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烽歷史故事

烽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5 20:35:28

⑴ 以下哪個歷史典故與本我能量集中關聯性最少() 商紂王「酒池肉林」 周幽王「烽

以下哪個歷史典故與本我能量集中關聯性最少() 商紂王「酒池肉林」 周幽王「烽?
可能吧

⑵ 敦煌有什麼歷史故事

難兜靡、冒頓、霍去病、竇融、張朗

一、難兜靡:烏孫國國王。秦末,大月氏向居留在敦煌一帶的烏孫發起攻擊,最後烏孫戰敗,國王難兜靡戰死,殘部逃往匈奴,大月氏控制了敦煌一帶。

五、張朗:東漢順帝時人。曾任敦煌太守。永建二年(127),西域諸國皆臣服,唯有焉耆王元孟沒有歸降,班勇上奏朝廷欲攻打焉耆。張朗率河西四郡兵三千人出關與班勇會師,征討焉耆。大軍分兩路前行,朗從北道,勇從南道。約定兩路大軍會師的時間。朗軍先至,派司馬率軍攻擊焉耆軍隊,斬首俘虜二千餘人,焉耆王被迫投降,遣子入朝詣闕貢獻方物。

⑶ 烽火台 起源於那個朝代

烽火台起源於西周時期。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兩種信號,白天放煙叫「燧」,夜間舉火叫「烽」。烽火台在漢代稱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稱作烽台,並把「烽燧」一詞也引申為烽火台,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還有御敵之功能,小的則只有望而無點烽火之功能)。

烽火台其作用主要是便於偵查,同時有敵入侵時,可以燃燒稻草等可燃物,這樣可以用煙火通報敵情,以讓下一個崗提高警惕。最重要的是傳遞軍情,它需要與敵台、牆台等長城建築密切配合。

(3)烽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周宣王死後,其子宮涅繼位,是為周幽王。當時周室王畿(wáng jī)所處之關中一帶發生大地震,加以連年旱災,使民眾飢寒交迫、四處流亡,社會動盪不安,國力衰竭。

而周幽王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於危亡,奮發圖強,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盤剝百姓,激化了階級矛盾;又對外攻伐西戎而大敗。這時,有個大臣名褒珦,勸諫幽王,周幽王非但不聽,反而把褒珦關押起來。

褒珦(xiàng)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計要把褒珦救出來。他們聽說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廣征天下美女入宮,就藉此機會尋訪美女。在褒城內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並把她打扮起來,起名為褒姒,獻於幽王。替褒珦贖罪。

幽王見了褒姒,驚為天人,非常喜愛,馬上立她為妃, 同時也把褒珦釋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後,十分寵幸她,一味過起荒淫奢侈的生活。

褒姒雖然生得艷如桃李,卻冷若冰霜,自進宮以來從來沒有笑過一次,幽王為了博得褒姒的開心一笑,不惜想盡一切辦法,可是褒姒終日不笑。 為此,幽王竟然懸賞求計,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這時有個佞臣叫虢(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主意,提議用烽火台一試。

烽火本是古代敵寇侵犯時的緊急軍事報警信號。由國都到邊鎮要塞,沿途都遍設烽火台。

西周為了防備犬戎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一帶修築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進襲,首先發現的哨兵立刻在台上點燃烽火,鄰近烽火台也相繼點火,向附近的諸侯報警。

諸侯見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難,必須起兵勤王,趕來救駕。 虢石父獻計令烽火台平白無故點起烽火,招引諸侯前來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發笑。

昏庸的周幽王採納了虢石父的建議,馬上帶著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驪山烽火台,命令守兵點燃烽火。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沖天,各地諸侯一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果然帶領本部兵馬急速趕來救駕。

到了驪山腳下,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飲酒作樂。周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取樂,諸侯們始知被戲弄,懷怨而回。

褒姒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兒戲一般,覺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賞虢石父千金。周幽王為此數次戲弄諸侯們,諸侯們漸漸地再也不來了。

⑷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溫酒斬華雄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5、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⑸ 烽火台的歷史

烽火台是古代的軍事設置,從邊境按一定距離一座一直到京都,有軍事情況的內時候,白天舉烽容(狼煙),晚上舉火,相當於現代的軍事光纜,有關烽火台的著名故事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到近現代烽火台就只剩下遺跡了,也許你外出旅遊時看到路邊的大土堆就是。

⑹ 歷史故事的有哪些

身先士卒得人心。司馬抄遷記載說:「士卒次舍,井灶飲食,問疾醫葯,(穰苴)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享士卒,身與士卒平分糧食,最比其羸弱者。」意思是田穰苴對於士卒的營房和飲食以至生病醫葯之類的事都非常關心,親自檢查、詢問,並將自己的糧食俸祿拿出來分給士卒,自己分到的糧食是全軍中最少的。先人後己,身先士卒,這是何等可貴的品質啊!這也難怪,當田穰苴准備與敵人開戰時,連生病的士兵也要求上陣了。三軍之士無不奮勇當先,「爭奮出為之赴戰」。將軍與士兵同甘共苦,士兵也只好在戰場上捨命以報了。所以,出戰之日,齊軍士氣極為高漲,以至晉軍見狀,不戰而退;燕軍聞訊,渡河而逃……

田穰苴麾師追擊敵軍,奪回阿、甄二城,收復黃河兩岸,然後凱旋。田穰苴挾大勝之威,率精悍之軍,而且軍卒皆唯其號令是從、唯其馬首是瞻,這肯定會令齊景公心生憂懼。田穰苴料到這一點,故而在臨淄郊外便「釋兵旅,解約束」,與三軍將士盟誓要忠於齊景公,這才只帶幾個隨從進入臨淄城。這下齊景公放心了,對田穰苴的表現頗為滿意。為了表彰田穰苴為齊國立下的大功,齊景公特意率朝中大臣們迎出都門,拜田穰苴為大司馬。

⑺ 烽火的典故

烽火戲諸侯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典故。說的是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為博得寵姬褒姒一笑,採納了大臣虢石父的建議點燃烽火台戲弄諸侯,從而失信於諸侯,最終導致亡國殞命的歷史典故。 三年,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後。 後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後,並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昔自夏後氏之衰也,有二神龍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 曪之二君。」夏帝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 卜請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幣而策告之,龍而漦在,櫝而去之。 夏亡,傳此器殷。殷亡,又傳此器周。比三代,莫敢發之,至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於庭,不可除。厲王使婦人裸而噪之。漦化為玄黿,以入王後宮。後宮之童妾既齔而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之。宣王之時童女謠曰:「□弧箕服,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之,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逃於道, 而見鄉者後宮童妾所□妖子⒀出於路者,聞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婦遂亡,礶於褒。褒人有罪,請入童妾所□女子者於王以贖罪。□女子出於褒,是為褒姒。當幽王三年, 王之後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後及太子,以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二·慎行論·疑似》 三年(前779),幽王寵愛褒姒(sì,似)。褒姒生的兒子叫伯服,幽王想廢掉太子。太子的母親是申侯的女兒,是幽王的王後。後來幽王得到褒姒,非常寵愛,就想廢掉申後,並把太子宜臼也一塊兒廢掉,好讓褒姒當王後,讓伯服做太子。周太史伯陽誦讀歷史典籍,感慨道:「周朝就要滅亡啦。」從前還是夏後氏衰落時候,有兩條神龍降落在夏帝的宮廷,說:「我們是褒國的兩個先君。」夏帝不知道是該殺掉它們,還是趕跑他們,還是留住他們,就進行占卜,結果不吉利。又卜占要他們的唾液藏起來,結果才吉利。於是擺設出幣帛祭物,書寫簡策,向二龍禱告,二條龍不見了,留下了唾液。夏王讓拿來木匣子把龍的唾液收藏起來。夏朝滅亡之後,這個匣子傳到了殷朝,殷朝滅亡之後,又傳到了周朝。連著三代,從來沒有人敢把匣子打開。但到周厲王末年,打開匣子看了。龍的唾液流在殿堂上,怎麼也清掃不掉。周厲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體對著唾液大聲呼叫。那唾液變成了一隻黑色的大蜥蜴,爬進了厲王的後宮。後宮有一個小宮女,六、七歲,剛剛換牙,碰上了那隻大蜥蜴,後到成年時竟然懷孕了,沒有丈夫就生下孩子,她非常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在周宣王的時代,小女孩們唱著這樣的兒歌:「山桑弓,箕木袋,滅亡周國的禍害。」宣王聽到了這首歌,有一對夫妻正好賣山桑弓和箕木製的箭袋,宣王命人去抓捕他們,想把他們殺掉。夫婦二人逃到大路上,發現了先前被小宮女扔掉的嬰孩,聽著她在深更半夜裡啼哭,非常憐憫,就收留了她。夫婦二人繼續往前逃,逃到了褒國。後來褒國人得罪了周朝,就想把被小宮女扔掉的那個女孩獻給厲王,以求贖罪,因為當初這個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國獻出,所以叫她褒姒。周幽王三年,幽王到後宮去,一見到這女子就非常喜愛,生下兒子伯服,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竟把申後和太子都廢掉了,讓褒姒當了王後,伯服做了太子。太史伯陽感慨地說:「禍亂已經造成了,沒有法子可想了!」
褒姒不愛笑,幽王為了讓她笑,用了各種辦法,褒姒仍然不笑。周幽王設置了烽火狼煙和大鼓,有敵人來侵犯就點燃烽火。周幽王為了讓褒姒笑,點燃了烽火,諸侯見到烽火,全都趕來了,趕到之後,卻不見有敵寇,褒姒於是大笑。幽王為此很高興,為她多次點燃烽火。從此以後諸侯不再相信烽火的示警,也不再率兵來救援。最終,周國滅亡。 周宣王死後,其子姬宮湦(shēng)繼位,是為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當時周室王畿所處之關中一帶發生大地震,加以連年旱災,使民眾飢寒交迫、四處流亡,社會動盪不安,國力衰竭。而周幽王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於危亡,奮發圖強,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盤剝百姓,激化了階級矛盾;又對外攻伐西戎而大敗。這時,有個大臣名褒珦,勸諫幽王,周幽王非但不聽,反而把褒珦關押起來。
褒珦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褒國族人千方百計要把褒珦救出來。他們聽說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廣征天下美女入宮,就藉此機會尋訪美女。終於找著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並將其買下,教其唱歌跳舞,並把她打扮起來,起名為褒姒,獻於幽王。替褒珦贖罪。
幽王見了褒姒,驚為天人,非常喜愛,馬上立她為妃,同時也把褒珦釋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後,十分寵幸她,一味過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雖然生得艷如桃李,卻冷若冰霜,自進宮以來從來沒有笑過一次,幽王為了博得褒姒的開心一笑,不惜想盡一切辦法,可是褒姒終日不笑。為此,幽王竟然懸賞求計,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這時有個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主意,提議用烽火台一試。
烽火本是古代敵寇侵犯時的緊急軍事報警信號。由國都到邊鎮要塞,沿途都遍設烽火台。西周為了防備犬戎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一帶修築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進襲,首先發現的哨兵立刻在台上點燃烽火,鄰近烽火台也相繼點火,向附近的諸侯報警。諸侯見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難,必須起兵勤王,趕來救駕。虢石父獻計令烽火台平白無故點起烽火,招引諸侯前來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發笑。
昏庸的周幽王採納了虢石父的建議,馬上帶著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驪山烽火台,命令守兵點燃烽火。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沖天,各地諸侯一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果然帶領本部兵馬急速趕來救駕。到了驪山腳下,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飲酒作樂。周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取樂,諸侯們始知被戲弄,懷怨而回。褒姒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兒戲一般,覺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賞虢石父千金。
周幽王為進一步討褒姒歡心,又罔顧老祖宗的規矩,廢黜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冊封褒姒為後,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並下令廢去王後的父親申侯的爵位,還准備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這個消息,先發制人,聯合繒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於公元前771年進攻鎬京。周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點燃烽火。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因上次受了愚弄,這次都不再理會。
烽火台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裡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使得周幽王叫苦不迭。鎬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滿將領經常剋扣糧餉,這時也都不願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強招架了一陣以後,一鬨而散,犬戎兵馬蜂擁入城,周幽王帶著褒姒、伯服,倉皇從後門逃出,奔往驪山。途中,他再次命令點燃烽火。烽煙雖直透九霄,還是不見諸侯救兵前來。犬戎兵緊緊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紛紛逃散,只剩下一百餘人逃進了驪宮。周幽王採納臣下的意見,命令放火焚燒前宮門,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則從後宮門逃走。逃不多遠,犬戎兵又追了上來,一陣亂殺,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們早已被嚇得癱瘓在車中。犬戎兵見周幽王穿戴著天子的服飾,知道就是周天子,就當場將他砍死。又從褒姒手中搶過太子伯服,一刀將他殺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虜(一說被殺)。至此,西周宣告滅亡。
此時,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援。犬戎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縱火退卻。
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幽王退走後,申侯、魯侯、許文公等共立原來的太子姬宜臼為天子,於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陽市北)即位,是為周平王。因鎬京已遭戰爭破壞,而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佔,周平王恐鎬京難保,於公元前770年在秦護送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在鄭、晉輔助下立國。東遷後的周朝。史稱東周。

⑻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原文!!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在古代周朝的時候,有一個王叫作周幽王。他在歷史上是一個極其殘暴的君王,而且異常的腐敗,奢靡。周幽王有一個愛妃,她的名字叫做褒姒,長得自然是很美麗,她眉清目秀,皮膚嫩得像白色的玉脂,而且唇紅齒白,秀長的頭發烏黑亮麗。褒姒的容顏雖然有沉魚落雁之美,但是她卻從來沒有開口笑過。

所以,周幽王為博取美人一笑,發出了一個皇榜,他說誰能讓他的愛妃笑,就打賞那個人一千斤金子。後來有個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去點起烽火以此戲耍諸侯,以此想換取娘娘的笑。所以在一天的傍晚,周幽王帶著愛妃去登上了城樓,並且命令手下,讓他們去點起城樓上的烽火。

烽火引起了周圍諸侯的注意,以為是西戎前來進犯,烽火是警報的意思,於是領了各自的兵隊馬上趕去救援。但是如此著急趕到了之後,卻發現周幽王這里燈火通明,鑼鼓喧天,很是熱鬧,一詢問才知道是為博愛妃一笑才點燃烽火。諸侯們也沒有辦法,只好怒氣而歸。褒姒看見這樣的情況,淡淡一笑。

但是沒過了多久,西戎的軍隊真的前來進犯,周幽王那時急忙點起烽火,可是沒有援兵前來幫忙。原來是因為諸侯們還是以為周幽王是戲弄他們,純屬故伎重演,不相信真的有外敵侵犯。結果周幽王被殺死了,他的都城被西戎攻佔,從此以後西周滅亡。

(8)烽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烽火戲諸侯背景

周宣王死後,其子宮涅繼位,是為周幽王。 當時周室王畿(wáng jī)所處之關中一帶發生大地震,加以連年旱災,使民眾飢寒交迫、四處流亡,社會動盪不安,國力衰竭。而周幽王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於危亡,奮發圖強,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盤剝百姓,激化了階級矛盾;又對外攻伐西戎而大敗。 這時,有個大臣名褒珦,勸諫幽王,周幽王非但不聽,反而把褒珦關押起來。

褒珦(xiàng)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計要把褒珦救出來。他們聽說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廣征天下美女入宮,就藉此機會尋訪美女。在褒城內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並把她打扮起來,起名為褒姒,獻於幽王。替褒珦贖罪。

幽王見了褒姒,驚為天人,非常喜愛,馬上立她為妃,同時也把褒珦釋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後,十分寵幸她,一味過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雖然生得艷如桃李,卻冷若冰霜,自進宮以來從來沒有笑過一次,幽王為了博得褒姒的開心一笑,不惜想盡一切辦法,可是褒姒終日不笑。為此,幽王竟然懸賞求計,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這時有個佞臣叫虢(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主意,提議用烽火台一試。

烽火本是古代敵寇侵犯時的緊急軍事報警信號。由國都到邊鎮要塞,沿途都遍設烽火台。西周為了防備犬戎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一帶修築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進襲,首先發現的哨兵立刻在台上點燃烽火,鄰近烽火台也相繼點火,向附近的諸侯報警。諸侯見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難,必須起兵勤王,趕來救駕。虢石父獻計令烽火台平白無故點起烽火,招引諸侯前來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發笑

⑼ 周幽王烽火戲諸候的歷史故事是怎麼樣的

公元前782年宣王死去,太子宮涅即位,他就是西周的亡國之君周幽王。早在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便得到一位絕代佳人褒姒,對她十分寵信,以致弄得周幽王神魂顛倒,國破身亡。

幽王自褒姒進宮,愛不釋手,共同在瓊台尋歡作樂,從此申後那裡變成了冷宮。

不久,褒姒生下一子,幽王十分高興,取名伯服。遂有廢嫡立庶之意,無奈沒有什麼理由,廢立是國家大事,他也不敢隨便提出,先放下待以後計議。

幽王暗暗心想,若想另立伯服為太子,必須先除掉太子宜臼。一天,宜臼正在花園里玩耍,幽王令人將籠子里的猛虎偷偷放出,打算讓猛虎將宜臼咬死。突然猛虎竄上來,宜臼很有膽量,他迎著猛虎,冷不防大吼一聲,嚇得老虎吃了一驚,後退幾步,大概是老虎被關已久,又吃飽喝足,便懶洋洋地伏在地上,宜臼乘機逃走。宜臼命不該絕,知是父親所為,後來便同母親躲避到外祖父申侯那裡。

宜臼同母外逃,幽王也覺心靜,不以為然,專寵褒姒為樂。但褒姒自進宮以來未曾展示過笑容,雖艷若桃李,但冷似冰霜。幽王心想褒姒若能一笑,定魅力無窮。於是他千方百計想博得美人展開笑容,可是終不能如願,褒姒就是不笑。幽王心想:「愛妃一定是因廢立之事未定,心事太重,笑不起來。」便謀求廢立之事。廢立有故,其他大臣不敢駁議,於是按議降旨。

幽王心想,褒姒已立為後,這回該開笑顏了,回宮調戲一番仍然不笑。幽王問道:「愛卿為何不笑?」褒姒答說:「妾生來不好笑。」幽王笑嘻嘻地說:「你不笑,我一定叫你一開笑口!」遂傳令:「不拘宮內外,有能使褒後一笑者,賞賜千金。」

虢石父聞知,認為這乃是發財邀寵的好機會,便挖空心思,猛然想出妙計,上殿向幽王奏道:「先王過去因西戎勢強,為防禦京城,在驪山置墩火台多處,若有賊寇,放起狼煙,召諸侯發兵相救。今數年不用,我王若讓王後啟齒開顏,不妨同游驪山,夜舉烽煙,諸侯援兵必到,那時王後必笑無疑。」幽王說:「此計甚妙!」傳令指日而行。

一日,偕同褒後並駕往驪山。至晚設宴驪宮,傳令舉烽火。

當時鄭伯友聽說,非常吃驚,急忙趕來勸阻,說:「墩台先王所設,為備緩急,取信於諸侯。今無敵舉火,是戲弄諸侯。他日果有敵情,諸侯必不信矣,將何物徵兵以救急呢?」幽王托詞:「烽火久不用,諸侯若來到,只一試而已,有何不可?」不聽鄭伯諫言,下令大舉烽火。

只見大鼓雷鳴聲中,烽火燃起,火光起處,煙氣沖天。京城郊外遠近諸侯,一見烽火,疑京中有變,如臨大敵,披掛點兵,火速趕到驪山。到了驪山腳下,只聽山上笙歌婉轉,幽王同褒後在驪宮上飲酒作樂。幽王差人向諸侯謝說:「有勞你們了,幸無外敵。只是一試,請回吧!」諸侯面面相覷,個個垂頭喪氣,只好卷旗而歸。

褒姒在樓上,依欄西望,見到諸侯匆匆而來,將士滿山遍野,接著又敗興而歸,曠野一掃而空,此景此情,不禁牽動芳心,微微開懷一笑。那幽王在側,早已聚精會神關注美人顏容,只見褒姒一笑,百媚俱生,不勝歡喜,便朗聲說道:「你終於笑了!此乃虢石父之功。」遂獎虢石父千金。

這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千金買笑。

閱讀全文

與烽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