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的嚴姓名人
東漢:嚴光唐:嚴武清:嚴可均近代:嚴復
⑵ 在歷史上姓嚴的著名人物有誰
不知道嚴蕊算不算.
南宋中葉女詞人。出身低微,自小習樂禮詩書,淪為台州營內妓,改嚴蕊藝名
善操琴容、弈棋、歌舞、絲竹、書畫,學識通曉古今,詩詞語意清新,四方聞名.台州知府唐仲友為嚴蕊、王惠等4人落籍,回黃岩與母居住。同年,浙東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狀論及唐與嚴蕊風化之罪,下令黃岩通判抓捕嚴蕊,關押在台州和紹興,施以鞭笞,逼其招供。嚴說:「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污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此事朝野議論,震動孝宗。
這樣一位女子~~~值得銘記!
⑶ 急求描寫歷史人物(嚴高)的排比句
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竊政二十年,溺信惡子。這是最簡潔的答案,是嚴嵩吧?
⑷ 嚴遵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人物
嚴遵,抄字君平,西漢蜀郡(今四川)人。嚴遵好老莊思想,隱居不仕,在成都以卜筮為生。每天只幫幾個人算命,賺足了日常生活所需後便不再替人算命,專心研究《老子》。
嚴遵著有《老子指歸》,使道家學說更條理化。揚雄少時以嚴遵為師,他稱贊嚴遵"不作苟見,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隨、和無以加之"。後人為紀念嚴遵,更把他居住的街道命名為"君平街"。
⑸ 請問「嚴」姓在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嚴 遂:戰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史載其初仕韓國,因與韓相俠累結仇,遂投齊。 嚴 遵: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西漢哲學家。好老莊,精《大易》,遵從老子有生於無的思想,認 為虛無是世界的本原,隱居不仕,以卜筮為生。著《老子指歸》。 嚴 助:漢代會稽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有賢德。時武帝求才,邵舉助,帝拜為中大夫,後又任會稽太守,百姓稱其為「會稽賢守」。 嚴 光:字子陵,會稽郡餘姚(今屬浙江)人。少曾與光武帝劉秀游學,有高名。後秀稱帝,欲召光為諫議大夫,光隱姓埋名於浙江富春山,以垂釣自娛。 嚴 綬: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書右僕射、太傅。為政寬厚,所轄之地土馬蕃息,境內安平。 嚴 仁:邵武(今屬福建)人,宋代詩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於世。 嚴 羽:邵武人,宋代文學理論家,著有《滄浪集》二卷,現傳世作品有《滄浪詩話》一卷。 嚴 嵩:袁州分宜(今屬江西)人,明弘治年間進士。授編修,官至太子太師,專國政二十餘載,陷害忠良頗多。其工詩古文辭,著有《鈐山堂集》,刻《歷官表奏》十二卷。嚴嵩死後,其子嚴世蕃獨攬朝政,賣官鬻爵,大肆揮霍,後為林潤所劾,遂處死。 嚴 澄:常熟(今屬江蘇)人,明代音樂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風格清微淡遠,著《松弦館琴譜》等。 嚴 拭:常熟人,明代詩畫篆刻家,崇禎年間進士。能詩、善畫、工篆刻,時人謂其「文才武略」。 嚴 復:福建福州人,清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曾任北洋海軍學堂教授、京師大學校長等職。譯《天演論》、《中國教育議》等,另著《侯官嚴氏叢刊》、《嚴譯名著叢刊》等,其中不乏有譯成別國文字,流傳國外之作。 嚴彭祖:漢代東海下邳(今江蘇邳州)人,官任河南東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職。早年與顏安樂同學於眭孟,精「四書」、「五經」,對《公羊春秋》的解說精闢至極,曾談經於天祿閣。 嚴可均:浙江烏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學家,嘉慶年間舉人。其對文字音韻有深入研究,撰《說文聲類》、《鐵橋漫稿》等,另輯有《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書。 嚴繩孫:江蘇無錫人,清代文學家。康熙時興博學鴻詞,授檢討,曾參與編修《明史》。工於詩,亦能畫,著有《秋水集》。 嚴遂成:浙江省烏程人,清代詩人,著有《海珊詩鈔》十一卷,補遺二卷、《明史雜詠》四卷、《詩經序傳輯疑》二卷等巨作。 嚴順開 (1937年5月18日)湖北省鄂城縣人,著名影視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59考入中央戲劇學院,1963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後任上海滑稽劇團演員。從影前一直活躍在話劇舞台上。1966-1978文革 上海滑稽劇團關閉。1978年起在上海滑稽劇團任演員,兼任編導工作。1981年初次在影片《阿Q正傳》中飾演主角阿Q,獲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瑞士第二屆韋維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手杖獎。 嚴鳳英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生於1930年,卒於1968年
⑹ 歷史上姓嚴的名人有哪些
嚴嵩(1481~1568)[3] ,字惟中,號介溪,明江西分宜人。世宗時為相,攬權貪賄,斥戮異己,後被劾罷官,以子世蕃仍縱恣,籍沒,寄食墓舍而死。嵩善書,工詩文,著有鈐山堂集。
嚴忌
嚴忌原姓庄,漢時因避漢明帝劉庄諱,改其姓為嚴,後世遂稱嚴忌。漢書說是西漢會稽郡吳縣人,實為由拳縣(今浙江省嘉興市)人。嚴忌少時與司馬相如等俱好辭賦,曾作《哀時令》賦,借哀嘆屈原秉性忠貞不遇明主之事,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情。吳王劉濞網羅人才,「招致天下喜遊子弟」,嚴忌與鄒陽、枚乘俱仕吳,以文辯著名。曾上書諫阻劉濞謀反,未納。後游歷於梁,得到梁孝王的厚遇。為梁孝王門客,世稱嚴夫子(或庄夫子)。有辭賦二十四篇,今僅存《哀時令》。嚴忌死後葬吳江西南,故名其地為嚴墓,即今銅羅鎮。嚴忌墓曾於明末修築,1919年又重建,並建亭於其上。
嚴復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後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和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范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任教期間,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並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准,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清末極具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參考資料http://ke..com/item/%E4%B8%A5/9514554#viewPageContent
⑺ 歷史上姓嚴的名人有哪些啊
嚴彭祖——字公於。漢朝下邱人。精通「四書」、「五經」,對《公羊春秋》的解說尤為出名。他廉直不事權貴。人或勸其少自勉強,他說:「凡通經術,固當修行。何可委曲從俗,苟求富貴乎!」竟以太傅官終。 嚴復——字又陵,號幾道。近代中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曾赴英國留學,入格林尼次海軍大學,親身觀察英國的社會制度,研究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辨析「西學」與「中學」的異同。歸國後,在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執教達20年。中日甲午戰爭後,在天津《直報》先後發表《論世變之亟》、《原強》、《救亡決論》、《辟韓》等論文,主張向西方學習,提倡新學,實行改良,認為培養民力、民智、民德,是使中國富強的根本辦法。 禁止鴉片與纏足而崇尚武精神,廢除八股而提倡西學,廢除專制政治而實行君主立憲,又譯述赫肯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喚起國人救亡圖存,對當時思想界影響很大。曾主辦天津《國聞報》。,翻譯《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及《穆勒名學》、《法意》、《名學淺說》等書,較有系統地介紹和傳播了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成為近代中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譯著有《侯官嚴氏叢刊》,《嚴譯名著叢刊》等。
求採納
⑻ 姓嚴的歷史名人 姓嚴的名人有哪些
嚴遂來,字仲子
韓國大臣,侍侯韓哀自侯,與韓相韓傀(字俠累)互相忌恨,怕俠累殺他,便周遊列國,在齊國遇到聶政,與其交友,後幫助嚴遂殺死俠累。
嚴忌(約前188-前105) 西漢初期辭賦家。本姓庄,東漢時因避明帝劉庄諱,改為嚴,後世遂稱嚴忌。嚴忌少時與司馬相如等俱好辭賦,以文才和善辯聞名於時。
嚴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號勉庵、介溪、分宜等,漢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進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63歲拜相入閣。嚴嵩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實為他人代筆)。
嚴可均,清文獻學家、藏書家。字景文,號鐵橋。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嘉慶五年(1800年)舉人,官建德教諭,以疾辭歸。
⑼ 歷史上姓「嚴」的名人有哪些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福建侯官人,漢族,是清末很有影響的回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答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嚴嵩(1480-1565)字惟中,號勉庵、介溪、分宜等,漢族,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他是明朝重要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權臣之一。嚴嵩為官專擅媚上,竊權罔利,並大力排除異已,還吞沒軍餉,廢弛邊防,招權納賄,肆行貪污,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晚年,為明世宗所疏遠,抄家去職,兩年而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