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質的歷史人物
1、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像和神奇的意境之中。風調激楚,是屈原楚辭風格。
屈原由於受霄小的排擠陷害,使曾經對他十分信任並依靠他變法圖強的楚懷王,對他產生懷疑以至疏遠放逐;楚襄王當政後,更為昏庸,朝政日益腐敗,楚國面臨亡國的危機,而對屈原這樣的愛國志士迫害有加。
屈原正直的性格,高潔的人格,愛國的行動,反倒都成了罪過。他將自己滿腔憤激的情緒,發而為詩,形成了激楚的情調。這種激楚的情調,在《九章》中表現得十分強烈。
2、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
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蘇武到了北海,沒有供應糧食,只能掘野鼠所儲藏的果實吃。蘇武拄著漢節牧羊,起居都拿著,以致節上毛全部脫落。過了五、六年,單於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獵。蘇武會編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於靬王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物。
三年多過後,於靬王大病,賜蘇武馬匹、牲畜、服匿、穹廬。於靬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冬天,丁靈人盜走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再度窮困。
蘇武在漢朝時,與李陵都擔任侍中的官職。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後單於派李陵去北海,為蘇武設酒宴和歌舞。
蘇武說:「我們蘇家父子沒有什麼功勞,都是因為陛下才能位列將帥,獲爵封侯,兄弟為近臣,我一直都想肝腦塗地來報答他的恩情。現在能夠殺身報恩,即使是上刀山下油鍋,也覺得快樂。臣子事奉君主,就如同兒子事奉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麼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李陵與蘇武共飲了幾天,又說:「你就聽從我的話吧!」蘇武說:「我早就已經死了!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的爵位)如果一定要讓我投降,就請請停下今日的歡宴,我直接死在你面前!」李陵見蘇武如此真誠,喟然長嘆道:「真是義士啊!我和衛律的罪過上通於天!」說著流下眼淚浸濕了衣襟,決別蘇武而去。
後李陵又到北海,對蘇武說:「區脫地區捕得雲中的活口,說太守以下的吏民都穿著白衣,說皇帝駕崩了。」蘇武聽了向南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數月之久。
3、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
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4、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
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輯有文集傳世。
5、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樂十九年(1421年),於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
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於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於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於謙被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②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岳的名人
岳飛
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抗金英雄。行伍出身,因作戰勇猛,歷任秉義郎、統制等職,平定李成、曹成等割據勢力後,擢都統制。紹興四年,大破金與偽齊兵,收復襄陽等六郡。 五年,鎮壓楊么起義。十年,率師北伐,連敗金兀術,獲郾城大捷,進軍朱仙鎮。因高宗和秦檜力主和議,被迫班師。十一年,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孝宗時追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岳武穆集》。
岳雲
岳飛長子,抗金英雄。年十二即隨父征戰,數立奇功,下隨州,破鄧州,平襄漢,遷武翼郎。潁昌大戰時,身被創百餘處,仍浴血奮戰,擊敗金兀術主力,升至左武大夫。後與其父同被冤殺。其弟依次為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後均為南宋將領。岳珂:岳霖子,南宋學者、官吏。官至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使。為辯岳飛之冤,作《金陀粹編》。另有《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木呈史》、《愧郯錄》、《玉楮集》等。
岳浚
岳飛九世孫,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元代名士。博學好義。任石門縣尉,未幾乞歸侍親。積書萬卷,名士多游其門。岳正:順天府氵郭縣(今北京通縣)人,明代大臣。書畫家、學者。正統年間會元,殿試時只名列二甲。歷編修、修撰,後以原官入內閣參預機務。不久被誣陷入獄。憲宗初復出仕,為興化知府。工書畫,尤善畫葡萄。有《深衣註疏》、《類博雜言》、《類博稿》。岳岱:江蘇蘇州人,明代名士。隱居不仕,中年後遍游名山。善畫能書。曾作詠懷詩九十六篇,為時所稱。
岳元聲
浙江嘉興人,明代大臣。萬曆年間進士,最高職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因直言敢諫和不畏權臣魏忠賢而兩起兩落。後潛心講學,以「毋自欺」為主。有《潛初子集》、《潛初雜集》、《聖學范圍圖》。
岳虞巒
江蘇武進人,明末官吏。崇禎進士,官至江西按察使。明亡後出家。有《周易感義》、《春秋平義》。
岳升龍
甘肅臨洮人,晚年入籍四川成都,清代將領。參與平定吳三桂和關隴有功,授都督僉事,擢天津總兵。後從征噶爾丹,擢四川提督。岳鍾琪:升龍子。清代名將。康熙末期,從征西藏,戰功卓著,升為四川提督;雍政初年,助年羹堯平定青海,兼甘肅提督、巡撫。年羹堯被奪職後,升任川陝總督。他雄鎮邊塞,一心為國,又以寧遠大將軍之職深入不毛,平定了新疆噶爾丹策零的叛亂。因功高權重,被人誣陷入獄。乾隆二年獲釋,又從傅恆平定康藏之亂。他是清代唯一一位拜為大將軍統轄滿洲士卒的漢臣。乾隆稱其為:「三朝武臣巨擘」 除了岳飛與岳雲之外,岳姓族人的傑出人物還有岳珂
岳珂
(公元1183—1234)是岳飛的孫子,岳霖的兒子。他是南宋文學家兼史學家,官至戶部侍郎與淮東總領制置使,他輯集有關岳飛的資料,為他的祖父辯誣,並著有《金陀粹編》、《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程 史》、《愧郯錄》及《玉楮集》等。
③ 世人只知岳飛,歷史上姓岳的名人還有誰
岳飛
00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抗金英雄。行伍出身,因作戰勇猛,歷任秉義郎、統制等職,平定李成、曹成等割據勢力後,擢都統制。紹興四年,大破金與偽齊兵,收復襄陽等六郡。 五年,鎮壓楊么起義。十年,率師北伐,連敗金兀術,獲郾城大捷,進軍朱仙鎮。因高宗和秦檜力主和議,被迫班師。十一年,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孝宗時追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岳武穆集》。
00岳雲
00岳飛長子,抗金英雄。年十二即隨父征戰,數立奇功,下隨州,破鄧州,平襄漢,遷武翼郎。潁昌大戰時,身被創百餘處,仍浴血奮戰,擊敗金兀術主力,升至左武大夫。後與其父同被冤殺。其弟依次為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後均為南宋將領。岳珂:岳霖子,南宋學者、官吏。官至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使。為辯岳飛之冤,作《金陀粹編》。另有《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木呈史》、《愧郯錄》、《玉楮集》等。
00岳浚
00岳飛九世孫,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元代名士。博學好義。任石門縣尉,未幾乞歸侍親。積書萬卷,名士多游其門。岳正:順天府氵郭縣(今北京通縣)人,明代大臣。書畫家、學者。正統年間會元,殿試時只名列二甲。歷編修、修撰,後以原官入內閣參預機務。不久被誣陷入獄。憲宗初復出仕,為興化知府。工書畫,尤善畫葡萄。有《深衣註疏》、《類博雜言》、《類博稿》。岳岱:江蘇蘇州人,明代名士。隱居不仕,中年後遍游名山。善畫能書。曾作詠懷詩九十六篇,為時所稱。
00岳元聲
00浙江嘉興人,明代大臣。萬曆年間進士,最高職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因直言敢諫和不畏權臣魏忠賢而兩起兩落。後潛心講學,以「毋自欺」為主。有《潛初子集》、《潛初雜集》、《聖學范圍圖》。
00岳虞巒
00江蘇武進人,明末官吏。崇禎進士,官至江西按察使。明亡後出家。有《周易感義》、《春秋平義》。
00岳升龍
00甘肅臨洮人,晚年入籍四川成都,清代將領。參與平定吳三桂和關隴有功,授都督僉事,擢天津總兵。後從征噶爾丹,擢四川提督。岳鍾琪:升龍子。清代名將。康熙末期,從征西藏,戰功卓著,升為四川提督;雍政初年,助年羹堯平定青海,兼甘肅提督、巡撫。年羹堯被奪職後,升任川陝總督。他雄鎮邊塞,一心為國,又以寧遠大將軍之職深入不毛,平定了新疆噶爾丹策零的叛亂。因功高權重,被人誣陷入獄。乾隆二年獲釋,又從傅恆平定康藏之亂。他是清代唯一一位拜為大將軍統轄滿洲士卒的漢臣。乾隆稱其為:「三朝武臣巨擘」 除了岳飛與岳雲之外,岳姓族人的傑出人物還有岳珂
00岳珂
00(公元1183—1234)是岳飛的孫子,岳霖的兒子。他是南宋文學家兼史學家,官至戶部侍郎與淮東總領制置使,他輯集有關岳飛的資料,為他的祖父辯誣,並著有《金陀粹編》、《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程 史》、《愧郯錄》及《玉楮集》等。
④ 岳武墓是那位歷史人物
岳武穆(南宋著名抗金英雄)一般指岳飛(南宋抗金名將)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⑤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
1、孔子的故事:逆境識顏回
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時,有一段時間的處境非常悲慘。
有一次,孔子師徒被人困在陳國境內的荒野里,糧食吃光了,連續七天沒吃上飯,以至於孔子餓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車上。
孔子的弟子顏回為了救師傅,不惜拉下臉皮求乞於人,四處奔波,找來一點糧米,便趕緊拾柴燃火,燒起飯來。在飯快要煮熟時,鍋里飄出的香味使孔子來了精神,不禁抬頭觀看,正巧,他看見顏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飯填入口中。
過了不久,飯熟了,顏回首先盛來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給孔子。
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偷食之事,坐起來說:「剛才睡夢中見到我的父親,這飯若是干凈的話,我想先用來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顏回聞言忙說:「不行,不行,這飯不幹凈。剛才燒飯時,有些煙塵落入鍋中,棄掉沾上煙塵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來吃掉了。」
孔子聞言大吃一驚,深為自己錯怪了顏回而內疚不已,這才知道「顏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當即把弟子們召到跟前,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從此,孔子更加信任顏回。
哲理點撥:即使是自己親眼所見的事情,也還得加以仔細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錯。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僅憑對事對人的表象就妄下結論,有時也難免出錯誤!
⑥ 歷史人物一覽表
夏 後羿,女嬌,妹喜,夏啟,夏桀
商 妲己,伊尹,比干,婦好,商容,西伯侯姬昌,崇侯虎, 聞仲,箕子,微子,伯夷 ,叔齊 ,紂王,還有盤庚。
周 武王,呂尚,周公,幽王,褒姒,郝王
春秋戰國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孟嘗君,孔子,老子,莊子,孟子等諸子百家,田忌,孫武,伍子胥,孫臏,樂毅,吳起,李牧,白起,屈原,荊軻,龐涓,夫差,勾踐,介子推
秦 嬴政,2勢,趙高,李斯,蒙恬,蒙括,王翦,項羽
漢 劉邦,韓信,蕭何,陳平,張良,呂後,東方朔,王昭君,灌嬰,張騫、衛青、霍去病,李廣,班超,班固,武帝,文帝,景帝,光武帝,霍光,司馬遷
三國 三國人物實在太多,只有復制了
梓潼 龐義
安定 程銀
建鄴 張英 陳橫
北海 孫乾 武安國 王朗 國淵
會稽 周昂 周昕 樊能 虞翻
晉陽 李肅 曹性 郝萌 楊丑 穆順 方悅
天水 華雄
下邳 呂岱 糜竺 曹豹 車胄 陳珪
北平 魏攸 鞠義
薊 蔣義渠 吳巨
武威 賈詡
洛陽 韓浩 蔡琰 韓玄 楊奉
漢中 張魯
長沙 區星
鄴 蘇由 潘鳳 沮授 田豐 審配 呂翔 呂曠
陳留 典韋 夏侯淵 夏侯敦 劉馥 毛玠
長安 傅異 杜畿
南皮 文丑 顏良 高覽 焦觸 逢紀 李孚 季雍 晆元進 韓呂子
濮陽 董昭 於禁 程昱 陳宮 李豐
宛 黃忠 許攸 張勛 韓胤 紀靈 楊弘 俞涉 樂就 梁綱 橋蕤 婁圭
襄平 公孫度
汝南 袁胤 許靖 袁渙 雷薄
吳 嚴白虎 嚴興 許貢 凌操
平原 華歆 崔琰
許昌 鍾繇 荀彧 戲志才 辛評 郭圖 荀椹
小沛 劉勛
江州 嚴顏
廬江 周泰
許昌 荀彧 陳群 郭嘉 戲志才 鍾繇 許褚
長安 張既 傅異 金旋
南皮 牽招 焦觸 李孚 張南
壽春 劉繇
吳 嚴白虎 嚴興 許貢
下邳 車胄
襄陽 向朗 杜畿
成都 張任 張松 王甫 吳蘭
洛陽 盧植 韓玄 徐晃 蔡琰 司馬朗
濮陽 程昱 王忠 伊藉
平原 崔琰
陳留 梁習 滿寵 毛玠 劉馥
襄平 國淵
北海 孫乾
薊 鄒靖 徐藐 吳巨
晉陽 郝萌 楊丑 卞喜 張燕 韓遁
鄴 趙范 趙雲 呂翔 呂曠 蘇由
宛 黃忠 陳震 婁圭 李嚴
汝南 程秉 周倉 廖化 劉辟 何儀 裴元紹 龔都 呂范 袁渙 李通
吳 凌操 嚴畯
會稽 賀齊 董襲 虞翻 樊能 周昕
建鄴 呂岱
天水 王異
建鄴 陳橫 張英
洛陽 徐晃 韓玄 楊修 蔡琰 楊奉
柴桑 蔣干 呂蒙
武陵 潘浚
長沙 桓玠
濮陽 王累
陳留 梁習
長安 皇甫嵩 金旋
壽春 蔣欽 劉馥
成都 秦宓 王甫
襄陽 向朗 杜畿
鄴 趙范
南皮 郭援 李孚
長安 張既 傅異
平原 崔琰
零陵 劉度 刑道榮
建寧 李恢
襄平 國淵
晉陽 王凌 卞喜 張燕 韓遁
下邳 糜氏 陳矯 車胄
廬江 魯肅 宋謙 大喬 小喬 周泰
北平 閻柔
汝南 魏延 張閻 周倉 廖化 劉辟 何儀 裴元紹 龔都 李通
北海 孫乾 程秉
薊 徐藐
宛 甘寧 婁圭 李嚴
汝南 周倉 廖化 劉辟 何儀 裴元紹 龔都 趙雲 陳到 魏延
壽春 張閻 陳蘭 雷薄 步騭
長沙 桓玠
宛 婁圭 李嚴
天水 王異 楊肁
安定 韓德
成都 秦宓
建鄴 呂岱 謝旌
濮陽 胡班
洛陽 司馬懿 賈逵 司馬孚 關平
建寧 李恢
武陵 鞏志
鄴 樊氏
薊 田予 徐藐
晉陽 張燕 王凌
小沛 溫恢
武威 蔡琰
北海 吳質
廬江 魯肅
襄平 國淵
武陵 廖立
零陵 程秉 刑道榮
晉 衛瓘,王羲之,王獻之,司馬炎,謝安,謝玄
隋 楊堅,楊素,楊廣,宇文化及,楊玄感,竇建德
唐 李淵,李世民,魏徵,李建成,李元吉,房玄齡,李隆基,楊貴妃,李白,杜甫,秦瓊,尉遲恭,武則天,郭子儀,安祿山,史思明,韓愈,柳宗元
宋 趙匡胤,趙光義,楊業,佘賽花,徽宗,欽宗,趙構,岳飛,宗澤,韓世忠,李綱,蔡京,高俅,童貫,岳雲,王安石,3蘇,司馬光,歐陽修,
元 鐵木真,忽必烈
明 朱元璋,朱棣,朱允文,常遇春,徐達,劉伯溫,戚繼光,鄭成功,李自成,朱由檢,劉瑾,魏忠賢,石謙
清 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乾隆,紀昀,和珅,鰲拜,明珠,索額圖,陳廷敬,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洪秀全,石達開,慈禧,光緒,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李光地,施琅,吳三桂
手打不容易,有用就採納吧
⑦ 歷史人物的故事
這個命題不太成立吧。趙雲並沒有受到諸如排擠被雪藏,所以談不上不被重用。前期劉備沒根據地時,趙雲就是劉備的重要將領,到後面劉備據荊益兩地後,無非是趙雲沒有成為一方封疆大吏,難道這就算不被重用了?論地位,趙雲肯定比不得關張,畢竟恩若兄弟的待遇可是關張的特殊待遇,馬超本身就有地位,且來投後立了大功,黃忠斬夏侯奪漢中。這四人作為軍中領軍人物無異議。而封疆大吏的挑選上啟用魏延不是趙雲,劉備也沒看走眼。可見劉備的確是慧眼獨具。畢竟黃忠也沒有當封疆大吏嘛,劉備是只選合適的。所以最終結論就是:劉備勢力擁有的名將太多而已。
死之其二就是胡軍兒,胡軍兒武功也十分高強,曹操對此人也敬佩三分。在一次出征中,被劉備軍中招遠埋伏,胡軍兒為護曹操,被趙雲斬與馬下。曹操為此心痛不已。更有當時青州有名的四將,在戰役中與趙子龍對陣一一落敗。更有曹營之說,聽子龍二字,如聽鬼差抓人,驚嚇不已。
那趙雲的武功又出自何處呢?武功世家還是高人指點,歷史自有分曉。據歷史記載,趙雲小時,對武就有極強的天賦,也曾拜訪過一個叫童淵的高人。童淵仙風道骨一身白衣,在趙雲眼中有一種仙人的感覺,此時的童淵也打量著趙雲,看出趙雲之武術天分,心中自由計算。毅然收下趙雲為徒,傳授武功。趙雲天資聰慧,並能夠學以自用。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槍法,並在公孫瓚的戰役中運用此槍,從此走上三國名將道路。
⑧ 歷史抗戰人物岳振生有這個人嗎
有,還出現在電視劇中
⑨ 歷史上姓岳的名人都有誰
1、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今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
2、岳鍾琪
岳鍾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謚襄勤,四川成都人,祖籍甘肅臨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將領,累官拜陝甘總督,屢平邊地叛變,著作《姜園集》、《蛩吟集》等。
曾靜向他進言反清,而岳上奏於雍正帝,引發了呂留良案,但雍正已對他起疑,後下獄險死。乾隆時復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贊為「三朝武臣巨擘」。
3、岳雲
岳雲(1119年7月14日—1142年1月27日),字應祥,號會卿,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人,南宋抗金名將岳飛長子,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少年將軍。歷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等職。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2年)除夕,跟父親岳飛,部將張憲一起慘遭宋高宗趙構和姦臣秦檜誣陷而死,岳雲年僅23歲,死後葬於杭州棲霞嶺。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為岳飛父子平反昭雪,岳雲附葬在杭州棲霞嶺下。
4、岳升龍
岳升龍(?—1712)甘肅永登人(永登清朝時屬於臨洮,故史籍記載其為臨洮人),入籍四川成都,清朝將領。清朝名將岳鍾琪之父。官至四川提督,追謚「敏肅」。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岳升龍將三百騎護糧。康熙帝命岳升龍及馬進良、白斌,如果軍中副將以下有違令退怯者,可以先斬後奏。昭莫多大捷,授拖沙喇哈番,擢四川提督。
康熙四十九年(1710),乞休。岳升龍本籍貫甘肅臨洮,以母年逾九十,乞入籍四川,許之。康熙五十一年(1712),卒。雍正四年(1726),追謚敏肅。
5、岳霖
岳霖(1130—1192),字及時,號商卿,宋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湯陰)人,岳飛的兒子,母李娃。岳飛遇害時,霖年僅12歲,孝宗皇帝昭雪時,霖32歲。霖廣泛收集父親遺事,其子岳珂在此基礎上編成《鄂國金佗稡編》28卷、《續編》30卷。
岳霖淳熙三年任廣西欽州知縣,淳熙十二年任川轉運判宮,淳熙十六年任太常卿、左司郎中和提舉封椿庫等官職,官至朝請大夫、敷文閣侍制,兵部侍郎,廣東經略安撫使,贈太中大夫,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纘忠侯。
⑩ 成語:移……始一,移後面為什麼字是字謎底歷史人物
沒有 移……始一 的成語,移 開頭的成語如下:
移船就岸 就:湊近,靠近。改變原來主張,乘勢湊上去辦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來。
移東補西 用之方面的錢、物彌補那方面的虧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暫時應付,不作長久打算。
移東就西 彼此挪動轉移。比喻只求暫時應付,不作長久打算。
移風易俗 移:改變;易:變換。改變舊的風俗習慣。
移宮換羽 宮、羽:古代樂曲中的兩種曲調名。原指樂曲換調。後也比喻事情的內容有所變更。
移花接木 把一種花木的枝條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種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換人或事物來欺騙別人。
移氣養體 改變氣質和保養身體。
移山倒海 搬動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類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偉氣概。
移天易日 易:更換。比喻野心家篡奪政權。
移樽就教 樽:古代盛酒器;就:湊近。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面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
移步換形 移動腳步,情景也隨之變換。形容景色變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著變化。
移的就箭 移動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遷就。
移風崇教 移轉風氣,崇尚教化。
移風改俗 改變舊的風俗習慣。同「移風易俗」。
移風革俗 改變舊的風俗習慣。同「移風易俗」。
移風平俗 轉變風氣,改變習俗。
移風易尚 改變舊的風俗習慣。同「移風易俗」。
移風振俗 改變風氣,振興習俗。
移根換葉 比喻徹底變換處境。
移根接葉 喻指牽引媒介。
移國動眾 動搖國基及民心。
移緩就急 放開緩辦的事,去做急於要辦的事。
移情遣意 變易情志,消遣煩悶。
移日卜夜 指晝夜相繼。
移山拔海 移動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移山回海 移動山嶽,旋轉大海。比喻竭盡全力,克服巨大困難。
移山竭海 移動山嶽,使大海乾竭。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跨海 移動山嶽,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填海 移動山嶽,填平大海。指仙術法力高超。現多比喻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力量和氣魄。
移山造海 移動山嶽,造出大海。比喻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力量和氣魄。
移商換羽 本指樂曲換調。「宮」、「商」、「羽」均為古代樂曲五音中之音調名。①比喻事情起了變化。②比喻隨聲附和。
移天換日 改變天,更換日。比喻價目表使用欺騙手段篡奪政權。
移天徙日 比喻盜弄政權。同「移天易日」。
移孝為忠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移星換斗 形容法術神妙或手段高超。
移形換步 猶移步換形。形容變化多端。
移易遷變 指遷移變化。
移有足無 指用多餘的部分彌補不足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