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為主題的作文800字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作為炎黃子孫,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們驕傲,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自豪,中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為人類的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我們的祖國也有過一段屈辱的歷史。
就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向我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蘆溝橋事變,從此,中國人民走上了艱難的抗戰征程,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從一個泱泱大國釀成了一個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國人民不會忘記,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讓這座有著150多年輝煌壯麗的建築在三日內只剩下幾根殘柱,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1937年12月13日日本又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日軍在南京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激起了當時四萬萬中國同胞強烈的愛國之情,有多少革命先輩奮起反抗,為祖國拋頭顱撒熱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氣概,以頑強不屈的精神和眾志成城的力量和 強大的帝國主義進行了頑強的斗爭。
時過境遷,現在沉睡的雄獅早已覺醒,我們大步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們昂首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青藏鐵路延伸著你的智慧,神舟八號傾聽著你甜美的鼾聲,南海艦隊護衛著你藍色的版圖,北京奧運展示著你自信的風采!金融危機襲來,你從容應對,所擔負起的責任讓西方強國都無地自容。汶川地震,山崩地裂。非典肆虐,冰凍雪災。在危難時刻,中國人民沒有害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人民勇敢地戰勝了天災人禍。試問,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人民這樣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為當代的中國少年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會中,但我們不能忘記國恥,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墮落而國墮落。我們要以此為動力,奮發圖強,更加精益求精的學習,不怕吃苦,報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讓這句話永遠記在我們的心裡,象警鍾長鳴一樣激勵我們更加刻苦學習,不畏艱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⑵ 傳承革命精神 肩負歷史使命,活動背景是什麼
時代造就青年,時代呼喚青年。當代大學生生逢其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為當代大學生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更賦予了當代大學生崇高的歷史使命。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當代大學生實現這一歷史重託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當代大學生是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進的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代。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中國革命傳統和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自覺做偉大民族精神的傳承者。
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就要遵守基本道德規范,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養。遵守道德規范、進行道德自律,是一名合格人才和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大學時期是人生形成自覺道德意識的重要階段。當代大學生要認真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樹立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要積極參加道德實踐活動,從中國人民長期社會實踐孕育的傳統美德中汲取精神力量。
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實現全面發展。當代大學生要珍惜年華、刻苦學習,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武裝自己,勇攀科技高峰,大力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掌握建設祖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領。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開闊眼界,錘煉品格。要注意增進身心健康,促進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要在增長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養,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德才並進。
光榮的使命召喚著當代大學生,黨和人民寄厚望於當代大學生。當代大學生要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要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積極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洪流中,把自己鍛造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⑶ 誰有關於發揚革命精神的故事
劉胡蘭,曾任文水縣雲周西村婦救會秘書、區婦救會幹事,積極領導群眾投入土地改革和支援前線的革命活動。1947年1月12日,國民黨山西軍閥閻錫山所部發動襲擊,劉胡蘭被捕。敵軍在威逼利誘均告失敗後,把劉胡蘭和其他同時被捕的6位農民一一推向鍘刀。劉胡蘭面對敵人的威脅,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表現出了她甘願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氣概,就義時年僅15歲。毛澤東當年為其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江姐,原名江竹筠,女,四川自貢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任中共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負責學運工作,後經組織安排考入四川大學。1947 年,與丈夫彭詠梧一起到萬縣組織下川武裝起義。 1948年1月,彭詠梧不幸犧牲,她謝絕了黨組織的照顧,堅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斗。1948年 6月14日,因挺進報事件被叛徒出賣,在萬縣被捕,後與李青林、李承林、石文鈞、唐篡陶、黃紹輝、李明輝、黃玉清、陳繼賢、雷震一起轉押渣滓洞看守所。徐遠舉和張界多次對她進行拷問,使用竹筷子夾手指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被獄中難友稱贊為「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陳丹墀、何雪松、蔡夢慰等組織了對江姐的慰問活動,為了鼓舞獄中戰友鬥志,提出「堅持學習,鍛煉身體,迎接解放」的口號,與李青林、春其芬、曾紫霞等憑著對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的記憶,組織女牢難友學習,討論,並積極進行獄中策反工作,參加獄中追悼會和春節聯歡會。 1949年11月14日與李青林,楊虞裳等三十人犧牲於電台嵐埡。
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當時,七連奉命在狼牙山一帶堅持游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斗,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綳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堅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屍體。
五位戰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准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緊跟在身後;另一條是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那兒三面都是懸崖絕壁。走哪條路呢?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一面依託大樹和岩石向敵人射擊。山路上又留下了許多具敵人的屍體。到了狼牙山峰頂,五位壯士居高臨下,繼續向緊跟在身後的敵人射擊。不少敵人墜落山澗,粉身碎骨。班長馬寶玉負傷了,子彈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裡還剩下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他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又一群敵人撲上來了。馬寶玉嗖的一聲拔出手榴彈,擰開蓋子,用盡全身氣力扔向敵人。隨著一聲巨響,手榴彈在敵群中開了花。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班長馬寶玉激動地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裡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後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的壯烈豪邁的口號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
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
楊靖宇將軍犧牲前後
徐雲蘭
2月23日,是一代抗日名將楊靖宇慷慨殉國65周年的紀念日;2月26日,又是他誕辰100周年的日子。雖然彌漫著濃濃的春節氣氛,但是連日來,在吉林省通化市「靖宇陵園」、靖宇縣靖宇紀念碑前和楊靖宇將軍家鄉故居等地,前來悼念楊靖宇的人群絡繹不絕。他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這位共產黨員和民族英雄的無限敬仰之情。
1940年2月23日,孤身奮戰五晝夜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壯烈犧牲。兇殘的敵人割下他的頭顱,又剖開他的腹部,發現他的胃裡除了沒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竟沒有一粒糧食……
楊靖宇是我黨我軍優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將領。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等職。他率部長期轉戰於長白山麓、松花江、鴨綠江畔,活動足跡遍及30個縣。
楊靖宇指揮所部與日偽軍作戰數百次,沉重打擊了日偽軍,擴大了游擊根據地。毛澤東曾撰文稱贊:「有名的義勇軍領袖楊靖宇……堅決抗日艱苦奮斗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高度評價他和東北抗日聯軍,致電贊譽他們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1937年12月,經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楊靖宇被確定為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准備委員會委員。
楊靖宇的軍事指揮才能令狠如豺狼的敵人膽寒且無奈,因而一直妄想誘使他投降「歸順」。偽滿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協和》雜志263期登載的《楊靖宇討伐座談會》一文有這樣的記錄:楊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才幹不一般,不是一個尋常人物可比的人」。偽通化省的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向在場記者解釋為什麼非要勸楊靖宇「歸順」時說,「我們為了讓楊(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用方向轉化,才考慮勸他歸順。」
1939年秋季以後,為了消滅東北抗日聯軍,敵人發動偽通化、間島、奉天「三省聯合大討伐」,對抗聯部隊發起長時間的大舉進攻。敵人為能早日抓到楊靖宇這個「大頭目」,調集重兵對楊靖宇部實行野蠻、殘酷的「包圍追擊」,「梳篦式」、「踩踏式」的「討伐」。
對敵斗爭進入到異常艱苦的階段。僅從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楊靖宇就率部與敵作戰40多次,有時一天打幾仗。楊靖宇充分發揮他的指揮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敵人的圍攻,但由於敵人力量過於強大,我方無糧食彈葯補充,只能以草根樹皮充飢,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飢困交加,難再力戰。楊靖宇不得不決定各部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以保存實力,待機重新集結。
對於抗聯部隊與日寇斗爭的艱苦程度,彭真同志曾予這樣總結:「我們共產黨20多年領導的革命斗爭中,有三件最艱苦的事。第一件: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二件:紅軍長征後,南方紅軍的三年游擊戰爭;第三件:東北抗日聯軍的十四年苦鬥。」
現在的人想像不出那時的艱苦卓絕具體是個什麼樣子。曾當過楊靖宇身邊警衛戰士的黃生發老人回憶道:
「天氣嘎嘎冷,我們的棉衣又不齊,有的同志手腳凍傷了。可是敵人的部隊越集越密,『討伐』越來越頻繁。就在楊司令他們為解決棉衣問題召集各方面軍負責人開會研究時,因叛徒出賣,在那爾轟的東北岔一帶被岸谷隆一郎帶領的日偽軍層層包圍,敵兵力達4萬多人。天上有飛機,地上有機槍大炮,汽車來回運送糧食、彈葯。在我們的正面,敵人滿山滿谷。為了掩護各部隊分頭轉移,楊司令帶領我們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敵人,由機槍連開路,生生撕開一條口子。
「但是,當我們經南泊子突圍到了五金頂子時,敵人已經糾集了更多的兵力,我們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難得到個休整的機會。雪地行軍,褲子總是濕的,讓寒風一吹,凍成冰甲,很難打彎,也不知有多沉,邁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爛了,只好割下幾根柔軟的榆樹條子,從頭擰到尾兒,當作繩子把鞋綁在腳上。衣服,全叫樹枝扯爛了,開著花,白天黑夜都掛著厚厚的霜,渾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涼的。
「這時候,多麼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凍成冰的衣服烤化、烤乾,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別是夜裡,氣溫降到攝氏零下40多度,凍得大樹喀吧喀吧直響,粗大的樹干凍裂了縫兒,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遠,青煙飄上林梢,敵人就會像一群綠頭蒼蠅一樣撲上來。我們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來再也起不來。
「更難的是沒有吃的,不要說糧食啊,連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積雪裡,沒法找,沒法挖,我們只好吃那難咽的樹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層泛綠的嫩皮一片片削下來,放在嘴裡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強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在與敵人反復周旋的過程中,為了縮小目標,楊靖宇又將隊伍化為小組分散突圍,他只留下十幾個戰士。由於他指揮作戰機動靈活,使敵人始終無法掌握他的行蹤和去向。後來叛徒供出了楊靖宇的行蹤和去向,敵人遂縮小了包圍圈,把楊靖宇和6名警衛戰士圍困在深山。
1940年2月18日,楊靖宇身邊的最後兩名警衛戰士,在向群眾購買糧食和衣服時被叛徒認出,壯烈犧牲,敵人因此更加縮小了對楊靖宇的包圍圈。
曾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的周保中,在《楊靖宇將軍生平事跡》中寫道:「到2月18日,他僅有的2名警衛戰士也在大東溝犧牲。至此,他隻身一人,陷於敵魔爪中。敵人妄圖生擒,但恐偽軍不力,以日寇合圍蒙江東南地區,封鎖大小路口,迫他於絕境。在萬分緊迫時,活動於蒙江、撫松間的曹亞范同志,獲知他險狀,便率突擊部隊自東南禿砬子、牛槽溝向黃花甸子疾馳,但敵人兵力過厚,曹部也被重重包圍,敵飛機數十架輪流轟炸。2月23日下午,迫近之敵被擊斃者20餘人。敵人步步逼近,且高呼:『放下武器,保留生命,還能富貴。』回答敵人的是他手中槍射出的子彈。敵人見招降無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而身中數彈,光榮殉國,時年35歲。時間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時30分。」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戰場實錄中有這樣的記載:「討伐隊已經向他(楊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圍了他。討伐隊勸他投降。可是,他連答應的神色都沒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交戰20分鍾,有一彈命中其左腕,啪嗒一聲,他的手槍落在地上。但是,他繼續用右手的手槍應戰。因此,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
當楊靖宇犧牲的消息傳來,抗聯一方面軍全體將士抱頭慟哭。他們攥拳宣誓:頭可斷,血可流,堅決把抗日的大旗打下去,打到底,為楊司令復仇!僅3月2日至6日,一方面軍在魏拯民、曹亞范、伊俊山率領下,對敵人發起三次拚死攻擊,被敵人驚呼為「打瘋了」的部隊。二方面軍、三方面軍也在各自地區頻繁出擊,不斷毀列車、斷交通、阻擊日軍,使敵人屢受創傷。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將楊靖宇犧牲地蒙江縣改為靖宇縣,保安村改為靖宇鎮,以示永久紀念。人民在靖宇鎮楊靖宇遺體埋葬處修建了靖宇陵墓,舉行了追悼大會,並在群眾強烈要求下,在墓前當場槍決了漢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趙廷喜,為將軍報仇雪恨。抗戰勝利時,我地下黨組織尋找到了楊靖宇的遺首,恭送到東北烈士紀念館暫時寄存,並隆重舉行了公祭大會。
1947年底,楊靖宇的家鄉河南省確山縣解放了。楊靖宇生前曾多次告訴別人,家鄉還有母親、妻子和一雙兒女。當年楊靖宇離開家鄉時,他的女兒馬錦雲剛降生五天,等組織上找到他家時,才得知楊靖宇的母親和妻子早已被國民黨反動派毒打致死,拋下一雙兒女相依為命,那時女兒已經出嫁。當地人民政府立即撥給兄妹倆1000斤麥子,並把楊靖宇的兒子送到開封上工農速成中學。
1957年9月25日,黑龍江省暨哈爾濱市黨政軍民為楊靖宇隆重舉行遺首恭送儀式,通化市黨政軍民舉行隆重迎歸儀式;1958年2月23日,由通化黨政軍民組成的公祭安葬委員會將他的遺體與遺首對接起來,覆蓋國旗,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送了花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金日成、金一等同志,也送了花圈、輓聯。大會高度評價了優秀共產主義戰士楊靖宇光輝的一生。會上,悲壯的哀樂聲起,人們吟唱著懷念他的歌曲:「灑熱血,遍地紅,楊靖宇是英雄,萬古千秋留英名,永遠活在人心中……」一時哭聲大作,震撼山崗。
⑷ 紅色精神的傳承
紅色精神的傳承不僅僅是要求我們理解共產黨的紅色精神,更讓我們珍惜今天來之專不易的和平生活。紅屬色精神是具有跨越時代的精神品質,可以成為新時代的價值走向,可以具有普世價值的光芒。
⑸ 哪些歷史人物故事弘揚了中國精神
1、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2、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3、徐悲鴻承認畫鴨筆誤
徐悲鴻早年留學法國,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尤其精於素描。對於中國畫,他是主張改革的:「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中西技法的融合,構成了他的前無古人的現實主義畫風。
聽某老人說,有一次,徐悲鴻正在畫展上對畫評議,一鄉下土老倌忽然上前對他說:「先生,你這幅畫里的鴨子畫錯了,你畫的是麻鴨,麻鴨尾巴哪有恁(這樣)長的」
眾人一看,原先是徐氏新作「寫東坡春江水暖詩意」,內中有麻鴨尾羽捲曲如環。鄉人說雄鴨羽毛鮮艷,尾巴捲曲是有的;麻鴨雌性羽毛麻褐色尾短,畫錯了。
徐氏承認疏於寫生,深深致謝而退。
4、彭德懷不相信能夠畝產幾千斤
在盛行「浮誇風」的年代,彭德懷不相信能夠畝產幾千斤。於是,他親自種了一分試驗地。他精心播種、澆水、施肥、除草,直到收割。
他將收獲的小麥一過秤,共90來斤,他對眾人說:「就算我照料不好,翻一倍,畝產200斤,頂天了,絕對不可能到達幾千斤!」我們的革命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實事求是」做了最好的注腳。
5、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
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⑹ 有關於弘揚民族精神的名人故事
月16日 00:39
祖國大廈的擎天柱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無論身在故土還是異國他鄉,每當聽到這雄壯激昂、催人奮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刻,深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便會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為此而流下激動的熱淚。就像看到「神州六號」飛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門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國女排二十年後重新登上奧運冠軍領獎台時一樣,心朝澎湃,熱血沸騰,淚水再也無法忍住。這僅僅是平凡的淚花嗎?不!她是一種化身,一種超越時間、空間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個崇高而偉大、流芳百世傳頌萬年的名字——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蘊和更深一層的內涵則是純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燦爛文明的國家,我們偉大的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的民族。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不甘忍受恥辱,前赴後繼,用血肉長城驅逐了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戰歌。今天,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中國人的崇高理想,是愛國主義的本質所在。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社會發展時期、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在我國歷史上,中華民族精神從來就是動員和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每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所應有的骨氣和膽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人民對自己祖國的感情時刻蘊含在心底,如同與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樣,永遠割不斷。這種真摯的感情使多少海外遊子常常心懷一腔鄉愁,盼望落葉歸根;這種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國的人們,深感熱土難離。一代偉人鄧小平對祖國懷有一腔樸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時,從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著堅韌,對祖國和人民無限忠誠和熱愛。他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此乃炎黃子孫之鐵骨柔腸!
愛國是中國人發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植根於我們中華民族的那種不甘恥辱、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精神。「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對敵人的屠刀視死如歸。是無數夏明翰式的共產黨員用血肉之軀把我們多難的民族拖出了地獄;無數優秀中華學子,身在異國他鄉刻苦鑽研,為國爭氣,學成之後不為國外榮華富貴所動,毅然回國投身祖國的建設事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在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並與同代人相約「願相會於中華騰飛於世界之時!」這是何等遠大的志向、何等堅定的信念啊!……是的,無論何時何地在中華兒女心中價值的天平上,祖國永遠是最重的砝碼。如今,在中華民族精神的滋養下,愛國的激情、愛國的信念發芽、長大,並結出累累碩果。事實說明,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歷史、一部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永遠伴隨著我們遠行。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中華子孫的美德,愛國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生動的詮釋。而中華民族精神則是中國革命勝利和建設的精神動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偉大的中華之魂。
⑺ 弘揚中國精神的歷史人物故事
屈原投江,匡衡鑿壁,有哪些口口相傳的富含愛國精神的故事?各位,看這題目,應該問的是中國古代有哪些愛國故事。事實上,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這種故事實在太多了。小編就選取幾個比較經典的講一下吧。先說第一個,《婦好》——戎馬易針黹,朱袖伐千軍。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時代最盛,武丁通過一連串戰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後婦好。
據史料記載,譚嗣同曾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譚公臨刑之前抒發的絕唱。意謂是我生為變法而生,死為變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義膽,像昆侖那樣高聳,譚公生如昆侖,死如昆侖。「譚在獄中,意氣自若,終日繞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牆作書,問何為?笑曰:作詩耳。」
⑻ 回味紅色經典 傳承革命精神 400字 徵文
傳承革命精神是一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那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多少革命先輩,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國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奮斗,前赴後繼,贏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狼牙山五壯士,寧死不屈,戰斗到最後一刻,最後,毅然跳下懸崖,壯烈犧牲,令敵人膽顫心驚;邱少雲為革命的勝利,烈火燒身一動不動,用生命換來了勝利的曙光;夏明翰烈士英勇就義前,面對敵人的囂張氣焰,大義凜然地寫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壯麗詩篇;年僅15歲的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面不改色心不跳,從容就義,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了他人的平安;同樣,在解放後的和平年代裡,也有無數烈士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三十多年前,71297部隊的張秀廷、吳安余等9名官兵為保護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被命名為「抗凌搶險九烈士」,時隔24年之後,又是我們這支部隊的高清波烈士為了保護平陰人民的生命安全,與不法歹徒殊死搏鬥,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被授予「獻身國防的英雄戰士」榮譽稱號,他們的動人事跡也將永遠留在我們心裡。
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多姿多彩的、和平幸福的年代裡,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無數先烈用生命給我們換來的幸福生活,勤奮學習,努力成才,牢記烈士的遺願,踏著烈士的足跡,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去實現先烈們未完成的共產主義事業,去創造共和國無限美好的明天!
⑼ 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作文300字左右要自已編的
紅色記憶永駐我心
九月份開學不久,我們學習了《長征》一詩.恰逢今年是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上下都在慶祝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個驚人的壯舉又使得我心潮澎湃.我校也趕排了《長征組歌》文藝節目,人們都在回憶著那難忘的歷史.
《長征》是毛澤東1935年10月到達陝北根據地寫下的一首詩.在課堂上,老師范讀著「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那一句句詩把我們引領進那個血腥風雨的年代.二萬五千里長征是我國革命歷程中一個驚人的壯舉.短短的《長征》讓我體會到一個個英雄豪傑和那英勇無畏的精神.長征鄭重地向全世界宣告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對中國的迫害是完全無用的.正義永遠壓倒邪惡,只有走紅軍的道路才能解放人民,贏得全中國勝利的曙光.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我滿懷激情地讀著,想起長征途中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多少戰士忍飢挨餓;多少戰士與敵人同歸於盡;多少戰士沒能走出草地,翻越雪山;他們永遠留在了那長征的路上,在那兒樹立起永遠的豐碑.讓我想起《金色的魚鉤》中的老班長,《倔強的小紅軍》《豐碑》中的軍需處長,他們把別人送出草地、雪山,自己卻犧牲在草海,雪海中,長眠在那裡.就是這些千百萬個英雄用鮮血和生命迎來了長征的勝利!
今天,我們生活在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美好生活中,要牢記長征精神,繼承革命先輩光榮傳統,做一個合格的少先隊員,才不愧對胸前的紅領巾.革命的歲月雖已離我們遠去,但革命精神卻永駐我們心間,它永遠指引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