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醋的歷史故事

醋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5 23:09:49

『壹』 吃醋是由哪個歷史故事演變而來的

「吃醋」的來源:
唐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起兵前久居晉陽,「醋」也成為唐宮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且因皇上喜吃,皇宮儲存極多。據說,唐太宗年間,宰相房玄齡懼內是有了名的。其妻雖然霸道,但對房玄齡衣食住行十分精心,從來都是一手料理,容不得別人插手。一日,唐太宗請開國元勛赴御宴,酒足飯飽之際,房玄齡經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幾句不怕老婆的牛皮,已有幾分酒意的唐太宗乘著酒興,便賜給了房玄齡兩個美人。房玄齡不料酒後吹牛被皇上當了真,收了兩位美人,想到霸道且精心的妻子,愁得不知怎麼才好。還是尉遲敬德給打了氣,說老婆再凶,也不敢把皇上賜的美人怎麼樣,房玄齡才小心翼翼地將兩個美人領回家。不料,房玄齡的老婆卻不管皇上不皇上,一見房玄齡帶回兩個年輕、漂亮的小妾,大發雷霆,指著房玄齡大吵大罵,並操起雞毛撣子大打出手,趕兩個「美人」出府。房玄齡見不對頭,只好將美人送出府,此事馬上便被唐太宗君臣知道了。李世民想壓一壓宰相夫人的橫氣,便立即召宰相房玄齡和夫人問罪。房玄齡夫人也知此禍不小,勉勉強強地跟隨房玄齡來見唐太宗。唐太宗見他們來到,指著兩位美女和一壇「毒酒」說:「我也不追究你違旨之罪,這里有兩條路任你選擇,一條是領回二位美女,和和美美過日子,另一條是吃了這壇『毒酒』省得妒嫉旁人了。」房玄齡知夫人性烈,怕夫人喝「毒酒」,急跪地求情。李世民怒道:「汝身為當朝宰相,違旨抗命,還敢多言!」房夫人見事已至此,看了看二女容顏,知自己年老色衰,一旦這二女進府,自己遲早要走違旨抗命這條路,與其受氣而死,不如喝了這壇「毒酒」痛快。尚未待唐太宗再催,房夫人舉起壇子,「咕咕咚咚」的已將一壇「毒酒」喝光。房玄齡急得老淚縱橫,抱著夫人抽泣,眾臣子卻一起大笑,原來那壇裝的並非毒酒而是晉陽清源的食醋,根本無毒。唐太宗見房夫人這樣的脾氣,嘆了口氣道:「房夫人,莫怨朕用這法子逼你,你妒心也太大了。不過念你寧死也戀著丈夫,朕收回成命。」房夫人料不到自己冒死喝「毒酒」得了這么個結果,雖酸得伸頭抖肘,但心中高興萬分。房玄齡也破涕為笑。從此,「吃醋」這個詞便成了女人間妒忌的代名詞。

『貳』 醋壇子的歷史典故

唐太宗李世民當抄年賜給房玄齡幾名襲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玄齡的夫人是個悍婦,不肯答應。於是唐太宗派太監持一壺「毒酒」傳旨房夫人,如不接受這幾名美妾,即賜飲毒酒。夫人面無懼色,接過「毒酒」一飲而盡。結果並未喪命,原來壺中裝的是醋,皇帝以此來考驗她,開了一個玩笑。於是「吃醋」的故事傳為千古趣談。現代生活中,有些人見別人受到表揚或獎勵,心存嫉妒,眼紅別人,也被戲稱為「吃醋」。

『叄』 誰能給講講醋的歷史

你好!!

一: 什麼是醋:

醋,古漢字為「酢」,又作「醯」。《周禮》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記載,可以確認,我國食醋西周已有。晉陽(今太原)是我食醋的發祥地之一,史稱公元前8世紀晉陽已有醋坊,春秋時期遍及城鄉。至北魏時《齊民要術》共記述了大酢,秫米神酢等二十二種制醋方法。唐宋以來,由於微生物和制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至明代已有大麴、小曲和紅曲之分,山西醋以紅心大麴為優質醋用大麴,該曲集大麴、小曲、紅曲等多種有益微生物種群於一體,所釀之醋最馳名者應首推中華老字型大小《益源慶》,史稱明太祖之孫朱濟煥被封太原府為寧化王,《益源慶》名醋被指定為寧化王府的專釀醋,因改部分白醋為熏醅,其風味大增,後世稱為寧化府熏醋。清順治元年(1644年),梗陽(今清徐)中華老字型大小《美和居》又改高梁大麴熏醋為老陳醋,突出了「夏日曬、冬撈冰」的新醋陳釀工藝,形成該字型大小食醋的獨特品味,並將產品定名為「老陳醋」,從此名聲大振,被後世稱為「山西老陳醋」,因其歷史悠久,風味獨特,被列為我國「四大名醋」之首。已故著名微生物學家方心芳先生,早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就對《美和居》山西老陳醋的工藝進行了總結和肯定,指出「清源醋之發酵溫度高至40℃以上,其酪酸菌、乳酸菌必起作用,山西醋之氣味別致亦可證明醋酸菌以外的細菌作用。」已故著名微生物學家陳騊聲先生則在各種著作中明確指出:清徐《美和居》至今已經歷了300餘年的風雨滄桑,由山西老陳醋集團繼承和發揚這一寶貴的民族遺產。

二: 醋的歷史及起源:

人類食用醋的歷史非常悠久,有人認為約有一萬多年。有關醋的文字記載的歷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是和食鹽一樣屬於最古老的調味品。因此,正如茶文化、酒文化一樣,醋也是一種文化。

我國在數千年前已經可以掌握穀物釀醋的技術。公元1058年周公所著《周禮》一書,就有有關釀的記載,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專門釀醋作坊。《齊民要術·作酢法》,「酢,今醋也」。我國古代稱醋為酢、酐、苦酒或醯,《齊民要術》中有詳細釀醋過程的記載。歷史學家郝樹候經過對太原的考證後認為,在公元前479年,晉陽城建立起來時就有了醋的製造者了。外地人稱山西人為「老西兒」,這「西兒」就是古字醋的諧音,把古代的醋字作為山西人的代名詞也可反映出歷史上釀造醋的時間之早和人數之多。因此,可以說山西是釀醋的發源地,醋的釀造至少也有2480多年的歷史。

春秋時的周朝,晉陽一帶的制醋作坊已遍及城鄉,其中又以梗陽(今清徐)的醋為最佳。清順治元年(1644年),梗陽的「美和居」醋坊結合當時的釀醋工藝特點,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生產工藝。因為整個生產過程需時長且產出的醋醇厚如陳酒,所以,人們把「美和居」所產的醋命名為老陳醋,「美和居」也藉此而發展成為顯赫一時的大商號。直到本世紀30年代,中國的微生物鼻祖馮心芳老先生騎毛驢到清徐實地考察後乃著書稱老陳醋為中國最好的醋。

在太原市區,至今仍保留著嘉慶二十二年七月成造的蒸料鐵甑。傳說「益源慶」老字型大小開設於明朝,是專供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寧化王朱濟煥王府釀酒、磨面、制醋的作坊。「益源慶」釀制的醋配料講究,製做精細、味道甜綿、香酸,久存不變質。寧化王除了本府食用外,還把它作為珍品,不斷敬奉皇宮御用,至民國時,「益源慶」的醋仍然是達官顯貴饋贈親朋的佳品,號稱「官禮陳醋」,俗稱「寧化府」醋,一直到解放前夕,其產品仍受到上層人物、社會名流的青睞,如閆錫山的「八大高幹」,晉劇名家丁果仙、丁巧雲府上常年食用「益源慶」的醋。
山西制醋歷史悠久,山西人愛吃醋遐邇聞名。《尚書》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殷高祖武丁為聘請一位叫傅說的人出來做他的宰相,致詞曰:「若作酒醴,爾惟曲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這里所說的梅,就是酸梅子,當時是當作醋來使用的。殷武丁這幾句話的意思是:你的才幹多麼卓絕呀——假若是作甜酒,你就是那關鍵的曲和櫱;假若是作羹湯,你就是那必不可少的鹽和醋。可見,早在公元前12世紀以前,山西人不但已經有了吃醋的習慣,而且把醋作為贊許人的高超品格和卓越才能的象徵。

辭源記載:「醋本作『酢』,是一種酸性調味品。」醋「一名苦酒,周時稱醯,漢時稱醋」(《物原事考》)。周代有「醯人」之官,醯者,醋也。「醯人」就是管理釀醋一類的官。春秋戰國時醋還是比較貴重的調味品,漢代才普遍生產。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崔是的《四民月令》也都有制醋的記載。因此,歷史學家郝樹侯教授推斷:至少在公元前497年以前,即「晉陽古城」建立以前就有釀醋者了。

山西的醋由於釀製得法,所以它不但品種繁多,而且質量精美,成為山西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它從牌號分有老陳醋、陳醋、普醋、雙醋、特醋、名特醋、味醋等;從生產工藝分有熏醋、黃醋、迴流醋、封缸醋、淋醋等;從所用主要原料分有高粱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醋、果醋、紅薯醋等;從所用曲的類別分,還有大麴醋、快曲醋、自然發。

三:醋的種類:

醋又稱食醋,是一種含醋酸的酸性調味料。醋有米醋、陳醋、香醋、麩醋、酒醋、白醋、各種果汁醋、蒜汁醋、薑汁醋、保健醋等。因原料和製作方法的不同,成品風味迥異。醋是用得較多的酸性調味料。每100mL醋中的醋酸含量,普通醋為 3.5g以上,優級醋為5g以上。由於醋能改善和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為飲食調料,需要量不斷增長。

醋的原料和製作方法有4類。

(1)中國傳統的釀醋原料,長江以南以糯米和大米(粳米)為主,長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為主。現多以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馬鈴薯、馬鈴薯乾等代用。原料先經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澱粉轉變為糖,再用酵母使發酵生成乙醇,然後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醋酸發酵,將乙醇氧化生成醋酸。

(2)以含糖質原料釀醋,可使用葡萄、蘋果、梨、桃、柿、棗、番茄等釀制各種果汁醋,也可用蜂蜜及糖蜜為原料。它們都只需經乙醇發酵和醋酸發酵兩個生化階段。

(3)以乙醇為原料,加醋酸菌只經醋酸發酵一個生化階段。例如以低度白酒或食用酒精加水沖淡為原料,應用速釀法制醋,只需1天~3天即得酒醋。

(4)以食用冰醋酸加水配製成白醋,再加調味料、香料、色料等物,使之成為具有近似釀造醋的風味的食醋。

謝謝!!

『肆』 吃醋的典故

房玄齡作為宰相對締造貞觀盛世功勞至巨,唐太宗為了犒勞他,曾經下旨賜給他幾位美人,但是房玄齡卻推託不受。

皇帝知道房玄齡顧及夫人的感受,只好央求皇後召見房玄齡的夫人,勸解說,人們納妾本來就有常制,完全符合規矩,而且房玄齡年高體弱,皇帝想用多個女人照顧他以表開心。

可是房夫人對這些毫不領情斷然拒絕。皇帝勃然大怒,給出兩個出路讓她選擇,一是改變初衷,不再妒忌,這樣可以安然活下去;二是可以繼續妒忌成性,但必須被處死。

房夫人毫不猶豫表示寧可為妒而死。皇帝拿出一壇子毒酒給她,房夫人一飲而盡。皇帝最後只好說:「這樣的女人我這個做皇帝的都害怕,何況是房玄齡呢!」

當然皇帝賜給房夫人的也不是毒酒,而是香醋,所以也有人認為這個故事就是吃醋的最早來歷。

(4)醋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眾所周知,在男女兩性關系方面如果產生嫉妒的情緒,甚至出現爭吵、打架的現象,俗稱「吃醋」,因為房玄齡夫人吃醋典故,把嫉妒和食醋聯系在一起。

吃醋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是愛和關心的別樣表現。潛意識里則是感情專屬和害怕失去的一種保護。戀愛或婚姻中,如果兩個人對彼此視而不見、一點醋都不吃,愛情也就淡而無味了。

真心愛你,才會吃醋。他不希望你和別的異性走的太近,也不希望你和別的異性有太多往來。你可能會感覺他很自私,但請你不要懷疑,真愛都是自私的。

人們常說,愛一個人應該相信他,但是請記住,信任是相互的,要做到彼此尊重對方的感受,不要老是把信任掛在嘴邊,是要有行動的。如果你不考慮對方的感受,他肯定會吃醋。

『伍』 山西老陳醋的歷史由來

民間相傳,在還沒有「山西」行省的很早很早以前,大概有著幾十萬年的「神農嘗百草」之後。

一戶人家煮小米稀飯時多煮出來了幾淘罐,存放在了洞房緊里邊的一角,准備著出遠門時帶路上吃幾天。

結果,有一壇落下沒拿走,時間長了才被發現,打開泥封後,散發出了淡淡的酒香和香甜的酸味。

從此,便被開發而有了白酒和老陳醋。

幾十萬年後,出產白酒和老陳醋的地方劃分為「山西」行省,人們便把白酒和老陳醋傳說為是山西的了~

據說,山西汾酒才是最早的老白酒,杜康只是東漢時期無數個白酒燒鍋中的一家而已......

現代的山西工業老陳醋,也不是過去老陳醋的概念了,防腐劑的味道太濃了~

......

注意:

在這個傳說中,「神農嘗百草」和制陶技術是關鍵,缺一不可。

神農嘗百草,說明了炎帝發明了生物學糧食技術的過程,標志著糧食是被人類發明出來的、而不是天然中所已經就有的。

白酒與陳醋,都是採用糧食作為釀造過程原材料的。

而制陶技術的發明意義,決定著人工液態物質的發現、發明和存在。

——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個世界可以沒有金屬,但絕對不能沒有陶。

... ...

經過資深史學家分析,所謂有名有姓的歷史,僅僅是最近兩千年以來被現代人「冠名」的存在,是利益的牽扯才會讓人不擇手段的造假。

而幾十萬年以前的傳說,絕對不會留下任何的實物證據,基本上都是實情,因為不含有任何政治、經濟和名譽上的定向利益。

『陸』 食醋的歷史起源

醋在中國烹飪史上誕生得晚一些,但酸味早就被列為調味中的五味之一。在醋沒誕生之前,古人先用梅作為調味之酸。《尚書》:「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梅子搗碎後取其汁,做成梅漿,也就是「醷(yì)」。《禮記·內則》:「漿水醷濫。」在製作梅漿以後,發現粟米也可製成酸漿,「熟炔粟飯,乘熱傾在冷水中,以缸浸五七日,酸便好用。如夏月,逐日看,才酸便用」。在製成酸漿的基礎上,又加上曲,做成苦酒:「取黍米一斗,水五斗,煮作粥。曲一斤,燒令黃,搥破,著瓮底。土泥封邊,開中央,板蓋其上。」這已經利用曲發酵,實際上已是早期的醋。
早期的醋稱「酢(cù)」,《廣韻》:「酢,漿也,醋也。」《齊民要術》有「作酢法」,自註:「酢,今醋也。」又稱「醯(xī )」。《說文》:「『醯』,酸也。」《論語·公冶長》:「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疏:「醯,醋也。」宋史繩祖《學齋占畢》:「《九經》中無『醋』字,止有醯及和用酸而已,至漢方有此字。」
《齊民要術》里,這樣記「酢」的做法:
1、如制「大酢」法
「七月七日取水作之。大率麥稞一斗,勿揚簸,水三斗,粟米熟飯三斗,攤令冷。任瓮大小,依法加之,以滿為限。先下麥稞,次下水,次下飯,直置勿攪之,以綿幕瓮口,拔刀橫瓮上。一七日旦(第一個七天的早晨),著(倒)井花水一碗,三七日旦,又著一碗,便熟。常置一瓠瓢於瓮,以挹(yì 舀)酢。若用濕器咸器內瓮中,則壞酢味也。」
2、如制「秫(shú 黏高粱)米神酢法」
「七月七日作,置瓮於屋下。大率麥稞一斗,水一石,秫米三斗。無秫者,粘黍米亦中用。隨瓮大小,以向滿為限。先量水,浸麥稞訖。然後凈淘米,炊為再餾(炊成飯再蒸一次),攤令冷。細掰曲破(把曲掰碎),勿令有塊子。一頓下釀(一次下曲),更不重投。又以手就瓮里,搦(nuò用力按壓)破小塊,痛攪令和,如粥乃止,以綿幕口。一七日,一攪;二七日,一攪;三七日,亦一攪。一月日,極熟。」
北魏時,可見醋的製作已完全成熟,《齊民要術》中,同時還記有「大麥酢法」、「燒餅酢法」、「回(huí)酒酢法」、「糟糠酢法」、「酒糟酢法」等多種方。
「酢」字比「醯」字出現得晚。《禮記·內則》:「脂用蔥,膏用韭,三牲(牛羊豚)用藙(yì 茱萸),和用醯,獸用梅。」《周禮·天官·醯人》:「醯人掌共五齊七菹,凡醯物。以共祭祀之齊菹,凡醯醬之物。」盧諶《祭法》:「四時之祠,皆用苦酒。」《禮記·檀弓》:「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瓮。」《吳地誌》:「吳王築城以貯醯醢,今俗人呼為『苦酒城 』。」都用「醯」而不用「酢」。
《說文》中,始有「酢」字。「酢」:醶(yàn)也。《說文》:「醶:酢漿也。酸:酢也。關東謂酢曰酸。」段玉裁註:「漿、酨(zài)、醶三者同物。曲直作酸。凡味酸者皆謂之酢。」
有說醋始於晉劉伶之妻吳氏。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酷嗜酒,曾作《酒德頌》,自稱「惟酒是務,焉知其餘」。據說「其妻吳氏因夫嗜酒敗事,欲其節飲,每釀酒則以鹽梅辛辣之物投之酒內,致其酸蓋不欲其飲,後人效其所為,因以作醋」。
另有說醋與酒都是杜康創造的。杜康造酒之說見於《世本》,後人轉稱酒為「杜康」。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據說杜康最初把釀酒後的酒糟都做廢料扔掉,久而久之,越扔越多,便感可惜,想要能利用起來,再釀出一些有用的東西才好。於是就把酒糟攢在一隻缸里,試探著攙上水。過了二十一天,缸內始有香味,他開缸,伸手指嘗嘗缸中的糟汁,又甜又酸,於是就把其中的汁逼出來,另放在一個缸里,杜康稱它為「調味漿」。他試探著把這種「調味漿」出賣,結果很受歡迎。生意後來越做越大,杜康就認為應給這種「調味漿」起個名字。他想來想去,想到自己是在第二十一天的酉時發現這種「調味漿」的,把「酉」和「二十一日」合起來,就成了「醋」字。
事實上,《說文》已有「醋」字。「醋」:「客酌主人也。」酬賓的意思,並不是現在的「醋」意。查史書,至隋,醋乃用「酢」字。《隋書》中有這樣一句民謠: 「寧飲三升酢,不見崔弘度。」崔弘度當初為幽州總管,為政酷甚,審問囚徒時,多以酢灌鼻。
用「醋」字似起於唐,唐代《朝野僉載》記有這么一段故事:唐朝宰相房玄齡的夫人好嫉妒,唐太宗有意賜房玄齡幾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太宗知是房夫人執意不允,便召玄齡夫人令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意思是,若要嫉妒就選擇死,並給她准備了一壺「毒酒」。房夫人面無懼色,當場接過「毒酒」 便一飲而盡。其實李世民給她的毒酒只是一壺醋。李世民給這位房夫人開了個玩笑,於是就有了「吃醋」之典。
唐時另有一個食醋的故事。唐軍使李景略設宴招待屬下將領,其中,判官任迪簡遲到了。按例,遲到者要罰酒一巨觥,結果倒酒的軍吏粗心,把醋甏錯當酒甏,給任迪簡倒了一巨觥醋。任迪簡深知李軍使生性嚴酷,如聲明觥中是醋,倒酒的軍吏必死,於是只好把一巨觥醋一飲而盡。結果,他離席時吐了不少血。軍中壯士聞聽此事,都很感激他。李景略死後,軍中便報請朝廷讓迪簡為主帥。任迪簡從此平步青雲,一直官至節度使。他的陞官由於起因於喝醋,所以被稱做「呷醋節度」。
在調味品中,陶谷《清異錄》稱:「醬,八珍主人也;醋,食總管也。」他把醬列為第一,醋列為第二。李石《續博物志》:「仙家謂醋為華池左林。」
醋之名品,唐有「桃花醋」,元有「杏花酸」,明有「正陽伏陳醋」。明以後,醋的品種日益增多。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有「米醋」、「糯米醋」、「粟料醋」、「小麥醋」、「大麥醋」、「餳醋」、「糟糠醋」等多種配方。辨醋的好壞,古人告之:「取其酸而香,陳者色紅,越陳越好。」袁枚《隨園食單》中論作料時說:「廚者之作料,如婦人之衣服首飾也。雖有天姿,雖善塗抹,而敝衣藍縷,西子亦難以為容。」他認為, 「善烹調者,醬用伏醬(在伏天製成的面醬),先嘗甘否。油用香油,須審生熟。酒用酒釀,應去糟粕。醋用料醋,須求清冽。且醬有清濃之分,油有葷素之別,酒有酸甜之異,醋有陳新之殊,不可絲毫錯誤」。他認為,「鎮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江蘇灌雲縣北一市鎮)醋為第一,浦口醋次之」。
古人告知:醋要是不酸,用大麥炒焦,投入,包固,即將得味。做米醋不入炒鹽,可以久貯不生白衣。又有「收醋方」:「頭醋濾清,煎滾入壇,燒紅火炭一塊投入,加炒小麥一撮,封固,永不敗。」

『柒』 吃醋典故的由來

唐太宗李世民當年賜給房玄齡幾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玄齡的夫人是個悍婦,不肯答應。於是唐太宗派太監持一壺「毒酒」傳旨房夫人,如不接受這幾名美妾,即賜飲毒酒。

夫人面無懼色,接過「毒酒」一飲而盡。結果並未喪命,原來壺中裝的是醋,皇帝以此來考驗她,開了一個玩笑。於是「吃醋」的故事傳為千古趣談。現代生活中,有些人見別人受到表揚或獎勵,心存嫉妒,眼紅別人,也被戲稱為「吃醋」。

本來這個典故也只是傳說,並沒有多少文字記載,可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的第三十一回中又把「妒嫉」與「醋意」聯在了一起。

經曹先生一寫,《辭海》中對醋的含義又加上一條:「因嫉妒而感到心酸。」「吃醋」被引申為「嫉妒」也由此而來。明代傳奇《燕子箋》也有「他二位只管捻酸吃醋,不成個模樣」的記載。

(7)醋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其他說法

第二種稱為「壞醋說」。清代有人認為吃醋之說源於一種成見。某些南方地區,人們認為在一個家庭中不宜同時釀造兩缸醋,否則必有一缸會壞掉。因此,在一個家庭中不應同時有兩缸醋共存。藉以暗喻:一家人中只應保持一夫一妻,否則妻妾之間難免會產生嫉妒。

早在南北朝時已多次提到「壞醋」現象,可見釀制的難度。然而家釀兩缸,必壞一缸的說法較為牽強,但卻反映了民間對一夫一妻婚制的希冀。

『捌』 醋字的來歷是怎樣

一、醋造來字本義:用於烹飪、調味源酸味液體,由食物通過微生物發酵而成。

醋,篆文

(8)醋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一、醋釋義:

1、含有醋酸的調味品。有酸味,一般用米、高粱作原料發酵製成。也可用酒或酒糟發酵製成。

2、嫉妒(多指在男女關繫上):吃~。

二、相關組詞有:醋栗、陳醋、白醋、醋妒、呷醋

1、醋栗[cù lì]

落葉灌木,莖叢生,有刺,葉子略呈圓形,花白色。果實亦稱醋栗,是球形的漿果,黃綠色或紅色,味酸,可以制果醬。

2、陳醋[chén cù]

存放較久的醋,醋味醇厚。

3、白醋[bái cù]

無色透明的食醋。

4、醋妒[cù dù]

吃醋,妒忌。

5、呷醋[xiā cù]

吃醋,多指男女感情方面的。

『玖』 醋的來歷

相傳古代的時候醋是酒聖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杜康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專塔在作坊里提水、搬缸什麼都干屬,慢慢也學會了釀酒技術。後來,黑塔釀酒後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

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嘗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為「調味漿」。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調料叫「醋」。

(9)醋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公元前1058年周公所著《周禮》一書,就有「醯人掌五齊、七菹」的記載,醯人就是周王室掌管五齊、七菹的官員,所謂「五齊」是指中國古代釀酒過程五個階段的發酵現象,醯人必須熟悉制酒技術才能釀造出醋來。

醯人的官制規模在當時僅次於酒和漿,這說明醋及醋的相關製品在帝王日常飲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由於山西人好吃醋,所以人們也稱山西人為「老醯」。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專門的釀醋作坊,《論語》中就有醋的記載。

『拾』 有什麼是有關"吃醋"由來的故事

關於「爭風吃醋」中「吃醋」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

據內說唐朝時有一容天,唐太宗看到重臣房玄齡的臉上有傷痕,隨即問起緣由。房無奈之下只好道出真相:是被妻子抓破的。太宗大怒:「天下竟有如此悍婦,傷朕愛卿,罪不可赦」。

唐太宗當即召房玄齡之妻上殿,對她說:「愛卿日夜操勞國事,汝不能盡伺候之責,反如此兇悍。朕今賜美女以侍愛卿,汝當領旨。」房妻表示不能接受。太宗又表示,她只能在服毒自盡和同意丈夫納妾中選擇其一。

性子剛烈的房妻沒有多加猶豫,拿起面前的一杯「毒酒」就一飲而盡。但奇怪的是,毒性卻久久沒有發作。太宗哈哈大笑,原來杯中盛放的只是醋。以醋來代替毒酒,目的僅在於嚇唬房妻而已。

由於年代久遠,這段關於「吃醋」的歷史佳話究竟真實性如何,現在已無從考證。但「吃醋」一詞沿用至今,已成為兩性嫉妒對方另覓新歡的代名詞。

閱讀全文

與醋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