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易經歷史人物

易經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25 22:56:40

1. 古代有哪些周易高人他們各都著過什麼作品

黃帝

《周易》周文王

田何:西漢經學大使。孔子授[易],五傳至田何。始皇焚書,賴田何口授,始得傳於後世。漢代易學宗師,漢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業。

董仲舒:通曉《周易》,擅用易之陰陽五行說解釋災異之事

孟喜:宣帝時立為博士。其父孟卿善治《禮》《春秋》,孟喜遵父命習《易》,為漢代易學家田何的再傳弟子。孟喜以陰陽說《易》,以此推算氣候的變化,判斷人事的吉凶,為「卦氣說」的倡導者。其《易章句》已失傳,一部分內容保存在唐僧一行的《卦議》中。

焦延壽:西漢易學家,字贛,梁國(今河南商丘)人。家貧寒,曾因好學而得到梁王資助。學成之後,為郡吏察舉,補小黃令,元帝時為三老。政績優異,專攻易學,曾從孟喜學《易》,自稱得孟喜真傳,後傳之與京房。其說長於災變,注重易象,以一卦變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共演變為四千零九十六卦,每卦之下皆有韻文繇辭。著有《易林》十六卷,《易林變占》十六卷。

京房:(前77—前37)西漢今文易學「京氏學」的開創者、律學家。東郡頓邱(河南清豐西南)人。曾學《易》於焦延壽,以通變說《易》,好講災異。元帝初元四年,以孝廉為郎,後立為博士。因彈劾中書令石顯等專權,被捕下獄處死,年僅四十一歲。其易學理論,進一步發揮了孟喜的卦氣說,並吸收了當時流行的陰陽五行學說,其主要成就有:1、八宮卦說,把六十四卦分別納入了八宮。2、世應、飛伏說。3、納甲說,將八宮卦配以十天干,各爻分別配以十二地支。4、五行說。以五行學說解卦,包括五星配卦、五行爻位、五行生剋、八卦休旺等。5、卦氣說,以消息卦和雜卦的關系,解釋氣候反常現象,演講災變。6、陰陽二氣說,以陰陽二氣的變易,用來解釋卦象和爻象。其著作頗豐,今只傳《京氏易傳》三卷,其餘皆已失傳。

鄭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高密東南)人,東漢末年經學、易學大師。博通經學精於天文歷法。少而好學,不樂為官。游學十餘年,復歸鄉里,聚徒講學,弟子眾多。後因黨錮事被禁,便潛心著述。其著述以詮釋古今經文為主,成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其易學著作有《周易注》、《易贊》、《易論》、《易緯注》,現僅存《易緯注》,其餘已失傳。其易學的主要觀點有:1、以爻辰說解釋《周易》經傳,力圖揭示卦辭和爻辭之間的內在聯系。2、以五行解釋《周易》,將「大衍之數」看成是五行之氣生化萬物的法則。

管輅(209-256年),三國時魏術士。字公明,平原(今山東平原)人。年八九歲,便喜仰觀星辰。成人後,精通《周易》,善於卜筮、相術,習鳥語,相傳每言輒中,出神入化。體性寬大,常以德報怨。正元初,為少府丞。管輅是歷史上著名的術士,被後世奉為卜卦觀相的祖師,一生著述甚豐,有《周易通靈訣》2卷、《周易通靈要訣》1卷、《破躁經》1卷、《占箕》1卷。《三國志·方技傳》將管輅之術筮與「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相提並論,認為「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

諸葛亮:(181—234)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字孔子孔明,謚曰忠武,琅琊陽都(今山東濟南南)人。東漢末,隱居隆中,自比管仲、樂毅,被稱為卧龍。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草廬始從之,幫劉備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稱帝於成都,拜其為丞相。劉備死後,輔佐後主劉禪,被封為武鄉侯。足智多謀,通曉兵法,所傳其通曉黃帝之兵家八陣法,並根據伏羲八卦和古代兵法,推演成八陣圖。其軍事思想、用兵之道,多與《周易》相通。著有《諸葛亮集》。

王弼:(226—249)三國魏山(今河南焦作東)人,字輔嗣,魏晉易學易理學派代表。官至尚書郎。幼而聰慧,少年得志,即享盛名。其易學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窮微論》、《易變》、《周易大衍論》,前兩種尚存。王弼解《易》,力排象數,注重義理,使《易》回歸到孔子義理派的軌道,史上有「王弼掃象」之說。其易學觀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古文經學派解《易》的闡發,排斥漢易的卜筮之說,提出「得意忘象,忘象取義」和理論,強調《周易》的哲理思想。二是用玄學觀點解易,其基本命題是「天間萬物皆以無為本」,認為自然無為、動息則靜,將太極觀玄學化,反對以太極為原初物質的觀點。王弼的易學理論對後來易學研究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也有著消極的一面。

孔穎達:(574—648)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字仲達,亦作沖達。沖遠。少聰敏,強記博文,通曉經學。陏大業初,舉「明經」,授國子博士。唐代時,歷任文學舘學士,國子祭灑等職。曾奉唐太宗之命,與顏師古等人編定《五經正義》。其主撰的《周易正義》至今仍為最完善的注本。其著「必以仲尼為宗,義理可詮,先以輔嗣為本,去其華而取其實,欲使信而有徵。」雖說採用的是王弼注本,又糾正了王弼「得意忘象」的主張,認為物象和義理應該是統一的,義象兼采,易理備包有無,提出「乾坤二元論」,宣揚以陰陽二氣為核心的世界觀。

李鼎祚:生卒年不詳,資州盤石縣(今屬四川)人。唐代經學家,歷官左拾遺、秘書省校書郎、殿中侍御史。他勤於讀書,精於經學,尤通象數占學,著有《周易集解》、《連珠明鏡式經》。他的易學觀點,發揮了漢唐元氣陰陽說,否定王弼以玄學解易,認為易學講的是天象,提出「元氣絪緼」說,用以解釋「一陰一陽謂之道」及天地萬物的形成。他認為,《周易》是儒、釋、道的理論基礎,是治國、平家、修身的正術。他是提倡漢易象數的代表人物。

陳摶:(約871—989)毫州真源(今安徽毫縣)人,字圖南,寧太宗賜號希夷先生,自號扶搖子。是易學圖書派的創始人。後唐長興年中,舉進士不第,遂隱居修道。先在武當山服氣辟穀二十餘年,後居華山四十年,被稱為「華山道士」。據《宋史》載「摶好讀易,手不釋卷」。其易學「不煩文字解說,止有一圖,以寓陰陽消長之數,與卦之生變。」以圖解《易》,所提出的易學圖式,包括象和數兩個方面的內容。所傳之易圖有:龍圖、太極圖、無極圖等,使象數易學得到了傳承和發展。

李之才:(?—1043)宋初易學家,字挺之,青州(今山東青州市,《宋史》作青社)人。其性朴率自信,倜黨不群。天聖八年中進士,初為參軍共城令,後為澤州金署判官,官至殿中丞。其易得穆修所傳,屬陳摶圖書學派,後傳之於邵雍。其易學著作已失傳,今保存的只有《卦變圖》,一是卦變反對圖,一是六十四卦相生圖。他開創了宋代卦變研究的先河
邵雍:(1011—1077)北宋著名易學家。字堯夫,謚康節,祖藉河籍范陽,少時隨父邵占遷共城(今河南輝縣),隱居於蘇門山百源之上,故被後人稱為「百源先生」,晚年定居洛陽。少時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宋史》稱:「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不讀,始為學,則堅苦刻歷,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才數年。」共城令李之才聞其好學,授以「物理性命之學」。終身不為官,以研易為業,「探賾索隱,妙司神契,洞徹蘊奧,汪洋浩博,多自得者」(《宋史》),以先天象數之學名於世,與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並稱「北宋五子」。其學在漢代象數學派的基礎上,把陳摶等道教思想與易理相結合,使易學成為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使易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

周敦頤:(1017—1073)宋代著名易學家,理學家的奠基者。字茂叔,原名敦實,因避宋英宗舊諱故改名,謚元公。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曾築書堂於廬山蓮花峰下,取故鄉「濂溪」為名,後人稱之為「濂溪先生」。歷任縣主薄、縣令、州判官、州通判、知州軍等職,多為刑獄之官,政績卓著。從政之餘,「汲汲於傳道授業」,程顥、程頤均是其弟子。善談名理,深於易學。其《易》得穆修所傳,「後學自有所見」,他參照道家的先天太極圖和陳摶的無極圖,繪制了一個新的太極圖,並作《太極圖說》,認為「無極」和「太極」是宇宙萬物的本原,「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將道家和道教的無極觀念引入於儒家的解易系統,建立了一個以易學為核心,融宇宙觀、方法論、自然觀、認識論以及倫理道德融這一體的、比較完整的哲學體系,對後世影響很大。其易學著作有《太極圖說》、《通書》、《易說》等,後有編入《周子全書》。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著名易學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別號紫陽,謚文,世稱朱文公。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縣)人。十九歲登進士弟,曾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軍、秘閣修撰等職。為官不過十年,其餘四十年過著講學著書的生活,弟子眾多。對經學、史學、文學、音律均有研究,精於易學,「繼往聖將微之緒,啟前賢未發之機」,影響極大。其易學集周敦頤、邵雍、張載等北宋以來易學家之大成,批判地吸收了各家的觀點,自成體系。著有《周易本義》、《太極圖說解》、《易學啟蒙》等。在《周易本義》中首次將《河圖》、《洛書》等九張易圖公諸於世,確立了河洛之學,功不可抹。

蔡元定:(公元1135-1198)南宋律學家、易學家,字季通,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師事朱熹,長於天文、地理、樂理、歷數、兵陳之說,精識博聞。其易學繼承了漢易和宋易中象數學傳統,除受邵雍數學影響外,又繼承和發展了劉牧圖書學派的河洛之學,成為元明清象數派的主要理論依據。他與朱熹合著《易學啟蒙》,實為在朱熹指導下,由蔡元定成書。《啟蒙》認為,《周易》中的象數來源於河洛,河洛之數的演變,形成八卦、六十四卦卦象,而河洛之數又出於「自然之理」。其易著還有《皇極經世太玄潛虛指要》、《洪範解》、《大衍詳說》、《燕京原辨》等

張理:元代清江(今江西廬陵)人,字仲純。元仁宗延祐年間(1314-1320)為福州儒學提舉。張理一生博覽群書,尤精於易學。兼取以邵雍為代表的「先天圖」學,以周敦頤為代表的「太極圖」學,以劉牧為代表的「河圖洛書」學,融會貫通,自成一家之學說。他以解「龍圖三變」而聞名。認為,第一變是「龍圖未合之數」,共五十五數,上二十五是天數,偶天垂象也;下三十是地數,形地之象。第二變為「天地已合之位」。第三變而成龍圖。按其說,龍圖之變有兩種情況:一是兩圖相重,即為五行生成圖,劉牧稱之為《洛書》;二是兩圖相交,即為「九宮圖」,劉牧稱之為《河圖》。張理以圖解《易》對後來的易學發展影響很大。著有《大易象數鉤深圖》、《易象圖說》。

2. 千古歷史人物排行榜!謝謝!!!

孔子
莊子
孟子
蘇軾
司馬遷
孫子
蔡倫
羅貫中
文天祥
林則徐

齊桓公
漢文帝
隋文帝
唐太宗
唐玄宗
宋太祖
成吉思汗
忽必烈
康熙
毛澤東

3.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有:

1、韜略鼻祖、兵家之宗——呂尚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2、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譽,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針策略,被齊恆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

執政四十年,因勢制宜,分設各級官吏,選拔士子,賞勤罰惰,征賦稅,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捕魚、煮鹽之法;對外採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

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成為「五霸之首」。

3、奇謀成霸業、經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漢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

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肥城湖屯鎮陶山,幽棲寺本名「陶公幽棲寺」,俗稱西幽寺,始建於宋代,緊鄰范蠡墓。)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4、計關秦王朝興衰成敗——李斯

李斯(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駐馬店上蔡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李斯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並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一。

李斯貢獻巨大,但是害死了韓非,後被趙高所害。

5、輔佐劉邦創建西漢王朝的謀略家——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庄鄉古城村)人。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

《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4. 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哪些

1、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

自名武曌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

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

3、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4、杜甫(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5、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5.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人物

你好,中國歷史上出現無數英雄人物,你心中位列前十的都有誰?我們國家是一個輩出英雄的民族,從古到今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我們民族都有無數的感動英雄人物。他們有來自一線的,也有來自普通崗位的,也有來自國外的,他們是軍人,他們是農民,他們又或是醫生等等。那麼在這無數的英雄人物裡面,在我心中最喜歡我最敬佩的前十位是,錢學森、袁隆平、鄧稼先、彭德懷、雷鋒、葉挺、鍾南山、莫言、朱熹,孔子。

每一個積極向上的民族都應該崇尚自己民族的英雄,我們更應該尊重和愛戴我們的英雄,因為一個弘揚歷史英雄的民族才是一個發光發熱的民族。我們心中都有自己的明星和偶像,這些英雄就應該位列在我們心中。


6. 中國歷史名人有哪些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國的「千古聖人」。孔子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文化的標志式人物,是中國人兩千年來行為規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學說是古代社會長期的意識形態和官方哲學。在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

2、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秦朝開國皇帝,實質也是中國的開國皇帝。「百代都行秦政法」,他創立皇帝制度,並完成了中國一系列的統一,「廢分封,設郡縣,修驛道」,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的時代,這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譽為「千古一帝」。

3、老子(約前571-前471),中國歷史最偉大的哲學家,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中國歷代統治階級奉行「內用黃老,外示儒術」政治理念。道教在其學說的影響下產生。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

4、蔡倫(61?-121)。如果紙是他一個人發明的,他的影響力將在人類歷史中排名第一!「紙」大大的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鑒於紙在文化傳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蔡倫作為紙的主要發明者之一,將彪炳史冊!可以說,蔡倫是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

5、漢武帝(前156年-前87),他是使中國漢民族和漢人王朝確立及壯大的劃時代巨人!他構建文明體系,為中國獨尊儒術兩千年奠下基礎,影響力可謂至深之極。漢武帝實質是漢人的第一大民族英雄,他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漢武帝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並確定以正月為歲首。

7. 玄學在中國歷史上的出色人物有哪些

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其主要的思想基礎和學術要旨是對道家的表達 。可以說玄學是道家的一種分支或改進。
玄學在中國歷史上的出色人物:
1、聖人有情無情問題——何晏
2、本末有無的問題——王弼
3、聲無哀樂的問題——嵇康
4、公私問題——嵇康
5、養生問題——嵇康
6、言意關系問題——荀粲

8. 《易經》剛開始是由誰想出來的,後來又有哪兩位歷史人物對它進行修飾,其中「淺龍勿用」所指的是什麼意思

先由伏羲氏所創,後由孔子進一步修改,主要是由周文王姬昌修改而成。
多數出自於易版經乾卦一說

「潛龍勿權用。」 何謂也?
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 之,憂則違之; 確乎其不可拔,乾龍也。
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
修行高尚的人一般也是比較隱匿的人士。不因為外物的改變而改變,不追求功名利祿,不為混世、對錯而煩惱,高興則行之。
引申出來的意思:
在潛伏時期還不能發揮作用,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
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藏鋒守拙,待機而動。
易經中的意思是 酒食不要輕舉妄動
"潛龍勿用" 也是降龍十八掌的其中一掌, 第四掌。

9. 易經對哪些古人影響最深

伏羲畫卦,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發揚。

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口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周口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庄。此其一。
又,孔子歿,子夏也講易學於河西。但受到孔門同學們的駁斥,認為他對於易學的修養不夠,所以子夏以後的傳承,並夫太准確的資料。唯所世留傳有《子夏易傳》一書,真偽難辯,但確具有古代「易學」思想上的價值。此其二。

西漢的易學:田何授(東武)王同子中、(洛陽)周王孫、(梁)丁寬、(齊)服生,四人皆著《易傳》數篇,但後世已散佚。

其次,自(東武)王同子中一系,再傳(口川)楊何,字元敬。無敬傳京房。房傳梁丘賀。賀傳子臨。臨傳王駿。

丁寬一系,又再傳田王孫。王孫傳施口。口傳張禹,禹傳彭宣。以上都是著名專長易學學者的傳承。至於陰陽、納甲、卦氣等易學,自田何到丁寬之後,又另有一系。

主陰陽、卦氣之說的,由王孫孟喜。喜再傳焦贛,字延壽。著有《易林》一書,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徑。又另一京房,承傳焦延壽的易學,著有《京房易傳》一書,開啟象數易學的陰陽「納甲」之門。

東漢與後漢的易學:西漢的易學,到了東漢時期,其間的傳承似乎已經散失不備。因此象數之學與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後漢的易學,傳承的系統更不分明。此時的著名易學大家,便有馬融、鄭玄、荀爽、劉表、虞翻、陸績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

其中以荀爽的易學,曾經有後人採集當時的九家易學合成一編的論友誼賽,故在後世研究易學中,經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詞,就是對此而言。

鄭玄的易學,開始是學京房的象數。後來才舍離京學,專學費直之說,以孔子《易傳》來解說易學。

漢末的易學,大概都跟著荀爽、虞翻的腳跟而轉,愈來愈加沒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來別走一途,專從老、庄玄學的思想而說《易》了。最為遺憾的,後世的易學,大體上又一直跟著王輔嗣的腳跟

10.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十位人物都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十位人物如下: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國的「千古聖人」。孔子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文化的標志式人物,是中國人兩千年來行為規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學說是古代社會長期的意識形態和官方哲學。在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



2、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秦朝開國皇帝,實質也是中國的開國皇帝。「百代都行秦政法」,他創立皇帝制度,並完成了中國一系列的統一,「廢分封,設郡縣,修驛道」,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的時代,這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譽為「千古一帝」。



3、老子(約前571-前471),中國歷史最偉大的哲學家,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中國歷代統治階級奉行「內用黃老,外示儒術」政治理念。道教在其學說的影響下產生。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



4、蔡倫(61?-121)。如果紙是他一個人發明的,他的影響力將在人類歷史中排名第一!「紙」大大的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鑒於紙在文化傳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蔡倫作為紙的主要發明者之一,將彪炳史冊!可以說,蔡倫是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



5、漢武帝(前156年-前87),他是使中國漢民族和漢人王朝確立及壯大的劃時代巨人!他構建文明體系,為中國獨尊儒術兩千年奠下基礎,影響力可謂至深之極。漢武帝實質是漢人的第一大民族英雄,他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漢武帝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並確定以正月為歲首。



6、毛澤東(1893-1976),新中國的締造者,他的巨大影響包括統一中國、獨立自主、破除迷信、滅絕匪患、打倒孔家店、建立平等觀念和共產主義信念!新中國的影響,就是毛的影響。毛的革命、政治、經濟、國防、外交、工業、民族和人口等方針政策和措施,以及毛的思想、軍事和文學才能,都影響至今!



7、孟子(前372-前289),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其《孟子》一書是中國古代的「四書」之一。孟子的仁政學說和人類性善論,是中國不會出現宗教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孟子加速了中華文明的成熟和強大。



8、隋文帝(541-604),五胡亂華使中國漢民族陷入了類似歐洲黑暗時代的年代,且長達三個半世紀。隋文帝這時統一中國,他使中國避免了蠻夷化!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首先他確立三省六部制度,再次是廢除酷刑,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影響巨大的科舉選士制度。「讀書做官」的歷史動力和影響力大得無法估量。



9、朱熹(1130-1200),朱熹是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繼孔孟以來最傑出的儒學的大師。他的學術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朱熹給中國人帶來了更嚴格的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其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其「存天理,滅人慾」等觀點,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

閱讀全文

與易經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