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武植

歷史人物武植

發布時間:2021-02-26 00:23:49

Ⅰ 歷史上的武大郎是什麼人物

武大郎原名武植,清河縣武家那村人。現在武家那村還有武植的墳墓。他生的身材高大,相貌不俗。與《水滸傳》中描寫的形象完全兩樣。他自幼父母雙亡,與兄弟武松相依為命。但他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大比之年,高中狀元,任山東陽谷縣令。武植的昔日同窗黃堂名落孫山後,不幸家中又著了大火。便去找武植去借錢。他來到陽谷縣一住半月,只是來的當天見了武植一面,便再也見不到了,因為武植一直忙於政務:興修水利。讓陽谷百姓趕上播種時節。黃堂以為武植是故意避而不見,所以一氣之下回了清河縣。一路上,他為泄私憤,於路邊道旁樹上,牆上寫了很多武植的壞話,如「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夠不著。」等等。還畫了很多譏諷武植形象的圖畫。回到家中,只見一座新蓋的房屋亮亮堂堂。黃堂一問妻子才知道,原來武植得知黃堂的遭遇後就派人送來銀錢,並幫著蓋好了房子。本想一切准備妥當後再告訴黃堂,可是……。黃堂懊悔不已,急忙趕回陽谷縣,把他一路所寫所畫的東西全部塗抹掉。誰知這些東西正好被施耐庵看到,並寫進了他那部千古傳誦的《水滸傳》中,流傳天下。所以,大家看到了現在的武大郎。武植的妻子潘氏金蓮,是清河縣黃金庄人氏。是一名大家閨秀。他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嫁了家境貧寒的武植(當時武植還沒有中狀元)。經過施老先生的藝術加工,就變成了大家所熟知的潘金蓮。

Ⅱ 歷史上,武松和武植是真的兄弟嗎

首先說,武家那村的武大即便是真有,和《水滸》里的武大也毫無關系。千般解釋攻不破一點:武家那村的武大(武植)是明朝永樂間進士(雖然整個明朝也沒叫武植的進士),而施耐庵死後三十多年才到永樂元年,他怎麼可能把他死後少說三十多年的人當成原型來寫?
嗯,姑且就算武家那村真有個「武大」的墓。「武大」,即武家的老大,誰知他是誰?從古到今,武家那村的「武大」恐怕誰知到底出了多少個,全國更是不知出了多少個「武大」,難道個個是武松他哥?何況這個「武大」據說是個明朝人(據說身材高大,且是永樂年間的進士、高官),和《水滸》里的武松更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去。
實際上,歷史上並無武植此人(當然,或許另有叫武植的,那是另一回事了),起碼遍翻明朝的進士列表中,並沒有他。那個「武植」是身材高大且是永樂年間進士,因為為官清正得罪人而被那人編戲誣蔑,後來多少年後又被施耐庵打聽到的說法,很顯然,本來就是為了地方旅遊資源亂編上去的,實不可信——就不說上述種種證據,就別說施老先生本人根本就沒活到永樂年,就是他老人家的NB學生羅貫中(《三國演義》作者,據說也是《水滸》施耐庵初本的編修者),可也沒活到永樂年。
此類為了地方名氣亂拉名人的例子還有「陳世美」,本來明明是明朝小說中的人物(明朝安遇時所著小說《包公案》之《百家公案》中第二十六回《秦氏還魂配世美》中的主角),偏偏某個武漢老人硬是「考證」出他的原型是某清朝官員(自然,這個官員是他的老鄉了),也是因為為官正直得罪了人而被那人編戲誣蔑了……而那個陳姓清朝官員的後代也硬說陳世美的原型是他的祖宗,並鬧出諸般笑話,如不讓人演陳世美的戲。呵呵,只要能夠炒作賺錢,真的祖宗算哪根蔥?
這類的事還真不稀罕,甚至還有去造「西門慶故居」的呢,據說還有三個地方爭此名頭。嗯,還有當代的某個熱火的電視劇中的某位角色,雖說是完全虛構的,卻也有地方樂意為他建造故居,呵呵。

Ⅲ 歷史上武松和武植【武大郎】是不是親兄弟

歷史上的武松和武植不是親兄弟。

武松:歷史上真實的武松是宋代時期的義士,1055年在河北省邢台市的清河縣出生,曾經在杭州街頭賣藝,後來在杭州知府高權的手下做提轄。

在高權被罷官以後,武松被趕出衙門,因為新上任的杭州知府魚肉百姓,被武松刺傷,隨後武松被捕在獄中死去。

而歷史上的武大郎武植,是明代時期的人物,出生地和武松一樣都是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的清河縣。

武植雖然出身貧寒,但是聰明過人中年的時候進京趕考考中了進士,隨後和山東知府的千金潘金蓮成親並且生有四個孩子。

從兩個人的朝代來看,一個是南宋時期的人物,一個是明代時期的人物,所以武松和武植兩個人不是真的親生兄弟。

(3)歷史人物武植擴展閱讀:

1946年在河北清河縣發現(並證實)出土了武大郎墓,專家根據其腿骨推算,武大郎身高超過1米8,並非是小說中描寫的矮小三寸丁。

後來作為文物放入武植祠中,2007年武植祠成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逐漸成為著名旅遊景點。

其墓碑銘文: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為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么幼年歿父。

為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傘敬之。

另據《清河縣縣志》及《武氏家譜》記載:武家始祖是從山西遷到河北清河縣城東武家那村,武植身高1.8米,高大魁梧、儒雅庄正

因努力讀書,中年中進士,後為山東省聊城陽谷縣知縣,娶潘氏金蓮為妻。武家的武家那村和潘金蓮所在的清河縣黃金庄相鄰,相隔不遠。

潘氏當時是知洲,為大戶人家,非常富有。因當時武植為母相依,衣食難濟很貧窮,但又少時聰敏,因而得到了潘家的資助接濟讀書。

潘金蓮父親看其聰明勤奮,就將女兒許備給了武植。後來武植出任陽谷縣知縣,所以潘金蓮也成為了知縣夫人。

據武氏族譜記載,潘金蓮是一位名門淑媛,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住在距武家那村相隔不遠的黃金庄。

她喜歡武植,她父親經常接濟武植,並與他私訂終身。兩人結婚後和睦恩愛,養育了四個子女。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Ⅳ 歷史上老實人代表人物

簡歷
武大郎,原名武植,清河縣武家那村人。現在武家那村還有其墳墓。他生的身材高大,據小腿骨長度可以判斷出,武大郎大約在一米七八左右。他相貌不俗,也不是賣炊餅的,與《水滸傳》中描寫的形象完全兩樣。他自幼父母雙亡,但他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大比之年,高中進士,任山東陽谷縣令。
背景經過

宋文華飾演的武大郎(16張)
武大郎的昔日同窗黃堂名落孫山後,不幸家中又著了大火。便去找武大郎去借錢。他來到陽谷縣一住半月,只是來的當天見了武大郎一面,便再也見不到了,因為武大郎一直忙於政務:興修水利。讓陽谷百姓趕上播種時節。黃堂以為武大郎是故意避而不見,所以一氣之下回了清河縣。一路上,他為泄私憤,於路邊道旁樹上,牆上寫了很多武大郎的壞話,如「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夠不著。」等等。還畫了很多譏諷武大郎形象的圖畫。回到家中,只見一座新蓋的房屋亮亮堂堂。黃堂一問妻子才知道,原來武大郎得知黃堂的遭遇後就派人送來銀錢,並幫著蓋好了房子。本想一切准備妥當後再告訴黃堂,可是……。黃堂懊悔不已,急忙趕回陽谷縣,把他一路所寫所畫的東西全部塗抹掉。誰知這些東西正好被施耐庵看到,並寫進了他那部千古傳誦的《水滸傳》中,流傳天下。
大郎之妻

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潘金蓮
武大郎的妻子潘氏金蓮,是清河縣黃金庄人氏。是一名大家閨秀。武植一開始在潘家打工,為人老實、勤快,所以潘金蓮的父親把女兒許給了武植。(武植後代所述)經過施老先生的藝術加工,就變成了大家所熟知的潘金蓮。據說,解放初期,有隆堯劇團、河南墜子等說書的、唱戲的來黃金庄表演到潘金蓮時,被村民攆走。

2武植古墓編輯

武大郎墓
本墓建在河北省清河縣武家那村南方,縣城東3公里處,路北方
武植,童時謂「大郎」;暮年尊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人,搬清河縣孔宋庄(現名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喪父與母祖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 ,中年中進士,官拜七品,與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數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侑葺墓室清淙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2010年,施耐庵後人施勝辰來到清河縣武植古墓祠堂前,表達了歉意。對其緬懷
1992年冬,武家那村武氏族人挖掘了武大郎古墓。墓穴呈圓井型結構,是座懸棺墓,未發現遺物尚存。為緬懷先祖,武氏族人又對武大郎墓修葺一新,並於1996年,籌資修建穿廳、展室、圍牆、大門、甬道。在墓前修建碑樓,並撰寫碑文如下: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說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裔胄,後徙清河縣孔宋庄(現名武家那)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
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數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丙子年仲夏立)
武大郎墓,現已列入河北省清河縣文化景點之一。


史海尋真

新版水滸里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對於明朝武大郎和水滸武大郎是否同一人,一直存在爭論,其中主流思想是:
1、水滸原本成書於元朝。
歷史上考據,水滸成書後幾年,施耐庵病逝。(根據施耐庵的生平,可以斷定水滸完全成書於元朝年間,即使後來羅貫中有編輯,也不會有大的改動了,再說了武松一節,是水滸最先完墨的)。
2、明朝開科舉時,施耐庵已經去世。
施耐庵死於洪武四年(1371年,也就是說施耐庵僅僅在明朝活了3年,施耐庵人生其他時間是在元朝度過)他死的那一年,明王朝才首開科舉考試,並且無一北方人中舉。所以施耐庵還沒有等武植成為進士,就已經死了。甚至說根本不認識武植這個人。故此武植非水滸里的武植。而是後人牽強附會,對號入座而已。
●甄達壽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東(今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谷縣縣令。而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處的黃金庄。
史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銘文就是最有力證據:「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 。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生活經歷
銘文中的「孔宋庄」即武家那村。從中不難看出,武大郎雖然出身貧苦、歷經坎坷,但絕非沿街賣炊餅的平庸之輩。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門淑媛、原本賢良的縣令夫人潘金蓮卻被後世描述成「裁縫家的窮苦女,九歲被賣做家妓」,且以美女盪婦的形象背負千載惡名,遭到唾罵。
據1946年武植墓的發掘者依據比例和經驗推斷,武植實際身高應1.8米上下。另外,不容忽視的是,武植墓的規模比較大,並且棺木用料是珍貴的楠木。

楠木
那麼,武、潘二人的真實面貌為什麼遭受歷史殘酷的「毀容」呢?據武植的24世孫武雙福等武家後人介紹,這其中另有因由:
早年貧苦的武植曾經得到過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資助,武植做官之後,這位王姓同窗家境敗落,便千里迢迢來投奔武植,希望能謀得一個職位。然而,在武家一直住了大半年,仍不見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提拔他,他憤怒之下便不辭而別。為發泄心中怨恨,他在回鄉的路上還四處編造、張貼武、潘二人的各種醜事,極盡污衊損毀之能事(這或許就是後世各種故事的雛形)。而先前武植得罪過的當地惡少更是與之沆瀣一氣,煽風點火,添油加醋,很快,有關武、潘的各種謠言便傳遍街頭巷尾,且版本頗多,令其聲譽遭受極大損毀。
而王姓書生回家[1] 以後才發現,武植早已為他重修了房舍,並購置了家當。他揭撕自己沿街張貼的言論。
文學作品
不論是《水滸傳》還是《金瓶梅》,就文學創作本身而言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其價值和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也都舉足輕重。但是,為了創作的需要或者劇情的安排,作者都不可能也沒必要對這些道聽途說的故事藍本做史學家們一樣的確鑿考證。於是,在他們取得文學創作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對這些原本用以污衊詆毀的「謠言」的流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Ⅳ 只能證明縣令武植武大郎這個人存在,不能證明《水滸傳》里的武大郎的原型就是縣令武植。

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貧。武植之墓,早已被人發掘,他身內高七尺,經科學測驗,身容高起碼在一米八以上,是一位讀書人。考上進士,後當上縣令。他在任期間興利除弊,清正廉明。
武大郎的配偶潘金蓮,出身名門,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對武大郎一心一意。早在武大郎還未中進士前,潘金蓮不顧家人反對接濟他。武大郎金榜題名後,這段良緣終成正果。
武大郎家貧時,曾受過好友黃堂的接濟。後來,黃堂的房子被燒,投靠已經當了縣令的武大郎。但是武大郎絕口不提關於資助的事。黃堂感到不滿。
於是,黃堂四處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醜事」,張貼「大字報」。武大郎和潘金蓮成了焦點人物。
西門慶見黃堂抹黑武大郎後,決定給黃堂出主意。西門慶讓自己成了謠言里的「男小三」,與諸位女人譜出一段段荒唐之曲。
而當事人武大郎卻還蒙在鼓裡。但黃堂回到家裡後,卻發現家裡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建的。而謠言一傳十,十傳百,最後施耐庵信以為真,寫進了《水滸傳》。
這一事件,見於施耐庵後人的道歉詩中,也在武大郎本人的墓誌銘中得到了證明。

Ⅵ 歷史上的武大郎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並沒有
武大郎
。武大郎,《
水滸傳
》虛構人物、並無人物原型。

施耐庵
根據元朝無名氏的《
大宋宣和遺事
》以及元朝
龔開

宋江三十六人贊
》中描寫的
行者武松

武松打虎
的故事進行衍生編撰出的新人物,據《
浙江通志
》記載,武松是個常在涌金門一帶賣藝的
流浪漢
,並無哥哥。
武大郎死在自己單廂情願心愛的女人手中,這是他自己人生的一次完美轉身,他洗涮了人們意識中的膽小怕事,軟弱無能,唯唯諾諾,貪生怕死的形象,毫不猶豫地赴向了愛情的墳場。
不苟生,不
苟活
,不妥協,不屈服,武大終於做了一回「死了鳥朝上,不死翻過來」的
大丈夫

(6)歷史人物武植擴展閱讀
武大郎的死,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自己導致的。武松出公差臨走前,曾不止一次交代自己的哥哥:讓他遲出
早歸
,不要和人吃酒。如果有人欺負,也不要和人爭執,要等他回來再理論。
武松早就看出
潘金蓮
絕不是省油的燈,不會甘於寂寞,所以對自己的哥哥千叮嚀萬囑咐,但當武大聽
鄆哥
說出潘金蓮和
西門慶
苟且之事後,卻沒有忍住,而是請鄆哥去小酒店裡喝酒,然後又被鄆哥引著去
王婆
家捉姦,這才有了前面發生的一切。
武大沒有記住自己兄弟的話,先是請人喝了酒,然後因為心中一時氣憤,跟鄆哥去捉姦西門慶和潘金蓮,卻沒想到自己因此喪命。
武大郎之死,除了王婆、潘金蓮、西門慶和他自己的原因,這個鄆哥也是害死武大郎的一個幫凶,他
明知道
武大郎不是西門慶的對手,只是因為自己受了王婆的鳥氣,想出一口惡氣,於是拉武大郎下水。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武大郎

Ⅶ 歷史人物武大郎屬相

歷史上武大郎叫什麼名字
據說武大郎的真實姓名叫武植,是清河縣人,這個名字顯然不及武大郎叫的響亮,但是一看就是書香門第才會起的名字,所以由此看出,武大郎絕不會是在街上買燒餅的小商販,而是正經人家出來的讀書人,不然也不會有這個書香氣息的名字。


在中國古代,父母為了表達對孩子的親昵喜愛,就將大兒子稱為大郎,二兒子稱為二郎,顯得親密,這種習俗在當今的日本社會依然流行。顯然武大郎不是他的真名,他自幼父母雙亡,也許是街坊鄰居覺得「武大郎」這個稱呼叫的順口,於是便傳開了,後來隨著武大郎的出名,這名字就成為他的專門稱謂,以至於他的大名反而被人遺忘了。
這武大郎自幼喜愛讀書,一心想考取功名,而且長兄如父,他含辛茹苦將武松這個不是親生的弟弟拉扯大,實在令人敬佩。這武植成年之後娶了大家閨秀潘金蓮,又高中狀元,可謂是少年得志,春風得意。尤其是他還家庭和睦,夫妻情深,夫人潘氏相夫教子,賢惠端莊。令人羨慕不已。
可是就在武大郎一帆風順的時候,卻被同鄉惡意中傷,散播他們夫妻的謠言,後來還被寫進了小說中,從此武大郎成為懦弱矮小,無能的賣燒餅的代名詞,夫人潘氏本來謹守婦道,不料卻成為水性楊花,毒殺親夫的惡毒婦人,讓人情何以堪。所幸武家後人不滿祖先被誣陷,硬是讓《水滸傳》作者的後人來到武植墓前道歉,這才沉冤得雪。

Ⅷ 歷史上有武植這個人嗎

有. 武公名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人,搬清河縣孔宋庄(現名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喪父

Ⅸ 歷史上真有「武大郎」這個人嗎

歷史上真有武大郎這個人。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縣武家那專村人。武植屬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谷縣縣令。

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清河縣潘家莊。根據歷史史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個孩子。

(9)歷史人物武植擴展閱讀:

武大郎早年貧苦,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武植做官後,黃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謀個一官半職。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個月,天天好酒好菜,卻始終不見提攜,黃堂感到不滿。

為發泄心中怨恨,黃堂在回鄉路上四處編造宣揚關於武潘的謠言,並張貼傳單捏造武潘二人的醜事。當地惡少西門慶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

但黃堂回到家裡後,卻發現家裡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建的。黃堂無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倆人的丑惡形象,早已轟動四方,並被施耐庵寫進了小說《水滸傳》。

Ⅹ 歷史上的武植為什麼會變成被妖魔化了的武大郎

歡迎關注頭條號《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推薦:《本草》植物志之瓊花:隋煬帝的生死劫

文/劉娟

【作者簡介】劉娟,筆名拂塵,現居河北保定,保定市作家協會會員,喜歡唱歌,喜歡寫寫畫畫,喜歡一個人行走,願用詩意的筆,抒寫浪漫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提起武大郎,人們就會想到侏儒樣的一個男人。

對這人物大家太熟悉了,無論是《水滸傳》還是《金瓶梅》,他的悲劇形象早已根深蒂固,「三寸釘谷樹皮」更是把他形容得沒一分人才,只是啊只是,自己的樣貌長成什麼樣,他能決定的了嗎?娶什麼樣的妻子配什麼樣的婚,他又能決定得了嗎?因此,他的悲劇是投錯了胎,投錯了年代,倘若他穿越到現代,參與個巡迴演出團,也能自謀出路,說不定還有出名的機會。

再不濟有手藝,賣他的武家招牌炊餅,老字型大小傳統工藝,若再添個驢肉啥的,經某個新聞一報道,「保定驢火」又添新品種,一準兒成為小城名人,那些個愛慕虛榮的女子定會踏破門坎,潘金蓮那妖嬈的,不要!專挑模樣一般會過日子的,說不定結局不錯呢??

(潘長江版武大郎)

不過啊,這一切都只是美好的想像而已,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到哪說哪,在那萬惡的封建社會,武大從小就受盡了歧視,養成了他極度自卑的性格。武二在身邊時,還能罩著他,兄弟一走,他便像路邊的草芥,風雨飄搖??

說武大,不能不說張大戶。

想當初武大租他的房子做生意,因看武大為人老實,炊餅又做得好,張大戶善心大發免了武大的房租,令武大感激涕零,從此對張大戶畢恭畢敬、感恩戴德(俗話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張老狗不是好鳥,他這樣做另有目的)。

潘金蓮那時候是張大戶家的使喚丫頭,因姿色不凡被張大戶這個老流氓霸佔,直至東窗事發。可是他又捨不得貌美風騷的小潘,於是想到老實本分的武大,便倒貼銀兩把小潘嫁了過去,以便達到長期和小潘偷情的目的。

想想張大戶這條老狗還真是無恥,竟然為了不可告人的私心而利用武大的善良。武大呢,明知道嫁過來的小潘和張老狗不幹不凈,可他卻不敢反對,更不敢聲張,因為在他卑微的心裡,張老狗是他的恩人,他也知道自己配不上小潘,因此他從來都沒有「潘金蓮是我媳婦」這樣的念頭,也不敢去想。

(王祖賢版潘金蓮)

即使看到小潘和張老狗暗通款曲,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個活王八當得實屬無奈,不過他的心裡並不覺得有多憋屈,因為畢竟他受了張老狗的恩惠,他把這當作回報,所以心理上還是有些平衡的(這是多麼扭曲的心理),及至張老狗一死,武大立時覺得不一樣了,腰板終於可以挺得直一些。他認為從此可以名正言順地當小潘的丈夫,沒人能和他搶。殊不知,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罷了??

對於小潘和自己兄弟武二的事情,他不是沒想法。老實巴交的武大也心疼媳婦,更想對她好,怎奈兩個人相差太懸殊了,風騷艷麗的小潘如何能安於這樣平淡的生活(換種思維去考慮,這小潘是一個健全的女性,有其健全的需要,而這武大從來就是一個不健全的人,自然無法滿足小潘健全的生活)。

該死的就是武二的出現,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那魁梧俊逸的武二一下勾動了小潘積壓在心底的情愫,心徹底亂了,勾引不成,因愛成恨,就不安份起來,恰遇風流倜儻的西門混蛋,在武二那裡遭到冷落的心立馬鮮活起來,於是懷著一顆報復之心,兩個人攪到一處??

風言風語傳到武大的耳朵里,激發了他男人的血性,怒氣沖沖地去捉姦。

(孫耀琦版本的潘金蓮)

那一刻,他忘了自己和西門混蛋的懸殊,身份、地位、個頭、力氣,哪哪他都不是對手啊!他就是抱著「怒從心中起」的念頭去的,那時候,武大就是一個真爺們兒!他料不到西門混蛋會反抗,對方飛起一腳正中武大的心窩,他那小身子骨怎受得了這個,立時倒地不起,他捂著胸口氣憤地說了一句「你們給我等著,我兄弟會給我報仇的」(這令我想起「喜羊羊」里灰太狼的話:你們等著,我一定會回來的)??

千不該萬不該,武大不該說那話,以至於斷送了自己的性命。其實站在他的角度想想,自己受此奇恥大辱,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兄弟啊,他是脫口而出,以為能嚇住那對惡人,還真就唬住了這倆人,只不過是暫時的??

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王婆這個賊老狗一肚子壞水,她給小潘和西門混蛋獻了一條毒計,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令武大最終命喪黃泉、屍骨無存??

小說中的武大結局凄慘,令人唏噓,我想說的是,小說歸小說,現實歸現實,而實際生活中還真有一個武大,卻是一個為人清廉的好官。

(王思懿版潘金蓮)

據專家考證:武大郎原名武植,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樣貌俊逸,身材高大,和兄弟武松相依為命,至今那裡都有他的墓地。

他的妻子潘金蓮,是一個大家閨秀,清秀溫婉,兼具才情,和武植是同鄉。年輕時的武植家境貧困在潘家打工,因他為人誠懇、幹活兒踏實,很受金蓮父親的欣賞,於是做主把女兒許配給他,小夫妻夫唱婦隨,非常恩愛。

俗話說「妻賢夫禍少」,賢惠的金蓮悉心照顧夫君的飲食起居,武植也潛心好學,雖出身貧寒但聰慧過人,中年時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谷縣縣令,為官清廉,得到一方百姓的稱贊。

一天,一個曾經的同窗因家中落魄,來找他幫忙,當時武植正帶領鄉親們興修水利,工作非常忙,便讓來人耐心等候。這人久久等不到武植,以為他看不起自己,便懷恨而去,並沿途寫了很多詆毀武植的打油詩到處散播。當他回到家鄉,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禁大驚失色,原來武植已經悄悄派人在他的家鄉為他蓋了兩所大房子,這一切都是武植默默做的,並沒有聲張,這才是真正的朋友啊!

其實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你的落魄而離去,更不會因為你發達了就阿諛奉承,朋友是心與心的交流,是情與情的相融。真正的朋友是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而做了幾十年的老朋友就更是如家人一樣,已融入你的生活??

這人此刻才了解到武植是個多麼難得的朋友,而自己心胸狹隘,竟然寫了那麼多誹謗他的文字,自己是多麼猥瑣。他羞愧難當,沿路返回,想銷毀那些他寫過的東西,可惜的是,他寫的那些恰好被施耐庵得到,經過加工寫進了自己的作品,而潘金蓮也被描繪成書中樣子,令這人悔恨莫及(細細思量,這又似乎彼此不靠譜,我們習慣於對號入座,這段是不是後人編的傳奇呢)??

當我要結束此文時,想到武植的墓碑銘文(親愛的讀者,這銘文我卻讀出不一樣的味道),就權當本文的結尾:

(甘婷婷版潘金蓮)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歷史不容抹殺,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其實,施耐奄老先生不還原一個真實的武大郎,就是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世間之事,有時候會出現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局面,流言可畏,能顛倒是非,置人於死地。戒之,慎之。

(清河武植祠,武植的塑像)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武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