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故事對聯

歷史故事對聯

發布時間:2021-02-25 15:55:13

⑴ 古今對聯故事集錦

一、

有一財主,父子花錢各捐了個進士,心中十分得意,於是在門口貼了一副聯: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不料第二天就為村人改為:

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二、

從前,有個姓李的財主,他魚肉百姓,無惡不作,百姓對他恨之入骨。有一年過年,家家戶戶忙著貼對聯。李家更不用說了。李財主寫了一副對聯叫人貼在大門的兩旁,對聯是:

父成龍,子成龍,代代全成龍;父發財,子發財,輩輩都發財。

同村一位窮秀才看了對聯,沉思了一會便離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李財主的門前圍滿了一大群看熱鬧的人,他們有說有笑,議論紛紛,大家都稱贊道:「改得好,改得好!」

門外吵嚷聲驚動了李財主,他以為人們在稱贊他的對聯,忙打開大門,一看門上的對聯,立時氣得昏倒在門前的台階上。

原來,李財主門上的對聯,被秀才改成了:

父成聾,子成聾,代代全成聾;父潑財,子潑財。輩輩都潑財。

為了這副對聯,李財主整整病了一個多月,人們無不拍手稱快。

三、

有一老太監在冬天看見紀曉嵐穿著皮衣,手執一把扇子。感到十分好笑,遂遂說:小翰林,穿冬裝,執夏扇,一部春秋可讀否?

紀曉嵐聽老太監南方口音,對到: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

四、

明朝解縉小時候,門對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

門對千根竹。家藏萬卷書。

富豪見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縉深解其意,於上下聯各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富豪更加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暗中發笑,在上下聯又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富豪氣得目瞪口呆。此事傳到相爺的耳朵里,他命家人去叫他來當面一試,解縉與相府家人來到相府門前,見正門關著,就止步不前,對家人說:「迎客有迎客之禮,為何不開正門?」家人無奈,只得又去,稟告相爺。相爺想了想,揮筆寫了個上聯,連同筆墨交與家人說:「遞與那學生。」

解縉接過一看,見是一副對子的上聯:小犬乍行嫌路窄。

解縉即刻接寫了下聯:大鵬展翅恨天低。

相爺見對只好大開正門。解縉進了門,相爺把他迎入客廳,分賓主坐下後,相爺從桌上拿起一本書晃晃說:「老夫聽說你有萬卷之書,書藏哪裡?」解縉指指肚皮說:「在這里。」相爺又問:「既然如此,那我出聯你能對嗎?」小縉眨眨眼睛說:「何止能對!」

相爺看看這穿綠衣衫雙目流盼的小傢伙,口氣竟這么大,不覺有些好笑,便出聯道:

井底蛤蟆青間綠,美目盼兮。

小解縉聽了,冷笑了一聲,看了一眼身穿紅袍的相爺,便接著對道:

湯中對蝦白映紅,鞠躬如也。

相爺本想譏笑他是個坐井觀天的蛤蟆,不料自己反被奚落成一隻死蝦,想小傢伙竟然如此不留情面,不由心裡冒火,卻不好發作,只好改換題目,再難解縉道:天做棋盤星做子,誰人敢下?

解縉略一思索,便對道: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

相爺見解縉對答如流,大為吃驚。正找不到好的課題,忽見壁上有一幅《月夜杜鵑圖》,也來不及細想,就信口出了一聯道:月下子規喉舌冷。

解縉見他行文已亂,故意照式對個下聯說:花中蝴蝶夢魂香。

誰知相爺只顧後,不顧前,一見別人句子有毛病,馬上挑剔說:「試問花中蝴蝶,倘不睡去,哪來的夢魂香甜?」解縉又眨眨眼睛說:「然而月下子規,也未必啟口,喉舌之冷,一樣無從說起!」相爺一聽,啊喲!我也錯了。便問小解縉:「那麼依你說又當如何?」

解縉說:「如果把『月下』改作『啼月』;『花中』改作『宿花』,豈不是『舌冷』『夢香』?」相爺欲要叫好,但又反問:「你既然早已知道,為何將錯就錯?」

解縉笑道說:「因為相爺失口在先,解縉之所以將錯就錯,無非是步相爺後塵,照葫蘆畫瓢罷了。」一番話說得相爺心服口服,自知理虧。想想方才解縉的不恭,正是自己失於檢點而引起的,因此甚感慚愧和不安。他深愛解縉之才,等解縉長大,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五、

清朝時候,西湖的冷泉亭上,掛有一幅對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

戊辰九月,清朝有名的文人俞樾和他的妻子到飛來峰下遊玩,坐在冷泉亭邊休息,欣賞這幅對聯。妻子看了一會兒,要求俞樾進行解釋。俞樾把原來的對聯改了兩字,作為回答: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

妻子嫌改得不好,立即表明自己的看法: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

俞樾把自己和妻子改動的字作了比較,認為「冷」、「飛」二字比「有」、「無」准確有神。過了幾天,俞樾帶著次女秀孫又來到冷泉亭邊。他給秀孫說明上次怎樣給對聯該字一事,秀孫趕緊望著亭子,沉思了好大一會兒,慢慢地說:

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

俞樾一向才力超人。他明白上聯中的「幾」字改為「禹」字,那是指大禹治水,仔細推敲,改得動人。至於那個「何」字為什麼要改成「項」字,他一下弄不清楚,只好向秀孫追問原因。

秀孫爽朗地說:「項羽曾有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這座險峰不是他從別處拔起,怎能飛到這里來呢?」秀孫話音剛落,俞樾忙拍手稱好快,連連道好。

⑵ 關於對聯的歷史典故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再多一度春秋
乾隆五十大慶時,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參加者有位一百四十一歲的老人。乾隆以其年齒為題出句雲: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紀曉嵐對道:
古稀雙慶,又多一個春秋。

⑶ 含有歷史故事的對聯

諸葛亮:
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賦於諸葛草廬的門聯版
駑馬並麒麟;
寒鴉配鸞鳳權.
——羅貫中《在國演義》中以除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經天緯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計.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再以徐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三顧頻煩天下計;
一番晤對古今情.
——成都武侯祠中贊頌諸葛亮的對聯,改編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所作之《蜀相》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聯
丞相當年曾駐馬;
江山終古此蟠龍.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薦公一掬建業水;
聽我三終梁父吟.
——顧孝廉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許先帝馳驅來連吳會;
有儒者氣象上繼伊周.
——劉忠誠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⑷ 古代經典對聯故事

經典對聯之唐寅抄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唐欣然揮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對聯發財的味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嘲笑之: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夜裡銅錢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誰知,商人卻十分喜愛這副不倫不類的對聯。

經典對聯之進退兩難
從前,有位秀才在結婚的當天早上,父親突然去世,只好喪事喜事一起辦。
按風俗,喪事喜事都要貼對聯,秀才犯了難,有位文人卻寫了一副對聯:
臨親喪,作新郎,哭乎?笑乎?細思量,哭笑不得
辭靈堂,入洞房,進耶?退耶?再斟酌,進退兩難
這副經典對聯,真實的描繪了當時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經典對聯之貪官受辱
清朝有個知縣叫王寅,貪臟枉法,有位先生寫了一副對聯叫人貼到了縣衙的門口,聯道:
王好貨,不論金銀銅鐵
寅屬虎,全需雞犬牛羊

經典對聯之針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錢某未中舉人時,時常遭親友冷遇,後來中了舉人,親戚豪富爭相祝賀,
他針對這一反差,手書一聯貼在大門上:
去歲飢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⑸ 請求詳細的關於對聯的歷史故事

對聯是由古代的桃符發展而來的。

南朝《荊夢歲時記》記載,每逢歲時,人們便掛桃符來驅鬼迴避邪、迎喜接答福。這是對聯的萌芽。

五代時,桃符上的神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聯語。《茅亭客話》記載:蜀後主孟昶曾寫了一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的對子,是我國最早的對聯。

宋代受詩詞的影響,對聯在對仗方面前進了一大步。大詩人陸游就曾為自己的書房題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話流年」。

明代對聯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簪去樓雜記》記載: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後,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門第,須加春聯一副」,他本人也帶頭寫了一副對聯送與徐達----「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清代是對聯的繁榮期,不論在內容的開拓還是在藝術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如吳敬梓作的提示人生哲理的:「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馮玉祥將軍送給理發鋪的:「倭寇不除,有何顏面對鏡?國仇未報,負此頭顱為人!」

⑹ 有趣的對聯歷史故事


一日,寇準與友同游,乘興出對曰:水底月為天上月。從無以相對。楊大年剛好趕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眾皆喝彩。


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出對試之:三代夏商周。劉對道:四詩風雅頌。王安石誇其對句:真乃天造地設。


蘇東坡與黃庭堅在松樹底下走棋。一陣風吹來,松果掉進棋盤。蘇東坡得句曰: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黃庭堅對道: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新婚之夜,蘇小妹欲試新郎秦少游之才,將秦拒之門外並出對曰:閉門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對,徘徊長廓。蘇東坡見狀,雖替妹夫焦急,卻又不便代勞。突然,他靈機一動,拾起一塊石頭,投進盛滿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聽到「卟通」一聲,頓時領悟,脫口而出:投石沖開水底天。蘇小妹聞聲大喜,急忙迎進新郎。


某日朱元璋與劉伯溫下棋。朱出對曰: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劉伯溫對道: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會。朱劉之對各合身份,用詞絕妙。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鄉村,看到家夫車水。祝出對曰: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唐對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祝唐之對實屬巧妙,傳誦一時。


明朝天啟元年,宰相葉向高路過福州,留宿新科狀元翁正春家中,翁即興出對曰: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葉向高見聯中全是寶蓋頭的字,先是一驚,接著和道: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次日翁送葉上路,經過池塘時,葉說:翁公昨夜講窮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鴨浮塘,數數數三雙一隻。翁正春不意被將了一軍,尋視池塘,眉頭一皺,當即應道: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說完,二人相視大笑。


徐晞上任,守令率諸生相迎。諸生以徐出身貧寒,相見時頗為無禮。守令心中惱怒,乃出對考諸生: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諸生面面相覷,無人能對。徐答曰: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人。諸生驚報,再也不敢小覷徐晞也!


明人解縉,門對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根竹,家藏萬卷書。富豪見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縉深解其意,於上下聯各添一字:門對千根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富豪更加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暗中發笑,在上下聯又添一字:門對千根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富豪氣得目瞪口呆。


程敏政人稱神童,宰相李賢欲招為婿,指著席上果品出對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對道:有杏(幸)不須梅(媒)。李賢大喜,乃將女兒配之。

⑺ 有歷史典故的勵志對聯

1、明朝名臣於謙幼時即聰穎過人。一位僧人見小於謙頭梳雙髻,即出句戲曰:
牛頭喜得生龍角
小於謙應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年齡稍大後,於謙頭梳三岔髻,那位僧人見了,又出上聯相戲:
三角如鼓架
於謙回擊道:
一禿似擂槌
2、明人解縉小時就善對句。九歲時,父親攜他到長江邊洗浴,父子把衣服脫了掛在江邊一老樹上。父親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樹為衣架
解縉隨即對句曰:
萬里長江作浴盆
3、某日,解縉的父親與友人對弈,開局之前,友人吟道: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解父一時語塞,站在一旁的解縉應聲替父解圍:
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能彈
4、解縉住的村子前有一座竹山,屬同村的鄉紳所有。有一年春節時,解縉在家門上貼了一副對聯:
門對千棵竹
家藏萬卷書
鄉紳見了心中老大地不高興,乃命家丁把竹梢全都砍掉。縉知鄉紳用意,便於上下聯尾各加一字:
門對千棵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鄉紳見了更為氣惱,再命家丁把竹子連根挖掉,縉聞知,在聯尾再各加一字:
門對千棵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鄉紳沒「轍」,只好自生悶氣。
5、一秀才不服解縉的才華,找到解縉,振振有詞地道出一副「佳對」:
牛跑驢跑跑不過馬
雞飛鴨飛飛難比鷹
解縉對這種淺薄的人十分反感,遂笑著對那位秀才說:「我也送先生一副對聯。」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6、宋人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出句試之:
三代夏商周
劉對曰:
四詩風雅頌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設也!」對句的妙處在於以「四詩」概括「風雅頌」:因為《詩經》中的「雅」詩又可分為「大雅」和「小雅」,與「風」、「頌」合起來恰成「四詩」。
7、梅堯臣以詩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到了晚年,他應歐陽修之邀參加《唐書》的修撰。成稿之後還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們莫不嘆惜。先前梅堯臣受命修《唐書》時,曾對他的妻子刁氏說:
吾之修書,亦可謂猢猻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於仕宦,又何異鯰魚上竹竿耶
雖是夫妻日常對話,卻自然成聯,聞者皆稱善對。
8、蘇軾(號東坡)與黃庭堅於松下走棋,陣風吹來,松子掉落棋盤,東坡即景出句: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對曰: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9、蘇軾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蘇的才學,但又覺得該殺殺他的傲氣,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個閏月,王安石即以此為題出了上聯要蘇軾答對: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蘇軾苦思多日,終不能對出。直到幾百年後才有一位無名氏勉強對出了下聯(寬對):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一日,蘇東坡邀黃庭堅來家作客。黃到門外,蘇忙著出去迎接,兩人就在門旁的柳樹下攀談起來。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蘇小妹見此情景即戲語道:
阿兄門外邀雙月
蘇東坡笑對曰:
小妹窗前捉半風
按:「雙月」謂「朋」,「半風」(「風」繁體作「風」)指「虱」。
11、一天傍晚,蘇東坡對蘇小妹說:「我出一上聯,請你花一夜工夫對出下聯。」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風前吹出聲聲慢
蘇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對出。因為「水仙子」、「碧玉簪」和「聲聲慢」俱為詞牌名,下聯亦須以詞牌名為對,同時還要描繪出一幕情景,難度確實是很大的。正在搜腸刮肚之際,忽見女僕在月光下端酒菜送來,蘇小妹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
虞美人穿紅綉鞋,月下引來步步嬌
按:「虞美人」、「紅綉鞋」、「步步嬌」也是詞牌名。
12、蘇東坡任職杭州期間常外出遊山賞水。一日便服出遊至莫千山時來到廟中稍息,廟中老道人見他衣著簡朴,便視為普通游士,態度冷漠地說了聲:「坐!」又對道童喊:「茶!」在談話之間,道人發現來客頗有學識,便請進廂房敘話,並道:「請坐!」又呼道童:「敬茶!」當最終得知來客是蘇東坡時,老道士連連作揖打恭並請他到客廳「坐坐!」。進了客廳,道人躬身示禮:「請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臨別時,道人再三請東坡留下「墨寶」。東坡含笑揮筆書就一聯: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閱後,羞慚不已。
13、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蘇東坡一向友善,兩人相遇常常互開玩笑。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長江之上,船小風輕,對月飲酒,十分暢快,酒過三巡,佛印向東坡索句,東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語。佛印循指望去,但見岸上一農夫荷鋤歸村,身後一條黃狗正邊走邊啃一截剩骨。佛印頓悟東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將自己手中拿著的一把題有東坡詩句的大蒲扇拋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視微笑。原來他倆用「形體語言」合做了一副精緻詼諧的雙關「啞聯」:
狗啃河上(和尚)骨 (東坡出句)
水流東坡詩( 屍 ) (佛印對句)
14、一日,佛印對東坡大談佛事,躺在簾子後邊的蘇小妹見佛印把佛法說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這位和尚一「默」,遂題一上聯並吩咐女僕拿出去交給蘇東坡。東坡接過一看便朗聲大笑,上聯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東坡把上聯交給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對出了下聯: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這是一副「析字聯」,對得十分巧妙。
15、據傳,宋人梁皓(一作灝)屢考不中,仍不泄其氣,奮發讀書,終於在82歲時中了狀元。在給皇帝的謝表中,梁皓附了一副很幽默的對聯:
白首窮經,少伏生八歲
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
此聯用了兩個歷史典故:漢代傳授《尚書》的伏生成名時已90歲,姜尚(太公)輔佐周文王時年整八十。作者以此表達自己老邁得志的心情,十分貼切。
16、宋人洪平齋喜歡在文章中使用「而已」二字。某年,他給皇帝上書彈劾當朝宰相弄權納賄,奏章中有這樣的句子:「招權納賄,倚勢作威而已」,結果不僅未能「扳倒」宰相,反遭宰相忌恨,整整閑置了十年。洪平齋忿慨不已,遂在家門上書寫一聯: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閑
17、南宋詩人尤袤和楊萬里關系友善。淳熙年間,楊任秘書監,尤為太常卿,常常是低頭不見抬頭見。二人性情詼諧,喜歡互開玩笑。有一次碰面時,尤對楊說:我以一經句為上聯請你對出下聯
楊氏為我
楊萬里應聲道:
尤物移人
「楊氏為我」和「尤物移人」都是先秦經典中的成句,二位詩人巧妙地把它們引為聯句,而「尤」、「楊」又分別是二人的姓氏。如此聯句,確需才學「墊底」。
18、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游馬苑,朱棣(其四子)與朱允炆(其長孫)同侍。太祖出句令對:
風吹馬尾千條線
朱允炆對曰:
雨灑羊毛一片氈
太祖以為「氣弱」。朱棣對曰:
日照龍鱗萬點金
後一對句比前一對句氣象雄渾得多。後來朱棣取代朱允炆登上帝位並把國都由南京遷到了北京。也許「馬苑應對」一事已經顯示出皇孫不是皇子的對手。
19、明人徐唏年輕時以吏員進身。他榮歸故里時,當地官員率諸生郊迎,諸生以其不由科目出身,便有些態度不恭,地方官員大為生氣,出句斥諸生曰:
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酸子」乃譏刺在場的酸秀才們。諸生久不能對。徐唏代答曰:
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人
諸生驚服,遂相率請罪
20、明代高則誠少負才名,有「神童」之譽,七歲時的某一天,高則誠身穿綠袍從學塾中歸家,路逢官居尚書的鄰居,尚書戲則誠曰:
水出蛙兒穿綠襖,美目盼兮
則誠見尚書身著紅袍,即對答曰:
落湯是子著紅袍,鞠躬如也
尚書聽了,連連驚嘆「後生可畏」。「美目盼兮」和「鞠躬如也」分別是《詩經》和《論語》中的成句,能在即景應對中迅速地引用,確實是需要學問和才氣的。
21、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喜書門聯,但每次剛剛張貼就被別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個防「賊」的妙法:在門楹上貼出這樣一副對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偷聯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搖頭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聯尾各續三字,遂成意義全新一幅佳作: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這則傳說的「本事」顯然是不可信的——因為到五代時才出現第一副春聯。但故事很有趣,對聯亦不乏有藝術性,頗值一賞。
22、北宋文學家王禹偁幼時家貧,放學後常幫大人磨面。12歲那年,一位師爺命他以磨面為題做聯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無愁眼下遲
當地太守設宴時即席出句征對:
鸚鵡能言難似鳳
滿座賓客對答不出,次日消息傳開。王禹偁知道後,當即對出下句:
蜘蛛雖巧不如蠶
23、宋人呂蒙正對當時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憤憤不平。某年春節,一位窮苦人請他代寫一副春聯,呂寫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額:南北
春聯貼出後引來了無數人圍觀。眾人始覺其「怪」,繼稱其「妙」。這副春聯妙就妙在它的「聯外之意」:上聯缺「一」,下聯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諧音:橫批「南北」亦即意味著「沒有東西」。作者以獨特的修辭手法寫盡了窮人的生存窘相。
24、宋代詞人晏殊路過揚州時在大明寺里小憩,無意間看見壁上所書的一首詩很不錯,經打問知道作者是當地人王琪,便請王來一起用飯。飯後二人在池邊散步,其時正值遍地落紅的春末,晏殊說:「有時想起一個佳句,比如我曾做出過這么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沒想出下聯。」王琪應聲說:「似曾相識燕歸來。」不久,這一聯句被晏殊寫入他的詞《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25、北宋名相寇準與眾友同游郊外,即景乘興出句求對:
水底月為天上月
眾友無句答對,楊大年剛好趕到,對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眾友皆齊聲喝彩。
26、明代程敏政極有才華,十多歲即被薦入京。宰相李賢欲招之為婿,便在一次宴會時手指案上的果品對程說: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明白李的心意,便答道:
有杏(幸)不須梅(媒)
李於是決定把女兒許配給程。
27、明代李東陽和程敏政一樣少有才名。東陽6歲時和敏政一同去接受英宗的召見。過宮門時,年幼的東陽跨不過高高的門檻,英宗見狀出句:
書生腳短
東陽應道:
天子門高
賜御膳時,英宗指著盤中的螃蟹說:
螃蟹一身甲胄
敏政對曰:
鳳凰遍體文章
東陽對曰:
蜘蛛滿腹經論
英宗又出上聯:
鵬翅高飛,壓風雲千萬里
敏政對:
鰲頭獨占,依日月於九霄
東陽對:
龍顏端拱,位天地之兩間
英宗大悅,對左右說:「以後讓他們一個做宰相,一個做翰林學士」
28、王洪是明代的閩中才子,幼時即善屬對。一日有客登門,見王家正在庭院中建樓,便出上聯讓王洪對答:
地樓之上起樓,樓間無地
王洪見一群僱工正在院中掘井,便對曰:
天井之中開井,井底有天
29,明人曹宗7歲時去海濱玩耍,一漁夫以沙馬魚為題出聯索對:
沙馬鑽沙洞,沙生沙馬目
曹宗舉目見近處有一頭水牛洗澡,即對曰: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頭
漁夫很高興,便贈一條大魚給曹宗。
30、明人陸容任浙江布政使對教授(學官名稱)陳震友善。在一次聚會飲酒的過程中,二人以屬對相戲。陳震年少發禿,陸容嘲曰:
陳教授數莖頭發,無法可施
陸容長著一臉絡腮鬍子,陳震抓住這一特徵反唇相譏:
陸大人滿面髭須,何須如此
這副屬對妙在每句的後半部分:在浙江方音中,「莖」、「櫛」難辨,「施」、「梳」不分、「何」、「胡」相近,因此「數莖頭發」即諧音「數櫛頭發」,「無發可施」即諧音「無法可梳」。「何須如此」也就是「胡須如此」。陸容接著又以猿猴截木為話題出句:
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能對鋸(句)
陳震應聲對曰:
一馬陷身泥內,此畜生怎得出蹄(題)
對畢,二人撫掌大笑。這副屬對亦極為巧妙地運用了雙關諧音手法,而且較前一副更令人解頤。不過這種比較「過頭」的玩笑只宜於在關系親密無間的友人之間一開。

⑻ 親們 我需要兩副對聯 要有歷史故事的 特別一點的 謝謝

1半副對聯懾群魔
十九世紀末,八國聯軍對我國發動了瘋狂的侵略戰爭,先後佔領了天津和北京。腐敗的清政府毫無抵禦能力,屈膝求和。據說,在"議和"會議開始之前,某國的一位代表,想藉此侮辱中國人民。於是,他對舉政府的代表說:"對聯,是貴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現在我出一聯,你們如能對上,我給你們磕五個頭,如對不上,也應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時,他脫口念出了上聯: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個"王"字,用來指代"八國聯軍",同時,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氣焰。在場的其它帝國主義分子聽了,不約而同地發出一陣陣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獃獃地發笑;有的雖然胸有不平,但無詞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頭暈眼花。這里,只見代表團中的一書記員,投筆而起,鏗鏘答對: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
"魑魅魍魎"是傳說中能害人的四種妖怪,聯語不公對仗工穩,而且以蔑視的口吻嚴厲譴責了帝國主義像害人的"小鬼"一樣,經常侵犯我國主權的罪行。其它代表聽了,心裡出了一口氣;侵略者們聽後,個個愕然肅目;那位挑釁的先生聽了,瞠目結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個頭,引起鬨堂大笑。

2 蘇軾從小喜歡讀書。他天資聰明,記憶力特別強,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來。幾年苦讀,年輕的蘇軾已是飽學之士。一天,蘇軾乘著酒興,揮筆寫了一副對聯,命家人貼在大門口:
讀遍天下書
識盡人間字
這天,蘇軾正在家裡看書,忽聽僕人通報門外有人求見。他出來一看,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婆,便問道:「老人家有什麼事?」老婆婆指指門上的對聯,問:「先生真已讀遍天下書,識盡人間字了?」
蘇軾一聽,心裡很不高興,傲慢地說:「難道我能騙人?」
老婆婆從口袋裡摸出一本書,遞上前說:「我這里有一本書,請先生幫我識識看,那上面寫的是什麼?」
蘇軾想:「這有何難!」他接過書,看也不看,就說:「你聽著,我念給你聽!」可他仔細一看,從頭翻到尾,又從尾翻到頭,那書上的字竟一個也不認得。蘇軾急得滿頭大汗,只得問:「你這書是從哪裡來的?」
老婆婆笑笑說:「先生,別問是哪裡來的啦!天下的書你不是都已讀完了嗎?」
蘇軾滿臉通紅,只好回答說:「我沒有讀過這本書。」
「你這本書都沒有讀過,那為什麼要貼這副對聯呢?」老婆婆問道。
蘇軾聽了,羞愧萬分,伸手想把門上的對聯撕掉。老婆婆忙上前阻止道:「慢!我把這副對聯改一下吧。」邊說邊把對聯改成:
發憤讀遍天下書
立志識盡人間字
並諄諄告誡說:「年輕人,學無止境啊!」
蘇軾回到書房,立刻找出啟蒙老師曾經贈給自己的「學無止境」的條幅,把它張貼起來。從此,他謙恭苦讀,勤奮學習,終於成為有名的大學問家。
3蘇軾從小喜歡讀書。他天資聰明,記憶力特別強,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來。幾年苦讀,年輕的蘇軾已是飽學之士。一天,蘇軾乘著酒興,揮筆寫了一副對聯,命家人貼在大門口:
讀遍天下書
識盡人間字
這天,蘇軾正在家裡看書,忽聽僕人通報門外有人求見。他出來一看,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婆,便問道:「老人家有什麼事?」老婆婆指指門上的對聯,問:「先生真已讀遍天下書,識盡人間字了?」
蘇軾一聽,心裡很不高興,傲慢地說:「難道我能騙人?」
老婆婆從口袋裡摸出一本書,遞上前說:「我這里有一本書,請先生幫我識識看,那上面寫的是什麼?」
蘇軾想:「這有何難!」他接過書,看也不看,就說:「你聽著,我念給你聽!」可他仔細一看,從頭翻到尾,又從尾翻到頭,那書上的字竟一個也不認得。蘇軾急得滿頭大汗,只得問:「你這書是從哪裡來的?」
老婆婆笑笑說:「先生,別問是哪裡來的啦!天下的書你不是都已讀完了嗎?」
蘇軾滿臉通紅,只好回答說:「我沒有讀過這本書。」
「你這本書都沒有讀過,那為什麼要貼這副對聯呢?」老婆婆問道。
蘇軾聽了,羞愧萬分,伸手想把門上的對聯撕掉。老婆婆忙上前阻止道:「慢!我把這副對聯改一下吧。」邊說邊把對聯改成:
發憤讀遍天下書
立志識盡人間字
並諄諄告誡說:「年輕人,學無止境啊!」
蘇軾回到書房,立刻找出啟蒙老師曾經贈給自己的「學無止境」的條幅,把它張貼起來。從此,他謙恭苦讀,勤奮學習,終於成為有名的大學問家。
3絕妙對聯故事(學生搞笑老師)
私塾里,有一個學生正打著瞌睡,教師便以戒尺將他打醒。
夫子將此學生打醒後,很生氣的大聲斥道:「在上夫子的課堂,由不得你打著瞌睡!若有學問本事者,為師出個上聯,你若能
對得好下聯,為師的以後就不幹涉你睡不睡覺了!」
學生答:「好啊!好啊!」
夫子說:「給我仔細的聽了,我的上聯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喝水,水落石出!」
學生答:「哎呀呀,太簡單了!我的下聯跟睡覺絕對有關!」夫子說:「對來聽聽!」
學生答:「夫子!我對的下聯是:師父壓師娘,師娘壓床,床壓地,地動山搖!」

4有一財主, 父子花錢各捐了一個進士, 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門前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慶。聯曰: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妻夫了,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材人王某讀罷,在對聯上寥添數筆,其聯頓成: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財主見了又羞怒,只得把對聯撕去。

5清朝有年科舉考試,題用《大學》句「昧昧我思之」。一考生視力不佳,把「昧昧」看成「妹妹」。批卷者看了,不覺好笑,揮筆寫出批語,與考生之題恰成一聯: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錯了。

6紅面關,黑面張,白面子龍面面護著劉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陰心董卓心心奪取漢江山。
上述對聯,只有三十四個字,含意深刻,頗具匠心。上聯利用色彩,描繪出三國時代人物關羽、張飛、趙子龍三人的特徵,下聯則鉤畫出一幅魏、蜀、吳三國,角逐天下的形勢圖,耐人尋味。

⑼ 關於對聯的歷史故事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蘇小妹至今為止都不知道是否歷史上真有其人,可是在對聯的世界裡,她和她的哥哥蘇軾的互以對聯嘲諷卻十分有名。如:諷刺哥哥胡須多的一聯是: 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而哥哥則諷刺妹妹額頭高: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諷刺哥哥臉長: 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妹妹眼窩太深: 幾回拭眼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阿兄門外邀雙月,(雙月指朋字)小妹窗前捉半風。(半風是指虱字,諷刺小妹綉花象捉虱子) 另外,蘇小妹三難秦少游的故事也是和對聯有關,其中兩難秦少游不假思索,一笑而過,但是對蘇小妹出的「閉門推出窗前月」卻思索再三,直到蘇東坡給了一個暗示,才對出「投石沖開水中天」 另外,蘇小妹和哥哥蘇東坡的好友佛印和尚也以對聯進行過戲謔。佛印和尚:碧紗帳里坐佳人煙籠芍葯蘇小妹: 清水池邊洗和尚水浸葫蘆(諷刺和尚的光頭)佛印和尚: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蘇小妹: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紀曉嵐和朋友經常互相取笑,一日,一位姓陸,名耳山的朋友邀他踏青,在路過一方井時,紀曉嵐取水來喝,看到井中的倒影,朋友說道:四眼井(諷刺紀曉嵐近視眼)紀曉嵐立馬反戈:陸耳山(陸是大寫的六字,耳和山相對,井和山相對,十分工整,屬於對聯中的無情對)另:紀曉嵐的好朋友牛太守為兒子完婚,紀曉嵐送聯慶賀:綉閣團圓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琴主人家見是大學士送來的對聯馬上掛上,與眾人品評,十分榮幸的樣子。第2天,紀曉嵐才告訴朋友,你還是不要掛了,我上聯是用了「牛郎織女」的典故,下聯是說「對牛彈琴」 紀曉嵐與和紳的關系經過三個連續劇的熱播,大家都很熟悉了,這里說說幾個小故事:工部和水部辦公的衙門失火後,大司空金簡督工重修,他與和紳一樣借機搜刮金銀,引起大眾不滿,有人在新建的衙門上貼了這樣一個上聯:水部失火金司空大興土木(這個對聯因為嵌入了金木水火土,被認為是絕對)當時和紳為中書令,紀曉嵐對到:南腔北調中書令什麼東西和紳記恨在心,升任尚書後,請同僚喝酒,一隻狗從旁跑過,和紳故意問:是狼是狗?(侍郎是狗?紀曉嵐官居侍郎)紀曉嵐從容對到:垂尾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狗) 巧解對聯:紀曉嵐一次書寫了這樣一幅對聯送給一家三兄弟:驚天動地門戶,數一數二人家 橫批:先斬後奏結果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告到了朝廷,皇上震怒,要治紀曉嵐的罪,紀曉嵐不慌不忙的答到:這家大哥是賣炮竹的,所以是「驚天動地」 二哥是專管斗和秤的,所以是「數一數二」 三哥是賣燒雞的,所以是「先斬後奏(先宰後做)」 皇帝聽完大笑,免罪。 巧罵庸醫:有一次紀曉嵐得病,因醫生誤診,吃了不少苦頭,好了之後,庸醫還來求取對聯,以顯名聲。紀曉嵐於是把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名句:「不才名主棄,多病故人疏」,換動了一下變成了一副絕妙的諷刺聯: 「不明(名)才主棄,多故病人疏」 醫術不高明,所以人們都嫌棄;診病多出事故,所以被病人疏遠。 654 回答者: yanjin88 - 四級

⑽ 對聯歷史故事

對聯是由古代的桃符發展而來的。

南朝《荊夢歲時記》記載,每逢歲時,人們便回掛桃符來驅鬼避邪、迎喜接福答。這是對聯的萌芽。

五代時,桃符上的神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聯語。《茅亭客話》記載:蜀後主孟昶曾寫了一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的對子,是我國最早的對聯。

宋代受詩詞的影響,對聯在對仗方面前進了一大步。大詩人陸游就曾為自己的書房題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話流年」。

明代對聯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簪去樓雜記》記載: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後,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門第,須加春聯一副」,他本人也帶頭寫了一副對聯送與徐達----「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清代是對聯的繁榮期,不論在內容的開拓還是在藝術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如吳敬梓作的提示人生哲理的:「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馮玉祥將軍送給理發鋪的:「倭寇不除,有何顏面對鏡?國仇未報,負此頭顱為人!」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故事對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