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遵義市名人的傳記
李功偉 男,1949年生,貴州遵義市人。
❷ 遵義歷史、現代人物
1.梁宗魯,字誠一,婁里瓮生台人(現遵義市桐梓縣獅溪鎮境)道光辛巳(1821)舉人,延至道光己酉(1849)截至知縣,忿不赴任,終老84歲。鄉間稱「誠一先生」。
❸ 請問:遵義有哪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跡
佳答案
紅軍長征事跡: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實行軍事冒險主義、軍事保守主義的戰略指導下,屢戰失利,蘇區日益縮小,形勢日趨嚴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間,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悄然從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連同後方機關共8.6萬餘人進行戰略轉移,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征。它那傳奇式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它激勵著一個有12億人口的中國朝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徵。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在江西渡過於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到陝北,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里,其間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戰斗。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路上行軍一共368天,餘下來的100天大多都在戰斗中渡過。據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中央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跡。
長征一開始就遇到了最殘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蔣介石在江西連續發動四次對中央蘇區的"圍剿",均告失敗。他接受了過去的教訓,改弦更張,放棄了長驅直入的作戰方式,調整部署,採取"穩扎狠打,步步為營,修碉築路,逐步推進"
❹ 遵義市史上出過什麼名人
尹珍尹珍(公元79~162),字道真,東漢牂牁郡毋斂(今正安縣)人,今正安縣新州鎮的古毋斂壩,是尹珍居家、講學、墓葬之地。和帝永元十一年(公元99 年),尹珍20歲時,跋涉千里,到京師洛陽,拜著名儒學大師、經學家許慎為師,研習五經文字。學成,於公元 107 年回故里。手建草堂三楹,開館教學,西南地區自此始有學校教育。尹珍從地方事教育,聲譽漸著,後漢朝廷向地方選舉孝廉,地方官以其精通經學,選入文學科目,向朝廷舉薦。桓帝永興元年(公元153 年)學者應奉任武陵郡太守,「興學校,舉側陋,移風易俗」。尹珍就近前往拜應奉為師,學習圖緯,通三才,師生並顯一時。《後漢書??西南夷列隊傳》載:「桓帝時,郡人尹珍,自以生於荒裔,不知禮義,乃從汝南許慎、應奉受經書圖緯,學成,還鄉里教授,於是南域始有學焉。珍官至荊州刺史。」尹珍功成名就,但年老體弱,遂辭官還鄉,將原學館改名「務本堂」,矢志育人。公元 162 年病逝,葬於務本堂後。尹珍是貴州文化教育的鼻祖,「凡屬牂牁舊縣,無地不稱先師。」也是著名書法家。尤精隸書。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引錄南北朝時期宋朝王愔所著《文字志》,所列秦漢以來著名書法家120人中,便有尹珍其名。尹珍在桑梓辦學授徒,盡心竭力,死而後已,其偉業受後世敬仰。明代貴陽三個書院設尹珍專祠,清代遵義府學教授莫與儔創立漢三賢祠中,專設尹珍祠,貴陽扶風山王陽明祠內附設尹道真祠,印江、銅仁等縣之書院中均設尹公祠。四川境現為重慶市的南川縣、綦江縣均建尹子祠。公元 880 年唐人崔礽在今綏陽縣旺草場立尹珍講堂碑。境內新州鎮的尹珍「務本堂」及「漢儒尹公道真先生之神位」碑,遺跡尚存。清代遵義知府趙遵律《尹珍考》,正安知州於鍾岳《尹道真先生務本堂碑記》對尹珍的身世籍貫作詳細考證。民國 32 年(公元1943年)出版的《貴州名賢傳??尹珍傳》載:民國期間,經中央政府批准,將正安縣劃出一部分另置新縣,命名「道真縣」以志紀念
❺ 遵義的著名人物
尹珍盛覽舍人楊粲楊文冉從周冉琎冉璞鄭珍莫友芝袁鼎盧葆華申祐黎庶昌楊兆麟袁錦道關伯專庸蹇屬先艾吳作棻蔡光舉周國榮謝豐黃齊生周西成楊昌華鄒市明劉遵義塗紀亮宦鄉婁勤儉李功偉蹇宏廖熙文陳沂秦川周林韓念龍王家烈陳鐵毛光翔楊顯涵何知重劉眉生羅再啟劉端裳陳永思柏輝章喻忠桂石志禮張永政楊成熙楊勝萬羅忠福張漢林廖宗廷劉孜胡靈徐青勇莫寒
❻ 遵義縣歷史名人
梁宗魯
梁宗魯,字誠一,婁里瓮生台人(現遵義市桐梓縣獅溪鎮境)道光辛巳(1821)舉人專,延至道光己酉(1849)截屬至知縣,忿不赴任,終老84歲。鄉間稱「誠一先生」。咸豐己未(1859)應知縣江炳琳唆請招降鼻孔山農軍梁三同等,「與之盟誓,絕不加害,誠一亦與賊盟乃出,江宦解省百餘人盡殲。」惜哉「誠一」之譽。梁著有《淡淡歌》、《恬退齋詩文集》、《臘梅詩鈔》二卷。民國《縣志》載10首評曰「大抵撫時感事,自抒胸臆,真朴處取法少陵,可稱詩史」。《耆舊詩》收入30首。《詩集成》於《談談歌》302首中選錄165首,《詩鈔》30首,加檔案館雜錄,共載238首。《詩選》選評《樂捐》等5首。
望 雲
望雨雲翻白,望晴雲堆墨;
似此豈無心,不妨用反測;
為問雲中君,胡為空作色。
這是一首借詠物,寓諷刺的古體詩。引農諺反其意而用之,直刺其「當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以痛斥江炳琳殺降冒功,「樂捐」中飽等丑惡行徑。其《談談歌》白話入詩可取,可有的似直成「勸世文」了。
❼ 貴州歷史上都有什麼名人
張之洞、何應欽、王陽明、楊龍友、周漁璜等。
1、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
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2、何應欽
何應欽(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敬之,貴州省興義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國參加滬軍。二次革命失敗後,再到日本就讀於陸軍士官學校。
1948年5月,任國防部長,次年3月任行政院長,5月辭職,8月去台灣歷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聯合國同志會理事長、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主任委員等職。
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1945年9月,何應欽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岡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這是一個中國軍人所能享有的最大榮耀!
3、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4、楊龍友
楊文驄(1596年—1646年),字龍友,貴州人,明代畫家。流寓金陵(今南京)。萬曆四十七年(1619)舉人,六次會試不中,崇禎七年(1634)選為華亭縣教諭,後遷青田、江寧、永嘉等知縣。
為御史詹兆恆參劾被奪官。楊文驄博學好古,善畫山水。為「畫中九友」之一。生於貴築,獨破天荒,所作台蕖等圖,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結,有元人之風雅去其佻,出入巨然、惠崇之間。
5、周漁璜
周漁璜,清初著名學者,詩人。父親周國柱有四子,漁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漁璜22歲鄉試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歲時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三十六年(1697年)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鄉試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讀。五十年(1711年)簡任順天學政。
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讀學士。五十二年(1713年)晉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檢閱浙江、江南兩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終因操勞過度,年近半百即逝世於任上。
❽ 遵義名人的資料有哪些越多越好
遵義名人輩出,鄭珍、莫友芝並稱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兩度出使日本,至今飲譽扶桑;殿試探花楊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躍於30年代文壇的才女盧葆華,雖英年早逝,卻才華橫溢;國內近代文壇前輩,著名文學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義
❾ 遵義有哪些名人
遵義名人輩出,鄭珍、莫友芝並稱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兩度出使日本內,至今飲譽扶桑容;殿試探花楊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躍於30年代文壇的才女盧葆華,雖英年早逝,卻才華橫溢;國內近代文壇前輩,著名文學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