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詠柳歷史故事

詠柳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4 17:03:21

1.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這些隱藏情節,你有注意到嗎

有一個想不抄到的細節就襲是劇中人物葛老的扮演者Djimon Hounson(連續提名了兩次奧斯卡最佳男配)的配音,不是別人正是陳建斌。李必在拜見太子之後,遇到了兩個小太監。小太監對他下跪施禮之後,說請李司丞賜福。然後畫面就切走了。而這個隱藏的言外之意就是小太監請李必賜他們死。因為在平康坊地下城。張小敬,供出小乙是地下城的暗樁之後,小乙就曾說,請張帥賜福。然後張小敬就用弩箭射死了小乙。因此,「賜福」就是賜死。

2. 如何賞析唐代詩人賀知章《詠柳》

【古來詩原文】

《詠柳》

唐 · 賀知源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故事賞析】:此詩為盛唐詩人賀知章的代表作,也是歷史上極其著名的詠嘆柳樹之作。詩中的第一句詩人概括性地為我們描繪了柳樹的全貌,突出柳樹翠綠的顏色和樹木的高大。詩人用「碧玉」,「妝」等字詞,把柳樹寫得嬌美俏麗。第二句詩人為我們描寫了柳樹枝條的繁密,細長,青翠,柔軟,從而給人留下了一種婀娜多姿的嫵媚印象。第三,四句是在描寫柳葉,而詩人所採用的用設問的修辭手法,用意無非是引起讀者的注意。這兩句說,不知道這些纖細的柳葉是誰把它裁剪出來的。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鋒利的;「剪刀」成為美的創造者,完美地裁出了春天。詩人神來之筆,巧妙且匪夷所思,既回答了「誰裁出」的設問,又使得整詩具體形象,意趣盎然。此詩的最後一句卻別出心裁,新穎獨特,比喻新鮮,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表現出春風送暖,新柳獲得了無限生機的活力之美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3. 《柳葉兒》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柳葉兒》是一篇寫童年趣事的敘事散文散文,文章寫的是童年時代 時候的趣事,在那個回嚴重飢荒答的歲月,作者通過對爬樹,搶柳葉兒 ,吃柳葉兒 等事的樂趣的描寫,抒發了一種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柳葉兒》作為蘇教版七年級下,第十課的課文被人們廣泛所知。本文描寫了在童年時代,在那飢荒的歲月,上樹爬高、搶柳葉兒、吃柳葉兒的樂趣,書寫了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作者宋學孟,當代作家,山東昌邑人。
畢業於北京魯迅文學院和北大作家班。歷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農工、木工,《北方文學》編輯、小說組組長,《東北作家》雜志副主編。

4. 李白與賀知章的故事

金龜換酒

元年(742年),詩人李白來到京城長安。他在長安沒有一個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裡。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觀紫客去瀏覽,碰見了著名詩人賀知章。

賀知章很早就讀過李白的詩,極為景慕,這次偶然相逢,就親切地攀談起來。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詩看,當他讀完《蜀道難》時,驚訝地對李白說:「看來,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詩仙呀!」

黃昏時分,賀知章邀請李白去飲酒,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他想了想,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為酒錢。

李白阻攔說:「使不得,這是皇家按品級給你的飾品,怎好拿來換酒呢?」兩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時才告別。後來,賀知章向皇帝推薦李白,皇帝也已久聞李白大名,於是就任命李白為翰林待詔。

後來賀知章去世,李白獨自對酒,悵然有懷,想起當年金龜換酒,便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

(4)詠柳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簡介

1、賀知章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後接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俄遷秘書監。

他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天寶初,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賜鏡湖剡川一曲,御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咸就執別。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年八十六。肅宗贈禮部尚書。

2、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5. 關於樹的歷史故事

「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灞柳風雪」是西安的「長安八景」之一,灞橋兩岸,河灘寬闊,長橋跨河,垂柳依依,碧水藍天,一望無限。暮春時節,風吹柳絮,漫天飛舞,宛如雪花。因「柳」與「留」同音,表留戀不舍之情,久而久之,灞橋與灞柳成為鄉思與離愁的代名詞。

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並修了橋,故稱「灞橋」。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橋水災,王莽認為不是吉兆,便將橋名改為長存橋。以後在宋、明、清期間曾先後幾次廢毀,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陝西巡撫畢沅重建橋,但橋已非過去規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撫楊公恢才按舊制又加建造。橋長380米,寬7米,旁設石欄,橋下有72孔,每孔跨度為4米至7米不等,橋柱408個。1949年後為加固灞橋,對橋進行了擴建,將原石板橋改為鋼混凝土橋,現橋寬10米,兩旁還各留寬1.5米的人行道,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運輸。

灞河是發源於秦嶺藍谷的一條河,橫貫西安東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象冬日雪花飛揚。自古以來,灞水、灞橋、灞柳就與送別相關聯。唐朝時,在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與好友東去,多在這里分手,有的還折柳相贈,唐時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因此」的風氣,為文人騷客所樂道。因此,曾將此橋叫「銷魂橋」,流傳 著「年年傷別,灞橋風雪」的詞句,「灞橋風雪」從此被喻為「關中八景」之一。此後,以「風雪」作為比喻,成為詩人們「詠柳」的一種常用手法。

6. 關於柳樹的典故

1、《水滸傳》中魯智深倒拔垂柳的典故。
2、《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內柳依依」容,柳有了美學韻味,並表示惜別之意。,「柳」、「留」二音相諧,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別時依依不捨之意。
3、宋代詩人曾鞏的《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詩人則以亂條狂舞、柳絮紛飛的柳的意象諷刺了攀附權貴、得勢猖狂的奸佞之徒。

7. 大自然的奧秘

1、點燃鋰

點燃鋰這是金屬鋰燃燒的景象,燃燒過程中固態的金屬鋰不斷熔化,並生成氧化鋰。鋰的焰色反應為紅色,但當劇烈燃燒時火焰呈現一種「亮銀色」的狀態。和其他鹼金屬一樣,鋰火不能用水來撲滅,需要專門的乾粉滅火劑。

2、雪花的形成

氣溫在0℃以下的高空中。灰塵顆粒,有了它們充當凝結核,雲層中的水汽才能不斷凝結在一起。在一般情況下,水蒸汽先凝成水,然後才能結冰。可當水蒸汽在高空穿過0℃以下的冷空氣時,便直接由水蒸汽凝結成了美麗的冰晶。冰晶又在雲層中不斷聚集,從而形成了雪花。

氣溫在0℃以下的高空中。灰塵顆粒,有了它們充當凝結核,雲層中的水汽才能不斷凝結在一起。在一般情況下,水蒸汽先凝成水,然後才能結冰。可當水蒸汽在高空穿過0℃以下的冷空氣時,便直接由水蒸汽凝結成了美麗的冰晶。冰晶又在雲層中不斷聚集,從而形成了雪花。


3、當濃硫酸加入對硝基苯

濃硫酸一旦滴入對硝基苯胺就會迅速使其脫水,加熱產生反應造成一開始的噼噼啪啪的情況,然後再過一會會有其相互反應的化合物出現,這根黑柱的材質非常類似於塑料泡沫,它是很好的阻燃材料。

4、冰島的瀑布產生的彩虹

傾瀉而下的瀑布濺出的水珠彌漫在天空,在陽光照射下形成道道彩虹,彷彿整個瀑布是用金子鍛造成的。

5、液氮和乒乓球

將一瓶液氮蓋上蓋子放進盛有溫水的垃圾桶內,然後倒進1500個乒乓球。當液氮受熱急劇沸騰後發生猛烈爆炸,乒乓球漫天飛舞。

8. 賀知章是哪個朝代的人他和李白有什麼關系歷史故事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
少時就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於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1] 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稱為仙宗十友。
賀知章尤其欣賞李白,稱李白為仙人。
在賀知章50多年的官宦生活和他幾十年的飲游生涯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可以說是他賞識了李白。唐代孟棨《本事詩》記:「李太白初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賞者數四,號為謫仙。」從此李白被稱為「謫仙人」,人稱詩仙。兩人相見恨晚,遂成莫逆。賀知章即邀李白對酒共飲,但不巧,這一天賀知章沒帶酒錢,於是便毫不猶豫地解下佩帶的金龜(當時官員的佩飾物)換酒,與李白開懷暢飲,一醉方休。
唐天寶元年,詩人李白來到京城長安。他在長安沒有一個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裡。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觀紫客去瀏覽,碰見了著名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很早就讀過李白的詩,極為景慕,這次偶然相逢,就親切地攀談起來。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詩看,當他讀完《蜀道難》時,驚訝地對李白說:「看來,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詩仙呀!」
黃昏時分,賀知章邀請李白去飲酒,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他想了想,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做為酒錢。李白阻攔說:「使不得,這是皇家按品級給你的飾品,怎好拿來換酒呢?」賀知章仰面大笑說:「這算得了什麼?今日有幸與仙人結友,可要喝個痛快!區區金龜哪能妨礙我倆一同享樂呢?」
兩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時才告別。後來,賀知章向皇帝推薦李白,皇帝也已久聞李白大名,於是就任命李白為翰林學士。

9. 唐宋八大家的有趣故事!!

歐陽修的故事:
某甲愛寫詩,有一次曾與歐陽修同行,只是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歐陽修,走著走著,看到路邊有一棵枯樹,就按捺不住,念念有詞地來了兩句:
「遠看一枯樹,兩個干樹椏。」
但歐陽修聽了並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他,說:「你如果能再加兩句,這詩保證漂亮!」某甲聽了,也就絞盡腦汁使勁地想。歐陽修見他想得挺苦,知他已漸有所悟,也就加了兩句給他聽:「春來苔是葉,冬至雪做花。」某甲聽罷,果然感慨萬千,因為他突然發現,就這么一加,他那棵色彩生命兩無的「死樹」就能立刻神采飛揚起來——春天長著青苔,那綠色的青苔就是它的生命;冬天落滿雪花,那皚皚的白雪就是它的色彩。
這就叫點石成金!
歐陽修是溫暖的,如讓他當語文老師並指導學生寫作文,他肯定能給學生以希望和信心。
某乙是個好賣弄的人,因崇拜歐陽修,曾風塵僕僕地前去求師,恰好途中遇到歐陽修,因不認識,便眉飛色舞地賣弄作詩之道,且要與歐陽修作詩,他先作上半句:
「你我同登舟,去找歐陽修。」
歐陽修聽罷,也就立即接了兩句:「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羞)!」
這第二個歐陽修極冷漠,太尖酸,也太刻薄,如讓他當語文老師,學生的寫作熱情肯定會被他活活澆滅的。
關於教育的一個最基本的定義:教育就是愛,成功的教育就是巧妙地施愛。
但願語文老師個個都像第一個歐陽修,心裡裝滿了燦爛陽光。

10. 「柳」在中國文學典故中,通常用來表示

柳,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豐富的意蘊。春到柳先翠,柳,是春天的象徵;「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諧,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別時依依不捨之意;柳的婀娜多姿使其常用來象徵美人;隨風搖擺又可用來象徵攀附權貴、得勢猖狂的奸佞之徒……自《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起,柳,就與中國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僅在西昆詩人所宗尚的李商隱集中,以柳命題者,就有近二十首之多。其他諸如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王維《洛陽女兒行》「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杜審言這《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王昌齡《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韋應物《東郊》「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周志蕙《柳》「絲絲愁緒隨風亂,濯濯豐姿著雨妍」……無不寄託著歷代詩人個人情感經歷和生命體驗。

1.離情別怨的依依楊柳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諧,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別時依依不捨之意。最早見於《詩經》,首開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
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就是運用比興手法,藉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娼女送別相好的纏綿情景。
一般詩人以「柳」為意象入詩,皆從折枝相贈上著想,如施肩吾《折楊柳》「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戴叔倫《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白居易《憶楊柳》「曾栽楊柳江南春,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等等。而雍裕之的《江邊柳》:「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構思新穎,想像奇特而切合情景, 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真是別具匠心。

2.春意盎然的碧玉春柳
南朝蕭繹的《綠柳》:「長條垂拂地,輕花上逐風。露沾疑染綠,葉小未障空。」詩人集中筆墨於柳的花、色、葉,抓住一個「綠」字,描繪了柳樹剛剛抽葉飛花大好春天的之情,明白曉暢,形象鮮明。清人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鄉村春景圖。
以柳寫春的古典詩歌中,當數賀知章的《詠柳》詩最為著名:「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歌一反前人以楊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條的寫法,而使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楊柳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態。

3.年華易逝的人生感慨
李商隱是歷代愛用「柳」意象的詩人,他的《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以春柳作比,來寫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隱青年時就中進士,懷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遠大抱負,然而由於黨爭傾軋,長期沉淪下僚,此時悼念亡妻,悲嘆前路,其心情之慘苦可想而知,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不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處世的生動寫照?
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自我畫像――「臨風立馬圖」。他的另一首詩《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寫一株枝條繁盛、舞姿優美的柳,卻是荒涼冷落的處境,這分明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此中之柳,分明也是身處朋黨傾軋的詩人自己的寫照。
明詩人高啟《秋柳》:「欲挽長條已不堪,都門無復舊毿毿。此時愁殺桓司馬,暮雨秋風滿漢南。」描寫乾枯的柳枝,失去了往日那種青翠柔軟、長條低垂的姿色,從而憶及人物,抒發了年華易逝、世事頻更的感慨。
歷來詩人以「柳」入詩,但很少有人寫到冬柳,而唐人陸龜蒙則不然,他的《冬柳》:「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寫的是在寒風中零落枯槁的冬柳,寄寓了詩人自傷的情懷。

4.風流韻致的夢中情人
李商隱的《贈柳》詩描繪春柳風姿:「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全詩全用白描,「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風流」「婀娜」寫柳的體態輕盈,花飛似「雪」則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仔細玩味,又會發覺它們既是寫柳,又像是在寫人,字里行間,彷彿晃動著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風流韻致,婀娜多情。詠柳即詠人,對柳之依依不捨,實對其所愛之人的依戀。
李商隱的另一首《離亭賦得折楊柳》(其一)「暫憑尊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寫與情人惜別時勸慰情人,你本來已是眉愁腰細的了,哪裡還再經得起損傷?而在這令人痛苦的惜別前,又怎能因為愛惜長長的枝條,而不讓那些滿懷著離別痛苦的人們去盡量攀析呢?「惜」與「損」互相呼應,因為愁眉細腰,既是正面形容這位姑娘,又與楊柳雙關,以柳葉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此詩先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後轉到明明白白地說出非折不可,把話斬釘截鐵,充滿了悲觀情調。

5.邀寵取媚的奸佞之徒
唐朝詩人詩人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婀娜多姿、纖柔輕盈、妖媚多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托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無恥的邀寵取媚的小人及腐敗的朝政,於柔情中見犀利,於含蓄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宋代詩人曾鞏的《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詩人則以亂條狂舞、柳絮紛飛的柳的意象諷刺了攀附權貴、得勢猖狂的奸佞之徒。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其二》,佇立在中國詩壇中的風姿可愛的柳,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情感媒介,令無數文人為之陶醉。

6.名人與柳
春到柳先翠。柳,是春天的象徵。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植柳、愛柳、詠柳之習俗。古往今來,不少名人與柳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許多軼事趣聞。
晉代才女謝道韞對柳懷有深情。某年的一個下雪天,她的叔父謝安問道:下雪時像何樣?當場有人答曰:像銀白細鹽自空中撒下。而謝道韞則答雲:似柳絮被風吹之紛紛揚揚。謝安嘆服。後人稱才女為「柳絮才」,就出於此典。
大詩人陶淵明既嗜菊如命,又十分愛柳。他在自家宅前栽柳五株,自稱為「五柳先生」。
公元605年開封至揚州段的汴河開通,河堤種柳數以千萬。隋煬帝姓楊,御賜垂柳姓楊,並張榜告示民眾:種活柳樹一株,賞細絹一匹。百姓聞之,爭而植種,使柳得寵一時。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時,既親自種柳,又大力倡導民間百姓在柳江和城周圍廣植柳樹。當翠柳成行、綠蔭展姿、民眾雀躍、風光勝昔之時,他興致勃勃,作詩自嘲:「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貞觀15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聯姻時,親自從長安帶去柳樹,栽植於拉薩大昭寺門前,這些柳樹被後世稱為「唐柳」。
宋朝詩人蘇東坡在杭州任知州時,曾在主持實施疏浚西湖之際順築長堤,繼而在長堤上栽植柳樹若干株。數年後柳煙籠紗,使西湖倍增秀色,這就是西湖十景之首——「蘇堤春曉」。
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愛柳如寶。他任揚州太守時曾在平山堂掘土栽柳,並在一首詞中寫道:「手栽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後人每當綠柳成蔭、遊人雲集之時,均譽稱垂柳為「歐公柳」。
明末清初名作家蒲松齡在淄州滿井庄時臨泉而居,並在宅前泉邊植柳,自號「柳泉居士」。
著名畫家豐子愷在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時,曾在居室牆邊栽種柳樹一株,當小樹生機盎然、展現風采時,他歡愉地為其居室題名為「小楊柳屋」。
1943年春,賀龍同志與警衛員一道在司令部所在的大院里種垂柳六棵,並在柳樹中間空地上安放石桌石凳,賀老總幽默風趣地稱其為「六柳亭」。

7.柳俗柳趣別有情
春風和煦,柳枝飄搖。唐代大詩人杜甫詩曰:「漏泄春光是柳條」,說的是柳是報春的使者。自古以來,柳樹以其婀娜多姿的風采,深受人們的喜愛,形成了許多與柳有關的風俗和逸聞趣事。
插柳游春之俗。我國古代有寒食節那天家家門前插柳枝的風俗。到宋代時,這種習俗更盛,不僅門前插柳枝,而且還在頭上戴個柳條帽圈,取生機勃勃之意。民間早就有「清明不帶柳,紅顏成皓首」的諺語。頭上戴上柳條帽圈,坐著插滿柳條的車子、轎子,到郊外踏青游春,柳色把春天帶到了人們的心裡。
折柳贈別之俗。這里有兩個寓意:一是柳極易生長,用它送友比喻無論漂泊何處都能枝繁葉茂;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史載,折柳贈別之俗,始於漢代。唐代詩人王維在「渭城曲」中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送別名作,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
贈柳示愛之俗。春柳婆娑裊娜,萬縷柔絲,自古就被視為綿綿愛情的象徵。贈柳既能傳情,亦表示忠貞之愛。「系春情短柳絲長,隔花人遠天涯近」。自古以來,春柳就成為文人墨客筆下贊美愛情的題材。唐人孤獨及「官渡柳歌」詩雲:「遠客折楊柳,依依兩含情」,寫出了情人在柳下相贈柳枝,傾吐內心的纏綿戀情。
楊柳尚有一奇,即與眾多歷史典故擁有不解之緣。公元605年,隋煬帝下旨開鑿濟渠,在大堤兩岸栽植柳樹。楊廣詔令庶民百姓每栽活柳樹一株,欽賜細絹一匹,並御封柳樹姓楊。白居易在「隋堤橋」一詩中,專詠此事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黃河東接淮,綠影一千五百里。」
有趣的是,古代軍營對柳竟也情有獨鍾。「戰國策」載,楚國射手養由基身懷絕技,能「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於是,「百步穿楊」,威名遠揚。漢文帝時,太尉周亞夫駐軍咸陽細柳,從此軍營泛稱「柳營」;晉陶侃駐守武昌,營寨到處植柳,一都尉盜柳移植私苑,陶侃知後責問其「此是武昌西門之柳,何因來此?」都尉只得原璧奉還。自此柳又多了「官柳」這一別名。

閱讀全文

與詠柳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