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章歷史名人

章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25 14:31:44

㈠ 姓章的有哪些歷史名人

歷史名人 章邯:秦朝將領。鎮壓陳勝、項梁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巨鹿為項羽所敗。不久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南)。公元前205年,被韓信擊敗後自殺。 章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哲宗親政後,被任為宰相,由於改變對西夏的政策,導致戰爭再起,與哲宗議立嗣問題時,認為徽宗輕佻不可立,又嚴厲打擊守舊派。徽宗即位後,屢被貶黜。 章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間高中狀元,歷經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頻繁轉換,其敢於指摘時弊,曾任赴遼使臣,其文韜武略令遼人驚嘆。 章悅:北宋大臣。王安石實行新政,是宋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當時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就曾在這件大事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章鑒:隆興府分寧(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人稱「滿朝歡」。居官清廉,家貧如洗。 章溢:浙江省龍泉人,明初大臣。與劉基、宋濂、葉琛並稱四先生,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 章潢:明代經學家,字本清,南昌人,廬山白鹿洞書院洞主、順天府(今北京市)儒學訓導。他品行高潔,學問也好,與利瑪竇相識之後,時有往來。有一天,利瑪竇生了病,但是來拜訪他的朋友依舊絡繹不絕,章潢眼見他應接不暇,對身體的康復不利,出於善意的關心,因此要利瑪竇「告訴傭人對來訪的客人就說我不在家」,利瑪竇說:「我們一般不說假話,且不能撒謊。」此言一出,更是贏得了眾多朋友對他的尊敬。 章鑣:清代學者,章學誠之父。據《章氏遺書》載:「少孤,先祖遺書散失,家貧不能購書,則借讀於人……孜孜不倦。」經過多年的苦學,終於考中了進士。然而,考中進士的章鑣因為為人耿介,不善鑽營,朝廷並未授予他一官半職。直到九年後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鄉舉薦,章鑣才被授予湖北應城縣縣令,開始了他在應城、天門等地長達十年的為官、任教生涯。 章煦: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間進士,歷任內閣中書、陝甘學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禮部尚書等職。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 章鋆:鄞縣(今浙江省寧波)人,清代大臣、詩人。咸豐壬子恩科狀元,累官至國子祭酒。著有《望雲館詩稿》等。 章昭達:吳興武康(今屬浙江省)人,南朝陳將領。其心情嚴刻,善於將兵,因軍功歷任定州刺史、都督、鎮軍將軍、車騎將軍等職。 章全益:唐代東蜀涪城人。他從小喪父,由哥哥章全啟撫養。他母親病了,章全啟割下大腿上的肉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過後章全啟出門旅遊,死在旅店裡。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製作了喪服,又因為章全啟曾割自己的肉給母親吃,他便用火燒自己的手指,以重復體驗哥哥的疼痛。他還用銀字書寫《法華經》一部,早晚閱讀朗誦。領會其中的道理。後來他在成都的府樓巷,建造了一座房屋,裡面設置一座煉丹的爐子。他不用僕人,獨自住在這間屋子裡,煉丹得錢。數目達到一兩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緬: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無考。唐代浙江省桐廬人,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陽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稱,人稱孝標先生。一日,游東節度李紳幕中,恰值天雪,興而賦詩,為紳所賞。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舉進士及第,授校書郎。唐文宗太和中(約831年左右),官唐山東南道從事,試大理評事,仕終秘書正字。著有詩集《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章得象:浦城(今屬福建省)人,章仔鈞玄孫,北宋大臣。進士出身,仁宗時任相八年,對於宗黨親戚一概不用,而對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緘默態度,以至無所建樹。 章卿孫:元代蜀人,本姓劉氏。幼為章提刑養子,遂姓章。與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輾轉遍訪於江西諸郡,迎歸養之。 章學誠:字實齋(1738-1801),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學理論家、方誌學家。乾隆進士,曾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後人湖廣總督畢沅幕府,協助編纂《續資治通鑒》等書。著有《文史通義》、《史籍考》等。 章炳麟:號太炎,浙江省餘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學者。曾參加維新運動,二次革命和護法運動。並參與組建光復會,後參加同盟會。其對中國近代哲學、文學、歷史學和語言學均有較高造詣。有《章氏叢書》、《章書叢書續編》、《章氏叢書三編》等。 章士釗:湖南省長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學者。早期辦報鼓吹革命,與黃興組建華興會。後參加二次革命、護國、護法運動。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司法總長等職。解放後任文史館館長、全國政協委員。有《甲寅雜志存稿》、《名家小說》、《邏輯指要》等。 章孝慈:浙江省奉化人,蔣經國之子,章孝嚴孿生兄弟。不到半年,其母章亞若早逝,由外婆撫養。為了不損害蔣家的名聲,章氏兄弟未能正式進入蔣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雖不能姓蔣,但蔣介石卻親賜名孝嚴、孝慈,排在第三代「孝」字輩中。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陸參加學術討論會時,不幸突發腦溢血,於1995年在台北病逝。1997年,時任台灣「外交部長」的章孝嚴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蔣家族長給他的聯名信,承認他和章孝慈是蔣氏後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間,成為遺憾。 章孝嚴:浙江省奉化人,生於廣西桂林,蔣經國之子。1949年被攜渡海赴台,定居於新竹。東吳大學外文系畢業,派往"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隊"任政戰預備官。退役後執教於虎尾中學。1968年通過「外交領事人員乙等特種考試」,進入「外交部」。一年後赴法國魯汶大學進修法文,回台後,供職於"外交部"檔案資料室,歷任科員、駐美「大使館」秘書。1977年調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長,1978年通過「外交領事人員甲等特考」,任「外交部」專門委員。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長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副秘書長,1982年擢升為司長,4年後又擢「外交部」常務次長。1989年12月調派國民黨中央海外工作會主任,兼《中外畫刊》發行人,推動海外黨務。任內,國民黨旅美黨員成立「海外興中會」,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務次長。1993年3月調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十三屆中央委員。 章壽松,男,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曾用名章濤,中共黨員。自幼失學,14歲外出謀生,17歲參加土改,18歲任鄉長,後調《永康報》當記者編輯。1960年調金化專員公署文辦任文化幹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任金華地區文化局副局長兼群眾藝術館館長。撤區建有時任衢市文化局長、文聯黨書記、市志辦公室主任。他自學成才,1986年畢業於北京人文函授大學,著有12萬戶的報告文學《天架飛架》(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6萬字的《婺劇簡史》(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7萬字《浙江風俗志·金華篇》(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9萬字的《金華地區群眾文化紀事》(內部出版)。他主編的40萬字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衢州市故事卷》(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40萬字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衢州市歌謠諺語卷》(浙江文藝出版)、15萬字的《衢州史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20萬字的《金華地區風俗志》、480萬字的《藝術館》、24萬字的《紅學新論》、20萬字的《婺州文化十條關系》、《農村劇團向何處去》等論文,收進《浙江省群眾文化論文集》,前者被中共文化部《群眾文化》雜志轉載。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群眾文化學會會員。 章子怡:籍貫北京,著名影星,近年在好萊塢急速竄紅。

㈡ 古代有哪些姓章的名人

章邯:秦朝將領。鎮壓陳勝、項梁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巨鹿為項羽所敗。不久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南)。公元前205年,被韓信擊敗後自殺。
章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哲宗親政後,被任為宰相,由於改變對西夏的政策,導致戰爭再起,與哲宗議立嗣問題時,認為徽宗輕佻不可立,又嚴厲打擊守舊派。徽宗即位後,屢被貶黜。
章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間高中狀元,歷經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頻繁轉換,其敢於指摘時弊,曾任赴遼使臣,其文韜武略令遼人驚嘆。
章悅:北宋大臣。王安石實行新政,是宋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當時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就曾在這件大事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章鑒:隆興府分寧(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人稱「滿朝歡」。居官清廉,家貧如洗。
章溢:浙江省龍泉人,明初大臣。與劉基、宋濂、葉琛並稱四先生,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
章潢:明代經學家,字本清,南昌人,廬山白鹿洞書院洞主、順天府(今北京市)儒學訓導。他品行高潔,學問也好,與利瑪竇相識之後,時有往來。有一天,利瑪竇生了病,但是來拜訪他的朋友依舊絡繹不絕,章潢眼見他應接不暇,對身體的康復不利,出於善意的關心,因此要利瑪竇「告訴傭人對來訪的客人就說我不在家」,利瑪竇說:「我們一般不說假話,且不能撒謊。」此言一出,更是贏得了眾多朋友對他的尊敬。
章鑣:清代學者,章學誠之父。據《章氏遺書》載:「少孤,先祖遺書散失,家貧不能購書,則借讀於人……孜孜不倦。」經過多年的苦學,終於考中了進士。然而,考中進士的章鑣因為為人耿介,不善鑽營,朝廷並未授予他一官半職。直到九年後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鄉舉薦,章鑣才被授予湖北應城縣縣令,開始了他在應城、天門等地長達十年的為官、任教生涯。
章煦: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間進士,歷任內閣中書、陝甘學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禮部尚書等職。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
章鋆:鄞縣(今浙江省寧波)人,清代大臣、詩人。咸豐壬子恩科狀元,累官至國子祭酒。著有《望雲館詩稿》等。
章昭達:吳興武康(今屬浙江省)人,南朝陳將領。其心情嚴刻,善於將兵,因軍功歷任定州刺史、都督、鎮軍將軍、車騎將軍等職。
章全益:唐代東蜀涪城人。他從小喪父,由哥哥章全啟撫養。他母親病了,章全啟割下大腿上的肉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過後章全啟出門旅遊,死在旅店裡。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製作了喪服,又因為章全啟曾割自己的肉給母親吃,他便用火燒自己的手指,以重復體驗哥哥的疼痛。他還用銀字書寫《法華經》一部,早晚閱讀朗誦。領會其中的道理。後來他在成都的府樓巷,建造了一座房屋,裡面設置一座煉丹的爐子。他不用僕人,獨自住在這間屋子裡,煉丹得錢。數目達到一兩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緬: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無考。唐代浙江省桐廬人,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陽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稱,人稱孝標先生。一日,游東節度李紳幕中,恰值天雪,興而賦詩,為紳所賞。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舉進士及第,授校書郎。唐文宗太和中(約831年左右),官唐山東南道從事,試大理評事,仕終秘書正字。著有詩集《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章得象:浦城(今屬福建省)人,章仔鈞玄孫,北宋大臣。進士出身,仁宗時任相八年,對於宗黨親戚一概不用,而對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緘默態度,以至無所建樹。
章卿孫:元代蜀人,本姓劉氏。幼為章提刑養子,遂姓章。與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輾轉遍訪於江西諸郡,迎歸養之。
章學誠:字實齋(1738-1801),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學理論家、方誌學家。乾隆進士,曾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後人湖廣總督畢沅幕府,協助編纂《續資治通鑒》等書。著有《文史通義》、《史籍考》等。

㈢ 歷史上章姓名人有哪些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十萬火急

章邯:秦朝將領。鎮壓陳勝、項梁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巨鹿為項羽所敗。不久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南)。公元前205年,被韓信擊敗後自殺。
章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哲宗親政後,被任為宰相,由於改變對西夏的政策,導致戰爭再起,與哲宗議立嗣問題時,認為徽宗輕佻不可立,又嚴厲打擊守舊派。徽宗即位後,屢被貶黜。
章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間高中狀元,歷經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頻繁轉換,其敢於指摘時弊,曾任赴遼使臣,其文韜武略令遼人驚嘆。
章悅:北宋大臣。王安石實行新政,是宋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當時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就曾在這件大事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章鑒:隆興府分寧(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人稱「滿朝歡」。居官清廉,家貧如洗。
章溢:浙江省龍泉人,明初大臣。與劉基、宋濂、葉琛並稱四先生,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
章潢:明代經學家,字本清,南昌人,廬山白鹿洞書院洞主、順天府(今北京市)儒學訓導。他品行高潔,學問也好,與利瑪竇相識之後,時有往來。有一天,利瑪竇生了病,但是來拜訪他的朋友依舊絡繹不絕,章潢眼見他應接不暇,對身體的康復不利,出於善意的關心,因此要利瑪竇「告訴傭人對來訪的客人就說我不在家」,利瑪竇說:「我們一般不說假話,且不能撒謊。」此言一出,更是贏得了眾多朋友對他的尊敬。
章鑣:清代學者,章學誠之父。據《章氏遺書》載:「少孤,先祖遺書散失,家貧不能購書,則借讀於人……孜孜不倦。」經過多年的苦學,終於考中了進士。然而,考中進士的章鑣因為為人耿介,不善鑽營,朝廷並未授予他一官半職。直到九年後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鄉舉薦,章鑣才被授予湖北應城縣縣令,開始了他在應城、天門等地長達十年的為官、任教生涯。
章煦: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間進士,歷任內閣中書、陝甘學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禮部尚書等職。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
章鋆:鄞縣(今浙江省寧波)人,清代大臣、詩人。咸豐壬子恩科狀元,累官至國子祭酒。著有《望雲館詩稿》等。
章昭達:吳興武康(今屬浙江省)人,南朝陳將領。其心情嚴刻,善於將兵,因軍功歷任定州刺史、都督、鎮軍將軍、車騎將軍等職。
章全益:唐代東蜀涪城人。他從小喪父,由哥哥章全啟撫養。他母親病了,章全啟割下大腿上的肉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過後章全啟出門旅遊,死在旅店裡。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製作了喪服,又因為章全啟曾割自己的肉給母親吃,他便用火燒自己的手指,以重復體驗哥哥的疼痛。他還用銀字書寫《法華經》一部,早晚閱讀朗誦。領會其中的道理。後來他在成都的府樓巷,建造了一座房屋,裡面設置一座煉丹的爐子。他不用僕人,獨自住在這間屋子裡,煉丹得錢。數目達到一兩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緬: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無考。唐代浙江省桐廬人,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陽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稱,人稱孝標先生。一日,游東節度李紳幕中,恰值天雪,興而賦詩,為紳所賞。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舉進士及第,授校書郎。唐文宗太和中(約831年左右),官唐山東南道從事,試大理評事,仕終秘書正字。著有詩集《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章得象:浦城(今屬福建省)人,章仔鈞玄孫,北宋大臣。進士出身,仁宗時任相八年,對於宗黨親戚一概不用,而對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緘默態度,以至無所建樹。
章卿孫:元代蜀人,本姓劉氏。幼為章提刑養子,遂姓章。與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輾轉遍訪於江西諸郡,迎歸養之。
章學誠:字實齋(1738-1801),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學理論家、方誌學家。乾隆進士,曾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後人湖廣總督畢沅幕府,協助編纂《續資治通鑒》等書。著有《文史通義》、《史籍考》等。
章炳麟:號太炎,浙江省餘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學者。曾參加維新運動,二次革命和護法運動。並參與組建光復會,後參加同盟會。其對中國近代哲學、文學、歷史學和語言學均有較高造詣。有《章氏叢書》、《章書叢書續編》、《章氏叢書三編》等。
章士釗:湖南省長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學者。早期辦報鼓吹革命,與黃興組建華興會。後參加二次革命、護國、護法運動。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司法總長等職。解放後任文史館館長、全國政協委員。有《甲寅雜志存稿》、《名家小說》、《邏輯指要》等。
章孝慈:浙江省奉化人,蔣經國之子,章孝嚴孿生兄弟。不到半年,其母章亞若早逝,由外婆撫養。為了不損害蔣家的名聲,章氏兄弟未能正式進入蔣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雖不能姓蔣,但蔣介石卻親賜名孝嚴、孝慈,排在第三代「孝」字輩中。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陸參加學術討論會時,不幸突發腦溢血,於1995年在台北病逝。1997年,時任台灣「外交部長」的章孝嚴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蔣家族長給他的聯名信,承認他和章孝慈是蔣氏後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間,成為遺憾。
章孝嚴:浙江省奉化人,生於廣西桂林,蔣經國之子。1949年被攜渡海赴台,定居於新竹。東吳大學外文系畢業,派往"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隊"任政戰預備官。退役後執教於虎尾中學。1968年通過「外交領事人員乙等特種考試」,進入「外交部」。一年後赴法國魯汶大學進修法文,回台後,供職於"外交部"檔案資料室,歷任科員、駐美「大使館」秘書。1977年調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長,1978年通過「外交領事人員甲等特考」,任「外交部」專門委員。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長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副秘書長,1982年擢升為司長,4年後又擢「外交部」常務次長。1989年12月調派國民黨中央海外工作會主任,兼《中外畫刊》發行人,推動海外黨務。任內,國民黨旅美黨員成立「海外興中會」,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務次長。1993年3月調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十三屆中央委員。
章壽松,男,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曾用名章濤,中共黨員。自幼失學,14歲外出謀生,17歲參加土改,18歲任鄉長,後調《永康報》當記者編輯。1960年調金化專員公署文辦任文化幹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任金華地區文化局副局長兼群眾藝術館館長。撤區建有時任衢市文化局長、文聯黨書記、市志辦公室主任。他自學成才,1986年畢業於北京人文函授大學,著有12萬戶的報告文學《天架飛架》(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6萬字的《婺劇簡史》(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7萬字《浙江風俗志·金華篇》(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9萬字的《金華地區群眾文化紀事》(內部出版)。他主編的40萬字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衢州市故事卷》(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40萬字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衢州市歌謠諺語卷》(浙江文藝出版)、15萬字的《衢州史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20萬字的《金華地區風俗志》、480萬字的《藝術館》、24萬字的《紅學新論》、20萬字的《婺州文化十條關系》、《農村劇團向何處去》等論文,收進《浙江省群眾文化論文集》,前者被中共文化部《群眾文化》雜志轉載。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群眾文化學會會員。
章子怡:籍貫北京,著名影星,近年在好萊塢急速竄紅。

㈣ 姓章的歷史名人 姓章的名人有哪些

秦:章邯、章平
陳:章要兒、章大寶、章華、章昭達
唐:章成緬、章八元、章孝標、章碣、章叔胤
宋:章楶、章惇、章衡、章得象、章鑒、章良能、章夢飛
明:章溢、章潢
清:章學誠
近代:章乃器、章太炎、章士釗
現代:章金萊、章子怡、章澤天
章邯:秦朝將領。鎮壓陳勝、項梁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巨鹿為項羽所敗。不久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南)。公元前205年,被韓信擊敗後自殺。
章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哲宗親政後,被任為宰相,由於改變對西夏的政策,導致戰爭再起,與哲宗議立嗣問題時,認為徽宗輕佻不可立,又嚴厲打擊守舊派。徽宗即位後,屢被貶黜。
章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間高中狀元,歷經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頻繁轉換,其敢於指摘時弊,曾任赴遼使臣,其文韜武略令遼人驚嘆。
章悅:北宋大臣。王安石實行新政,是宋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當時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就曾在這件大事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章鑒:隆興府分寧(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人稱「滿朝歡」。居官清廉,家貧如洗。
章溢:浙江省龍泉人,明初大臣。與劉基、宋濂、葉琛並稱四先生,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
章潢:明代經學家,字本清,南昌人,廬山白鹿洞書院洞主、順天府(今北京市)儒學訓導。他品行高潔,學問也好,與利瑪竇相識之後,時有往來。有一天,利瑪竇生了病,但是來拜訪他的朋友依舊絡繹不絕,章潢眼見他應接不暇,對身體的康復不利,出於善意的關心,因此要利瑪竇「告訴傭人對來訪的客人就說我不在家」,利瑪竇說:「我們一般不說假話,且不能撒謊。」此言一出,更是贏得了眾多朋友對他的尊敬。
章鑣:清代學者,章學誠之父。據《章氏遺書》載:「少孤,先祖遺書散失,家貧不能購書,則借讀於人……孜孜不倦。」經過多年的苦學,終於考中了進士。然而,考中進士的章鑣因為為人耿介,不善鑽營,朝廷並未授予他一官半職。直到九年後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鄉舉薦,章鑣才被授予湖北應城縣縣令,開始了他在應城、天門等地長達十年的為官、任教生涯。
章煦: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間進士,歷任內閣中書、陝甘學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禮部尚書等職。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
章鋆:鄞縣(今浙江省寧波)人,清代大臣、詩人。咸豐壬子恩科狀元,累官至國子祭酒。著有《望雲館詩稿》等。
章昭達:吳興武康(今屬浙江省)人,南朝陳將領。其心情嚴刻,善於將兵,因軍功歷任定州刺史、都督、鎮軍將軍、車騎將軍等職。
章全益:唐代東蜀涪城人。他從小喪父,由哥哥章全啟撫養。他母親病了,章全啟割下大腿上的肉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過後章全啟出門旅遊,死在旅店裡。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製作了喪服,又因為章全啟曾割自己的肉給母親吃,他便用火燒自己的手指,以重復體驗哥哥的疼痛。他還用銀字書寫《法華經》一部,早晚閱讀朗誦。領會其中的道理。後來他在成都的府樓巷,建造了一座房屋,裡面設置一座煉丹的爐子。他不用僕人,獨自住在這間屋子裡,煉丹得錢。數目達到一兩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緬: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無考。唐代浙江省桐廬人,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陽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稱,人稱孝標先生。一日,游東節度李紳幕中,恰值天雪,興而賦詩,為紳所賞。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舉進士及第,授校書郎。唐文宗太和中(約831年左右),官唐山東南道從事,試大理評事,仕終秘書正字。著有詩集《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章得象:浦城(今屬福建省)人,章仔鈞玄孫,北宋大臣。進士出身,仁宗時任相八年,對於宗黨親戚一概不用,而對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緘默態度,以至無所建樹。
章卿孫:元代蜀人,本姓劉氏。幼為章提刑養子,遂姓章。與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輾轉遍訪於江西諸郡,迎歸養之。
章學誠:字實齋(1738-1801),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學理論家、方誌學家。乾隆進士,曾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後人湖廣總督畢沅幕府,協助編纂《續資治通鑒》等書。著有《文史通義》、《史籍考》等。
章炳麟:號太炎,浙江省餘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學者。曾參加維新運動,二次革命和護法運動。並參與組建光復會,後參加同盟會。其對中國近代哲學、文學、歷史學和語言學均有較高造詣。有《章氏叢書》、《章書叢書續編》、《章氏叢書三編》等。
章士釗:湖南省長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學者。早期辦報鼓吹革命,與黃興組建華興會。後參加二次革命、護國、護法運動。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司法總長等職。解放後任文史館館長、全國政協委員。有《甲寅雜志存稿》、《名家小說》、《邏輯指要》等。
章孝慈:浙江省奉化人,蔣經國之子,章孝嚴孿生兄弟。不到半年,其母章亞若早逝,由外婆撫養。為了不損害蔣家的名聲,章氏兄弟未能正式進入蔣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雖不能姓蔣,但蔣介石卻親賜名孝嚴、孝慈,排在第三代「孝」字輩中。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陸參加學術討論會時,不幸突發腦溢血,於1995年在台北病逝。1997年,時任台灣「外交部長」的章孝嚴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蔣家族長給他的聯名信,承認他和章孝慈是蔣氏後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間,成為遺憾。
章孝嚴:浙江省奉化人,生於廣西桂林,蔣經國之子。1949年被攜渡海赴台,定居於新竹。東吳大學外文系畢業,派往"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隊"任政戰預備官。退役後執教於虎尾中學。1968年通過「外交領事人員乙等特種考試」,進入「外交部」。一年後赴法國魯汶大學進修法文,回台後,供職於"外交部"檔案資料室,歷任科員、駐美「大使館」秘書。1977年調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長,1978年通過「外交領事人員甲等特考」,任「外交部」專門委員。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長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副秘書長,1982年擢升為司長,4年後又擢「外交部」常務次長。1989年12月調派國民黨中央海外工作會主任,兼《中外畫刊》發行人,推動海外黨務。任內,國民黨旅美黨員成立「海外興中會」,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務次長。1993年3月調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十三屆中央委員。
章壽松,男,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曾用名章濤,中共黨員。自幼失學,14歲外出謀生,17歲參加土改,18歲任鄉長,後調《永康報》當記者編輯。1960年調金化專員公署文辦任文化幹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任金華地區文化局副局長兼群眾藝術館館長。撤區建有時任衢市文化局長、文聯黨書記、市志辦公室主任。他自學成才,1986年畢業於北京人文函授大學,著有12萬戶的報告文學《天架飛架》(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6萬字的《婺劇簡史》(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7萬字《浙江風俗志·金華篇》(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9萬字的《金華地區群眾文化紀事》(內部出版)。他主編的40萬字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衢州市故事卷》(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40萬字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衢州市歌謠諺語卷》(浙江文藝出版)、15萬字的《衢州史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20萬字的《金華地區風俗志》、480萬字的《藝術館》、24萬字的《紅學新論》、20萬字的《婺州文化十條關系》、《農村劇團向何處去》等論文,收進《浙江省群眾文化論文集》,前者被中共文化部《群眾文化》雜志轉載。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群眾文化學會會員。
章子怡:籍貫北京,著名影星,近年在好萊塢急速竄紅。

㈤ 章姓的來源是章姓有哪些名人

出自姜姓
章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始祖蓋為姜子牙。據《姓氏辨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章姓的孕育地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鄣城村(現屬章丘縣),商朝時為鄣國;章姓的誕生地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西周初,姜子牙受封於齊,建齊國,是為齊太公。鄣國被齊太公收為附庸國,後齊太公將鄣國及臨近的齊國分封給庶子。春秋時鄣國被齊滅掉,鄣國的後人以國名「鄣」為氏,因認為國家已不復存在,又去掉表示疆邑的「阝」,成為今天的章姓。鄣國和齊國都為齊太公的後裔,鄣國滅亡,國人為紀念故國而去邑為章,稱為章姓,實乃同宗相殘的悲劇。
出自妊姓
為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據《元和姓纂》記載,妊姓是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始祖為黃帝的長子。又據《左傳》說,妊姓出自風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後裔。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為妊,而謝、章、薛、舒、呂、終、泉、畢、過、祝十姓,都是出自最初的妊姓。因此,有章姓推溯起來當然是5000年前黃帝的後裔,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
出自他姓改姓
① 漢代章弇原為仇氏者,因避仇而始改之為章姓。
② 元朝人章卿孫原姓劉,因由章姓人撫養長大,也以章為姓。
③ 據《元史·孝友傳》所載,章卿孫,本姓劉,幼為章姓養子,遂姓章。
④ 據《蔣經國傳》所載,蔣經國金屋藏嬌,與章姓一胎產下二子,一曰章孝嚴,一曰章孝慈。
出自他族改姓
① 清滿洲人姓氏有章姓,世居大凌河。
② 清滿洲八旗姓章佳氏後改為章姓。
③ 明清時雲南北勝州副同知姓章,系蒙古人;後來改為單姓章。
④ 當代土家族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為姓,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後來也省作單姓章。
章姓名人:
章鑒:隆興府分寧(今江西修水杭口)人,南宋丞相。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人稱「滿朝歡」。居官清廉,家貧如洗。
章夢飛,字雲翔。64世、及公18世,平陽橫江西八丈(今溫州蒼南縣滬山鎮百丈村)人。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甲戌年十一月生,景炎三年(1278年)戊寅年四月卒。
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夢飛年方 30 歲,考中右科廷對第一(武科狀元)。寶佑二年(1254年)任御苑統衛兼左司馬事。同年十一月蒙古軍大舉進犯,潼關陷落,章夢飛督領大軍抗敵,他身先士卒,體貼下情,贏得將士愛戴,士氣十分高漲。寶佑三年(1255年)七月,章夢飛先用緩兵之計麻痹敵人,待至時機成熟,便揮戈直指敵陳,敵軍遭到突然襲擊,潰不成軍,潼關一舉收復。章夢飛因功受獎,提拔京湖宣撫使、節制五城大司馬兼督糧餉事。
章 衡(1025~1099),字子平。55世、及公9世,福建浦城人。北宋仁宗嘉佑二年丁酉科(1057年)狀元。
章文谷。51世、及公5世,福建浦城人,排行二十三,約940年生,約1000年卒(生卒年由周臘生教授推估)。南唐(北宋太祖開寶三年)庚午科(970年)狀元及第。
章 鋆,字酡芝,號采南。浙江鄞縣人。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生,光緒元年(1875年)卒。咸豐二年(1852年)狀元及第。
章懋——字德懋,明朝蘭奚人,人稱楓山先生。憲宗成化年會試第一,舉進士,授編修。在任時,建議與外商互通貿易以裕商民,政績甚著。著有《楓山集》、《楓山語錄》。
章邯:秦朝將領。鎮壓陳勝、項梁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巨鹿為項羽所敗。不久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興平南)。前二零五年,被韓信擊敗後自殺。
章昭達:吳興武康(今屬浙江)人,南朝陳將領。其心情嚴刻,善於將兵,因軍功歷任定州刺史、都督、鎮軍將軍、車騎將軍等職
章伯鈞——安徽桐城人。先後參加過中國***和中國國民黨。曾任中山大學教授,後脫離中國***,與鄧演達、譚平山等人組織中國國民黨臨時革命行動委員會,後改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民國30年參與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後改為中國民主同盟)。民國36年將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改組為中國農工民主黨,任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交通部部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職。
章乃器——浙江青田人。早年參加民主運動,是「七君子」之一 。
「枯竹復生」是一個被人所經常引用的成語,而這個典故,就出在宋代的大孝子章王容的身上。據傳,章王容事親盡孝,母親死後,他日夜追思懷念,其摯情竟然感動了萬物,連已經沒有生命的枯竹都被感動得復生。而且,他的子孫還相繼以經學被朝廷所重用,所以當時的人都說,這是章王容的孝行之報!

㈥ 章姓歷史名人

章姓有很多歷史名人,很多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秦朝時期的章邯、章平,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人物,也參與了當時的楚漢爭霸,是歷史重要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南北朝時期的章要兒、章大寶、章華、章昭達,也都是當時的歷史名人,其中章要兒更是南陳皇帝陳霸先的皇後。
唐朝時期章成緬、章八元、章孝標、章碣、章叔胤是當時著名人物。章八元更是在詩詞文章上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宋朝時期,章氏名人輩出,章楶、章惇、章衡、章得象、章鑒、章良能、章夢飛等等,都是當時著名政治家。
明朝時期,章氏也出過名人,章溢、章潢等,其中章溢更是當時浙東四先生之一。
清朝時期的章學誠是當時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歷史學家。
以上這些都是章姓著名的歷史名人,都在歷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筆。

㈦ 古代姓章的名人

章 邯:秦朝將領。鎮壓陳勝、項梁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巨鹿為項羽所敗。不久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南)。前二零五年,被韓信擊敗後自殺。
章 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哲宗親政後,被任為宰相,由於改變對西夏的政策,導致戰爭再起,與哲宗議立嗣問題時,認為徽宗輕佻不可立,又嚴厲打擊守舊派。徽宗即位後,屢被貶黜。
章 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間高中狀元,歷經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頻繁轉換,其敢於指摘時弊,曾任赴遼使臣,其文韜武略令遼人驚嘆。
章 悅:北宋大臣。王安石實行新政,是宋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當時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就曾在這件大事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章 鑒:隆興府分寧(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人稱「滿朝歡」。居官清廉,家貧如洗。
章 溢:浙江省龍泉人,明初大臣。與劉基、宋濂、葉琛並稱四先生,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
章 潢:明代經學家,字本清,南昌人,廬山白鹿洞書院洞主、順天府(今北京市)儒學訓導。他品行高潔,學問也好,與利瑪竇相識之後,時有往來。有一天,利瑪竇生了病,但是來拜訪他的朋友依舊絡繹不絕,章潢眼見他應接不暇,對身體的康復不利,出於善意的關心,因此要利瑪竇「告訴傭人對來訪的客人就說我不在家」,利瑪竇說:「我們一般不說假話,且不能撒謊。」此言一出,更是贏得了眾多朋友對他的尊敬。
章 鑣:清代學者,章學誠之父。據《章氏遺書》載:「少孤,先祖遺書散失,家貧不能購書,則借讀於人……孜孜不倦。」經過多年的苦學,終於考中了進士。然而,考中進士的章鑣因為為人耿介,不善鑽營,朝廷並未授予他一官半職。直到九年後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鄉舉薦,章鑣才被授予湖北應城縣縣令,開始了他在應城、天門等地長達十年的為官、任教生涯。
章 煦: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間進士,歷任內閣中書、陝甘學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禮部尚書等職。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
章 鋆:鄞縣(今浙江省寧波)人,清代大臣、詩人。咸豐壬子恩科狀元,累官至國子祭酒。著有《望雲館詩稿》等。
章昭達:吳興武康(今屬浙江省)人,南朝陳將領。其心情嚴刻,善於將兵,因軍功歷任定州刺史、都督、鎮軍將軍、車騎將軍等職。
章全益:唐代東蜀涪城人。他從小喪父,由哥哥章全啟撫養。他母親病了,章全啟割下大腿上的肉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過後章全啟出門旅遊,死在旅店裡。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製作了喪服,又因為章全啟曾割自己的肉給母親吃,他便用火燒自己的手指,以重復體驗哥哥的疼痛。他還用銀字書寫《法華經》一部,早晚閱讀朗誦。領會其中的道理。後來他在成都的府樓巷,建造了一座房屋,裡面設置一座煉丹的爐子。他不用僕人,獨自住在這間屋子裡,煉丹得錢。數目達到一兩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緬: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無考。唐代浙江省桐廬人,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陽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稱,人稱孝標先生。一日,游東節度李紳幕中,恰值天雪,興而賦詩,為紳所賞。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舉進士及第,授校書郎。唐文宗太和中(約831年左右),官唐山東南道從事,試大理評事,仕終秘書正字。著有詩集《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章得象:浦城(今屬福建省)人,章仔鈞玄孫,北宋大臣。進士出身,仁宗時任相八年,對於宗黨親戚一概不用,而對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緘默態度,以至無所建樹。
章卿孫:元代蜀人,本姓劉氏。幼為章提刑養子,遂姓章。與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輾轉遍訪於江西諸郡,迎歸養之。
章學誠:字實齋(1738-1801),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學理論家、方誌學家。乾隆進士,曾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後人湖廣總督畢沅幕府,協助編纂《續資治通鑒》等書。著有《文史通義》、《史籍考》等。
章炳麟:號太炎,浙江省餘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學者。曾參加維新運動,二次革命和護法運動。並參與組建光復會,後參加同盟會。其對中國近代哲學、文學、歷史學和語言學均有較高造詣。有《章氏叢書》、《章書叢書續編》、《章氏叢書三編》等。
章士釗:湖南省長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學者。早期辦報鼓吹革命,與黃興組建華興會。後參加二次革命、護國、護法運動。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司法總長等職。解放後任文史館館長、全國政協委員。有《甲寅雜志存稿》、《名家小說》、《邏輯指要》等。
章孝慈:浙江省奉化人,蔣經國之子,章孝嚴孿生兄弟。不到半年,其母章亞若早逝,由外婆撫養。為了不損害蔣家的名聲,章氏兄弟未能正式進入蔣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雖不能姓蔣,但蔣介石卻親賜名孝嚴、孝慈,排在第三代「孝」字輩中。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陸參加學術討論會時,不幸突發腦溢血,於1995年在台北病逝。1997年,時任台灣「外交部長」的章孝嚴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蔣家族長給他的聯名信,承認他和章孝慈是蔣氏後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間,成為遺憾。
章孝嚴:浙江省奉化人,生於廣西桂林,蔣經國之子。1949年被攜渡海赴台,定居於新竹。東吳大學外文系畢業,派往"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隊"任政戰預備官。退役後執教於虎尾中學。1968年通過「外交領事人員乙等特種考試」,進入「外交部」。一年後赴法國魯汶大學進修法文,回台後,供職於"外交部"檔案資料室,歷任科員、駐美「大使館」秘書。1977年調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長,1978年通過「外交領事人員甲等特考」,任「外交部」專門委員。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長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副秘書長,1982年擢升為司長,4年後又擢「外交部」常務次長。1989年12月調派國民黨中央海外工作會主任,兼《中外畫刊》發行人,推動海外黨務。任內,國民黨旅美黨員成立「海外興中會」,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務次長。1993年3月調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十三屆中央委員。

㈧ 歷史上姓章的名人有哪些(正面人物)

歷史名人
章 邯:秦朝將領。鎮壓陳勝、項梁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巨鹿為項羽所敗。不久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南)。前二零五年,被韓信擊敗後自殺。
章 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哲宗親政後,被任為宰相,由於改變對西夏的政策,導致戰爭再起,與哲宗議立嗣問題時,認為徽宗輕佻不可立,又嚴厲打擊守舊派。徽宗即位後,屢被貶黜。
章 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間高中狀元,歷經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頻繁轉換,其敢於指摘時弊,曾任赴遼使臣,其文韜武略令遼人驚嘆。
章 悅:北宋大臣。王安石實行新政,是宋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當時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就曾在這件大事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章 鑒:隆興府分寧(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人稱「滿朝歡」。居官清廉,家貧如洗。
章 溢:浙江省龍泉人,明初大臣。與劉基、宋濂、葉琛並稱四先生,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
章 潢:明代經學家,字本清,南昌人,廬山白鹿洞書院洞主、順天府(今北京市)儒學訓導。他品行高潔,學問也好,與利瑪竇相識之後,時有往來。有一天,利瑪竇生了病,但是來拜訪他的朋友依舊絡繹不絕,章潢眼見他應接不暇,對身體的康復不利,出於善意的關心,因此要利瑪竇「告訴傭人對來訪的客人就說我不在家」,利瑪竇說:「我們一般不說假話,且不能撒謊。」此言一出,更是贏得了眾多朋友對他的尊敬。
章 鑣:清代學者,章學誠之父。據《章氏遺書》載:「少孤,先祖遺書散失,家貧不能購書,則借讀於人……孜孜不倦。」經過多年的苦學,終於考中了進士。然而,考中進士的章鑣因為為人耿介,不善鑽營,朝廷並未授予他一官半職。直到九年後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鄉舉薦,章鑣才被授予湖北應城縣縣令,開始了他在應城、天門等地長達十年的為官、任教生涯。
章 煦: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間進士,歷任內閣中書、陝甘學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禮部尚書等職。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
章 鋆:鄞縣(今浙江省寧波)人,清代大臣、詩人。咸豐壬子恩科狀元,累官至國子祭酒。著有《望雲館詩稿》等。
章昭達:吳興武康(今屬浙江省)人,南朝陳將領。其心情嚴刻,善於將兵,因軍功歷任定州刺史、都督、鎮軍將軍、車騎將軍等職。
章全益:唐代東蜀涪城人。他從小喪父,由哥哥章全啟撫養。他母親病了,章全啟割下大腿上的肉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過後章全啟出門旅遊,死在旅店裡。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製作了喪服,又因為章全啟曾割自己的肉給母親吃,他便用火燒自己的手指,以重復體驗哥哥的疼痛。他還用銀字書寫《法華經》一部,早晚閱讀朗誦。領會其中的道理。後來他在成都的府樓巷,建造了一座房屋,裡面設置一座煉丹的爐子。他不用僕人,獨自住在這間屋子裡,煉丹得錢。數目達到一兩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緬: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無考。唐代浙江省桐廬人,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陽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稱,人稱孝標先生。一日,游東節度李紳幕中,恰值天雪,興而賦詩,為紳所賞。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舉進士及第,授校書郎。唐文宗太和中(約831年左右),官唐山東南道從事,試大理評事,仕終秘書正字。著有詩集《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章得象:浦城(今屬福建省)人,章仔鈞玄孫,北宋大臣。進士出身,仁宗時任相八年,對於宗黨親戚一概不用,而對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緘默態度,以至無所建樹。
章卿孫:元代蜀人,本姓劉氏。幼為章提刑養子,遂姓章。與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輾轉遍訪於江西諸郡,迎歸養之。
章學誠:字實齋(1738-1801),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學理論家、方誌學家。乾隆進士,曾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後人湖廣總督畢沅幕府,協助編纂《續資治通鑒》等書。著有《文史通義》、《史籍考》等。
章炳麟:號太炎,浙江省餘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學者。曾參加維新運動,二次革命和護法運動。並參與組建光復會,後參加同盟會。其對中國近代哲學、文學、歷史學和語言學均有較高造詣。有《章氏叢書》、《章書叢書續編》、《章氏叢書三編》等。
章士釗:湖南省長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學者。早期辦報鼓吹革命,與黃興組建華興會。後參加二次革命、護國、護法運動。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司法總長等職。解放後任文史館館長、全國政協委員。有《甲寅雜志存稿》、《名家小說》、《邏輯指要》等。
章孝慈:浙江省奉化人,蔣經國之子,章孝嚴孿生兄弟。不到半年,其母章亞若早逝,由外婆撫養。為了不損害蔣家的名聲,章氏兄弟未能正式進入蔣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雖不能姓蔣,但蔣介石卻親賜名孝嚴、孝慈,排在第三代「孝」字輩中。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陸參加學術討論會時,不幸突發腦溢血,於1995年在台北病逝。1997年,時任台灣「外交部長」的章孝嚴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蔣家族長給他的聯名信,承認他和章孝慈是蔣氏後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間,成為遺憾。
章孝嚴:浙江省奉化人,生於廣西桂林,蔣經國之子。1949年被攜渡海赴台,定居於新竹。東吳大學外文系畢業,派往"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隊"任政戰預備官。退役後執教於虎尾中學。1968年通過「外交領事人員乙等特種考試」,進入「外交部」。一年後赴法國魯汶大學進修法文,回台後,供職於"外交部"檔案資料室,歷任科員、駐美「大使館」秘書。1977年調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長,1978年通過「外交領事人員甲等特考」,任「外交部」專門委員。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長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副秘書長,1982年擢升為司長,4年後又擢「外交部」常務次長。1989年12月調派國民黨中央海外工作會主任,兼《中外畫刊》發行人,推動海外黨務。任內,國民黨旅美黨員成立「海外興中會」,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務次長。1993年3月調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十三屆中央委員。

自己選吧

㈨ 章姓的古代名人

秦:章邯、章平 陳:章要兒、章大寶、章華、章昭達 唐:章成緬、章版八元、章孝標、章碣、章叔胤權 宋:章楶、章惇、章衡、章得象、章鑒、章良能、章夢飛 明:章溢、章潢 清:章學誠 近代:章乃器、章太炎、章士釗 現代:章金萊、章子怡、章澤天

閱讀全文

與章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