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歷史人物的成語
關於歷史人物的成語有庖丁解牛毛遂自薦金屋藏嬌程門立雪孔融讓梨樂不思蜀。
㈡ 關於歷史人物的成語
插翅難逃、兩小無猜、簪纓世族、驚天動地、覆雨翻雲、青梅竹馬、袖手旁觀、血戰到底、千鈞一發、浮生若夢、霧里看花、再接再厲、畫地為牢、浪跡天涯、白雲蒼狗、炙手可熱、飛黃騰達。
天倫之樂、插翅難飛、金風玉露、坐井觀天、耳濡目染、無與倫比、蠅營狗苟、敬謝不敏、巴山夜雨、青天白日、歷歷在目、焚膏繼晷、橫掃千軍、看朱成碧、嘔心瀝血、伯樂相馬、繼往開來。
佶屈聱牙、秋高氣爽、雷厲風行、觸目驚心、秀外慧中、刻骨銘心、痛定思痛、以人為鏡、落井下石、慘淡經營、蜻蜓點水、口若懸河、細大不捐、筆走龍蛇、英姿颯爽、軒然大波、異曲同工。
混為一談、業精於勤、熟視無睹、九牛一毛、憤世嫉俗、蚍蜉撼樹、冰清玉潔、別開生面、不得而知、力挽狂瀾、弱肉強食、一瀉千里、大展宏圖、別有洞天、層出不窮、含英咀華、嶄露頭角。
碧海青天、虛張聲勢、戮力同心、悲天憫人、殺人如麻、不平則鳴、大放厥詞、竊竊私語、渾然天成、動輒得咎、駕輕就熟、古稀之年、量體裁衣、休養生息、待人接物、詰屈聱牙、錦綉山河。
騎虎難下、筋疲力盡、垂頭喪氣、語焉不詳、萎靡不振、殘羹冷炙、仙風道骨、深居簡出、精疲力盡、形單影只、日上三竿、一視同仁、千瘡百孔、素昧平生、兼而有之、奮不顧身、掛一漏萬。
互通有無、兼收並蓄、屈指可數、舉手之勞、冥頑不靈、齊心協力、眾目睽睽、狂風怒號、輕車熟路、錦瑟年華、發人深省、冰雪聰明、無理取鬧、雲翻雨覆、沒齒難忘、桃花流水、功成名就、得意揚揚。
1、虛張聲勢
西漢景帝時,李廣為上郡太守。當時匈奴入侵上郡,景帝派寵幸之臣到上郡,助李廣習兵擊匈奴。
一天,該臣與騎從十餘人外出遊獵,遇到三個匈奴人,與他們開戰,隨從盡死,僅該臣一人被射傷逃至李廣軍營。李廣說:「一定是射鵰的匈奴人。」
乃率百餘騎兵追擊那三個匈奴人,三人因無馬步行,行數十里被李廣追上,果然是射鵰的匈奴人,李廣殺死其中二人,活捉一人。
將活捉的匈奴人帶上附近小山,突然發現不遠處有數行匈奴騎兵。匈奴騎兵也看見了李廣他們,認為是漢朝的誘敵之兵,於是上山布陣。
李廣的隨從們非常害怕,想趕快逃跑。李廣說:「我們離大軍數十里,這樣逃跑,匈奴騎兵一定追殺過來,那我們就完蛋了。如果我們按兵不動,匈奴兵以為我們是誘敵之兵,一定不敢襲擊我們。」
李廣命令士兵繼續往前靠近,又下令解下馬鞍。隨從們說:「敵人這么多,解下馬鞍,萬一情況緊急,怎麼辦?」李廣說:「解下馬鞍,可以讓匈奴兵更加堅信我們是誘敵之兵。」
匈奴兵中一騎白馬之將出陣,李廣上馬帶十餘人追殺,射死騎白馬之敵將,仍然回到原地,解下馬鞍,讓馬卧下休息。
直到天黑,匈奴兵始終懷疑,不敢前進,又恐怕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會乘黑夜進攻,於半夜時退兵後撤。
第二天天亮後,李廣才帶領隨從回到大軍營中。
2、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
有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很稀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但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將馬找到。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
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
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
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
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3、別開生面
唐代著名的畫家曹霸,擅長於畫人物和馬。他的名聲傳到京城長安,連深居宮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
玄宗經常召他進興慶宮,命他當場作畫,並時常給於豐厚的賞賜。由於曹霸受到皇帝的寵幸,長安城裡的王公貴族和官府人家,都以藏有他的畫為榮。大家不惜以很高的價錢,來收購他的墨跡。
長安北面的太極宮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煙閣。閣內四壁上繪有唐朝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的肖像。這些肖像,是七十多年前著名畫家閻立本畫的。
由於年代已久,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現大部分已經剝落,不僅失去了當年的風采,有的甚至難以辨認。為此,玄宗把曹霸召來,要他重新畫過。
要重畫功臣肖像談何容易。曹霸閱讀了大量史料,對照已經暗淡模糊的功臣肖像,仔細琢磨,精心構思,然後揮筆繪制。不久,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重放光彩,並且以嶄新的風格展現在人們面前。
曹霸既擅長於畫人物,又擅長於畫馬。一次,玄宗傳曹霸進宮,當場叫人把他最喜愛的一匹叫玉花驄(cong)的名馬牽來,命曹霸為它作畫。
曹霸叫侍從把一幅巨大的白絹裱糊在殿壁上,同時對玉花驄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觀察,然後轉過身,飛快地揮舞墨筆。
不多久,威武神駿的玉花驄就展現在白絹上。玄宗越看越滿意,馬上叫侍從取來許多金帛賞賜給曹霸,並且封他為左武衛將軍。
但是好景不長,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權臣後,愛好聲色,奢侈荒淫,長期不理政事,曹霸也越來越少被召進宮去作畫。後來他又因一件小事獲罪,被削去官職,降為平民,只得離開長安。
公元755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玄宗逃往四川。曹霸也流落到成都,靠在街頭替路人畫像過活,晚境極其凄涼。
一次,著名的詩人杜甫來到成都,在朋友家裡看到曹霸畫的《九馬圖》,得知這位名噪一時的畫家也在成都,便馬上去尋訪。幾經打聽,終於在街頭找到了曹霸。
杜甫了解了曹霸的身世和遭遇後,非常同情和感慨,寫了一首詩贈給他。詩中有這樣兩句:「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凌煙閣中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鮮艷奪目的色澤,幸虧得你左武衛將軍下筆使它們重放光彩。
4、騎虎難下
東晉成帝的時候,大臣溫嶠組織了一支聯軍去討伐叛亂的軍隊。在戰爭的初期,有幾路聯軍連連失利,軍中糧食也快用完了。
這種境況很讓主帥陶侃著急,他生氣地對溫嶠說:「你動員我來時,說一切都已安排妥當,現在交戰不久,軍糧就快完了,如果不能馬上供應軍糧,我只有撤軍。」
溫嶠對陶侃說:「自古以來,要想打勝仗,首先得內部團結。在我軍雖然乏糧,處境困難,可如果馬上撤軍,不僅會讓人恥笑我們,而且也會使叛軍更加囂張。
我們目前的處境,正如騎在猛獸的身上,不把猛獸打死,怎麼能夠下得來呢?咱們只有一鼓作氣堅持到底呀!」 陶侃接受了溫嶠的勸說,率軍奮勇殺敵,終於打敗了叛軍。
溫嶠勸說陶侃的「騎猛獸安可下哉」一句話,後來演變成了成語「騎虎難下」。表示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來已經不可能,因而騎虎難下也含有進退兩難的意思。
5、慘淡經營
長安北面的太極宮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煙閣。其中收藏有唐太宗以表彰推翻隋朝的24位開國元勛的畫像,唐玄宗時期,畫像大都已剝落,色彩暗淡模糊,失去了原有光彩。
唐玄宗即位後,鼓勵人們學習這24位開國元勛,並召當時著名的畫家、曹操的後裔曹霸入宮補畫。經過大量構思、查史,幾天後,曹霸所畫的24位元勛全以嶄新的面目展現於眾人之前,大放異彩。
玄宗對畫十分滿意,馬上叫侍從取來許多金帛賞賜給曹霸,並且封他為左武衛將軍。但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權臣後,很少召曹霸入宮作畫。後因一件小事獲罪,被削官職,貶為平民。
後來,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曹霸流落到成都,靠在街頭替路人畫像過活,時境十分悲慘。
一次,著名的詩人杜甫來到成都,在朋友家裡看到曹霸畫的《九馬圖》,得知這位名噪一時的畫家也在成都,便去尋訪。幾經打聽,終於在街頭找到了曹霸。
杜甫出於同情,贈給曹霸一首《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的詩,其中有一句如此寫道:「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成語「慘淡經營」便出於此。
㈢ 100個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
1、一鼓作氣(曹劌)2、一字千金(呂不韋)
3、一字之師(鄭谷)4、一飯千金(韓信)
5、東山再起(謝安)6、圖窮匕見(荊軻)
7、紙上談兵(趙括)8、負荊請罪(廉頗)
9、卧薪嘗膽(勾踐)10、接竿而起(陳勝、吳廣)
11、三顧茅廬(劉備)12、孺子可教(張良)
13、四面楚歌(項羽)14、老當益壯(馬援)
15、投筆從戎(班超)16、暴殄天物(商紂王)
17、暗渡陳倉(劉邦)18、嗟來之食(黔敖)
19、怒發沖冠(藺相如)20、手不釋卷(劉秀、呂蒙)
21、韋編三絕(孔子)22、墨守成規(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雞犬升天(劉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劍(李林甫)
27、風聲鶴唳(苻堅)28、泰山北斗(韓愈 )
29、破釜沉舟(項羽)30、東窗事發(秦檜)
31、程門立雪(楊時)32、司空見慣(劉禹錫)
33、夢筆生花(李白)34、力透紙背(顏真卿)
35、成竹在胸(文與可,即文同)36、赤膊上陣(許褚)
37、馬革裹屍(馬援)38、黃袍加身(趙匡胤)
39、洛陽紙貴(左思)40、背水一戰(韓信 )
41、聞雞起舞(祖逖)42、初出茅廬(諸葛亮)
43、完璧歸趙(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
45、樂不思蜀(劉禪) 46、指鹿為馬(趙高)
47、畫龍點睛(張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諱疾忌醫(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韓信)
51、秋毫無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盡瘁(諸葛亮) 54、約法三章(劉邦)
55、請君入瓮(周興) 56、舉一反三(孔子)
57、蕭規曹隨(蕭何、曹參)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陸海潘江(陸機、潘岳)60、舉案齊眉(孟光、梁鴻)
61、懸梁刺股(蘇秦、孫敬)62、沆瀣一氣(崔沆、崔瀣)
63、江郎才盡(江淹) 64、七擒七縱(諸葛亮)
65、毛遂自薦(毛遂) 66、鐵杵成針(李白)
67、莫須有(秦檜)68、桃李滿天下(狄仁傑)
69、曲高和寡(宋玉) 70、開卷有益(宋太宗 )
71、鑿壁偷光(匡衡)72、刮目相看(呂蒙)
73、圍魏救趙(孫臏)74、一諾千金(季布)
75、殺妻救將(吳起)76、前倨後恭(蘇秦)
77、不學無術(霍光) 78、三令五申(孫武)
79、嘔心瀝血(李賀)80、近水樓台先得月(蘇麟)
81、東施效顰(東施)82、老驥伏櫪(曹操)
83、有勇無謀(呂布)84、阮囊羞澀(阮孚)
85、枕戈待旦(劉琨)86、奇貨可居(呂不韋)
87、拔山蓋世(項羽)88、側目而視(蘇秦)
89、庖丁解牛 (庖丁) 90、項庄舞劍,意在沛公(項庄、劉邦)
9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92、神機妙算(諸葛亮)
93、筆下生花(李白) 94、胯下之辱(韓信)
95、家徒四壁(司馬相如)96、焚書坑儒(秦始皇)
97、囊螢映雪(車胤、孫康)98、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99、路人皆知(司馬昭)100、百步穿楊(養由基)
㈣ 關於歷史人物的詞語
負荊請罪——廉頗-藺相如
烽火戲諸侯——周幽王
退避三舍——晉文公
圍魏救趙——孫臏、龐涓
卧薪嘗膽——越王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暗渡陳倉——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竊符救趙——信陵君魏無忌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
㈤ 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成語即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許多成語來源於歷史典故,你能正確地填寫出與下列成語有關的歷史人物嗎?
1、一鼓作氣(曹劌) 2、一字千金(呂不韋)3、一字之師(鄭谷)
4、一飯千金(韓信) 5、東山再起(謝安) 6、圖窮匕見(荊軻)
7、紙上談兵(趙括)8、負荊請罪(廉頗) 9、卧薪嘗膽(勾踐)
10、接竿而起(陳勝、吳廣)11、三顧茅廬(劉備)12、孺子可教(張良)
13、四面楚歌(項羽)14、老當益壯(馬援)15、投筆從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紂王)17、暗渡陳倉(劉邦)18、嗟來之食(黔敖)
19、怒發沖冠(藺相如)20、手不釋卷(劉秀、呂蒙)21、韋編三絕(孔子)
22、墨守成規(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雞犬升天(劉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劍(李林甫)27、風聲鶴唳(苻堅)
28、泰山北斗(韓愈 )29、破釜沉舟(項羽)30、東窗事發(秦檜)
31、程門立雪(楊時)32、司空見慣(劉禹錫)33、夢筆生花(李白)
34、力透紙背(顏真卿)35、成竹在胸(文與可,即文同)36、赤膊上陣(許褚)
37、馬革裹屍(馬援)38、黃袍加身(趙匡胤)39、洛陽紙貴(左思)
40、背水一戰(韓信 )41、聞雞起舞(祖逖)42、初出茅廬(諸葛亮)
43、完璧歸趙(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樂不思蜀(劉禪)
46、指鹿為馬(趙高)47、畫龍點睛(張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諱疾忌醫(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韓信)51、秋毫無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53、鞠躬盡瘁(諸葛亮)54、約法三章(劉邦)
55、請君入瓮(周興)56、舉一反三(孔子)57、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58、八斗之才(曹植)59、陸海潘江(陸機、潘岳)60、舉案齊眉(孟光、梁鴻)
61、懸梁刺股(蘇秦、孫敬)62、沆瀣一氣(崔沆、崔瀣)63、江郎才盡(江淹)
64、七擒七縱(諸葛亮)65、毛遂自薦(毛遂)66、鐵杵成針(李白)
67、莫須有(秦檜)68、桃李滿天下(狄仁傑)69、曲高和寡(宋玉)
70、開卷有益(宋太宗 ) 71、鑿壁偷光(匡衡)72、刮目相看(呂蒙)
73、圍魏救趙(孫臏)74、一諾千金(季布)75、殺妻救將(吳起)
76、前倨後恭(蘇秦)77、不學無術(霍光)78、三令五申(孫武)
79、嘔心瀝血(李賀)80、近水樓台先得月(蘇麟)81、東施效顰(東施)
82、老驥伏櫪(曹操)83、有勇無謀(呂布)84、阮囊羞澀(阮孚)
85、枕戈待旦(劉琨)86、奇貨可居(呂不韋)87、拔山蓋世(項羽)
88、側目而視(蘇秦)89、庖丁解牛 (庖丁)90、項庄舞劍,意在沛公(項庄、劉邦)
9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92、神機妙算(諸葛亮)93、筆下生花(李白)
94、胯下之辱(韓信) 95、家徒四壁(司馬相如)96、焚書坑儒(秦始皇)
97、囊螢映雪(車胤、孫康)98、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99、路人皆知(司馬昭)
100、百步穿楊(養由基)
㈥ 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典故100個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詩句: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釋義: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2、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3、墨守成規(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釋義: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4、一字之師(鄭谷)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釋義: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之師。
5、口蜜腹劍(李林甫)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釋義:嘴上說的很甜美,心裡卻懷著害人的主意。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6、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7、一飯千金(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8、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釋義: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9、圖窮匕見(荊軻)
出自《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釋義: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10、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釋義: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11、揭竿而起(陳勝)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釋義:意思是砍了樹干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12、孺子可教(張良)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釋義:意思是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13、四面楚歌(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釋義: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