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專題

歷史人物專題

發布時間:2021-02-25 20:41:42

歷史人物的感恩事跡

司馬遷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跡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於公元前87年,48歲終。現司馬遷墓祠,在韓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鎮南門外,位於黃河西岸的梁山東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這樣可以么?

⑵ 歷史人物專題節目策劃怎麼些,

先介紹生平——他就是XXX。
列舉幾個故事~~~
總結,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情感~

歷史名人故事大全

⑷ 我們要做一個歷史人物的介紹專題,不知道選誰

那就看你對那一個人物比較熟悉了;最好是選一個在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歷史上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因為那樣的話會吸引到大家的;我認為比較有爭議的任務有曾國潘和他的門生李鴻章;還有晚請末代皇帝浦儀那是在民國以前的人物 民國以後的任務有很多一些偉人那就不必要了呀;例如你可以選擇一些在革命戰爭時期先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後對中國社會的認識以後轉想共產黨的人物;這樣的歷史人物有很多;比如衛立煌;傅作儀;發動西安政變的張學良和楊虎成;他們可是中國革命戰爭的關鍵人物;你也可以在網上查找一些關於你選定人物的資料;加深你對他們的了解;那樣你的演講會更精彩

⑸ 中國歷史專題有哪些

古代史 近代史 現代史

⑹ 曹操的歷史人物專題報告 急需!!!

曹操,是三國時期地主階級中頗有才乾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對曹操的評價,歷來有毀有譽。五十年代末,史學界對曹操評價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多數同志同意為曹操翻案。近年來,有的同志又對曹操的評價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擬就新近對曹操的評價問題的論討作一概述。

一、關於曹操鎮壓黃巾起義的問題

劉知漸在《評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重慶師院學報》1983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指出曹操鎮壓黃巾起義並未「繼承了黃巾的事業」。黃巾起義的主要目的是要推翻東漢政權。而曹操則代表著東漢統治階級的利益,全力鎮壓黃巾,致使黃河南北的黃巾軍主力很大部分都葬送在他的手裡。他還利用陰謀手段把投降的黃巾余眾三十餘萬變成維護東漢王朝的地主武裝。他雙手沾滿了人民的鮮血,是鎮壓人民的劊子手。他就是以此而登上當時的歷史舞台的。周桓《再論曹操》(《河北大學學報》1981年第1期)也認為,曹操不僅鎮壓黃巾,而且對黃巾起義的餘波——屯田民起義也不手軟,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的向前發展。

高光復在《曹操評價中的兩個問題》(《北方論叢》1984年第6期)一文中則認為,就曹操一生來說,他的主要活動不是打黃巾,而是消滅群雄,統一北方。他崛起之時,黃巾起義的主流早已撲滅。他雖接受青州黃巾軍降眾,但不是消滅他們,而是加以改編,使他們為自己的統一事業服務。以後他討伐的對象已不是農民軍,而是那些分裂割據勢力。

二、曹操與曹魏屯田制

劉知漸認為,「曹操的屯田是倒退的,因為曹操的屯田和西周封建主的井田制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曹操在其《度關山》詩中公開歌頌井田制,司馬朗也曾向他建議恢復井田制。他屯田的做法,是鎮壓黃巾起義中奪占的「資業」,強迫失敗的起義戰士耕種;同時又借「招募」為名,強征自由民作屯田客。在當時「客」、「奴」同義。屯田客實質上就是曹魏政權的官有農奴,毫無人身自由,故客多逃亡。由上可見。曹操的屯田是歷史的倒退,不值得贊揚。

高光復則認為,曹操屯田的目的是為了獲取軍糧,兼並群雄,克平天下。他把失敗的起義農民與土地重新結合起來,解決了漢末以來嚴重存在的流民問題,使荒蕪的土地得到開發,有利於水利事業的興修,對漢末經濟的恢復有重要意義。他不同意劉知漸對曹魏屯田制的看法。指出「井田制偏重於勞動力對土地的依附,曹操的屯田偏重於國家對勞動力的控制」,二者不能相混。而且,屯田制之外還有大量的自耕農經濟,它並不能確定一個朝代生產方式的性質。韓國磬《曹魏的屯田》(《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2年第1期)強調不能忽視當時的歷史條件而完全否定曹魏的屯田制。曹操實行屯田。制,其目的固然在於把勞動力束縛在農業生產上,以利於封建統治和封建剝削,但其作用是巨大的(作用同前)。

高敏在《關於曹魏屯田制的幾個問題》(《史學月刊》1981年第1期)中認為,曹魏屯田制雖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不應過高估計。他指出,在屯田制度下,農民階級除納高額地租外,還得服役甚而納稅。他們並沒有因為屯田而得到任何好處。他們被嚴格束縛於土地之上,無人身自由,因而「民不樂,多逃亡」;同時,屯田民還以武裝斗爭的方式,反對曹操的屯田制。黎虎在《略論曹魏屯田的歷史作用與地位》(《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85年第1期)一文中也同樣指出,不應該過高評價曹魏屯田的歷史作用與地位。他認為,屯田對支援戰爭,安置流民,保證曹魏政權的財政收入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支持曹操克服群雄並最後統一北方的,更重要的還是州郡編戶。真正解決流民歸農問題也有賴於州郡編戶。

三、曹操政權的性質及其階級基礎

過去一般認為,曹操在統一北方過程中,唯才是舉,打擊豪強,抑制兼並,誅殺世族名士,是庶族或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其政權的階級基礎是中小地主。

柯友根在《世族地主是曹操集團的主要階級基礎》(《廈門大學學報》1983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曹操集團的主要階級基礎是世族地主,而不是中小地主。世族地主勢力自東漢以來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雖經黃巾起義的打擊,但已根深蒂固,到東漢末形成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為了能夠在群雄逐鹿的戰爭中奪取勝利,統一北方,曹操對世家大族採取了爭取、依靠的方針和策略。他籠絡、擢用了一批世家地主,充實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統治機構,有效地穩定了統治秩序。在他屬下,名士儒者是他的謀略智囊,豪強地主是其集團的軍事骨幹因此,曹操集團是以世族地主為主、包括庶族豪強在內的大地主的政治代表。其政權主要是維護這些大地主的利益。楊德炳《試論曹操政權的性質》(《中國古代史論叢》1985年第二輯)也持類似看法。他指出,曹操雖選用寒人,但其政權的核心是高門,代表的是世家的利益。

漆澤邦《駁「四人幫」在評價曹操問題上的幾個謬論》(《西南師院學報》1979年第3期)認為,曹操的統治集團既不只是中小地主,也不只是豪強地主,而是一切地主,代表整個地主階級的利益。曹操提倡「唯才是舉」,是針對整個地主階級,並未有中小地主與豪強地主之分。曹操集團中,擔任各種官職的有中小地主,有豪強世族地主,曹操對他們全部加以利用。他打擊豪強,抑制兼並,只是迫於農民反抗而作的一點讓步,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穩定封建秩序。

四、曹操與「唯才是舉」

成新文、王懷中在《略論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路線》(《晉陽學刊》1981年第1期)中認為,曹操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為了擴大自己的階級基礎,在割據混戰中掃除群雄,沖破了東漢以來「以位命賢」的察舉、徵辟制的束縛,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大量提拔地主階級中一切有才之士,對他們加以籠絡利用,使曹操集團中出現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曹操依靠這些人最終統一了北方。

李則綱在其遺作《曹操的翻案與定案》(《江淮論壇》1981年第2期)中認為,曹操並沒有真正唯才是舉,破格用人。在曹操手下的人,順他則生,逆他則死。曹操本人就曾殺死了許多有才之士。特別是他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也因持有不同意見而被逼死。許多號稱才智之士,有功於他,也因一言見疑而被他所殘殺。他還設立「校事」特務組織,刺探吏民情事,任情誣陷、殺害士人。

五、曹操是否為傑出的軍事家

鍾文在《軍事家曹操》(《文史知識》1981年第6期)一文中認為,曹操是「亡國時第一流的軍事家」。曹操一生戎馬生涯,東征西討,盪平天下,克成洪業,不僅在政治上統一了北方,而且在軍事上也取得了赫赫戰績,他曾先後消滅了呂布、袁術、韓遂、袁紹等軍閥割據勢力。他還為《孫子兵法》作注,發揮或補充了其中的一些作戰指揮原則。他善於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取得了很多勝利。赤壁之戰的失敗主要在於他的驕傲自滿。他在軍事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應給予肯定。

吳榮政《關於曹操軍事才能的評價問題》(《湘潭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認為,曹操在軍事上有一定的才能、但並沒有傑出的軍事天才,稱不上是一個大軍事家。曹操在一般戰爭中,不僅有投降、逃跑的打算,而且有多次冒險的表現。由曹操指揮的對統一全局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戰爭,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漢中之戰等等,只有官渡之戰獲得勝利,其餘二役都以失敗告終。官渡之戰中,曹操表現了一定的軍事才能,但他獲勝的最主要原因,並不是由於他的軍事天才,而是袁紹內部產生了致命的弱點。他注釋《孫子兵法》雖有貢獻,卻不能以理論指導實踐。李則綱也認為,曹操只能稱得上一般的軍事家,而不是傑出的軍事家。他固然打了不少勝仗,但也吃了不少敗仗。他所以能夠統一中國,並非完全是由於他的軍事上的勝利,給他有利的重要條件,還和遷主劉協,建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有關。

六、曹操與建安文學

劉知漸在《評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以及後來發表的《建安文學編年史》(《重慶師院學報》)1984年第1期)二文中認為,曹操的作品「糟粕多於精華」,「曹操對建安文學的消極作用是多於積極作用的」。他指出,建安七子早在沒有依附曹操以前,就已成名,並非曹操培養了他們。相反,曹操對文人的網羅,使得建安七子培養和影響了曹丕、曹植的寫作;同時也給他們的寫作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使他們脫離實際,遠離生活,只能寫出一些歌功頌德的作品了。李則綱也認為,不應該把曹操對建安文學的作用估計過高。當時的建安文學集團對民生疾苦等並未有多大補益。曹操雖然在他的詩中描繪了一些人民的痛苦,但他本身就是造成人民痛苦的根源。他對他所籠絡的文人也多有殘殺,如孔融就因譏諷他而被殺。

胡世厚等在《曹操與建安文學——兼與劉知漸同志商榷》(《重慶師院學報》1984年第1期)一文中不同意劉知漸的觀點。他們認為,曹操是個傑出的詩人和作家,他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推動了建安文學的積極發展。曹操注重真才實學,輕視儒家仁孝道德,提倡活躍思想,使文學脫離經學而得到發展。他十分重視文學,延攬和招集了大批文人團結在他周周,並鼓勵他們創作。他自己的詩風和文風對「建安風骨」的形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他對樂府詩歌的改造也作出了貢獻。

七、曹操的思想

漆澤邦認為,曹操的思想是懦法雜用,二者結合。他採用法家思想,一是為了消滅割據,統一全國;二是為了加強對農民階級的鎮壓以鞏固地主階級專政。他十分推崇儒術。北方統一後,他下令興辦學校,傳播儒家思想,他的儒法並用思想是兩漢以來封建統治者採用的傳統手段。

柳軒《從曹操的詩文看他的政治思想》(《重慶師院學報》1984年第1期)認為曹操的思想以儒家為主。他為父報仇,屠殺徐州人民,是他盡「孝」的表現。他不是法家,因為他不可能象法家那樣廢除宗法制度,反對儒家的「親親」觀點。不管在教育思想上,還是人才問題上,他都以儒家思想為標准。

吳其昌在《曹操思想淺談》(《北方論叢》1985年第1期)一文中認為,曹操思想中包括儒、法、道、兵、名等各家思想,他是雜家的代表人物。曹操在運用這些思想時,能夠根據不同的形勢變化,把它們區分為主次兩個方面。在他的思想中,有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深刻矛盾。這應該從他的階級和歷史的局限中去解釋。(劉安志

⑺ 人物專題結構

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人物專題:以人物為報道對象,通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經歷,進而揭示時代背景、歷史潮流、社會全貌的新聞性專題。

事件專題:反映新近發生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新聞事件的專題節目。

研究性專題:通過對社會生活和實際工作的綜合分析,得出經驗教訓和規律性認識的新聞專題節目。

談話節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講述的方式表現節目內容的節目形式。

現場報道:記者在新聞現場邊采錄音響(畫面)、邊采訪、邊解說報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錄播兩種撥出方式。

連續報道:跟蹤新聞事件發展進程連續多次播出的累積式報道。

系列報道:圍繞同一個新聞主題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多次、多篇成組的報道。

深度報道:運用解釋、分析、預測等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系、矛盾演變、影響作用、發展趨勢等多角度報道新聞的形式。

廣播電視新聞評論:廣播電台電視台針對顯示生活中新近發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或公眾廣泛關注的社會話題發表議論、做出分析、講明道理、直接發表意見的節目樣式。
新聞采訪:新聞記者為獲得新聞事實材料,對客體進行訪問、觀察、思索和記錄等的調查研究活動。
新聞采訪的特點1突擊性2靈活性3廣泛性4持續性
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特點1電子傳播手段介入2時間同步性3采訪方式關繫到新聞報道形式4記者的角色定位更豐富5對設備依賴性強6是集體工作的產物。
新聞線索:新聞事實發生的一種信號和徵兆,反映新聞事實的簡略輪廓或片斷。

新聞線索特點:1簡單,完整性差2時間短,穩定性低3信號,有待證實4反映現象,變動性大。
新聞線索來源:1記者本人觀察和積累2會議、文件、簡報、政策和領導講話3來自受眾的信息4從其他媒介獲得。

確立選題的標准:1新聞價值(新鮮、重要、顯著、接近、趣味)2新聞政策(政治標准、新聞宣傳思想、新聞機構自身的編輯方針)

選題論證方法1衡量新聞價值要素2權衡新聞政策標准3是否符合媒體自身編輯方針

選題論證步驟1對報道內容進行考察2對表現形式進行構思3可行性論證。
現場觀察:記者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新聞人物活動的現場進行的目擊采訪,是對客觀事實進行由表及裡的查看與思考活動,藉以印證線索、搜集素材、獲得第一手材料。

現場觀察特點1.直接性2綜合性3客觀性4經常性5敏感性

現場觀察內容1觀察捕捉事物變動態勢2新聞事件發生現場的環境和氛圍3最能表現事物特徵的細節

現場觀察注意1選擇恰當的觀察位置2開拓觀察視野靈活調動注意力3確定恰當角色定位4把握開機時間,要有預見性

采訪對象選擇1知情2願講3善於表達

話筒采訪要求1消除現場干擾2語言精練3話筒采錄聲音自然清晰4記者應有鏡頭意識5一次最佳原則

閉合型問題:需要采訪對象明確回答的特定的具體問題

開放型問題:記者僅提示某一話題或訪談范圍,讓采訪對象自由發揮。

廣播采錄的要求1音響的素質2真實3自然4清晰5捕捉特點6掌握采訪主動權,控制采訪節奏

電視攝錄的要求1恰當運用景別2選擇拍攝角度3運用光線4運用長鏡頭

電視攝錄的原則1真實性原則2時機原則電視攝錄方法1挑2等3搶新聞

寫作要求1符合媒體特點(快速、線性傳播、受眾廣、具體形象、轉瞬即失)

2用事實說話(典型事實、場景說話、背景材料、同期聲)

廣播電視新聞的結構要求1結構線索單一2層次清楚3強化核心信息

背景:在新聞事實之外,對新聞事實或新聞事實的某一部分進行解釋、補充、反襯或烘托的材料。

背景材料的作用1說明解釋,使新聞通俗易懂2揭示事物意義,喚起社會關注3通過對比襯托,突出事物特點、顯示變化程度4表達不便言明的觀點5為新聞注入內涵,使其更可讀。

導語:整篇消息的第一個單元,以簡練的語言告知最重要的新聞事實。

導語的特點1選材精粹2具體形象3簡短精練4照應主體

導語類型1直接式2延緩式導語

廣播電視消息的結構1倒金字塔式結構2時間順序結構3邏輯關系結構4金字塔式結構
廣播電視新聞專題:運用廣播或電視手段,深入、具體、詳盡地報道某一重大新聞事件或某些具有新聞價值又為廣大受眾關心的典型人物、經驗和新出現的社會現象等題材的新聞報道形式

新聞專題特點 1主題深刻,揭示事物本質,反映事物內在規律2用形象說話3表達方式多樣4表現功能多樣
新聞專題結構1縱式結構2橫式結構3遞進式結構
廣播電視現場報道:廣播電視記者在采訪現場通過話筒或鏡頭,采訪現場有關人員,解說現場實況,直接交代、播報新聞事實的報道方式

現場報道對記者的要求1出色的口頭表達能力2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3過硬的新聞業務能力4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

現場直播:與新聞事件或活動的發生發展過程同步,利用廣播電視專用設備直接從現場播出的廣播或電視節目形式
現場直播作用1通過快捷的現場直播,樹立自己媒體的權威2有利於媒體揚長避短3使觀眾感受過程,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慾4有利於爭奪到廣泛的觀眾群

連續報道:對正在發生並持續發展的新聞事件在一段時間內進行多次、連續的報道

系列報道圍繞同一新聞主體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組的報道。

新聞編輯:對新聞傳播活動的總設計與總指揮,是新聞傳播活動的集大成和總把關。

新聞編輯的職責1新聞信息的統合2把關3發言

欄目設置要求1找准受眾定位2認識受眾需求3明確欄目整體層次定位4根據目標群體日常作息時間作出傳播時段與時長的選擇5確定欄目特色和風格6推敲和形成節目形式

新聞報道的策劃:根據欄目編輯思想,對欄目報道領域的現實狀況及其發展趨勢的認識而作出的未來一定時期的具體規劃和組織實施。
新聞報道策劃的內容1確定報道中心2制定報道時機、規模、方式、策略3制定選題,對重點選題具體規劃,組織實施。

音像編輯:合成運用電子編輯設備對前期攝錄的音響、影像素材進行選擇、剪裁、組合等處理,配以解說詞、字幕、音響、音樂等製作成一個完整的節目的過程
新聞節目音像編輯原則1真實性原則2目的性原則3客觀性原則4邏輯性原則5控制蒙太奇效應原則6興趣原則

廣播新聞常用的編輯手法與技巧1音響早出2關於主題和事實的,盡量用音響說明,形成強烈的現場感4保持音響在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簡單集中5不濫用音響

電視新聞常用的編輯方法1合乎接受邏輯2鏡頭長度恰當3注意軸線規律4鏡頭銜接流暢5轉場自然
欄目編排注意1良好的大局觀,站在時代高度和人民群眾的立場給新聞以准確的傳播價值定位,以此編排新聞節目2遵循節目編排內在規律,有重點,有目的性3利用受眾信息接收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習慣,提高傳播效果

新聞編排技巧1突出重點2優化組合巧妙安排結構4節目起承轉合流暢自然5保持統一風格
新聞評論:針對現實生活中新近發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或公眾廣泛關注的社會話題發表議論、作出分析、講明道理、直接發表意見的文體或節目樣式。

新聞報道與新聞評論的區別1傳播內容不同(a已經或正在發生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b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意見)2傳播目的不同(a滿足受眾對事實性信息的知曉權b滿足受眾對意見性信息的知曉權及話語權)3傳播方式不同(a強調用事實說話b直抒胸臆)

新聞評論特點1新聞性2時效性3政治性4廣泛的群眾性5論理性6前瞻性

新聞評論功能1解決功能2表態功能3深化功能4引導功能5協調功能

⑻ 唐代歷史人物專題學習體會

唐代是人材備出的年代,而所學各異,政壇,文壇,軍事等范圍廣泛。讓我們深為唐代的濟濟人才而慶幸,因為他們留給後人眾多的寶貴遺產。體會到古人的智慧和才學。

⑼ 中國歷史人物 專題怎麼寫

跟你講
寫典型代抄表
成湯姬襲發這倆選一個都是聖王,能夠造福於民而且又揚威於外。
秦始皇漢武帝這倆人選一個都是征服性,能夠揚威於外,而且對文化發展都有很大進步的。
李世民趙匡胤康熙乾隆裡面選一個,都是馬上馬下都行的,綜合,但是單方面功勛不如上面幾個人卓越。

這是君主

其次是臣下
至死不渝的那種忠臣 伯夷 岳飛
深明大義的賢臣 伊尹 樂毅 郭子儀 文天祥
頗具豪傑氣概的義臣 聶政 豫讓 秦瓊 關羽
功成身退的明臣 仲由 孫武 孫臏 李靖
……………… 像韓信那樣的,扶蘇那樣的 還有大孝子 大奸臣等等許多。寫一寫名人典型的符合社會潮流的就可以。略寫一些典型的例子吧。

追加點分吧……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專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