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戰爭的人物
二戰德軍三傑:古德里安,隆美爾,曼施坦因
當代中國的十大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當代中國十大將:
粟裕(1907-1984),曼施坦因的紅色版本,,戰略戰術大家
徐海東(1900-1970)
黃克誠(1902-1986)
陳賡(1903-1961)
譚政(1907-1988)
蕭勁光(1903-1989)湖南省長沙人
張雲逸(1892-1974)廣東省文昌縣人
張雲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戰軍的又一代表。 大將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參加過護國討袁的。
羅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縣人
羅瑞卿,華北野戰軍的代表。
王樹聲(1905-1974)湖北省麻城縣人 ,紅四方面軍的代表。
許光達(1908-1969)湖南省長沙市人
一戰德國元帥有
,施里芬、保羅·興登堡、奧古斯特·馮·馬肯森、伯恩哈特·迪姆林、利奧伯德、戈爾茲、卡爾·貝羅、沃爾西、阿爾貝特·海因里希、魯登道夫、提爾皮茨、艾希霍恩
二戰元帥德國元帥
1:勃洛姆堡、2:戈林、3:雷德爾、4:勃勞希契、5:凱特爾、6:龍德施泰特、7:博克、8:勒布、9:李斯特、10:克魯格、11:維茨勒本12:賴歇瑙、13:米爾希、14:凱塞林、15:施佩勒、16:隆美爾、17:屈希勒爾、18:曼施坦因、19:克萊斯特、20:魏克斯、21:布施、22:鄧尼茨、23:保盧斯、24、里希特霍芬、25:莫德爾、26:舍爾納、27:格賴姆
1935年第一次軍銜時有5人:伏羅希洛夫、布柳赫爾(清洗)、布瓊尼、圖哈切夫斯基(清洗)、葉戈羅夫(清洗);
蘇聯元帥/大將
衛國戰爭前元帥3人:鐵木辛哥、沙波什尼科夫(病死)、庫利克(後降為少將,44年槍斃);大將3人:朱可夫、巴浦諾夫(槍斃)、梅列茨科夫。
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元帥(按時間順序):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貝利亞(秘密戰線)、馬利諾夫斯基、托爾布辛、梅列茨科夫、布爾加寧、戈沃洛夫。
戰爭中大將有:瓦圖金(戰死)、安東諾夫、巴格拉米揚、索科諾夫斯基、葉廖緬科。空軍主帥和海軍元帥對等大將,空軍主帥諾維科夫,海軍元帥庫滋涅佐夫。
二戰美國名將:
馬歇爾陸軍五星上將、馬克阿瑟陸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陸軍五星上將、布萊德雷陸軍五星上將、阿諾德陸軍五星上將(後改為空軍)、巴頓陸軍上將、克拉克陸軍上將、李奇微陸軍上將、
歐內斯特·金海軍五星上將、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萊希海軍五星上將、哈爾西海軍五星上將、金凱利海軍上將
二戰英國名將:
蒙哥馬利陸軍元帥、亞歷山大陸軍上將 ,蒙巴頓海軍元帥 ,特德空軍上將
夏爾·戴高樂:法蘭西領袖,著作《劍刃》《建立職業化軍》
富勒:(英國將軍,裝甲戰理論創始者)
杜黑:現代空中戰略理論之父,著作《制空權》
馬漢:海權論之父
古德里安:閃擊戰之父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作者,西方現代軍事思想之父
圖哈切夫斯基:大縱深作戰理論之父,紅色拿破崙
毛澤東:世界公認的偉人,不解釋
抗戰英雄(續范亭,池峰城,宋哲元,張治中,張自忠,方先覺,孫立人,戴安瀾,佟麟閣,趙登禹,吉鴻昌,蔡廷鍇,這是有口皆碑的
歷史人物,真多了去了
凱撒,屋大維,漢尼拔,亞歷山大,拿破崙,查理十二,彼得一世,腓特烈大帝,納爾遜,威靈頓,
成吉思汗,術赤,哲別,速不台,旭烈兀,窩闊台,忽必烈~~~蒙古殺人集團
姜子牙,項羽,韓信,李廣,衛青,霍去病,岳飛,韓世忠,李綱,宗澤,袁崇煥,於謙,鄭成功,
李世民集團:大唐開國24功臣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d346670100dj7m.html
朱元璋集團:李文忠,劉基,藍玉,常遇春,沐英,徐達,
太多,講不清,姑且參考吧
B. 有哪些戰爭歷史人物簡介
太多了啊!春秋戰國時期的孫武,白起,李牧,吳起,廉頗。。。。。。都是很有名的專,孫子屬兵法更是集大成,後世如項羽,韓信,霍去病,衛青,李廣,曹操,劉裕,李靖,狄青,藍玉。。。。太多了啊!不知道你要那個簡介,怎樣的,麻煩LZ講述清楚點
C. 古代戰爭名人
那時軍隊的統計數字不對~還都是詐稱多少多少萬~
我聽過的死亡多的有幾回~其他的你再找找~
1,戰國 秦國坑殺趙國降兵40萬~戰爭中還有死亡的
2,三國 赤壁 蜀吳火燒曹操100萬水軍~具體死多少無法統計
陸遜 火燒劉備七十里 營寨 大概有軍隊75萬~~
安史之亂
人口統計: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人口:5,291.9309萬,出處:通典-食貨七。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人口:1,690.0000萬。
(參考自《歷代人口的官方統計數》---天涯在線書庫)
755年到764年,中國人口減少約3601.9萬。
南宋末年的戰亂
人口統計:
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人口:7,681.0000萬。
南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人口:1,302.6532萬,出處:續通考-戶口一。
(參考自《歷代人口的官方統計數》---天涯在線書庫)
(有網友指出:元初1274年,中國人口只有887萬。關於這種說法,我還沒有找到相關史料。)
1223年到1264年,中國人口減少約6378萬。
明末清初的戰亂
人口統計: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人口:5,165.5459萬,出處:明熹宗實錄卷4。
清世祖順治八年(1651),人口:1,063.3326萬,出處:清實錄世祖卷61。
(參考自《歷代人口的官方統計數》---天涯在線書庫)
1620年到1651年,中國人口減少約萬。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太平天國和捻軍等部的起義和清朝的鎮壓發生在中國人口已經達到空前的4.3億的時候,最劇烈的戰爭和破壞恰恰是在中國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進行的","1851年至1865年這14年間總人口減少了1.12億,下降了26.05%。"葛劍雄:《中國人口發展史》251、253頁,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福州。互相廝殺,中國人死了1/4強。真是兵凶戰危,觸目驚心!
抗日戰爭
人口統計:
民國二十四年(1935),人口:46,215.0000萬,出處:1935申報年鑒。
民國三十六年(1947),人口:46,100.0000萬,出處:中華民國統計年鑒。
(「人口統計」參考自《歷代人口的官方統計數》---天涯在線書庫)
1935年到1947年,中國人口減少約115萬。
其實戰爭不一定是死軍隊~老百姓餓死的~被殺的也是不計其數~~
希望採納......
D. 抗日戰爭英雄人物史實
孫立人(1900.12.8-1990.11.19),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字撫民,號仲能,漢族,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金牛鎮人,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軍長。在美國留學,1937年參加送滬會戰,入緬會戰後取得仁安羌大捷贏得了國際聲譽。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留駐印度率部隊接受美式訓練,並在此後隨同廖耀湘獲得了緬北反擊戰的大勝,被歐美軍事家稱作「東方隆美爾」。是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曾榮獲第三等級的不列顛帝國勛章。戴安瀾(1904~1942年),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為黃埔系骨幹。曾參加北伐戰爭、保定、漕河、台兒庄、中條山諸役、昆侖關戰役,尤其在1939年1月,擔任第5軍200師師長。12月奉命參加桂南昆侖關戰役,苦戰一月,斃敵6千,擊斃日軍前線指揮官第5 師團第12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中將。1942年,戴安瀾奉命率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在緬作戰中,參與了大戰同古、收復棠吉等戰役。1942年5月18日,戴安瀾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斗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甸北部茅邦村殉國。
趙登禹(1898—1937),陸軍上將,山東菏澤趙樓人(今菏澤牡丹區牡丹辦事處)。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後任馮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後任第132師師長。後在抗日戰爭(七七事變,盧溝橋保衛戰)中壯烈殉國,是抗日殉國的第一位師長。
張自忠(1891.8.11-1940.5.16),山東臨清唐園村人。抗戰中參與了血戰臨沂和隨棗會戰,在隨棗會戰中以33集團軍司令、中華民國上將銜陸軍中將之職殉國,犧牲後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郝夢齡(1898-1938),河北藁城縣人,先後入陸軍軍官學校,保定軍官學校學習。抗日戰爭時任衛立煌部中央兵團中將前線總指揮,忻口會戰時,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是抗戰初期犧牲在抗日疆場上的第一位軍長,
王銘章(1893—1938),字之鍾,漢族,四川省新都泰興場人,早年參加保路運動和討伐袁世凱戰爭,抗日戰爭時任第四十一軍一二二師中將師長,1938年3月17日在山東滕縣與日軍作戰時陣亡。4月6日追贈陸軍二級上將。
衛立煌 抗日戰爭爆發後,衛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率三個兵團在山西忻口(忻口戰役)抗擊日軍第5師等約5萬人的進攻,在會戰中堅持近20日,斃傷敵2萬餘人。1938年2月任第二戰區副司令,4月,訪問延安。1939年1月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5月晉升陸軍二級上將,1940年兼冀察戰區總司令。在任時同共產黨的八路軍一直保持著良好關系。1941年因主張國共合作抗戰,與八路軍建立友好關系而被撤本兼各職,調任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主任。1943年11月任中國遠征軍司令。1944年,指揮所部擊敗滇西和中緬邊境的日軍,收復滇西。1945年1月所部與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孟尤會師,打通滇緬公路,4月任同盟國中國戰區中國陸軍副總司令。
望採納
E. 關於戰爭的歷史人物
霍去病、岳飛、拿破崙、亞歷山大、凱撒、古德里安、隆美爾、曼施坦因、威靈頓、納爾遜。
F. 歷史戰爭上有哪些的著名人物我要他的資料
說到戰爭,戰神白起夠資格了吧。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
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含長平之戰)。攻韓魏殲滅30萬。
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
封號:武安君。官職:大良造
外號:戰神,殺人魔,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G. 戰爭著名人物介紹
拿破崙
著名的法蘭西共和國將軍和皇帝拿破崙一世於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的阿雅克修,他的原名叫拿破崙·布宛納巴,1796年才改為「波拿巴」。法國只是在他出生前15個月左右才獲取科西嘉。
拿破崙在霧月政變後任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雖然名義上是三人執政,實際上拿破崙進行了長期的軍事專政。拿破崙積極鼓勵工商業發展,1800年他創辦了法蘭西銀行。他還立法確保農民對小塊土地的所有權。他藐視教皇代表的神權,1802年他與羅馬教皇庇護七世簽訂了《政教協議》,確保宗教和平。拿破崙竭力加強中央官僚集權,建立以自己為主席的參政院,他取消了地方自治選舉制度,郡守、市長、縣長均由中央政府任命,國民議會機關的權力被削弱,立法院、保民院和元老院都無權決定國家立法,形同虛設。但是這些政策,雖然也可以表現拿破崙的野心,但是熱愛自由的法國人卻接受了,因為大革命後所謂的「自由」「民主」不僅沒有給他們安定,反而把法國弄得四分五裂,他們甚至在1804年投票決定拿破崙稱帝都以絕大多數票通過了這一決議。拿破崙加強了報刊審查制度,對雅各賓派的激進要求,保王黨分子的叛亂活動和工人的風潮一律加以鎮壓,然而拿破崙稱帝後,他逐漸傾向於向封建勢力妥協,他分封了新貴族,變相恢復了世襲制,他允許逃亡貴族回國,並發還未出售的田產,他的軍隊發動了一次次的侵略戰爭,歐洲大陸在1812年時除了俄羅斯外,大多數國家要麼是法國的附庸國、要麼是被迫向他割地與他結盟的國家。
然而拿破崙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傑作,是《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民事法典,分3篇,35章,2281條,法典在1804年推出,它捍衛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打擊了封建殘余勢力,體現了法國大革命的原則,大多數條款拿破崙親自參與了討論,這部法律的原名是《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它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在拿破崙的軍隊佔領的國土曾強迫實施,因此《拿破崙法典》在歷史上流傳甚廣,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所有法律幾乎都借鑒了這部法典,當拿破崙戰敗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時曾說:「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四十多次勝仗,滑鐵盧一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們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崙是個當之無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他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果實,擊敗了外來侵略者,埋葬了舊的專制政權,然而他同時鎮壓了繼續前進的資產階級革命,武裝入侵歐洲諸國,建立了新的專制政權,是歷史上最值得爭議的人之一。
據說拿破崙時代為鞏固法蘭西共和國革命時期的成果和確保法蘭西共和國資產階級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時機。因此在1815年法國君主制度最終復辟時,這些變化已經如此深入人心,恢復舊制度的社會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變化是發生在拿破崙之前,1799年拿破崙開始執政時要回到原來狀態看來就已經為時過晚了。盡管拿破崙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還是為在全歐洲傳播法國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拿破崙對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有巨大的間接影響。他對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實力,使它在幾年的時間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這個實際上的自治時期,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開始了。
拿破崙做了一筆交易,這件事看來和他的主要意圖無關,然而卻成為他一生中產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響的一件事之一。那就是1803年拿破崙向美國出售了一片遼闊的土地。他認識到要保衛法蘭西共和國在北美佔據的土地不受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掠奪,想必是非常困難,此外他資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約也許是整個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土地轉讓,使美國成為一個接近佔有一個洲的面積的國家。如果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就很難預料美國將會是個什麼樣子,肯定會與今日的美國迥然不同。的確,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美國能否成為一個大列強國都很難說。
拿破崙有著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從土倫戰役到滑鐵盧戰役的23年間指揮了無數次戰役,而且大多數都是勝仗。雖然他的戰爭有侵略性的一面,激起被侵略國人民的反抗,但是也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同時,拿破崙為人頗為好學,是法蘭西科學院院士,他對數學很有興趣,在數學方面他證明了「拿破崙三角形」。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羅巴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拿破崙為法國帶來了榮耀,法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為法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編輯本段
後世評價
歌德論拿破崙
胸懷智勇者,無所畏恐,
輕捷地步向通往王座之路,
明知險阻重重偏向上攀登;
皇冠千斤重,他不予掂量,
皇帝畫像(10張)
堅定有鎮靜,興沖沖向頭部壓去,
怡然自得,視之如桂冠。
這就是你的作為:
篷山之外,遙不可攀者,
你卻能悄悄地據為己有;
前途障礙多多
你明辯,你思索,你了如指掌,
時機一到,你應運而起,從此發生了這一切……
敵人以戰爭與死亡,從國內外夾攻,
內憂外患仍頻,你卻巋然屹立……
世人無不驚愕,議論紛紛,
他們滿腦袋胡思亂想,
除了蠅營狗苟,他們又關心什麼?……
這個魍魎世界,向我們索取,
乞求財富、恩典和地位,
即使予所親者同貴同榮,
愛情難以滿足,他們要吞沒整個王國。
他對這個人亦復如此。——讓我們廣為宣告,
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計!
任何人,無論是誰,
其幸福總有盡頭,末日亦必將來臨。
雨果論拿破崙
失敗反把失敗者變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彷彿比立著的拿破崙還要更高大些。
拿破崙是戰爭中的米開朗琪羅。
他是重建廢墟的宗師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員會的繼承者,他當然有污點,有疏失,甚至有罪惡,就是說,他是一個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嚴的,在污點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惡中也還是有雄才大略的。(維克多·雨果《悲慘世界》)
列寧論拿破崙
法國大革命的戰爭起初是民族戰爭,而且也確實是這樣的戰爭。
這些戰爭都是革命的;保衛偉大的革命,反對反革命君主國的聯盟。
但是,當拿破崙建立了法蘭西帝國,奴役歐洲許多早巳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大國的時候,法蘭西的民族戰爭便成了帝國主義戰爭,而這種帝國主義戰爭又產生了反對拿破崙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戰爭。(列寧《論尤尼烏斯的小冊子》,《列寧全集》第22卷第302頁。)
周恩來論拿破崙
時勢之英雄,固若是其眾也,然非吾之所論於項羽、拿破崙也。夫二氏,世界之怪傑也。具並吞八荒之心,叱吒風雲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懍懍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是猶其勇之著於外也。若其關系於世界之進退,人類之盛衰,又非一時豪俊、二三學者所可同日而語。雖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錢之勢,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謂造時勢之英雄也。
羅曼·羅蘭論拿破崙
身材短小,顏色黯淡,似乎無底的陰暗的眼,濃厚的黑色髦發。常穿著一件飄盪的黑袍,用一條粗的腰帶系住,像進香客一樣。不趨時髦,也不遵守社會的狹窄的規矩。在椅子上坐不舒服,卻常常盤膝在矮凳上,或棲息在窗檯里;時而活潑狂笑,時而沉沒在猶豫里。總之,一個活在夢里的大夢想家。
利德爾·哈特論拿破崙
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又一個「偉大戰爭」的序幕才開始揭開。拿破崙·波拿巴的天才使這場戰爭大放光彩。如同上個世紀一樣,法國對歐洲其他國家造成了嚴重威脅,使得這些國家又聯合起來同它對抗。不過,這一次戰爭的發展卻與過去有所不同。革命後的法國曾經有許多的同情者,但他們既不是各國的政府當局,也不能控制本國的軍隊。法國在獨個地開始戰爭的時候,是被迫與其他各國隔離著的,好象是害了傳染病一樣。然而,法國不僅打敗了那種想要把它置於死地的聯合勢力,而且在革命以後形成了對歐洲其他各國的嚴重軍事威脅,並且最終成了主宰歐洲很大一部分地區的主人翁。(利德爾·哈特《戰略論》)
馬克思與恩格斯論拿破崙
拿破崙是充分表現了1780年新形成的農民階級的利益和幻想的唯一人物。農民階級把他的名字寫在共和國的門面上,宣布要對外國進行戰爭,在國內要為自己的階級利益進行斗爭。
拿破崙在農民眼中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綱領。
他們舉著旗幟,奏著音樂走到投票箱跟前去,高呼:「打倒捐稅,打倒富人,打倒共和國,皇帝萬歲」。
隱藏在皇帝背後的是一個農民戰爭。(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命》,《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策7卷第50頁。)
拿破崙最大的錯誤就在於:他娶奧國皇帝的女兒為妻,和舊的反革命王朝結成同盟;他不去消滅舊歐洲的一切痕跡,反而竭力和它妥協;他力圖在歐洲帝王中間取得首屈一指的聲譽,因此他盡量把自己的宮廷搞得和他們的宮廷一樣。他降低到了其他帝王的水平,他力圖得到和他們同樣的榮譽,拜倒在正統主義原則之前,因此很自然,正統的帝王們便把篡奪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恩格斯《德國狀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38頁)
要是反對拿破崙的戰爭確實是爭取自由、反對暴政的戰爭,那麼結果就應該是所有被拿破崙征服了的國家,在拿破崙垮台之後,都宣布平等的原則,享受到平等原則帶來的幸福。
但是事實恰恰相反。
就英國方面來說,戰爭是由驚惶失措的貴族發動的,並且得到了財閥的支持。
這些財閥找到了取之不盡的利潤泉源:接二連三的借款;國債的增長;以及他們有可能滲入南美市場,在那裡傾銷自己的工業品,奪取他們認為能使自己的腰包塞得更滿的、原屬於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的殖民地。
他們力圖使不列顛威鎮四海,以便能夠打垮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貿易,如果這個國家的競爭能夠成為他們發財致富的障礙的話。最後,他們竭力維護自己從供應歐洲市場取得巨額利潤的權利,和拿破崙的大陸體系分庭抗禮。
這就是當時英國統治階級進行這次長期戰爭的真正原因。
至於說法國革命威脅著英國憲法的基本原則這種口實,也只不過表明這種「人類理性的完美創造」無比優越而已。
從西班牙方面來說,發動戰爭是為了保衛正統的王位世襲和僧侶專制裁判的原則。
編輯本段
經典格言
1.在愛情的戰場上,唯一獲勝的秘訣是逃跑。
2.一個人應養成信賴自己的習慣,即使在最危急的時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與毅力。
3.業績造就偉人 。
4.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不可能只有庸人的詞典里才有。
5.統治世界的是想像力!
6.在思考一次戰役時,我在內心與自己辯論,力求駁倒自己;在制訂戰役方案時,我是最謹小慎微的人。我總是擴大危險和意外,即使我看來高興,其實我始終極度緊張和激動。
7.我永遠在工作著,我思考得很多。要說我對某事已准備就緒,足堪勝任,那隻是因為在此以前,我已反復考慮過;即使是細枝末節,我也要千思萬想。
8.只有夢想能夠征服世界。
9.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是最好。
10.不能分享勝利的軍隊是無法作戰的。
11.總司令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冷靜的頭腦。
12.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13.偉大的統帥應該每日自問數次,如果面前或左右出現敵人該怎麼辦?他若不知所措,就是不稱職的。
14.我成功,因為志在要成功,未嘗躊躇。
15.沒有機會!這真是弱者的最好代詞。
16.不以小事為輕,而後可以成大事。
17.達到重要目標有二個途徑——勢力與毅力,勢力只是少數人所有,但堅韌不拔的毅力則多數人均可擁有。它沉默的力量隨著時間發展而至無可抵抗。
18.不會從失敗中尋求教訓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遙遠的。
19.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20.一切不道德事情中最不道德的,就是去做不能勝任的事情。
21.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這樣的字眼。
22.從偉大崇高到荒謬可笑,其間只相差一步」
23.所謂軍事指揮藝術,就是當自己的兵力數量實際上居於劣勢時,反而能在戰場上化劣勢為優勢
24.我愛力量,但我之所以愛力量,猶如想借魔術奏出美妙音樂的小提琴家愛他的小提琴一樣。換句話說,我是以藝術家的方式愛著的。
25.其實,人家批評與否跟我有什麼關系?
26.我只有一個忠告給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27.勤奮是構成天才的要素之一。
28.活著本身就是受苦受難。不過勇者應不斷力求自製,最終總會做到這一點。、
29.女人是無常多變的,好運也是
30.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31.大多數人內心生來具有善與惡、勇與怯的種子,這是人的天性;後天如何成長,則取決 於教養與環境。
32.一個統治者對人民應該舉止端莊,但是不要奉承群眾 ,因為那樣一來群眾的要求稍不滿足就以為受了欺騙。
33.沒有人能逃脫自己的命運。
34.挫折也有好的一面,它教給我們真理。
35.人不管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可以幸福。
36.無所謂幸福,也就無所謂不幸。幸福者的生活是在一幅銀色底片上顯示黑色的星星;不幸者的生活則猶如黑底版上的銀色星星。
37.為政不一定遵循多麼完善的理論,只須就所掌握的條件與能力從事建設,有所建樹。
38.看他所處的環境是審判一個人的基本條件
39.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40.一八一四年,俄、奧、普聯軍兵臨巴黎城下,理工學校學生要求參戰。面臨滅頂之災的拿破崙卻說:「我不願為取金蛋殺掉我的老母雞!」後來,這句名言被刻在巴黎理工學校梯型大教室的天花板正中心,一直激勵著該校師生奮發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