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趙氏的歷史人物

趙氏的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25 14:14:15

❶ 趙姓的起源 趙姓的歷史名人都有誰

趙姓是百家姓排名的第一大姓,歷史上名人數不勝數。在這也有很多明星也姓趙,比如:趙麗穎,趙薇,趙又廷,趙雅芝等等。
漢族趙姓源出贏姓。遠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時代的金天氏少昊。少昊氏族是以鳳凰為圖騰的東夷族的一支,其後裔皋陶在堯舜時掌管刑法和司法。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種和馴養獸鳥,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姓贏。伯益的後裔造父在周穆王時為駕車大夫,因在平定徐偃王之亂中立了大功,周穆王封造父在趙城,即今山西洪洞縣北。造父子孫就以封邑名為氏。從此以後,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趙姓,造父是天下趙姓立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歷史。

1、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

宋太祖(927---976)即趙匡胤。後周殿前檢點,在「陳橋兵變」 中被擁立為帝,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17年,病死,後人又懷疑為其弟趙匡義所害,終年50歲,葬於永昌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保)。涿州(治今河北 涿縣)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寧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
2、趙雲-三國時期蜀漢儒將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3、趙括-戰國時期名將

趙括(-前260),戰國時趙將。別名馬服子,馬服君趙奢之子。空談其父所傳兵法,實際不會指揮作戰。把國王賞賜金帛,買進上好宅田。趙孝成王六年(前260),趙中秦反間計,用他代廉頗為將,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舉出擊,被秦將白起包圍,突圍不成,被射死。趙軍四十萬都被俘坑死。
4、趙高(-前207),秦宦官。

趙高本是趙國人。以母受刑為官奴婢,兄弟數人亦被宮刑。秦始皇以他通獄法,任為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親近秦始皇少子胡亥。公元前210年,始皇死,與李斯偽造遺詔,逼使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胡亥為二世皇帝。任郎中令,居中用事,控制朝政,掌握大權。後殺李斯,任中丞相;不久又殺二世,立子嬰為秦王。旋為子嬰所殺。一說「趙高兄弟皆生隱宮」,即秦律的「隱官」,系在隱蔽處工作的工匠。

❷ 歷史上趙姓的名人有哪些

趙匡胤:本為後周大將,"陳橋兵變",代周為帝,建立宋朝,立國320之久,使趙姓的宗族聲望達到了最為輝煌的時期。
趙文淵:北周著名書法家,擅長楷、隸書。當時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時奉命編定了一部六體書法字典。
趙 勝:平原君,以"食客數千人"而著稱,是趙氏有史以來最負盛名的人物。
趙 雍:即趙武靈王,他提倡"胡服騎射",始創騎兵,這是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大進步。
趙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
趙之廉:清代傑出書畫家、篆刻家。其書、畫、篆刻對後世都有一定影響,與任伯年、吳昌碩並稱為"清末三大畫家"。
趙 翼:明代史學家、文學家。長於史學,考據精賅,其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並稱"江右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趙孟頫:元代傑出書畫家。精於正、行書和小楷,其筆法園轉遒麗,人稱"趙體"。
趙 雲:三國時蜀國大將,為"五虎上將"之一。
趙公明:相傳秦時得道於終南山。人稱之為"趙公元帥",被奉為"財神"。

❸ 姓趙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趙公明、趙雲、趙文淵、趙匡胤、趙孟頫等。

1、趙公明

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傳為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

趙公明是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中國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

2、趙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

3、趙文淵

趙文,字德本,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周書》及《北史》中有傳,而此二書由於避唐諱,皆作趙文深。曾任丞相府法曹參軍。天和元年(公元566年)以提榜有功,除趙興郡守。擅長楷、隸書。當時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時奉命編定了一部六體書法字典。

4、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後唐明宗天成年間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為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後從征南唐多有功績。

5、趙孟頫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元代傑出書畫家書法各體兼工,行楷尤為著名,世稱趙體,對後世影響極大。趙孟頫幼時所書行楷《道德經》,該帖被後人謄之為是"上下五千年,縱橫一萬里,舉之無敵"的精品。

❹ 歷史上姓趙的名人和事跡

趙武靈王:名雍,戰國時趙國的第六位國君,改革趙軍傳統裝束,實行「胡服騎射」,提高了趙軍戰鬥力,使趙國成為戰國後期一度能與秦國抗衡的軍事強國。

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大公子之一,以「食客數千人」而著稱。

趙奢、趙括父子:趙奢善用兵,因功被封馬服君。趙括善於紙上談兵,短於實踐,被秦名將白起擊敗於長平,四十萬趙軍被活埋。

趙雲:常山(今河北正定)人,三國時蜀名將,勇武果敢,劉備曾贊譽他一身是膽。

趙匡胤:河北涿州人,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杯酒釋兵權,加強中央集權。

趙普:薊(今北京市西南)人,北宋初期的賢相,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美譽。

宋徽宗趙佶:政治上昏庸,喪權辱國,被俘後禁於金國,藝術上卻卓爾不群,曾創立宮廳院體畫派,其書法被稱為「瘦金體」。
趙孟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代傑出書畫家,其筆法圓轉遒麗,人稱「趙體」。對後世影響甚深,人稱一代宗師。

趙之謙: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清末三大畫家之一,其書、畫、篆刻對後世都影響甚深。

趙戴文:山西五台人,同盟會會員,國民黨元老,民國時任國民黨山西省主席。

趙登禹:山東菏澤人,國民黨二十九軍師長,長城抗戰血戰赤峰口,蘆溝橋事變後,在保衛北平的戰斗中壯烈捐軀,是抗戰中最早犧牲的中國軍隊高級將領之一。

趙樹理:山西沁水人,當代著名作家,著有《三里灣》、《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等,其語言朴實生動,多反映當時新農村生活。

趙元任:天津人,當代語言學家,通曉中、英、德、法等多種語言,諸多領域,頗有建樹,在學術界享有盛譽,著述頗豐,有《中國語入門》、《現代吳語的研究》、《語言問題》、《趙元任歌曲選》等。

趙爾陸(1905-1967)山西省崞(今原平)縣人。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8團特務連黨代表,中央蘇區紅一縱隊教導隊黨代表、第二支隊支隊長,紅四軍第29團團長,紅四軍軍需處處長,紅一軍團供給部部長,前敵指揮部供給部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供給部部長,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冀晉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晉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駐張家口第五小組中共代表,晉察冀軍區參謀長,華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第二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第二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國家經委副主任,中央軍委國防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兼國防工業政治部主任。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7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2歲。

趙鎔(1899-1992)字伯陶,雲南省賓川縣彩鳳村人。1919年在昆明參加「五·四」運動,1923年赴廣州投身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1924年在拱衛軍任參謀。1926年入朱德創辦的南昌軍官教育團任副官、書記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總部軍需員,紅12軍經理部會計科科長,紅9軍團供給部部長,紅四方面軍供給學校校長,紅32軍供給部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供給部副部長,冀熱察挺進軍供給部部長,晉察冀軍區供給部副部長、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駐淶源辦事處主任,晉察冀軍區兵站部政治委員,華北軍區後勤運輸部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會計學會顧問,中國老年歷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2年2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3 歲。

趙啟民(1910-1997)陝西省藍田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陝西涇陽游擊隊第三中隊隊長,紅26軍第二團排長,三團副連長、連政治指導員,78師參謀主任,陝北省蘇維埃政府軍事部科長,延安縣軍事部部長,紅宜延軍分區代司令員,獨立第二團團長,獨立師第三團團長。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八團參謀長,第五支隊參謀長兼十團政治委員,新四軍二師五旅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代政治委員,第七縱隊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34軍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海軍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兼國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7年2月7日因病逝世,終年87歲。

趙傑(1913- )又名趙東斌,河南省商城縣人。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12師34團營部書記,團供給處政治指導員,紅九軍第25師25師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第27師80團作戰參謀兼特務營營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軍部作戰參謀,江北指揮部作戰參謀,第4支隊司令部參謀、副參謀長,新四軍第2師司令部參謀處處長,第5師13旅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渤海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參謀長,第6縱隊參謀長,第三野戰軍第24軍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7兵團兼浙江省軍區副參謀長、參謀長,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裝甲兵指揮所副主任、主任、副司令員,志願軍裝甲兵第一指揮所副司令員、主任,坦克3師師長,志願軍坦克兵司令員。率部參加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回國後,任浙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南京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趙俊(1915-1994)原名趙詩元,安徽省六安縣人。1929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少年先鋒隊,參加了當地的打土豪劣紳活動和六霍起義。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3月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華民族解放少先隊分隊長,六安縣政治保衛局審訊科科員、副科長,紅四方面軍12師34團營部書記,第34團供給處政治指導員、團作戰參謀,紅9軍25師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偵察科科長,第27師80團作戰參謀兼特務營營長。參加了鄂豫皖、川□蘇區的反「圍剿」和蘇家埠戰役及長征。抗日戰爭初期,進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歷任新四軍軍部作戰參謀,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作戰參謀,新四軍四支隊司令部參謀、副參謀長,新四軍第2師參謀處處長,淮南軍區路東軍分區參謀長,新四軍第5師13旅參謀長。參加了開辟淮南抗日革命根據地和挺進敵後反摩擦、反「掃盪」斗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渤海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華東野戰軍10縱參謀長,第6縱參謀長,第三野戰軍第24軍參謀長,參加了中原突圍、泰安、孟良崮、濟南、豫東和淮海、渡江等戰役戰斗。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歷任浙江軍區兼第七兵團副參謀長、參謀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副軍長。參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陸戰役准備。回國後又參與指揮了解放一江山島的戰斗,任浙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5年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7年畢業,任南京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江蘇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4年11月因病逝世,終年79歲。

趙峰(1914- )原名趙世欽,河南省泌陽縣人。1932年到國民黨部隊當兵,兩年後回家。1936年為共產黨做地下交通工作,1937年參加豫南紅軍游擊隊任衛生員。1938年任新四軍第四支隊8團隊軍醫,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任第五支隊10團衛生隊隊長,1940年任10團1營營長。1941年任第二師5旅司令部作戰參謀,第14團參謀長,1942年任15團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到東北任東北松江軍區哈東軍分區獨立1團團長,獨立2師1團團長,第四野戰軍49軍145師433團團長、師參謀長。參加了臨江、遼沈、平津、渡江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任廣西軍區欽廉軍分區副司令員,第48軍146師師長。1952年入軍事學院學習,1955年任越南軍事顧問團顧問,1956年回國,任第26軍副軍長、軍長。1978年到1983年任山東省軍區司令員,1979年到1983年任山東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候補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趙鶴亭(1914-1990)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1軍騎兵連班長、排長、連長、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騎兵排長,八路軍東進縱隊騎兵大隊政治教導員,特務營營長,冀南軍區特務團團長,第1軍分區副司令員,第3軍分區32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2縱5旅副旅長、鄂豫軍區第4軍分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50軍148師副師長。參加了上黨、邯鄲、魯西南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148師副師長、代師長、師長。參加了第一至四次戰役,1951年50軍第二次入朝作戰,參加了朝鮮西海岸攻島作戰和西海岸反登陸防禦。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副軍長,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0年2月5日因病在沈陽逝世,終年76歲。

❺ 趙氏的歷史名人和供獻

趙宣子(公元前655年—公元前601年):名盾,春秋中期晉國的正卿,是晉國歷史上頗有建樹的政治家,趙國的先祖。
趙武(?—公元前541年): 趙氏孤兒的原型,奸臣屠岸賈滅趙氏三百多口,下令屠全城嬰兒,程嬰撫養趙武長大,手刃屠岸賈為趙氏復仇。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
趙簡子(?—公元前476年):名鞅,春秋後期晉國傑出的政治家,趙國的奠基人。
趙襄子(?―公元前425年):名無恤,春秋末期晉國政治家,與其父趙簡子並稱簡襄之烈。在位期間打敗了強大的智伯,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
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即趙武靈王,戰國時趙國的第六位國君,改革趙軍傳統裝束,實行「胡服騎射」,提高了趙軍戰鬥力,使趙國成為戰國後期一度能與秦國抗衡的軍事強國。
趙奢(公元前265—公元前245年):趙國宗室名將,善用兵,因功被封馬服君,成為漢族馬氏大宗的始祖。
平原君(?—公元前251年):即趙勝,戰國四大公子之一,趙武靈王之子,以「食客數千人」而著稱。
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秦朝著名將領,後南下百越,建立南越國。
趙雲(?—229年):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趙普(922年—992年):北宋初期的賢相,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美譽。
趙匡胤(927年—976年):宋朝開國皇帝,原為五代後周時大將,公元960年他發動了「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趙光義(939年-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
趙佶(1082年—1135年):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

❻ 歷史上趙姓的名人

1、趙雲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❼ 歷史上姓趙的,比較有名的人物有哪些

1、名人
趙宣子、趙奢、平原君、趙匡胤、趙普、趙光義、趙雲、趙雍等。
2、基本簡介
趙姓,《百家姓》排名第一,原來,《百家姓》起源於宋初,趙姓自然成為了《百家姓》的第一個姓氏,因為宋朝的開國君是宋太祖趙匡胤。趙姓是現今中國第八大姓氏。但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趙姓便是第九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2.3%。
趙氏崛起於春秋晉國,「趙氏孤兒「的故事更是天下知曉;因趙氏孤兒是周王族庄姬公主的獨子,因此血緣,普天之下的趙氏子孫也就同時成為了周文王的旁系後裔,與同是三晉之一的韓氏,魏氏本質上是表親的關系;所以,三晉一體,互幫互助,同氣連枝,共和天下。
趙氏除建立宋朝外,還建有南越帝國等諸多王朝,稱王稱帝者達到60多人,越武帝趙佗更是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和最長壽的君王;尤其一提的是,基於宋朝的龐大人口數量,趙氏藩王的數量初統計達到了650多人,成為華夏諸侯王數量最多的姓氏,遠超其他各氏,是名符其實的帝王專業戶。
3、起源
源流一:漢族趙姓出自嬴姓或姚姓,趙姓來自嬴姓,嬴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給他的女婿姓為嬴,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
源流二: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為匈奴、南蠻、女真、黨項、滿族改趙姓或趙宋王朝賜姓而來。
源流三:源於冒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歷史上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的情況很多,這在姓氏學上稱之為「冒姓」。

❽ 關於趙姓的歷史名人

趙匡胤:本為後周大將,"陳橋兵變",代周為帝,建立宋朝,立國320之久,使趙姓的宗族聲內望達到容了最為輝煌的時期。
趙文淵:北周著名書法家,擅長楷、隸書。當時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時奉命編定了一部六體書法字典。
趙 勝:平原君,以"食客數千人"而著稱,是趙氏有史以來最負盛名的人物。
趙 雍:即趙武靈王,他提倡"胡服騎射",始創騎兵,這是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大進步。
趙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
趙之廉:清代傑出書畫家、篆刻家。其書、畫、篆刻對後世都有一定影響,與任伯年、吳昌碩並稱為"清末三大畫家"。
趙 翼:明代史學家、文學家。長於史學,考據精賅,其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並稱"江右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趙孟頫:元代傑出書畫家。精於正、行書和小楷,其筆法園轉遒麗,人稱"趙體"。

閱讀全文

與趙氏的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