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分娩歷史故事

分娩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5 22:46:53

❶ 為什麼古時候生孩子要那麼多熱水,是有什麼典故嗎

我們可能在一些歷史書籍和影視劇中發現,古代的女性生孩子的時候總是需要許多的熱水。這可能令許多的現代女性感覺很不可思議,畢竟我們現在生孩子也不需要那麼多熱水,直接推進產房就可以了。

我覺得這可能是由於當時的各方面環境都比較落後的原因吧,沒有一個好的生產環境是不行的。

所以我覺得在各方面條件都不夠發達的古代,生產的時候熱水是必備的,可以幫助減少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

歷史故事 1500字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解釋: 原指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的、暫時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質。

楚國有個書生,由於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財的門路。

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別人就看不見了。」他信以為真,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於看到了一隻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後面,正准備捕捉知了呢!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里,再也辨認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一片一片地試。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後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當面去取人家的東西,結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縣官經過審問,忍住笑,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人想侮辱他,因為他身材矮小,楚國人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請晏子從小門中進去。晏子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中進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國,應該不是從此門中入城吧。"楚國人只好改道請晏子從大門中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人挨著人,肩並著肩,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訪賢明的國君,無能的人就派他出訪無能為力的國君,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楚王立即不好意思了。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❸ 春秋戰國的歷史故事

3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❹ 歷史上那一年才有第一個刨腹產

人類要想順暢地直立行走,就要擁有一個更窄的臀部,人類的盆骨比例比其他哺乳動物的要短很多,這種設計能夠有效地在人類直立行走時支撐體重,但同時也導致產道變得狹窄和不規則,這使難產經常在人類分娩時發生。同時,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擁有了越來越大的大腦。胎兒頭部變得越來越大,這導致了在本已狹窄的產道通過更加困難。
古代最早的剖腹產手術,應該是在已經死亡的孕婦身上進行的。
關於剖腹產最早的權威紀錄,來自公元前700年著名的《羅馬法》:「在破腹取出孕婦肚子里的嬰兒前,禁止將孕婦埋葬。」當孕婦難產而死之後,一般要進行剖腹、取出胎兒才能下葬。這在當時是一種宗教儀式。這便是剖腹產在西方的起源。雖然它並不是作為一項產科技術出現的,但畢竟能搶救活嬰。那時剖腹手術「粗糙」得近乎殘忍—在母親斷氣後的幾分鍾內,切開腹壁和子宮,取出胎兒。多數胎兒已經死了,只有極少的嬰兒能夠存活。
直到1610年,人們才第一次在活人身上行剖腹產手術。1610年4月21日,德國維滕堡大學醫院的手術台上躺著一名箍桶匠的妻子。她必須通過剖腹取出她的第一個孩子,因為她被撞了一下,子宮位置不正。外科醫生耶雷米亞斯·特勞特曼在助產歷史上第一次為活人進行剖腹產手術。他在另外一名外科醫生和兩名助產士的協助下,首先切開產婦高高隆起的腹壁和腹部脂肪,然後沿子宮長軸切開子宮,把孩子和胎盤一起取出來。這個孩子活了9年,而母親在剖腹產手術後4周就去世了。受醫療器械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當時的醫生只知道切開孕婦的腹壁和子宮,取出胎兒之後,竟然不懂得縫合子宮切口,所以大多數產婦在剖腹產手術後,不是死於出血就是死於感染,存活率不足一半。大部分助產士把剖腹產手術稱為蓄意謀殺,所以只有因產婦骨盆小而使產道狹窄,他們才施行剖腹產手術。
到了1876年,開始有醫生為防止產婦子宮大出血或感染,行剖腹產手術時索性將子宮切除,使產婦存活率大大提高,但是做過這樣剖腹產的女人,將永遠失去再懷孕的可能。
直到1882年,一位德國醫生才正式創立了一套剖腹產手術操作規程,並發明了剖腹產手術縫合線。從此,醫生可以把產婦的子宮前壁縱行切開,取出胎兒,然後將子宮的切口縫合起來,使她們以後仍可再次妊娠、分娩,這是剖腹產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隨著麻醉術、傷口無菌處理技術的發展,剖腹產手術不斷改進,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分娩處理手段。
從1970年開始,醫生開始在子宮下段行橫切口取出胎兒,它的優點是出血少、易縫合,手術後不易發生粘連,子宮切口的癒合也比較牢固,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手術方法。
剖腹產是何時傳入中國的?
現代剖腹產技術傳到中國是在19世紀末。
1902年,一位婦女在重慶做波羅氏剖腹產手術,術後母子均存活。術後特為母子二人照了一張相片登在雜志上,這是我國現代剖腹產術後母子均活第一例。
面對難產,傳統的接生婆往往沒有任何行之有效的辦法,剖腹產在中國就開始流行開來。

❺ 大約五分鍾講完的歷史著名故事

趙氏孤兒典故
故事來源:《史記》
時間:春秋時期
地點:今中國的河北省邢台趙孤庄
主要人物:程嬰(鄉間醫生)、趙武(趙氏孤兒)、屠岸賈(晉國將軍)
據《邢台縣志》記裁:「趙孤庄在城西北二十五里,為程嬰匿趙武處。」
「趙氏孤兒」的這段故事最早見之於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趙世家》。晉景公年間,奸臣屠岸賈欲除忠烈名門趙氏。他率兵將趙家團團圍住,殺掉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網的是趙朔的妻子,她是晉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懷著孩子,躲藏在宮中。趙朔有個門客叫公孫杵臼,還有一個好友叫程嬰。趙朔死後,兩個人聚到了一起。公孫杵臼質問程嬰:「你為什麼苟且偷生?」程嬰說:「趙朔之妻正在懷孕,若生下來是個男的,就把他撫養成人,報仇血恨,若是個女的,我就徹底失望了,只好以死報答趙氏知遇之恩。」不久,趙妻就分娩了,在宮中生下個男孩。屠岸賈聞之,帶人到宮中來搜索,沒有找到趙氏母子的藏身之處。母子倆逃脫這次劫難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屠岸賈這次沒找到孩子,絕對不會罷休。你看怎麼辦?」公孫杵臼一腔血氣地問:「育孤與死,哪件事容易?」程嬰回答:「死容易,育孤當然難。」公孫杵臼:「趙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難的事情。讓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嬰家中也有一個正在襁褓中的嬰兒,程嬰含淚採取了調包之計,將自己的孩子抱上,與公孫杵臼一齊逃到了永濟境內的首陽山中。讓妻子帶著趙氏孤兒朝另一個方向逃去。屠岸賈聞之,率師來追。程嬰無奈只好從山中出來說:「程嬰不肖,無法保生趙氏孤兒。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將軍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訴你孩子的藏身之處。屠岸賈答應了。程嬰領路,終於找到隱匿山中的公孫杵臼和嬰兒。
杵臼當著眾人的面,大罵程嬰,他一邊罵一邊佯裝乞求:「殺我可以,孩子是無辜的,請留下他一條活命吧!」眾人當然不允。程嬰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和好友公孫杵臼死在亂刀之下。
程嬰身負「忘恩負義,出賣朋友,殘害忠良」的「罵名」,偷出趙氏孤兒來到了山高谷深、僻靜荒蕪的盂山隱居起來。這一隱居就是十五年,就是這片人跡罕至的深山中,穿梭著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盪著一老一少的對話;就是這片與世隔絕的溝谷中,積聚了一老一少的復仇力量。趙氏孤兒,終於長成了頂天立地的漢子。蒼天不負有心人,程嬰與趙武,在朝中韓厥的幫助下,里應外合,滅掉了權臣屠岸賈。趙氏冤情大白於天下,程嬰忠義大白於天下,公孫杵臼忠烈大白於天下。最後的程嬰,並未品味勝利的美酒,十數年積聚的喪子之痛,喪君之痛,喪友之痛一並襲上心頭,程嬰自刎而死,趙武為此服孝三年。
中國歷史上如果沒有這段傳奇的故事,戰國時代的名門望族趙氏何能復興?何能有後來雄霸天下的趙簡子趙襄子?何能有韓趙魏三家分晉?何能有後世的「三晉」稱謂? 後世為紀念忠烈千秋的程嬰,公孫杵臼,在藏山立廟以祀。廟曰「文子祠」以趙武之謚號趙文子命名。現存山門、牌樓、戲台、鍾鼓樓。碑坊正殿、寢宮、梳洗樓等三十餘處遺跡依山而建,雄偉壯觀,氣勢萬千。近年來,當地愛我論壇又在「文子祠」附近修建了「春秋戰國城」,增設了群雄殿、將相府、忠烈館、古戰場等新的仿古建築,使人們可以進一步了解春秋戰國時代風雲變幻的三晉歷史。
大將軍屠岸賈凶暴殘忍,專權誤國,陷害忠誠正直的大夫趙盾,在他的慫恿下,晉國國君下令:抄斬趙氏滿門。一夜之間,趙盾和他的兒子趙朔、家屬、奴婢等共計三百餘口,倒在血泊中,做了冤鬼。趙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國君的胞妹,倖免於難,被送回內宮居住,此時她已懷有身孕。
幾個月以後,庄姬公主生下一個男嬰,取名趙武,但這一切都逃不過屠岸賈的眼睛,他早已下令,把內宮封鎖起來。庄姬公主以看病為名,把趙家的摯友、鄉間醫生程嬰召進內宮,含淚請求程嬰救孩子出宮。程嬰把趙武放進葯箱准備帶出宮門。守將韓厥見程嬰一腔正義,十分感佩,放走程嬰和趙武,自己拔劍自刎。屠岸賈追查不到趙氏孤兒的下落,氣急敗壞,宣布要把全國半歲以內的嬰兒全部殺光。
為了保全趙氏孤兒和晉國所有無辜的嬰兒,程嬰與退職年邁的大夫公孫杵臼商議,用假相瞞騙屠岸賈:程嬰獻出自己親生兒子代替趙氏孤兒,公孫老人頂替救孤藏孤的罪名,然後由程嬰親自去向屠岸賈告發。屠岸賈聽信了程嬰的舉報,殘忍地殺死了公孫老人和「趙氏孤兒」。晉國上下目睹了這場血腥屠殺,敢怒而不敢言,人們在背後無不切齒痛罵程嬰的賣友求榮。程嬰面對這一切,只有強忍悲憤,默默承受。
十幾年來,程嬰苦心教育,把趙武培養成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為了接近屠岸賈,他讓趙武認屠岸賈為義父。終於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訴了趙武。在守邊歸來的大將軍魏絳的鼎力相助下,趙武拔劍刺向仇人,並告之自己便是他斬不盡、殺不絕的趙氏孤兒。

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殺死,伍子胥逃到了吳國,後來成為了吳王闔閭手下的重臣,吳派孫武興兵伐楚,攻陷了楚都郢,不過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把楚平王從棺材裡拉出來,用鋼鞭撻其屍.
不過這段歷史,我沒有找到編年,具體伍子胥父兄被殺,從楚國逃出來,到後來鞭屍。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❻ 生孩子吃紅雞蛋的古典故事

在中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紅雞蛋,滿臉串,今年吃你的喜饃饃,明年吃你的紅雞蛋。」喜饃饃是一種婚慶吉祥的風俗食品,俗傳:喜饃饃帶回去,親人吃了得吉利。因此,這句歌謠屬於祝福的吉語,再從字面上理解,此句開頭和結尾的兩處紅雞蛋代表的含義並不相同,前一個「紅雞蛋」是作為一種聖物出現,有祈子賜福之功;而後一個「紅雞蛋」則成為了孩子降生的報喜標志,也是一種起宣告作用的物體。向親友分發用顏料染紅的雞蛋,是通行於全國各地的一種表達喜慶的方式,常用於結婚、生育、做「滿月」等各種喜慶場合,以示慶賀並圖吉祥。那為什麼民間要分發「紅皮的雞蛋」來表示喜慶快樂呢,本文將根據此民謠討論「紅雞蛋」的民俗含義。

二、各地分食紅雞蛋的傳統。

中國民間歷來有分食紅雞蛋的傳統,主要是賀降誕之喜或祈求子嗣。以下為幾處小地留有的紅雞蛋習俗。

1. 山東微山縣在新娘送入洞房後,由攙扶下轎的婦女為她開臉,用染了紅色的雞蛋在她臉上滾幾趟,邊滾邊念吉語:「紅雞蛋,滿臉串,今年吃你的喜饃饃,明年吃你的喜雞蛋。」

2. 還有的農村地區在舉行婚禮的前一、二天時,女方要進行一道美容工序:絞臉,她們把前額和後頸露出的一些絨毛用兩根擰成麻花狀的紅線「絞」下來,具體請兩位大嫂輪番操作,一緊一松,一松一緊,把絨毛「絞」掉,「絞」完臉以後,用兩個紅雞蛋在臉上滾,一邊滾一唱道:「紅雞蛋、滿臉串,今年喝喜酒,明年把『喜』見!」。然後,在新娘臉上撲些粉,既蓋住了被「絞」出的血點,又美化了容顏。紅雞蛋在這個程序中也起到了作用,雖然具體的唱詞有異,但表達內容不變;

3. 舊時膠縣生男孩第三天向娘家報喜,女孩第六天報喜,婆家人去時帶1斤重的饅頭20個,娘家必須全留下,否則小孩不好養,娘家要回上19個紅雞蛋、4碗小米,路上碰到的第一個人要送紅雞蛋,這叫做「人人喜」;

4. 蓬萊縣生男孩帶公雞去報喜,生女孩報喜用母雞,由此可以看出雞和雞蛋在民間傳統風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5. 鄒縣男孩報喜用一本書,女孩報喜用一朵花,此外還給鄰居親友送「報喜蛋」,即染紅色的雞蛋,娘家和親友鄉鄰前來祝賀新喜,叫做"送粥米"或"送湯米";在開封一帶,嬰兒出生後報喜常帶紅雞蛋。如果是男孩,要六個或八個,必得雙數,染紅後還要在雞蛋的一頭用墨點一個黑點,表示「大喜」,男孩送雙數的原因是,孩子長大以後好找媳婦,和媳婦成雙成對,必能花好月圓。如果是女孩,雞蛋只染紅色,不點黑點。數量是5個或7個,必須是單數,表示「小喜」。送了單數的雞蛋,說明家裡添了女孩,將來好嫁出去。

三、紅雞蛋民俗的淵源。

分食紅雞蛋的傳統在各地許多民族都存在,主要觀點有:卵生神話說、祥瑞之物說、圖騰崇拜說、生殖崇拜說和辟邪禳災說五種。

1. 卵生神話說:
我國先民在想像中追溯著天地形成、人類起源,綜合古籍可總結出「卵生」神話的影響。在三國徐整所著《三五歷紀》中最早對始祖盤古氏開天闢地故事有了記述:「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令,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又有《史記》述商人起源:有娀氏的女兒簡狄「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為商人始祖;又述秦人起源:顓頊氏的孫女女修在織帛時,「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乃秦人始祖。正是這種朦朧的對於「卵」的原始崇仰,在民間形成了將雞蛋和出生、傳宗接代聯繫到一起的傳統文化。且紅色在民間被看成是喜慶祥瑞之色,因此多為紅皮雞蛋。

2. 祥瑞之物說:
紅雞蛋之功,非單食用,民間自古就有「雕卵畫蛋」之工藝品,而且,這在風俗資料中也可找到諸多歷史記載。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有「鏤雞子」習俗,注雲:「古之豪家,食稱畫卵。今代猶染藍茜雜色,仍加雕鏤,遞相餉遺,或置之盤俎。」以此可知,「鏤雞子」或畫卵,就是在雞蛋上染畫顏色後,朋友間作為相互饋贈、食用佳品。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五引《鄴中記》里也有「寒食日,俗畫雞子以相餉」的記載,都說明此習俗一直在民間流傳,並逐漸發展成熟為一門民間傳統工藝,在各種喜慶場合成為饋贈佳品,顏色也慢慢演變到單一的最能渲染喜慶之意的紅色。直到現在,雕卵畫蛋依舊是一種民間工藝品,人們從對「卵」的崇拜,發展到了喜愛紅蛋並視之為祥瑞之物。

3. 圖騰崇拜說:
從考古學的角度可探知中國原始文化中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對於「鳥」的圖騰崇拜,河姆渡、良渚、馬家窯文化中有大量鳥紋形象,而古人所謂「玄鳥」,包括而後成為中華民族代表性圖騰之一的鳳凰,均以未經馴化的原雞為原型。於是,「雞」便成為了人們的原始圖騰崇拜在現實中的依託。《史記?秦本紀》中有吞卵的女修,其後裔大廉「實鳥俗氏」,「身體是鳥而能人言。又雲口及手足似鳥也。」由此知秦人也以野雞為圖騰。從對雞的喜愛崇仰,逐漸發展成民間的紅蛋習俗,滲潤著濃郁的歷史信息。

4. 生殖崇拜說:
紅蛋習俗是原始社會人類生殖崇拜文化的遺留,蛋既能孵雞,故人食蛋便能生子,因此古人每以「雞子」代稱雞蛋。這種基於對雞蛋功能的認識而形成的思路,可以從一系列具體的行為方式中尋繹出來。雲南鶴慶一帶的白族少婦,每逢春耕前多到河塘乞育,乞育者手握兩個煮熟的紅雞蛋,到塘里沐浴,並用紅蛋滾擦身體,回家後與丈夫分食紅蛋。這種紅蛋滾擦身體的行為,便與本文開頭民謠中唱得「紅雞蛋,滿臉串」極為相似。那麼,本身就有孵育子嗣功能的雞蛋,何以又要染成紅色呢?對此,「生殖崇拜說」也做出了不同於「卵生神話說」所謂紅為喜慶之色的解釋,而認為此乃初民的經血崇拜觀念的傳承。此種觀點有《中國史稿》為證:「據了解,一些近代仍處於原始社會階段的氏族部落中,有的認為紅色代表鮮血,是生命的來源和靈魂的寄生處」(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第一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1頁)。

5. 辟邪禳災說:
紅蛋習俗也起源於辟邪禳災的巫醫之術的運用。古人以雞為百禽之長,認為其具有鎮伏妖魅的作用,如《春秋運斗樞》雲:「玉衡星精散為雞」;《春秋解說辭》雲:「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等等,都反映出古人對雞之神性的認識。雞從蛋出,蛋由雞生,則蛋亦有神性是理所當然的。舊時民間還盛行用雞蛋占卜之俗;古人又以為凡遇喜慶之事,必有妖魅相擾,或某些特定的節氣與時辰,必有病疫侵人,所以食蛋防範。像今天中原和西南一些地區的「三月三,吃雞蛋」風俗,以及民間流行的新婚之夕讓新人分食紅蛋的傳統,都可推探出紅蛋習俗實由雞蛋辟邪的巫術演繹而來。

綜上所述,紅雞蛋在中國民間是祥瑞之物,有賜福送子喜慶安樂之意,本文開頭的民謠小曲,即是在婚前或儀式上眾親友對於新人的一生平安幸福、家族子孫滿堂的最美好的祝福。

❼ 求歷史故事(急)

趙氏孤兒典故
故事來源:《史記》
時間:春秋時期
地點:山西省襄汾縣趙康鎮境內
主要人物:程嬰(鄉間醫生)、趙武(趙氏孤兒)、屠岸賈(晉國將軍),公孫杵臼(趙朔的門客)
「趙氏孤兒」的這段故事最早見之於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趙世家》。晉景公年間,奸臣屠岸賈欲除忠烈名門趙氏。他率兵將趙家團團圍住,殺掉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網的是趙朔的妻子,她是晉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懷著孩子,躲藏在宮中。趙朔有個門客叫公孫杵臼,還有一個好友叫程嬰。趙朔死後,兩個人聚到了一起。公孫杵臼質問程嬰:「你為什麼苟且偷生?」程嬰說:「趙朔之妻正在懷孕,若生下來是個男的,就把他撫養成人,報仇血恨,若是個女的,我就徹底失望了,只好以死報答趙氏知遇之恩。」不久,趙妻就分娩了,在宮中生下個男孩。屠岸賈聞之,帶人到宮中來搜索,沒有找到趙氏母子的藏身之處。母子倆逃脫這次劫難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屠岸賈這次沒找到孩子,絕對不會罷休。你看怎麼辦?」公孫杵臼一腔血氣地問:「育孤與死,哪件事容易?」程嬰回答:「死容易,育孤當然難。」公孫杵臼:「趙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難的事情。讓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嬰家中也有一個正在襁褓中的嬰兒,程嬰含淚採取了調包之計,將自己的孩子抱上,與公孫杵臼一齊逃到了永濟境內的首陽山中。讓妻子帶著趙氏孤兒朝另一個方向逃去。屠岸賈聞之,率師來追。程嬰無奈只好從山中出來說:「程嬰不肖,無法保生趙氏孤兒。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將軍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訴你孩子的藏身之處。屠岸賈答應了。程嬰領路,終於找到隱匿山中的公孫杵臼和嬰兒。
杵臼當著眾人的面,大罵程嬰,他一邊罵一邊佯裝乞求:「殺我可以,孩子是無辜的,請留下他一條活命吧!」眾人當然不允。程嬰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和好友公孫杵臼死在亂刀之下。
程嬰身負「忘恩負義,出賣朋友,殘害忠良」的「罵名」,偷出趙氏孤兒來到了山高谷深、僻靜荒蕪的盂山隱居起來。這一隱居就是十五年,就是這片人跡罕至的深山中,穿梭著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盪著一老一少的對話;就是這片與世隔絕的溝谷中,積聚了一老一少的復仇力量。趙氏孤兒,終於長成了頂天立地的漢子。蒼天不負有心人,程嬰與趙武,在朝中韓厥的幫助下,里應外合,滅掉了權臣屠岸賈。趙氏冤情大白於天下,程嬰忠義大白於天下,公孫杵臼忠烈大白於天下。最後的程嬰,並未品味勝利的美酒,十數年積聚的喪子之痛,喪君之痛,喪友之痛一並襲上心頭,程嬰自刎而死,趙武為此服孝三年。

❽ 歷史故事

勾踐滅吳:前496年,吳王闔閭攻越兵敗而亡,死前囑其子夫差復仇。夫差練兵三年,於494大敗越兵,越幾亡。越王勾踐領五千殘兵退守會稽,外示弱求和於吳,內取十年生聚、富國強兵之策,終於滅掉了吳國。
越王勾踐退守到會稽山上,向三軍下令說:"凡是我父輩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夠幫助我出謀劃策打敗吳國的,我將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大夫文種進見回答說:"我聽說,商人夏天的時候就准備皮貨,冬天的時候就准備細葛布。天旱的時候就准備船,有大水的時候就准備車輛,就是打算在缺少這些東西的時候派上用場。即使沒有被四鄰侵擾的時候,然而謀臣與武士,不可不選拔出來供養他們。就像蓑笠一樣,雨已經下來了,肯定要到處找。現在君王您已經退守到會稽山上了,然後才尋求出謀劃策的大臣,恐怕太遲了吧?"勾踐說:"如果能夠讓我聽聽您的高見,又有什麼晚的呢?"於是就拉著文種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終於使文種去吳國議和。
隨後,越王就派文種到吳國去求和。文種對吳王說:"我們越國派不出有本領的人,就派了我這樣無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對您大王說,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說:我們越王的軍隊,不值得屈辱大王再來討伐了,越王願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獻給大王,以酬謝大王的辱臨。並請允許把越王的女兒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兒作吳國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兒作吳國士的婢妾,越國的珍寶也全部帶來;越王將率領全國的人,編入大王的軍隊,一切聽從大王的指揮。如果大王您認為越王的過錯不能寬容,那麼我們將燒毀宗廟,把妻子兒女捆綁起來,連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後再帶領現在僅有的五千人同吳國決一死戰,那時一人就必定能抵兩人用,這就等於是拿一萬人的軍隊來對付您大王了,結果不免會使越國百姓和財物都遭到損失,豈不影響到大王加愛於越國的仁慈惻隱之心了嗎?是情願殺了越國所有的人,還是不花力氣得到越國,請大王衡量一下,哪種有利呢?"
夫差想聽取文種的建議,與越國和好。吳國大夫伍子胥進諫說:"不行!吳國與越國,是世代的仇敵,經常打仗;外有三條江水環繞,老百姓沒有地方遷移。有吳國就沒有越國,有越國就沒有吳國。這種局面將不可改變。我聽說,住在陸地上的人習慣於住在陸地上,依水而居的人習慣於住在水旁。中原各國,即使我們主動進攻,把他們打敗了,我們也不能長期住在那裡,也不習慣乘坐他們的車子;而越國,我們主動進攻,把他們打敗了,我們就能長期住在那裡,也能乘坐他們的船。這是消滅越國的有利時機,千萬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滅越國!如果您失去這個有利的時機,以後後悔也來不及了。"
越國人把八個美女打扮好,送給吳國的太宰,對他說:"您如果能夠讓吳王赦免了我們越國的罪行,還有更漂亮的美人會送給您。"太宰就向吳王夫差進諫說:"我聽說,古代討伐一個國家,對方認輸也就行了;現在越國已經認輸了,您還想要求什麼呢?"吳王夫差就與越國訂立了盟約而後撤兵了。
勾踐對國人說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夠,與吳國這樣的大國作對,導致老百姓流離失所,橫屍原野,這是我的罪過。我請求你們允許改變治國政策。"於是埋葬已經死去的人,慰問受傷的人,供養活著的人;誰家有憂就去慰問,誰家有喜事就去祝賀;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來,親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認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認為應該做而沒有做的,就補做。然後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個士做吳王的僕人。勾踐自己還親自為夫差充當馬前卒。
勾踐的地盤,南到句無,北到御兒,東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積長寬達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輩兄弟和他的兄弟發誓說:"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國君,四方的老百姓都來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現在我無能,將率領你們夫婦們繁衍生息。"於是下令:青壯年不準娶老年婦人,老年不能娶青壯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歲還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歲還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樣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報告,公家派醫生守護。生下男孩,公家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下女孩,公家獎勵兩壺酒,一頭豬;生三胞胎,公家給配備一名乳母;生雙胞胎,公家發給吃的。嫡長子死了,減免三年的賦稅;庶子(妾所生的孩子)死了,減免三個月的賦稅:埋葬的時候還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親兒子(死了)一樣。還下令老而無妻的人、寡婦、患病的人、貧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錢供養教育他們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供給他們整潔的住處,給他們穿漂亮的衣服,讓他們吃飽飯,而切磋磨礪義理。前來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廟堂上舉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踐親自用船載來稻穀和肉。越國出遊的年輕人,沒有不供給飲食的,沒有不給水喝的:一定要問他叫什麼名字。不是自己親自耕種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親自織的布就不穿。這樣連續十年,國家不收賦稅,老百姓都存有足夠三年吃的糧食。


越國的父老兄弟都請求說:"從前吳王夫差讓我們的國君在各諸侯國面前丟盡了臉;現在越國也已經克制夠了,請允許我們為您報仇。"勾踐就推辭說:"從前打敗的那一仗,不是你們的罪過,是我的罪過。像我這樣的人,哪裡還知道什麼是恥辱?請暫時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請求說:"越國全國上下,愛戴國君您,就像愛自己的父母一樣。兒子想著為父母報仇,做臣下的想著為國君報仇,難道還有敢不盡力的人嗎?請求再打一仗!"勾踐就答應了,於是招來大家宣誓,說:"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國君,不擔心自己的人力不夠用,擔心的是自己缺少羞恥之心。現在夫差那邊穿著水犀皮製成鎧甲的士卒有十萬三千人,(我)不擔心軍隊士兵缺乏羞恥之心,卻擔心軍隊士兵不夠多。現在我將幫上天消滅他。我不贊成個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進同退。前進就想到將得到賞賜,後退則想到要受到懲罰;像這樣,就有合於國家規定的賞賜。前進時不服從命令,後退時沒有羞恥之心;像這樣,就會受到合於國家規定的刑罰。"
伐吳行動果斷開始了,越國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勵。父親勸勉兒子,兄長勉勵弟弟,婦女鼓勵丈夫,說:"哪還有像我們的國君這樣體恤百姓呀,哪能不為他效死呢?"因此在笠澤打敗了吳國,又在沒(古地名,在蘇州附近)再次打敗了吳國,又在吳國郊外再次打敗它。於是越國就滅掉了吳國。
夫差求和說:「我的軍隊,不值得您討伐了。請允許我把財寶、美女進獻給您。」勾踐回答說: 「過去上天把越國賜予吳國,可是吳國不要;現在上天又把吳國賜予了越國,越國難道可以不聽從天命,卻聽從您的指令嗎?請允許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東邊,我和你同為越國的君主吧。」夫差回答說:「我比你年長一點,你如果不忘周室,給我們吳國一小塊立足之地,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說:『我將會滅了你的國家,毀了你的宗廟』,我只有請求一死,我還有什麼臉面來面對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帶領軍隊進攻吧。」越國就此滅了吳國。

閱讀全文

與分娩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