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古至今,隨州出來了多少有名的人物啊,或曾經在隨州任職的名人,謝啦
遠古時代的神農,春秋的季梁,戰國的曾侯……
政界:湖北省副省長、人大副主任蔣大國、劉友凡,甘肅省副省長劉永富等;
文化界:胡德坤教授(原武漢大學副校長)、 向繼洲(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同濟醫學院(原同濟醫科大學)原校長 )、余世存、段懷清(在百家講壇講古代四大民間愛情傳說)
軍界:朱永清,空軍中將; 袁繼昌少將,60周年閱兵直升機編隊帶頭大哥。
商界:波導老總徐立華
Ⅱ 隨州有什麼名人
炎帝神農 明朝宰相楊漣等,好多啦!可以查縣志啊!
Ⅲ 隨州歷史上的名人遺跡/調查
汗,你找點素材自己整理就好了的,還想要現成的啊,歐陽修啊不就是隨州的么
Ⅳ 明朝隨州的歷史名人
http://www.sz-news.com.cn/cms/cms/infopub/channelpre.jsp?pubtype=D&pubpath=cn&channel=A04100302&templetid=1195787204086891
都在這里了
Ⅳ 湖北隨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曾侯乙啊,炎帝啊,季梁啊,這都是最有名的而且是離我們最遙遠的。
Ⅵ 隨州市古代出了什麼名人
有季梁、明玉珍、李庭芝、陳牧、邊居誼等。
1、季梁
季梁,又稱季氏梁、季仕梁,隨國都(今隨州市西北)人,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春秋初期隨國大夫,我國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開儒家學說先河的重要學者。
季梁對隨楚關系格局影響重大,輔佐隨侯期間,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義思想、「修政而親兄弟之國」的政治主張以及「避實擊虛」的軍事策略,使隨國成為「漢東大國」,周天子雖「三次征伐」被他稱為「荊蠻」的楚國皆「結盟而還」。
可惜當時的隨侯對季梁的諸多治國方略始納後棄,致使四面樹敵,前690年在與強楚青林山一役中喪國辱邦。作為亡國之臣的季梁因此鬱郁而終。
2、明玉珍
明玉珍(1329年10月2日―1366年3月17日),原名瑞,字玉珍,湖廣隨州隨州(今湖北省隨州)人,元末義軍領袖。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農民戰爭爆發,明玉珍集鄉兵千餘人屯青山,結柵自固。至正十三年冬(一說為至正十二年),參加徐壽輝領導的西系天完紅巾軍,任元帥。
至正二十年夏,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不服,不與相通,自稱隴蜀王。之後,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定都重慶。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春,明玉珍病故,廟號太祖,享年38歲。子明升繼位,後大夏國為朱元璋所滅。
3、李庭芝
李庭芝(1219~1276年),字祥甫,隨州(今湖北隨州)人。南宋名將。
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中進士。寶祐年間,知真州,累遷兩淮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揚州。後益王派遣使者以太子少保、左丞相的職務召回朝廷,隨從姜才一起轉戰泰州。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突圍失敗,被執殉難。
4、陳牧
陳 牧(?-25),新莽末平林(今湖北隨州東北)人。地皇三年(公元22年)與廖湛等在平林起兵,號「平林兵」,後合於綠林軍。王莽政權被推翻後,劉玄封他為陰平王。後遭劉玄疑忌,被害。
5、邊居誼
邊居誼(?~1274)南宋末抗元將領,隨縣(今湖北隨州市)人。南宋著名抗元將領。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因屢立戰功,官至賬前都統。
邊居誼為抗擊元軍,率領軍民構築沙洋堡、新城堡。十月,元軍從襄陽進兵,攻陷沙洋、新城(今沙洋縣李市鎮附近),新城守軍在邊居誼的帶領下,譜寫了一曲與新城共存亡的壯歌。
元軍以高官厚祿引誘邊居誼投降,邊居誼不予理睬。新城被元軍攻陷,三千勇士皆殉國,最後邊居誼拔劍在手,仰望蒼天,高呼「邊居誼寧死不降。」
說完,劍刃一橫,熱血飛濺,自殺末死,他又用最後一點力氣滾進熊熊烈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玉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季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庭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邊居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牧
Ⅶ 隨州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楊廉也是
Ⅷ 武漢隨州歷史名人。
季梁,隨國都(今隨州市西北)人,春秋初期隨國大夫,我國南方第一位文內化名人,開儒家學容說先河的重要學者。
牟仲甫,隨州(今湖北隨縣)人,宋朝畫家,尤善畫雞。
字伯細,漠東(今湖北隨縣)人,元代書法家。
明玉珍(1331年―1366年),名瑞,字玉珍,湖廣隨州隨縣(今湖北省隨縣)人,元末義軍領袖。
Ⅸ 湖北省在歷史上的人物有哪些
1、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屈原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出生於行醫世家。明代著名醫葯學家。
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葯物標本和處方。
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葯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葯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
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被後世尊為「葯聖」。
3、畢升
畢升(約970年—1051年),中國古代發明家,活字版印刷術發明者。漢族。北宋蘄州(今湖北英山縣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
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宋朝的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畢升的活字印刷術。
4、張居正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湖北江陵人,時人又稱張江陵(今湖北荊州)。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
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1572年),萬曆皇帝登基後,因為李太後與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持,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
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十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萬曆十年(1582年)7月9日(六月二十日)張居正卒,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謚文忠(後均被褫奪)。張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
去世後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恢復名譽。著有《張太岳集》、《書經直解》、《帝鑒圖說》等。
5、王昭君
王昭君(約前52年—約8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半個世紀,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