郭常在,雍正七年進位郭貴人。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卒,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安貴人(?—?),卒於乾隆十四年四月到十五年底之間,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海貴人(?—1762年)雍正三年為常在,十三年進為海貴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卒,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張貴人(?—1732年)初入宮為常在,雍正十三年四月晉封張貴人,雍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卒。
老貴人
那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暫安於田村,後奉安泰陵妃園寢。
李常在,雍正八年已進宮,封為李答應,雍正十年閏五月進位李常在。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尚健在,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馬常在(?—1768年),雍正七年七月已入宮,稱馬答應,雍正八年一月進位馬常在。卒於乾隆三十三年夏,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春常在,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高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入宮,稱高答應,八年十一月,稱高常在。約卒於雍正十年七月到十二年底之間,暫安於田村,後奉安泰陵妃園寢。
常常在(?—1732年)雍正七年一月已入宮,雍正十年八月卒,暫安於田村,後奉安泰陵妃園寢。
顧常在(?—1729年)雍正七年四月已進宮,為常在。雍正七年九月卒,暫安於田村,後奉安泰陵妃園寢。
蘇答應,雍正四年七月進宮,可能卒於雍正七年八月以後。
吉常在,原稱吉官(吉官女子?),葬在妃園、泰陵、泰東陵之外,待考。
英答應,原稱蘭英,葬在妃園、泰陵、泰東陵之外,待考。
汪答應,葬在妃園、泰陵、泰東陵之外,待考。
德答應,葬在妃園、泰陵、泰東陵之外,待考。
蘇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疑為蘇答應。
張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伊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張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雲惠,葬在妃園、泰陵、泰東陵之外,待考。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
嫡福晉:他塔喇氏(員外郎張保之女)
側福晉:劉佳氏(劉文煥之女);瓜爾佳氏(碩色之女)
庶福晉:馬佳氏(馬三合之女);白佳氏(白玉之女);錢佳氏(管領土完整錢加官之女);張佳氏(張喚文之女)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
嫡福晉納喇氏,副都統法喀之女;
側福晉納喇氏,六品牧長韓楚翰之女;
側福晉巴爾達氏,管領噶爾賽之女;
庶福晉李佳氏,李聯科之女;
庶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包衣、參領伯霸之女;
庶福晉富察氏,西特庫之女;
庶福晉陳氏,管領薩哈塔之女。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
嫡妻郭絡羅氏,和碩額駙明尚之女;
妾張氏,張之碧之女;
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
嫡妻棟鄂氏,七十之女;
妾劉氏,劉大之女;
妾兆氏,瑪納哈之女;
妾郎氏,郎圖之女;
妾周氏,周大之女;
妾完顏氏,王達之女;
妾朱氏,朱大之女;
妾佟氏,佟大之;
妾陳氏,陳大之女。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俄:
不清楚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
★胤祹★嫡福晉:富察氏2(太保、大學士、伯爵馬齊之女)
側福晉:方佳氏5(四品典衛方文彬之女);管佳氏1(管有倉之女)
庶福晉:王佳氏1(王德政之女);李佳氏1(輕車都尉車爾特之女);邁氏(員外郎九格之女);陳氏(陳大麻之女)
妾:李氏1(李大之女);姚氏1(管領瑪色之女)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
胤祥一輩子有多少妻妾不得而知,但做親王以後,封誥命的有嫡福晉一個,側福晉三個,庶福晉兩個。嫡福晉兆佳氏,尚書馬爾漢之女;側福晉富察氏,佐領僧格之女;側福晉烏蘇氏,頭等護衛金保之女;側福晉瓜爾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庶福晉石佳氏,領催庄格之女;庶福晉納喇氏,輕車都尉吳爾敦之女。
可是從他和嫡福晉生兒育女的數量來看,他和嫡福晉兆佳氏的感情非常非常好,已經到了專寵她一人的地步。他的嫡福晉兆佳氏所生的孩子,不論男女,不論有沒有成人,從康熙四十六年到到雍正三年,除去孝期三年,14年當中,兆佳氏共生子女7人 。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
嫡福晉完顏氏 侍郎羅察之女
側福晉舒舒覺羅氏 員外郎明德之女
庶福晉伊爾根覺羅氏 典衛西泰之女
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 二等護衛石保之女
妾吳氏 常有之女。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
嫡福晉:瓜爾佳氏(都統石文炳之女)
側福晉:瓜爾佳氏(員外郎博色之女)
庶福晉:杜氏(護軍校五爾之女)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
嫡福晉郭絡羅氏,三品官品級能特之女;側福晉李氏,楊達色之女;側福晉朱氏,朱兆書之女;側福晉納喇氏,三等護衛六十八之女;側福晉張氏,張存仁之女;側福晉胡氏,胡宗顯之女;側福晉薛氏,佛保之女;庶福晉富察氏,郭禮之女;庶福晉王氏,在爾漢之女;庶福晉廖氏,廖洪柱之女。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
嫡福晉鈕祜祿氏,果毅公阿靈阿之女;側福晉孟氏,達色之女。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禕:
嫡福晉鄂勒特氏,噶爾卡思多羅郡王阿保之女;
側福晉崔氏,崔士桂之女;
側福晉周氏,蒙色之女;
庶福晉王氏,和索禮之女。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
嫡福晉祖氏,佐領祖建吉之女;
側福晉周氏,頭等侍衛六格之女;
側福晉吳氏,吳勛臣之女;
側福晉關氏,員外郎博色之女。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
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侍郎雙喜之女;
繼福晉烏雅氏,內大臣兼尚書海芳之女;
妾程氏,六品典衛程啟英之女;
妾楊氏,常住之女;
妾李氏,德住之女。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祈:
不清楚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
不清楚

③ 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5、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6、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④ 給我幾個值得傳誦的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拜託各位大神

1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 」、「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 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因父喪未受官職。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以振奮人心,並獻御敵之計,未被採納。後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職。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聞元軍東下,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開赴臨安(今杭州,當時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被派往元營中談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復由海路南下,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進兵江西,收復州縣多處。不久,為元重兵所敗,妻子兒女皆被執,將士犧牲甚眾,天祥隻身逃脫,乃退廣東繼續抗元。後因叛徒引元兵襲擊,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元將張弘范迫其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末句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經歷種種嚴酷考驗,始終不屈。於1283年從容就義,年僅47歲。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抗倭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於敵的明軍前往阻擊。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 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台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餘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台州。在沿海造烽堠,修城牆,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並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餘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後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後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他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4、萬里勤王——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秦良玉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還先後平定楊應龍、奢崇明等土司叛亂。後又多次於夔門等地擊退張獻忠等農民軍的進攻。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永曆皇帝亦加封其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仍以鎮東將軍督兵靖川中諸賊。去世後謚號「忠貞」。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營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 5、收復新疆——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 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重要首領。字季高,一字朴存,號上農人。湖南湘陰人。 1875年(光緒元年),清政府內部發生「海防」和「塞防」的爭論。時西北邊塞和東南沿海防務均告危急;李鴻章等認為兩者「力難兼顧」,主張放棄塞防,將 「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左宗棠力表異議,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是年5月,奉命督辦新疆軍務。1876 年,駐肅州指揮多路軍討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闐(今和田),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隨即上疏建議新疆改設行省,以收長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時,抨擊崇厚一任俄國要求,輕率定議約章,喪權失地,主張「先之以議論」,「決之於戰陣」。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肅州抵哈密。 1881年初,中俄《伊犁條約》簽定,應詔至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同年夏,調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國艦隊在福州馬尾擊潰福建水師,奉命督辦福建軍務。11月抵福州後,積極布防,並組成「恪靖援台軍」東渡台灣。 1885年病故於福州。著有《楚軍營制》(附條規),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 6、收復台灣——鄭成功 鄭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賜姓朱,改名成功,為明末南安人。荷蘭殖民者於1624年(明天啟四年)侵佔了我國的台灣,對台灣人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並不斷騷擾福建、廣東沿海地區,激起中國人的無比憤慨。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鄭成功為了抗議荷蘭殖民者在海上的擄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灣貿易,在經濟上給荷蘭殖民者以有力的打擊。 1661年4月,鄭成功令長子鄭經防守廈門,新率戰艦120艘,將士25000餘人,在金門料羅灣誓師東進收復台灣。經過激烈的海戰,鄭軍擊沉荷軍主力艦「赫克托」號,收復了「赤嵌樓」。在近一年的爭奪中,荷軍傷亡近2000人,損失慘重。1662年2月1日,荷蘭侵略軍被迫投降,被侵佔達38年之久的台灣終於重歸祖國懷抱。 7、抗日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1905~1940),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小學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斗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幾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 8、虎門銷煙——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 「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 9、國神——比干 《史記·殷本記》載:殷商末期,很多諸侯背叛了紂而歸服西伯。西伯的勢力更加強大,紂因此漸漸喪失了權勢。王子比干勸說紂,紂不聽,比干更加淫 亂,毫無止息。微子曾多次勸諫,紂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後逃離了殷國。比干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就極力勸諫。紂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乾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 周武王封比干國神封銅盤銘:軒轅王子比干壟,上報天神,下報地神。中華民族千秋令:「齊封神雨,雷電照今;供干師忠,慎為瞻遺。」命為宗祀,歷朝致祭。並令禁慎瞻遺。 10、流亡勵志——晉重耳 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年輕時才華出眾,深得父親賞識。後來,晉獻公聽信讒言,把重耳趕去守邊關。 重耳在邊關被仇人追殺,逃到狄國。五年後,晉獻公去世了。大夫里克來接重耳回國繼承王位。重耳擔心有人害他,拒絕了。 里克沒有辦法,只好讓重耳的弟弟夷吾當國君,稱晉惠公。夷吾擔心重耳搶王位,派刺客殺他。重耳聽到後,帶著謀士趙衰等人趕往齊國。 路過衛國,重耳又餓又累,在路邊歇下來。一個農民走來,重耳說:「我們非常餓,能給點吃的嗎?」那人拿出一隻碗,抓了把土放在碗里。 重耳很生氣。趙衰勸道:「他把土獻給您,說明他尊重您!」重耳跋山涉水,來到楚國。楚成王隆重迎接重耳。楚成王說:「秦國和你們相鄰,你該求助秦王。」重耳認為楚成王說得有理,來到秦國。 秦穆公友好地接待他們。秦穆公早就不滿意晉惠公,得知他去世,便把重耳送回晉國。重耳終於成為晉國國君。重耳積極發展生產,安定民心,晉國很快強盛起來。

採納哦

⑤ 中國歷史上著名人物排前十名

軒轅黃帝 統一北方文明開始
倉頡,造字使我們的文明可以傳承下去
管仲,幫助齊回桓公成為春答秋第一個霸主
孔子,一代大儒家儒學創始人
秦始皇,我國第一位統一天下的皇帝
白起,長平坑殺40萬趙軍為秦始皇統一做出了貢獻
陳勝,第一代農民起義軍做出了表率
武則天,第一位女皇女人的楷模
溥儀,中國最後一位皇帝
毛澤東,新中國創始人
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總設計師

⑥ 歷史上有哪些晚節不保的名人,一生功績赫赫,晚年卻成笑柄

像唐玄宗這樣的,就是早年功績赫赫,但晚年卻成為了笑柄。唐玄宗登基之初,在國事上很勤快,也非常有作為,並且重用了一批像姚崇、宋璟這樣的賢才,才開創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大唐,但到了晚年,唐玄宗卻變得昏庸了,只寵信楊貴妃一個人,最後直接導致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讓大唐從一個昌盛之勢,轉變成了一個衰弱的國度。

所以一個完美形象的唐玄宗,也徹底在史書上污名化了。其原先留下的功績,也隨著大唐的消逝,慢慢淡去了,留下的只是一個寵信奸臣,禍亂朝政的皇帝形象。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羅翰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