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扁鵲歷史故事

扁鵲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6 03:56:43

『壹』 扁鵲的故事簡寫

扁鵲的故事有很多,下面列舉幾個——
1.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害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2.秦武王有病,召請扁鵲來治。一天,李醯趕忙出來勸阻,說什麼大王的病扁鵲未必能除。萬一出了差錯,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扁鵲聽了對秦武王說:「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秦武王聽了只好讓扁鵲治病。結果太醫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鵲手裡,卻化險為夷。
3.扁鵲見蔡桓公,說:「您有病,在肌膚間,不治會加重。」桓公不信。10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病已到血脈,不治會加深。」桓公仍不信。又過了10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很生氣。10天又過去了,扁鵲見到桓公趕快避開,桓公就派人問,扁鵲說:「病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5天後,桓公身患重病,派人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死了。

『貳』 扁鵲有哪些故事

扁鵲 (古代神醫)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渤海郡鄚(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扁鵲曾居住在中丘(內丘)蓬鵲山(蓬山、鵲山的通稱)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於鵠詩《秦越人洞中詠》有記),從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飲以山巔「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醫術。初醫治好趙簡子五日不醒之症,趙簡子賜其蓬鵲山田四萬畝於扁鵲,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鵲山之首,扁鵲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飛天然石鵲和靜觀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趙人視秦越人為吉祥喜鵲一般,而尊稱其為 「扁鵲」,即「在趙者名扁鵲」。後扁鵲游醫虢國,巧醫虢太子「屍厥症」,使之起死回生。虢太子感恩棄國來到蓬鵲山太子岩,從醫扁鵲游,采葯於是山 。扁鵲在咸陽遭秦太醫李醯妒忌殺害,蓬鵲山趙人不遠千里,從咸陽抱回其頭顱,葬在山下,將焦子村和郎家莊合二為一改叫「神頭村」, 自此,建廟立祠,世代奉祀 。
【軼事典故】

扁鵲換心
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輕病,就一起請扁鵲治病,扁鵲對公扈說:「你的志氣強身體卻很弱,有計謀卻並不果斷,齊嬰你的志氣弱身體卻很好,沒有謀慮卻過於執著。如果把你們的心臟互換,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鵲讓二人喝了葯酒,他們昏死了很多天,剖開他們前胸找到了心臟,將它們互換放置好,然後給他們吃了神葯,於是二人過了一會便醒了,就像剛開始一樣的健康,後來二人就向扁鵲告辭回家了。

起死回生
一次扁鵲到了虢國,聽說虢國太子暴亡不足半日,還沒有裝殮。於是他趕到宮門告訴中庶子,稱自己能夠讓太子復活。中庶子認為他所說是無稽之談,人死哪有復生的道理。扁鵲長嘆說:「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試著診視太子,應該能夠聽到他耳鳴,看見他的鼻子腫了,並且大腿及至陰部還有溫熱之感。」中庶子聞言趕快入宮稟報,虢君大驚,親自出來迎接扁鵲。
扁鵲說:「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屍厥』。人接受天地之間的陰陽二氣,陽主上主表,陰主下主里,陰陽和合,身體健康;現在太子陰陽二氣失調,內外不通,上下不通,導致太子氣脈紛亂,面色全無,失去知覺,形靜如死,其實並沒有死。」
扁鵲命弟子協助用針砭進行急救,刺太子三陽五會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過來。扁鵲又將方劑加減,使太子坐了起來。又用湯劑調理陰陽,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癒了。
這件事傳出後,人們都說扁鵲有起死回生的絕技。

【人物的評價】
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說:「女無美惡,居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故扁鵲以其伎見殃,倉公乃匿亦自隱而當刑。緹縈通尺牘,父得以後寧。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豈謂扁鵲等邪?」
日本醫師滕惟寅說:「扁鵲,上古之神醫也。」

對後世的影響
扁鵲奠定了祖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難怪司馬遷稱贊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祖國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對我國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叄』 扁鵲的小故事120字左右!

扁鵲的故事有很多,下面列舉幾個——

  1.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內不省人事,大家容十分害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2. 秦武王有病,召請扁鵲來治。一天,李醯趕忙出來勸阻,說什麼大王的病扁鵲未必能除。萬一出了差錯,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扁鵲聽了對秦武王說:「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秦武王聽了只好讓扁鵲治病。結果太醫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鵲手裡,卻化險為夷。

  3. 扁鵲見蔡桓公,說:「您有病,在肌膚間,不治會加重。」桓公不信。10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病已到血脈,不治會加深。」桓公仍不信。又過了10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很生氣。10天又過去了,扁鵲見到桓公趕快避開,桓公就派人問,扁鵲說:「病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5天後,桓公身患重病,派人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死了。

『肆』 扁鵲的歷史

扁鵲

又名: 秦越人

又號 :盧醫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生卒年: 公元前407—310

姓名:扁鵲

國家或者地區:中國

學科:醫學家

發明創造:《內經》和《外經》

生平簡介

扁鵲,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葯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扁鵲,傳說是黃帝時代的名醫。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扁鵲(活動期公元前4世紀初)中國戰國時期的醫學家。學醫於長桑君。有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反對巫術治病,總結前人經驗,創立望、聞、問、切的四診法。他遍游各地行醫,擅長各科,在趙國為「帶下醫」(婦科),至周國為「耳目痹醫」(五官科),入秦國則為「小兒醫」(兒科),醫名甚著。後因醫治秦武王病,被秦國太醫令李醯妨忌殺害。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戰國策.卷四秦二》里載有他的傳記和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有著作《內經》和《外經》,但均已失佚。

濟南郊區鵲山西麓有扁鵲墓,墓前石碑署「春秋盧醫扁鵲墓」,並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樣。

扁鵲雲游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裡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裡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裡,都是聲名大振。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5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5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5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葯治癒;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里,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於此。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因為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於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託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扁鵲姓秦名越人。勃海郡■(今河北任丘,一說今山東省內)人。約生活於公
元前5世紀。中醫學。

扁鵲少年時期在故里做過舍長,即旅店的主人。當時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長
住的旅客長桑君,他倆過往甚密,感情融洽。長期交往以後,長桑君終於對扁鵲
說:「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驗方,現在我已年老,想把這些醫術及秘方傳授予你,
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傳。」扁鵲當即拜長桑君為師,並繼承其醫術,終於成為
一代名醫,先秦時期醫家的傑出代表。扁鵲成名後,周遊各國,為人治病。由於
其醫術高明,又常為君主看病,受到當時秦國太醫令李醯的嫉妒,後被李派的刺
客刺殺身亡。

扁鵲具有高明的醫術。他的行醫事跡及醫學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時期的醫
葯水平和醫葯特點。先秦不少著作載有扁鵲的事跡,本文主要取材於《史記·扁
鵲列傳》。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
診: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
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
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如他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
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
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
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
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
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
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
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
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扁鵲的切脈診斷法也很突出,具有較高水平。《史記史記》稱贊扁鵲是最早應用
脈診於臨床的醫生。先秦時期,中醫的脈診是三部九候診法,即在診病時,須按
切全身包括頭頸部、上肢、下肢及軀體的脈。扁鵲脈診及其理論可從虢太子這一
病例的診斷中體現出來。當時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鵲通過脈診判斷為「屍蹶」。
他認為患者的陰陽脈失調,陽脈下陷,陰脈上沖,也即陰陽脈不調和,導致全身
脈象出現紊亂,故患者表現如死狀。其實,患者並未真正死亡,除脈診外,他還
觀察到患者鼻翼微動。結合切摸,他發現兩大腿的體表仍然溫暖,因而敢於下此
判斷。扁鵲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應用脈診來判斷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
診理論。

在治療方面,扁鵲能熟練運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其中,從治療虢太子一例,
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針刺法,還有熱熨法和服湯葯法等。綜合療法為扁鵲
行醫時的主要治療措施。

先秦時期,在臨證中,醫學尚未明確分科。盡管《周禮》中已有獸醫、食醫、
疾醫和瘍醫之分,但這僅僅是在宮廷中的設置。獸醫、食醫、瘍醫分別管理牲畜
疾病、宮廷飲食調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項。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證,都屬疾
醫的范疇。扁鵲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齊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說
明他是內科方面的能手。扁鵲還能根據當地的需要,隨俗為變地開展醫療活動。
當他游歷到秦國時(今陝西咸陽一帶),就專治小兒疾病;當他雲游到邯鄲(當時
為趙國都城)時,又主要診視婦科病證;而當他到雒陽(當時是周國的首都,今為
河南洛陽)時,便主要從事老年人病證的治療,多醫治耳、眼等五官病證。據記
載,扁鵲還精於外科手術,而且應用了葯物麻醉來進行手術。

扁鵲在自己的醫療生涯中,不僅表現出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表現出高
尚的醫德。他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屍蹶證後,虢君十分
感激,大家也都稱贊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患者並沒有
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復他原來的狀態而已,並沒有「起死回生」的
本領。

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從齊桓侯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
治療,就寓有防病於未然的思想。他認為對疾病只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
在初起階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
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預防。

先秦時期,巫術有一定市場,並且已經成為醫學科學發展的絆腳石。扁鵲對
巫術深惡痛絕,認為醫術和巫術勢不兩立。他的這些醫療道德思想,在《史記》
中概括歸納為六條戒律,稱為「六不治」。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醫,驕恣不
論於理,輕身重財,衣食不能適,病情嚴重到「形羸不能服葯、藏氣不定」等。
這是他治病的信條,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醫療品德。

扁鵲無私地把自己的醫術傳授給門徒,他的徒弟子陽、子豹、子越等人都是
有所成就的人。後來在漢代出現的《黃帝八十一難經》一書,有人認為是根據扁
鵲的醫術,尤其是關於脈診知識而整理成書的,並且署名扁鵲(秦越人)所著。近
代還有人認為他的學說影響深遠,形成了扁鵲學派。

『伍』 關於扁鵲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名醫生名叫扁鵲,他醫術高明,妙手回春,被人們稱作「神醫」。

有一年,齊國的國王生了一種怪病,終日昏昏沉沉,蒙頭大睡,叫也不醒。皇宮里的御醫用了不少好葯,仍不見好轉,文武大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皇後和太子也愁得日夜啼哭。

大家都想不出好辦法時,有個太監說:「聽說扁鵲是個神醫,何不請他來看看,也許可以治好。」

皇後和太子立即派人把扁鵲請來。扁鵲看了看齊王,搭了搭脈,對皇後和太子說:「大王的病可以治好。不過,我治好了大王的病,大王會處死我的。」

皇後和太子連聲說:「哪有這個道理,你治好了大王的病,感謝還來不及呢,哪會處死你呢!」

扁鵲說:「既是這樣,隔幾天我再來。」

一天,天下大雨,扁鵲來給齊王看病。一路上,扁鵲既不坐轎,也不打傘,冒雨步行,弄得一身是泥水。

扁鵲走進皇宮,來到齊王寢宮,只見齊王仍然悶頭大睡,叫了幾次也沒叫醒。扁鵲既不脫鞋,也不脫衣,就爬到了齊王床上,把齊王推過去翻過來地折騰開了。齊王睜開眼睛一看,見一個渾身泥水的人趴在床上擺弄他,頓時怒火中燒,坐起來指著扁鵲破口大罵。外面的文武大臣聽了,連忙趕進寢宮,齊王見了,再望望濕淋淋的扁鵲,覺得有失威嚴,更加生氣,大喝道:「來人哪!快把這無禮野人拉出去斬首示眾!」皇後和太子上前前求情,齊王根本不聽。

武士把扁鵲推了出去,扁鵲對皇後和太子道:「大王今日發了此番大火,病已不治自愈,不必再服葯了。我犯了辱君之罪,大王要處死我,我早就想到了。不過,我有個請求,不要殺我的頭,把我罩在大鍾內悶死好了。」皇後和太子把扁鵲的要求回報了齊王,齊王同意了。

扁鵲被罩在鍾內,知道時間一長就要悶死,就用手在鍾邊挖泥土,掏露出一個通氣孔道,自己就端坐在鍾內靜氣養神。

三天以後,齊王的病徹底痊癒。他想起被他下令處死的扁鵲,心中十分後悔,便同皇後和太子一同來到鍾前,叫人把大鍾吊起來,只見扁鵲正端坐養神,面孔紅潤,平安無事。

齊王見了很是驚訝,皇後和太子問扁鵲為什麼要用那樣粗野沒禮貌的辦法給大王治病,扁鵲說:「大王之病,乃因操勞國事過度,把許多煩惱之事悶在心頭。積郁成疾,名為『鬱症』。這種病只有激發他生氣狂怒,把胸中積郁發泄出來才會好。」

齊王和文武百官聽了點頭稱是,贊口不絕,大擺宴席,款待扁鵲,並且賞賜了他許多金銀財寶。

『陸』 扁鵲治病是一則什麼故事

扁鵲治病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知道當時人們的哪些行為習慣?

中醫有一個最根本的倫理原則——病人的生機是最重要的,醫生只是協助者。這個原則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志。

『柒』 扁鵲的故事

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你一定是醫術最好的那個吧?」

扁鵲搖了搖頭:「正相反,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魏文王不解地問:「可是你的名氣最大呀?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開始向魏文王解釋,原來扁鵲的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

但扁鵲的大哥就教他們調節飲食、起居和作息,使他們的病通過有規律的生活而消除在萌芽狀態,因此扁鵲大哥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甚至不被別人認為他會醫術。

而在扁鵲的家裡,他才是最被認可的;而扁鵲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有多大的痛苦。

扁鵲的二哥便通過簡單的食物和葯物的治療方法起到消除病症的效果,鄉里人都認為他只是會治小病,所以名氣也不是很大。

但是在扁鵲家中,一致認為他更勝扁鵲一籌;扁鵲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

此時,他們看到扁鵲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葯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似乎扁鵲是最擅長救人性命的,所以扁鵲得以名聞天下。

(7)扁鵲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扁鵲的影響:

扁鵲奠定了祖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難怪司馬遷稱贊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祖國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對我國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醫學主張

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從蔡桓公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治療,就寓有防病於未然的思想。

他認為對疾病需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萌芽里,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

『捌』 神醫扁鵲的故事

1、一身浩氣捍醫術 治病救人有原則

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上顯現一派百家爭鳴、空前開放的盛況,但現實社會生活中,神權至上、巫術橫行的惡俗也根深蒂固。

難能可貴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扁鵲依然能夠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浩然正氣捍衛醫學的權威尊嚴。

當時,秦武王久病不愈,無奈之下,決意召請扁鵲為其診療。誰知,卻遭到了以太醫令李醯為首的一幫庸醫佞臣們的百般阻撓。情急之下,扁鵲不得不怒摔砭石。

向秦武王攤牌:「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這才最終說服他接受治療,果然不久之後,秦武王就痊癒了。後來,自感技不如人的李醯,竟然惱羞成怒,派刺客將扁鵲殘忍殺害。

扁鵲在疾病診療上,提出了有名的「六不治」原則,至今仍然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

2、望聞問切皆精通 四見桓侯發人醒

經過不懈努力,扁鵲將中醫的望、聞、問、切4種基本診療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完善。在具體的臨床診療當中,他能夠靈活自如地應運各種診法,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個被後人稱道的奇跡。

其中有兩例最為典型。晉國卿相趙簡子由於「專國事」,導致昏迷數天不省人事,大家很是擔心,就向恰好路過此地的扁鵲求救。經過一番把脈之後,扁鵲平靜地告訴大家,病人脈象正常,不出三日,定會自然康復。

果然兩天之後,趙簡子就醒了過來。可見,扁鵲切脈診病的技術的確相當高明。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所言:「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至於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就直言不諱說其有病在身。之後,每遇一次,都強調其病情正在由表入里,逐步加重。

可固執己見的桓侯就是不信,直到最後感覺身體真的不適時,才恍然大悟,但卻病入膏肓,為時已晚。這個故事之所以發人深省,就在於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疾病貴在早診早治。

3、起死回生也低調 技高一籌亦謙虛

扁鵲雖然醫術高超、聲名遠播,但無論到了哪裡,他都能做到低調謙虛,從不因為自己有一技之長就高人一等,擺架子。

有一回,扁鵲來到虢國,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哀號痛哭、跪地祈禱,一問才知是這里的太子死了。弄清原委之後,扁鵲懷疑病人並不見得是真死,很有可能只是突然之間昏迷不醒,「屍厥」發作所致。於是趕緊前去察看診斷,果真如其所料,經過一番針刺葯熨之後,太子竟然奇跡般蘇醒過來。

從此,他能「起死回生」的傳言便不脛而走,四處傳播。扁鵲聽了,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向大家解釋澄清說,患者並沒真正死,他只是讓患者及時蘇醒,恢復健康而已,哪有大家傳說的那麼神乎其神。

另外,說到疾病治療和身體保養,扁鵲也是客觀謙虛。認為現實中的疾病太多太多,而對醫生來說,不論到什麼時候,都總是苦於診療的方法少之又少。因此,扁鵲大力提倡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做法,主張把疾病消滅和控制在最初的萌芽階段。

4、懸壺濟世醫精湛 游醫四方通全科

在畢生游醫四方、懸壺濟世的生涯中,扁鵲非常重視知識的積累和方法的總結。在臨床實踐當中,扁鵲醫術精湛、技法高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在治學方面,也善於思考,敢於創新,不乏獨特的主張和見解。在醫術的追求探索上,他不滿足於只掌握簡單的一技一法,而是力爭廣泛涉獵。到越國都城邯鄲,扁鵲看到當地有很多婦女患者苦不堪言,就潛心研究婦科方面的疾病,當起了「帶下醫」,從而讓她們盡可能地擺脫病痛折磨。

到東周都城洛陽,見當地許多老人有視聽方面疾病,隨即又開始致力於五官方面疾病的研究,當起了「耳目痹醫」,為眾多老人帶去了光明和聲音;到了秦國首都咸陽,看到當地小孩的患病率極高,又下定決心探尋病因,當起了「小兒醫」,為孩子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久而久之,扁鵲不僅只是精於內科,在兒科、婦科、五官科,乃至外科方面,也都有較高的水平。

5、杏林春滿德高尚 桃李遍地美名揚

扁鵲一生行醫四方,除病消災。不但醫術令人驚嘆叫絕,而且在醫德上,也同樣讓人佩服。

作為一代神醫,經他之手的病人,自然不計其數,但在扁鵲眼裡,患者並沒有貴賤之差、貧富之別。不管是君王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他都能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既不輕視小看貧窮弱小之輩,更不屈從遷就當權富貴之流。

在長期治病救人的行醫當中,他除了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之外,更注重不斷鑽研探索。無論在臨床診療方法上,還是在病因病理的探究方面,都對中醫做出了卓越貢獻。

同時,對自己耗盡畢生心血,積累下的經驗和成果,扁鵲又毅然毫無保留傾囊而出,廣授門徒傳之於眾。學生當中的子陽、子豹、子越等人,後來都成了當時頗有名氣的佼佼者。

甚至,就連漢代時出現的《難經》也被傳為是扁鵲所作。足以可見其學術影響是多麼廣泛而深刻。難怪,扁鵲歷來被尊為「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歷史學家範文瀾也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玖』 扁鵲的故事有哪些。

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你一定是醫術最好的那個吧?」內

扁鵲搖了搖頭容:「正相反,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魏文王不解地問:「可是你的名氣最大呀?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開始向魏文王解釋,原來扁鵲的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

但扁鵲的大哥就教他們調節飲食、起居和作息,使他們的病通過有規律的生活而消除在萌芽狀態,因此扁鵲大哥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甚至不被別人認為他會醫術。

而在扁鵲的家裡,他才是最被認可的;而扁鵲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有多大的痛苦。

扁鵲的二哥便通過簡單的食物和葯物的治療方法起到消除病症的效果,鄉里人都認為他只是會治小病,所以名氣也不是很大。

但是在扁鵲家中,一致認為他更勝扁鵲一籌;扁鵲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

此時,他們看到扁鵲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葯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似乎扁鵲是最擅長救人性命的,所以扁鵲得以名聞天下。

『拾』 神醫扁鵲的簡短故事

有一天,神醫扁鵲拜見國君蔡桓公,他在旁邊觀察了一會兒,然後對蔡桓公說:「我看君王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及時診治,恐怕病要深入體內。」蔡桓公毫不在意,他說:「我沒有什麼病」。扁鵲就告辭出去了。蔡桓公對身邊的大臣說:「當醫生的就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以此來邀功請賞。」

過了10天,扁鵲又拜見蔡桓公,說:「我看君王的病已發展到了肌肉裡面去啦,再不醫治,恐怕病情還會加重呢!」蔡桓公還是沒有理睬他。扁鵲只好又告辭出去了,蔡桓公仍然不高興。

又過了10天,扁鵲又來拜見,說:「我看君王的病已發展到了腸胃裡去了,要是不及時治療就會更重了。」蔡桓公還是沒有理睬他。

又是10天過去了,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掉頭就走了,蔡桓公忙便派人去問扁鵲,「為什麼不說話就走了呢?」

扁鵲說:「皮膚病用湯葯洗或熱敷就能見效;發展到皮肉之間,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在腸胃服幾劑湯葯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那隻能由閻王爺作主了,醫生是無能為力的。現在君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已經無能為力了。」

5天以後,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鵲,扁鵲早已逃走了。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閱讀全文

與扁鵲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