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明人故事

歷史明人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5 20:59:58

Ⅰ 歷史上的名人故事

抗美援朝里的黃繼光,邱少雲。
中國葯聖——李時珍一本《本草綱目》
天可汗——李專世民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淵屬次子。隋末,李淵先後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太原留守,負責鎮壓今山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和防備突厥,李世民隨父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
飛將軍——李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一是西漢時期發源於趙郡的李氏。他們的始祖是李璣,他是李崇的四弟,在秦朝任太傅的官職。他的兒子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國丞相李牧。趙郡李氏在唐朝以前的聲望高於隴西李氏。
李氏,皋陶為堯大理,因官命族為理氏。商朝末年,理征改理氏為李氏。其後代世系:
一是秦朝發源於隴西郡的李家。他們的始主是李崇,秦朝隴西守。第四代孫子叫李仲翔,是河東太守,征西將軍,後戰死沙場。
平民闖皇宮——李自成明王朝被自己人推翻了,卻讓外族入侵了,想想歷史還真蠻可笑。成功就墮落,歷史的真理。中國正史卻沒有把他算做皇帝,實在又是一個遺憾!畢竟人家也是揮霍多年的血汗的。
開國大典,毛澤東

胡適、魯迅、毛澤東、蔣介石、張學良、周恩來、共和國十大元帥,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短

1、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2、劉備三顧茅廬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占據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卧龍崗諸葛草廬山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

3、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

東漢末年三國爭霸時期,孫權想取回荊州,周瑜獻計「假招親扣人質」。諸葛亮識破,安排趙雲陪伴前往,先拜會周瑜的岳父喬公,喬公說動吳國太在甘露寺見面,吳國太真的將孫尚香嫁給劉備。孫權與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4、項羽自刎烏江

秦王朝被推翻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數年戰爭,史稱「楚漢相爭」。在近五年的楚漢戰爭中,項羽由強大轉為弱小,最後被劉邦的軍隊包圍。這則故事記述了項羽的最後一戰,此時他帶著幾十人突圍。逃到烏江邊。最後自刎身亡。

5、匡衡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學習而沒有蠟燭,鄰居家有蠟燭而不逮捕,張衡於是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的。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於是張衡和他的僱工而不要求賠償。主人很奇怪,問他,他說:「我希望得到主人的書都讀的。主人感嘆」,資助寫信,成功大學。

Ⅲ 十則歷史文化名人故事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歷史名人故事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張廣厚吃書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
勤學好問的伽利略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他喜歡提問題,不問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比羅教授不高興地說:「你提的問題太多了!你是個學生,上課時應該認真聽老師講,多記筆記,不要胡思亂想,動不動就提問題,影響同學們學習!」「這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動不動就提問題。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麼解釋?」伽利略沒有被比羅教授嚇倒,繼續反問。「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搬出了理論根據,想壓服他。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台。後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於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Ⅳ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1、孫叔敖的故事:荒丘的福音

孫叔敖是春秋時楚國名臣,在他重病纏身的時候,他告誡兒子說:「大王有很多次要賜給我封邑,我都沒有接受,這樣做是為了在我升天以後,大王會給你封地。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你千萬不要接受土地肥美的地方!

在越國和楚國之間有一塊荒丘,那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那個地方名聲不好,土地也不肥。因為楚國人信鬼神而越國人也把祈求鬼神賜福避禍當做常事,因而他們都不會爭奪這塊「不祥之地」。你可以靠這塊土地來成就你的事業。」

孫叔敖死後,楚王果然要賜給他的兒子一些肥美的土地。他的兒子沒有接受,只請求將「寢丘」那塊荒地封給自己,楚王痛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結果一直到漢代,孫氏家族在那裡一直得到繁衍。

5、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

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Ⅵ 歷史名人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藝術大師徐悲鴻在重慶江北盤溪從事藝術創作和研究活動,有不少傳聞甚廣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畫貓贈「馬」這兩件小事能鮮明地反映他的個性和人品。
1941年,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國立中央大學的進步師生對蔣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紛紛口誅筆伐。在中大藝術系任教的徐悲鴻懷著無比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盤溪籌辦的中國美術學院後,滿懷悲憤畫了一幅《怒貓圖》,圖中一隻小老虎似的雄貓立於巨石上,豎起兩耳,怒睜著一雙像電燈泡一樣閃閃發光的圓眼睛,貓須挺直如利錐,咬牙切齒,微張巨口,面向紙外作捕鼠狀。圖上沒有題詞,只寫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個小字,並蓋上了悲鴻名章。不久田漢來訪,悲鴻將此畫給他看,田漢贊不絕口,當即吟詩一首,用遒勁的書法寫在畫幅的右上角。詩雲:「已是隨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連宵,共嗟鼠輩驕橫甚,難怪悲鴻寫怒貓。詩中對徐悲鴻愛憎分明的正義感給予褒揚。
也就在這個期間,由於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迫使許多國立學府隨政府遷來重慶,僅沙坪壩就集中了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重慶大學、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國立中央工校等很多學校。遺憾的是沙坪壩學校雖多,卻沒有一家像樣的書店,更不見有能出版和銷售進步書籍的地方。因此莘莘學子一再呼籲,渴望有人來玉成這件好事。當時有個名叫陳汝言的江蘇人,想順應民心,辦一個「正風出版社」,但苦於缺乏開辦經費。怎麼辦

Ⅶ 歷史名人簡短小故事

歷史長河川流不息,從古代到現代名人成千上萬,他們的故事源遠流長,想必每個人都聽過一些名人事跡,下面分享幾個我聽過的名人事跡。

首先就是成語懸梁刺股的主人公,在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叫做孫敬政治家,而這位政治家之所以能夠讓現在的人記住,主要是因為年輕的他非常勤奮好學,一有時間就會關起門在裡面獨自的學習,可以用廢寢忘食去形容他學習的態度。

另外一位數學家華羅庚,這位名人非常愛讀書,但是他讀書的時候不會像平常人一樣從頭開始讀,而是選擇自己拿著一本書想像裡面的情節,然後再翻開書本,如果書中的內容和自己的想法一樣,那麼這本書將被淘汰,他的這種讀書的方法,不僅節省了個人的時間,更是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Ⅷ 推薦近代明人的歷史故事

李大釗(1889-1927)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和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求學。1913年底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期間,曾參加反對袁世凱復辟、賣國的斗爭。1916年5月回國後任北京《晨鍾報》主編。1917年1月又任《甲寅》日刊編輯。在此期間,在《甲寅》、《新青年》等刊物上發表了不少宣傳民主主義思想和社會進步的文章。1917年底,入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並參與編輯《新青年》,先後任北京大學評議會評議員,經濟、歷史等系教授。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率先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先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等著名論文,和陳獨秀等創辦《每周評論》,積極領導了五四運動,並和以胡適為代表的改良主義作堅決斗爭。1920年春,和陳獨秀開始醞釀籌建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在北京創建共產黨小組,11月小組改稱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任書記。中共一大後,成立中共北京地方委員會,任書記,負責領導北京和北方地區黨的工作。1922年8月,參加中共中央特別會議,為候補中央委員,贊成國共合作。1923年6月,赴廣州參加中共三大,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被任命為中共中央駐北京委員。會後,組建中共北京區執行委員會兼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1924年3月兼任委員長(1925年1月中共四大後委員長改稱書記)。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並負責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北京執行部的工作。同年6月,作為中共代表團首席代表,赴蘇聯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同年11月離蘇回國。1925年1月,當選為中共四大中央委員。同年10月,取消中共北京區執行委員會兼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的建制,分別組建中共北方區執行委員會(簡稱北方區委)和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任北方區委書記。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共北方區委,積極組織和領導北方的革命運動,多方與馮玉祥國民軍合作,開展推翻北京軍閥政府的斗爭,組織北方人民支援北伐戰爭。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後,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緝,遂避入蘇聯駐北京大使館兵營,繼續堅持斗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派軍警搜查蘇聯大使館,李大釗等60餘人被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義。

謝晉元:四行倉庫八百孤軍狙擊日寇 淞滬會戰時期,上海寶山重鎮大場失守後,我軍側背失去了屏障,主力部隊不得不撤向蘇州河以南。10月26日,團副謝晉元奉命指揮八十八師五二四團一營掩護主力撤退。任務完成後,上級命令謝晉元率部守閘北的衛四行倉庫。四行倉庫是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和鹽業銀行四家銀行的倉庫,稱為「四行倉庫」,位於上海市區的泥城橋北堍,是一幢七層鋼筋水泥大樓,三面厚牆,僅南面有窗,鋼筋混凝土結構,可抵禦抗日寇本的中型山炮轟擊。 當時四行倉庫西面的烏鎮路與北面的國慶路已被日寇佔領;南面是蘇州河,東面是公共租界,此時謝晉元營實為「四行孤軍」。 謝晉元進駐四行倉庫後,迅速組建工程隊,設計一種分解式的鋼筋水泥碉堡,再利用原有房屋、殘牆及沙袋、鋼板構建工事聯結,做成一道道互相支援、火力交叉的縱深防禦網。他要求營、連長仔細檢查工事建築是否堅固。一天中午,敵人突然向我軍駐地猛轟,炮彈如暴雨般落下,掩蔽部附近一座最高的四層樓房被炸成平地,我軍陣地卻沒有傷亡,有效地狙擊敵人瘋狂進攻。事後,孫雲副班長說:「還是謝長官有經驗,否則我們這一班人全犧牲了。」 趁打退敵人之機,謝晉元連忙指揮部隊拉鐵絲網,堆沙包,設火力點等。在修築工事過程中,發現大樓南端連著一家煙紙店,店內有電話,且出店門有曲折小道與租界相通。這是孤軍與外界聯系的唯一渠道。 謝晉元在戰斗間隙,謝晉元寫信給孫元良師長,表示他抱著為國捐軀「必死決心」跟敵人戰斗。 在謝晉元率軍跟敵人激戰後的間隙,女童子軍楊惠敏不顧白天日軍的嚴密監視,扯起一面大幅國旗,跳進蘇州河泅過去,潛入四行倉庫,把國旗送到謝晉元孤軍手中。29日清晨,四行倉庫屋頂上一面大幅國旗迎風飄揚。當時閘北一帶只有太陽旗在飄動,這面唯一的中國國旗在倉庫大樓樓頂升起,外引人注目,隔河觀望的上海市民無不拍手歡呼,頓時歡聲雷動。甚至不少市民從市郊等地趕來,向國旗歡呼致敬,為四行孤軍助威,許多人熱淚滾滾,久久不忍離去。迎風招展的國旗不僅震奮了我軍官兵的心,而且震奮上海市民團結抗敵的決心。不久,上海乃至全國響徹《歌八百壯士》: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 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 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 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盪。 在一次謝晉元部打退敵人的時刻,《立報》記者樊放趁機潛入四行倉庫要采訪謝晉元。當時,謝晉元正在緊張進行作戰布署,連忙激動地叫副官轉達他的話:「請向上海市和全國同胞致意,感謝同胞們的深切關懷和慰問。為了中華民族,我們將不惜打到最後一槍一彈,流盡每個人的最後一滴血,誓與日寇戰斗到底!這是一個中國人的氣節,請同胞們放心!」 日軍決心拔除四行倉庫這顆眼中釘,多次重兵攻擊,甚至使用連排炮擊。謝晉元部隊居高臨下,機槍、排槍、手榴彈等一齊開火,一次一次擊潰敵人進攻,陣地前日軍鮮血染紅黑土,傷兵凄號,敵屍枕藉。謝晉元向上級報告戰況時說:「據瞭望哨報告,斃敵在八十名以上,二十八日晨六時許,職親手狙擊斃敵二名,租界民眾觀看者拍掌歡呼。」 經過四天四夜的慘烈戰斗,日軍集中兵力、火力猛烈攻擊,但我四行倉庫守軍巋然不動。在短短4天里,在四行倉庫這塊彈丸之地,我軍擊退敵軍數十次進攻,斃敵200多人,傷者無數,我軍僅陣亡7人,傷56人。 日軍見硬攻不行,便轉而威脅英、法租界當局,限令他們命「四行孤軍」48小時內退出四行倉庫,否則日軍將沖入並佔領租界。英、法等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威逼蔣介石政府下令謝晉元守軍撤出四行倉庫。 1937年10月29日,謝晉元預感到形勢嚴峻,寫下了遺書:「晉元決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價。餘一槍一彈,亦必與敵周旋到底!」10月30日晚謝晉元接蔣介石的手令:「珍重退入租界,繼續為國努力。」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謝晉元只能籌劃如何安全撤退。第二天,敵人趁我軍撤退時,以飛機大炮猛烈攻擊四行倉庫,並派兵狙擊。謝晉元以3挺機槍掩護,率部迅速沖出重圍,退入英租界。部隊退入英租界後,被英軍解除武裝,送往膠州公園「孤軍營」。 後來,日本人買通內部叛徒殺害了謝晉元,時年僅33歲。上海人民為了紀念民族英雄謝晉元,建立了晉元中學,還建造了晉元路。

閱讀全文

與歷史明人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