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管仲和鮑叔其人

歷史人物管仲和鮑叔其人

發布時間:2021-02-26 00:24:25

『壹』 在歷史上,管仲、鮑叔牙、齊桓公這三人是什麼關系

這三人的關系簡單來說就是鮑叔牙與管仲都是輔佐齊桓公的人,其中管仲是身為好友的鮑叔牙推薦給齊桓公的。在齊桓公還未成為齊桓公之前輔佐他的人就只有鮑叔牙,而管仲所輔佐之人則是齊桓公的兄長公子糾。待齊僖公去世之後繼任王位的人既不是齊桓公也不是公子糾,而是齊襄公。然而齊襄公剛即位不久就發生與妹妹苟合以及殺害魯國國君的罪行,從而導致齊國內亂。

得此優待的管仲也不再拘泥於先前的恩怨,開始與鮑叔牙聯手輔佐齊桓公。在他們二人的盡力輔佐下,齊國原本因為齊襄公導致的內亂而衰敗的國力不僅得到恢復還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齊桓公也成為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人。

『貳』 管仲與鮑叔原文及翻譯

原文: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與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翻譯:

管仲說:「當初我貧困的時候,曾經同鮑叔一道做買賣,分財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鮑叔不將我看成貪婪的人,他知道我貧窮。我曾經替鮑叔出謀辦事,結果事情給弄得更加處境惡劣,而鮑叔不認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

我曾經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國君斥退,鮑叔不拿我當無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運。我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退卻,鮑叔不認為我是膽小鬼,他知道我家中還有老母。

公子糾爭王位失敗之後,我的同事召忽為此自殺,而我被關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鮑叔不認為我無恥,他知道我不會為失小節而羞,卻為功名不曾顯耀於天下而恥。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啊!」鮑叔薦舉了管仲之後,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贊管仲的才幹,反而贊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管仲在齊國執政為相之後,憑借小小的齊國濱臨大海的地理條件,流通貨物,積累財富,富國強兵,與普通人同好同惡。所以他的著作中說:「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製度,六親就緊緊依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

頒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淺顯而易於推行,一般人所嚮往的,就因勢而給予;一般人所不贊成的,就順應而革除。

此文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

(2)歷史人物管仲和鮑叔其人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據說,周初分封了幾百個諸侯國,到春秋時期只剩下一百多個,其中比較大的只有齊,晉、楚、秦、魯、衛、燕、宋、陳、蔡、鄭、曹、吳、越等十幾個國家。這些諸侯國,都想自己當上霸主。

因此,大國爭霸成為春秋時期的主要特點,先後出現了五個霸主,這就是歷史書上所說的春秋五霸。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廬、越王勾踐。齊桓公最先當上了霸主。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叄』 管仲與鮑叔牙故事簡介(急)

年輕時家境貧困,鮑叔牙與管仲往來,發現管仲有才能,勝過自己[4],往來過程中,管仲常佔小便宜,鮑叔牙不以為意,反為他設想,蔚為美談,史稱「管鮑之交」。後來,管仲輔佐齊國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齊襄公被大夫連稱、管至父兵變殺死,公孫無知因而篡位。前685年春,齊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公子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魯國卻支持其兄公子糾,因此齊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管仲射箭中了齊桓公的帶鉤,齊桓公裝死,騙過了管仲。

後來齊國戰勝,鮑叔牙向魯庄公要求處決公子糾,並把管仲交給齊國。在鮑叔牙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為「仲父」。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3)歷史人物管仲和鮑叔其人擴展閱讀:

人物背景

管仲

春秋時齊國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據說他早年經營商業,後從事政治活動。在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斗爭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糾。小白取得君位後,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輔佐齊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齊國,並在國中設立各級軍事組織,規定士、農、工、商各行其業;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衰征」(見先秦租稅),並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

鮑叔牙

鮑叔牙又稱鮑叔、鮑子(約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是鮑敬叔的兒子,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少時與管仲友善,曾一起經商。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國。

齊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囚管仲,鮑叔牙知道管仲之賢,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而自己則甘居於管仲之下,齊國因為管仲的治理而日漸強盛,被時人譽為「管鮑之交」、「鮑子遺風」。

『肆』 史記管晏列傳中管仲和鮑叔牙的人物形象特點

1.《管晏列傳》是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和晏嬰的合傳。司馬遷描寫這兩位春秋中後期齊國國相,能抓住其特點,並選取典型細節加以生動地表現,如寫管仲,著重寫其同鮑叔牙的交往,以及任政相齊、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謀略,寫晏嬰則通過對重用越石父和御者的典型事例的詳細敘述來突出其「賢」。文章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比如對管、鮑之間的真摯友誼及晏子任用御者緣起的敘述極為詳細,而對管仲生活的奢侈等不太重要的方面則一筆帶過。傳記之末「太史公曰」以後的簡短議論與評價更是深化了對管、鮑二人的認識,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 管仲的出生的家庭很是貧窮,而且很早就是個單親家庭,有母親需要贍養。管仲和鮑叔牙是怎麼認識的?從《史記》里我沒有找到答案。最早記載管仲和鮑叔牙交往的事情是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生意。攢錢後分錢的時候,每每管仲都中飽私囊,分的要比鮑叔牙多。別人認為管仲貪財,但是鮑叔牙卻不這樣認為,僅僅是說管仲家貧理應如此。有次那,鮑叔牙遇到點問題,管仲就給鮑叔牙出主意,結果是使事情變得更糟,而鮑叔牙不認為管仲愚蠢,僅僅是認為是時機不好。管仲曾經也做過小官吏,但是每次都被開除了,鮑叔牙卻認為並不是管仲沒有才華而是使用他的人不知道。管仲參軍後打仗的時候,作戰很是膽怯,臨陣逃跑,但是鮑叔牙卻不認為管仲膽小,卻稱贊管仲孝道(管仲是獨生子,母親在堂,不敢先亡)。管仲起先輔佐的公子糾被殺後,管仲沒有殺身成仁,而鮑叔牙不認為管仲無恥卻認為管仲是為了更大的事業在時刻准備著。
我不知道你怎麼看管仲,等同身受的考慮一下,你有管仲這樣一個朋友,你會怎麼看他那?這確實是鮑叔牙難能可貴的地方,那雙慧眼可不是誰都能夠長出來的。所以管子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把鮑叔牙對於管仲的知遇之恩比作再生父母確實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這么一個「貪財」「惹事」「膽小」「無恥」的人在機會真正的降臨在自己面前的時候,確實表現的如鮑叔牙預料的那樣出色。通貨積財,富國強兵,令行禁止,修禮威邦。就是公子小白再好色,再好酒,再好狩獵玩樂,也終於成為春秋時代的最成功的霸主。管仲的政策對齊國的影響是深遠的,齊國始終在動盪不安的那個年代裡是泱泱大國。

『伍』 歷史上,管仲、鮑叔牙、齊桓公這三人是什麼關系

三個人是臣屬關系。公子糾還在慶祝自己即將成為齊國的王,還准備許諾給魯國一些好處,齊桓公就想把公子糾殺了管仲阻止了,說這樣會讓自己軍民認為他當上國君之後,就對自己的親兄弟進行傷害,這樣的風氣不好,所以秘密告知魯國國君,當時呢,魯國的實力也不行,於是也是把公子糾就給殺了,把管送給他,送了回去,到了齊國,鮑叔也是開始求情,說管仲是個人才,最後,管仲也是在齊國進行變法,齊國在他們兩個人管理下,齊國很強大了。

『陸』 管仲與鮑叔牙 管仲是一個怎樣的人

管仲(約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謚曰「敬仲」,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潁上(今安徽潁上)人,史稱管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周穆王的後代,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管仲注重經濟,反對空談主義,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頗得唯物論中「物質決定意識的」精髓。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管仲改革的實質,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對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聯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這一外交戰略也獲得成功。後來孔子感嘆說:「微管仲,吾披發左衽已!」。

『柒』 鮑叔是誰(史記中的人)

鮑叔牙(?-前644)
春秋時齊國政治家,穎上(今屬安徽)人。(晉張處度《列子·力命》註:「管仲、鮑叔牙並潁上人」)。亦稱「鮑叔」、「鮑子」。以善於知人著稱。相傳為夏禹後人,杞國(春秋中期在山東新泰)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齊,采邑於鮑(今濟南歷城鮑同山一帶),故為鮑氏。(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
鮑叔牙少年時與管仲友善,相互十分了解。齊襄公時,叔牙輔佐公子小白。後因襄公為政無道,叔牙知齊國將亂,即隨公子小白逃奔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逃奔到魯國。襄公被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任命叔牙為相,叔牙辭謝,保舉管仲。他說:「您要治理齊國,我與高傒可勝任;若想稱霸諸侯,非管仲不可。」他勸小白別計一箭之仇,請回管仲,委以重任。齊桓公採納了他的建議。後來齊國經管仲的改革,日漸富強,稱霸諸侯。管仲相齊時,叔牙甘居其下,一起治理國政。管仲下世後,鮑叔牙繼管仲為相,周年而歿。
管仲曾言:「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牙遂以能知人為世人所稱道。故後世言人之相知,譽稱「管鮑」。相傳鮑叔牙死後葬於今歷城鮑山下。
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人稱之為管鮑之交,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捌』 歷史上令人難忘的友誼,管仲與鮑叔牙之間到底發生過什麼故事

年輕時家境貧困,鮑叔牙與管仲往來,發現管仲有才能,勝過自己[4],往內來過程中,管仲常佔小容便宜,鮑叔牙不以為意,反為他設想,蔚為美談,史稱「管鮑之交」。後來,管仲輔佐齊國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齊襄公被大夫連稱、管至父兵變殺死,公孫無知因而篡位。前685年春,齊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公子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魯國卻支持其兄公子糾,因此齊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管仲射箭中了齊桓公的帶鉤,齊桓公裝死,騙過了管仲。
後來齊國戰勝,鮑叔牙向魯庄公要求處決公子糾,並把管仲交給齊國。在鮑叔牙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為「仲父」。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玖』 急需一個歷史上重情義的人物,或一對像管仲和鮑叔牙一樣的好朋友!!!

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內范。俞伯牙善於演奏,鍾容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終生不再彈琴了。

與歷史人物管仲和鮑叔其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