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齊山的歷史故事
齊山,因杜牧而精彩
杜牧於會昌四年(844)九月,來到池州,任刺史兩年,留下不少好的詩文。其中,足以吸引眾多人士,到池州來,追跡訪古,吟詠憑吊,在較長時間期,影響齊山品貌的詩就是《九日齊山登高》(《樊川文集》卷三):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在這首詩中,杜牧一連用了三個典故,是使這首詩意境提高、隨之也使齊山知名度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三個典故分別是:
其一「塵世難逢開口笑」句:用《莊子:盜跖篇》:「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其二「菊花須插滿頭歸」句:用《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其三「牛山何必獨沾衣」句:用《韓詩外傳》卷十一:「齊景公游於牛山之上,而北望齊曰:「美哉國乎!鬱郁泰山。使古無死者,則寡人將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
此詩是杜牧到池州後,借九日登高齊山,賦詩敞開心扉之作。杜牧青年時,有遠大理想,曾用心研究戰爭,立志報效軍前,為消除藩鎮割據,重振大唐,建功立業。惟他的仕途不利,壯志一再受挫。特別是由黃州調池州的任命,令他感到報國無門,理想成為泡影。然杜牧畢竟是豁達的人,池州的水光山色,又利於他排解煩惱。恰遇重陽日,遂於客攜壺登高,把心中的郁悶傾吐出來。雖然如此,這首詩對齊山所產生的長遠影響,卻是他始料不及的。
當時與杜牧一同登山的是詩人張祜。張祜即和了一首詩《和杜牧之齊山登高》:
秋菊南岸雨霏霏,急管繁弦對落暉。
紅葉樹深山徑斷,碧雲江靜浦帆稀。
不堪孫盛嘲時笑,願送王弘醉夜歸。
流落正恰芳忌在,砧聲徙促授寒衣。
杜牧的詩及張祜的和詩,為後人摩崖刻在齊山上清岩上。
會昌五年(845),杜牧又在齊山西巔建一亭,取李白《贈秋浦柳少府》詩句「開簾當翠微」曰「翠微亭」。從此以後,「翠微」也成齊山象徵。
齊山在池州東南五華里,山不高,群峰並立,玲瓏秀美,岩洞奇絕。此前並不顯名。自杜牧登高詩流傳各地,齊山遂出了名。其後便有《一統志》曰:「不可勝紀」,《江南通志》曰:「不可勝舉」。歷朝許多文人墨客來到這里,追蹤杜牧登臨的齊山,尋跡憑吊,連綿不絕。我們不妨一一來追敘一番:
北宋名詩人梅堯臣,早年任池州建德(今東志至)縣令。來池州登齊山有《翠微亭》詩曰:「牧之舊游處,苔滑履莫將。」以憑吊杜牧。另一首《游齊山寺》曰:「詞韻險絕茲所駭,何特杜牧專當年」(均自《光緒貴池縣志》),也是不忘杜牧。
與梅堯臣同時齊名的蘇舜欽,途經池州游齊山,有《過池陽游齊山洞》、《重過齊山清溪》兩詩。前首曰:「杜郎風流杳何處,祗有此山仍號齊。」後詩曰:「翠微曾與客同游,涉險搜奇興未休」(均自《齊山岩洞志》),也在鑒賞杜牧的登高詩。
王安石過池州,有《和王微之秋浦望齊山感李太白、杜牧之》詩,首句曰:「齊山置酒菊花開」,是杜牧句「菊花須插滿頭歸」變化而來。另一首《次韻吳中復池州齊山畫圖》曰:「不想杜郎詩在眼,一江春雪下離堆。」更是不離杜牧。
北宋史稱「鐵御史」的吳中復,在至和元年(1054)貶池州,當了三個月的知州。期間在齊山賦詩《齊山圖》曰:
當時齊映為州日,從此山因姓得名。
卻自牧之賦詩後,每逢秋至菊含情。
行尋古洞諸峰峭,坐看寒溪數曲清。
夢到亦須塵慮息,那堪圖畫入神京。
這首詩也是對應秋菊,懷念杜牧,並刻於齊山上清岩上。另外,吳中復還有一詩寫齊山,名為《覽齊山寺陳鴻斷碑》,這里不再贅述。
科學家沈括的堂兄弟沈遼,生前隱居齊山,築室曰「雲巢」,有《初創二山詩》記其事。另作《左史洞》詩一首,首句曰:「萬古齊山石,誰開左史洞。」是紀念杜牧為李方玄在齊山北坡鑿洞取名一事(李方玄:以起居郎出任池州刺史,唐時,起居郎相當於周朝時左史之職)。
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造訪池州,在王哲(池州知州,曾作《齊山志》)陪同下游齊山,有《齊山呈王哲》一詩流傳;蘇軾摯友錢勰,晚年曾任池州太守,有《題齊山寺壁》一詩流傳;被梅堯臣稱為「李白後身」的郭祥正,有《翠微亭》一詩流傳;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有《齊山怪石森聳,其西峰曰小九華》一詩流傳。這些名家,也都是追蹤杜牧,踏上齊山的。
北宋另一些人物,慕名山而來,留摩崖石刻,使杜牧登過的齊山,更放光彩。如:
有「包青天」之名的包拯,於至和二年(1055)冬,出任池州知州,次年登齊山,摩崖刻曰:「至和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廬江包拯希仁,富水吳幾復照隣,琅耶王綽德師,同游齊山寄隱岩。」包拯還題名「齊山」二字,後由明池州知府何紹正刻於寄隱崖,現在屬省級重點文物。
曾做過青年蘇軾上級的陳希亮、沈立二人,在齊山合有一方題刻,曰:「江東提憲郎中陳希亮,池陽太守郎中沈立,同提刑供備曹涇,至和甲午(1054)仲秋二十六日,偕游齊山石燕洞,謹題。」至今字跡仍清晰完好。(陳曾任鳳翔知府,東坡為僉判;沈曾任杭州太守,東坡時為通判)。
稍晚時候詩人黃庭堅也曾與兄弟登,在齊山蕉筆岩留有石刻,曰:「江西黃大臨,弟庭堅、叔獻、叔達……紹聖元年(1094)九月辛丑,泛舟同來。」時朝廷形勢大變,蘇軾、黃庭堅等均遭貶。黃庭堅的兄弟及侄孫輩,為他送行一程,到池州游齊山,留下刻石。
元豐七年(1084)六月,蘇軾自黃州量移汝州,順流而下,過池州,為太守王文玉邀請上岸。為王寫了《題子由肖丞相樓詩贈文玉》,落款「汝州團練副使蘇軾書」(《蘇軾文集》附佚文)。第二年,齊山的沈遼病逝,蘇軾寫信給王文玉,表示哀悼曰:「雲巢遂成茂草,言之辛酸,後事想公必一一照管也」(同上)。看語氣,蘇軾似也上了齊山,並與王文玉一同看望了老病的沈遼。
南宋時,到池州的著名人物首推岳飛。他於紹興四年(1134)十月奉詔出師,自鄂州(今武昌)解廬州(今合肥)之圍,兵過池州,扎營齊山翠微寨,遂登臨齊山作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詩成,齊山檔次進一步提高。南宋另一名抗金元帥韓世忠在岳飛遇害後,在杭州西湖之濱建一與齊山翠微亭一模一樣的翠微亭,以紀念岳飛。
另一著名人物范成大在淳熙四年(1177),「重陽節,泊池口,登九華樓,以杜牧齊山之韻作《池州九日,用杜牧之齊山韻》」(范成大年譜簡編)。詩曰:
年年佳節歌式微,秋浦片帆還欲飛。
萬里蜀魂思遠道,九歌楚調送將歸。
杯中山影分秋色,木末江光借夕暉。
細捻黃花一枝盡,霏霏金屑滿征衣。
末一句「細捻黃花一枝盡,霏霏金屑滿征衣。」就是紀念杜牧和岳飛。
淳熙末官拜丞相的周必大,早年游歷江南,在所著《泛舟山浙錄》中,記述到游齊山雲:「九月丁亥,至齊山,山腳插入清溪,石色青蒼如畫。」「又其上即翠微亭,是為山巔。杜牧之雲『江涵秋影雁初飛』此地此時也。」(《光緒貴池縣志》)。周還另有《翠微亭》詩一首:
地佔齊山最上頭,州城宛在水中洲。
蜿蜒正作雙虹墮,吸住江河萬里流。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在池州留有三首詩,創作於紹熙三年(1192),66歲時。據《楊萬里年譜簡編》記載:「寒食前行部,奉詔『決獄』於上饒,此行歷安徽宣城、寧國、績溪、祁門,入江西浮梁、樂平、弋陽、上饒,經安仁、過鄱陽湖,經都昌,抵江州;循長江往彭澤、湖口、舒州、池陽、銅陵、蕪湖、和州、歸建康,歷時兩月。」
至池陽境,楊萬里棄舟登臨齊山,便有了《同提舉黃元章登齊山寺後上翠微亭望郡城左清溪右大江蓋絕境雲》:
西山落日浴長江,並貫清溪作一光。
千嶂圍來天四合,孤城湧出水中央。
樓台王塔雲間見,楊柳金堤鏡里長。
客子要窮秋浦眼,翠微亭上上清旁。
南宋三大思想家,所謂「東南三賢」朱熹、張栻、呂祖謙,都到了池州,留有詩作。朱熹在齊山上清岩,有塊摩崖,刻《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張栻有《游齊山一首》雲:「支笻到絕頂,孤亭指遙岑。樊川有留詠,兀坐此長吟。」(《嘉靖池州府志》)。呂祖謙有《齊山野步》一首,同刻一起,皆訪杜牧遺蹤憑吊之意。
南宋尚有王十朋、吳潛、華岳、魏了翁、江萬里等等,在齊山留有詩作或題刻。
元、明、清三代,池州齊山的知名度更為眾人所知,登山游賞、訪古的人更多,擇著名者舉如下:
元代文學家薩都剌,游齊山後,睡夢中得詩兩首。其二有:「文章小杜人何在,風雨重陽菊自開。」憑吊之意甚殷。
明代著名學者王守仁,平「寧王之亂」後,到南京獻俘歸來,特過池州。在池州政府何紹正陪同下,遊了齊山,寫了《游齊山賦並序》《游寄隱岩》詩文,並在寄隱岩有一方刻石:「正德庚辰(1520年)清明日,陽明山人王守仁,獻俘南都,還,登此。」王對齊山的特殊眷戀,不能不由於杜牧之後的眾多刻石,齊山已成名山所致。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有一首《齊山遠眺》詩,末聯雲:「不堪稱子登臨意,長帶秋江雁影旋。」似也見到杜牧登高詩的影子。
明末學者黃道周,一生曾游黃山、匡廬、天目、天台、九華等十八座明名山,稱作「十八翁」,以齊山為十八翁之一。所以看重齊山,不能不與杜牧有關。作《告辭齊山》詩,序曰:「十八翁,要當一一謝之。」
明末其他學者黃遵素、湛若水、方以智等都留有詩詠。復社領袖之一的吳應箕,貴池人,詩皆從略。
明喻壁《游齊山》詩曰:「江涵秋影攜壺處,千載人猶說牧之。」典型的紀念杜牧句。
清才子袁枚,有《泛舟齊山》詩。盛贊齊山所臨湖,勝似西湖水,還感嘆:「姓名畢竟摩崖好,七百年來認舊題。」當指山上所刻杜牧登高詩。
學者朱筠,最早上書請編《四庫全書》,後為「四庫館」成員。時任安徽學政,主持池州生員考試。事畢登齊山,寫有《齊游山記》一文曰:「至齊山,實三至矣。躋上清岩,延覽宋以來題名,如見友人。」名人三至齊山,實不多見。
詩人黃景仁,佐朱筠至池州閱卷,有《齊山》長詩,形容齊山:「山形如虎踞,下就清溪飲。」(《兩當軒集》)。
明清兩代,齊山的題刻,留下最多。如:山頂有兩巨石,似馬、似龜,分別題以「驤首石」、「玄武石」六個大字,為萬曆時副使馮叔吉所書。另一是北巔題有「萬壑雲濤」四個大字,為乾隆時,安徽巡撫趙國麟所書,都比較著名。
可以說齊山以杜牧率先寫《九日齊山登高》詩,來者紛紛。歷代有關詩歌、游記、摩崖題刻等,自明成化時起,不斷有人匯集成書。最早有僧道鑒的《齊山詩集》。嘉靖時有四種《齊山志》,萬曆、天啟時又見有續志。清康熙時,本州青陽人陳蔚,集其大成編寫《齊山岩洞志》,對歷代文獻大都包羅,並對時久已湮的遺址、疑點,加以考證,應是今齊山志諸書中,比較完備的一種。遺憾的是,康熙以後,未見有人繼續做這一有意義的工作。
Ⅱ 關於淄博齊山的成語故事是什麼
齊山,因杜牧而精彩
杜牧於會昌四年(844)九月,來到池州,任刺史兩年,留下不少好回的詩文。其中,足以吸引眾答多人士,到池州來,追跡訪古,吟詠憑吊,在較長時間期,影響齊山品貌的詩就是《九日齊山登高》(《樊川文集》卷三):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在這首詩中,杜牧一連用了三個典故,是使這首詩意境提高、隨之也使齊山知名度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Ⅲ 淄博齊山的成語故事
齊山,因杜牧而精彩
杜牧於會昌四年(844)九月,來到池州,任刺史兩年,留下不少好的詩文。內其中,足以吸引眾容多人士,到池州來,追跡訪古,吟詠憑吊,在較長時間期,影響齊山品貌的詩就是《九日齊山登高》(《樊川文集》卷三):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在這首詩中,杜牧一連用了三個典故,是使這首詩意境提高、隨之也使齊山知名度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Ⅳ 描寫淄博齊山的詩句,一句最有名的
描寫「淄博齊山」的有名詩句為唐代作者,杜牧寫的《九日齊山登高》,原版文如下;
江涵秋權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Ⅳ 齊山民俗風情有哪些
1、免費採摘來
2、野味餐飲
3、民俗自住宿
4、騎馬射箭
Ⅵ 三國演義中的齊山在那裡
祁山
祁山位於甘肅隴南禮縣東、西漢水北側,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東至鹵城(今回鹽官鎮),答綿延約50華里。連山秀舉,羅峰兢峙,被譽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隴咽喉;勢控攻守要沖,所以成為三國時魏蜀必爭之地。
Ⅶ 描寫「淄博齊山」的有名詩句是什麼
描寫「淄博齊山」的有名詩句為唐代作者,杜牧寫的《九日齊山登高》,原文專如下;
江涵秋屬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Ⅷ 淄博齊山簡介,一句描寫齊山的詩句,還有關於齊山作文的題目
簡介:予淄博齊山:齊山風景區位於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政府南5公里。是全國唯一一家以齊文化為主題的自然觀光風景區。佔地總面積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68米;景區以齊文化為底蘊,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景觀珠聯璧合,相互輝映,為世人描繪出一幅優美生動的寫意山水畫。
作文:齊山游記
與父母同游齊山。齊山,險秀瑰麗,懸崖峭壁,蔚為壯觀,吾懷敬仰之情與父母同游齊山。沿途二三里,車水馬龍,水泄不通。
從門入,步行道,道路兩旁,櫻花桃花分列。清風拂過,花瓣漫天飛揚,吹落一地香氣。遊人百數,皆拍照留念。順道而行,到一中轉站,有乘騎射箭打靶,有黃鸝百靈布穀等鳴禽。鳥語花香,山風徐徐,享樂絕佳。順路向前,漸聞小溪潺潺,石階數百,兩旁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繁花似錦。
沿階而上,有一股清泉從石縫中奔涌而出,乃是一潭泉水,綠如翡翠。從小潭步行百二十步,石階漸漸陡峭,猛一抬頭,見三面峭壁環繞,絕巘生怪柏。又見一碧水潭,遊人常嬉水於此,此乃菩薩潭,潭上方是觀音瀑,俗稱流水洞,其洞口距峭壁地面十米有餘,宛如玉凈瓶,惟妙惟肖。水從洞口溢出,緩緩而下,宛若龍須,似清泉怡意,因此又名龍須洞。水質清冽甘甜。洞體幽深,外窄內寬,形成洞中天湖,水深可沒人頂,船可通行,且鍾乳石倒掛,琳琅滿目。
隨人流而行,漸漸石階越陡,體力漸漸消散,余鼓足勇氣,爭先而上,到頂之時,心曠神怡,一覽眾山小,遠處之山,出沒不見,為氤氳環繞,甚是好看。下山之時,速度漸慢,俗話曰:「上山容易,下山難」是也。
道路兩旁,古木參天,倏爾見一長長古道,此乃齊國古棧道,仰望時峭石沖天,俯瞰是百丈峽谷,棧道隨山勢蜿蜒,時而扶壁慎行,時而弓腰險過,驚險刺激。行走在棧道間,頭上晴空萬里,崖中蒼松傲立,腳下草木豐茂,延綿數里,蔚為壯觀。位於棧道後半段的回頭望月石,是彎月狀穿洞,回頭而望,與不同角度下,呈現出圓缺不一的月牙,甚是奇特。
隨古棧道而行,見一山洞,洞口高可八黍許,立於洞中,山風呼嘯而過,一早一晚,在洞中可望曦月之光,抬頭而看,其形狀神似鳳凰。過其洞,又一山洞佇立在眼前,洞里有左右兩排過道,其意為,男左女右。而洞底宛如一條騰龍,蓄勢待發。
大自然奇特無比,變幻無窮;古棧道驚險絕倫,令我不虛此行。
詩句:
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
攜壺結客何處?
空翠渺煙霏。
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
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Ⅸ 淄博齊山旅遊作文1000字
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國慶佳節,因閑來無事,故與余父游於齊山。
車行幾十里,見有旗插於山上,曰「齊山」,復行二三里,方見齊山之容貌險秀瑰麗,懸崖峭壁,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蔚為壯觀。
至齊山,從門入,見道旁百花齊放。甚為艷麗。遊人可約百許,皆拍照留念。順道而行。花香鳥語,清風徐來。此樂何極。山行三四里,見聞水聲潺潺。心樂之,步幅加快。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行數十步,見石階數百。遊人皆沿街而上。余從之。見有一小潭,水尤清冽。其水清涼刺骨,又其上,見峭壁環三面,生怪柏。又見一潭泉水,泉水綠如翡翠,不可見其底。遊人皆玩於此。此潭乃碧水潭,又見其上有一瀑,高越二丈有餘。此瀑曰「觀音瀑」又名流水洞。水質清涼甘甜,不嘗一口枉來於此。
隨人前行,漸至其頂。已近正午,驕陽似火,余則似熱鍋之螞蟻,觀點將台、唐三寨。
下山之路漸陡,已汗流浹背,歨減緩,正中楊萬里詩中之話「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道路兩旁,皆高大樹木,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見一古棧道,乃齊國之棧道。隨山勢而修,蜿蜒起伏。行走棧道中,見萬里無雲,晴空高照,下見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忽見一大石凸於石壁,上書五字「不得不低頭。」
隨棧道而行,見一山洞,洞口高可三丈許,洞中常有山風呼嘯而過,一早一晚,在洞中可望日月之光,過其洞,又見一洞,洞中有兩排過道,其意為,男左女右。因洞中有一石龍,故又名帝王龍脈。
Ⅹ 大大們,有去過淄博齊山的嗎好玩嗎
在淄川區太河鎮。
齊山風景區位於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政府南5公里。是全專國唯一一家以屬齊文化為主題的自然觀光風景區。佔地總面積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68米;景區以齊文化為底蘊,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景觀珠聯璧合,相互輝映,為世人描繪出一幅優美生動的寫意山水畫。
風景區內有數公里長的陡崖峭壁,十分壯觀。在一期開發的景區內,著名的自然景點有五十多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是「齊山四絕」:第一絕是高山懸瀑——觀音瀑;第二絕是絕壁雲頂——唐三寨;第三絕是九峰抱谷——古棧道;第四絕是「日月同輝」——齊門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