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慶陽歷史人物

慶陽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26 00:03:11

1. 盤點:甘肅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伏羲:隴西成紀(今天水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傳說中人首龍身,今天水被譽為羲皇故里,龍城天水。
女媧:隴西成紀(今天水人)中華上古之神,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風姓。
嫘祖:傳為西陵氏之女,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蠶」。
秦非子:秦國的先祖非子生活於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宮(後稱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區西南邊),是秦的開國君主,他因擅長養馬,在 水、渭水間替周王室主持牧馬,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為周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政,甘肅天水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國家的皇帝。
李廣(?——前119),漢族,隴西成紀(今天水人),西漢名將,史稱「飛將軍」。
董卓(?——192),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西涼軍閥。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人(今天水人),廟號太宗。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天水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夢陽,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人。為明代譽滿天下的文學家和詩人,為當時「前七子」的領袖人物。主要著作有《空同集》66卷,流傳於世。
米萬鍾,明代著名書畫家,祖籍安化縣(今慶陽市慶城縣)人。曾授江寧令尹,江西按察使,山東參政等職。為政清廉,關心民苦,注重文教,所到之處,頗受人民稱頌。米萬鍾最突出的是才氣出眾,尤善書畫,其作品風雅絕倫,氣勢浩瀚,煙雲流暢。與當時華亭董其昌,臨府刑侗,晉江張瑞圖為齊名四家,時稱「南董北米」。今故宮博物館珍藏有米萬鍾書畫多幅。
郭學禮,字立亭,甘肅省慶陽合水縣西華池鎮孫家寨溝村人,國民黨高級官員。

2. 求慶陽的歷史名人~~~

沒有抄范仲淹,
慶陽歷代名家輩出,古有黃帝問醫的歧伯,不窋,鞠陶,公劉,漢有思想家王符,魏晉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領袖李夢陽,金石書畫大家米萬鍾等,都為歷史所稱道。近現代有郭學禮等。
還有劉巧兒的原型也是慶陽人。

3. 甘肅有哪些著名歷史人物

1、秦非子

秦國的先祖非子生活於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宮(後稱犬丘,今天水市回秦城區西南邊),是秦的答開國君主,他因擅長養馬,在水、渭水間替周王室主持牧馬,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為周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2、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政,秦始皇是甘肅隴西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13歲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陽。

公元前221年,歷十年之久征滅六國後,建立了大一統秦國。其推行車同軌、書同文、實行郡縣制等一系列措施,確立了歷代大一統王朝的統一範本,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3、賈詡

賈詡(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官至太尉,謚曰肅侯。

4、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5、李廣

李廣(?—前119),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西漢名將。

4. 慶陽近代名人事跡、

歷史名人:
文化名人:慶陽歷代名家輩出,古有黃帝問醫的歧伯,不窋,鞠版陶,公劉,漢有思想家王符,權魏晉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領袖李夢陽,金石書畫大家米萬鍾等,都為歷史所稱道。近現代有郭學禮、旅行家、「微博環游中國第一人」路東等。
著名將領:慶陽歷史上著名的武將有:北地郁郅王圍、北地郁郅甘延壽,北地義渠公孫敖、北地義渠公孫賀,北地郁郅李息,北地泥陽李傕等人。《後漢書》中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諺語。

5. 隴右的歷史名人

(?—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南)人。西漢將領,李廣之孫。
甘延壽:字君況,西漢名將,北地郁郅人,即今甘肅慶城縣人。與副校尉陳湯共同誅滅了匈奴的郅支單於,被封為義成侯。 (前137—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後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西漢著名將領。
段會宗(前83年~前9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甘肅天水)人。西漢著名外交家。四齣烏孫,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
隗囂(?~公元33年),字季孟,隴右成紀(今甘肅天水)人。西漢末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出身隴右大族,青年時代在州郡為官,以知書通經而聞名隴上。
王符(85年?~163年?)東漢政論家、文學家、進步思想家。位元組信。漢族,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人。因「不欲章顯其名」,故將所著書名之為《潛夫論》。
趙壹文學家,字元叔,漢陽西縣(今甘肅西和)人,東漢著名辭斌家,作品有《刺世疾邪賦》。
秦嘉:秦嘉,字士會,生卒年不詳。東漢隴西郡平襄縣人(今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據南朝徐陵編《玉台新詠》(卷一)記載:「秦嘉,字士會,隴西人也。為郡上掾……」明萬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613——1616年)《重修通渭縣志》依「舊志」(按:明弘治《通渭縣志》及更早的縣志)載:「漢秦嘉,字士會,為上郡掾,博學鴻詞,馳聲先漢……今城川鋪東,是其故里,祀鄉賢」。「桓帝時,秦嘉為郡吏,歲終為郡上計簿使,後赴洛陽,被任黃門郎。後病死於津鄉亭。代表作為《贈婦詩》。
秦嘉是一個才華卓著的詩人,但他誤入官場,年近三十歲就英年早逝,為人們留下了無盡的遺憾。歷代研究者對其作者、作品的考據已十分充分,但對秦嘉、徐淑作品自身的研究與評價並不十分到位。他們不僅應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秦嘉徐淑用自己的人生、愛情經歷,為腐朽不堪的東漢文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作品在鍾嶸《詩品》,唐代歐陽詢等編纂的《藝文類聚》,明代胡應麟《詩藪》,清代沈德潛《古詩源》均有所收錄和評價。近年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獻》第12213號(上海古籍出版社)《後漢秦嘉徐淑夫妻往還書》,更加詳盡地說明這對「夫妻詩人」的生活和文學創作一個側面。秦嘉是一個有建樹的詩人,是東漢末年有名的清醇文學之士。他雖身為上計掾、黃門郎,卻不沉溺於名利,個性張揚,放盪不羈,張顯著名士風骨。從他的《與妻書》中看出,秦嘉的理想、志趣不在風塵利祿之中。「不能養志,當給郡使」「 當涉遠路,趨走風塵,非志所慕,慘慘少樂」(《與妻徐淑書》) 他之所以過這種離別孤單的生活,只因為「隨俗順時,僶俛當去」。(同上)據徐淑對秦嘉 「策名王府,觀光上國」(《答夫秦嘉書》)的評價,秦嘉不僅是有名詩人,更是一個執「高素浩然之業」(同上)的淡泊名利之徒。秦嘉不看重浮華,而關注自己的情感世界,關注真實的自我。他在《述婚詩》里寫到:「君子將事,威儀孔閑。猗兮容兮,穆美其言」,「 神啟其吉,果獲好逑」。毫不掩飾對妻子的贊美、鍾愛和感激之情,這在以含蓄、自謙的中國古代詩文中,是非常罕見的。另一個方面,秦嘉率性自然,返璞歸真,在名教鼎盛的東漢末年,他的作品取材於夫妻生活、感情瑣事,並能真情真性,情致博雅,實屬難能可貴。但他的思想並非拘泥於此不能自拔,而詩歌境界宏闊,寄喻深遠,把夫妻情愛放在彼此的人生經歷中審視,點出少與多、早與晚、達與窮等矛盾,用以探究人生的哲理。
張芝東漢書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人。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聖之稱。
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靜,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靈台縣)人。是東漢末年的著名學者,在文學、史學、醫學諸方面都很有建樹。
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朝那(今甘肅鎮原東南)人,東漢末期名將。
蓋勛(生卒年不詳),字元固,敦煌郡廣至縣(今甘肅安西縣西南)人,東漢末期蓍名的清官。
董卓(?-192),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西涼軍閥。
韓遂(?-215),字文約,金城(治今甘肅永靖西北)人。東漢末年割據西涼一帶的軍閥。
張濟(?-196),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東漢末年軍閥,張綉的叔父。官至驃騎將軍、平陽侯。
張綉(?—207),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郭汜(?-197)又名郭多,涼州張掖(治今甘肅張掖西北)人,東漢將領。原為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殺後佔領長安,把持朝廷大權。
賈詡(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官至太尉,謚曰肅侯。
封衡,字君達,號青牛道士,生於公元116年左右,是隴西狄道(今天武山縣)人。漢末名醫,善醫葯、針灸,自幼習道,與華佗、左慈齊名。向曹操傳授了氣功養身術。曹依法習練,收效顯著,大喜,乃召見封衡,欲留朝中任職,衡堅辭不受;又以重金相贈,衡亦委婉謝絕,就跨青牛飄然而去。曹嘆曰 :「封衡乃神醫也 !」 後人評曰「隴上醫聖是封衡」。
龐德(?-219),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省武山縣四門)人。曹操部下重要將領。
姜維:(202-264),字伯約,天水冀(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軍事統帥。
王嘉(?-390),字子年,隴西安陽(治今秦安縣東)人。東晉志怪作家,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小說家,王嘉的主要作品有志怪小說《拾遺記》(一名《王子年拾遺記》)。
索靖(239一303年)中國西晉書法家。字幼安,敦煌龍勒(今甘肅省敦煌市)人,張芝姊孫,博通經史。
陰鏗(南朝著名詩人五言律詩的先驅)祖籍武威姑臧(今武威市)人。
李沖(450-498),原名思沖,字思順,北魏隴西郡狄道(今甘肅臨洮)人。太和十年(486年)建議廢止宗主督護制,提出均田制、三長制,孝文帝採納,北魏國力大增。杜預早生李沖150多年,二人並稱'李杜'。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十六國時期西涼國的建立者,人稱西涼王。
苻 洪:(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陽臨渭人(今秦安縣東南),十六國時期前秦建立者。
苻 堅:(公元338年--385年)二十歲時立自己為大秦天王,三十一歲時先後攻滅前燕、前涼等統一北方大部分地區。公元383年,征調九十萬軍隊攻晉而敗,這就是軍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姚 萇:(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後秦國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縣)人。公元384年攻滅前秦國,在長安稱帝,史稱後秦。
姚 興:(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萇子,在位22年,注重農業,興辦佛教和儒學,學生達一萬餘人,先後滅西秦及後涼,與北魏、東晉對抗。
宋繇:生卒年月不詳,字體業,敦煌人,十六國時期西涼、北涼的政治家,著名學者。
呂 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後涼的建立者,略陽人(今秦安縣),初為苻堅將領,率兵攻西域,後割據涼州,建國後涼。
薛舉(?-618) 其父汪,徙居蘭州金城(今甘肅蘭州)。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
李 淵:唐代開國皇帝。
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隴西成紀(今秦安縣)人。
李思訓(651-716,一作648-713)唐代大將,傑出畫家。字健。漢族,成紀(今甘肅秦安)人。以戰功聞名於時,官至左武衛大將軍,任左羽林大將,晉封彭國公,世稱「大李將軍」。
李益(746-829), 唐代詩人,字君虞,陝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鄭州。唐代著名詩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南),詩文中常自稱是隴西人。
李賀(790~816) ,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
李朝威(約766—820),隴西人,唐代著名傳奇作家。他的作品僅存《柳毅傳》和《柳參軍傳》兩篇。其《柳毅傳》被魯迅先生與元稹的《鶯鶯傳》相提並論。
李公佐生卒年不詳,憲宗元和年間為江南西道觀察使判官。唐代小說家,代表作有《南柯太守傳》。字顓蒙,隴西(今甘肅東南)人。
李復言 生卒年不詳。唐小說家。名諒,字復言。隴西(今屬甘肅)人。所著有《續玄怪錄》。
李翱(772-841),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秦安縣北)人。唐代思想家,文學家。他曾從韓愈學古文,協助韓愈推進古文運動,兩人關系在師友之間。
梁肅唐代散文家(753-793)。字敬之,一字寬中。安定(今甘肅涇川)人,世居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代表作有《過舊園賦》、《兵箴》、《台州隋故智者大師修禪道場碑銘》等。
董庭蘭(約695年—約765年),隴西(今甘肅省)人,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名滿天下,高適的《別董大》就寫道:「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善吹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縣)古樂器篳篥和彈奏七弦琴。幾十年之後,姜宣演奏的琴曲《小胡笳》,被稱為:「哀笳慢指董家本」(元稹:《小胡笳引》)。
王仁裕(880-956)字德輦。祖父王義甫時,遷居秦州長道縣碑樓川(今甘肅禮縣石橋鄉斬龍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病逝後詔贈太子少師。一生著述之多,流傳之廣,唐以來少有其比,被時人譽為「詩窖子」。
張俊(1086—1154),字佰英,鳳翔府成紀(今天水)人,宋代大將,出身貧庶,自小弓馬嫻熟,十六歲時以三陽弓箭手投身行伍,征南蠻,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戰功,與劉光世、岳飛、韓世忠並稱「南宋中興四大將」,授武功大夫,逝世後追封為循王。人生污點在於陷害了岳飛。與當時主戰派宰相張浚不是同一個人。
劉錡 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劉錡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勛,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去世後,謚為武穆。亦有人稱為「中興四將」。
吳玠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將。字晉卿。德順軍隴干(今甘肅靜寧)人,遷居水洛城(今甘肅庄浪)。善騎射,曾讀經史,凡往事可師者,皆錄於座右,牆牖皆格言。亦有人稱之為「中興四將」。
汪世顯(1195—1243),金朝及蒙古國大臣。字仲明。鞏昌鹽川鎮(今甘肅漳縣)人。元朝加封「推忠協力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義武隴右王」。
張炎(1248~1320?),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張俊的六世孫。宋代大詞人。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並稱為「姜張」。他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
賀元希 元代著名道人,隴西人,開鑿華山棧道。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精於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胡纘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字孝思,又字世甫。號可泉,又別號鳥鼠山人。明鞏昌府秦州秦安(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進士,任翰林院檢討。公元1510年後,歷經嘉定州判官,安慶、蘇州知府,山東、河南巡撫,足跡遍及江南、中原。胡纘宗為官愛民禮士,撫綏安輯,廉潔辯治,著稱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罷官歸里,遂開閣著書,有《鳥鼠山人集》、《安慶府志》、《蘇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傳世。胡纘宗還是一位書法家,現存江蘇鎮江有「海不揚波」、曲阜孔廟有「金聲玉振」,天水伏羲廟有「與天地准」牌匾。
金鑾(1506?~1595?),明代散曲家。字在衡,號白嶼。隴西(今屬甘肅)人。
正德嘉靖年間隨父僑寓南京。工詩,錢謙益說他「詩不操秦聲,風流宛轉,得江左清華之致」(《列朝詩集》)。所作散曲,名重一時。
胡釴,字鼎臣,號靜庵,清甘肅秦安人。以貢生主講秦安書院,時甘肅巡撫黃廷桂、陳宏謀、楊應據等人皆器重之,王太岳人傾倒尤甚。後出任高台訓導,三十五年兼署肅州學正。同年以病辭歸,病故於家中。一生作詩4000餘首,詞200餘首,散文100餘篇,編為詩文集20卷。並主纂《秦州直隸新志》14卷。尤以詩著名,風格刻意沉博,賦物言事,必肖其形,不苟為藻飾。詩篇流播於秦隴間,與臨桃吳鎮、潼關楊鸞並稱「關隴三詩傑」,為「西州騷壇執牛耳者」。民國著名學考張維(《甘肅人物誌》中謂:秦安有三大詩人,唐權德輿,明胡纘宗,清則釴也。
張澍(生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清代著名學者,涼州府武威縣(今武威市)人。一生著述頗豐。清代著名學者張之洞《書目答問》將其列入經學家、史學家和金石學家。
安維峻(公元1854年--公元1925年)字曉峰,號盤阿道人,甘肅秦安縣人,清代著名的諫官。光緒年(公元1880年)中為進士,選翰林院庶士,1893年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峻性情耿直,不阿權貴,中日甲午之戰前夕,支持光緒皇帝為首的主戰派,連續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清誅李鴻章疏》,1894年《請明詔討諉法》
劉爾炘(1865-1931),近代著名學者。字又寬,號果齋、五泉山人。甘肅蘭州人。光緒乙丑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應聘為五泉書院講席。
楊大眼,中國北魏名將。世居仇池(今甘肅西和縣西南),生卒不詳。其祖父楊難當,為氐豪,先稱蕃於南朝宋,封冠軍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因與宋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護不和,遂投北魏,拜征南大將軍、秦、梁二州牧、南秦王。

6. 慶城縣的著名人物

岐伯
岐伯,北地人。上古名醫。精通醫術脈理,曾和黃帝論醫,為醫學之祖。後經秦漢醫學家繼承整理,總結了岐黃以及古代勞動人民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匯集成書,取名《黃帝內經》。後世稱中醫學為「岐黃之術」,即源於此。
不窋
不窋,周王朝始祖後稷(棄)的兒子。相傳棄為堯舜時代主管種稷和麥的農官,號稱後稷。後稷死後,子不窋立,繼任夏後氏農官。此時系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
鞠陶
鞠陶,不窋之子,夏代孔甲年間,夏後氏政衰,鞠陶隨父奔戎狄(今慶陽)之間。不窋當政時,鞠陶負責挖陶窯,大力改善當地人民的居住條件,被人們稱為鞠陶(鞠者,撫養,盈多也;陶者,窯也),後人稱周老王。鞠陶死後,葬於慶城縣縣城西60里劉家坪北,後人稱「天子冢」。
公劉
公劉,不窋孫。公劉在慶陽繼承祖業,改革戎狄舊俗,墾荒種地,發展農業。公劉造福慶陽,人們服疇食德,尊為神靈,在溫泉建有公劉殿(俗呼「老公殿」)。每歲三月十八日,古廟盛會,頂禮朝拜者絡繹不絕。
李息
李息,西漢北地郁郅(今慶陽縣)人。武帝(劉徹)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任材官將軍。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大破匈奴右賢王,武帝賜息大將軍。後會同護軍都尉公孫敖、輕車將軍公孫賀屢抗匈奴,功封關內侯。
公孫敖
公孫敖,西漢北地義渠人。少事景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率步騎4萬往征雁門,控制河套地區,功封合騎侯。
公孫賀
公孫賀,字子叔,西漢北地義渠人,為昆邪孫。少年從軍,屢立戰功,武帝繼位,官至太僕。征和年間擅用軍晌,案發下獄。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春正月,與子同死獄中,禍及家族。公孫賀死後葬於慶陽城東南秋林塬。
傅介子
傅介子,西漢北地義渠人。自幼酷愛讀書,時匈奴屢犯邊境,虜掠人畜、財物,介子對此極為憤慨。年十四,決心棄文習武,逐鹿疆場。後因殺死樓蘭王,昭帝封介子為義陽侯。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卒,葬於慶陽城西原石馬土餚。
甘延壽
甘延壽,字君況,西漢北地郁郅(今慶陽縣)人。善騎射,參與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郡良家子弟組成的羽林軍,為皇帝護衛。後被元帝加封延壽為義成侯。
馬少伯
馬少伯,東漢北地郡馬嶺縣(今慶陽馬嶺鎮)人。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馬嶺縣青山一帶的窮苦百姓不堪忍受郡縣徭役苛捐,馬少伯舉兵起事,屯聚青山,以反抗官府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後戰敗於東漢王朝長史陳訴,全族被遷徙到天水郡伏羌縣。

7. 甘肅歷史名人有那些

1、秦始皇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8. 甘肅出過什麼名人

中國歷史上的甘肅名人:
有伏羲.女媧 軒轅.嫘祖 嬴非子:嬴秦的先祖非子生活於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宮(後稱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區西南邊),是秦的開國君主,他因擅長養馬,好畜牧而應周孝王徵召(公元前897年,周孝王十三年),在水、渭水間替周王室主持牧馬,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為周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戰爭工具,無馬不成行,無馬不成軍,馭馬和軍馬在經濟、交通、國防上作用十分重大。因此,周孝王封嬴非子為附庸(國),准許在秦地(即秦亭,今張川縣後川河谷)建邑,號稱嬴秦。秦由此正式成為周朝在西域的封國,開始了秦族走向強盛的歷史。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非自第五代孫,居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區西南邊)。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造成內亂,犬戎族乘機攻破周都鎬京,西周滅亡。時秦襄公率兵保護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秦襄公作為東周王室第一功臣,受封諸侯,原周王室直轄的歧山以西土地也全部賜於秦作為領地。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戰爭中陣亡,葬於故地西垂。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嬴政,秦始皇:甘肅隴西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13歲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陽。公元前221年,歷十年之久征滅六國後,建立了大一統秦國。其推行車同軌、書同文、實行郡縣制等一系列措施,確立了歷代封建王朝的統一範本,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苻洪、苻堅;(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陽臨渭人(今秦安縣東南),十六國時期前秦建立者。東晉時為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不久,自稱三秦王,建立前秦政權。苻堅(公元338年--385年)二十歲時立自己為大秦天王,三十一歲時先後攻滅前燕、前涼等統一北方大部分地區。公元383年,征調九十萬軍隊攻晉而敗,這就是軍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姚萇、姚興: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後秦國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縣)人。公元384年攻滅前秦國,在長安稱帝,史稱後秦。姚興(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萇子,在位22年,注重農業,興辦佛教和儒學,學生達一萬餘人,先後滅西秦及後涼,與北魏、東晉對抗。 呂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後涼的建立者,略陽人(今秦安縣),初為苻堅將領,率兵攻西域,後割據涼州,建國後涼。 李淵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隴西成紀(今秦安縣)人,李之後代,隋朝時任譙州、隴州、歧州三州太守,太原留守。隋末起義,兵出太原,直指關中,以二十萬大軍攻入長安,稱皇帝,號唐高祖,國號唐朝。李淵作為中國歷史上輝煌、強大繁榮盛唐的締造者,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割據戰亂的局面,其史跡足以彪炳史冊。

甘肅當代走出的名人有:

播音員主持人(中央電視台)

<<藝術人生>><<春節聯歡晚會>> 朱軍
<<新聞聯播>> 李修平
<<焦點訪談>><<國際觀察>><<高端訪問>> 水均益

<<天氣預報>> 裴新華
<<軍事天地>> 張麗

<<新聞30分>><<地方社會新聞>> 耿薩
王隴德

衛生部副部長 甘肅人。

王石
地產大亨 白銀人。

潘石屹
地產業奇跡 身價數億元天水人。


李陽
瘋狂英語的創始人 蘭州大學畢業。

顏峻

樂評人 蘭州的。

雷達

作家 天水人。

秦大河
首個橫穿南極的中國人,現任國家氣象總局局長,蘭州人。

葛寶豐院士
是新中國骨科奠基人之一。

演員:羅海瓊
歌星:魏晨

等等.......

9. 慶陽在古代有什麼歷史名人

慶陽古有黃帝問醫的歧伯,周先祖不窋,更有鞠陶,公劉,漢有思想家王符,魏晉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領袖李夢陽,金石書畫大家米萬鍾等,都為歷史所稱道。近現代有郭學禮等。

閱讀全文

與慶陽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