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人物有哪些
《陳化成》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軍進范吳淞要塞。江南提督陳化成率領上內海軍民英勇抵抗。由於清政府的容錯庸和怯懦,陳化成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最後糧盡援絕,為國犧牲。陳化成的英雄行為,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蘇武》:蘇武奉了漢武的帝命令,出使匈奴,被單於扣留。單於千方百計地脅迫他投降,但他在冰天雪地北海邊,忍受著長期的苦難,不肯屈膝。蘇武不畏艱苦的精神和高貴的民族氣節,為後人所稱頌。《於謙》:於謙,明代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當時,北方的瓦剌部族侵犯明朝,在「土木堡」將明英宗浮去,明廷大震,於謙率領軍民,保衛北京,終於把強敵擊敗,英宗也被送回。朝中的奸臣懷恨於謙,借英宗、代宗爭奪的時機殺害了他。可是於謙忠勇為國的事跡,直至今天一直為人們所稱頌,留有著名的《石灰吟》
⑵ 歷史上所有朝代的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有成千上萬個,樓主不是開玩笑每個都想知道吧?
我只能列舉幾個當內時最出名的。
夏:容大禹
商:湯,紂王
周:姬發
春秋:孔子,老子,春秋五霸,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李牧,王翦,項燕,
秦:嬴政,李斯
漢:劉邦,劉秀,劉徹
三國:劉備,曹操,孫權
晉:司馬炎
南北朝:拓跋珪,劉裕,陳霸先,
隋:楊堅,楊廣,宇文化及,
唐:李世民,李隆基,楊貴妃
五代十國:柴榮,李煜
宋:趙匡胤,趙禎,岳飛,
元:成吉思汗,忽必烈
明:朱元璋,朱棣,鄭和,袁崇煥
清:康熙,乾隆,溥儀,慈禧
⑶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有:
1、韜略鼻祖、兵家之宗——呂尚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2、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譽,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針策略,被齊恆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
執政四十年,因勢制宜,分設各級官吏,選拔士子,賞勤罰惰,征賦稅,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捕魚、煮鹽之法;對外採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
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成為「五霸之首」。
3、奇謀成霸業、經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漢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
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肥城湖屯鎮陶山,幽棲寺本名「陶公幽棲寺」,俗稱西幽寺,始建於宋代,緊鄰范蠡墓。)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4、計關秦王朝興衰成敗——李斯
李斯(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駐馬店上蔡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李斯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並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一。
李斯貢獻巨大,但是害死了韓非,後被趙高所害。
5、輔佐劉邦創建西漢王朝的謀略家——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庄鄉古城村)人。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
《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⑷ 中國古代歷史所有英雄或名人有哪些
1.屈原(前339?~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岳飛(1103——1142),字鵬舉,出生於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裡,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
3.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
4.魏徵(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後,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5.海瑞,字汝賢、國開,自號剛峰。海南瓊山人。回族,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以《治黎策》中舉人,嘉靖三十二年到福建延平府任南平縣儒學教諭。嘉靖三十六年任浙江淳安縣知縣,在任期間著有《淳安政事》。
6.張騫(?~公元前114年),漢中成固(今中國中西部陝西城固)人,西漢外交家。漢武帝為了打敗匈奴,打算聯合西邊的大月氏(即月氏)夾擊匈奴。張騫於是應募出使。在出隴西經過匈奴轄地時被俘,此後在匈奴生活了十多年,還娶妻生子。不過,他一直手持漢朝符節,後來尋機逃走,向西到達了大宛(今蘇聯費爾干納盆地),經康居(今俄羅斯錫爾河中游地帶),最後到達大月氏。
7.魏徵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後,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8.元太祖
【太祖介紹】
即成吉思汗(Chinggis Khaan),蒙古民族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其野蠻侵略和征服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戰爭災難。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1206年,進位蒙古帝國大汗(後被尊為元朝開國皇帝),統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間,多次發動侵略戰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 5
8.劉備
此圖為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劉備像,為存世的最為客觀的版本,請勿隨意改動,尤其不允許改為日本漫畫中的劉備形象!!
漢昭烈帝 劉備 (161-223) 官職:皇帝 皇叔 左將軍 宜城亭侯
字玄德,涿群(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9.漢高祖
【人物簡介】
漢高祖-------劉邦[前247-前195]
西漢開國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縣(今江蘇沛縣)。公元前202年稱帝,在位七年,謚號太祖高皇帝。死後葬於長陵。
10.管仲
【簡介】
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
⑸ 歷史人物有哪些
蔡倫,彭玉麟,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成吉思汗,清聖祖康熙
⑹ 歷史主要人物大全
建議你去翻閱一下《中國上下五千年》,這本書里進入了中國歷史上的主要人物。
⑺ 二十名歷史人物
人物的種類有很多,我給你介紹幾個外國的歷史人物
大眾傳統的認知不同,在革命的大部分時間里羅伯斯庇爾都不是一個狂熱主義者,更談不上獨裁,恰恰相反,他可能是革命者中極少數沒有道德瑕疵的人,他還是為數不多自1789年三級會議到1794年走上斷頭台一直參與革命進程的人,所以從他的身上我們能夠窺見大革命自身的動力與演變。
然而在革命初期,羅伯斯庇爾並沒有多麼引人注目,大革命最初的愛國英雄稱號屬於迪波爾、穆尼耶、米拉波,1791年3月,一名英國觀察家幾乎預言式的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他從骨子裡就是一個共和主義者,並不是為了討好大眾,而是從自己的觀點出發,他認為這是最好的政體……他是一個刻板的人,固守原則,待人接物簡單呆板,衣著樸素,明顯不會腐化墮落,輕視錢財。我每晚都在觀察他,他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人物,他正在變得越來越舉足輕重……我認為他很快就會上位,統治成千上萬的人,結果遭到了嘲笑。」
當然,在1791的春天,羅伯斯庇爾仍然拒絕承認自己是一名共和主義者,事實上在國王出逃之前,沒有人想像過共和國,羅伯斯庇爾的政治生涯大多如此,除了幾近瘋狂的1794年夏天,他很少成為政治的開創者,毋寧說,他的政治思潮與大革命本身的動力學相輔相成。讓羅伯斯庇爾名聲鵲起的是他在制憲議會晚期的幾個提案,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否決條款,他提議所有制憲議會成員在本屆議會結束後四年內不得擔任公職,這也就意味著1789年的愛國英雄們將全部退出法國政治的最高層,除此之外他還控訴了奴隸制,要求無論膚色種族一律賦予政治權利,也就是在這個階段,他通過自己的演說,開始贏得雅各賓俱樂部的聲望。
1791年6月20日,可能是大革命中最大的轉折點出現,國王出逃。國王出逃最為重要的意義在於他將法國所有潛在的矛盾全部擺上了檯面,並且要求所有人馬上站隊,他撕裂了法國。在1791年6月以前,從來沒有人討論過共和國,但現在他被擺在了檯面上,然而在政治上層,這樣的要求還不明顯,巴納夫、迪波爾等人想要掩蓋事實,將罪責歸咎於國王手下的將軍,而羅伯斯庇爾也不置可否,只說應該把決定交給人民——最終人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7月17日,五萬民眾來到聖壇前情願廢除君主制,這最終引起了戰神廣場大屠殺。雅各賓俱樂部被分裂了,以巴納夫、迪波爾為首的君主立憲派成立了斐揚俱樂部,並且帶走了大部分議員,只有羅伯斯庇爾、佩蒂翁等一兩人沒跟他們走,即使羅伯斯庇爾自己不願承認,但是國王出逃或許是他重新考量民眾與共和制的開始。1792年7月,伴隨著國內外矛盾的激化,法國陷入危機之中,雅各賓俱樂部開始謀劃推翻君主制,這一次連最謹慎的羅伯斯庇爾也加入了進來,他放棄了此前宣稱的憲政捍衛者的口號。8月10日,君主制被最終廢除。
而在對外方面,1792年3月,布里索及其支持者進入內閣,他曾經起草了戰神廣場大屠殺中廢除君主制的請願書,也是之後吉倫特派的領袖,而在當時他們被稱為布里索派。布里索上任後作出的最重要的決定就是鼓吹向歐洲宣戰,他堅信戰爭能夠讓國家重生,恢復國家的尊嚴,但是羅伯斯庇爾則堅決反對戰爭,他認為如果戰爭失敗,革命將會被顛覆,而如果戰爭勝利,則會出現軍事將領獨裁,當然,此時他擔心的是拉法耶特。而在君主制被廢除後,羅伯斯庇爾與布里索的矛盾也開始激化,羅伯斯庇爾也正是在此時對方為吉倫特派,雙方也互相指責彼此謀劃了九月屠殺。
在危機最為嚴重的1793年,救國委員會設立,羅伯斯庇爾懷疑其價值因而拒絕加入,4月巴黎群眾要求將吉倫特派趕出議會,羅伯斯庇爾堅決反對,他不願看到國家代表受到威脅,然而5月26日,他在雅各賓俱樂部邀請人民反對國民公會中的腐敗分子,5月31日,起義者開始搜捕嫌犯,吉倫特派拒絕投降,並揚言要外省來復仇,直到此時羅伯斯庇爾才決心提出要彈劾名單上的人。10月3日,巴黎民眾要求審判吉倫特派和王後,而羅伯斯庇爾一直在與這些做法抗爭,並堅決反對記名投票,以免斗爭進一步擴大。8月11日,在1793憲法通過後,有代表提議解散國民公會,讓位一個常規的立憲政府,但是羅伯斯庇爾否決了這個提議,現在是共和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必須堅守下去。所以,諷刺的是,羅伯斯庇爾最終接手了由布里索發動、他堅決反對的戰爭和整個爛攤子。
之後,便是著名的恐怖時期,但是實際上,恐怖時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1794年4月以前,恐怖是由巴黎群眾主導的,而1794年4月到7月,則是由羅伯斯庇爾主導的。自革命一開始,巴黎群眾便是重要的政治力量,他們攻佔了巴士底獄、把路易十六從凡爾賽帶到了巴黎,甚至推翻了君主制,但是也就是自此時開始,伴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惡化和國內外危機的加劇,巴黎群眾變得愈發瘋狂了,在推翻吉倫特派以後他們幾乎挾持了國民公會,強制雅各賓派實行經濟管控和恐怖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受恐怖政策時發揮重要作用的不是羅伯斯庇爾,而是丹東。
⑻ 中國古代歷史所有英雄或名人有哪些
一、 酒聖杜康
「杜康,字仲宇,為我縣康家衛人,善造酒」的記載。杜康溝里的泉水「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相傳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為證:「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獨醫病。故飲之終日,而無沉湎之患;服之終身而得氣血之和。鄰里百里許,多沽酒於白。先澤之遺,本地獨得其身,至今遺址槽沿存,此其明驗也。」
二、文聖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發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說有3000弟子,其中優秀的有72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遊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生將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
三、史聖司馬遷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四、詩聖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五、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是東漢名醫,姓張名機,字仲景。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約生於公元150年,卒於219年。張仲景天賦聰穎,勤奮好學,少年時學醫於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明代《李濂醫史》稱:「仲景之術精於伯祖,起病之驗,雖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醫也。」
六、武聖關羽
關羽,字雲長,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武藝,後人稱其為「關聖」、「關帝」。 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聖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並稱「文武二聖」。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
七、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臨沂人(今屬山東)。晉懷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死於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世稱為「王右軍」王羲之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對後世影響很大他的正體世稱「書之聖」。王羲之在書法上是個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還是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他把散見於前代、當代的書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筆、結字優點,融合統一在一種嶄新的書法作品中。
⑼ 中國歷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
1、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
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3、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顏部人。大蒙古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後,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
開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寶慶三年(1227年),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4、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
年號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
5、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