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名人大名

歷史名人大名

發布時間:2021-02-26 04:45:50

A. 古代名人名字

1、韓愈(唐朝文學家)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2、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3、劉備(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4、王安石(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5、李清照(宋代女詞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B. 中國古代歷史所有英雄或名人有哪些

1.屈原(前339?~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岳飛(1103——1142),字鵬舉,出生於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裡,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

3.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

4.魏徵(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後,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5.海瑞,字汝賢、國開,自號剛峰。海南瓊山人。回族,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以《治黎策》中舉人,嘉靖三十二年到福建延平府任南平縣儒學教諭。嘉靖三十六年任浙江淳安縣知縣,在任期間著有《淳安政事》。

6.張騫(?~公元前114年),漢中成固(今中國中西部陝西城固)人,西漢外交家。漢武帝為了打敗匈奴,打算聯合西邊的大月氏(即月氏)夾擊匈奴。張騫於是應募出使。在出隴西經過匈奴轄地時被俘,此後在匈奴生活了十多年,還娶妻生子。不過,他一直手持漢朝符節,後來尋機逃走,向西到達了大宛(今蘇聯費爾干納盆地),經康居(今俄羅斯錫爾河中游地帶),最後到達大月氏。

7.魏徵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後,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8.元太祖
【太祖介紹】

即成吉思汗(Chinggis Khaan),蒙古民族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其野蠻侵略和征服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戰爭災難。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1206年,進位蒙古帝國大汗(後被尊為元朝開國皇帝),統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間,多次發動侵略戰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 5

8.劉備
此圖為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劉備像,為存世的最為客觀的版本,請勿隨意改動,尤其不允許改為日本漫畫中的劉備形象!!

漢昭烈帝 劉備 (161-223) 官職:皇帝 皇叔 左將軍 宜城亭侯
字玄德,涿群(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9.漢高祖
【人物簡介】

漢高祖-------劉邦[前247-前195]
西漢開國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縣(今江蘇沛縣)。公元前202年稱帝,在位七年,謚號太祖高皇帝。死後葬於長陵。

10.管仲
【簡介】

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

C. 查大名府歷史上有多少名人都是誰

大名府,或稱北京大名府,舊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東南部
歷史名人:版
王莽(公元前45-公權元23),字巨君,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在位。
《水滸傳》里的盧俊義就是大名府人氏;另外還有《水滸傳》中的「大鬧大名府」也是發生在這里。
郭震,(656~713),
中國唐朝將領,宰相、詩人。
柳開(947~1000)北宋散文家。
潘美(925-991),北宋初名將。
劉安世(1048~1125)北宋官吏。

D. 歷史上的史姓名人

1、史恭-漢宣帝舅公,涼洲刺史,撫養、輔佐宣帝有功,贈杜陵侯。史崇高祖版。

2、史思明 ,寧夷權州(今 遼寧)突厥人, 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者之一 。居營州柳城,初名崒干, 其貌不揚,懂六蕃語。姿癯露,鳶肩傴背,廒目側鼻,寡須發,躁健譎狡史 。突厥族,寧夷州人,唐玄宗李隆基賜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將,「安史之亂」禍首之一。

3、史朝義:(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長子;樓煩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安史之亂」叛將。

4、史浩-南宋朝宰相。為岳飛平反昭雪。溧陽侯35世孫。

5、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軍事統帥。字憲之,又字道鄰,漢族,祥符人(今河南開封),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漢溧陽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孫,其師為左光斗。

明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謚之忠靖。清高宗追謚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6、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師。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陽侯51世孫。

E. 有沒有歷史名人的姓名及資料(中國)

中華五
1、黃帝,我們現在知道黃帝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聯盟的總稱。史傳黃帝部落由甘肅的姬水遷入今河北省中北部,並與當時來自山東的蚩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涿鹿、坂泉等地)上演了奠定中華民族的一系列戰爭, 最終三部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前身。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從甘肅遷入河北並完成一系列戰爭並最終融合,決不是一個很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過程,很可能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則從甘肅遷入河北到一系列戰爭的完成,可能已經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照現在的觀點,完成這一系列偉大戰爭的黃帝(部落聯盟)是河北人。
2、據傳說中國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堯出生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據《史記·五帝本紀》和其它一些古代典籍記載 , 堯是黃帝的後代 , 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嚳的兒子 , 本名放勛。帝摯九年 , 摯親率官員到唐將帝位禪於放勛 , 放勛即帝位 , 帝號堯 , 因初封於唐 , 即以唐為朝代號 , 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號 , 後人稱其為唐堯。
3、商王朝發跡於河北、山東東北部和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其中河北邢台是商古都之一。則商王朝開國者,不可排除不是河北人。
4、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5、 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 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
6、 趙奢,生卒年不詳,號:馬服君,漢族「馬」姓起源。趙國人,與趙王室同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戰國中後期整兵團殲滅秦軍之第一人。
7、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慷慨重義,以勇氣聞於諸侯。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死時已是84歲高齡.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
8、樂毅,趙國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9、藺相如,戰國名相,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10、荀子, 今邯鄲一帶人,諸子百家之一.
11、公孫龍,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公孫龍,字子秉,趙國人(今邯鄲)。
12、毛遂,戰國名士,「毛遂自薦」從此成中華美談。
13、高漸離,戰國俠士。
14、趙陀,河北正定人,越南開國始皇帝,至今越南將其列為人文始祖。
15、徐福,據傳為日本天皇老祖,秦時齊人徐福(滄州戰國時屬齊,安陽內黃戰國時屬趙)率三千河北兒女東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縣,每年有大批日本人來千童縣祭祖,(可憐那群東渡的河北兒女,或許是因日本的水土起了突變,留下後來的一批孽種)河北人看了哭笑不得。
16、董仲舒,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西漢廣川(今河北棗強縣廣川鎮)人。功罪千秋評說。
17、趙飛燕,環肥燕瘦。
18、東漢名臣群,劉秀起兵於河北,當時一大批河北名臣,記不清了,有興趣者翻書看去。
19、祖沖之(Zu Chong-,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中國數學家、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字文遠。生於未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源縣)。
20、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21、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內邱縣), 春秋戰國時代名醫。
22、李春,中國古代著名建築學家。
23、張角,鉅鹿(今河北寧晉縣)人,漢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 。
24、劉備,河北涿州人,蜀漢皇帝。
25、趙雲,河北正定人,三國名將。
26、張郃,河北河間人,三國名將。
27、程普,三國名將。幽州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
28、祖逖,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東晉北伐名將,中華英雄,從此「聞雞起舞」,shi不忘。
29、冉閔,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0、高昂,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1、李淵,唐開國皇帝,甘肅成紀人,其祖乃趙國趙郡(河北趙縣)人。
32、竇建德,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李家統一中國的最大挑戰者,當時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33、劉黑闥,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東)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
34、魏徵,唐初名相,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州市)人,中華鐵膽直臣。
35、盧照鄰,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36、高適,字達夫。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著名邊塞詩人。
37、盧綸,著名邊塞詩人。
38、賈島,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詩人。
39、安祿山,燕趙胡人。
40、史思明,燕趙胡人。
41、河朔四鎮,讀讀唐史,強!
42、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43、五代燕趙英雄群,太多了,我也記不清,有興趣翻翻書去。
44、柴榮,河北邢台人,北周開國皇帝。
45、趙匡胤,河北涿州人,宋朝開國皇帝。
46、趙普,宋朝開國名臣。
47、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欒城縣,蘇轍有《欒城集》,以念其祖。
48、盧俊義,河北大名縣人。
49、燕青,河北大名縣人。
50、柴進,河北滄州人。
51、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殺人逃入陽谷縣。
52、丘處機,宋末元初道學家。
53、關漢卿,河北保定安國人,元曲大家。
54、紀曉嵐,河北滄州人,清名臣,《四庫全書》主編。
55、張之洞,河北南皮人,洋務運動重臣。
56、劉春霖,中國最後一個文狀元。
57、河北武狀元群,看看清二百多年來的武狀元名單,河北一省約佔四分之一,其它各省望塵莫及。啥叫尚武之鄉!
58、曹雪芹,祖籍河北,文學大家。
59、霍元甲,天津靜海縣人,燕趙俠士,民族英雄。如果天津人不是河北人,至少是燕趙人;如果連燕趙人也不是,則霍元甲不是天津人。(靜海本屬滄州,建國後才劃入天津,且靜海講滄州話,不是大家熟悉的天津話。)
60、趙三多,河北衡水人,義和團領袖,首先在山東率領義和團起義。
61、大刀王五,河北保定人,燕趙豪傑,京城俠士。
62、燕子李三,河北滄州人,俠義大盜,名震中華。
63、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縣大黑坨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
千年的文明是,有太多歷史名人,有關的例子舉不勝舉,僅僅舉幾個例子如下:

F. 河北省大名縣的名人有那些

1、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生於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祖籍為河北邯鄲大名縣鄧台村,是一位在華人社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台灣歌手,亦是20世紀後半葉最富盛名的華語和日語女歌手之一。

為了紀念一代名人鄧麗君,大名縣專門修建了「筠館」。筠館是鄧麗君音樂園項目五大板塊之一,是與台灣鄧麗君文教基金會、鄧麗君紀念文物館合作的項目,坐落在大名縣城北關,是一棟建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四層美式建築。
2、郭隆真(1894—1931年)金灘鎮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女革命家,是北方婦女運動的先驅者和工人運動的卓越領導人
3、岳岐峰,(1931年12月-2008年3月24日 ),男,漢族,河北大名人張鐵集村,1994年4月至1997年7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4、趙富林:男,漢族,1932年7月生,河北大名人,1990年10月至1997年7月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
5、田成平:男,漢族,1945年1月生,河北大名人北門口村,原中共青海省委書記、中共山西省委書記、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黨組書記,現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7]
還有很多就不說了!

G. 大名府的著名人士

歷史名人: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版元8-23在位。權
《水滸傳》里的盧俊義就是大名府人氏;另外還有《水滸傳》中的「大鬧大名府」也是發生在這里。
郭震,(656~713), 中國唐朝將領,宰相、詩人。
柳開(947~1000)北宋散文家。
潘美(925-991),北宋初名將。
劉安世(1048~1125)北宋官吏。

H. 歷史上的史姓著名人物都有哪些

史大柰:唐代樓煩(今屬山西省)人,系突厥族。隋時任金紫光祿大夫,李淵起兵時,率眾歸從,戰功赫赫,貞觀初,遷右武衛大將軍,封竇國公。 史思明:本名干,寧夷州突厥族人,唐代叛將,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初為互市牙郎,亦以驍勇為幽州節度使張守所知,任為捉生將。天寶年間累立戰功,官至平盧兵馬使。曾到長安奏事,為玄宗賞識,賜名思明。與安祿山同鄉相善,隨安祿山叛亂,後在范陽稱大燕皇帝。 史朝義:唐安史之亂叛將。寧夷州突厥族人。史思明的長子。思明叛亂,使守冀州、相州等地。史思明稱帝,封為懷王。上元二年(761年)春殺史思明,自立為帝,年號顯聖。次年唐借回紇兵攻破洛陽,他出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後部將降唐,他窮蹙自縊死。 史弘肇:河南鄭州人,五代後周名將,以武功顯名。史彌遠:明州鄞(今浙江鄞縣)人,南宋歷任太師、右丞相,位重權極。其侄史嵩之繼右丞相一職,亦專斷朝政。 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汴京(今河南省開封)人,居杭州,南宋著名詞人。屢試不第,曾師事張磁,後為韓伲胄門下堂吏,負責撰擬文稿,頗有權勢。及韓被誅殺,亦遭牽連,被處黥刑,窮困而死。其詞以詠物見長,今存其作《梅溪詞》。 史天澤:元代初名將、丞相。字潤甫,燕京永清(今屬河北省)人,史秉直之季子,其家族是蒙古時期最大的一支地方勢力。善騎射,勇力過人,從其兄天倪鎮守直定。後官任將相五十年,上不疑,下無怨,可與郭子儀、曹彬相比。 史孟麟:江蘇宜興人,明朝理學家。其主張以理學為「國本」,以名節相砥礪,同時授學於東林書院,名望極高。 史可法:字憲之 ,號道鄰,河南省祥符(今開封)人,順天大興(今北京市)籍,明末抗清義士。崇禎元年(1628)進士。因其與農民軍作戰有功,崇禎十年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安慶、廬州(今安徽合肥)、太平、池州四府。清軍南下,其堅守揚州,被清軍俘獲,英勇就義。著有《史忠正公集》遺世。 史震林:字岵岡,江蘇省金壇人,清乾隆進士,著名文學家,官淮安教諭。能詩、工書、善畫,不落前人窠臼。作《鳳凰台上憶吹簫》能篇疊字卻使人不以為然,終於未能在詩壇上留下痕跡,真所謂「過猶不及」了。著有《西青散記》、《華陽散稿》等。 史榮椿:清軍將領。字蔭堂,直隸大興(今北京人。行伍出身,曾從都統勝保鎮壓太平天國北伐軍。1855年任大名鎮總兵,後調徐州鎮,在豫皖鎮壓捻軍。1858年升任直隸提督。同年秋,隨僧格林沁駐守大沽炮台南岸,1859年任大沽炮台提督。是年6月25日,英、法、美艦隊以換約為名,不顧中方勸阻,強行闖入白河口,炮擊我大沽守軍。史榮椿協副將龍汝元督部奮起還擊,擊傷擊沉英法軍艦10艘,入夜,英法海軍陸戰隊乘舢板搶灘,復遭清軍炮火打擊,死傷枕籍,毫無進展,只得在偽裝中立的美艦掩護下狼狽竄逃。此役斃傷英法海陸軍官兵600餘人,英艦司令何伯亦重傷,是為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軍隊在中國所遭受的第一次嚴懲。在戰斗中,史榮椿及所部36名官兵壯烈殉國。

I. 歷史名人名字

[董氏來歷]
董姓起源有二:①相傳顓頊帝的己姓子孫飂叔安有一後裔名叫董父,他從小喜歡龍,對龍的習性頗有研究,是馴養蛟龍的能手。當時有諸侯向帝舜進貢了幾條蛟龍,舜就任命董父擔任馴練官。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這幾條蛟龍學會了各種舞蹈,舜很高興,封董父為鬷川侯,賜他以董為姓,他的後世子孫便以董為姓了。②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在晉國任董史(相當於太史,「董」是督導、管理的意思),他的子孫世襲為晉國史官,後世子孫遂以官職名為姓,稱為董氏。

[董氏名望]
董姓是當今中國的第二十九大姓,歷史上也是名人輩出。例如

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生卒年不詳。晉靈公無道,正卿趙盾屢次勸諫,靈公不聽,反欲殺之,趙盾於是逃亡國外。其後族人趙穿弒靈公,盾還晉國,而不討穿。董狐乃書曰:趙盾弒其君。孔子因稱: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其「秉筆直書」的著史態度為後世史官提供了一個典範。

董仲舒(前179~前104) 西漢名儒,廣川(河北省棗強縣東)人。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提倡獨尊儒術,使儒家學說的正統地位正式得以確立。著有春秋繁露等書。

董卓(?- 192) 字仲穎,漢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桓帝時,官羽林郎;靈帝時,為前將軍。靈帝崩,引兵至京師,誅宦官,廢少帝,立獻帝,弒太後,自為太師,淫亂凶暴。袁紹等因而起兵討伐,後為呂布所殺。

董鈞 東漢犍為資中人,字文伯。習《慶氏禮》,博通古今。西漢平帝元始五年舉明經,遷廩犧令。光武帝建武中舉孝廉。明帝永平初為博士。時草創五郊祭祀,及宗廟禮樂、威儀章服,多與議,世稱通儒。累遷五官中郎將。卒年七十餘。

董允(?-246),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中郎將董和之子。初為太子舍人。劉禪嗣位,遷黃門侍郎。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前,慮後主年輕,不分黑白,以允秉心公亮,上表請以允、費禕、郭攸之任宮省事。不久,遷允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衛親兵。允對後主常諍諫。時後主寵宦官黃皓,允不但正色匡主,而且數責皓。皓畏允,允在世時不敢為非作歹。延熙七年(244年)以侍中守尚書令,為大將軍費禕的副手。九年,卒。

董伯仁,生於西魏,歷經北周、陳,隋代畫家,隋朝初年尚在,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官至光祿寺大夫殿內將軍。工畫佛像、人物、樓台、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並稱「董展」

董晉,字混成,唐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人,生於開元十一年 (723年),死於貞元十五年(799年),仕唐,官至宰相。他出使回紇不辱使命;在韓滉權盛時,挺身而出為元琇辨解;在四鎮之亂時游說李懷光不叛朝廷;在宣武時,平息鄧惟恭之亂,井撫御其驕兵悍將,其中後兩點最是有利於當時社會的安定。

董平 (?-835) 唐宣州溧陽人。順宗永貞進士。累官門下中書侍郎。文宗太和末,與大臣賈梀等謀盡除宦官,詐稱天降甘露,命宦官仇士良等往視。事泄,反為宦官捕殺。史稱「甘露之變」。

董源,五代南唐畫家。用披麻皴法畫山水,平淡天真,後又巨然承其風格,並稱"董巨",為五代,北宋間南方山水畫主要流派,對後世影響很大。

董解元,金朝時戲曲家。他根據唐人元稹的《鶯鶯傳》創作了《西廂記諸宮調》,為後來元曲作家王實甫創作《西廂記》准備了條件。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明書畫家,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萬曆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謚文敏。性和易,通禪理,詩文俱佳,書法卓然成家,畫極瀟灑生動。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文集、畫旨、畫眼等書。

董賢 西漢大司馬。他22歲時就被哀帝寵幸,官至大司馬,操縱朝政,其家族在當朝顯赫一時。

董邦政、明山東陽信人,字克平。以貢生授六和知縣。善騎射,嘉靖三十二年(1553)率兵討倭寇,任按察司僉事,領海防道,駐上海縣。次年,通倭頭目蕭顯導倭進犯縣城。他以弱兵固守,迫倭敗退。所練士兵,識地勢,知敵情,屢立戰功。三十四年,率兵直搗川沙倭巢,又會兵擊倭於蘇州。後受趙文華抑制,降讞蘇州府同知,不久引疾辭官。

董小宛,著名才女,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麗,善書畫,通詩史,後來嫁給清代著名文學家冒襄為妾。

董說,(1620~1686),明末小說家。字若雨,號西庵。明亡後改姓林,名蹇,字遠游,號南村,又名林鬍子,並自稱"槁木林"。中年出家蘇州靈岩寺為僧,法名南潛,字月涵。烏程(今浙江吳興)人。世代顯貴,至其父時已趨衰落。董說幼年曾受業於"復社"領袖張溥之門,後加入"復社"。又與具有民族意識的南□和尚意氣契合,南□去世後,董說即繼任主持靈岩寺。好記夢,曾成立"夢社",並作《夢社約》,還有專寫夢的《昭陽夢史》、《夢鄉志》等書,在奇異的夢幻世界中透露出現實的內容,寄寓他對黑暗時勢的不滿。他創作小說《西遊補》與此有關。

董邦達 著名畫家,人稱清代畫中十哲之一。

董必武 (1885,一作1886-1975) 湖北黃安(今紅安)人。原名賢琮。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次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歷任中央黨校校長,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等職。長征抵達陝北後,任中央黨校校長,代理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委員等職。在北京逝世。有《董必武選集.詩選》。

董浩雲

(1912-1982) 浙江定海人。名兆榮。早年在上海求學,通英、日、法等國文字。1928年考入金城銀行,任職於天津航業公司。1940年以民營方式,成立中國航運信託公司。1946年在上海申請重辦中國航運信託公司,開創中國人駕駛輪船遠渡大西洋、太平洋先例。1948年創辦復興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董事長杜月笙)。1950年公司遷台灣,並出版《般運》雜志。1959年建造七萬余噸油輪「東亞巨人號」,為當時世界十大油輪之一。1971年與美國卻普曼學院等校合辦「海上進修學院」,為世界上唯一海上學府,又名宇宙號,任校董會主席,並設「董浩雲獎學金」。後又在舊金山創辦美國亞洲銀行,任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理事、香港星島報業有限公司董事等職,是董氏航運集團創辦人,被譽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病逝於香港。著有《董氏航業叢書》四輯。

董存瑞董存瑞(1933-1948)1945年,年輕的民兵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他在激烈的戰斗中逐漸鍛煉成為一個機智勇敢的戰士,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我軍被敵暗堡所阻。董存瑞抱著炸葯包沖到橋下,但找不到炸葯支架,為保證整個戰斗勝利,他毅然手托炸葯包,炸毀了敵人的暗堡,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J. 歷史名人介紹

編輯本段王羲之寫字換鵝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在自己做官時,從後院的池邊練字,從池中洗筆,日久天長,池水都黑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 么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裡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捨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編輯本段王羲之教子習書法
尤克勤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 。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編輯本段王羲之天台山拜師
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台山,被神奇秀麗的天台山風景吸引住了,便在華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這些山光勝景使他的書法也得到潤色。他不停地練字,不停地洗筆洗硯,竟把一個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有一天夜裡,王羲之在燈下練字,練呀練呀,白紙寫了一張又一張,鋪得滿地都是。夜深了他還逐個字逐個字細看著,思考著。對自己所寫的字,他還不滿足,又看又練,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過處,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發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哪裡,哪裡!」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己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丈啊,請您多多指正。」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王羲之心裡納悶,老人要做什麼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筆,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老人說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起來的。」說罷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於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劃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永」字上。白雲先生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後,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了,奇妙了。以後,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雲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經洞》,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岩洞里,後人就叫它「黃經洞」。今天,有些膽大的旅遊者,還要爬上黃經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還藏著王羲之的《黃庭經》呢!
編輯本段東床擇婿
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當時,有一位大官,名叫郗鑒,他是個很愛才的人,為了給女兒選擇一個合適的對象,郗老大人動了不少腦筋。後來,他打聽到王家子弟一個個相貌堂堂,才華出眾,就想縮小范圍,在這幾個青年人當中選擇一個做他的女婿。消息傳來,王家子弟一個個興奮而又緊張,他們早聽說郗小姐人品好,有才學,誰不想娶她作妻子呢?於是,一個個精心修飾一番,規規矩矩地坐在學堂里,表面上是看書,心兒早就飛了。可是東邊書案上,有一個人卻與眾不同。只見他還象平常一樣隨便,好像壓根兒沒有這回事似的,仍在聚精會的地揮筆寫字。這天,天氣並不熱,可是這個青年人卻熱得解開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許是早上沒來得及吃飯吧,他一邊寫字,一邊抓起冷饅頭咬一口,無拘無束地咀嚼著,眼睛還一個勁地盯著面前的毛筆字,那緊握毛筆的右手,一時一刻也沒有松開,有時還懸空比劃著寫字,那一副認真的神態,使人禁不住發笑。郗鑒派來了自己的代表在學堂進行了一番觀察了解後,就回去了。在他看來,王家子弟一個個都不錯,彬彬有禮,年青英俊,才華洋溢,簡直沒法說哪個最好,哪個較差。不過,要說表現不那麼使人滿意的,倒有一個。他坦胸露腹,邊寫字還邊啃饅頭,樣子太隨便了,好像對於老大人選擇女婿這么一件大事,一點兒也沒放在心上……這郗大人聽了回報,恰恰對那位舉止「隨便」的青年有興趣。他詳細問了情況,高興地將兩個手掌一合,說:「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這是怎麼回事呢?郗老大人認為,這個青年不把個人的事兒放在心上,而是集中精力於書法事業,這正是有出息的表現,有這樣的鑽勁、迷勁,是不愁不成才的。 你猜這位青年是誰?不是別人,正是王羲之,後來他真的成了傑出的書法家。這說明,郗老大人是有眼力的。這里還順帶說一句,王羲之的夫人、郗鑒的女兒,她也是個書法家,對王羲之的幫助可大了。她的兒子王獻之,後來也成了有名的書法家,這裡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勞呢。
編輯本段吃餃子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副對聯,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傢伙!這里到底是什麼人的買賣,竟能如此誇口?走近一瞧,見鋪內有口開水大鍋,設在一道矮牆旁邊。包好的白面餃子,好似一隻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牆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一樣飛來,准確無誤。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後坐下。這時他才發現,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像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裡。一頓飽餐之後,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也不辜負我來此一場——想到這里,他便問店伙計:「請問店主人在哪裡?」店伙計用手指著矮牆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牆後。」王羲之繞過矮牆,見一白發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擀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後,白發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牆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牆而過。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嘆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像在品嘗這句話的滋味。然後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麼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並非老身不願意請,只是不好請啊!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裡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話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於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

閱讀全文

與歷史名人大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