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嶺南歷史人物

嶺南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04 17:20:52

㈠ 關於古代嶺南名人的故事

在歷史上,廣東曾經出現過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如唐代的張九齡,明代專的邱?、陳白沙屬、湛若水,清代的梁廷楠,近代的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人,對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們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歷史文獻。過去我們對他們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文獻層面的整理和研究階段,但是,為什麼這些人生於嶺南,長於嶺南,但他們的思想、學說、人格風度卻有全國的影響

㈡ 廣東有那些歷史人物

書中講到的廣東籍歷史人物有林則徐 ,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廖仲凱和何香凝。

㈢ 嶺南有什麼歷史人物很出名的急需啊!!

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

㈣ 姓楊的嶺南歷史人物

http://www.cnhpg.com/pub/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93

這個網頁里是記載20世紀30年代棋手的,。也算是風雲人物了,。
當然,這人已經掛版了,.所以可以說是歷史權!

㈤ 有哪些歷史名人曾經被貶嶺南其中有多少文人

蘇東坡曾經被貶至嶺南。他有首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㈥ 嶺南名人有哪些及他們的歷史事件

孫中山、葉劍英、張九齡、康有為、詹天佑、鄧世昌

㈦ 古代嶺南文化名人有哪些

嶺南文化氣息濃郁,歷史悠久,誕生了很多的文化名人,比如梁啟超,陳白沙等等,舉例如下:
一、關於嶺南文化名人簡介:
嶺南文化固然是嶺南全體民眾共同創造的,而在人文學科、文學藝術領域中的表表者,則是嶺南文化桂冠中最璀璨的明珠。嶺南文化的光華,是從一系列的傑出名字中放射而出的。我們說的「嶺南文化名人」,既包括了嶺南的文化名人,也包括嶺南文化的名人,二者略有異同。正是他們,成就了嶺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又體現了嶺南的文化特有的兼容氣派和世界意義。從張九齡到康有為、梁啟超,再到陳垣、陳寅恪、容庚、歐陽山、馬師曾、王起、陳殘雲、秦牧,等等,前賢往矣,聲華長存。
二、舉例詳解如下:
1、 陳白沙 (1428—1500)原名陳獻章。字公甫,別號石齋,廣東江門白沙鄉人。陳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被稱為「一代大儒」、「嶺南一人」。他受到推薦,被朝廷封授翰林院檢討而返鄉,設館教學,培養人才。他在宋明理學史上是一個承先啟後、轉變風氣的重要人物。他主張「自然為宗,忘己為大,無欲為主」,並以「心即理也」的觀點,弘揚自己的理學學說,因而創立了哲學領域的「嶺南學派」,亦稱「江門學派」。他的詩作有二千多篇。他的書法自成一家,貫以自創的「茅龍」筆寫字。如今,陳白沙祠、白沙公園、白沙墓、陳白沙父母墓、釣魚台等成了江門市的歷史勝跡。
2、 梁啟超 (1873年—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江門新會茶坑村人。是我國清末變法維新運動的領袖之一,近代史上一位名聲卓著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術家和文學家。他自幼聰明好學,積極進取。他在康有為主辦的萬木草堂就學四年,接受康有為的變法維新思想。1895年春天,他隨康有為進京會試,協助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他任《時務報》主筆時,發表了《變法通議》等文章。光緒皇帝宣布變法後,賜梁啟超為六品官銜。他逃亡日本後,提出「君主立憲」主張,介紹西方的政治、經濟學說。辛亥革命勝利後,他回國任司法總長。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他予以公開揭露,與蔡鍔策劃反袁的護國戰爭。晚年,他棄政從文,曾任清華研究導師、北京圖書館館長。他生前著書1400多萬字,輯為《飲冰室合集》。
3、 陳少白 (1869年—1934年)廣東江門外海鎮人。他是追隨孫中山進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創立民國的元勛之一,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之一,是孫中山的親密戰友,曾被稱為中華民國的「國叔」,被清政府列為「四大寇」之一。於右任稱陳少白「中山三友,海外一人」。在革命勝利後,當時任非常大總統的孫中山禮聘他為總統府顧問,參與國事。但不久,他辭官歸里,甘於平淡。他在家鄉整飭鄉政,修築公路,建設市場,辦學育才,禁煙禁賭,澤被鄉民,群眾稱頌。他生前著有《興中會革命史要》、《興中會革命史別錄》。如今,陳少白故居、陳少白墓已成江門市的旅遊勝地。
4、李鐵夫 (1869年—1952年)原名玉田。廣東鶴山雅瑤陳村人。他是我國第一個到西方學習美術而達到高深造詣的藝術家,曾被孫中山譽為「東亞巨掰」和「我國美術界巨子」。他家境清貧,自幼喜愛繪畫,後隨堂叔出洋謀生,工作之餘,自學繪畫,考入惠靈頓美術學校學習油畫。在此期間,他追隨孫中山奔走革命,以賣畫所得和作品獎金支援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先驅者之一。1909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紐約美術大學,並加入「國際繪畫學院」、「美國美術學院」。當時,英美的美術權威稱贊他作品的色彩在美國首屈一指,他的油彩肖像畫為世界所推崇。新中國建立後,他以80歲高齡從香港回到廣州,擔任華南文藝學院教授、華南文聯副主席。1983年,當地政府在他的家鄉鶴山建造了鐵夫畫閣,供人瞻仰。
5、陳坦 (1880年—1971年)字援庵,廣東江門堂下鎮石頭鄉人。他在24歲時從事教學工作,結識了革命志士,投身民主革命。他任《時事畫報》論文主筆,撰文抨擊清政府昏庸腐敗;任《雞鳴錄》主筆,宣傳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後,他當過大總統秘書長、教育部次長、代理部長,擔任過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導師、京師圖書館長。解放後,他先後擔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長、哲學社會部學部委員。這期間,他撰寫了很多宗教史的著作,對歷史年代學、史源學、考古學、史科學等也有研究和著述。他畢生著作有三百餘萬字。因此,毛澤東主席稱贊陳坦為「國寶」。新會政府為之修葺一新的陳坦故居,先已成為人們景仰的地

㈧ 廣東比較出名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1、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了《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孫中山生於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廣府人。孫中山原在香港學醫,並成為西醫醫師。鴉片戰爭後,孫中山目睹中華民族有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決定拋棄「醫人生涯」,進行「醫國事業」。孫中山早期受鄭觀應的改良思想影響,後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敗,決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肝癌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2、袁崇煥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通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袁崇煥生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卒於崇禎三年(1630年),享年46歲。

袁崇煥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余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朱由檢認為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實則家無余財。

袁崇煥雖為抗清名將,但也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有《袁督師遺集》存世,今人輯有《袁崇煥集》。

3、康有為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

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借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4、梁啟超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廣東省新會市人,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5、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曾用名火秀 ,族名仁坤,後來為了避上帝「爺火華」(「耶和華」的諧音)名諱而改為現名,太平天國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國運動領袖。1814年出生於廣東花縣(今花都區)。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但其堅信「古來事業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義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的盛世。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領導發動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號天王。1853年定都江寧(今南京),改稱天京。在主權原則上,洪秀全對滿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概不予承認,並積極抗擊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從1851年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領導的這場農民起義歷時十四年,勢力發展到十八省,先後攻佔六百多座城市,給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太平天國革命之所以能成為幾千年來中國農民起義的巔峰,與洪秀全的巨大貢獻是分不開的。乃至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也自詡「洪秀全第二」,可見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㈨ 在嶺南建立政權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最早的就是南越王趙佗

㈩ 嶺南歷史的故事

作為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廣東肇慶近日把散落在山野間的二十一個各式古建築、古文化遺跡、古村落,進行挖掘整理、開發出來加以保護。這是豐富當地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重

要部分之一。

在嶺南古都肇慶封開的古村落明清風格古建築上,中西文化交融的景觀十分明顯。在清代,封開地區大量出現風火山牆裝飾的合院宅第和以縱橫三條軸線「三進三橫式」的大型住宅(俗稱九座屋)。如當地杏花伍氏大屋,建於清末民初,其正脊上有西洋建築模型圖案;再如平鳳石氏家宅,其內部很多運用一定跨度的磚拱結構代替傳統的木作梁架,不但在建築材料和施工技術上採用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而且在建築外觀上模仿巴洛克式建築風格,頗具藝術價值。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物證,當地古民居很早就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並將其吸收,融匯運用到各類建築之中,形成獨特的建築風格。

在肇慶市的廣寧、四會、懷集等地,到處可見古民居建築的藝術。當地的合院式磚木結構,硬山頂和歇山頂房屋,屋脊、桃檐均有精緻動物花草浮雕,各大廳兩側內牆也繪有彩墨花鳥書畫。

「十字明間耙齪齒巷,百年歲月槎塘村」,這是高要回龍鎮槎塘村的風貌特徵。據當地人介紹,槎塘村始建於一八九七年(清光緒二十二年)。正值清末時期,時政不穩,土匪橫行。整個槎塘村建在一個山坡上,根據地形分成十個約九米寬的大台階,形成橫巷;縱向又分成七個巷道。先有村道,再有民屋,整條村形成了象棋盤一樣的格局,每一條巷道都規定有嚴格的寬度,房屋都是一間連著一間,一共約有四百間房屋。站在任何一條巷道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均能一目瞭然,站在山坡上看整條村,筆直的巷道將房屋間隔得井井有條。這就「十字明間耙齒巷」的由來。該村經歷過百年的風雨,至今仍顯悠悠古風。

著名古建築學家吳慶洲博士在考察德慶金林古村後稱,對當地的古建築大屋和祠堂建築藝術大加贊賞,認為應該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保存古建築藝術和古文化。

金林村的談家大屋,其祖先在清代為官,官階四品,因家族顯赫,大宅每年春節都要貼上「上林花發,都府春和」的對聯。

談家古宅是金林村至今保存得最好、最為完整的古屋建築,為三進式大屋。談家古宅的門樓在整個金林水鄉是獨有的。屋檐橫板刻有蝙蝠、鶴、松竹梅等浮雕,做工精細,形象逼真。

金林村孔家大院的主人,先祖從宋代搬到金林村,是孔子七十五世孫。現在的孔家大院共有五座房,且座座相依相連。大院的灰雕很有特色,花鳥人物栩栩如生。門口的大門及推龍,均為格木製造,歷時二百九十年之久仍然堅硬無比。

肇慶古村落集聚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孕育了嶺南文化精髓。通過古建築,人們可看到當地在歷史文化底蘊中輩出的人才。據悉,僅在封開楊池古村,歷史上就出過十二名監生,三名庠生,二名增生,二名貢生,一名拔貢,一名廩生,一名文林郎,以及二名封川縣長,二名國大代表和一名飛行員、一名將軍。

閱讀全文

與嶺南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